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田园大唐-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可亮出来身份,一般的人都要敬他三分,毕竟他的身后站着的是张家。
宋静功这么和气,胡亮和马大山就渐渐地放松下来,老头则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毕竟这辈子经历的事情多了,或许曾经也遇到过贵人如此地和他说话,只是在宋静功刚才夸他儿子的时候才激动了一阵子。
四个人坐在车中就开始聊上了,宋静功主要是在询问,问三个人对一些地方的看法,如果是好的那就继续保持,如果是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得改正才行。
这聊着聊着就到了半夜了,路途已经过了一半,明天不用到中午的时候,一行人就能够到达水云间。
有的人在车中晃荡着睡了,有的人则是依旧那么兴奋地聊着天,宋静功聊着聊着也困,这是胡亮突然说道:“要是有个那样的游戏就好了,简单点的,就是大富翁的那种,玩一玩就精神了,可那东西太贵了一些,而且只有一个人有还没有用,最简单的那种倒是能行,可我不愿意玩那种。”
他这一说非常的随意,可听到了宋静功的耳朵里面就不同了,他知道有什么游戏好玩呀,有扑克和麻将,这两个是平时张王两家玩的东西,一想到这个,宋静功就觉得还可以多一个赚钱的方法。
尤其是在旅游团中,可以制作一些个那样的扑克,到时后就卖给这些个旅游的人,不然的话,路上总是聊天也实在是太没有意思了,何况这个游戏的东西别的地方也没有,正好宣传一下。
至于麻将就可以租了,用木头或者是石头雕刻出来,花一点点的钱就能租到,甚至是可以白让别人来玩,只要有一个人是买了全票的,那么这一路上就可以提供些个玩乐的东西。
宋静功越琢磨越觉得这个事情可行,扑克水云间中就有,当初给毕尚书一家人准备的,还不少呢,应该拿过来让别人看看是否愿意玩。
如此想着,宋静功就把脑袋伸了出去,对着跟在旁边骑着马的旅行团的一个人说道:“把你们管事的叫过来,就说宋静功找他。”
宋静功这话让骑在马上的人吓了一跳,他也不认识宋静功,可这并不影响他知道宋静功这个人,整个这片地方,全是由宋静功来管着的,不知道真假的他,也不敢怠慢,答应了一声就催马向前。
这个时候前面已经出现了一个专门供人休息的亭子,里面有两个应该是赶路又没有找到住宿地方人,在那躺着,好在这个亭子一直有人在看管,里面有堆火,不至于让两个人冻死。
看亭子的人不仅仅是看着,还能卖一些个东西,比如说茶叶蛋了,面条了等等,也是一些个当地不能干什么重活的人的一种福利。
当队伍到了亭子的时候,管事的人已经见到了宋静功,管事的人认识宋静功,看到是他,琢磨着以后是不是应该多弄些个画像让旅游团的人都记住,这次是没出什么事情,万一出点小毛病呢,不是正好被宋静功给知道了?
“宋公子,您找我?”管事的人非常恭敬地对着宋静功说道。
“恩,现在你派人用快马到水云间那里,管那边要一种叫扑克的东西,拿个十包二十包的,然后快点回来,别的事情就没有了,哦,还有一个小事儿,这三个人今天我请了,要一些个木耳还有鸭血,记得算钱。”
宋静功吩咐了一遍,就从车上下来,管事的陪着笑脸说道:“宋公子还算什么钱啊,都是自己人。”
“恩?难道你到别处去吃饭就是这样算的?”宋静功把脸一板问道。
“没,没,我就是这么一说,真的没,我哪敢啊,就算是我干,别人也不敢啊,宋公子,我就是这么一说,以后再也不说了,算钱,一定算钱。”
宋静功这么轻飘飘的一问,可把管事的给吓坏了,宋公子这要是抓住这句话追究起来,那可就完了,虽然自己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但谁相信啊?
一番解释,宋静功还真的就没和他一般见识,想来他也不敢那么做,也不管这个管事的,直接向那亭子走了过来,他看到了那两个人,一看那衣服就知道是从别的地方过来的,应该是想到这里找个事情做。
从那衣服上看,家中应该不富裕,竟然是落着补丁的单衣,现在可是冬天了,自己穿着棉衣都觉得冷呢。
马大山三个人就跟在了宋静功的身后,他们刚才终于是见识到了宋静功的威风,看样子人家的态度是分人。
管事的擦了擦吓出来的汗,马上就找人快马去取那个叫扑克的东西,也不知道长啥样,还一包一包的,等着拿回来或许就清楚了。
宋静功则是来到了那两个睡梦中冻的直哆嗦的人身边,看了眼两个人,又看了看呆在那里守着火堆的人,说道:“把他们两个喊醒吧,明天所有的亭子旁边都修一个木头的屋子,多放几床被,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就给他们盖盖被,还有老伯守着的人也得有个地方呆。”
第94章 兄弟二人有绝技
宋静功这是想到了一些个以前没有注意的事情,毕竟他忙的事情太多了一些,守着火堆的老头没有多说什么,他自然是认识宋静功这个人的。
点了点头,走到两个人的身边,把他们给喊了起来,两个人已经冻迷糊了,靠在一起睡觉这才暖和点,加上有火堆,此时被喊醒,疑惑地看了看老头,以为老头想要把他们两个人撵走。
两个人同时叹了一口气,他们一路走过来,遇到了太多的这样的事情,站起身来,就准备离开,哪知道老头又把他们给拉住了,对着二人说道:“宋公子请我们吃饭,好好活动活动,一会儿就能吃上了。”
“吃饭?”两个人同时一愣,他们还真的就没想到竟然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认为自己是做梦一样,呆呆地看着老头,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宋静功叹了口气,走过来对着两个人说道:“是不是想到这里找一个事情来做?”
两个人看到一个身上穿着绸缎衣服的人对他们说话,一同点了点头,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睡的迷糊中刚刚被叫起来就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两个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都会做些什么?算了,先不说这个事情,先吃饭,吃过了饭慢慢说也不迟。”宋静功这就是想给两个人安排个事情做做,管事的那样位置他不好直接安排,干点力气活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两个人有一技之长的话,那就更好了。
两个人就这么迷糊着做到了旁边临时支起来的一张桌子上面,桌子上的东西两个人从来就没有见过,应该是一个大盆支在那里,上面有一个盖子,盖子的中间还有一个窟窿,下面也是连在一起的,有炭火放到里面,烧的那盆中的水不停地翻滚。
那个守在这个地方的老头倒是吃过这样的东西,还是去年县令大人找他们一起吃的,知道这叫火锅,对着两个傻傻的人说道:
“快点坐下来吃吧,你们这是遇到了贵人了,不然的话,就只能在那火堆的旁边挨上一夜,我也帮不了你们什么,这个东西叫火锅,很好吃,只不过一般的人家平时吃不上,我们三水县倒是强一些。”
“多谢老伯,其实您已经非常照顾我们了,给了我们一个人两个茶叶蛋,我这辈子都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茶叶蛋,还有热水,不然我和弟弟早就饿死了,一路走来,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东西了。
先前遇到的亭子里也有人,可我和弟弟不敢过去,怕那些个人给撵走,没想到到了老伯这里,老伯竟然给了我们那么多的东西,老伯,这个恩情我和弟弟记下来,以后有了机会一定报答老伯。”
两个人中的一个人这时说话了,听他话中的意思是他带着弟弟出来找事情做。
老头呵呵一笑,丝毫不在意,对着两个人说道:“你们是从华原县那边过来的吧?其实既然从那边过来,那就应该是到亭子当中去看看,所有的亭子当中都有人,也都会帮你们一下,这就是这里的规矩,总不能眼看着人冻死饿死吧。”
两个人这才知道,这个地方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确实如老头所说的那样的,他们早知道前面路过的亭子能帮他们,又何必一连饿了三天的时间,饿的眼前直冒金星?
“多谢老伯指点,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和弟弟就能活下来了,老伯,敢问这个人是谁?”当哥哥的也不指望弟弟说话,弟弟木纳一些,由他一个人来询问。
他问着的时候心中也在想着,今天这真是遇到了好人了,不仅仅到亭子中有火堆,有茶叶蛋和热水,就连随便出现的一个人都要请他们吃这个叫火锅的东西。
老头见这个小子用手直接指着宋静功,吓了一跳,连忙把小伙子的手给打下来,说道:“可不能指着宋公子这么说话,这是管着多少人活路的大贵人,没了他,这边的百姓可就不好过日子了。”
宋静功则是丝毫不以为意,对着两个人说道:“无妨,赶快过来吃,吃过了再让人给你们找身衣服穿,放心,在三水县和华原县还没有冻死饿死人的事情出现过,也不知道你们是从什么地方赶过来了,一路上遭了不少的罪吧?到了这里就好了,有事情给你们做。”
宋静功不提这一路上的事情还好一些,一说到这个,两个人眼圈登时就红了,当弟弟的依旧没有说什么,那个做哥哥的则是说道:“这位贵人,正如您说的那样,我和弟弟一路过来想找个事情做,结果这边的秋收早就结束了,闲着的人非常多,那些个地方根本就用不上我和弟弟。
我和弟弟就是沿着那条从京城过来的河一路走到了这里,不知道那些个小亭子竟然是专门为了帮助别人而修的,早知道的话,就不会饿了三天,把我和弟弟饿的觉得随时都会死掉。
不知道这位贵人可否告诉我和弟弟,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修这样的亭子,只有到了华原县和三水县才有?”
当哥哥的确实非常的纳闷,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地方会如此的神奇,竟然专门修了亭子给别人提供帮助,那个弟弟也是非常的好奇,看着宋静功,希望他能给说说是为什么。
不等着宋静功开口呢,那里已经坐下来的三个人中的马大山就说道:“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华原县,三水县有钱啊,而且还是张家的地盘,他们不允许在他们的地方有人饿死或者是冻死,哪怕是掉到水中想要淹死也难。
就是为了这个,他们专门用一些个做买卖赚来的钱修了这些个亭子,你们到了这里就不用再担心任何的事情,不就是找个活干吗?这边有许多的活等着人去做呢,如果你们两个人还会点什么手艺的话,那就更好了,得的工钱比干力气活多出来不少。”
两人听到这些非常的吃惊,他们还真的就不知道张家是谁家,也不清楚张家为什么能够这样做,这可是真正的大善人啊。
当哥哥的继续说道:“那不知道张家的人在什么地方,我想过去和弟弟亲自道谢一番,毕竟是因为他们修出了亭子,我和弟弟才没有被饿死,这份大恩说什么都要报的。”
胡亮这个时候开口说道:“张家的人到岭南那边去了,听人说是这样,那里的百姓这下有福了,张家的人到了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好日子过,记的,在这两个地方,甚至是耀州那个其他的县中,千万不要说三水张家的坏话,那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些个地方的百姓要是听到了你说三水张家的坏话,能一人一口把你给咬死,不要不相信,不信的话,你现在就喊一嗓子,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胡亮的话把这两个人又吓了一跳,他们马上就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了,看样子张家在这边是深得民心,不然不会有这样的一种说法。
两个人这下安稳了,既然当地的百姓,还有那耀州的百姓能够这样护着张家,那就说明这个地方真的不错,至少张家对百姓好。
宋静功见两个人一直问来问去的,也不坐下来吃东西,只好亲自把两个人给按了下来,对两个人说道:“先吃东西,一会儿就有人把棉衣送过来了,到时时候就不用担心被冻死了,想要知道什么事情边吃边说。
我就是张家在这边管事的人,给你们安排些事情还是非常容易的,不用担心以后的日子了,来尝尝这个酸菜。”
宋静功说着话给两个人分别夹了一些菜,看到他们两个人吃上了,自己这才也跟着吃起来。
其他的人也不客气,尤其是那个守着亭子的老头,他根本就不在乎宋静功的地位,他只知道张家的人好,就算是张家的主家老爷看到他,也会邀请他一起吃点东西,以前的时候遇到了还说过话呢。
兄弟两个人确实是饿坏了,哪怕刚才已经吃了两个茶叶蛋,又喝了那么多的水,两个人现在也没有任何饱的感觉,甚至是连涮的时间都省下了,尤其是那个豆腐,夹起来一大块就塞到嘴里。
宋静功本想着慢慢吃,同时和几个人聊聊天呢,见到两个人饿成了这个样子,一边让他个人注意别烫了,一边不停地往锅中下菜,他自己基本上就不吃了,那菜是下进去一些就被两个兄弟给吃没了一些。
最后没有办法了,连马大山也停了下来,专门给两个人往锅中放菜,两个人低着头猛吃,边吃边道谢,别说是他们两个现在饿了,就算是不饿,头一次吃这么好吃的火锅,也能吃下去不少。
直到宋静功看着两个人有撑到的迹象,把两个人给喊停了,二人这才长出口气,摸着肚子在那里感受着吃饱饭的幸福。
“好了,现在说说,你们两个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什么走了这么远的路,还有你们两个人都会做什么?”宋静功见两个人停了下来,自己涮了点羊肉吃了,这才对着二人询问起来。
弟弟依旧是不出声,当哥哥的倒是好说话,有问就答,对着宋静功说道:“我和弟弟是从北面来的,不是那北面的人,是后来家中人有人过去了才从那边出生的,今年那边大旱,青稞的收成太少了,家中的粮食不够吃了,我和弟弟平时吃的就多,觉得不能在家中呆着了。
不然的话,不只是我和弟弟要饿死,家中其他的人也要饿死,这就和弟弟商量了一下,从那边走了很远,后来又搭了船到了京城,到了京城之后,那里东西太贵了,和我弟弟身上带着的那点钱根本就买不了什么东西。
想找点事情做,结果那里一般招人的地方是必须要有户籍的才可以,不然他们不敢收,我和弟弟又去哪里弄什么户籍,就一路向着这边走过来,路上找了几个地方,也没有人愿意要我们。”
当哥哥的说完了这个,似乎并不觉得多难过,看样子他们这一路上应该经历了不少这样的事情。
宋静功一边听一边吃,刚才他可是光给别人夹东西了,也饿了,顾不得什么礼貌不礼貌的,听到了这个当哥哥的话,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当哥哥的马上又接着说道:“我和弟弟都有一身的力气,可以干力气活,只要给我们口饭吃,让我们挺过这个冬天,那我和弟弟就可以什么工钱都不要,我和弟弟吃的东西多,要花费不少的钱财。”
“有什么手艺吗?”宋静功把一块鸭血送到了嘴里,声音迷糊地问道。
“手艺?没有,我和弟弟不会做什么木工的活,也不会做石匠,不知道养鹰和养狗算不算手艺?我会养鹰,弟弟会养狗,尤其是弟弟养的狗,可听话了,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惜出来的时候狗就已经饿死了,鹰我也给放飞了,让它自己去找东西吃。”
当哥哥的一听是手艺,就感到为难了,只好把两个他并不认为是手艺的本事说出来。
宋静功正在那里去夹豆腐能,听到了这个哥哥的话,筷子上的豆腐突然就掉了下去,不敢相信地问道:“你说你会养鹰?就是那种能够在天空中翱翔的大鹰,这么大。”
宋静功说着话用手比量了一下,就是把手臂给张开,尽量地张大一些。
“是会养鹰,可没有这么大的鹰,除非是把翅膀张开,那比这个还要大,收起来翅膀之后,比羊还小呢,也没有羊那么重,要是能够遇到你说的那么大的鹰,那我真给养了的话,又怎么会找不到东西吃,那么大的鹰,估计就是牛也能给抓起来,遇到了熊也不用害怕。”
当哥哥地看到宋静功比量的大小,使劲地摇了摇头,他养过鹰,知道鹰的大小,别看鹰抓起来一只山羊非常轻松,那不是它比山羊大,是比山羊有力气,要是真的有宋静功比量着那么大的鹰,那他可就厉害了。
见宋静功比量了,他又小声地问了一句“贵人看到过那么大的鹰?”
宋静功脸一红,他没有见过鹰具体张的多大,就是算上了翅膀,听人家这么解释才知道,原来那鹰收起来翅膀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大了,笑了笑说道:“没,没见过,问问你有没有见过,那个你真的会养鹰,让鹰干什么鹰就能干什么?”
当哥哥地点点头,宋静功又问那个弟弟“你真的养出来的狗让它做什么它都听。”
弟弟依旧不说话,却是同哥哥一样点了点头。
“太好了,行了,你们两个留下来,想办法弄到你们能养的鹰和狗,以后你们就给张家做事儿吧,到时候签一个文契,以后你们的月例最少一个月也能有五贯钱,怎么样?”
宋静功当然知道这两个人的本事对张家会有多大的作用了,尤其是这个本事是能够学来的,他相信小公子和小娘子学这个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尤其是小娘子,以前就总是说要养狗,也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找到能养的狗。
自己要是真的把这两个兄弟给弄到了别的地方干力气活的话,小公子和小娘子知道了,那就可就了不得了,恩,留下来,说什么都要留下来。
两个人自然知道五贯钱是多少,如果有五贯钱的话,他们两个也不用出来找事情了,足够他们一家人在那边好好度过这个冬天,而且还能剩下不少。
而这仅仅是他们两个其中一个人一个月的工钱,这让两个人觉得又做梦了,不然的话,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儿?两个人一个月就是十贯钱。
哥哥和弟弟相互看了一眼,这时弟弟终于是说话了,不过不是和宋静功等人说,而是把凑到了哥哥的耳边嘀咕了几句,当哥哥地点点头,对着宋静功说道:
“贵人,那五贯钱真的给我和弟弟?那要先说好了,我只能养两只鹰,弟弟只能养六条狗,不然的话,五贯钱就不够用了。”
哥哥这么说,弟弟就在那里点头,看样子两个人这是计算过了两只鹰和六条狗的饭量了。
宋静功确实呵呵一笑,说道:“看样子你们养的狗也是需要吃肉的,好,吃肉的狗才好啊,那样的狗能帮着做不少的事情,鹰自然是不用说了,一定要吃生肉,放心,这个钱不算是给鹰和狗吃的钱,五贯钱,就是你们的工钱,鹰和狗的肉,我们管了,这样是不是能多养一些?”
宋静功听人说,通常的养鹰的人很少能多养的,一般就是一只,不知道是鹰的忠诚的关系,还是那养鹰人本事的原因,反正现在这个当哥哥的能够多养鹰,那就让他多养吧,最好是养他几百只的鹰,到时候有了事情,这些个鹰一起冲过去,谁不害怕?
兄弟两个这时又愣了,今天遇到的事情似乎总是让人难以理解,不仅仅上他们两个人愣了,就连那马大山三个人也同样感到非常的吃惊,一个人就是五贯啊一个月,这给的也实在是太多了吧,多少个人家一年也攒不下来五贯钱。
看来这有本事就是不一样,一个会养鹰的,一个会养狗的,两个人一个月就能攒下来十贯钱,对,就是攒下来,鹰和狗吃的肉不用他们管了,那张家怎么可能还会差了他们两个人的吃食,张家做事儿向来让人舒服,就连那干活的人都能吃到荤腥的菜呢,更不用说两个被看上的人了。
宋静功见两个人不说话,又追问了一句“能不能多养一些鹰,还有狗也一样。”
“能。”这下是弟弟和哥哥同时说话了。
哥哥看了眼弟弟,说道:“只要到时候贵人您给我们安排一些个人,我们就可以去弄到更多的鹰和狗,安排的人一定不能太差了,不然的话,一个不好,就能受伤,鹰可不是那么好抓的。”
“好,安排的人你们就放心吧,我一会儿就写信给王爷,让王爷派出来一百个王府的护卫,到时候听你们两个人的指挥,只不过,那个王爷或许就能要一两只鹰去,不过这也没办法,谁让家中的护卫都不在呢。”
宋静功一听说找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府的护卫,他这些日子也没少和王府打交道,尤其是那个船坞和船行,让他不得不一次次地往王府跑。
两个兄弟又一次震惊了,哥哥声音有些颤抖地问道:“贵人,您竟然认识王府的人?那是不是您就可以安排个官了,还有您是张家的,那张家应该有个当官的人吧?那我们以后是不是就是官宦人家的人了?太好了,看看谁还敢欺负我们,贵人,您那个主家的官有没有这个县令大?”
“哈哈哈哈……”那个看亭子的老头大声地笑了起来,其他周围听到的人也跟着笑个不停,笑的两个兄弟莫名其妙。
好一会儿,老头这才止住了笑声,对他们两个人说道:“县令算什么,张家的老爷那可是四品大元,穿红色的官服,乃是一州刺史,手下管着许多个县令呢,而且还是状元出身,今年还不到三十岁,等着在那边让那边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那就会继续高升,怎么样?跟着这样的主家不用再怕了吧?”
“啊?刺史?手下管着好几个县令的大官?还不到三十岁,状元出身,我的天啊,怎么会这么厉害?可大官到了别的地方,还能管得住这边的县令吗?我在这边养鹰,会让很多人惦记的。”
当哥哥的还真知道不少的事情,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将来要跟着的人厉害到了什么程度,这么年轻就是那么大的官,再过几年那还了得,可他又担心这边的县令。
听了他的这个话,周围的人再一次大笑了起来,老头笑着对两个人说道:“实话告诉你们,这里谁当县令得张家的老爷点头才行,张家老爷不点头,那就别想当。”
第95章 百姓同意才能升
老头的话一出口,这次就不仅仅是兄弟两个懵了,一些不了解详情的人同样恍惚,一个跑岭南那边当刺史的人,可以管着这边的县令是谁?县令的指派和考核好像是归皇上说的算吧?
就算是一些个不重要的小县,那也是当地的州刺史来安排,什么时候有了跨州府来指定县令的事儿了?
“我不信,就不怕有人弹劾?”人群中一个游客说什么都不相信这种事情,要说一个三十岁不到的人当状元他能接受,毕竟还有更年轻当状元的人,要说三十不到当一州刺史,他可以理解,毕竟是在岭南那边,可要说那么远能管这里官员的事情,那他怎么都不会承认,毕竟……毕竟这大话说的也太悬乎了。
这嗓子声音不小,周围人全看向了这人,见他穿的衣服,还有压衣服用的玉,还有那脸上的神态,便知是官宦人家的公子,想来知道一些个官上的事情。
看亭子的老头打量了这个公子几眼,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说道:“本县县令现在是赵祥赵县令,今年冬天一过就会到京城做事儿,下一个县令是现在的主簿以前的县丞张明升张主簿,不信的话你就等着看。
下一个主簿是现在的县丞,下一个县丞是现在的王县尉,下有个县尉是郑文案,凡是三水县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了,郑文案就是和他弟弟郑刀笔吏一起争县尉这个位置,百姓选了郑文案。
他弟弟只能等下一次了,干的好了,就可以接哥哥的位置,干不好就是别人上来,不急,才二十一岁,多在下面呆上两年做点实事儿更好。”
这个官宦人家的公子听到老头的话,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狂妄,实在是太狂妄了,照这么说的话,三水县的县令是一级顶一级,后面都等好了,一口气安排到刀笔吏了,究竟是谁的官员?
“究竟是谁的官员?”这个公子直接把心中想的话说了出来。
“父母官自然是百姓的官员,郑文案就是因为百姓说好,觉得比他弟弟做的事情多,这才能有个位置,百姓说不好,就是现在的赵县令也得自己找其他的地方去,别想呆在三水县,三水县不要庸官,不要贪官。
弹劾?怎么会没有弹劾的?据说是皇上说了,谁弹劾谁就安排个人过来当县令,每年向朝廷交的租税只准多,不准少,弹劾的声音一下子就没有了,知道三水县一年上交多少租税吗?折银钱十五万贯,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老头看样子知道的也不少,对着这个公子说道。
“十五万贯?一个县?这要是穷点的州,一县的租税能抵上两三个州了,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真这样的话,会有无数人打破脑袋过来当县令的。”
这个公子看样子确实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了,马上就知道这些钱财代表了什么,租税能交上这么多,那本地的商家和百姓身上有多少钱?随便在他们身上弄一点,那几万贯就轻松到手。
想到这些,这个公子便说道:“十五万贯,说明你们百姓和商家更有钱,租税只不过是一部分的钱而已,来一个县令,从百姓身上搜刮一些,补到那十五万贯中一部分,那就会比以前多,不可能会没有人过来。”
“你当那十五万贯是年年都如此?换个张家老爷不同意的官员过来,莫说是十五万贯,十五贯少不少,说让你收不上来,你就收不上来,打破脑袋过来容易,可离开的时候想保住脑袋就难了。
想来当官也行,先弄个闲职,到时候慢慢跟着做事情,能得到三水县百姓的认可了,那自然能升上去,要有本事,还不能受贿,更不准贪,把事情做好了,离任升上去的时候就会官财两得,否则,那就小心性命了。”
守亭子的老头冷哼一声,说完这个又接着说道:“那些个弹劾的人眼红,可却没有把握找到这样愿意给百姓做事儿,还有本事的人过来当县令,朝廷那边又非常重视这笔租税,才渐渐没有了声音。”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这个公子迷茫地问道。
“我就是赵祥赵吉方他的泰山大人,吉方这娃子还不错,又孝顺又能给百姓办实事儿。”老头一语把宋静功都给吓到了,不是说赵县令的岳父在别的地方么?怎么跑到这来看亭子了?
那个公子也是如此想的:“你有一个县令的女婿跑到这看亭子?你……谁信啊?”
“女婿又如何?总不能给我安排个只拿钱不干活的事情做吧?我还没老到动弹不得的地步,能做点事儿就做点事儿,守着亭子,不仅能让来往的人方便,还能给外孙子买点零食吃,遇到雨雪天,就用那堆在这里的沙石垫一垫,看着来往的人走过去稳当,这心里也跟着舒服,何乐而不为?”
老头脸上露出了笑容,又攥了攥他那布满青筋的手,显得非常自豪。
这一刻,许多不清楚事情的游客都对这个地方有了一种特殊的情怀,这个地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