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死亡密码-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藤萍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ISBN:9787550260955

内容简介
刑侦总队密码组是顶级情报人员的培训、任命和派遣机构,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犯罪现场留下的诡异痕迹探索凶案背后的动机,进而追捕凶手。
古怪的案发地点,满地的血浆和奇怪碎片,消失的被害人,超出常人血量的血泊……刑侦队长在办案过程中离奇失忆,并发出一段意义不明的蓝色数字,线索越发扑朔迷离,那串数字背后暗含什么玄机?
六个身份各异的密码特别行动组成员,八宗诡谲莫名的密码罪案,细微线索中隐藏的罪案真相最后能否大白天下?行动组成员又将怎样侦破离奇死亡中的神秘信息?
深挖罪案背后的禁忌真相,密码,从未如此令人抗拒。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推理、悬疑
★《死亡密码》是由蛇纹密棍、迷宫中的蝴蝶、若海图、蓝色字、来自凶手的密码、鬼门林,花之密语,猎手等八个单元剧故事组成,于2014年5月起在《超好看》连载的刑侦推理故事。每篇故事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连载以来受到读者一致好评。
★精通日本料理的厨师、国家体操队队员、跨国公司高层、淘宝店客服、园林局公务员、刑警支队队长……这样六个跨界混搭的人所组成的神秘密码组,侦查、推理、搏斗、潜伏,他们样样精通;连环杀人案、仇杀、恐怖袭击、帮派社团,他们破获各种奇诡密码罪案。然而打击犯罪之外,密码组还隐藏着一个更深层的秘密。
★兼具冷硬派的动作场面、硬汉气质,与本格的理性逻辑,极具《CSI》气质的刑侦档案。一宗宗诡谲离奇的密码罪案,释放等待破译的神秘信息,死亡的背后,隐藏这让人胆寒的人性动机。

作者简介
藤萍,广州中山大学法律系才女,2000年以《锁檀经》荣获第一届花雨“花与梦”全国浪漫小说征文大赛第一名,此后作品便始终保持在浪漫小说销售榜的畅销榜上。2012年以《夜间刑事档案》开创独具一格的异能悬疑小说,2013、2014年分别出版了《夜行》、《夜行·黄雀》。《死亡密码》是藤萍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刑侦和离奇密码完美结合的推理小说。


前篇·蛇纹密棍

一、黑石大爆炸

  轰的一声巨响,乌黑的蘑菇云冲上天际,弥漫开巨大的阴影。无坚不摧的冲击波横贯荒漠,将几百米内的建筑夷为平地,烟尘震荡,火焰随之蔓延,将阴影下的一切焚烧成浓灰焦土。
  二十三个小时以后,大火自行熄灭。九月六日夜里十一点,在大爆炸发生五十四个小时后,军队、警察和医生才有能力进入爆炸区。
  根据事后统计,爆炸区内十五栋建筑被毁,二十三人死亡,一百三十六人受伤。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黑石大爆炸”。
  爆炸发生在国家航空航天技术研究基地“黑石基地”中心,所有的死亡报告都来自于黑石大厦,而发生爆炸的正是这座以高科技著称的国家科研中心。爆炸规模几乎达到了一颗氢弹爆炸的十分之一,将周围十四栋建筑全毁,如果不是在事前基地已经撤离人员,伤亡人数将难以估量。
  受伤的一百三十六人都是在远处受到冲击波伤害,不算太严重。死亡的二十三人却是“黑石基地”一项绝密研究的核心人员,爆炸发生前他们正在大厦里开会。他们进行的是一次例行会议,但在会议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基地突然收到了其中几个人发出的信号。
  有一个信号显示:救……
  另一个信号显示:贺……
  前一个信号是会议主持人发的,后一个信号是研究项目里最年轻的程序员杨一青发的,以杨一青的快速反应居然也只发出了一个字。两个信号都没有说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基地信息部与他们联系,却再也没有收到回复。同时,黑石大厦十楼会议室的智能监控被断开,与电脑总机的联系也停止了,总控制室的技术人员看见那块区域瞬间变成了无法操控的灰色。“黑石基地”的领导层出于谨慎考虑,开始组织人员撤退,并派遣特遣组向十楼会议室前进。
  然而失去控制的黑石大厦坚不可摧,特遣组无法进入该区域,只能折返。五个小时以后,在全基地人员和家属都已经进入安全区之后,轰的一声巨响,黑石大厦变成了一团火球,巨大的蘑菇云覆盖了一切,彻底震撼了世界。
  到底发生了什么?
  爆炸发生五十四个小时后,军队、医生和刑侦总队的两个大队一起进入了浓烟未散的现场。他们是进入现场的第一梯队,运兵车开进“黑石基地”原本的大门时,探照灯扫过,刑侦总队一大队的队长李土芝忍不住感慨了一声:“唉,这是世界末日的节奏啊!”
  只见“黑石基地”内所有的绿化植物全都炭化枯死,眼前的所有大楼几乎都烧成了空楼,一楼、二楼被毁坏得尤其严重,有些楼房的高层直接翻倒下来,像被贴地砍断的树。四周一片黑暗,砖瓦、碎石、玻璃碴遍布,苍白的探照灯光之下,所有杂物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一脚踩上去一个清晰的脚印,让人产生一种一步步都踩在月球表面的错觉。
  而这只是爆炸区的边缘。
  爆炸区的中心,黑石大厦只剩了半截,上半部分不翼而飞,它是采用最新科技和材料建造的,但显而易见,大爆炸正是从它的中间楼层开始的。
  二十二楼以上已经不见了,二十一楼到十五楼中间穿了一个巨大的空洞,其中所有的东西都在高温下熔化或蒸发了。十五楼以下勉强还算完整,在部队简单清场之后,刑侦总队一大队和二大队直奔十楼——只有那里还有人员滞留的报告。
  但在发生了如此剧烈的爆炸,又经过了五十四个小时的静默期之后,十楼会议室里还可能有人幸存吗?
  李土芝和二队长韩旌一前一后钻进了士兵打通的一个洞,里面就是会议室,门窗已经熔化得不可能打开。洞内一片黑暗,李土芝打开警用强光手电往前照去,宽敞的会议室内一片寂静,只见大堆乌黑的东西歪倒在地,他摸了一把,是炭化的桌子。桌子周围东倒西歪着很多黑乎乎的东西,另一道手电筒的光照在了其中一团黑影上,清冷的声音同时响起:“无人生还。”
  李土芝将手电筒的光转了回来,在韩旌照到的东西上扫了扫。
  那是一团焦黑的死尸。
  在连桌子都炭化的高温中,怎么还能指望人能存活下来?韩旌和李土芝都不感到意外。两人熟练而迅速地检查了所有的尸体,一共二十二具,全都烧成了无法辨认的黑焦炭。
  但根据“黑石基地”的情报,在会议室里开会的一共是二十三人。
  还有一个人哪里去了?
  李土芝和韩旌很有默契地交换了一下位置,分别从对方刚才检查过的地方重新查起,以免发生遗漏。这次清点,他们连房间的裂缝都检查了,然而会议室里仍然只有二十二具尸体。
  联想到基地收到的“救……”和“贺……”的信息,李土芝和韩旌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少了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次前所未有的大爆炸,这惊人的死伤和损失或许不是来自外部的破坏。
  而是出自内部。
  “黑石基地”给刑侦总队的二十三人名单中,只有一个人姓贺。
  他叫贺严,1966年出生,永花田大学教授,精确制导武器方面的专家,八年前调入“黑石基地”。
  那个关于“贺……”的信息,指的是贺严吗?
  “韩旌。”李土芝在一具焦尸面前停住了,表情非常严肃,“你过来看一下。”
  正站在另一具焦尸面前沉思的韩旌走了过来,一样是制式警服,也许是因为背脊笔挺,韩旌总是能穿出白领精英的气质,和李土芝截然不同。
  但在那具尸体面前,他们都露出了同样严肃的神色——雪白的手电筒光线下,尸体下的地板也微微露出一点儿白光。
  光从尸体上透过去了——那说明什么?说明这具尸体上有一个贯穿的洞。
  韩旌戴上白手套迅速摸了一下那个伤口:“一队,这是弹孔!”
  李土芝点了点头,表情非常难看:“所以说这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一场灭绝人性的屠杀。”


二、贺严

  两人将手电筒光在会议室周围交错照射,确认没有遗漏之后退了出去,各自下令在黑石大厦的废墟里寻找另一个人或另一具尸体。
  半小时后,一队的分析员胡酪在十二楼的实验冷藏库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虽然冷藏库遭受了巨大破坏,早已断电,但冷库的大门依旧是锁死的,并未打开。胡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开大门,低温和特殊材质的防爆墙面保护了尸体,经过五十四个小时,这具尸体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一眼就可以认出正是贺严。
  贺严低着头坐在一张金属椅子上,穿着短袖衬衣,右手握枪,枪管塞进嘴里,嘴唇干裂。他的身上布满瘀青,大爆炸虽然没能将他烧成一具焦尸,却仿佛将他狠狠地打了一顿。致命的子弹从腭部穿出,在他后脑开了一个大洞,血液和脑浆喷溅在墙壁上。在他面前的地上躺着一堆四分五裂的手机的残骸,一本撕成碎片的会议记录本,以及一台被开了三枪的笔记本电脑。在距离贺严脚边不远的地方,躺着一支非常普通的黑色水笔。
  李土芝戴上手套,和组员胡酪、陈淡淡一起检查贺严的尸体,对遗物拍照取证。除了眼前人人可见的这些东西之外,冷库里非常干净,没有别的物品,连脚印也没有。
  韩旌却一直站在一边一动不动地盯着贺严看,过了足足十五分钟,他突然开口:“冷藏库的温度平时是多少?”
  二队的组员蒋浩浩立刻查阅了一下冷藏库的操作规程,回答说:“队长,是零下四十五到零下一百二十摄氏度之间,有分区,但现在无法区分贺严的尸体所在的区域当时是几摄氏度,温度显示器找不到了,温控电脑也烧了。”
  韩旌的眼睛纹丝不动地盯着贺严的尸体:“零下四十几摄氏度……贺严在这里待了不短的时间,又烧文件,又开枪射电脑,又自杀,还坐在一张金属椅子上,浑身上下居然没有一点儿冻伤?”
  蒋浩浩皱了一下眉头,“这个……”这个问题他难以回答。
  负责检查尸体的李土芝也有了新的发现,贺严的右手握枪射杀了自己,左手却牢牢插在口袋里,这个动作对一个开枪自杀的人来说非常不自然。陈淡淡用镊子轻轻翻开贺严的裤子口袋,他手里果然有东西。
  那是刻满了蛇鳞状纹路的一根短棍,看起来很像某一种雪糕中间的软木芯棍,中间还有一条浅浅的划痕。
  一个很可能杀害了同事又引爆了炸弹的绝望的凶手,在开枪自杀的同时紧紧抓住口袋里的一根小短棍?李土芝的眉头紧锁:“这是什么东西?”
  韩旌仍然在思考关于冻伤的疑问,对于化学冷库来说,即使突然断电,低温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既然贺严身上没有冻伤,并且他后脑的血迹抛洒得如此自然,丝毫没有受到超低温干扰——也就是说在贺严进入冷库和开枪自杀的时候,冷库里并不冷。
  冷库不冷?韩旌在头脑中打了一个问号,为什么?
  李土芝和陈淡淡取下了贺严手里的蛇纹短棍,用物证袋装好封存。二队的王伟已经开始检测贺严手机各项软件的运行痕迹,并试图恢复笔记本电脑的内容。随着王伟那台便携式终端的蓝色进程条逐渐变满,贺严报废手机的数据逐条显现了出来。
  大部分软件的运行时间都终止在九月六日下午三点五十分。韩旌紧紧皱着眉头,有一种硬玉一般的沉重冰冷:“笔记本的内容呢?”
  笔记本的CPU显示它停止在九月六日下午三点五十二分。与此同时,手机里的聊天软件成功恢复,王伟点开了最近的聊天记录。
  贺严对一个叫“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人说:“‘虹瞳’你打算怎么办?”
  “滚滚长江东逝水”回答:“什么怎么办?”
  贺严说:“记住,核心技术是我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回答:“‘虹瞳’是属于基地的,你要基地出巨资购买,完全是无稽之谈。”
  贺严说:“没有我就没有‘虹瞳’,我只要一个公平价——八千万元人民币。”
  “滚滚长江东逝水”回答:“无稽之谈。”
  贺严说:“你不要后悔。”
  之后两个人再也没有交谈过。
  韩旌的视线从那几行聊天记录上掠过,停在笔记本漆黑的屏幕上:“笔记本里有什么?”
  王伟忙活了大半天,被开了三个洞眼的笔记本始终无法启动,即使拆下它的硬盘接在王伟的超强终端上,它也仅仅显示一只粉色的巨大眼睛,此外什么都没有。
  韩旌的目光牢牢盯在那只眼睛上,仿佛要把它看穿一样:“虹瞳?”
  “这只是一段动画GIF,不属于程序。”王伟很疑惑,“贺严好像把它挪作了开机画面。笔记本里面的确被复制走了一个软件,但从残留的痕迹来看,这个软件似乎先被删减了一半,然后才被复制。”
  二队的技术人员把贺严的手机软件仔细检查了几次,目前看来似乎贺严不只和“滚滚长江东逝水”发生了冲突,他在九月四日与科研组里面的大多数人都发生了重大分歧。贺严想将一个叫作“虹瞳”的技术卖给黑石基地,基地却明确表示要使用“虹瞳”,但是不出钱购买。
  这就是贺严开枪打烂自己的笔记本,枪杀所有同事,并引爆超级炸弹的理由?韩旌在心里飞快地给贺严做评估——从黑石基地提供的情报来看,贺严的确是一个心胸狭窄、性格偏执的人。他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的确有可能走上极端。
  事情似乎变得清晰起来——贺严与黑石基地因为“虹瞳”闹翻,贺严迁怒于同事,在开会时将他们射杀,随后引爆超级炸弹与基地同归于尽。
  “韩旌。”李土芝将蛇纹短棍递了过来,“这是什么东西?”
  韩旌用双指夹住物证袋仔细观察,袋子里的东西是一根扁平木棍。木棍上刻画着非常小的半月形纹路,像蛇的鳞片。看得出那些纹路都是手工刻画的,并不十分整齐,中间的一道刻纹十分明显,甚至用墨水笔反复描过,显然刻画的人觉得那条纹路非常重要。
  一个有预谋要与黑石基地同归于尽的人,临死前牢牢抓住一根小木棍?韩旌目不转睛地看着那根短棍:“一队,有疑点。”
  李土芝收拾好勘察工具,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正好,我也觉得有。”
  “如果贺严一个人要完成这场大爆炸,他至少需要几个条件。”韩旌说,“第一,他要有枪,在没有误射的情况下还要有超过二十九发的子弹;第二,他要能将枪带入黑石大厦;第三,他要能获得相当多的火箭燃料;第四,他还要有遥控装置将火箭燃料点燃。”
  “贺严有枪。”负责检查现场的李土芝笑了一声,“他是基地射击俱乐部的教官,枪法一流,但是射击俱乐部的枪一般不准带出俱乐部。”
  韩旌不为所动:“黑石大厦是全智能控制大楼,贺严是怎么带枪通过门口的安检的?”
  “夹带在特殊材料里或绕过安全门,或者使用非金属材料的枪,或者干脆关闭安全门,总是会有办法的……”李土芝耸了耸肩。韩旌的眼睛眯了起来,盯着他看了一会儿,淡淡地继续说:“黑石基地的大爆炸明显是由火箭燃料引起的,虽然这里是火箭发射基地,火箭燃料储存量很大,但贺严要怎么获得大量的火箭燃料?”
  这次回答的是陈淡淡,她正在翻阅黑石基地的所有科研课题,边看边念:“这次爆炸的位置在十七楼的实验室,那些火箭燃料是属于旧版‘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有科研组正用它们来对比新火箭燃料的比冲性能和自燃特性,刚刚获得项目负责人的批准运入大厦。”
  “获得枪支和子弹,携带枪支进入会议室,射杀二十二人,在别的科研组实验室里安装起爆器,并成功引爆。”韩旌的背脊挺得笔直,“这对单人行动来说过于困难,以我的评估……”他沉吟了几秒钟,坚定地说,“这需要一整个操作熟练的小组互相配合才能完成。”
  二队的蒋浩浩也点了点头:“感觉像是训练有素的特工组。”
  “我们不需要评估。”李土芝笑眯眯地看着韩旌,“回头分析会见。”


三、案情分析会

  刑侦总队的一大队和二大队有大致分工,一大队负责现场勘察和检验,二大队负责电子技术和心理评估。也就是说,李土芝和他手下的队员负责的是做笔录、取指纹、现场拍照、检验尸体和伤痕,并出具报告之类的传统刑侦工作;韩旌和他的二大队负责的是犯罪现场数据分析和嫌疑人心理评估,属于新型刑侦工作。当然一大队和二大队都要办案,总队对两个大队的分工其实非常得意,誉为改革。
  九月七日凌晨,一大队和二大队出动所有人手从黑石基地废墟里带回了大量物证,九月九日上午八点,案情分析会在总队会议室准点召开。
  公安部其他部门的领导等着听报告,各级领导也都在会议室里,国家安全部也有人列席旁听。
  “黑石大爆炸”是一件极端严重的破坏事件,死伤众多,侦破的进展时时刻刻都受到关注。
  在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负责主讲的一向是韩旌。
  “……表面上看起来,像是贺严教授基于私愤,个人报复黑石基地的行为,但根据一大队现场提取的物证,以及相关软件痕迹分析,我们有如下几个疑点。”韩旌站在投影机前面,也没看见他手腕怎么动,就看见激光笔的红色光点停在黑石基地的简易地图上,“第一,九月四日的爆炸发生后,十楼会议室里的二十二名专家全部死亡,经尸体解剖,他们全部死于枪伤,但是——”韩旌看了一眼与会人员,毫无表情地继续说道,“现场没有发现子弹和弹壳。”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议论声,有些人的表情更加严肃。
  “第二,爆炸是九月四日下午五点十二分发生的,一直到九月六日晚上十一点三十三分,爆炸产生的剧毒物质降低到临界值,救援部队才能进入现场。而根据尸检结果以及贺严教授的手机、笔记本等物品的运行情况分析,贺严教授的死亡时间是在九月六日下午四点钟左右,也就是在爆炸发生四十六个多小时后,贺教授才身亡。为什么?”韩旌看着每个人的表情和反应,更换了一张现场图,“第三,贺教授以手枪射击口腔上腭‘自杀’,但现场同样没有发现子弹和弹壳。”
  贺严自杀的现场图放了出来,一片议论声中,国家安全部的专家问了个问题:“他的左手在干什么?”
  韩旌调出了“蛇纹短棍”的图片:“贺教授的左手牢牢抓住一样东西,就是这个物品。”
  大家看着那前所未见的神秘短棍,眉头越皱越紧。韩旌并不把那“蛇纹短棍”当作疑点之一,而是继续说:“第四,根据黑石基地的技术人员反馈,爆炸发生前,冷库应当在正常工作,里面存放有一部分实验用的样品和材料,甚至有人违规在里面存放了一些食物,例如雪糕。我们在现场没有找到任何样品和材料,包括食物。”他扫了一眼黑石基地的参会者,“但是在贺教授的胃里,我们找到了种类相同的一部分食物。”
  “你的意思是说贺严在大爆炸后躲在冷库里,靠冷库里的食物生存了四十六个多小时?”有人问。
  韩旌没有回答,他看了提问的人一眼,目光从他身上掠过:“第五,贺教授当天的聊天记录里提及他正在和基地做一笔交易,但是交易失败了。我们整理了他所有的聊天记录,之前贺教授所有的聊天内容都是语音的。”他出示了聊天记录截图,“贺教授年轻时学习的是区位码输入法,这个输入法比较难记,导致他后来不喜欢打字。”然后他带过了这个疑点,提到了最关键的问题,“第六,就是存放旧版火箭燃料‘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的实验室有三重门禁,需要门卡、指纹和钥匙才能进入,贺严并不参与这项研究,他为什么能进入实验室,引爆燃料?”
  所有人的表情都越发沉重,总队领导突然开口问:“所以你们现阶段的进展是什么?”
  韩旌看了这位领导一眼,这是他们的直属上级——刑侦局局长邱添虎。
  “我和一队有一个初步的猜测。”韩旌的表情终于微微松动了一下,“贺严教授主持研究了一项名叫‘虹瞳’的人工智能技术,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反航母炸弹。”
  反航母炸弹是所有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的噩梦,贺严的这项技术无论在经济意义还是在政治意义上的价值都不可估量。会议室内瞬息鸦雀无声,只听韩旌继续说:“黑石基地化学冷库的温度被调节过了,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在九月四日闯入黑石大厦,枪杀了开例会的二十二名科研人员,挟持了贺严教授,将他绑架到并不冷的化学冷库里,把不会有人进入的化学冷库当作临时密室,对贺教授进行逼问,强迫他交出‘虹瞳’技术。这些人屏蔽了黑石大厦的一部分控制系统,进入了位于十七楼的实验室,在火箭燃料临时存储仓上安装了引爆装置。等贺教授一交出‘虹瞳’,他们就引爆火箭燃料,将一切痕迹化为灰烬。”
  这个猜测可比贺严因私人恩怨要与黑石基地同归于尽严重多了,会议室内一片质疑之声,谁也不想凭空承担这么大的失职责任。
  “为了让贺教授成为替罪羊,他们用贺教授的名义向基地项目负责人索要巨款,当然被拒绝了。这些聊天记录很容易被查获,就能成为贺教授犯罪的动机。但因为不是本人,所以他们使用文字输入,这就与贺教授平时的习惯不合。”韩旌说,“这个问题并不大,这些人的计划原本施行得非常成功,他们在冷库里待了五个多小时,贺教授经受了不知怎样的折磨,也许交出了‘虹瞳’。为了彻底抹去己方来去的痕迹,让贺教授报复基地的剧本更加真实,他们启动了事先安装在十七楼实验室里的起爆器。但在火箭燃料爆炸之后,他们之中有人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他面无表情地说,“那就是,大爆炸之后,被锁在化学冷库的贺教授居然没有死。”
  邱添虎听得很认真,韩旌继续说:“黑石基地的冷库质量过硬,可能也是基于某些巧合,原本应当在大爆炸中与基地同归于尽的贺教授居然没有死。这个漏洞太大,有人不得不开枪堵住了他的嘴,并匆忙制造自杀现场。这就是为什么贺教授的死亡时间在爆炸发生后四十六个多小时,‘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的爆炸造成了剧毒污染,‘凶手’和我们一样都要等到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降低到安全值才能进入。”
  会议室里大部分人认同韩旌的这个说法,贺严在爆炸后四十六个多小时身亡,这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但是这名不愿留下子弹和弹壳,却可以留下枪支的‘凶手’能随意进出‘黑石基地’,能知道‘虹瞳’的存在,能提前调节化学冷库的温度将其作为密室使用,知道黑石大厦中藏有火箭燃料并能够进入实验室,在救援部队到来之前就能再次进入黑石大厦——甚至能够等待五个多小时,等基地所有人员退入安全区之后才引爆火箭燃料,如果这个人真的存在……”韩旌顿了一顿,会议室里大部分人都把目光转向黑石基地的几个领导,他却说,“如果这个人真的存在,贺教授应该认识他。”
  韩旌在屏幕上打开了一张播放过的图片,是那张蛇纹短棍:“当我们进入冷库的时候,化学冷库的大门是锁死的,从外面进去需要钥匙,从里面并不能打开。贺教授爆炸后在冷库中生存了四十六个多小时,无法出去。而他知道凶手一旦发现他没有死,绝对不可能放过他。各位,如果我们身在贺教授这样的处境,都会做些什么呢?”韩旌清冷的目光掠过与会每一个人的脸。
  如果事情的过程真的像韩旌所说的那样,在盗取“虹瞳”技术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黑石基地高层参与其中,贺严必然认识他。这很可能也是贺严所在的整个科研组被灭口的原因,贺严虽然被锁死在冷库里,但劫后余生了这么长时间,不可能什么也没有做。
  他一定留下了提示,一个不会让凶手注意到的,不容易被销毁的,却又能揭露谁是凶手的提示。
  这个提示应该就是他临死的时候,左手紧握的那根奇怪的小短棍。
  那应该是一根雪糕的木质软芯。
  现在是贺严的死亡留言。


四、死亡留言

  韩旌的这个“猜测”能完美地解释他刚才提出的六个疑点,但也缺乏关键证据。但如果屏幕上这根蛇纹短棍真的是死亡留言,并且总队的人能准确地将它翻译出来,那这整件事就不再是“猜测”,而是事实了。
  关键就在于——它真的是死亡留言吗?
  “韩队长,我认为案件应该从两个方面继续着手。”国家安全部的一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官员开口,“追查那些失落的子弹到哪里去了——根据常理分析,贺教授不可能杀死了自己以后再捡走子弹和弹壳,所以他肯定是被害的。既然凶手不愿意留下子弹,说明找到子弹,就能顺藤摸瓜抓到凶手。这是一条路子。”他看了邱添虎一眼,“而另一条路子,就是根据韩队长你们的猜测,翻译出这根木棍所携带的留言——如果它真的有的话,我们皆大欢喜。但这根木棍虽然看起来奇怪,它却不一定真的是死亡留言,所以我们定一个期限——一个星期。”他又看了邱添虎一眼,邱添虎点了点头,他继续说,“你们局长也同意我的意见,一个星期之后,如果解密的事没有进展,所有人力、物力完全往找枪手的方向转。”
  韩旌当然没有意见,这名不知名的官员职位显然不比他们局长低,他只能点了点头。
  “还有。”这名官员最终强调了一句,“这个案件涉及国家机密,它很可能不只是盗窃、杀人放火、破坏军事基地这类犯罪,而是一次间谍行动。”他相貌平平,却不怒自威,“对此,我们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有人带头叫了一声好,随即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韩旌站在台上,微微眯起眼向前望去。
  那像猴子一样带头又叫好又鼓掌的正是根据职务高低被排在会议室最后一个座位的李土芝。
  领导说得虽然动听,但核心意思其实就是不相信韩旌和李土芝关于“蛇纹短棍”是死亡留言的说法。并且“黑石大爆炸”疑似间谍行动,国家安全部将会介入与总队联合调查,如果韩旌和李土芝在一个星期内不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