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小仙女-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是重大的污点。
  可是李大却不认为王**的计策有何不妥,在他看来,能够摆脱那死丫头,能够节省丧葬的银子,就是好计策。
  名声,对于活人来说尚且不能当饭吃,对于死人,那更加是不值一提了!
  

第三十七章 断绝

  “除族?!”村长李展不敢置信的惊呼出声。
  “是,是除族。”李大呆愣道。
  他没想到村长李展对于除族一事,反应居然如此之大,在他看来这就是极其简单的一件事,只要轻轻松松的在族谱上把名字一划就完事了。
  察觉到李大言语间对于除族之事的轻描淡写,村长有点恼火的质问道:“既然你要把自己的女儿除族,那你可知道除族的规矩?!”
  除族无论对于被驱逐出族谱之人,还是对于整个家族都是一件应以重视的大事。
  因为前文已经提到向来只有犯了令家族蒙羞,让族人不齿的错事的不忠不孝之人才会被驱除出族。
  也就意味着除族不仅仅对一个人的名声而言是重大的污点,对于一个家族来说也是不光彩的事件。
  李家村的村民们,祖祖辈辈几乎都是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平时都是本本分分的居家过日子,几十年来鲜少发生除族之事。
  而村长李展好不容易借着告倒魔人四爷的东风,把自己以及村里打出点名望来,可现在李大却来提什么把自己的女儿除族,这不是**裸的抹黑李家村的名声吗?!
  对于村长莫名其妙的的火气,李大诧异的很,他只当村长今天遇到什么不好的事,也不曾往自己身上想,回答道:
  “身为李氏族人,族规自然是要熟记于心的。”
  李大察觉到了村长心情不好,他也许怕一不小心,殃及池鱼,所以语气明显的恭敬了许多:
  “而李家村除族有三大步:
  一.递交除族文书,陈列被开除族谱之人所犯罪状。
  二.村长审查通过。
  三.村里长老会投票取决。
  以上三个程序走完,就召集村人,开祠堂,把人正式除族。”
  李大随着自己的陈述,心里也开始慢慢变得忐忑起来,没来之前,他倒是不把这当做一回事,可现在看来。真正的要把柳丫头除族这事情落实了,恐怕不易!”
  可是如果不把那死丫头除族,那也就意味着自己要大出血,大笔的银子要随之打水漂,所以他现在是阎王爷下请贴------不去不行,除族这事情非得给办成了!
  思虑至此,李大便不再犹豫,从怀里拿出准备好的除族文书,弯着腰递到村长面前。
  村长想不到这李大竟然如此着急,竟然连除族文书都已经备好了,原本想要劝他三思的话语瞬间转为怒哼。
  待村长看清李大文书上陈列的把柳儿除族的罪状时,一压再压的火气瞬间喷薄而出,拍案而起,咆哮道:“为女不孝,这就是你把自己亲生女儿除族的理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娃娃,才八岁,她究竟怎样的虐待你这身强力壮的父亲了,以至于落得个为女不孝的罪名,还要被自己的父亲除族?!你倒是给我好好分说分说。”
  李大此刻也觉得自己的理由过于牵强附会,怔怔的站立一旁,说不出话来。
  村长联想到昨晚睡前婆娘对自己提及,李大之女柳儿似乎患上了重病,不中用了,想通此中关节,村长立刻气极反笑道:“怎么,理短词穷喽?!依我看,不是为女不孝,而是为父不慈吧!你是眼看自己的女儿不行了,不舍得花钱给她办葬礼,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损人利己的昏招吧!”
  看着被自己言语戳破,而脸色变得忽青忽白的李大,村长反而淡定下来,冷笑一声的把那除族文书随意的扔到一边,重新落座,拿起桌上的茶杯,润了润嗓子,才语气从容道:“如果你想以这‘为女不孝’的罪名把柳丫头除族,你就省了这份心吧,别说长老会了,就我这里,首先通不过。”
  李大闻言哆嗦着嘴唇,还想据理力争,外面却突然飘进一道他熟悉的声音:
  “村长英明!”
  话音刚落,就见神情激动的李婶大步跨入客厅,村长夫人郑氏也是脸色难看的紧随其后。
  村长也不知道李婶究竟听到了多少,连忙脸色焦急的看向郑氏。
  十几年的夫妻之情,郑氏岂会不知村长的担忧,但是李婶也只是比李大迟来一步,该听到的,不该听到的已全都进入她耳,所以郑氏无奈的向村长点了点头。
  原本想要来村长家借钱医治女儿的李婶,万万没有想到,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让她得悉李大这惊天的阳谋!
  李婶站定向村长行了一礼,感激道:“今天多亏村长的明察秋毫,才不至于让小女受到这除族的奇耻大辱!”
  看着眼前泪痕残留的苦命女人,村长摆了摆手,道:“你不必谢我,我们李家村虽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也不是那是非不清,薄情寡义的家族,你尽管放心,这莫须有的罪名是万万落不到你女儿身上的。”
  说完后,还警告的瞪了李大一眼。
  村长几句简简单单的安慰,让李婶那冰冷的心房终于有了一丝温度,她感激的又向村长福了个礼,可并没有如往常一样感动落泪。
  先是主人家变,再是被休,接着女儿重病,被生活折磨的遍体鳞伤,死去活来的李婶,这段时间的一连串打击,似乎让她把前世今天的泪水都已流的一滴不剩。
  或许,她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她!
  李婶豁然转身,面向李大,开口道:“为了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对于你平日的恶言毒语,我忍了,甚至你的拳打脚踢,我也忍了;为了不让你与女儿反目成仇,你以七出之条之多言的罪名强加在我身上,把我休掉时,这份屈辱,这份莫须有的罪名我都忍了;可是,为什么?!!为什么你竟然不顾骨肉之情要把自己的亲身女儿除族?!!!”
  李婶对李大紧逼两步道:“除族!!你可知道,除族对于一个未嫁之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她的一生都要背负这个污点,意味着她的名声,乃至于她的整个人生都毁了!都毁了!!毁了!!!你知道吗?!!!!”
  对于李婶的歇斯底里的声声质问,李大非但没有一丝的愧疚,反而觉得自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一直不敢在自己面前大声说话的黄脸婆,竟然当着外人的面,蹬鼻子上脸的教训自己,李大怎么着也咽不下这口气,心里话也就冲口而出:“名声,名声值几个钱,它能当饭吃,还是能当衣穿。再说了,一个将死之人,还在乎什么名声不名声的。”
  李婶被他的话语气了个倒仰,指向李大的手指直打颤,一旁的郑氏怕她被气出个好歹,连忙上前边替她顺气,边安慰道:“廖妹子,你何苦和这种没皮没脸,没心没肝的人计较,小心气坏了身子,你可还有生病的女儿要照顾的。”
  看着被自己三言两语就打败的黄脸婆,李大心里就一阵说不出来的快意。可是想到村长不答应除族一事,瞬间便黑了脸。
  喘过气来的李婶,想到眼前之人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可以加害,可不就是如郑氏所说没心没肝的人。
  这畜生不如的东西,难道自己还再奢求他为女儿遮风挡雨?!
  李婶闭上眼,静默片刻,才睁开道:“既然你认为女儿会拖累与你,那么今天我就替女儿做个主,你们从此断绝父女关系吧!”
  

第三十八章 何人

 “你是说除族不成,改为了断绝父女关系”王寡妇大失所望道。
  李大斜睨了王寡妇一眼,语气不善的回了一句“是”,便不再言语,直接仰躺在床,假寐起来。
  虽然已经成功的甩脱那个死丫头,可李大就是不得劲,一想到事情到了最后,自己却成了被抛弃之人,心里就堵得慌。
  看着李大闷闷不乐的神情,王寡妇了然于心的瞥了瞥嘴,这死相显然是责怪自己没有想到断绝父女关系这个好计策,反而出了个除族的馊主意,让他颜面扫尽。
  其实连李婶那样蠢笨之人,都能想到的办法,她王寡妇又岂会不懂。她也就是想磋磨磋磨李婶她们母女罢了。
  不同于李大的郁郁不乐,柳儿拿着李婶带回来的断绝父女关系的文书,她的心情就像平静的湖面上,突然激起的浪花一样变得欢腾不已。
  历经磨难,熬尽心血,她终于脱离了前世的人生轨道,也就意味着,她和自己娘亲的凄惨的宿命也将随之改变。
  重新站在人生的起点上的柳儿,此刻,对于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向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李秋儿看着后院流着水茵茵的绿色,长势一片喜人的蔬菜,也是欣喜异常。
  几天前她把大姐李春儿从邱奶奶家带回来的蔬菜幼苗,全都用经过灰雀加强后的灵气滋养了一遍,然后才移栽下去,她当时还有点担心灵气过少,作用甚微,现在看来,是自己杞人忧天了。
  李秋儿家后院的菜地就在那百年梧桐树下,约莫有五六分地,起了三行三列共六畦。
  前面的第一畦种的是小白菜。
  小白菜的阔叶上,滚满了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一闪闪的,分外夺日。虽然移栽过来只有几天,可它们却长得鲜嫩欲滴,再过几天,想必就能上桌了。
  而接下来的一畦是一片青翠的空心菜,前面的几行已经采摘过了。
  第三畦种的是香葱,韭菜和大蒜。
  翠绿色的香葱,整齐地栽在土里。葱的尖上是黄的,仿佛是给它们戴上了一顶黄色的小尖帽似的。
  而被露水洗得油光锃亮的扁而长的韭菜很明显可以栽割了。
  蒜苗那白玉般的茎,翠绿的叶子,簇拥在一起,活像一片齐刷刷的小竹林。
  后面的三畦则分别种着顶花带刺儿的黄瓜,小灯笼似的辣椒,胖娃娃般的冬瓜,还有青里透红的西红柿,生机勃勃,互相竞长。
  在那翠绿茂盛的枝叶间,夹着一层星星点点的白色的辣椒花。微风吹来,李秋儿闻到辣椒花散发出浓郁的清香。
  李秋儿忘我的沉浸在这大自然中。
  而在菜园中忙着除草的李爹,抬头看到自己小女儿的身影,知道她是要过来摘菜做晚饭,便开口道:“秋丫头,要什么菜,我摘给你。”
  从天人合一回过神的李秋儿原本想吃韭菜炒蛋的,可早上才吃过韭菜盒子,便开口道:“爹爹,你摘点小白菜,两根黄瓜,一个冬瓜就可以了。”
  “行”李爹回答一句就闷声不吭的摘起菜来。
  看着专心致志摘菜的爹爹,李秋儿就郁闷不已,自从李爹回家后,原本就少言寡语的他,现在更是惜字如金,平时若非必要,肯定不会多说半个字。
  由于老爷子和奶奶两个人领了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的差事,闲来无事的李爹就整天的跑到后院侍弄这些蔬菜。
  而李秋儿和大姐李春儿则负责洗衣做饭。
  一会儿的功夫,李爹把摘好的菜放进李秋儿拿来的菜篮子后,又转身忙碌起来。
  李秋儿回到前院时,正好迎面遇到走出厨房的大姐李春儿。
  李秋儿拿出怀里的手绢一边帮她把额头上那排密密麻麻的细汗擦干,一边嗔怪道:“我都说了煮饭这活,让我来,你偏要争着干,你看,出了一头的汗。”
  想着晚上就简简单单的几个菜,自己就能应付过来,便接着道:“今晚就让我掌厨吧。你就歇歇,给我打打下手就行”
  李春儿挥手夺过李秋儿的手绢,快速的在额头四周上抹了一圈,才接话道:“我又不是尼姑,可不吃你那素菜。”
  原来李秋儿虽然知道现代的一些菜谱,可是却不善于厨艺,她炒菜要么是用水闷熟,要么就是用水煮熟,每一个菜,都离不开水。而且放的油盐酱醋也是少得可怜,没有任何的味道,清寡得很。
  而李春儿因为已经定亲,所以很早就跟在李婶身边学习厨艺,再加上她有几分天分,所以她的厨艺虽然比不上大厨,但是和李秋儿想比,就如小巫见大巫。
  所以李春儿回家后,一直都是她掌厨,而李秋儿虽然厨艺不行,可刀工却厉害得很,因此一直给自己的大姐打下手。
  明白个中情由的李秋儿也不再执着掌厨,进厨房把切菜的事物拿到洗菜的石台上,开始准备切菜。
  而一旁的李春儿则坐到井边的桂花树的石凳上,拿起石桌的葵扇,一边扇凉,一边心不在焉的下指令:
  “秋丫头,你先把冰镇在井下的精肉先切了。”
  因为是夏末秋初,还有个秋老虎,所以肉类要想久放,在没有冰库的情况下,只能冰镇在井下。
  李秋儿按照指令,把精肉处理完后,开始切冬瓜,拍黄瓜……
  一炷香后,完成任务后的李秋儿一抬头,便看见大姐李春儿正歪着头,拖住腮,怔怔的看着前方发呆。
  李秋儿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自从归家后,自己大姐虽然还如以前那样热情爽朗,可是在不经意总会露出担忧,困扰的神情,特别是这几天,更是时常走神发呆。
  知道她有心事,李秋儿曾多次出言试探,可她愣是不说,自己一个六岁的小女孩也不好做得太过,只能偃旗息鼓。
  奶奶向来疼她,可是大姐姐却没有向奶奶吐露,想必也是怕她老人家跟着担心。要是,娘亲在,或许她还可以和娘商量商量。
  可惜,昨天娘亲托人带消息过来,提及原本已经康健的二姐,却因为听到自己家变的传言,知道哥哥还昏迷不醒,在这连串的打击下,又病倒了,所以她们回家的时期只能再次的延长。
  李秋儿眼看太阳已经西斜,再不做菜,天就晚了,正想叫醒走神的大姐李春儿,外面却忽然响起一道敲门声!


第三十九章 登门

 “这个时辰,怎么还有人上门?”李秋儿心里疑惑道,正想去把院门打开,可外面那轻微的敲门声却又截然而止。
  纳闷不已的李秋儿瞧了眼还处在神游天外的大姐,哑然失笑的摇了摇头,想来定是自己神经过敏,刚才出现幻听了。
  可不一会儿,外面却再次传来声如细丝的敲门声,李秋儿有点恼火的冲到前院。
  “这人上门做客,怎么反倒像做贼似的小心翼翼”李秋儿一边嘀咕,一边把院门打开。
  大门一开,迎面便看见一个书生打扮的少年。
  那是一个极美的男子,长眉若柳,身如玉树,一双温柔得似乎要滴出水来的澄澈眸子钳在一张完美俊逸的脸上,细碎的长发覆盖住他光洁的额头,垂到了浓密而纤长的睫毛上,一袭白衣下是所有人都不可比的细腻肌肤。
  此时他刚刚敲门的右手还高高举着,似乎院门突如其来的打开,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让他没有及时的反应过来。
  李秋儿看着眼前这位儒雅的美男子,也有点回不过神来,她重生到这异世的一个多月以来,可没见过这号人物。
  少年书生愣了一瞬,待看清来人是自己未婚妻的小妹,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佳人时,心里隐隐约约有点失落。
  少年高举的手顺势的摸了摸李秋儿的头,看着小丫头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便故意板起脸道:“怎么,才一段时间不见,秋丫头就把文才哥哥忘得一干二净了?!”
  “文才哥哥?文才哥哥?!”李秋儿在心里默默重复,并快速的查阅了一遍原主的记忆,才幡然醒悟,这文才哥哥原来是大姐姐的未婚夫,即是奶奶的堂姐小周氏的嫡孙,朱家的唯一男丁。
  在原主的记忆里,因为李秋儿时常黏着李春儿,所以这便宜姐夫对她也是照顾有加,很是溺爱!
  想到这,李秋儿连忙杨起笑脸,开玩笑道:“我倒是想忘,可是大姐姐天天在我耳边念叨你的名字,我哪能忘得掉啊!”
  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文才听闻此言,原本有点失落的心情瞬间变得明媚起来,连声音也激动得高了几个分贝:“真的?!你大姐姐真的每天都有提起我?”
  李秋儿一时语塞,想到这是规矩严明的古代,对于农家女子,虽然不必拘泥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深闺女子的做派,但自己也不能像前世一样可以随随便便的开这样的笑话。李秋儿心里正琢磨着怎么把这个话题糊弄过去。
  恰好此时,听到声音,出来察看动静的李春儿也刚好到达门外。
  朱文才看到翩然而来的少女仪容韶秀,有着说不出的清绝脱俗,她手提薄纱绮罗裙,身姿曼妙,墨黑的长发如瀑布般顺滑,似绸缎般轻柔。松松地绾起青丝,斜叉珠联璧合,垂银星弦月以衬之。
  整张脸脂粉未施,有种‘珍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天真’的自然美态,仿若初萌芽的莲花般清雅清灵脱俗中隐含媚态横生,柔风若骨处又见刚绝热情。
  李秋儿看见朱文才自从自己姐姐李春儿出现后,他的那双眼睛就恨不得长在姐姐身上,片刻不离。不由得吃吃一笑,看着两人含情脉脉的对视,李秋儿知道久别重逢的他们必定会有很多情话要说,也不再留在这做电灯泡,适时的退了下去。
  “你瘦了!”
  “你瘦了!”
  李秋儿一走,留下的两人立马‘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异口同声道。
  话一出口,两人都笑了。
  “你家里发生的事,我都知道了,你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朱文才看着明显瘦了一圈的未婚妻,心疼得不行。
  李春儿闻言,心里就像喝了蜂蜜水一样,甜滋滋的。她也不扭捏,大大方方道:“我没事,天塌下来,有爷爷和我爹爹顶着呢,轮不到我操心。”
  李春儿虽然嘴上说的轻松,可眉宇间却有一丝抹不去的忧愁。
  “府试成绩不是明天才出来吗?你怎么今天就回来了?!”
  说到府试,就不得不提这异时空的复杂的科举制度体系。
  科举制度自隋朝创立,历经十几个朝代,到现在的元朝,早已成立了一套复杂的科举制度体系。
  首先这个时空所有的读书人都被称为童生;不论他们岁数大小;因此有很大年龄的人还是童生。
  而童生首先要参加地方的考试就是院试;院试分为三部分;每三年考两次。
  第一部分是县试,一般是二月开始统考;县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四月的院试;通过了院试才有有资格参加八月的府试,最终府试通过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秀才就有了一定的阶级特权;如见官不跪,不用服役、不交田赋等;而秀才下一步就是参加乡试;乡试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秋季举行因而称为秋闱;考中者就是举人了。
  朱文才能够一路披荆斩棘,通过了县试和院试,拿到了参加府试的资格,对于他只有十三岁的年纪来说,已是相当难得了。
  但是,因为朱家只剩下一个老祖母小周氏和继母小李氏,因此朱文才不但要独自承当传宗接代的责任,而且还要肩负光耀门楣的重任,所以这最后的府试能否通过,对于朱文才来说也是最关重要。
  李春儿对没有留在府城等待消息,而是提早回家的朱文才疑惑不已,要知道这府试可是鱼跃龙门的关键一跃了。
  “难道他是担心自己,才提前回家。”
  想到这种可能,李春儿的心跳立马加快了两倍不止,她既高兴朱文才把自己看得比那秀才功名更重要,又担心朱文才家里人知道后会责怪与他,心情瞬间纠结成一团乱麻。
  李文才也不矫情,直截了当道:“当然是担心你,你家里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我怎么会放得下你,因为怕你受到什么委屈,所以才提前回家的。”
  朱文才与李春儿由于久未见面,又彼此的牵挂对方,一时聊得忘乎所以。
  以至于他们身后的大树,躲了个窥视的人,他们都一无所知。
  

第四十章 报信

 躲在大树后偷听的正是住在李家隔壁的姜氏。
  姜氏自从得知李老爷子拥有异术后,她就私心认为自己丈夫的不幸身亡,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李老爷子的见死不救!
  而姜氏这几天时常登门造访李婶,与李婶闲话家常时,话里话外都在打探李秋儿家的私事,目的都是因为她对李老爷子怀恨在心,想报复李家,从而为自己冤死的丈夫讨回公道。
  可结果却不尽姜氏之意,因为李婶对于李家的事都是守口如瓶。每当姜氏问起,她都是闭口不谈,以沉默应答。
  姜氏无计可施之下,只得每天一有空,就躲在李家前门的大树后盯梢。
  皇天不负有心人,等到花儿都快谢了的姜氏今天终于迎来了意外之喜。
  虽然姜氏没有听清李春儿与朱文才谈话的内容,但是孤男寡女共处一地的卿卿我我,这种伤风败俗的**事,一经传扬,想必李家女儿的闺誉肯定受损,李家以后也会因此被别人指指点点。
  想到这,兴奋和激动就如同决了提的河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的从姜氏的心里倾泻出来。
  喜形于色的姜氏转念一想,若别人对这事情津津乐道,想必肯定也对朱家少爷有影响,可这朱家少爷就差临门一脚就是秀才公子了,到时候,有财有势的他,若对这流言追本溯源,自己必定吃不了兜着走。
  姜氏不甘心的咬了咬下唇,心里终究割舍不下这能打击李家的大好机会,脑子飞快的运转着,眼睛也滴溜溜的转个不停,突然,她一拍脑袋,小声的嘀咕了几句,便欣喜若狂的转身离去。
  “什么?!你说我乖儿回来了?!”小李氏瞪圆了双眼,不敢置信的盯着前来通风报信的姜氏道。
  姜氏察觉小李氏明显没有领悟自己的要点,便又重复一遍道:“以我和你几十年的交情,我哪会拿这种要命的事情跟你开玩笑。”
  姜氏看着小李氏呼吸急促,明显紧张起来。心里得意可却以一副担忧着急的神情,故作严肃道:“我是看得真真切切的,你儿子朱公子和李家大姐儿在李老爷家大门前手牵着手,在那里旁若无人的耳磨私语。”
  小李氏左手瞬间紧紧的摁住因慌乱而狂跳不止的心房,又仔细认真的打量了眼姜氏的神色,看她不似作伪,就知道大事果真不妙,脸色刷的变得雪白雪白。她也顾不得与姜氏言语一声,跌跌撞撞的便往门外奔去。
  守在门外的七巧,这几天一直负责看守险些气死李秋儿奶奶周氏,从而被罚关禁闭的小李氏。
  刚才屋里的对话听,七巧也听了个十成十,对于少爷还没有等到发放榜单,便提前归家的行为,也是大感意外,但也没有如同小李氏一样大惊小怪,她看到小李氏向老夫人的房间跑去,也没有随后跟上。
  而是待在原地,等屋里的姜氏出来后,七巧向姜氏福了一礼,才不卑不亢的开口道:“七巧在这里代夫人谢过姜嫂子前来告知少爷回来的消息,只是想提醒姜嫂子一句,虽然我们家少爷与李家大小姐已经订了亲,可男女大防的规矩,作为读书人,我们家少爷可是时刻谨记的,所以,姜嫂子,刚才你说看见我们家少爷与李家大小姐手牵手在一起耳磨私语,想必一定是你看错了!”
  姜氏听闻朱公子与李家大姐儿已经定亲,想也不想的就脱口而出:“你少哄我!这朱公子与李家大姐儿若是已经定亲,那么大的事,我岂会一无所知!”
  听到姜氏的回答,七巧心里肯定道:果然来者不善!
  想到若这姜嫂子到外面胡言乱语,从而坏了自家公子的名声,万一公子被人举报作风**,行为不检。那公子就算是上了榜,秀才功名也有可能会因此被革去。
  想到这层,七巧不敢再掉以轻心,连忙端着脸,严肃道:“这订婚之约又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岂能当做玩笑,说来哄你玩。再说了,你又不是我们两家的亲戚,我们少爷小姐定亲,为什么一定要你知晓。姜嫂,这世上你不知道的事多了去,可它们不也一样的真实存在和发生!”
  看着姜氏的脸色慢慢的变了颜色,七巧再加了一把火道:“若是外面流传有关我们家少爷与李家大小姐不好的传言,我们朱家不会对你怎么样,但是想必李家对魔人四爷的手段,你是一清二楚的,你自己掂量掂量吧!”
  七巧说完,也不看已经一脸猪肝色的姜氏,转身往小李氏离去的方向追去。
  “娘,娘,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小李氏一边大声嚷嚷,一边如同一阵旋风般冲进了小周氏的卧室。
  “天塌下来,还有高个的顶着呢!这又发生什么大事了,让你如此着急忙慌的?!”小周氏挥手示意玲珑停下捶背的动作,不慌不忙的从靠背椅上慢慢的坐直了身子,才一脸不耐的看着小李氏道。
  “娘,这次真是了不得的大事,我们家的文才回家了!明天才放榜,可他今天就回来了,而且还回的不是自己家,可想而知,他肯定是考得不好,落榜了!”小李氏一边低头抹泪,一边连珠炮似得往外冒话。
  小周氏被小李氏的话气得眼冒金星,好悬没当场晕倒。立在小周氏旁边的玲珑连翻了几个白眼,心里暗道:“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没弄清,就诅咒自家公子落榜,不了解小李氏性格的人,说不得还以为小李氏这个后母心肠恶毒呢!”
  好不容易喘过气来的小周氏,也不追究小李氏的言语错失,对于孙子的早归也有点担心,忙提起中气,喝问道:“好好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秋儿在院子前等了好久,既不见文才哥哥进来,也没见大姐李春儿回转,想着自家房子虽然偏僻,可二人一直在门外谈话,万一被人看见,影响终究不好。便硬着头皮出了院门,上前道:“文才哥哥,天都快黑了,你就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吃顿晚饭再走吧。”
  朱文才心里倒是一百个愿意留下来与佳人就餐,可他连自己家都还没回呢,再说他也没带礼品,总不能空手上门,一时便有点语塞。
  看到朱文才神情尴尬,李秋儿疑惑的看向自家大姐,李春儿俯下身子,附在李秋儿耳根解释道:“他是饶近路,特地先来看我,我们的,还没回家呢?”
  李秋儿一脸**的看着两个人,嘿嘿的笑了两声,便转身进了屋子。腾出空间让二人告别。
  看着天色实在不早了,李春儿心里虽不舍,但还是出言道:“你的小厮在村外想必等得着急了,你快点过去与他会合,一起回家吧。”
  朱文才只是点了点头,可依然没有迈开步伐。李春儿心里顿时甜滋滋的,嘴里却道:“一路舟车劳顿,你想必也是乏得很,快点走吧。以后,以后还有机会见面的。”
  “少爷!”李春儿话音刚落,一旁的小路上却传来一道焦急的声音。
  

第四十一章 幼苗

 
  来人正是被小周氏派遣出来寻人的七巧。
  七巧的突然而至,让李春儿和朱文才措手不及的同时,又有点如私会被人撞破的尴尬。
  李春儿性格虽然爽朗,但是此时也羞红了脸,急急的丢下一句:“你家人都派人来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