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亡灵的后裔-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听“啪”的一声,一只黑色的军靴狠狠的砸在兽人使节的脸上,兽人青色的脸皮越发地青黑,同一时间,大殿中传来无数嘶嘶的吸气声,郭子忠真乃狠人!朝堂之上,他还真敢啊?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身为帝国之主的光明皇竟忍不住哈哈大笑。他真的非常的开心,虽然身为帝王,他这样做很不合时宜,但是他实在是忍不住地开心啊。光明皇感慨万千,郭子忠这头蛮驴还像十年前军营中那样粗鲁,丝毫不给兽人面子。十年前送上的是一记老拳加一口吐沫,十年后则直接送上了自己的军靴。
另一侧的文亲王也露出了微笑,他这一刻竟仿佛看到了少年时的帝都街头,一群混混围着他和郭子忠,这个比自己还要矮一头的家伙冲在前面,打起群架跟不要命似的。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啊!
“你”,兽人使臣怒指郭子忠。
“你什么你?”郭子忠一边扯下另一只军靴作势要打,一边接过内侍送来的新靴子,不紧不慢的换上。他捏了捏拳头道,“帝国的公主也是你这种人想见就见的吗?也不回去撒泡尿看看自己的模样,我呸!”
“郭卿,你也太无礼啦!远来是客,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异国使臣呢?快快道歉!”
“陛下,您有所不知,我们北疆都是粗鲁人,只明白一个道理,朋友来了,有好酒招待,豺狼来了,只有刀枪伺候。这厮生得一副豺狼相,陛下您太过仁慈,万万不可被他蒙蔽了呀!”
“你这个老流氓!”光明皇貌似极其无奈,一时扶额无语。
兽人使臣恨恨地看了郭子忠一眼,心知闹下去不是办法。毕竟他早有耳闻,郭子忠的臭脾气跟他的无敌威名一样举世皆知,就算是王国首相奥巴赫大人也在他手里吃过亏。而且目前看来,光明皇明显有意偏袒,他根本无可奈何,只好不甘地退回队列之中。不过兽人使节相信,他所忍受的只是一时屈辱,一旦王国大军压境,这些骄傲无知的人类,一定会为他们的狂妄付出惨重的代价。到时候,他要千百倍地讨要回来。
文亲王看着兽人使节退下,不禁感慨:郭子忠一只靴子,就这么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一件原本极为敏感的外交事件,现在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笑话。谁说郭子忠没有政治智慧的?
经过短暂的混乱后,朝堂重新恢复了平静。
而此时,光明皇突然从龙椅上站直了身子,内侍想要过来搀扶,却被光明皇一把推开,他直接取过内侍手中托着的另外两份圣旨,轻轻地放在手心敲击了两下,慢慢道:
“朕先前说过,有过则诛,有功必赏。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两位爱卿为朕,为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勋,然而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今天,朕决意给予这两位功勋大臣应有的荣耀,以匹配其不朽之功业。现在请帝国上将,世袭狼城公爵郭子忠上前听封:”
光明皇声音微微一顿,看着郭子忠上前一步。此时,殿中竟然传来嗡嗡的议论声,光明皇看着议论纷纷的群臣,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阻止。
这实在太出乎意料了,原本以为是戴罪之身的北疆总督郭子忠,在兵败之后不仅没有获罪,居然在帝国十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会被褒赏有加。而且听光明皇的语气,这次的封赏显然非同小可。大臣们都充满了惊讶!不过,议论声很快平息下来,因为所有人都很少知道,接下来的封赏会是什么。
光明皇缓缓扫视群臣,声音中透着说不出的威严:“十年前,异族联军挥师六十万,攻略狼城,围困阴山。郭卿凭北疆一己之力,以弱胜强,救朕于危难之际。其后十年,朕听说异族闻北僵军而丧胆,更留下‘撼山易,憾北疆军难’的传言。郭卿,实乃帝国之军神,光明之柱石。为表彰其功绩,朕加封郭爱卿为太子太傅,上柱国将军。另因中央军之萎靡,迁郭卿为中央军总督,而北疆总督一职由伯鲁上将暂代。另其子郭武,善骑射,晓军事,少年有为,任命其为禁卫军骁骑都尉。郭卿,不知你可愿为国分忧?”
“臣叩谢陛下隆恩,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子忠上前拜谢。
光明皇摆摆手,令郭子忠平身,又看向另外一处道:“帝国亲王叶重上前听封:”
文亲王叶重闻言微微一错愕,不过只是稍稍停顿便上前躬身道:“臣在。”
光明皇看着面前这位儒雅的皇族亲王,目光竟是微微一顿,沉默了片刻。这一瞬间,大殿中竟似乎传递着一种微妙的情绪。大臣们的目光都一瞬不瞬地盯着这对兄弟君臣。静静等待着皇帝接下来的话语。
光明皇轻轻咳嗽了一声,接着道:“文亲王叶重博学多才,素有贤名,十年前朕危难之际,若无文亲王居中调配,光明之国运势必一落千丈。疾风方知劲草,板荡才识忠臣,文亲王力挽狂难于为难,足见辅政之才。朕现加封文亲王叶重为太子太师,加邑十万户。另由于国务大臣空缺,朕任命叶重为帝国政务院国务大臣。皇弟,你可愿为朕分忧?”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皇帝会做出如此的决定。几十年来,文亲王困守帝都,顶着第一亲王的头衔却什么也做不了。关于这一点,几乎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为什么!因为从先皇太后,到如今的皇帝,都不过是将这位曾经才名卓著的亲王当做一个囚徒,一个困于帝都的囚徒而已。
“臣惶恐,以亲王之身,任国务大臣,光明历代未有,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叶重连忙跪地,情恳意切道,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那份惶恐不安。
光明皇轻轻一叹:“皇弟莫要推辞,如今内外交困,我光明正遭逢历代未有之困境,想要护佑光明永存,唯有秉持历代未有之决心。你的才华在皇族之中无人可以比肩,便是国务大臣一职也是委屈了你呀!万勿再推辞了。”
“臣不敢,臣——”
“好了,朕意已决,毋庸多言——”光明皇不容置疑地打断了叶重的话,良久,方才情深意切道:“皇弟,你身为皇族,国务大臣一职责无旁贷啊!”
看着文亲王叶重拘谨退下的背影,许多大臣的心中竟然一时都感慨万千,在他们看来,大概这一刻在文亲王叶重心中,也不知此事是祸是福吧!
不过,群臣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道:这次总该结束了吧!如此冗长的大朝会早已让大家饥肠辘辘,再不赐宴,说不得要昏阙当场了,不过这样一来,倒也为帝国平添了不少实缺。
只有少数大臣注意到:在刚才皇帝的封赏中隐含着某种深意。因为从现在开始,帝国已经拥有了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可是太子是谁呢?太子又何在呢?大朝会还远未结束啊!
在帝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当今陛下有两个儿子,只不过长子愚钝不堪,幼子却敦厚聪慧,立长还是立贤?这原本不是个多大的问题,可是听说大皇子的妃子似乎有了身孕,那么这就是个问题了。
果然,在皇帝重新落座后,内侍再次展开一张明黄的圣旨,完全无视殿下诸臣近乎绝望而饥渴的眼神。这注定是帝国一次浓墨重彩的大朝会啊!
第一百章风云起(九)
自古以来,凡是帝制国家,对于皇位传承这一类的重大事件都有一套根深蒂固,甚至有些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规则,统称为“祖制”。就拿眼前的“立储”之事而言,光明皇朝所遵循的“祖制”非常地简单,即长幼有序,立长不立幼。据说这一点效仿了前朝“九州帝国”的做法,而其本源则是亡灵部落奉为天书的《神族遗典》,神典中记载了远古某支东方神族的宗室法度,其中宗室传承法则便是立长不立幼。在那个比现在大陆庞大无数倍的世界里,东方神族的皇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向来为其他神族君王所艳羡。
在这样的祖制下,“废长立幼”对任何帝王而言,都是极为冒险的事情。如果皇室之中出现一位才华横溢,又极讨皇帝欢心的皇次子,这绝非皇族乃至帝国的幸事。
对这位皇子而言,他能保住性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干掉前面所有的兄弟,而这显然要冒着极大的政治和道德风险,但他别无选择,所谓“天子无兄弟”,身为法定继承人的皇长子绝不会允许任何威胁的存在。如果其他皇子不甘庸碌,就只能在争夺皇位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弑兄杀弟,逼父禅让都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当然,皇朝历史上,也曾出现兄长们杀个血流成河,直到同归于尽后,老皇帝发现竟无人可选,只能传位给在庸碌皇子的奇葩事情。
可惜这样的事情只能拼运气,而无论是囚居帝都的文亲王叶重,还是现在呼声极高的二殿下叶元,似乎在这方面的运气都欠缺了些。
文亲王叶重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名满京都,曾让先皇数次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只可惜他母妃早逝,失去了宫中最重要的奥援,而他自己似乎也从未动过争储的念头,一直淡泊自守,终成囚徒。
叶元殿下作为皇次子,也不具备天然的皇位继承权。然而,他却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储君的不二之选,因为天下皆知,叶元唯一的兄长,帝国的皇长子是一个愚痴不堪造就的低能儿,光明之国运绝无可能交在这样一个人的手中。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上天夺走的只是皇长子的睿智,却没有抹去他成为一个合格丈夫的能力。显然,这个被大家忽视的事实成为了某些家族押下重注的对象。据说,他那位出生名门的妃子竟怀有身孕,不日即将分娩。一旦生下一个男孩儿,便是皇长孙降世,按祖制,除了他的父亲,这位皇长孙将成为第一皇位顺位继承人。届时,叶元殿下将不再是皇位唯一继承人。
此时此刻,唯有尽快定下储君之位,才是对叶元的最大肯定和保护。时间是叶元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劣势。他从出生起,就被当作储君来培养,这个未满十三岁的微胖少年,敦厚温和,他的言行举止都极具皇家风范,让这样一位少年成为未来的皇帝是大臣们所期望的。
对叶元而言,时间已经不多了,但他还有一个近乎压倒性的优势,这个优势只有极少数人清楚,那就是光明皇的寿元已所剩无几,在这位随时都有可能撒手归天的皇帝眼中,一个尚未出生的婴孩根本无法证明他会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他甚至都无法证明自己是男孩是女孩。
因此,某些家族的豪赌注定要落空了,光明皇既然选在这个关键时候宣布太子,并且直接任命了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其心意不言自明,帝国的储君只能是二皇子叶元殿下。这样的结果已经断绝了皇长子一脉的任何可能性。
然而,没有可能性不代表甘心接受。皇长子的生母,皇后一族,以及那个即将分娩的妃子背后的开国世家,难以想象他们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如果一纸诏书就断绝了他们的希望,他们真的会疯狂的。作为皇后,一定非常清楚皇帝的时日已经无多,这意味着最后的争夺已经开始了。无论如何,她和背后那个投入重注的家族决不能让立储诏书顺利在大朝会上通过。但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内侍已经开始宣读手中的诏书:
“……皇次子叶元,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素有大智。今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诏书的内容一字一句传遍整个大殿,群臣默默聆听,毕竟东宫之位空缺已久,为国家计,也该有个决断了。只是,这一年来,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有关皇长子一脉的传言日盛,都说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是上天对皇长子的厚赐,老天有意让这个孩子来代皇长子执掌光明,中兴帝国。然而今日,陛下这份立储诏书显然是对这个传言有力的回击。如果诏书顺利颁布,皇长子一脉几乎再无任何可能,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能猜到,这封立储诏书注定要生出不少波澜的。
果然,几乎是内侍刚刚宣完诏书,一个胡子全白的老臣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何人启奏?”内侍看了皇帝一眼,微抬着下巴尖声道。
“臣西南进奏院长史,莫言。”
西南进奏院?群臣立即明白过来,这是西南各省驻帝都的办事机构,这个莫老头平时跟京都各部门交道不少,平时一副和气生财的模样,没少给帝都各部进贡。想不到这样的人居然会有勇气跳出来。不过,在想到皇长子一脉那位出身西南名门的妃子时,大家都明白过来。看来西南那开国世家要发力了。
“但奏无妨。”光明皇微微一笑,竟是相当的和气,完全不似先前的杀伐果断。
“老臣斗胆,老臣认为陛下春秋正盛,而叶元殿下年纪尚幼,虽聪慧有加,但心智未定,立储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宜徐徐图之——”
莫老头话音未落,就被人直接打断了:“莫长史倒是操心得很啊!立储是陛下的事,你西南进奏院又操哪门子心?”
莫言抬头一看,竟是那刚对兽人使臣行过凶的郭子忠,想到这老流氓的凶恶本性,他本能地吓了一跳,连忙退后一步,竟差点摔倒。顿时引得殿中传出一阵窃笑声。莫言老脸一红,定定神方道:“郭总督此言差矣,天子无家事,更何况立储事关国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等臣子忠心为国,有何不可言?”
郭子忠摸着下巴微微一笑:“看不出,莫长史倒是一位忠良之臣。不过,莫长史从何处看出叶元殿下心性未定?”
“如果老臣没有记错,叶元殿下如今不过才十二岁,若是殿下入主东宫,便要辅助陛下处理政务,老臣不认为十二岁的叶元殿下可担此重任。”
“哦,这么看来,莫长史心中是有更好的人选了?不如说来听听。”
“臣不敢妄言,更无从推举。只不过陛下春秋鼎盛,帝国在陛下的治理下,盛世可期,大可不必急于一时。臣希望陛下等叶元殿下十六岁成年之后再定立储之事,如此方为稳妥。”
郭子忠看着侃侃而谈的莫言,心中早已明白,这一定是皇长子一脉的缓兵之计,他们其实早就清楚陛下的身体状况难以持久,但他们更清楚:陛下并不想将他寿元无多的事情公开于众。这些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于如此咄咄逼人。看来陛下就算是将国务大臣罗金下狱,也还是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啊!
“莫长史果然思虑周到,不过你虽忠心,却不明白何为储君,储君,天下之君,未来之君。若按莫长史的建议,储君无需学习,可以立即亲政,那么要我这个太子太傅有何用?要文亲王这位太子太师有何用?看来莫长史对我和文亲王阁下相当的不满啊!你是在怀疑陛下的决定吗?”郭子忠冷笑道。
莫言看着郭子忠嘴角的冷笑,只觉得后背透凉,对方恶名在外,光明皇更是对这个北疆来的大老粗太过放纵。他不想再跟郭子忠多说,赶紧朝向光明皇道:“臣绝无此意,臣只是忠心为国,请陛下明察。”
“行了,莫长史一片好意,朕自然明白。不过郭爱卿说得很有道理,储君是未来之君,作为臣子,尔等应持包容宽厚之心。朕会给太子一些时间,有两位重臣辅佐,朕相信他未来会成为一位合格的君王的。”
莫言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来,只能不甘地退下。
然而,就在莫言退下后,居然又走出一人,身着罗衫,两鬓挂着数条细细的辫子,一副蛮人装扮,竟是神赐共和的使臣,他弯腰俯身,单手抚胸道:
“尊敬的光明皇陛下,神赐共和使臣霍平奴前来参见。”
“免礼,你身为异域臣子,又有何事?”
“平奴虽然是异域之臣,但仰慕陛下已久。平奴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帝都,就为了一睹陛下绝世的容颜。今天,平奴能在此亲身感受到陛下的威严,实在是平奴一生的荣幸。”
这马屁拍得简直——太特么露骨了,郭子忠只觉得浑身恶寒,不过他发现陛下还是挺受用的,示意这个叫做平奴的使臣继续——
“不过,更让平奴感到荣幸的是,平奴竟然能够亲耳听闻帝国未来君王的诞生。这不仅是平奴的荣耀,也是子孙的荣耀,平奴贪心斗胆,希望能够当场拜见太子殿下,向殿下献上我最诚挚的祝福。平奴回去后,必定要让子孙将这份荣耀世代传唱下去——”
见叶元殿下?看来这才是对方的目的。郭子忠闻言一皱眉,看向光明皇,只见光明皇的眼中也是寒光一闪。
叶元身在北疆,此事知道的人少之又少,这个叫做霍平奴的异国使臣,用这种方法来试探逼迫,只怕是出自有心人的授意。不过有伯鲁上将照应,加上北疆军保护,安全应该无忧!让叶元前往北疆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谁也没有把握完全掌控帝都的局势,哪怕是光明皇也不行!
第一百零一章风云起(十)
神赐共和使者的身形无比的谦卑,但话语却犹如绵里藏针,而且要求也不过分。他这么一提,不少大臣才发现了古怪之处,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叶元殿下却没有出现。如果说之前只是作为一名未成年的皇子,他的缺席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名即将成为储君的皇子,他不出席就显得有些古怪了。
郭子忠心中清楚:身为皇储,有人试探叶元殿下的行踪是必然之事,陛下也并非因此而愤怒,皇帝陛下所愤怒的是有人竟然勾结异族,试图利用此事大做文章,这是无法容忍的。
郭子忠相信,接下来陛下一定会宣布此事,毕竟叶元殿下身为皇位的继承人,代陛下巡狩北疆再正常不过。只是神赐共和使臣的举动究竟是来自皇后一派的授意,还是文亲王的指使呢?
谁能说动神赐共和冒天下之大不韪,介入帝国的皇储之争呢?郭子忠忽然想到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狼城督察刘继业与神赐共和洛思元老之间,似乎有着某种隐秘的交换。虽然还不能判断这种交换是刘继业的个人行为,还是来自都察院的授意?但按照戴琛的秉性,刘继业多半不敢瞒着他的主子。难道都察院对皇储之位的归属有所倾向,而且这个倾向显然与陛下不一致。郭子忠抬眼看了一眼戴琛,只见对方依然冷若冰霜,板着一张死人脸的戴琛,瞧不出任何异常。这个煞星怎么看都是一头忠犬啊!
郭子忠又下意识看了一眼文亲王叶重,而此时对方正好也向他看来,只见叶重微笑着朝郭子忠点了点头,随后上前一步。
只听叶重朗声道:“陛下,臣以为霍使臣的提议大为不妥。”
“哦,”光明皇微微一愣,随即道:“太师认为何处不妥?”
“臣认为时间不妥,地点叶不妥,人更不妥!”
“陛下,平奴冒昧,还请太师指教,平奴的心意究竟有何不妥,为何说平奴拜见太子殿下时间不妥,地点也不妥?就连平奴本身也不妥?”神赐共和使臣霍平奴情绪显得异常的激动。
文亲王微微一笑,仪态无可挑剔:“看来九州既亡,贵国目无君上久矣,连基本的礼仪都已经忘了。今日陛下虽已昭告天下,但叶元殿下正式正位东宫前,仍需告天地,社稷,宗庙。在诸般礼仪之后,殿下方可入东宫,立太子府,成为帝国皇太子。今日若遂了你的心愿,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我光明皇室,而太子也会被人认为目无祖制。若不是看在你无心之过,臣身为太子太师,必然奏请陛下,将你赶出此殿。”
霍平奴张目结舌,竟无从反驳,却听文亲王又继续道:“不过你这等献媚之徒,就算太子正位东宫之日,我也不会让你跨入太子府半步。”
“光明皇陛下,平奴之心可昭日月啊,太师却如此羞辱平奴,平奴实在无颜在此停留,请光明皇陛下允许平奴离开此殿。”
“何必如此?”光明皇见二人针锋相对,一时竟猜测不透叶重的用意,正要劝解。却见一直不动声色的戴琛也上前一步,拱手向光明皇道:“陛下,这等娘娘腔何必挽留,一口一个平奴,作出一副青楼女儿态,可耻至极。臣百思不得其解,神赐共和元老院竟会让这样的人出使我光明皇朝,难道神赐共和无人了吗?”
如果说文亲王叶重的话还算有礼有节,勉强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戴琛这一番言语却堪称恶毒之至,比起泼妇骂街也不遑多让,霍平奴当即色变,立即对着光明皇拱手道:“两位大人的羞辱,平奴必铭记于心,请陛下允许平奴离开。”他说完竟是直接向殿外走去,完全无视殿前侍卫的阻拦。
光明皇摆摆手,示意放对方离开,世人都知道都察院头子就是光明皇的佩剑,今日戴琛一番言语,想必叶会被人误认为出自光明皇的授意。只有光明皇自己清楚,这完全是戴琛擅作主张。
而在大臣们看来同样如此,他们误以为皇帝有意羞辱异国使臣,毕竟之前郭子忠打脸已经作为榜样,所以戴琛才会肆无忌惮地羞辱霍平奴。
一些想要投机取巧的臣子甚至痛悔不已,竟然在关键时候默不作声,错失了圣前表现的良机。他们立即对霍平奴的无礼退朝大加鞭笞,一时间大殿之上竟人声鼎沸,到处都是义愤填膺之辈。
郭子忠叹了一口气,如果说霍平奴的出现不是一个阴谋,郭子忠愿意把头剁下来当球踢。果然不愧是老师最看重的弟子,那个家伙总是喜欢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达到目的,而让别人去背黑锅,只不过戴琛的配合是有意呢?还是说仅仅是巧合?如果是前者,那背后的真相令人深思。
如今,朝堂上的注意力已经偏离了方向。不过立储之事终究是没人再去追究,因为无论是大皇子一派,或者是其他人都意识到两点:第一,叶元想要入主东宫,还需要祭天祭宗庙,这意味着还有时间。第二,叶元极有可能不在帝都,那么他发生任何意外都有可能。这两点合在一起顿时让大皇子一派的臣子看到了希望,与其在大朝会上冒着激怒皇帝的危险,不如抓紧机会从根本上消除威胁。
郭子忠再次看向文亲王叶重,对方依然面含笑意,他不禁暗叹:这是一个谁也不愿面对的对手啊!而大皇子一脉多半被叶重利用了,然而他们无从选择,因为叶重会不断给他们希望和成功的错觉,他们被利用而不自知。
郭子忠记得从少年时开始,叶重就一直是很好的棋手,与他对弈的感觉就是始终别无选择,他总是洞悉先机,从容布局,掌控一切。而郭子忠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终局前一把掀翻棋盘。如今,更令郭子忠担忧的是,他根本不清楚对方手中究竟握有多少棋子?
此刻,郭子忠竟有着一种深陷泥沼的感觉,难道终究只能以力破巧,但帝都不比狼城,他能控制的力量还是一个未知数。想着想着,郭子忠只觉得一种极度危险的直觉悄然降临,这种危险程度甚至远超十年前阴山脚下的凶险。因为在这里,他孤身一人,他忽然非常地怀念北疆,怀念狼城,怀念那里的一切。
第一百零二章风云聚(一)
郭子忠见光明皇渐渐有了疲倦之意,明白大朝会即将进入尾声。郭子忠心情微微放松下来,看来今日的大朝会虽然多有波澜,却可以在平静中结束了。他看了看大殿两旁的禁卫,微微合上眼睛。从离开巨雍山脉开始,他已经整整两天两夜未曾好好休息,此刻竟有了一丝困意。看来,终究也是老了。
就在微微合眼的一刹那,郭子忠发现自己竟然立即忘记了大殿中的喧嚣,戎马半生,他竟从未有过如同此刻一般的疲累感觉,周围的声音似乎清晰却又似乎不断远去。他忽然只想要这么闭上眼睛,沉沉地睡过去。
在微微朦脓的意识中,郭子忠忽然发现自己像一名旁观者,冷眼看着自己脑海中出现的一切。
这一刻,他的脑海中闪过无数老兄弟的样貌,一同征战沙场,一起醉酒高歌,最后却全都化作英烈名册上白纸黑字上的寥寥数笔。看着那些干巴巴的文字,郭子忠只能用几个字强行告诉自己:“他们都死了”,他知道这是自己在用刻意的漠然和平静来制止悲伤。这种漠然是他精神上自我修筑的防线,所谓的“铁石心肠”本就是名将必不可少的基本修养。
郭子忠默默地旁观着脑海中出现的一切,儒雅却城府极深的叶重,毒蛇一样阴寒的戴琛,还有垂暮而又在搏命挣扎的皇帝陛下……这些心中最为深沉的感受竟然全都映在脑海里,如此清晰,却又不受控制地出现。忽然,郭子忠的“视线”又被拉到了遥远的天际,那里是兵凶战危的狼城,铺天盖地的兽人军队,黑暗笼罩的极北冰原……
郭子忠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这些都是他深藏于心底最深的忧虑,此刻竟全都涌上心头。随着这些画面的出现,郭子忠忽然发现自己渐渐无法冷漠旁观。他心中生出一丝警兆,然而下一刻,他又看到了死寂沉沦的蒙顿,看到了这个曾经的亲卫统领寂寞而倔强的生命,在蒙顿的背后又走出一个窈窕的身影,虽然对方的模样已经模糊,但郭子忠却一眼便认出了她,立刻一股巨大的悲伤瞬间笼罩了他的脑海,郭子忠的意识瞬间溃塌,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数话凄凉,多少年过去了,那个窈窕的身影依然如此年轻美丽,而如今的他却早已两鬓斑白。因为她的生命早已在那一刻定格,而他却在年复一年的思念中老去。他和她就这样面对面地站立,仿佛站立在一个时空的隧道之中,身边有无数个画面闪过,但他的眼中只有她,郭子忠清楚自己无法从那个窈窕的身影上移开视线。
忽然,只听“轰”的一声,仿佛一个惊雷在脑海中炸响,眼前的人消失了,脑海中的画面已然定格,竟然是他昨夜进入御书房觐见陛下的那一刻。郭子忠陡然一惊,猛地睁开双眼,立刻他整个人都从情绪的深渊中被拉了出来。
“郭卿,你怎么了?”光明皇关切地看着郭子忠,方才他已经注意到了郭子忠失魂落魄的模样,心中颇感怪异,便出口相询。
郭子忠定了定神,这才发现大朝会还在继续,不过已经进入了尾声,他连忙躬身道:“陛下,臣没有事,可能臣数日未曾好好休息,所以有些恍惚。”郭子忠口中应着,心中却微微惊悚。对于刚才的情形,他其实有所猜测,自己极有可能被人暗中施展了精神法术,而对方似乎试图从他这里窃取什么?
郭子忠身为北疆大将,自身造诣不凡,而且意志向来极为坚定,极难被人所乘,就算刚才心神疲惫,且心伤狼骑之事,也绝不应该这么容易被对方控制。显然,施法之人极为擅长精神法术,而且时机把握极准,更重要的是,此人对郭子忠了解颇深。
会是谁呢?郭子忠从文亲王、戴琛、蒙顿等人身上扫过,却一无所得。精神法术的修炼不仅需要毅力,更重要的是天赋,在人类之中,具备精神天赋者少之又少,而且很难有大成者。难道大殿之中隐藏了精通精神法术的兽人德鲁伊或者亡灵,他的目光落在大殿某个空无一人的角落,随即摇摇头,没有可能的。昨日在与陛下达成了默契后,他为了今日的大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