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末日预言(东篱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怎么说,尼禄此时成了唯一的王位继承人。
关于尼禄的所有预言都正在一步步实现。尼禄的残暴令人发指,一位罗马历史学家在书中记载道:“尼禄继承了他的母亲,然后吃掉了她;他强奸了他的妹妹;烧掉了罗马的12个街区;处死了赛内卡;在拉特兰呕吐出青蛙;把圣彼得钉死在十字架上;砍了圣保罗的头;统治了13年零7个月;最后被狼吃掉了。”
在尼禄的统治时期,整个罗马都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只要是尼禄提到的名字,就没有一个人是不会被处死的。上至达官显赫,下至平民百姓,人们的性命在他看来都像是玩具一样可以随手就拿走。有的人被斩首,有的人被迫自杀,有的人被切开了血管,尼禄甚至还残忍地把自己老师的双手给砍了下来。而为了建造自己的新宫殿,他竟然一把火把整个罗马城给点燃了。
随着自己的权力欲望越来越大,为了摆脱母亲的操控,尼禄终于把矛头指向了自己的生母。而母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儿子竟然会公开和自己对抗,于是她便用尽各种手段对儿子施加政治压力,甚至威胁他要以他人来代替其王位。这个行为显然成为两者之间生死之题的导火索。尼禄抢先一步毒死了只有14岁的弟弟,绝了自己的后患,这一做法使得母子二人之间的裂痕再也无法修复。后来,母亲还对尼禄的婚姻问题强加干涉,这终于使得母子反目成仇,尼禄也走上了占卜师当初做出的预测之路。
纵然很多学者更愿意把尼禄弑母的原因归咎于政治斗争,但这却摆脱不了预言的阴影。再不可信的占卜术,也最终成功命中了尼禄一生的命运,恐怕尼禄的母亲在临死之前,才会想起当时众人的建议,而开始后悔没有把尼禄扼杀在襁褓之中。
英年早逝的亚历山大
公元前4世纪,在西方文明史上,曾出现一位旷世的征服者,他便是亚历山大大帝。这位皇帝年纪轻轻就率领着部队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的众邻邦。甚至只用了短短数年,就把地中海沿岸的古文明发源地全部纳入了自己怀中。亚历山大大帝建立起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横亘在亚、欧、非三块大陆的交界地带上,像是一颗熠熠发亮的星辰一般,笑纳着世人的敬仰。
然而,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轰然猝死,这一帝国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然而,这一切已经早有人提前做出了诡异的预言。
亚历山大的成长经历充满了奇幻色彩。他出生以前,他的父亲腓力二世曾梦见自己给王后的子宫盖上了一个狮头印章。而在王后分娩之前,她也曾做了一个奇怪的梦。王后梦见自己被雷霆附身,而她目光所见之处均是战火纷飞,仿佛一场不知名的战斗毁掉了一切。不几天之后,亚历山大降生了。因为之前的怪梦,王后偷偷地找占卜师对这个孩子的未来做出了预测。
在马其顿有一位叫做亚里斯坦德的预言家深得国王腓力二世的欣赏,他曾经多次对这个国家的命运做出过准确预言。在亚历山大当政后,亚里斯坦德还曾经跟随着这位皇帝出征作战,以充当战斗顾问的角色。但真正触动人心的事情是,他在亚历山大刚刚降世的时候,就准确地预言出了他的一生。
亚历山大降生时,马其顿大军刚刚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亚里斯坦德趁机告诉腓力二世夫妇,他们生下的孩子,其实是雷神,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征战疆场的勇士,是一个战无不胜的统帅,他将给这个王国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耀。
而亚历山大诞生的那个夜晚,亚细亚附近的一座希腊城邦中的太阳神神庙无故起了一场大火。很显然,在神话色彩颇为浓厚的地中海之地,亚历山大的诞生充满了神谕的一年。更有人说,亚历山大将来一定会遮蔽住太阳的光辉。这一天晚上天还没有亮,预言家们就纷纷做出了自己的预测,他们说:“希腊的灾难和毁灭在前一夜出生了!”亚历山大的降生,不禁让自己的城邦感受到了无限的力量,更使得他们的敌人闻风丧胆。
于是,对亚历山大的预测,正随着他的成长历程而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腓力二世曾经请来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来当亚历山大的老师。在亚里士多德的培养下,亚历山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外形俊美且体格强健的亚历山大,在拥有了非凡的才智后,也让自己形成了倔犟且自负的个性。
亚里士多德曾说,亚历山大自小就显出了不同于常人的机敏,甚或是霸气。在他十几岁时,曾带军一举击败了希腊联军。之后,他的父亲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历山大继承了父亲尚未完成的统一大业。此时,他只有20多岁。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在周密准备后,向着当时地球上最庞大、最富有的帝国波斯发动了进攻。亚历山大凭借着独有的军事才能和卓绝的勇气,在战争中不畏波斯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他带领着士兵拿下了一场又一场战争的胜利。
在击垮了波斯帝国后,他随后又南下埃及,并且被埃及人尊称为太阳神。之后,他开始了肆无忌惮地扩张自我版图的新征程。而他战神的名号,也被自己的一次次胜利证明不是浪得虚名。
为了便于统治,亚历山大从马其顿迁都,将巴比伦作为新帝国的首都。至此,他终于走上了自己人生的最辉煌的巅峰。
至此,在亚历山大身上的预言,也都一一应验了。然而,不仅如此,连他的死也都被占卜师们一一命中。
当时,在希腊,亚历山大要处死一位智者。只见智者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临死之前他还做了一番激动人心的演说,他说道:“啊,最美好的解脱啊!像荷库鲁斯那样,随着肉体的燃烧,灵魂挣脱了束缚并得以进入光明。只有经历过死亡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亚历山大凑上前来,为了表达自己的仁慈,他问智者还有什么遗言。智者微微一笑说:“没有。但我将会很快看到你。”
此时的亚历山大年仅32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智者在临死前对王者的污蔑,没有人会想到这句话竟然是对死亡的预言。
此事之后不久,亚历山大神秘地死去了。
后世的学者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这些预言存在的真实性。那个死亡的预言,因为没有证据可查,也就成了不了了之的悬案。而之前关于亚历山大将会成为战神的预言,学者们更偏向于这是占卜家对当下政治形势分析准确的表现。当时,希腊刚刚结束内战,根本无力去抵抗外敌入侵;波斯帝国已经是个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只要稍稍用力,便可以征服;埃及文明更是早已经处于衰落期了,所以才会如此不堪一击。
学者们认为,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研究去论证的。即便亚历山大完不成统一的任务,也会有后来人,这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
可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亚历山大恰好在这个时间点出现,且完成父辈们没有达成的功绩?难道这仅仅只是各方面的巧合?诚然,身处这样的时代,只要是开明的君主,一定会有所作为。但在亚历山大刚刚出生的时候,谁又敢断言他日后一定是个开明的君主呢?
而亚历山大的突然死亡,则被学者们归咎于政治阴谋,却丝毫和预言之事无关。但学者对亚历山大成就的一番论证恰恰说明,预言的神奇之处往往在于预言者对于政治阴谋的洞察。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结果会如何?
这恐怕是个永远都没有答案的命题!
武则天的皇帝命
在中国的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她是历朝历代野史、文人小说中描写和议论的对象,这些书中,除了种种风流艳史之外,还有一个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话题——预言。
相传,武则天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是一件早已命中注定的事情。
早在唐太宗初期,社会上就流传着一句童谣:“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意思很简单,就是在唐朝中期,就会出现一个武姓的女人代立为王。这成为最初的预言版本。
贞观年间,天空中的星象也出现了异常。太白星经常在大白天出现,而不是黄昏时分。负责研究天文天象的官员就自己卜了一卦,却没想到,卦象显示的是“女主昌”。这样一来,如此诡谲的现象和之前的童谣不谋而合。唐太宗为此心里一直不得安宁。
当时正是贞观之治的好年份,朝廷中的能人异士也不在少数,自然也不乏精通天文历法、阴阳术数的人存在。而这些人中,最著名的两位通灵之人非李淳风和袁天罡两人莫属。其中,李淳风的名气最为响亮,众人私下都称他为“算破天”。唐太宗召见了李淳风,想要听听他是怎么解读当下异象的。
李世民刚刚把自己的疑惑讲出来,李淳风丝毫不顾及圣上的颜面,很直接地告诉唐太宗“唐中弱,有女武代王”是上天注定的命数,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并且,李淳风还说了一句颇为令人费解的话,他说:“其兆既成,已在宫中。又四十年而王,王而夷唐子孙且尽。”也就是说,这个女人已经在宫里了,只要再过四十年她就称王了。一旦得了天下,李姓子孙将要被追杀殆尽。
李世民一听自然大吃一惊,他忙想出一计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命运,那就趁现在把天底下的武姓全部杀光。李淳风阻止了皇帝的愚蠢行为,他说:“天之所命,不可去也。”并且,李淳风还指出,这个女人是皇帝心爱的人,只不过四十年后她也就上了年纪,虽然她能坐了大唐的江山,但却绝不了大唐的命。如果皇帝因为这一私利而杀了全天下的武姓,这就是逆天而行,不但不能让皇帝做个明君,还会激怒上天,从而派下更年轻的人来翻掉大唐的江山。到那个时候,才真正是李家子孙被杀绝的日子。
唐太宗一听,觉得言之有理,也就放下了自己的杀心,但这并不等于他从此听从了天命。李世民依旧对武姓之人多加防备,而且小范围内的清洗活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曾有一次,太宗宴请众武将,席间趁着酒兴,太宗要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小名。当时的名将李君羡说自己的小名叫“五娘子”,太宗一时耳背竟错会成了“武娘子”,他当时就想起了那首童谣。尽管席间太宗故作镇定地说:“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能够如此勇猛!”但宴席后,他还是把李君羡给杀了。原因诧异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李君羡的封邑是武连郡公,官职是左武卫将军,又把守着玄武门,再加上还叫“五娘子”,太宗脑海中的“女主武王”非李君羡莫属。于是,这李家一门老少竟没有一个逃出来的。
天命终归是不可违的。太宗死后,女皇武则天终于出现在民众的视野里。
其实,武则天14岁就入宫给李世民当了才人,每天在宫中做着能够母仪天下的美梦。但李世民并不喜欢她,太宗死后,为了表示忠孝,她只得削发入寺为尼。
武则天生性刚烈,又有些男人使不出来的手段,甚至连太宗都不得不佩服她超人的志气和胆略。但也正因此,太宗也故意疏远了这位才人。武则天见李世民已老,随后趁机和太子李治相好。李世民死后,她虽出家为尼,但却一直在等机会被新皇帝从这个火坑里救出来。为了平复后宫争斗,当朝皇后竟然主动把武则天从寺中接回宫中来做自己的帮衬。可是没想到,最后却被武则天连皇后的位置都给抢去了。
而武则天为了将原皇后置于死地,她竟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从而嫁祸于皇后。其心狠手辣可见一斑。而事情至此,当初的预言一定说准了一半。这位毒辣的武姓女子终于开始一展真容。
此后,武则天从临朝听政开始,与高宗并称为“二圣”。及至高宗逝世,显宗即位,武则天便成为了皇天后。后来,她凭借着过硬的政治手段废了显宗而另立唐睿宗李旦为帝,实则这根本就是一个傀儡皇帝。
但武则天终归是不满足做个幕后英雄。最后,她还是废掉了唐睿宗而自立为王,自称圣神皇帝,改大唐的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城。“女武代王”的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武则天自立为王于公元690年,和预言中的四十年相差无几。
纵然有着皇帝命,武则天自己也十分清楚,在男权社会中,上天给自己当政的机会本就是逆向而行。因而在死后,她给自己立了一座无字碑,所有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说。
朱棣兵变早预谋
中国历史上,唯独明王朝有两个直隶省,有两个都城——北京和南京。这还要归咎于明成祖朱棣的迁都一事。
众所周知,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而不是给他的儿子朱棣。因而,朱棣就发动了一场靖难之役,这次空前的兵变使得叔叔抢走了侄子的皇位,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往了北京城。
而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朱棣发动的兵变,其实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被人预测到了。此人,便是在政治界、军事界以及预言界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刘伯温。
刘伯温所写就的《烧饼歌》中曾提到:“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最后一句,是在提醒朱元璋要多加防范。朱元璋不明就里,忙问刘伯温:“朕今都城城坚守密,何防之有?”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懂得这句预言的内涵。刘伯温回答说:“臣见都城虽巩固,防守严密,似觉无虞,只恐燕子飞来。”“只恐燕子飞来”,说的可不是南飞北回的燕子,而是暗指燕王朱棣。
随后,刘伯温又即兴写就了一首打油诗:“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到了这里,刘伯温连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中的谋臣是谁都预测了出来。
整个预言的意思是说:大明朝虽然当下已经一统天下,但还是需要日夜提防警惕着才有可能保住江山太平。日后,大明朝在南方的气势将会逐渐趋于衰落,而北方将会成为代替南方的新都城。至此,已经把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的事情说了出来。随后,刘伯温继续为朱元璋泄露天机。“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是说,太子虽然是嫡出,但他其实当上皇帝的机会并不大,而是要由文星来继承王位的。文星,指的便是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但文星当政,也会遇到很多麻烦。最关键要防范的是子孙相残,同时还要防御着国内获得封侯的王爷们割据一方当起土皇帝。
“一院山河永乐平”一句中,还提到了朱棣登基后的年号。朱棣在靖难之役一举兵变成功后,他登上了皇位而改年号为永乐。“秃顶人来文墨苑”指的则是靖难之役的最大谋臣姚广孝,他曾是个和尚,此与秃顶之说也不谋而合。
《烧饼歌》中对朱棣兵变做出的大胆预测,最后一一应验而让刘伯温所做的这一本诗歌集传为预言界的奇葩。关于靖难之役,我国另两本在预言界也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书——《推背图》和《梅花诗》,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预测。
在《推背图》的第28象中曾经写出了一个预言,其提到“草头火脚,宫阙灰飞,家中有鸟,郊外有尼”,并且还说“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清代文人金圣叹在读到此处的时候,联想到大明建国初期的靖难之役,不无感慨地说:“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宫中大火,建文祝发出亡。”这分明就是发出的朱棣篡位夺权的信号灯。
由南宋传下来的《梅花诗》中的第四首,也是在专门预测明王朝的历史。这首诗写道:“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诗中所写的英雄,便是朱元璋,他从一个叫花子起家,是实实在在的布衣了。第二句则指出出身贫寒的朱姓人家可以做出一番雄图霸业。到第三句笔锋一转,直接写起了燕王朱棣起兵废掉建文帝的事情。历史的变革再一次在千百年前被预言诗言中。
据史料记载,靖难之役的起始是因为建文帝即位后,国内藩王的势力逐渐膨胀,建文帝为了斩草除根以保自己的江山社稷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削藩措施,但这恰恰威胁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于是,坐镇北平的朱棣就起兵造了反。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这天,宫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之后朱棣于同年即位,第二天改国号为永乐,改北平为北京。一直到1421年,北京城的建设工程全部落下帷幕,朱棣便迁都北京城,南京只是作为留都存在。
尽管《烧饼歌》属于预言诗,但其和明朝的历史发展轨迹如此吻合,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奇迹。至于秉持着唯物主义观点的人怎么看这件事情,丝毫都影响不了《烧饼歌》在预言界的地位和价值。
而这,也是迄今为历史所验证的最大的神奇预言之一。
《诸世纪》与法国大革命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这场革命像是酝酿了多年的烈焰一般,一经燃烧,就势不可当地吞噬掉了统治法国数百年的波旁王朝,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彻底颠覆。而法国大革命的重大意义还在于,他不仅仅是法国的一个事件,更影响到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并且成功地促进启蒙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但这样一场厚积薄发的大革命,在其爆发之前的200多年,也已经被预言到了。
法国大革命的起点是人民群众以莫大的勇气攻占了巴士底狱。但这座戒备森严的监狱,如何能够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攻占呢?据说,起义群众的领导者在行动之前,曾经阅读了地球上现存最伟大的预言书《诸世纪》,他们正是从这本预言书中看到了胜利的先兆,因而才敢于揭竿起义,一举拿下了大革命的最终胜利。
问题接踵而至,《诸世纪》这本书中到底讲述了什么事情而使得起义者信心倍增?或者在本书中藏着什么惊天秘密,而使得起义者从中寻找到了胜利的法门。
顺藤摸瓜,翻开《诸世纪》就会发现,原来这本书的作者诺查丹玛斯早在百年前就成功预言了大革命的发生,1789年的胜利只不过是验证了预言的准确性而已。
在《诸世纪》之中关于法国大革命一系列的诗句之中,最为著名的是这样的一首诗:
辇台被旋风吹翻,
容颜被假面隐藏,
此时新共和国将使自己的人民苦恼,
红白颠倒国无宁安。
法国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时,不少资本家凭借着快速累积起来的资本而成为当时最富有的阶级。但因为当时的法国依旧处于陈旧落后的封建政体中,新兴起来的阶级就在旧政体中得不到自己的利益需求。尤其是在路易十六当政后,彼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尖锐。
因而,一场变革,抑或是革命,迫在眉睫。
1789年7月14日的晚上,起义民众冲进巴士底狱,在成功占领了这座封建意味浓厚的堡垒后,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开始席卷全国。最终,路易十六被起义军打败而成为阶下囚。在人民的支持下,1793年初,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他们统治期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
这便是法国大革命的全部,回头再看《诸世纪》中提到的诗句:第一、二句是在描写封建国王被推翻下台的场景。当时,贵族出门乘坐的都是豪华的马车,因而“辇台被旋风吹翻”便是指大革命的风暴吹翻了封建贵族的车辇。“容颜被假面隐藏”,则象征着被推翻下台的贵族像过街老鼠一般,连自己的真面目都不敢露出来,为了保住性命,只得用披风和面具遮住脸颊。
从第三句开始,却让人愁苦起来。新的共和国甚至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满意,似乎是在预示着大革命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新的政体必定会遇到挫折。最后一句的“红白颠倒”是指,红色革命最终推翻了白色的波旁王朝。也有人说,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是大革命中的红党雅各宾派和白党吉伦特派在处死路易十六这个问题上存在争执。
不但如此,《诸世纪》还对大革命中的众多小细节也全都做出了准确预言。如路易十六的最终命运,作者诺查丹玛斯详细描写了他由囚禁到逃亡国外,再到被抓回来处死的全过程。书中写道:入夜将穿越雷恩的树林
一对夫妇走在蜿蜒的山路,像白石般
僧皇穿着灰衣在瓦伦
被选出来的,引起动乱、火、血和切割
路易十六和王后在潜逃的时候,分别穿着灰色和白色的衣服,而他们最终被抓住的地点是在瓦伦。当时,因为路易十六的软弱无能,民众们都戏称他为“僧皇”。最后四个词语“动乱、火、血、切割”分明是在写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的情景。
而在《诸世纪》中,更是把路易十六处死的细节描写得淋漓尽致:
伴随着过分的不和,
喇叭也开始震动,
协调被打破“仰脸向着青空”,
沾满鲜血的口在血海中泳动,
涂满牛乳和蜂蜜的脸,横倒在大地之上。
第一句的“不和”,意味着雅各宾派和吉伦特派之间的分歧。第二句则表述出了两者之间激烈的争斗。更神奇的事情是在第三句,当路易十六被押往刑场的时候,他因感慨自己的所作所为而随口朗诵了一节诗句,开始的第一句便是“仰脸向着青空”。于是在最后的几句诗句中,作者便开始大肆叙述路易十六被砍头后的惨状。
这便是诺查丹玛斯在神奇之书《诸世纪》中对法国大革命做出的精确预言。令人惊讶的是,其不但预言到了大革命的爆发以及之后新政体存在分歧等大趋势,更连革命过程中的微小细节都描述得如同亲眼见证过一般。
有人认为,《诸世纪》中的记载难免有一些是在法国大革命后被后来者添加进去的。但再多的旁枝末叶也掩饰不了本书预言的精确性和诡异性。真相到底如何,或许将会成为永久之谜。
拿破仑称霸不是梦
晚年的拿破仑,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当时,有一个在中国碰足了钉子的英国人途经此地,便上岛顺便拜访了拿破仑。当他把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完完整整地给拿破仑叙述了一遍后,拿破仑却告诫此人不要小瞧中国,因为中国正是一头尚未苏醒的睡狮。他说:“当中国觉醒的时候,世界也会为之震惊!”
这,可以看成是拿破仑对中国的预言。
但真正被验证的神奇预言是他本身的命运。尽管拿破仑也曾言中不少后世发生的事情,但正是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预言家勒诺曼准确预言了拿破仑的婚姻和命运,才让他和十大神奇预言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一天,勒诺曼在自己的占卜屋里迎来了一位妇人和他的女仆。简单的占卜之后,勒诺曼竟然说出了一个让妇女根本就无法相信的预言,她说这个妇女的女仆在未来会拥有公主的头衔。这令这名妇女十分不高兴,她转身就要离去,不料此时,勒诺曼竟然又作出了一个更加诧异的预言。她对妇女说,你将会成为法国的皇后,法国的命运就掌控在你的手中。
这名妇女名叫约瑟芬,她的女仆名叫特蕾莎。以今天的历史观点来看,约瑟芬是拿破仑一生中的贵人,她出身于贵族家庭,和法国政界的许多要人都关系密切。并且,约瑟芬经常出入巴黎上层人士组织的沙龙,她在当时可谓社交界相当有名气的一个人物。
当勒诺曼说出自己的预言时,约瑟芬认为这种说法太荒诞不经了,但她依旧对勒诺曼说的话抱持着浓厚的兴趣。勒诺曼继续对约瑟芬说,她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在不久之后她将会遇到一个令她爱得忘乎所以的男人,这个男人会让她得到自己一生都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但最大的不幸是,她最终还是会被这个男人抛弃。
尽管感觉难以置信,勒诺曼不容置疑的口气还是让约瑟芬选择了屈服。甚至勒诺曼还向约瑟芬请求,当她当上了皇后之后一定要竭尽全力来保护自己。鉴于勒诺曼的真诚,虽并没有全信,但约瑟芬还是答应了下来。这一场预言,让她感觉自己像是做梦一样。
之后不久,她就遇到了拿破仑,两人很快坠入了热恋中。
之前,在一个看似平常的一天,有些失落的拿破仑去找勒诺曼占卜。他刚一进门,就听到勒诺曼大声说:“我的皇上,您来了,您终于来了。”这让拿破仑大吃一惊,他回顾周边,确定只有自己一个人以及明确了勒诺曼是在和自己说话之后,他才真正反应过来。但还没有让他来得及发问,勒诺曼就又急急忙忙地说:“我的皇上,你的霉运就要到头了,你马上就会遇到你的天命之人,这个女人将是你的福星,不久之后你就会与她成亲,你将成为皇帝,你将会像亚历山大大帝和恺撒大帝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全欧洲都会俯伏在你的脚下,你还会过着富贵的生活。但由于你40岁之后,抛弃天意安排给你的爱人,这将会是你悲惨的命运的开始。此后,你将一败涂地并落寞地死去,而且你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声明从不认识你。”
但当时的拿破仑,只是一个炮兵上校,他哪里会相信这个占卜师的连篇鬼话。
拿破仑离开了勒诺曼的占卜屋之后,在一次武装叛乱中,他仅用了几门大炮就轰开了敌人的城堡,从而挽救了法国当时岌岌可危的政治形势。也正因为这一战绩,他被提拔为巴黎市的卫戍司令。
此后不久,他和约瑟芬相遇并相爱了。借着约瑟芬的社交关系,拿破仑很快就得到了当时上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之后,就像是勒诺曼预言的一样,两个人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新婚不久,拿破仑便开往战争前线。在这里,他指挥了一支缺乏训练且武器落后的杂牌军战胜了当时攻无不克的奥地利军团。这件事情引起的轰动是拿破仑始料未及的,当他返回本国时,督政府对拿破仑的存在感到十分紧张。同时,欧洲地区形成了反法联盟,已经覆灭的波旁王朝有着死灰复燃之势,国内的保皇派也蠢蠢欲动,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督政府却无能为力。
此时,约瑟芬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把丈夫拿破仑推到了最前沿。获得了极大支持的拿破仑于1799年10月偷偷回到巴黎,在详尽的准备后,他发对了一场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的统治,从而建立起法国第一政府。之后,拿破仑不但平息了国内的叛乱,还成功击退了反法联军,形势瞬间变得大好起来。
1804年,拿破仑称帝,而约瑟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法国的皇后。至此,两人才想起了当初勒诺曼的预言,不得不暗暗叫绝。
拿破仑当然希望自己的王朝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但约瑟芬无法生育,他们不得不把当初的女仆特蕾莎认定为女儿。但面对强权,两人的爱情因为这一小瑕疵而产生了巨大的裂痕。最终,拿破仑还是抛弃了自己的爱妻,这一年,他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