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罪谋杀-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1)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1)
“我懂了。”张睿欲言又止,没再多说什么。
丁潜这时候看了一眼张睿,虽然没问什么,但从他的目光中似乎已经猜到了张睿暗指的那个人是谁。
两个人心照不宣,谁都没多话。
在他们谈论的时候,柳菲的尸检也一直没停,检查完骨骼之后,她移到下一个解剖台,开始检查头颅和内脏。
凶吕爱青的人头经过冷冻保存与当年发现时并没有太大差别,由于被高温煮过,与生前照片上的人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唯有主要特征相似。人头的表皮已经脱落,露出了里面粉红色的肉,两颗浑浊的眼珠尤其突出,鼻梁露出了鼻骨,还有两排暴露在外微黄的牙齿,微微咧开一道黑色的缝隙。这样狰狞的面孔却有一头乌黑粗壮的短发。与柳菲绝艳的容颜形成了充满戏剧化的反差。
美得更美,酶}。
柳菲倒是不以为然的摆弄着那颗人头,捧在她手里好像一个随时能苏醒过来的活物,每动一下都能刺激观者的神经。
“切割头颅的部位在第三和第四节颈椎骨之间,下刀是从脖颈后面。由此可以排除一点。吕爱青的致命伤不是脖颈。”
“为什么?”郭蓉蓉问。
她也提出很多人心里的疑问。
柳菲不假思索的回答:“如果致命伤在脖子,肯定是从前面的喉管或者颈动脉下刀,而不是从后面。断面切口平齐,这是一次性下刀留下的。因此只能是在吕爱青死后,从脖颈后面下刀切断了人头,凶器不是一把大刀。应该是类似匕首之类的刀,很锋利。”
柳菲放下吕爱青的头,开始检查内脏。
吕爱青的内脏完全是按照放在包裹里的状态摆放的,最引人注目就是肠子。
人的小肠长度一般在6到7米,大肠长度约为1。5 米左右。吕爱青的肠子被整整齐齐的叠放在一起。小肠一摞,大肠一摞。当年负责尸检的法医还算负责,保存之前,又把这些器官按照原样摆放好。这给如今的尸检带来了很大便利。可以让办案警察更直观的感受案情。
柳菲拿起解剖刀,轻轻剖开心脏,然后又剖开肝脏,观察了一下,“这些器官除了子//宫和右肾不见了,其余的都在这里。都有煮过的痕迹,器官内部几乎没有凝血。说明凶手杀害吕爱青后,有意放过血,烹煮器官也可能是为了去除血水的目的,这样可以便于弃尸。”
她顿了顿,“凶手将吕爱青的内脏逐一取下,分离的很干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有相当的解剖方面的技术,对人体结构也比较了解,咦……”
柳菲忽然轻呼一声。
她一贯冷静,极少有情绪波动,这种反常立刻引起了大家注意。关键时刻,她却又不吭声了,一会儿用镊子夹起小肠一端看看,一会儿又看看肝脏……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要知道,南大碎尸案最困难的地方就是线索不足,如果能用现今先进的技术手段发现新线索,那倒是一件意外惊喜。
“有什么问题?”杜志勋问。
“肝脏和大小肠都有缺失。肝脏缺了几块,小肠缺了大约20厘米,大肠缺了大约10厘米。”
柳菲的这个回答并没有引起轰动。在场这些人,尤其的当年经历过那件案子的警察都知道吕爱青的内脏有缺失。关于这方面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名就是对于缺失小肠的各种假设,有些假设甚至涉及到了军//政等敏//感话题。
“这个我们已经知道了。”宋玉林说。“凶手在切除被害人内脏时有可能出现了一些意外,或者他根本是有意切的……”
“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柳菲说,“这里发现了一点儿矛盾。”
“矛盾!?”
“凶手在切除心脏,胃,肾脏和脾这些器官,手法都干净利落,甚至连胰腺的位置都找对了,水准非常之高。但在切割肝脏的时候,下刀却十分毛糙,有好几处地方都有缺失,而且缺失的部位有点儿让人难以理解,就好像从一个专业高手忽然变成了一个毛手毛脚的外行。还有小肠和大肠也都莫名其妙的缺少了两截,让人费解。”
丁潜插话,“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凶手是两个人就能解释了。一个专业的高手,一个是门外汉。”
他不是警察,随口就说,也没什么顾忌。倒是让身边其他警察受到了不小震动。
“这个我现在还不能下定论。需要进一步检查。”柳菲不咸不淡的回了丁潜一句。开始检查吕爱青的衣物。
被害人的衣物居然最完成,没有任何缺失,保持着当年发现尸体时叠放的样子,外衣nei衣由下至上,叠放得整整齐齐。旁边放着吕爱青的一双黑色的皮鞋。最引人瞩目的倒是放在一旁的那个大红色有黑色配边的外套,甚至连网络上都能查到吕爱青失踪那晚就穿的是红色外套。
有一种传说,说吕爱青之所以成为罪犯的目标,就因为她穿的红色外套,刺激了心理变tai的罪犯,这和几乎在相同时间发生在甘肃的白银杀人案遥相呼应,让很多年轻女性一时间都不敢穿红衣服出门了。
柳菲说:“我看过照片,这些衣服的原样其实比这个叠放的还要整齐,几乎都叠出了棱角。”
衣服能叠出棱角,这个听着倒是挺夸张。
蓝京刑警队副队长祖光似乎想到了什么,问柳菲:“柳法医,你现在有照片吗,我想看看。”
“可以。李达,你去拿一下。”
李达出了解剖间不一会儿,拿回来几张当年尸检时候拍下的衣物照片,拿给祖光看,祖光看过了递给宋玉林和杜志勋。
宋玉林接过照片看了看,柳菲说的倒是一点儿不假,除了nei衣nei裤这些比较柔软轻薄的衣物之外,秋衣秋裤这类稍微成点儿形的衣物都齐整整的摞放在一起,棱角毕现。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2)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2)
他发现祖光欲言又止,好像有什么顾虑,便说:“你有什么想说的只管说,在这里没有外人,畅所欲言,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宋玉林在蓝京市公安系统都很有威信,有他这句话,祖光心里就有底了。
他说:“宋局长,我是当兵的出身。说心里话,我怎么看这种叠衣服的方式很像军队里呢。”
这句话出口全体鸦雀无声,连宋玉林都有点儿措手不及。
“你能确定吗?”
“军队里要求内务整齐,叠被要像豆腐块,叠衣物也要整齐划一,有棱有角。像这种叠衣服的方法我只在当兵的时候这样用,转业之后从来没见过其他地方有相似的。我今天也是第一次看见南大碎尸案的现场物证,才突然想到了这个。”
这时候,张睿忽然冒出一句,“难道那个传言是真的?”
他这话让很多人都莫名其妙。郭蓉蓉问:“什么传言啊?”
张睿说:“我当年也算参与调查过南大碎尸案,虽然只是协助。那个时候全市警力都动员起来了,查嫌疑人查得很辛苦。各种传言也都慢慢的流传开,传的神乎其神。有的说凶手是外地人,作案之后早已经逃离了蓝京市,我们排查也是白费功夫。有的说,凶手就是吕爱青的室友,她一直都跟室友关系不好。一次因为争吵,一个室友失手把她杀了。后来几个人合谋把她分尸了……其中有一种说法就是吕爱青是被军队里的人杀了。当时全蓝京都搜遍了,就是没有吕爱青的线索,连第一案发现场都没有找到。据说只有驻守蓝京的军区没有搜查,所以有人怀疑凶手其实就躲在军队里,只是没法查下去……”
有了祖光刚才的发现,张睿所说的这个传言不免触动了很多人。
难道掩盖多年的真相幕后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那这个案子如今要是重新翻开会不会引发难以想象的掀然大波?
警员们一时间都有点儿不知所措。
丁潜倒是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有意思,我还从来没这么期待过一个案子的真相呢?不过据我打听这个案子所了解的情况,比起张局长的传言还有更清晰的一个版本,说凶手可能是一个身份不简单的专家呢。就在1996年1月19日这位德高望重的专家做过了一次突破性的小肠移植手术,他名字叫……”
“行了,小丁,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就不要在这里讲了。”宋玉林实在听不下去,及时制止。
杜志勋这时候说道:“其实也无所谓,丁潜和张警官所说的这些传言,我最近在搜集材料时也有所耳闻。这些传言我不会回避,会跟各位一起探讨。既然要查这个案子,我就不会畏首畏尾,前瞻后顾,不管最终结果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一个真相。万一出了什么后果,我会一个人承担。”
宋玉林看了看他,虽有赞许,却还是叹口气,没说什么。
丁潜倒是笑呵呵的朝杜志勋竖起了拇指,“你今天真让我刮目相看。原来你还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呢。”
杜志勋没理睬他,他这么正派的人怎么能跟丁潜这样的家伙一般见识。
……
……
柳菲的初步尸检已经完成,与20年前的尸检基本吻合。
接下来还有更详细的分类检查,毒理检验,血迹检验,痕迹检验……
96年南大碎尸案当初未能破案,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制于刑侦技术落后。经过20年的发展,警方的技术手段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从宏观发展到了微观领域。是否能能够在当年留下的物证上找出线索,还要拭目以待。
两天后,杜志勋主持了南大碎尸案的第一次分析会。
专案组全体成员都到齐了。
对于南大碎尸案的案发经过,警员们通过各个渠道大多了然于心。
杜志勋也不过多赘述,简单陈述了一下吕爱青失踪以及碎尸被发现的经过,然后就步入正题,“这个案子在座也都很了解了。我这些天收集了许多资料,准备从犯罪心理的角度对案子做一个剖析,待会儿我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首先,我把这些年对这起案子流传下来的一些假设和分析做一下总结,也便于我们大家理清思路,不要被鱼龙混杂的各种消息干扰了我们的判断。说到这一点就不可回避的谈到吕爱青当年留下的绝笔信。柳菲,你拿给各位看看……”
柳菲把早已准备好的物证袋放在桌上,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里面那封信上。
一张普通的白色信纸,纸张发污,上面整齐的写着几行字,像是被血浸过又干了的,字体有些模糊,但不妨碍辨认。
“字体书写比较工整,但是书写内容却是满篇的咒骂和对社会的奚落。当时警方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是吕爱青在凶手逼迫下写的这段话,紧接着就发现有七个字比较特殊,这些字分散开来,每个字都与前后字空出一定距离,经过分析认为这七个字是吕爱青的留下的暗示。这恐怕是当时最直接的能够指认凶手的线索了。”
杜志勋说着拿起桌上的遥控器,打开投影机,在身后的屏幕上出现了七个字体——
开、五、是、表、人、和、吊。
“警方当时认为,吕爱青是自知将死,想要给警方留下了一个指认凶手的暗示。但她在匆忙之下不可能有太多时间思考,肯定是使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同笔划替代,来把自己要交代的信息隐藏在这段话里。头三个字‘开’、‘五’、‘是’,警方已经猜出了含义,应该是‘凶手是’。但对于之后四个字的解释就众说不一了。通常有三种假设……”
杜志勋一按遥控器,把画面调到下一个画面——
1、凶手是×人和×
2、凶手是×儿和×
3、凶手是×刀和×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3)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3)
“而民间还流传了一种解释——‘凶手是驼儿和军。’这里的‘驼儿’应该指的是一个人的外号,或者是另外一个凶手对同伙的称呼,而另外一个凶手就是一个‘军’字。这个解释不言而喻。”
没想到杜志勋会议一开始就提到了这个敏感话题。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提起精神。
“‘驼儿’这个解释,我没法给与评价,在我查阅的这些资料里,当年警方没有调查过叫这个外号的人。至于这个‘军’,顾名思义就是军人。我认为‘军人说’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虽然当年的蓝京警方没有搜查过军区,但据我核实,军区内部当年也进行过严格的自检核查,他们内部的审查部门比我们民间的公安局更要严苛的多。稍有嫌疑的人都不会放过。并没有发现问题人物。其实换一个角度想,军区内部根本就不具备作案的条件。严格的军事化体制让个人很少有自由空间。杀人,分尸,弃尸,整个一系列完成下来,很难不被其他人发现。除非是集体包庇凶手,那简直就是威胁论了,完全不合逻辑。军队内部对触犯军纪人的处罚可比我们民间严厉多了,也没有人敢包庇,我说的没错吧。祖队长?”
祖光点点头,“这倒是。”
“还有一种说法是医院‘盗取器官说’,认为凶手是蓝京市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季元寿,主要的证据是他在1996年1月19日那天成功完成了一例难度极大的小肠移植手术。所以有猜测认为,吕爱青是被这名专家和帮凶合谋绑架,杀害,目的是取用她的肠子做移植手术。事后为了毁尸灭迹,将吕爱青的尸体残忍肢解分尸。有些人还举出证据,诸如切割2000块整齐的尸片体现了高超的外科手术能力,将小肠整齐叠放,是外科医生的习惯。将死者衣物细心叠好摞起,体现了愧疚之意,等等。对于这个,我们还是先听听专业医生怎么说的吧。她比我有发言权。”
杜志勋示意柳菲。
柳菲淡然说道:“96年1月19日,也就是发现吕爱青尸体的前几个小时,纪元寿在蓝京市人民医院确实做过一例小肠移植手术。与弃尸时间似乎比较吻合。但是提出这种假设的人并不懂一个基本的医学尝试。小肠移植手术不是随便找来一个人就可以和患者之间移植的,需要提前做配型化验。而且,纪教授当时的手术是整肠移植技术,将长达3米2的肠子移植到患者体内。在吕爱青的碎尸中,肠子是比较完整的,只是缺少了20厘米左右。所以,从医学角度说来说,器官盗取不能成立。”
杜志勋接过话:“从推理的角度来说,假如吕爱青真是某些医生为了盗取器官而绑架杀害的,事后为了毁尸灭迹而碎尸,之后还要弃尸。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相反,相当的愚蠢。对于几个医生来说,直接在医院里处理掉不是更保险吗?而且最容易暴露作案意图的小肠还叠放的整整齐齐,这不等于是在掩耳盗铃。但不知为什么,居然有很多人相信这种荒唐至极的假设。”
丁潜插话道:“所以说人心险恶嘛。最早提出这种假设的人肯定是别有居心。没准跟季元寿有私仇,或是嫉妒他的威望,借着网路暗中使坏,造谣中伤。这样的人虽不是凶手,倒也无形中成了凶手的帮凶。”
杜志勋看了看他,点点头,彼此之间有了一点儿默契。
他接着说:“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传言,是说有个联防队员曾在1996年1月份也就是吕爱青失踪但还未发现尸体的那段时间,见到过两个形迹可疑的人,并上前盘查,那两个人自称是来自江岸市,恰好是被害人吕爱青的老家。他们随身带的包正巧与装吕爱青尸体的包同样款式。这条线索,我倒是觉得有些价值,可往下查一查。不过据说当时,蓝京警方曾对这条线索进行过专门调查,但是没有下文,就不了了之了。基本上来说,现在流传的一些传闻都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不足为信。我们现在要重新理清思路,从源头一步步推导……我接下来就说说我对凶手的看法。”
“等一下啊,组长。”郭蓉蓉忽然插嘴,“你刚才说到吕爱青留下的那七个字暗示,还没说完呢。凶手到底是谁啊?那后四个字到底有解吗?你只是把‘驼儿和军’这种解释给否了,那你的结果呢?”
杜志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我也没解出来,这个组合有好多种字。”
“哦,是这样啊。”郭蓉蓉满脸失望。扭头看见坐在身边的丁潜若有所思,捅捅他,小声问,“ 大叔,你呢?”
“我什么?”
“你有没有猜到结果啊?”
“我啊……什么也没猜到。”
“真逊。”郭蓉蓉觉得不好玩了。
丁潜脑子里却想起了邓佳佳对这七个字的解释,她说后四个字根本就没有任何解释。只是凶手用来迷惑人的。
真有这种可能吗?
假如真有,那这封信的用意何在呢?
杜志勋那边已经接着往下说了:“我现在根据对凶手已经掌握的资料做一个心理侧写。”
他稍稍停顿一下,问柳菲,“吕爱青的死因你现在能够确定吗,如果可以,我的侧写会做的更精确。”
柳菲摇摇头,“还不能。”
“那你能确定吕爱青是不是死于扼杀,或者偷袭呢?”
“是不是偷袭,我现在不能断定,但我可以肯定吕爱青不是被扼死的。”
“那好。就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凶手年纪在25岁到45岁之间,相貌有些丑,外表消瘦,个头中等偏下,很注重外表,个性格冷静,比较健谈,头脑聪明,受过高等教育。个性十分要强美,具有偏执型人格,受过感情创伤,有xing功能障碍。曾经服过兵役。之后做过长期医生或是厨师、屠宰行业。有自己独立的住所。”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4)
第14章 南大碎尸案剖析(4)
(上一章最后一段做了一点儿修改。3月24日)
杜志勋说完这番话,会场一片沉静。
杜志勋通过先进的犯罪侧写手段第一次把这个隐藏了20年的神秘凶手完整的勾勒出来。
所有人都需要时间来消化。
对于凶手年龄、性别和身份的推测,大家比较好理解。在这方面,当初的警方也做出过相似的推断,认为凶手是一个体格健壮的成年男子,以医生和从事屠宰行业的人群优先。这主要是根据法医尸检和警方的经验进行判断。
但对于其他方面的侧写,甚至外貌和性格,杜志勋也做出了细致说明,这就有点儿神奇了。
“组长,你怎么会觉得这个人长得丑,个子又不高呢,心理侧写还能猜出这东西啊……”郭蓉蓉按捺不住,抢先提问。
如果这个侧写是出自丁潜的嘴,她肯定会说他又让大神儿附体了。
“犯罪侧写不是猜,是通过对凶手的行为分析来对他的属性进行推断。”杜志勋看其他人跟郭蓉蓉的反应差不多,便耐心解释,“凶手在这起犯罪中最有特征的行为是对被害人吕爱青尸体的处理。他的碎尸程度远远超过了弃尸的用途,这种过度犯罪反应出来的就是他的真实心态。2000块大小几乎均匀的肉片站在法医角度看,说明凶手受到过专业刀工的训练,站在犯罪心理角度看,反应出的就是凶手极端偏执的性格特点,以及自我压抑与自我强迫的症状,这通常与xing功能障碍挂钩。”
“为什么不能是仇恨呢?”祖光插嘴。
“仇恨的心态体现在犯罪行为中就是过分的羞辱。凶手对吕爱青的尸体恰好相反,即使谈不上尊重,但至少很谨慎。他每一刀切得都很认真,尤其对被害人的小肠叠放得异常整齐,甚至衣物都叠出了棱角。这是一种追求完美主义的心态。而不是羞辱。从这个方面就能解释刚才郭蓉蓉的疑问……”
杜志勋用遥控器选了一张吕爱青的生活照片显示在屏幕上。“你们之前都已经看过了她的各种照片,平心而论,她的外表很平凡,算不上漂亮,也算不上很有气质,但也不算丑,属于长相中等的人。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她会成为凶手的目标?一个有完美主义情节的凶手,选择目标必然是他所欣赏的对象。也就是说,他的目标一定要比他优秀,让他能够仰视。美丑是一个相对值。长相漂亮的凶手通常不会选择相貌远不及自己的女人作为目标。所以,我认为凶手外貌丑陋,身高也不会太高,再加上xing功能障碍,他的内心会处于一个长期压抑的自卑状态,这类人往往有肝郁气滞的症状,造成体格瘦弱,面黄虚弱,有些人还会出现黄褐斑。这会让他的气色更差,实际看上去比本人更丑。”
“这样的人不是更应该沉默寡言吗?可是杜组长认为他比较健谈。”张睿不禁提出疑问。
“自身条件差的人会出现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自暴自弃,一种是奋发图强。凶手明显是后者。有条不紊的作案和弃尸都能显示出他冷静的个性和缜密的思维,这是后天有意识长期锻炼的结果。他的完美主义个性也是在同时间培养出起来的。这样的人不仅在事业上有较高要求,也很注重外表,在与人交往方面也会表现出积极乐观,这是在通过其他方面的成就来弥补个人先天条件的不足。他也会渴望有异性青睐,早早结婚,过上比常人还要好的生活。所以,当你们实际看到这个人的时候,未必会觉得这个人讨厌,甚至会有点儿喜欢他。他健谈,风趣,不给人带来攻击性。这样的人在接近受害者时,对方往往不会觉察到。这恐怕也是当年没有人目击到凶手的原因,不是没看到凶手,而是根本没有怀疑他。但现实中,他的感情生活恐怕并不如意,他努力所达到的事业高度还远不能抵消自身条件的不足,尤其是xing功能障碍。这几乎就是一颗最大的定时炸弹,随时能摧毁他苦心经营的感情生活。一个女人对男人xing能力的嘲讽是给这个男人最大的wu辱。”
“你认为这是刺激他作案的动机?”张睿问。
“他作案的动机可能早就产生了。但只是一直没有跨过理智的界限。他的感情矛盾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会不会是吕爱青长相酷似凶手的女友,所以激起了他杀人的yu望?”郭蓉蓉问。
“有可能,或者凶手的目标范围更大,只要是气质和外表让他觉得不可得到的女人,都能激起他的发xie欲,只要他有这个机会。想象一下,1996年1月10日的夜里,一个偶然的机会,凶手刚好与吕爱青擦肩而过。就如同你遭遇了一只饥肠辘辘的野兽,你心里根本无法猜到它到底会不会袭击你。对于凶手来说,能获得像吕爱青这样的女人青睐,已经是万幸了。但是当他无法得到时,渴望发xie的yu望就会被一次次压抑,可能会因为某个不经意的刺激,让压力超过了临界点,突然爆发。之后会产生了毁灭的后果……”
第15章 黄金掌纹(1)
第15章 黄金掌纹(1)
“……但这里涉及到了我前几天提到的一个问题,像这种由于xing功能障碍和幼年原因逐渐演变成的发//泄式凶手,必定会连环作案,他必须依靠不断的行凶来发xie欲//望,但事实上,凶手却在南大碎尸案之后销声匿迹了。这是一种很反常的情况。我仔细思索,总结了三种假设,1,凶手离开了蓝京。2,改进了作案模式。3,发生了意外……第一种假设几乎可以被去除。因为即使凶手到了新的居住地,他早晚还会作案。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与南大碎尸案相似的案子。第二种假设就比较麻烦了。一般连环杀人犯都会有相似的作案标记,即便他会不断完善自己的技巧,那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有极个别的天才型杀人犯会突发奇想尝试各种可能。甚至掩盖自己的作案标记。但是这种罪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寥寥无几。我们碰上的几率并不大。第三种假设,包含的可能性也比较广。结婚,交通事故,亲人去世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凶手突然中止作案……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搁置。遇到实际问题,再实际分析……”
“最后说说凶手的职业。我圈定的范围是医生和屠宰类的工作。这里要声明一点。我所说的高等教育,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凶手从高中毕业到大学都有可能。外科医生是一个很理想的身份,各方面条件都可以符合我描述的特征。但我不能吧这个范围圈定得太窄。现实中还有其他种可能,例如一个高考落榜的学生,或者因为家庭原因中途辍学的学生,他们本身的智力水平和资质未必差,只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被迫改变了初衷,选择了他们不喜欢的职业,对于之后走上犯罪道路还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这方面我尊重法医的尸检。医生,或是肉联厂职工,饭店厨师,肉店老板这类跟屠宰有联系的行业都算在内。我知道,要调查起来,难度不小,过去了这么多年,可能凶手的职业早已有所改变。这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调查当年的各种资料,可以将我侧写的凶手画像作为参考……”
“杜组长能够百分百确定自己的嫌疑人画像准确吗?”一个人突然问道。
这时候居然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
所有人的目光刷的集中在了说话人的脸上。
张睿。
老头子见大家诧异表情,也觉得有点儿尴尬,解释说:“杜组长,我不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