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忧归田-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因收了一万多石优级的,所以又额外以六十文的价格卖了两千石的优级天香米给他。并交待前来收粮的齐得贵的心腹,叮嘱他此米与普通天香米不同,口感更佳·让他只卖京城就好,价格随他视情况来定。
虽然以敬县售价卖给他有点不厚道,但这优级天香米还是头一回上市贩卖。且在天香米如今产量渐多的情况下,这优级天香米就显珍贵了,所以它的价格只怕精明的齐得贵能翻倍了卖的。
而且那京城里有钱的人家还少了?就是不好这口的,也不会甘于人后的。越有钱人越喜欢攀比·凭什么别人家能吃上最好的天香米,自家只能吃上普通的?傅紫萱可一点都不发愁他会卖不出去。
今年拿了秧苗的人都如数把粮回卖回来了,不过也有人透露有其他粮店高价收购的。
这高价收购怕不是收了回去脱壳放在粮店卖给别人吃的,而是要卖给敬县或是其他地方的大户,让他们买回去当稻种用的。
去年自自家卖了几万石的稻种,怕是敬县一大半大户都种上了天香米去年的量摊到各家当然不能满足他们把自己手中的所有的水田都种上,所以今年这些人还会高价并大量地向粮铺买粮种的。
所以向农户高价要卖的,除了粮铺可能还有一些大户。
鉴于这种情况,今夏天香米的价格就不会降下去。且秋上第二季打下来天香米的价格估计也不会有多大变化,但明年就难说了。
毕竟这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无穷,那量只会越来越多的,价格当然会随之下降。
今夏会有粮铺高价到田间收粮,傅紫萱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不过怕有些心思活脉的农户会收了别的粮铺给的粮种,也跟他们签自家这样的回购协议,替其他粮铺种粮,秋收打下来再高价回卖给其他粮铺
所以傅紫萱打算今年控制稻谷的出售量。去年几乎一放到店里卖,都未来得及脱壳,就被人抢完了。店中脱壳卖的天香米极少。
但今年傅紫萱打算反着来。不仅自家种的优级天香米要全部脱了壳卖,且收上来的其他农户卖来的天香米一半也要用来脱壳,这样才好控制稻谷的流出量,好尽量拖一拖这天香米全魏朝大量种植,弄成价格直线下线的局面。
这粮种是自己提供的,没理由不让自己赚个几年的独一份的银钱。凭什么给别人做嫁衣?自己也不是捂着不给,只是稍微控制售出量,让它晚一两年大量种植罢了。
今年春季自家的一千二百石优级天香米,共得银七万两左右,这样一年光种粮就有了十几万两。别家收上来的要算在粮店收入里,暂且不计。这样只要控制稻谷售出量,那么用不了几年,自己就能给家里攒上一些家底,将来四个弟弟分家,也能有一份不薄的家底了。
以后的情形谁都不知道,且自己嫁人之后,也没法操心娘家的事,帮着家里攒上一些家底,也算是报答傅天河夫妻生养一场了。也算是报答给了傅紫萱另一场新生。
天香米全部收割完毕后,凡来傅紫萱家里领过秧苗回去种的人无不拎着或挑着礼送上门。
也不是多昂贵的东西,只要是农家自家产的,傅天河就让陈氏收下,若是花钱买的布料之类,陈氏就会拒绝。热情的村民们更是感恩戴德。
往常一亩水田种普通稻谷,带壳卖能卖八文,最好的水田也就能打四石粮,一亩水稻能得银三两五左右。十抽二的税加上其他杂税及粮种的钱,一亩水田也就净拿到手不到三两。
而一亩水田产的粮扣掉税,按一亩四石的产量,也就能余三百五十斤左右。按一个成年人一顿吃三两米算,一个月要吃近三十斤米。一亩田能养活一个成年人十三个月,若是三口之家,打下来的粮全家只能吃四个月。
若是种一季粮的,那一年到头连饭都吃不饱了。当然一般的庄户人家舍不得顿顿吃白米,多是掺一些杂粮吃,这样一亩水田又能多吃几个月。但也不能够吃饱。
若是家里能有多几亩田的,情况或会好些。但若家里能生的,人口多的,那着实是填不饱肚子。
所以可以相像,傅家提前育苗每一季都能多抢半个月,这样一年可种两季,哪怕就是种普通稻种也不会饿死了。
更何况还是比普通稻谷多了几倍价钱的最好稻种?种了天香米,一亩能有个十几两银子的收入,若是养上鱼虾,又能再多个几两,真真是顿顿吃白米都不是问题了。
往常家里粮都不够吃,更不用说有余钱了,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些余钱了,也能存些钱像别人一样买上牛,再做个车板子,不时也能套上车往城里逛上一逛了,真好。
傅紫萱对于热情地涌上门来的村民,很是感动,大多数还是懂得感恩的。
这些农户送的多是自家产的菜啊豆子啊鸡蛋什么的,自家总不能也回这些吧?送比他们贵的礼只怕别人还不好意思上门了,收下也别扭,不像是要报恩,而像是去讨礼物的了。
回礼的事挺烦人的,后来傅紫萱和陈氏商量了,只好回一些自家做的吃食或是一些棉布送他们。
这些庄户人家哪怕手中有了余钱了,也不太舍得买一些零嘴给孩子,布多扯上一些也心疼得直抽抽。傅紫萱只好往吃的、穿的这两样送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心思
如今田里水稻收了,可田里的鱼、泥鳅和田螺还留在那里
其他学了傅家养上鱼的农户,也时刻盯着傅家。傅家没有动作,他们也不动作,傅家鱼没捞,他们也不敢捞。
这鱼傅紫萱并不打算现在起了。一是才投了不到四个月,并不算太大。二是如今不逢年不逢节的,也卖不上价。三是今年春季学着养鱼的庄户人家多了,这会怕是好些人都捞了鱼去集上卖的,傅紫萱并不想挤上去贱价卖了。
她今年养的鱼虽多,但不像虾那么愁卖。
一来她准备留着下半年八月节、重阳节或是再等到年里再捞,到那时鱼会大一些。二来,避过鱼最多的时候,且一般下半年办婚宴做喜事的人会多些,需求量也大,加上她家养的鱼大,也定会卖上价的。三来嘛,她今年想晒些鱼干,做些咸鱼送往其它内陆的醉仙楼。所以她并不发愁。
所以只是找人在田里瞅了,挑一些大的送了人及自家吃了。
而那些也跟风养鱼的人却坐不住了。
从傅家收割前看着她家先起了虾,为也会起鱼,纷纷把起鱼的工具都准备好了,甚至各显神通,大显身手地往各方联络销路了,可是傅家却没动静。
只好也学了她家把鱼赶了去鱼溜里。如今这水稻也收了,水田里水也都放空了,也晒上田,沤了肥了,怎么还不起鱼?难道是要再养一季?
有那下半年要办喜事,或是要盖新房好过年的,那等着用钱的人坐不住了。纷纷打着各种理由打上门来打探。
傅紫萱有心收他们手中的鱼晒成鱼干,也有心带一带陈村和刘村的乡亲,所以也想点拨他们一番。不然她会被那三个老的烦死。
那傅族长是傅氏一族的族长,什么时候和其他两个村的族长那么近乎了?还替那两个族的人都操心上了,他家又没有女儿嫁到那两个村的,娶的两个媳妇也跟那两个村没丁点关系。
傅紫萱当然也知道那两个村子甚至傅家庄的村民有好些已是起了鱼往集上卖的·也得了一些钱。只是有些人因为盯着傅家,且又是跟风傅家养的,自然是盯着傅家的动作。傅家没起鱼,他们也没有其他动作·当然偶尔起几条给家人打打牙祭也是有的。
傅紫萱也不跟人多说,只说要再养一季,等养大些再卖。养大的鱼若是那里他们愿意送到傅家来的,傅家也愿意以市价收购。
这话来打探消息的人听了一多半。
也都愿意再多养一段时间。只是有些人贪多,想秋季再投了苗再养的,便还是把鱼起了。傅紫萱也不觉得可惜,到时候有多少鱼就做多少鱼干·她也并不强求。
不过傅紫萱还是有动作了。毕竟她夏种后还是要再投鱼苗的。
到时密度太大就不好了。
她找了自家的下人小厮,拿着鱼兜到鱼溜里捞一些大的,放到两个池塘里面,到时逢节时从池塘里起鱼也方便一些。不然到时候鱼跑到水稻间隙里,有水稻的遮挡起鱼并不方便。
起了大的鱼,一些半大的鱼也起了往两个池塘里放。剩一些小的仍是留在鱼溜里。
而泥鳅和田螺,如今从别人手里是收不上来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知道那是好东西,吃着好吃还能卖钱·哪家在田发现了,都会自家留下,毕竟比买肉便宜不是?
那水田里几乎天天都有半大的孩子猫着找这两样东西的·就是家里舍不得吃,拿到集上也是能卖上几个钱的。
这两种东西如今可不像鱼贩养鱼苗那样,有专人养的,想寻苗种可不容易。
就是自家花钱收购也不像去年那么容易买到,城里有好些酒楼都在高价收呢,有些爱吃的人家也是常遣了人到集上寻的。
所以这田螺和泥鳅的苗种还得自家培养。
所以这田螺和泥鳅傅紫萱也并不着急在收割前起了。虽然收割时偶尔会踩着田螺或是踩到泥鳅,但这两样东西泥鳅会钻泥,田螺踩着了也不会坏,只是会觉得硌脚罢了。
不过虽说不急着卖,要继续养也育些苗种·但因田螺会吃水稻嫩苗,所以在收割完稻谷,放水晒田之前还是要全部把田螺起上来的。而泥鳅因着地里要放空水晒田,且还要沤肥,所以也是要在沤肥前起出来的。
但之前没起,是因为要等其他的水田都收割完腾出空来·才能把田螺和泥鳅起了投进去。
傅紫萱今年在傅家庄的水田里各养了二十亩的泥鳅和田螺,也不能留太多田倒腾它们,不然耽误了夏种可不好。
原先自家还有两亩水田并没有卖出,这收割完之后傅紫萱也并不打算让这两亩水田种第二季水稻。准备用来过度田螺和泥鳅。
先把四十亩的田螺和泥鳅全部起了分开放到这两亩水田里,因着如今水稻收完了,稻茬也清了,倒是能投下这些量,而且还可以把水加高一些。又因只是过度,养的时间并不长,只等那夏种插完秧稻苗返青后就投放回去。所以密度挤一些也不要紧。
当然为饱家人的口福,也捞了一些大的回家做了吃,也送了一些到醉仙楼卖。虽说市集上也有不少人卖的,但并不影响醉仙楼的价格。
忙完了水田里的事后,不久就收到了赵坤的回信。
虾仁的价格赵坤在信中跟傅紫萱定下了六十文一斤,干虾定了五十文。因为好几斤鲜虾才能制一斤干虾仁,所以这个价并不算高。
赵坤信中还说让傅紫萱多做一些,内陆的醉仙楼会很需要,平时连鱼都极少吃到,别说虾了。
傅紫萱想着夏种的时候再养上一季虾,也不打算多养,仍是上一季的量,那些也够醉仙楼用的了。
地里沤上几天肥,新一轮的夏种又开始了。
果然像傅紫萱所料的那样,今年到她家领秧苗签回购协议的少了近两成。
傅紫萱也并不说什么,只是在领完秧苗之后,让寒冰仔细地对了哪些人没来领的。寒冰后来勾了一些名单给傅紫萱,傅紫萱看了两眼,心里也有数了。
都是陈村和刘村的人,傅家庄倒是没有一个。果然还是同一族的人感情要深厚一些,就是不看别的,自家的孩子还要在书院读书不是?
傅紫萱也不做什么,看了两眼就丢开了。但还是让寒冰等人记下来,将来自家要是再弄其他的东西,就不准备带这些人玩了。
粮铺自收了粮后,就开始卖粮了。
今年来买粮种的人还是很多,但傅紫萱几乎控制了一半的量,不过因为这些人去年都已多多少少买到了一些粮种,自家田里想必已是种了的,今夏估计粮食也打下来不少,且其他粮店也有卖的,倒也不像去年那么急迫了,也不派人守着有间粮铺要买粮种了。
所以店里也没出什么麻烦。有郭槐等人,傅紫萱便也放心安排其他事。
而玉园里,自从端午过后,那二十亩西瓜也有一些早熟的陆续可以上市了。
如今夏种又已种上,天气也渐热,西瓜开始大量上市了。
去年与傅家第一个签了贩瓜协议的胡康安,今年仍是早早地来了,要的量比去年还多了两成。看来是去年卖得好,打开了一些销路。
今年订的价格仍是照着去年的,胡康安又跟傅家熟了,二话不说,带了自己的人,跟在玉园的人后面拎着筐子就亲自去摘了。这西瓜还是要现采好一些,要是事前采摘下来了,通讯又不便,谁知道你有什么变故,若因故不来的话那摘下来的西瓜又存不了多长时间,损失可要算谁的?
除了胡康安这样的大商贩,也有城里的一些人家亲自到玉园来购买的。一个大的箩筐能装上好几个,一般这些人也总会几箩筐几箩筐的抬回去。
虽然给不了大商贩的低价,但冲着他们这么照顾自家的生意,大老远过来,傅紫萱也给了他们一些优惠价,一些小厮下人的也会送上一两个给他们带回家吃。弄得那些大户家里,下人都抢着来这玉园购西
天香米收割完之后,玉园种的作物也跟着要收割了。
如今村里刚忙完夏种,都闲了下来,很容易就找到了一批人手。安有年和安福生父子俩自傅紫萱委了他们管玉园后,很是尽心。这找人手的事,他们也不让傅紫萱操过一丁点的心。让傅紫萱很是满意。
除了二十亩的西瓜之外,如今桃子也渐熟了,慢慢又吸引了一批来体验亲自采摘之乐的城里百姓。
傅紫萱偶尔兴起时,也带着家人往桃园及西瓜地里钻了一圈。只是如今太阳炽烈,明晃晃地就挂着头顶,一出门满头满脸的汗,只转了两圈,她就不爱动了,连城里都不爱去了。
医馆制药的活都搬回了家里。因祝英一下子要去了二十万粒的量,再加上这一个月来,城里好些人家也过来买去不少,如今存货倒是不多了。
☆、第三百三十五章 苦夏
六月初,傅紫萱又安排送了一次米粮到和县。粮队回来带回来一份惊喜。
是周掌柜手书向同仁医馆购药的协议。
协议里要了四样药品。止血粉、治跌打损伤的药油、伤寒丸和止泻的药丸。前三种每品要了十万份,后一种要了五万粒。
收到协议后的两天,李睿的信也随之到了。
五月的时候,傅紫萱利用头一批送粮的机会,让他们粮队送了几种药过去。主要是因为李睿开始关注起军需的生意,傅紫萱也存了心要帮他一把。
不管是对自己制的药有信心,还是纯粹想让李睿省点军需费用,反正就是送第一次粮的时候,傅紫萱就让人带了几品药过去了。
傅紫萱在云州的时候是极清楚那兄弟俩到处去找人筹银子一路的艰辛的,这药材本就是暴利的,若是交到那起子想利用此机会大赚一笔的人手里,怕李睿李义兄弟俩筹的那点子军需银子还不够为军士买药材这一项的。
没想到李睿那厮还挺识货,先挑了军中最掌用的四种。那家伙是知道她和君子涯的本事的,自然对药品的药效极信得过,一下子就要了十万五万份的。当然这些份量也并不多,想来应还有后续的。
傅紫萱并不想多赚李家的银子,每一粒刨除所有成本费用,只订在盈利十文左右。比起别家翻倍几倍的赚,那实在是天上地下了。
这三十五万剂,也有三千五百两银子赚了。她并不贪心,将来若是被认可了,这军中是个长远的生意,可不能只因了这么一两次就把生意做砸了。
每个月拿一次货,想必不至于,但隔个一两个月拿一次货估计还是会的。
这可是便利的很,且药效好·收费低,咱军中还有人,这没理由不向她拿药。
不过,这店里的存货不仅全部清空不算·且还不够交货量的。
于是收完稻之后,傅紫萱又重新安排了药童们的作息。
早上是认字及理论课,下午则全部聚到傅家。四十个药童,选了四个到医馆,那还有三十六个在家里。再加上家中的下人,人手便够了。
傅紫萱并不想把药坊搭到玉园里去,人太多了·东西捂不住不说,来来往往的也影响干活。这些药童都是半大孩子,都还没定性,还是把他们隔起来静心制作为好。
在三进院的后园里,搭了简易的棚子,挑的、选的、洗的、晒的、切的、炮的、蒸的、煮的····…全部流水作业。三个丫头也抓了来做临工,三进院干活的时候,院门关闭。
因赶活·吃过晚饭,还点着灯奋战…···
在吃食上,傅紫萱也不亏待他们。这些孩子还小·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午饭有鱼有肉,下午有茶果点心,还有绿豆汤,晚上若是还在干活,还有夜宵吃。
几十个孩子都干得挺带劲的,每天早上下了课,都巴不得快些到宅子里去。虽累些,可是有意思多了,也认识了很多种药材、炮制方法·又学了手艺,很是高兴。
如此忙碌了大半个月,终于赶在七月初送粮时把药一并送了出去。
至于这笔这么大的单子最终是送往何外去的,傅紫萱君子涯师徒俩并不吱声,只说是和县有大的药商要的。
这师徒俩一样都是苦夏的,自进入夏天·他也不爱动弹了,就窝在家里,若是热得受不了时,就一大清早,跑到玉屏山里的寒潭边上呆上一天,日落才回来。
每次回来手都不落空,总会拎几只野物回来。有时休沐,也会亲自拎了紫辰和旺财旺福同去,对紫辰的武功偶尔也亲自指点上一番。
六月里,玉园的各种作物地瓜、土豆、糜子、玉米、黄豆、绿豆、花生、各种菜蔬、南瓜冬瓜等等也陆陆续续熟了,也接二连三卖了一些钱。
西红柿、辣椒也都运到工坊制成了蕃茄酱和干辣椒、辣椒酱等陆续运往军中,及各家醉仙楼,还有一部分卖给前来采购的商贩。傅紫萱如今做的几乎都是批发的活,她摊子铺得太大,还真是没精力做那零卖的活。
今年桃子结得也挺多,几个水果贩陆续买走一部分,竟还剩了一半。
鲜果也卖不上什么价,最好的最大个的,也就是一斤十五文左右,现在还没有水果卖得比肉贵的情况,当然一些诸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或是贡果什么的那又是另说。江南这边并不缺桃子,本就是桃李之乡,想把桃子卖成妃子笑一样的价格,那得在夜里睡着或可想一想。
虽然傅紫萱的桃子品种比别人要好,但还没好到卖贵于肉价的份。卖得太贵,那些商贩走南北的卖,路上还要折损,就有些不值了。放在家里卖不出去搞不好还会烂在树上。
所有很多东西还得再花点心思,才能把价卖上去。就像鲜虾一样,卖不出高价不说,还销不掉。
这桃子也一样,鲜果卖不掉,而且存不住,就只能打做罐头的主意了。不能把桃子当成妃子笑卖,但把它反季节来卖还是能卖出一些价钱的。
当季的时候大伙当然不稀罕,就是那馋嘴的小孩连吃了几天也不定还用眼睛瞧的。只有把它们想法子存住,留到旁人家没有的时候,才能卖出高价,而且逢节逢年的,才能大量销出去。
如今枝上的桃子,大的、品相好的,都让果商们摘了去了。剩的一些也都是稍次一些或是个头上小一些的。傅紫萱命人陆续摘了下来,全部送到二进园子里,照样搭了厚毡布简易竹棚子,做起罐头来。
如今一亩地的桃子能出三到四千斤桃子,傅紫萱总共种了二百亩,一半让商贩摘了去,一小部分让来摘桃的人摘了,一小部分推到城里卖了,又送了一些给各家亲戚朋友,自家人也吃了一些,如今还剩了不到一半左右。
桃脯她是不打算做的,她种的桃子品种好,做桃脯白瞎了,还是做罐头好。冬日里舀上几勺放在胎薄釉亮的白瓷碗里,红红的果肉白色的资碗,红的白的相映成辉。吃到嘴里甘甜又多汁,像是咬着鲜果一般,或凉或热着吃都好,在冬日里没有鲜果的时候,定是能受到别人的青睐,也定能卖上高价的。
傅紫萱又把家里的所有下人丫头集中叫进宅里,还从村里找了几个得闲的手脚麻利的妇人,一天许以五十文的工钱,便聚在一起忙活开了。
仍然是流水作业,清洗桃子的、去桃皮的、切块去核的、煮冰糖水的、洗坛罐的、装坛的、封盖子的、搬运的、在地窖接应摆放的,各司其职,做熟一样的,那动作都是飞快的很。
大的坛子都是能装一百斤的,一天能做上百个坛子。还好当初宅子建得大,地窖也挖得大,不然还真是放不下。
这一亩产三四千斤,如今还能有七八十亩的量,要是全部做完,得有个一千多个坛子。坛子大,是为了储存方便。售卖时,再分装了十斤装的,五斤装的或是五十斤装的,到时再往远了贩去。
若全是按鲜果的价格卖,这二百亩桃子,能有个一万两银子左右。若是像如今这般有一半制成了罐头,这收入还能再翻上一番,已是极不错了。
若是这二百亩都是良田,按寻常五两收入一亩一年计,也只能有个一千两银子。什么时候都是经济作物,要来钱一些。
傅家如今的产业在附近也算是属一属二了,自然有的是人眼红的。不过因了傅天河开了书院的缘故,结交的有门脸的人越多,倒也没人敢打什么歪主意。但酸话偶尔还是能听上那么一耳朵的。
但傅紫萱对这些不相干人等一向是无视的。
她一向认为别人自说别人的,只要不把她损上一根毛发一块肉的,她一向漠视得彻底。跟这些不相干的人生气,以生意人的眼光来看,真正划不来。
你跟别人生气有个什么用?难不成别人能陪你一二两银子?不能的话,你何必自个给自个添堵?
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有那时间生气,搓两粒还魂丹、百花解毒丸什么还能卖个百金千金的。
傅紫萱可能跟君子涯生活得久了,不自觉就学了一些君子涯的云淡风轻。别人自暴跳如雷,她自巍然不动如风过山岗。
所以别人自说她的酸话,她自关门过她的日子。就是别人说她抛头露面,跟男人谈生意,两个堂妹都嫁了,她还没有人家,将来嫁不出去什么的······又说傅家如今家大业大,有个名声不好的女儿什么的,还不如她们清清白白的庄户人家什么的······
她听了也丝毫不生气。
倒是几个丫头听了气得不轻,骂这些人白眼狼。傅紫萱倒是乐得看几个丫头跳脚的样子,看着夏雨气鼓鼓地的小脸,不时还逗弄一番,乐在其中。
虽然傅紫萱苦夏,不爱往城里动弹,不过关于城里的情况,她可是日日得人详细汇报,也跟及时播报一样。
夏天热,做成衣买衣料可能少一些,但却总不能不吃。所以醉仙楼、有间食肆,生意一如既往。同仁医馆也生意渐好,名声渐起。
☆、第三百三十六章鸡内金
这天气热,有间肉铺的生意反而是越来越好。
傅紫梅忙着切肉、称肉、收钱,还要招乎客人,分身乏术。杨大看她辛苦便又把他妹妹杨五叫了过来,让杨五帮着切肉称肉,倒是能让紫梅腾出手来收钱找钱及招揽客户了,前堂多了一个人帮衬,才算是好了些。
而店里的鸡鸭鹅用量也每日大增。
也许是天气热,大户人家连管事采买的都不爱出门,都是上有间肉铺预定。这样一来,就又要腾出一个人专门送货,光杨大一人宰杀也就不够了,他都恨不得他娘怎么不给他生个三头六臂的。
后来,秉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杨二也便叫过来了。反正他杨家也没几亩田,杨家那二老也就四十岁出头,身坚体健的,也不用儿女在旁服侍他们。两口子倒还自在,平时得闲了也上城里帮衬一把。
六七月份,天气热,傅家庄的村民也不爱往城里跑了,打扮得花枝招展、涂脂抹粉的,兴许还没到城里脂粉就被汗水化开了。还不如在家里窝着,煮碗鸀豆喝,或是不时揣上两个钱往玉园傅家那边买个西瓜吃一吃还自在。
所以傅家庄的鸡鸭也尽数卖了有间肉铺,都送往玉园每天一大早由王直等人送往城里。
如今傅家庄村民手中有余钱了,哪里还会苦哈哈地挑上一篮框臭哄哄的鸡啊鸭的赶往城里跟着挤着吆喝着摆摊的?
卖给有间肉铺也就比自个摆摊少几文钱的事,几十文上百文一个的西瓜她们都舍得吃,还舍不得这点子差价?
如今有间肉铺,客人多了,不仅能赚上卖整鸡的钱、卖零散净肉的钱、宰杀的钱、卖杂碎的钱,而且往那医馆送鸡内金,也能赚上一笔钱。
这店里每天都能杀上两三百只鸡。那鸡内金客人可是不要的,店里便攒下了不少。
傅紫萱怕他们不会弄,损坏了鸡内金,只让杨大把鸡内金清洁干净。每天关门后送到同仁医馆,晾晒的活计则由医馆的药童来做。
这鸡内金,就是鸡的砂囊内壁。就是鸡胗里面裹着脏东西的那层皮。
这鸡胗属于鸡的消化系统,用于研磨食物。像是人的胃。那杀鸡时连同脏东西不要的鸡内金,可是传统的中药之一,药店常年都有收购。
它晒干后入药,可健胃消食、也可治遗精盗汗、通淋化石等病症。那鸡内金对这些病症可是有奇效。
一般人家把鸡胗叫做“鸡内”,而那层内壁因它治病效果极佳,又给冠以“金”的称号。当然也可能是因它本身的颜色是金色的。
这鸡内金。傅紫萱可是印象深刻。
前世,她还在读小学时,每年过年放寒假之前,老师都会交待开学报名的时候不仅要收上寒假作业,还要学生们回家收集鸡内金到时候交上来。
小时候的她不懂那杀鸡时剥下不要的鸡内金老师干嘛要征收?她从小就是个三好学生,总是记得在家要听父母的,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这老师的话想不明白。照做便是。
而且小孩子也有那攀比的念头。总想着多收上一些,好在老师面前露露脸,小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表扬了。
她年年回老家过年,农村里过年杀鸡就是最好的肉菜了,过年里几乎顿顿都有鸡。她家里人又多,爷爷生了好几个孩子,又生了好多孙子孙女,一家人过年时又吃在一起,过年杀鸡总是一杀便是好几只的,不然不够吃。
再加上她们村子也不小,又没听说村里的孩子也要交这鸡内金上去的。
于时她便哄着大人带着她家家户户走上一遍,让左邻右舍及村里的人家杀鸡时把鸡内金给她留下。年年如此。
于是她每年寒假开学回去带的鸡内金总是玉里最多的。用麻绳串起来有好几大串,上百只。比起其他同学的几只十几只那可是多了不少。
每年她都喜滋滋颇臭美地把东西交上去,然后神气无比地等着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表扬她一番。
一直到她小学毕业,都是如此。
她每年寒假回乡过年,满村子收集鸡内金是她最乐意干的事。而那家里有小屁孩的,都不用她亲自上门,屁颠屁颠地等着家里杀好鸡,取了鸡内金又屁颠屁颠地给她送了过来。
回回都能赚上一把她从城里带回来的糖果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