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忧归田-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长得极像,都是圆脸,样貌不出彩,但眼睛很好看。此时眼里含着泪,倒有种梨花带雨的柔弱,看着让人有种淡淡的心疼。这样的寡妇娘想必是能招一些义父的。°

傅紫萱打量了那母女二人一番,就点了点头。

说道:“你二人的过往以后就不要再跟人说了,在这个家里就只有我和夏氏知道,不能再有第三个人知道了。你二人签了身契之后且安心住在这里,以后自有你二人的用武之地。”

这年代的人能不能都像傅紫萱一样不怀有任何介蒂地接受她们,就是自己的家人傅紫萱都没有信心。能少一人知道就少一人知道吧,对她二人也有好处。

秋嫂母女俩听完傅紫萱的话起身向傅紫萱磕头。

两人重新坐下后,傅紫萱又跟她二人说了自己的打算。直到半个时辰之后才让夏氏领了她二人下去安置。

“夏大姐,小姐真是个好人。”

“是啊,小姐还是个能人呢。这家里家外都是小姐在操持。除了小姐,这家里人也都是好相处的,老爷和夫人也都是和气人。你们母女且安心住下·估计明天我们就得忙起来了。”

又过了几日,傅紫梅来找傅紫萱。说要跟着夏氏学接生。

傅紫萱听了很是意外。仔细问了她的想法,才知道她过得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好。

自她回了傅家庄之后,虽然表面看起来跟常人无异·与家人兄弟姐妹说话玩闹,在家里也没受什么委屈,傅家庄村民背后如何说不知道,至少当面不会议论傅家的事。

但她还是介意了。这么长时间以来心思并没有全部得解。她想跟人学手艺,自己养活自己。

家里人虽然都不说什么,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已是出嫁了,不能再呆在娘家白吃白喝了。

傅紫萱问明情况之后·得知她只是想寻份事做,并不一定要当接生娘子。想了想,就提议让她到城里的锦绣坊去。

可她拒绝了。

说是嫁出去的那几年,都极少动过针线了,平常也就是一些简单的缝补之类的。未出嫁前在娘家又是大姐,又要帮着家里操持又要带弟妹,针线活并不拿得出手。不想给傅紫萱添负担。

有间食肆也不愿意去,自家弟弟和弟媳就在那里·而且两个店目前也并不缺人。

傅紫萱想了想,见她确实呆在傅家庄难受,一天天地沉闷·最后让她去了醉仙楼。

这紫梅在夫家的那几年,里外都要操持,做饭也多是由她包揽的,厨上功夫自是有的。

醉仙楼也有好些厨娘,加上生意好,平日里后厨忙得团团转,连擦汗的功夫都没有,虽然辛苦些,但充实得让人没功夫想别的。最适合她了,一忙起来也就没功夫想七想八了。

傅紫梅原先并不知道酒楼后厨也是有厨娘的·这一过去,就如鱼得水,乐不思蜀了。

没几日就听孙掌柜说,活计都抢着做,厨活也做得好,孙掌柜见是傅紫萱的亲堂姐·还安排了一个大厨专门带她。

大伯母小刘氏后来还专门来谢过傅紫萱。拉着傅紫萱的手说了大半个时辰的话。

七月中的时候,辣椒花谢了之后,辣椒也可收了。

那天正是休沐,傅天河便带着紫阳紫越紫辰也跟着下地了。现如今家里的境况好了,可傅天河仍是不想家里的孩子不知农耕,忘了过去吃过的苦。一有空就亲自领着几个孩子下地,连紫嫣都不放过。

“哇,真好看,红通通的一片。哎呀,姐,快来看,怎么还都是朝天上长的?”紫辰咋咋呼呼的声音传来

“是啊,所以又叫它朝天椒。”傅紫萱也下到地垅里。

众人也都新奇的很。辣椒地里顿时一片热闹。

傅紫萱略指导了一遍,要求连辣椒的长柄一起摘下,也亲自示范了一遍,就让来摘辣椒的长工及自家买的下人等忙开了。

一百亩的辣椒,第一茬采摘,长工加上自家的下人,及傅天湖傅天海两家人,几天时间就摘完了。

边摘连晒。干辣椒好保存,这年代没有防腐剂,交通也不方便,所以辣椒酱也不能多制了。所以三分之二都是晒成了干辣椒。另三分之一为了防人偷学,都是挪回了自家宅子命几个丫头带着家里的下人调制的。

制成的干辣椒用防潮的袋子扎紧堆满了玉园的三间库房。家里的辣椒酱也分装了小坛堆在地窖里。制好后,傅紫萱就命人运往城里了。

隔天醉仙楼就推出了剁椒鱼头和沸腾鱼片这两道大菜。当天的其它菜式也多以辣菜为主。

有人不习惯,有人则大呼过瘾。之前虽也有辣椒,但因为量少并不普及,现在醉仙楼这么大量地使用,并且用它做了各种菜式,让来客们看得眼花缭乱。

吃完回家后,竟是吃什么都不香了,家里厨子做的精致美食都觉得不能下饭。念念不忘,隔天早早就跑去占座了。

有间食肆的肉食也推出了辣味的。生意又比往日好了几分。

与此同时,傅紫萱又打发醉仙楼的一个管事及几个伙计带着干辣椒及辣椒酱并好几百斤的田螺和泥鳅运往各处醉仙楼。

之前赵坤让人快马加鞭送来急信,让傅紫萱也安排人送些田螺和泥鳅到其它酒楼。傅紫萱见信后倒也安排了两次。

只是也都是敬县附近的城池,远的地方就不行了。今年量也不多,制成干螺肉和干泥鳅不大可能,敬县还不够卖呢。

辣椒开始收后,蕃茄也让人收了。这番茄除了运往醉仙楼和市集之外,大多都拿来做成酱了。

蕃茄在集市上卖得很是不错,加上傅紫萱让人狠是宣传了一番,能美容养颜,又延年益寿,哪个大姑娘小媳妇不抢着买上几斤啊?

都恨不能抱着当饭吃了,不少人都买来当水果吃,每日不吃上那么两三个竟像是缺了什么似的。而很多有身子的妇人也很愿意买回去吃。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小孩也极爱吃,切了伴些霜糖吃着更是美味。

这蕃茄的味道征服了很多人,紫辰等人也更愿意跑到蕃茄地里来帮着摘蕃茄。一边摘一边还能吃上一个,不比那辣椒,那可是吃不得,而且只摘一会,浑身就不舒服,手上也辣辣的。

还是蕃茄地好。

新鲜的从枝上摘下来,在衣服上蹭两下就能吃了,酸酸甜甜的好吃极了。

连傅家庄的村民不论男女不论大小,都赶着自动来帮忙采摘,偶尔吃上一两个傅紫萱也并不说什么。又能吃多少呢?饿极也就顶多三四个,还真能当饭吃了不成?

后来的蕃茄园,又成了新的赏景地。傅紫萱也划了十亩让城里来的客人进去自行采摘。

胡康安和石家自然也看到了辣椒和蕃茄的商机。看傅紫萱并没有往敬县外面贩卖的打算,纷纷来找傅紫萱要求订货。

傅紫萱乐得有人分忧。订的价钱也并不高,鲜蕃茄一斤十五文,蕃茄酱十斤装的一两银子一坛。干辣椒一斤五十文,辣椒酱十斤装的是二两银子。

傅紫萱的干辣椒是有大用的,但她也不怕卖给其他商家。李睿那条线是她早就与他说好的,没人能抢了去。且货源尚掌握在她的手中。别人能种也得等明年了。

为了不影响醉仙楼和有间食肆的用量,傅紫萱并没有往外销售过多,大量的干辣椒还放在库房里。

忙碌了大半个月,辣椒和蕃茄也成了敬县新的追捧对象。傅紫萱针对蕃茄酱和辣椒酱又送了不少新的食谱往醉仙楼。

不少人知情的人对玉屏山脚下傅家庄里的傅家更是好奇,怎么总有新鲜的东西冒出来呢?

一茬接着一茬。竟是把人栓住了。

敬县的醉仙楼一时风光无俩,其它酒楼也只能望洋兴叹。其余二十四家酒楼成绩也喜人得很。比之前更是火了几分。

而七月底的时候,杨家为了杨忠,终于决定到叶家登门拜访了。

☆、第二百三十章 颠覆

石家在敬县可算是百年望族了,家中子弟读书入仕的倒不多在商。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家中财帛无数。虽读书入仕的少,但石家在敬县的地位没人敢小觑。

而做为姻亲的叶家在敬县的地位虽然不如石家,但也是能排得上号的。叶家多女儿,这些女儿又与其它世家联姻,加上族中子弟也肯钻营,叶家的地位在敬县也只高不低。

这样的人家要给嫡支女儿挑个佳婿自然多的是人排队。

杨盛夫妻在敬县也住了好几年了,自然是知道叶家的地位的。就是自家鼎盛时都及不上。

第一次上门并不顺利。也并没有见到叶家的家主、叶荣华的父亲、叶文华的伯父。

夫妻俩回来后,有点泄气。对于曾经在京官门下任过职的杨盛来说,这并不是很愉快的经历。不打算再上门了。

天涯何处无芳草呢?自家以前差点下牢狱,又一路逃难,吃都吃不饱,好日子才过上,过去的苦日子就忘了?

对于杨忠的苦求无动于衷。杨家已不是过去的光景了,娶一个高门大户的小姐回来种田吗?还是当菩萨供着?。

杨家这边歇了,叶家那边倒是不安稳了。

叶家二房遗孤,那位本来脾气温和、懂事乖巧的文华第一次执拗了起来。

后来,荣华的父亲松口了。他弟弟夫妻俩早亡就留下这么一个血脉,既然孩子喜欢,就顺了孩子的意吧。

再说那家人也没什么不妥,而且人家之前的家境也配得上,那杨盛还是位举人呢,没准以后会是个有造化的。自家一个商户攀上一个读书人家,也好。

最后自然是皆大欢喜。两家商定后,很快就下了小定交换了庚贴,并择了吉日·最后把婚期订在腊月十八。

来桃园观景的男男女女自得知管桃园的年青小子在桃园里邂逅了自己的娘子,上演了一段穷小子抱得美人归的戏码,那来观景赏玩的人就更是络绎不绝。

玉屏山脚下的桃林能给人带来好运,还能增桃花运······桃林被人传得越发神乎·名声都传到平州府去了。

而自来年青男女就爱看才子佳人的戏码,年轻女子就希望遇上一个读书人,将来夫婿能出人头地,打马御街前,给自己挣个诰命。而穷酸秀才就更是愿意邂逅一美丽佳人,也许还能得其资助,飞黄腾达。

桃园来观景的人越来越多·收入门费的傅礼等人乐得嘴都合不扰。这倒是让傅紫萱所料不及。

七月里夏氏的月娘子班也热热阄阄地开起来了。从傅家庄里挑了十名三十岁左右的妇人充斥到队伍里面。又把安氏的大儿媳赵氏、小儿媳穆氏,也调来当月娘子。

赵氏和穆氏很是高兴,喜得手脚都不知如何放了。

两人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之前家里困难,孩子们都吃不饱。如今卖给傅家,吃饱穿暖不说,主家也和气。地里活儿虽多,但主家并不苛刻·累了也可以休息,一家人又在一起,没什么比这更高兴的事了。

没想到小姐又让两人去学手艺·能得主子看重,不仅她二人高兴,全家人都跟着高兴,下地干活都是卖力,天黑尽才从地里爬上来。

而两人自跟了夏氏开始学之后,每堂课都极为用心,不认识字,也做不了笔记,两人后来就挤出时间跟着识字班学了字,那精神头比考学班的孩子都要用心。

而傅紫萱有空的时候就亲自去教·没空的时候就每天晚上在家里把自己的想法和知识灌输给夏氏,然后再让夏氏白天去给这些月娘子详细讲解。

从孕前养护,再到探脉确定有孕,再到孕中陪护,再到产妇生产,再到产后母婴护理·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完全颠覆了稳婆的概念。

其中的内容包括妇人如何保养才能更好受孕、孕妇吃食如何料理、孕妇平时该如何生活作息、再到生产接生、再到产后护理、产妇月子里的护理、新生儿的护理、及一岁以内小儿的护理。

这年代妇人生产可谓一只脚迈入了鬼门关,险之又险。而新生儿若照料不当,也极容易夭折。这个月娘子就显得犹为重要。

第一批包括夏氏在内的十五个人,自接受了傅紫萱的月娘子理念之后,又经过一番学习,个个瞠目结舌。没想到这一个简单的接生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呢,这个一向被人称为贱业的稳婆行业,只换了一个名称就变得高贵、炽手可热了起来。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十五个人顿时热血沸腾,仿佛能感受到自己以后会成为炽手可热的人物,仿佛能感受到自己被人尊重被人追捧……

这个月娘子分为四个阶段,孕前、孕生产、产后。

有家底的人家也许会请月娘子进行四个阶段的照顾,而一般的家庭也许只会请“生产”这个阶段。不管如何,这个月娘子都不会闲着,即便再穷困的家庭也会请人帮忙接生,极少听说自己生产的。

傅紫萱针对这个月娘子做了一系列的规定并规定了各项费用。

请接生的,不论门庭,一律一两银子。比一般农户请人接生付个几十个大钱自然是高得多了。傅紫萱并不想夺人生意,惹人怨恨,让稳婆们无事可做。她只做一两银子以上的生意,一两银子以下自然有着更庞大的市场。

订的一两银子也并不高,若是嫌贵自有便宜的。她的月娘子们懂医术、有经验、又懂护理,值这个价。

若是请月娘子进行孕中照顾及产后母婴护理的,则按天收费,一天五十到一百文。

月娘子们按等级发月钱,年底按收入分红。收入三成归月娘子,七成入月娘子总帐。赏钱也归月娘子本人。

目前月娘子只有十五个人,小班教学成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大伙的学习热情都极高。这不仅有月钱拿,每次出去领工还有额外的钱拿,年底还有分红,又不辛苦,可是求都求不来的差事。

傅家庄的十名妇人心底仅剩的那点犹豫早就消失不见了,自第一天上课之后心里就底气十足,自己也算是有一技傍身的人了,将来没准还会受人尊敬排队来请。十五个月娘子腰杆挺得前所未有的高。

另外通过这十个妇人家里的口耳相传,傅家庄附近的村子都知道傅家庄那个学院又开了一个“月娘子”班,专门与人接生。一时之间,十传十,越传越广。

自古以来,普通百姓对读书人就极为追崇,对这个书院里开的班就显得更为信任,自然是愿意找这样的月娘子接生的。而且听说那些月娘子都是年纪在三十年左右的妇人,从年龄上更能让人接受。只是这一两银子是不是太贵了些?

最后是城里的一个接生婆子临时有事,因之前夏氏在城里时与她相交甚好,也给她当过几次助手,遂把夏氏介绍给了主家。

夏氏得讯之后立刻就带了秋嫂及她的女儿秋娘并班里学得好的两名妇人一起去了。

并在那户主家里帮着照料了新生儿三天,直到洗三后才带着人回来。

那主家得了个白胖的大孙子,又看夏氏等人确实有别于一般稳婆,本来还想请夏氏等人留下来护理的,只是夏氏婉拒了。

她们跟着傅紫萱都还在入门阶段,还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更好地接受护理这一任务。不然开头不利砸了自家招牌可不好。

后来那家人又把她们介绍给了来洗三的一些亲戚朋友,再后来夏氏等人又接了几起接生的活,慢慢的长山书院里的月娘子班就在敬县城里打出了名气。

远近的人都愿意来找她们去接生。一两银子,就是一般人家咬咬牙也能凑出来,谁家不盼着得个健康的孩子、母子平安呢?

后来人手渐渐不足,傅紫萱又在傅家庄里找了几名妇人,常寡妇和尚月娥也要求进月娘子班,傅紫萱也允了。月娘子班开班不到一月就增至二十五人。

除了傅家的下人其它人都跟傅紫萱签了十年的用工协议,协议上规定不准私自接私活,若有发现立即逐出去,并进行巨额赔偿,若有意外还将送至官衙。这巨额赔偿加送官倒是止了一些人的私心,就是后来月娘子持续扩大,人数越来越多,也没人敢犯这条规定。

转眼进入八月。醉仙楼也订了八月的主题“团圆”。

从八月伊始,只要来醉仙楼的,每桌都奉送一盘中秋点心。或圆或扁或方,或咸或甜,或荤或素,皆不尽相同。有好些人还专门来等每日不一样的点心吃。

有些东西就是要带些神秘感,才让人有所期盼,才更加勾人。

一进入八月,傅紫萱也开始把池塘里的虾蟹起了。养了快半年了,一直都没起过,自家人也都忍着没下手。来玉园买过菜啊鱼啊的大户,早就盼着起虾蟹了。不少人家都早早就下定了。

第一次起同样是在早上天刚亮时,下了细密的网,天女散花一般把渔网撒了出去。不多时,拽着四角的傅忠郭义等人就拽不住了。

沉甸甸的。大伙心里极为高兴,那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第二百三十一章节近

鱼网里除了虾蟹,还有不少鱼在欢腾跳跃。把鱼捡了仍是扔回池塘里。把虾蟹分装进早已准备好的木桶里,才撒了一网,带来的几个大木桶就装满了。

傅紫萱命王直带着傅东傅西快马送去城里。当天醉仙楼就上了新菜,虾宴蟹宴再次引来轰动。

有间食肆的虾蟹卖得也极好,并不逊色于醉仙楼。

隔天得了讯的好些人家,早早就派了管事下人,带着桶到傅家庄来了。

当初傅紫萱养虾蟹各养了两个品种,一种青虾一种白虾,一种膏蟹一种青蟹。要蟹的人家比要虾的人家更多些。虽然价格贵,可较于往年四处寻摸可是好太多了,而且量也足。不似往年因量不够,分了大房,二房又嫌少,三房更是嚷嚷不够塞牙缝。闹矛盾起纠纷不断。今年管事们可是轻松了不少。

为了保证自家能买到足够的量,可是塞了郭义等人不少银钱,郭义等人不敢收,收了也小心翼翼地来交给傅紫萱。傅紫萱并不要这些钱,仍还回给他们,并让他们以后大方收下。

这年头谁还嫌钱多的?喜得郭义傅忠等人更是卖力,一干负责打捞的人只一季荷包就跟着鼓了不少。

而一转眼,中秋节就到了。

在魏朝,中秋可是个大节日。这也是傅紫萱回家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全家都很重视这个喜庆团圆的日子,早早就在盼着了。

八月十三那天,书院就放了假,一直要到八月十七才复课。来附学的城里娃子们都被各家派来的马车接回家去了。方婉华和方彦华也被家里派人接走了,古氏还让来人带来了中秋的节礼。主要是瓜果点心肉食之类,另外还有几盆正应景的菊花。

可是把众人稀罕的。陈氏在他们临走前也送上了傅家的节礼,挑了好些玉园里的新鲜瓜菜、水果、及鱼虾蟹让他们带回去。

几个孩子都依依不舍的,拉着手约好中秋要到城里一起去观灯赏月。

彦华他们带着奶娘丫头们走后,傅紫萱也让人送木乐和宋墨去与他们各自的父母家人团聚。陈氏照样安排了一些瓜果让他俩带走。两个孩子也有些舍不得,但又念着家里的父母,一脸纠结。

最后还是陈氏哄着他们,说是过了中秋就立刻去接他们回来,这才高高兴兴走了。

学院放假后,紫阳紫嫣等人跟放出笼子的鸟一样。放假的第二日还懵懵懂懂的,早上一咕噜爬起来,生恐去学院迟到了。待反映过来后,又甩了鞋扑到床上,蒙头盖脸地大睡特睡,连早饭都没起来吃。

老傅头老刘氏等人可没什么不一样的,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傅头偶尔会跟看门的老季头聊聊古,偶尔会背着手去村里逛逛,找人拉拉家长,更多时候是到玉园转上几圈。

这里看一下,那里看一下,连四周的壕沟都不忘检查一遍。还别说,真有那么几次,让老傅头在壕沟里捡到几只准备来偷吃的小东西。乐得他更是明天东西都要去壕沟边转上一转。

而老刘氏那边,或是找村里的老人坐一坐,或是去杨家找杨老太太聊聊天,或是去傅天海家帮着看曾孙。中午有时候也会留在傅天海家吃饭。

陈氏则多是去玉园帮着傅紫萱查看制扇工坊,或是看看养殖场里的鸡啊鹌鹑啊猪啊等。下午则在家里忙着给一家人做衣裳鞋袜,反正也是没一日清闲。

放假次日傅天河就往城里去了。自从当了一院之长之后,就觉得肩上担子重,压力巨大。后来来附学的孩子多了之后,越发觉得肩上责任重大,唯恐一个不好落个骂名,毁了自家名声不要紧最怕误人子弟。

加上后来又得了好些人家善意的损赠,更是觉得无以为报。白天黑日不停想着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如何才能不辜负了这些家长们的期望。

如今好不容易放假,他也闲不下来,计划着到城里约上几个同窗好友,好生地探讨请教一二,并向城里的学院取取经什么的。

傅紫萱这一日也睡到日上三竿。姐弟几个醒来,只觉家里静悄悄地。酸枝等人都各回各家了,爷奶爹娘也各自忙去了。就剩几个小的,还懒猫一样窝在房里。

吃过饭,姐弟几个闲坐无聊,大眼瞪小眼。正静得出奇,旺财旺福就箭一般冲到花厅里来,把众人唬得一跳。

两个狗东西还很是得意,扬着头汪汪叫得欢喜。傅紫萱几个蹲下与它们狠是玩闹了一通。好久没与它们亲近了,上学的上学,忙着挣银子的挣银子,旺财旺福早不满了。

傅紫萱看几个弟妹与旺财旺福闹得欢乐,就提议去玉屏山走走。一是去散散心,二是打些猎物为中秋储些肉食,三是检验一下几个弟弟的武功都学得如何了。

傅紫萱的提议得到众人的一致通过。忙不迭地各自奔回房里一通鼓捣。很快就各自换上干练的短打,再在肩上挎一个小布背包,就齐聚在花厅里。

傅紫萱又每人发了一个防蛇虫的荷包,让他们挂在腰间。又仔细检查了几人的绑腿,这才相携走出家门。

还没走到大门口,就见紫柏又蹬蹬蹬地跑来,见状闹着要同去。于是一行人,加上清风、云霁、夏雨、夏雪,一行十人并两条狗精神抖擞地往玉屏山进发了。

这旺财旺福果真憋坏了,一路上撒丫飞跑,跑了一段,看众人没跟上,又回头等在原地。直到众人走近了,复又朝前飞奔,速度极快。愣是把学了几个月轻身功夫的紫越紫辰等人远远抛在后面。

八月的山里,林木葱翠,鸟语花香。野果也很多,累累枝头,草丛里还不时有一两只灰兔野鸡什么的窜出来,见了一行人都忙忙四处逃窜。

紫越紫阳等人,一开始手忙脚乱,连连搭弓,只是都及不上野物们的速度,且准头也并不好。后来经清风云霁略加点拨,倒是沉稳了不少。一路上也偶有收获,把几个半大的孩子喜得哇哇直叫。

还是那处峭壁,还是那条山涧。山泉水冰凉刺骨,掬一把扑在脸上,疲惫顿消,全身舒泰。

略做修整,一行人往深山里进发。旺财旺福仍打前峰。

八月野果正香,此时野物也正肥美。一路上紫越紫辰等人从生到熟,狠是打了好些小的野物,装了满满两个背篓。傅紫萱对几个弟弟这几个月来的所学很是满意。

一路上,只闻得旺财旺福从前方不时传来的吠叫声。旺财旺福实在是好样的,不仅能看家护院,这猎狗一职也做得相当出色。跟踪、围堵、扑咬,且速度极快,有了它们,众人轻松不少。

至下山时,一行人已是猎了一大一小两头野猪、一头野山羊及一头獐子,另还有二十几只野兔及山鸡。

这个中秋倒是可以不用再买肉食了。

紫越紫辰等人狠是过了一把瘾,天将黑时,几人还不舍得出山。难得两位师父都跟在身边亲自指导,又手把手地教,这等机会哪里经常有?

只不过几个人都是懂事的,并不缠磨,在天黑之前一行人顺利出了山。

到家后,陈氏等人看到猎了这么多猎物,也很是高兴,请了杀猪匠傅天宝帮着开膛破肚,又分送了一些给傅天海等人。

陈氏看肉还多着,又拿篮子装了十几斤野猪肉及几只野兔山鸡让紫阳亲自送往陈家。算是中秋的节礼了。

次日一大早,几人腰酸腿疼,正赖在床上,陈氏就过来喊起床了。说是要准备打中秋月饼。

因为家里人多,亲戚也多,与商户合作的掌柜东家那里也要分送一些,加上陈氏也决定送一些给家里的下人,这就要打不少的量。陈氏哪里会放过一个?这是全家人齐动员了。

这时候的月饼多种多样,各地也不尽相同,包的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有些还根本没馅,就是揉了面团,制成烙饼模样,圆圆的厚厚的,还挺大个。幽州往北还把月饼制成方的,信奉月是圆的地是方的。

敬县这地方的月饼傅紫萱并没多大记忆。之前陈氏让王直去采买打月饼所需的东西时,傅紫萱才得知这敬县的月饼跟前世差不多,是有馅的,也有咸甜之分。内容也多种多样。听陈氏说是要制成多样的,这样摆在供桌上才能讨得月娘娘的欢心。

傅紫萱倒是很怀念前世的广式月饼,莲蓉蛋黄是最爱,皮薄馅足。只是前世的月饼都是在外面买的,极少听说有人在家亲自动手做的。模子她倒是知道怎么用,但光能制个模有什么用?

经过又熬又揉又捏又蒸又煮的,至下午的时候,才算是制好了。众人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两只手都不听使唤了。刚出炉,陈氏就又忙着把糕饼装盒了,每份还添上几对螃蟹及新鲜摘下的西瓜水蜜桃,让王直领着人赶着往城里发送出去。

当天吃过饭,王直等人又到玉园抓了一头乳猪,准备晚上腌渍了明天一早好烤制。

明天中秋节,对于傅家庄来说,可是大事。

☆、第二百三十二章十全十美凑换(19:43)

敬县的中秋节,又叫八月节,这一天是家家团圆日,在外的游子都会纷纷家来,与家人同度。晚上还有赏月拜月、观灯放灯的习俗,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年节。

这天一大早,陈氏早早就叫起了。一家人穿戴齐整,吃过朝食,就聚在花厅里,等着陈氏分配任务。

傅紫萱隐隐带着兴奋,这还是她头一次正经过八月节呢。听说村里今天会很热闹,昨晚上紫嫣跟她挤在一张床上,絮絮叨叨了大半夜,小家伙早就盼着了,一晚上兴奋地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瓜噪地说着往年如何如何。

老刘氏和老傅头天还没亮就起身往傅天海家去了。这一天他们要在长子家里主持,历来长子都是嫡系嫡支的传承。

陈氏听到丫头来报说是乳猪烤好了之后,就命紫阳紫越去抬。

又让紫辰捧着一只煮好的大公鸡,底下用托盘装着,鸡嘴用红纸围着。

又拿出纸衣、香烛、炮竹及一壶酒让傅天河拿着。

又端出一大盘摞得满满冒尖的月饼,一大盘摆得满满的水蜜桃,及一盘杏果仁和一盘糖果,总共四个盘子,让紫嫣和傅紫萱两人各捧两盘。

她自己则亲自挑着一个担子,为防蚊虫和灰尘掉进去,用纱布蒙着。傅紫萱偷瞄了一下,好像是饭菜鱼肉之类。

今天因为要去饲堂拜祖宗,丫头们都不用跟着。所有的供品为表对祖宗的敬意,都需子孙亲自捧着不可假手他人。

紫嫣一路上很是兴奋,偷偷与傅紫萱咬耳朵:“今年我们家一定能讨头彩!以前我们家可没有准备这么多东西,这次还有一头整猪呢!”

傅紫萱暗笑,敢情这还要攀比呢。

陈氏就跟在两个女儿的后面,听了紫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