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海寻龙诀-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昆阳和冯轶听着唐煜将这旱魃的炼制之法,心里都是十分震撼,万万想不到世间竟然有如此邪恶的法术,生生将人折磨成没有思想的僵尸,满足自己驱使的欲望,当真十分可怖。
唐煜接着说道,“你们想,身体里的经脉被火蛊和火毒相互争夺,如同万焰焚心,外面又有熊熊烈火煅烧身躯,浑身上下哪个地方不被烧个完完全全,偏偏人又被毒和蛊吊住了命,死不掉,知觉一直在,脑子里那股怨念和戾气该是何等的可怕,但偏偏炼制的人要的就是那股子怨气和戾气,才好让旱魃更加凶猛。最后炼制成功的时候,他会用特制的精钢钻钻开旱魃的脑子,在里面加入控制的秘药,便算是大功告成。”
“果然是至邪的法子。”楚昆阳沉吟道,“那这旱魃有何厉害之处?唐大哥你怎么又知道这底仓之中,运的是旱魃?”
“楚兄弟你有所不知。”唐煜摆摆手说道,“旱魃这东西,虽然厉害,但是除了主人以外见了活人便扑,并且本身乃是至阳之物,会影响周围的风水,吸干水分,引发旱灾,具体原理,我一个大老粗也不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旱魃确实有这等作用。”
楚昆阳微微点头,犹然想起在梦中所得《山海寻龙诀》中有一章讲的就是某些物件对风水的影响,这些东西一般都是至阴之物或者至阳之物,通过自身的磁场影响风水,造成某些灵异现象,但是从这旱魃诡异的用法来看,它只能影响死物的风水吸干水分,人是活物,体内自有一股生气锁住水分,不受影响,所以那些人或者的时候才没有被这底仓中的旱魃影响,没有任何异常。
但是冯轶朝下面扔了一颗手雷,炸死底仓那几个土匪的同时估计也把装有旱魃的棺木炸得有了点缝隙,旱魃的磁场也就自然而然的发挥出来,加上那些土匪死后,一身生气在瞬息之间散了个干干净净,再没有能锁住身体里的水分,于是自然被旱魃影响,一身水分透了个干干净净,变成了没有一点水分的干尸。
大概摸清楚了事情的起因,楚昆阳和冯轶的面色变得愈加凝重起来,转而看向底仓中间两小一大三具棺材,要看个始终。
冯轶先走到一具棺材面前,伸手打亮一支手电往上面照了照,只见这具棺木表面上看起来比较陈旧了,上面的红色油漆都已经开始掉落了,但是棺木整体结构完好,没有外部损坏,相对于那具较大的棺材来说它要小一些,但是相对于普通的棺木来说它又显得有些大了,长和宽度不和比例。
冯轶伸手在这具棺木上敲了一敲,两个指节跟棺木之间发出了清脆的“叮叮”两声,这声音颇有些类似于敲在金属板上,这具棺材的硬度竟然达到了金属的程度。
冯轶皱了皱眉,开口说道,“是阴槐木,这东西可不是做棺材的材料。”
大凡做棺材,追求的是坚固防潮,容易保存,使得死者的尸体能够比较完好的长眠于埋骨之地,坚固则是为了使死者的尸体不会被狐狸皮子野狼一类的东西偷偷打洞刨开棺木偷吃死者的尸体,再者在上面涂上油漆是为了隔绝空气水分,使虫蚁不能咬噬尸体,所以用来做棺材的木料大多都是柏木和松木,有钱人家会用檀香木,但是这阴槐木,却是万万没有道理的。
棺材的作用首先来说是为了保存尸首,使死者长眠不受打扰,但是还有另一个层面却是希望死者安息,尸体不要被什么邪物附体出来作祟,柏木和松木一身正气,可以隔绝外界阴气和邪气进入棺木,檀香木多用来制造成佛珠佛像,天生有一股子佛气,做成棺木也可以百鬼不侵,但是这槐木做棺材,却是大忌。
槐木属阴,生长在向阴的地方,本身就一身阴气,若是有死人的阴气滋养,槐木就可以吸收死人的身体血肉作为养分,茁壮成长。况且这东西本身一身阴气,是招引邪物的东西,山精树怪都喜欢以老槐树为巢穴,所以若是槐树茂盛,那必然周围容易闹鬼死人,这是风水的原因,楚昆阳也略懂一二,因此槐树是不吉利的,房屋周围有槐树必然被主人家砍掉,所以槐树也多长在坟场一类的地方。
在坟场周围的老槐树,因为吸收了死人阴气,茁壮成长,渐渐的也有些通灵,主干不朝着上面长,朝着旁边长,变成了一棵棵“歪脖子树。”
第五十二章:阴槐木副棺
歪脖子树这个东西,在从古至今的文学作品里面,都会提到,若是某某动了死心,就在夜深人静之时,带一条绳子,自己在歪脖子树上吊死。大家都会从书上看到相关情节,但是却并不知道歪脖子树上容易让人上吊自杀的原因。
实际上,歪脖子树之所以容易让人上吊自杀,主要原因就出在这个歪脖子树上,那些有了念头的槐树,在坟场这种地方长得久了,阴气深沉,自己就有了简单的灵智,把自己的主干朝着旁边生长,形成的“歪脖子”好方便有人来上吊。
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槐树阴气过重,影响了周围的风水,人若是有了死心,很容易就被这种风水影响,于是便会在潜意识下自己去树上吊死。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槐树阴气会吸引狐狸、皮子、刺猬、蛇、老鼠这些东西前来靠拢,这些动物本身就有灵智容易作祟,在这种阴气重的地方生活修炼让它们受益匪浅,而狐狸和皮子这些东西自身会分泌一种成分类似于迷药的物质,迷乱人的心智,所以人走过去之后迷失了心智很容易就会在它们的引诱下自杀。
这些说到底都不是槐树自己的问题,而是因为槐树本身阴气重而引发的惨剧,槐树因此也被视作不祥,但是槐树不祥,还不仅仅于此。
槐树若是生长了百年以上,木质就会变得坚硬而颜色阴沉,黑乎乎的,但是又相当平整,这东西可以拿来入药,祛湿拔毒,有懂行的道士,会用来做法器,还有些迷信观念重的大户人家会拿来做祖先排位,因为这上面阴气浩荡,他们相信便于祖先魂灵附着,可这拿来做棺材,可就是自己找死了。
槐木做成棺材,一身阴气会影响到里面存放的尸身,尸身固然能得不腐,但是阴气过重之下尸体会渐渐的发生一些变异,犬牙渐渐长长,指甲也开始生长,身上长出类似菌丝的白毛,这个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变成了僵尸,若是开棺材让这尸体见了活人生气,马上就会暴起诈尸扑人,可以说敢把槐木做成棺材放尸体的,里面的尸体百分百会变成僵尸,埋葬先人谁不想找个风水宝穴位,福泽子孙,把尸体变成僵尸,这可是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楚昆阳大学的时候读的是语言文学专业,闲暇时这些杂学书籍读得很多,自然知道这槐树做棺材是万万要不得的,更何况是阴槐木了。
何为阴槐木呢?槐树生命力极其顽强,有阴气和水分土壤的地方就能活,若是长在水中,便是水槐树,木质阴沉潮湿,若是长在了大坟巨冢之上,百年之后,才叫得阴槐木。
这里的大坟巨冢,自然指的是帝王将相或者大规模墓葬群的陵墓,这样的陵墓,都是由最杰出的风水大家千挑万选所得,下藏龙脉,可以福泽子孙,保佑后世江山稳固,家族兴旺。但是为了建造这些陵墓,死的人自然是不计其数,再加上其中的殉葬者,阴气可以说重得能杀人于无形。
但是阴气若是过大,必然会影响到坟墓下方的龙脉,坏了风水,但是这股阴气又不能顺其自然让它释放出去,古人的智慧并不比今人的差,于是就想到了这专门吸收阴气的槐木。
一般在墓主人下葬的时候,会在墓室的主室中立放一根槐木,这槐木是人工栽种的,从还是小树苗的时候就开始为了下葬这一天培养,让它枝繁叶茂,枝干笔直。等到墓主人下葬的时候,便从地面齐平的地方齐根锯断,包括上方的树冠也一并减除,剥去树皮,立在墓中。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加上没了根系和树冠吸收养分,换了一种树早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可槐树天生吸收阴气,在阴气浩荡的墓室之中,吸收了众多的阴气,竟然能得不死,反而继续活了下来。
这万物皆有灵性,想要活下去,这槐木没了根和枝干,想要活下去就只有凭借这墓室中茫茫多的阴气了,自然它也就只有拼命将能吸收的阴气都吸收到自己的身上维持养分,加上它天生性阴,又吸收一身阴气,那些墓中的亡魂野鬼自然而然也就都附身在槐木上,加重它身上的阴气。
如此一来二去,形成了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槐木吸收阴气,吸引死魂,死魂又加重了它的阴气,阴气都被聚集在槐木上,保持它不死,这样自然而然阴气就不能威胁到地下的龙脉风水了,达成了墓主人保存龙脉福泽子孙的目的。
但是这样的好处不仅于此,槐木在这样的环境下,吸收了一众死魂,又在源源不断的阴气滋养下,自然会产生一些邪气,迷人心智。墓主人自然不愿意这股邪气影响自己的长眠,所以会在槐木周围部下风水阵法,让邪气不能侵染其他的地方,但是这股邪气却可以使进入墓室中的盗墓贼昏头昏脑自寻灭亡,找不到方向,这也就是在大墓中“鬼打墙”的来历,实际上是被影响了心智。
这时候,槐木已经不再是槐木了,实际上它从被砍下来剥皮放进墓室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但是因为墓中阴气的滋养,有了新的生命,加上墓中死魂的附着,它就已经变成了阴槐木了。
阴槐木这个东西,放在一个人周围,人是要倒大霉的,小则神志恍惚重则一病不起甚至死人,因为里面的阴气和死魂的怨念确实是不可小觑的,而且在那些帝王将相的大墓中,经过长年累月的阴气滋养,阴槐木的底部会渐渐长出“气根”,扎进土里吸收养分,继续生长。
阴槐木长出来以后,会想要突破墓室顶部朝着外面生长,但是生浆浇灌的大理石墓室顶坚硬无比,又有泥土岩石无数丈厚,这小小的阴槐木想要突破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它最终想要向上生长的一股子念头却常年存在,永不断绝,最终阴气会穿透层层阻碍到达地面,在地上长出来一棵槐树苗子,但是却一直长不大,叶子也是比一般的叶子稍有不同,一般来说常人却是看不出来的。
寻常人看不出来,却不代表那些懂行的道者和盗墓大盗不懂,那些专门盗掘帝王大墓的盗墓贼就会凭借一手看风水的眼力找到地下的龙脉,然后再去龙脉周围的山上查看,若是发现阴槐木的阴气长出来的苗子,下面铁定是帝王大墓跑不脱了。
第五十三章:阴槐木盗墓史
正因为有这一手观木识墓的风水秘术,那些用了阴槐木镇压墓穴的帝王大墓都被那些懂得这一手本事的盗墓贼全都找了出来,痛下杀手,盗掘了个干干净净。
若是寻常盗墓贼,就算找出了龙脉,找到了龙脉上的阴槐木树苗,确定了下面的墓穴,帝王大墓必然有重重机关镇守,以他们的手段,还没有取到墓中重宝就死在了路上,因此能有本事盗掘这些王墓的,多半是些官方的盗墓贼。
乱世之中,民不聊生,遍地都是死人,没得油水可捞,军阀土匪又多,这种时候自然是武力才能建立政权,所以需要大量的招兵买马,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但是活人身上已经没有一点油水可以捞,这主意自然就要往死人身上去打了。
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当盗墓贼的帝王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他盗过长沙王吴芮和南越王赵婴齐的墓。
其实,孙权的目的一开始是盗第越王赵佗的墓。孙权打定了主意以后命人安排明查暗访,但始终未找到。因赵佗搞的是秘葬,但是去找墓穴的那个人也是个风水大家,在那边的龙脉之上发现了阴槐木树苗,判断出了下面必然有帝王大墓。
既然有油水可捞,孙权立马派几千名士兵,明火执仗地盗了南越王赵婴齐墓,加上队伍中有懂得墓中布置的人,盗墓过程自然是顺利无比,除了墓中金银珠宝,最大的收获就算是一根六丈长的阴槐大木了。
史书上记载此木“长六丈,七尺有余,木上有面目如人,或狰狞可怖,或面目含笑,每逢阴至,有人声。”
这根阴槐木在地下有了年头,加上赵婴齐墓穴所在的地点在龙脉尾部,山南水北,至阴之地,阴槐木在地下日日吸收阴气和死魂之气,已经有了灵智,上面出现了人的纹路,晚上或者阴天的时候,还能听到人声,是不可多得的灵物。
这阴槐木本来有个作用是做灵位,孙权得了这么大一块奇宝,自然不能浪费,他索性建了一座宗庙,用来放置祖宗牌位,宗庙的顶梁柱就是这根“长六丈,七尺有余”的阴槐大木了。
不过这东西后来还是没能保住他的宗庙长久,最后孙权覆灭,这根阴槐大木辗转落到了唐朝女帝武则天手中,做成了阴槐木棺材,死后用这棺材下葬,因为她之前害死的人太多了,万年时常梦见冤魂索命,希望凭借阴槐木的阴气锁住她的魂魄不去地府,免得遭到以前那些被她害死的人纠缠。
古人愚昧,只知道阴槐木做成棺材能锁住里面的尸体魂魄不散,但是阴槐木这东西本身就是招引邪气的东西,若是没有点镇灵的手段,只怕阴槐木吸收的死魂就能跟里面死人的魂魄相互混杂,最后再利用这具尸体,形成凶悍的僵尸,年头越久,里面的阴气也就越重,僵尸便越发凶悍。
楚昆阳和唐煜听冯轶说这些野史轶闻,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说的虽然是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但是却如同大学里面的教授讲课一般头脑清楚逻辑清晰,没得半点纰漏。唐煜一个大老粗,只觉得冯轶见多识广知识渊博,楚昆阳却心头渐渐有了疑问,再联想起冯轶先前杀人的手段,心中不由得又是一惊。
冯轶这个人,楚昆阳从一开始就不能看透,他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滴水不漏,就算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处变不惊,随机应变,没有一点惊讶的神色,虽然说艺高人胆大,但是这胆子未免大得太出乎寻常了。
一开始遇到那蛇肚子里面死而复生的僵人的时候,冯轶杀他的手段是用剑砍下头颅,那时候手段还看不分明,再后来激战蛇群,虽然极度冷静,但也没有露出什么端倪,一直到和楚昆阳潜入这艘货轮的时候,杀人的手段,楚昆阳这才觉得有些奇怪,只是当时事态紧张,也就没有问他。
冯轶当时杀人的手段,优先是割喉,其次便是拧断脖子,虽然割喉的动作他做得无比标准,下手也狠辣,但是他拧断脖子的手段,是单手撑住人的背脊骨,另一只手再握住颈椎拧断,而非是战术杀人动作里面的直接用两只手固定住脑袋拧断颈椎,这一手动作,虽然杀人也是稳准狠辣,但是就这样看上去,未免突兀。
现在冯轶对这些风水青乌之事如数家珍,各种墓穴中的事情都十分了解,楚昆阳顿时恍然大悟,这些东西分明是只有专业的盗墓世家积累了数百上千年的经验,一代代传下来,再加上自己亲自下墓穴去经历,才能有这般胆识和见识,这时候再看冯轶那怪异的杀人动作,一切便豁然开朗。
那哪里是杀人的战术动作,分明是在墓穴中遇到了僵尸的时候,卸下僵尸大椎的手段。楚昆阳梦中所得那卷山海寻龙诀中所说,“人死,生气尽散,若生气不散,则尸不腐,生气凝聚,化而为僵,不生不死,跳脱三界,不属五行,骨肉皆变如生铁,见生气而起,如洪水猛兽,卸其大椎,须臾而死,骨肉尽化。”
也就是说,人死了以后生气散尽,尸体自然而然的就会腐败直到剩下一副白骨,若是死后其中生气不散,那么尸体就不会腐败,机缘巧合之下就会变成骨肉硬如钢铁的僵尸,见了生气就会乍起扑人。这个时候尸体所变成的僵尸就已经不是死者本人的意志了,而是不生不死的异种怪物,不属于物种中的任何一种,就像猛兽一样嗜血凶猛,但只要卸下它的大椎也就是脊椎或者颈椎,马上就会死去,骨肉都化掉。
就算是盗墓世家的子弟,若非亲自下墓穴,遇到僵尸,多次将这套卸僵尸大椎的手法演练到极致,绝不能做到如冯轶那般信手拈来。这套手法,已经深深融入了冯轶的习惯之中,使得他就算是动手杀人都条件反射般的用这套手法,那是因为这套手法已经掩盖了他原来的习惯,所以动手的第一意识是卸大椎杀人。
想到这一节,楚昆阳心中已经明摆了个七七八八,冯轶的身份,绝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他这简单的叙述背后,藏着茫茫多的秘密,若是不问清楚,日后只怕大家都引火上身。
如此打定了主意,楚昆阳直直的盯着冯轶的眼睛,“冯大哥如此见多识广,必然不是凡人,不知是哪个青乌世家子弟后人?”
第五十四章:互起疑心
听了楚昆阳这话,冯轶就像是被电击了一下一般,浑身上下猛然一颤抖,随后转过身来,用一种不可名状的惊讶目光看着楚昆阳,慢慢的说道,“你到底是谁?”
楚昆阳听了冯轶的话,再看冯轶的反应,自然料到猜中了,但是冯轶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了他的反应,看冯轶的样子,竟然是怀疑他的身份不是真的了。
冯轶如此怀疑也并非没有道理,他本就是行伍出身,一身上下搬山倒斗的手艺掩盖得严严实实,也就只有先前杀人一时失误用了墓穴里绞断僵尸大椎的手法,若是仔细一想自然明白是哪里出了纰漏。
加上楚昆阳一开口就问是否青乌世家,若非是行家里手,怎么能通过这点蛛丝马迹就能把他的身份判断出来,就连苏珏等人和他同吃同住一年有,都没看出这点漏洞,楚昆阳一个初出大学的大学生,竟有如此眼力劲儿,就是打死他他也不敢相信。
楚昆阳听冯轶言语间竟然已经把自己当做了伪装进来截胡的同行盗墓者,再看冯轶的手已经张开,虎口朝着腰间的沙漠之鹰枪柄。这个动作,进可以暴起发难,使一招狮子搏兔,一招将自己断喉,退可以把枪射击,竟然全身上下,有了杀机。
楚昆阳自然明白这个时候不是再闹内乱的时候,当下里苦笑着举起右手摇了摇头,坦诚言道,“冯大哥,我之前的经历,与你说了个清清楚楚,我自己的亲生父母姓甚名谁,现在何方,我自己也不知道,一身拙技,与生俱来,不曾有谁教我学过,倒是你,何必苦瞒着兄弟们去卖命送死。”
冯轶听了这话,脸上神色变了变,但是一瞬间便恢复了原状,厉声喝道,“绝不可能,我那一手卸甲分筋,乃家门不传秘学,一脉单传,若非是专门搬山倒斗的行家,怎么看得出来我的手法,判断出我的出身,楚兄弟,你若好好说明你的目的,若无冲突,我们还好聚好散,若是你强要逼我,也怪不得我冯轶翻脸无情!”
楚昆阳见他不信,也顾不得其他了,直得转过头来,对冯轶说道,“冯大哥,我确实是如之前所说那般身份,但身上实在是有一些风水秘术,只是由来玄之又玄,我若说来,你不信又如何?”
冯轶脸上神色一变,正色道,“楚兄弟,一路上大家同生共死了多少回,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这底舱之中,你,我,老唐三个人,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再无第四个人知道,你若坦诚相待,只要你说实话,我冯轶必然信你。”
楚昆阳看冯轶这般坚决,只好把之前昏睡在梦中所见一大宅院前两老者对弈,自己旁观许久,最后两老者中黑袍老者传授自己一卷《山海寻龙诀》之事说了一遍,又将梦中那所宅院里的种种情形描述了一遍,再将自己结合《山海寻龙诀》中机妙,加上观察所得现象,判断出冯轶出身青乌世家的逻辑也和盘托出。
冯轶听楚昆阳的描述,先前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但是楚昆阳的逻辑环环相扣,毫无漏洞,虽然玄之又玄,但终有逻辑可循。况且楚昆阳虽然骨骼惊奇身手过人,但一身手段上说到底还是没有章法的拳脚,不像是青乌世家里专门训练过的人,心里已经是信了。
从下到这底舱之中,到冯轶发现这阴槐木副棺,再到楚昆阳和盘托出自己的梦中奇遇,不过短短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唐煜一时间不能接受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听得目瞪口呆,先看看冯轶,再看看楚昆阳,不知所措道,“冯头儿,楚兄弟,你们在说笑话消遣我老唐个耶?这些神鬼之事,当世之下,哪里存在神仙哟!”
哪料到冯轶听了唐煜之言,却摆摆手,低头沉思一会儿,突然伸手一把拉住楚昆阳,拉倒那阴槐木副棺面前,也不拿抹布,直接伸手擦干净上面的灰尘,露出上面的纹路来,对楚昆阳说道,“楚兄弟,你看着这阴槐木副棺上面的图案,用你所学的先天八卦卦象来解,当为何解?”
楚昆阳听了冯轶的话,定睛一看,那阴槐木副棺水青色的棺面上,竟然隐隐约约长着一副图案,细细看来,颇有玄机,于是用手去摸,那阴槐木的纹路清晰质地冰凉,竟如同生铁一般,心中也颇为疑惑,再定睛一看,细细揣摩,大惊道,“这阴槐木副棺上面,长着一副龟甲!”
也是这阴槐木副棺的制造者乃是当时的风水大家,在阴槐木封镇的时候,便将阴槐木刻下刚刚好可容纳一只千年大龟的龟壳的凹槽,随后将占卜好的龟甲放置其上,阴槐木裹着这龟甲,两者灵气相互滋养,多年以后,阴槐木收阴气和灵气滋养长了出来,把龟壳完完整整的裹住了,这阴槐木副棺便如同天生此等模样一般,成了此等巧夺天工之物。
冯轶沉声道,“我知道这上面长了一副龟甲,上面记载的,便是这阴槐木之中的玄机,我所学的,乃是后天八卦,解开这卦象,千难万难,若是楚兄弟你真学会了先天八卦之法,要解开这阴槐木副棺中的玄机,不过是探囊取物,又有何难哉?”
楚昆阳听了冯轶的话,将信将疑,打亮一只手电筒,把眼睛贴了过去,仔仔细细的把上面的团完完全全的看完,随后就以棺盖最前方的那块纹路为起点,解起卦象来,以他梦中所学先天卦象之法,果然推开这卦象,如同抽刀断水,毫不费力。
楚昆阳虽然习得了先天八卦之法,但是这龟甲的主人本身也是青乌世家中的大家,其中玄机之分玄妙,又因为自己所学的先天八卦之法只得了六卦,剩下的两卦不明其妙,解起来磕磕绊绊,但最终还是得了十六字谒语,就在底仓中找了一张脏兮兮的纸,用笔写了下来递给冯轶。
冯轶接过了那张纸,看了一眼,突然仰天长笑,笑的动作十分夸张,竟然像是溺水者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笑得不能自控,仿佛得了失心疯一样笑个不停。
楚昆阳看他如此大笑,心里也是十分不解,心想莫不是自己的话太过于玄妙使得冯轶受了什么刺激,于是便试探性的开口问道,“冯大哥,你笑什么?
第五十五章:龙生九子
冯轶听楚昆阳问自己,这才停住了笑,回过头来,把那张纸递给楚昆阳,“天不绝我,得此指路神卦,虽然失了兰嫣的指引方向,但有楚兄弟你在,何愁不得烛龙所在,屠龙取胆!”
楚昆阳听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但接过了那纸,细细一读,乃是“北水坎南,震东山阴,震上离下,三三玄龙”十六字。
八卦乃是乾三连,坤六断,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坎代表水,所指方向是北方,意思便是说在北方水流的南方,有地震在山的北面,三三相乘乃是一个九字,玄龙所在之地,上方有雷击下方又十分空虚,解来便是这等意思。
楚昆阳不明其妙,问冯轶道,“冯大哥,这前面的卦象我都能读懂,唯独这三三玄龙一句,三三乃是一个九字,九玄龙又是何物?”
冯轶笑道,“楚兄弟,你没有世家的资料底蕴做铺垫,自然不能明白其中玄机。俗话说龙生九子,九子不同,在我们的青乌秘籍中记载,龙生九子乃是饕鬄,狴犴,狰狞,夔牛,嘲风,狻猊,貔貅,睚眦,烛龙,烛龙正是第九,属性至阴故此别名烛九阴。”
冯轶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况且你看这个玄字,一语双关,若是只看字形,像不像是一根蜡烛的形状?所以这卦象所指,正是烛龙所在!”
楚昆阳听他这么一说,也是恍然大悟,但是疑问又随之而来,不由得脱口问道,“冯大哥,你是怎么知道这阴槐木副棺之上,记载的乃是烛龙所在?”
冯轶正色道,“楚兄弟,你不知道,烛龙虽然龙生九子之一,传为神物,但是其实在云州这里的这条烛龙,乃是我们世家先辈穷极了风水秘术,镇压在此,但是由于此物实在凶狠暴戾,所以封印之地到了后世也就只剩下了我之前对你所说的那几句谒语,但如今家族中有我至关重要之人身患绝症,非龙胆不能救活,龙生九子,唯有这烛龙的线索我稍有接触,既然楚兄弟你得了寻龙之术,我便把由来,一一说与你听。”
俗话到山高必有怪,岭峻必生精,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山高岭峻,则人迹罕至,灵气丰厚加上高山峻岭,下方必藏龙脉,龙脉灵气可以滋养生息,福泽子孙,所以帝王将相,无不想埋骨龙脉正中,以福泽子孙,千秋万岁。
但是万物皆有灵性,人知道龙脉能带来数不尽的好处,动物自然也知道,所以有龙脉的地方,都会滋养一些灵芝石斛之类的灵药,有珍惜的动物集群居住,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正如川蜀之地有大熊猫,泰山北斗有丹顶鹤和灵猿猛虎,都是受龙脉滋养,才留恋此地,世代居住,这也就是为什么离了故居之地,这些珍稀动物就算有好吃好喝的专人伺候,却依旧难以长寿的原因。离了龙脉灵气,自然时日无多。
但龙脉灵气,只是龙脉之上的风水位处最为丰厚,所以要争夺这龙脉风水位,自然少不了物种间的一番争斗,优胜劣汰,强生弱死,自然规律,该当如此。
华夏俗话说得好,龙生九子,九子不同。这九龙,按照古书所记载,分别占据了华夏九州的一州,以为巢穴,九州分别为洛州、沧州、澜州、蜀州、翰州、宁州、越州、青州、云州,洛州便是洛阳一带,沧州乃是内蒙古大草原,蜀州乃四川蜀山,翰州乃是华夏北部沙漠,宁州乃是华夏腹地、越州是南方冻原,青州是葛尔丹盆地青岛湖一带,这云州,便是云南雨林沼泽之中。
民间传说龙乃是呼风唤雨招雷引电的灵物,但是说到底,也不过是得天独厚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