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毅军突起-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而且,魁字营的军官,竟然几个主官还都是越级的加衔。刘克武是正三品加正二品总兵衔、刘克文和刘朝先是从三品加从二品副将衔。
冯国璋和张怀芝正四品加正三品参将衔、杨度以举人出身,竟然更是直接赏了个正四品加从三品游击衔,跟着他一起加了三品游击衔的,则是只有从四品新擢升的倪嗣冲这个城门领。
这还不算什么,第三个原因,才是真正震惊全国的。因为西太后亲自准许,让魁字营在大战未停之时,就雇佣了十名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的军官,进营当起了教习。
这在全中国,还真是营级建制的头一遭。如果只是雇洋人,当然算不了什么。真正彻底震惊人的,是西太后竟然给那十个从天津来的洋人,直接都授了记名兵衔和顶戴。
虽然那些个洋人只是有顶戴,没有官服。可这对一个保守的国家来说,也是足够彻底震撼的了。
军制改革的同时,刘克武又派出了杨度、吴景濂和王永江,一起到了天津直接向洋人大肆采购。
只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全营就全部换上了统一制式的毛瑟枪、左轮枪和加特林六管机关炮。恭王爷和庆王爷,又一起联名保奏之下,全营都换上了刘克武设计的冬天土黄、夏天绿色、秋冬蓝色的新军装。
最后,就是刘克武带头,将个脑袋剃了个精光。清朝的规矩是留发不留头,刘克武对脑袋后面那根大辫子,早已经恶心的要命。所以干脆想出了个全营光头,名义上信奉起佛教来。
在这一点上,刘克武上折子的时候,也是找到了一个让谁都不敢说什么的借口。西太后信佛,是举国皆知的事。
刘克武打出的旗号,就是追随太后和皇上,信佛、护佛。这可就正好迎合了那个老太太的心理,再次成了奇事一件。而从此,魁字营也就又多了个名号,被民间乃至官场上,叫成了“罗汉”军。
本来是要调到通州大营的马玉昆,在日本人重新向辽东展开进攻后,只能驻兵抵抗。宋庆也在随后,重新给朝廷派到了辽东战场上去。
守着城门,刘克武的心还是痒痒的。虽然自己不是真的忠于这个所谓的大清朝,但至少还要忠于自己的民族。于是,一个月之内上了第三封奏折,向朝廷请战再赴奉天打东洋鬼子。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马玉昆、宋庆、宋得胜和京城里的两大王爷、两大军机的一致反对之下,最后西太后只能是驳回了奏章,不许魁字营再去辽东前线。
见到被驳回来的奏折后,冯国璋气的一拍桌子,就蹦了起来。嘴上喊到:“这叫什么事,咱难道把队伍整办好了,就是给太后看城门的啊?”
边上坐着的张作霖,这个时候也大声的附和到:“咱是上战场的毅军,又不是他妈了个巴子朝廷从民间划拉上来的那些个杂军,干什么就给咱们扔这不让去啊?”
“就是,我说仲远,不行咱再上封折子。我还就不信了,这回咱全营一起联名上奏。”说这话的是张怀芝,他给刘克武一直派去管着钱粮,早就憋屈的忍不住了。
看着这些人,刘克武笑了笑说到:“这可不是太后和皇上的意见那么简单,你们还不明白吗?这朝廷里有人,怕咱真在上了战场,等回来的时候啊,没东西赏赐咱们了。”
自己的话音一落,杨度也接过了话,微笑着说到:“仲远说的在理,咱魁字营在辽东那几仗,就已经打的魁字营成了太后眼睛里的最得宠的队伍。朝廷里很多人啊,最怕就是让咱们抢了他们的风头啊。这次据说还是两王爷、俩军机一起跟太后说的,不让咱魁字营去的呢。”
“啊?,不是吧?仲远那点靠山,怎么全都跟咱唱起了反调了?是闲钱给的不够,还是送的东西不好啊?”刘克文说完后,摇头看向了刘克武。
也是无奈的摇了下头,刘克武说到:“不是咱送的不够,而是咱送的太够了,他们才不让咱去的。于公,很多人怕咱功劳太高了动摇了他们的地位。于私,咱那些个靠山们,怕咱上了战场,断了他们的财路。”
刚被自己从威海随营学堂要来,又保奏了个正五品守备的段祺瑞,也在沉思一会后,等自己说完后接过话说到:“大人的话应该是真正的原因,不过我这倒想出了些事。”
房间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盯向了这个刘克武嘴里,可以与已经锋芒大露的冯国璋、王士珍、刘朝先和张怀芝相比的小教习。
段祺瑞也很清楚,他是初来乍到,必须用真正够充分的说辞,才能让这些人认同他。
于是他微笑着站起身后,说到:“辽东之战,惨败之意外,我认为此次还会在辽西战场重演一次。魁字营毕竟只是一个营,日军现在在那却已经是三个军,还不算海军的。所以,这次我认为辽西之战,还是要败的。”
“你说什么……”
房间里至少五个人同时爆出,明显带有斥责之气的声音。那声音没等再发作,刘克武却挥手停止住众人,看向段祺瑞说到:“芝泉的分析,与我的看法相同。你又想到了什么,尽管说出来。”
得到上官的支持,段祺瑞也就不再管其他同僚怎么样,保持微笑接着说到:“与其我军现在就去以卵击石的和东洋人硬碰,不如趁我们在这收入稳定,大人经营有方,为毅军多存些本钱。”
停了一下,段祺瑞接过刘克武亲自给他倒的一杯水,将水杯放到桌子上后,继续说到:“这仗败不在毅军,而是其他那些部队。战后朝廷就算真的裁汰练军,凭战功也不会动毅军。那到时候,就是毅军的元气如何恢复的问题了。”
说到这他突然不说了,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脸上已经露出赞赏笑容的刘克武,只是那样和刘克武对视的笑着。
早就知道这个段祺瑞是个玩军阀套路最厉害的主,现在看来这家伙,还真不是一般的军阀潜力。那边国家危难了。这边他还想着留后手呢。
这样的家伙,以后自己绝对不能让他自己抓到任何实际兵权。刘克武心里想的很清楚后,又挥手停止了已经重新嘈杂起来的众人那喧哗声。
放下自己手上的水杯后,刘克武才接过段祺瑞的话说到:“芝泉所说,也正是我所想的。我们请战不让我们上去,那朝廷里那些人,就必然不会再来过多的干涉我们在广安门的事。”
绕过桌子,走到正在瞪着大眼睛看向自己的张作霖面前,将手搭到他肩膀后,继续说到:“他们很清楚,我们要憋不住了,准还是跟朝廷请战。那样他们也怕哪下子拦不住,太后一个高兴就真给我们派了上去,那他们现在的一切所为就白费了。”
第二卷 京华谋基业 第069章 张雨亭闹事
“正如芝泉所说,我们现在一个月,怎么着还能净剩下20多万两白银,而且我还在跟英国汇丰、法国劝业、英国怡和、美国花期都谈着新的合作。”说到这,刘克武又挪步走到了张怀芝身边,将想插话的他按回到了椅子上。
张怀芝坐下后,刘克武才接着说到:“等我们手上的钱一够,就在天津跟他们合伙办下厂子。只有真有了实业,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经费使用。这场仗最到打两三个月,等战争一结束,毅军必然需要大笔钱来支撑着恢复元气。”
走回了自己的座位,刘克武做下后,一脸悠然的说下去:“到时候,我们就用广安门这收入的,和我们做生意收入的去支撑着毅军的重建,不比我们上战场全都扔那要好的多吗?”
听到自己这话之后,在场的众人,也都开始小声的议论起来。刘克武现在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就是以王士珍、杨度、刘朝先、吴景濂、王永江、韩玉国这一派,往往都是能迅速理解自己想法的。现在,又加进了一刚要来的段祺瑞。
而另外一面,则是冯国璋、张怀芝、刘克文、倪嗣冲、赵倜、张作霖他们那群人,与这一派显然开始形成了文武两派。往往在接受自己想法的时候,总是要慢上半拍。
看来,自己的队伍里,现在就已经开始形成了文治和武功两派咯。不过还好,现在还没有分的太明显,不然的话什么大事都不用干了。
过了一会后,坐在房间里的众人,终于达成了一致,那就是留守广安门,为毅军做总后勤储备库。
其实刘克武和杨度等人,并不是捕风捉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在魁字营军官在刘克武房间开会的同时,京城的翁府之中,那个帝师也和李鸿藻、徐桐等清流的人,正在谈论着魁字营的请战之事。
在恭王爷静修的那间佛寺里,朝廷里一些个帝党的人,也在谈论着魁字营。与他们两面同时的,自然就是庆王爷一派的后党之人,不例外的也在谈论着。
三派之中,清流一派反对魁字营再上战场,其实还是公心多的。他们希望的是,刘克武可以一面把京城东大门管好,在加以时日给朝廷重新练出支精英之旅。
帝党之中,反对的原因则是怕刘克武的功勋太大,在刘克武未清楚究竟是支持太后,还是支持皇上之前,让他们很怕真让自己这么个年纪轻轻的人,就窜进朝廷对他们形成不利。
在后党之中,则更多的则是因为刘克武已经与载振结拜,变成了和前线上的宋庆、马玉昆相同的观点。那就是保住两个刘家的根,别让这三个小子再有危险。
一个是李鸿章嫡系唯一硕果仅存的刘盛休,他家的公子。两个是毅军两个分统的女婿,后党想的是,即使一旦战败了,凭这三个人,至少可以让淮军和毅军可以很快以这三个人当大旗,重新组军再战。
无论这三党都是什么想法,总之就是魁字营,想上战场那是没门了。很清楚现在那个所谓朝廷里,都是些什么人的刘克武,第二天就开始全心练兵、管理广安门一带。
早上起来,刘克武第一次在自己的男爵府过了一夜。这杨度还真是全才,只几天的功夫,竟然就给自己招募来了四个丫鬟、两个仆人,外带两个厨娘来。
所以一起来,贴身的侍婢云儿,帮着自己把衣服穿好后,另外一个丫鬟彤儿就从外面,将饭菜端进了自己的房间。
刚要动筷吃饭,杨度就笑呵呵的从外面走了进来。一进房间,就站在门口冲着自己抱拳说到:“禀大人,四国教习队,您指定那队长施密特少校前来求见。”
站起身后,刘克武连忙走到了门口,嘴上说到:“施密特少校何必如此客气,怎么这一大早的,就来我的府上了?”
身穿着和刘克文、刘朝先一样魁字营新制服的施密特,在自己的话语声刚落之时,已经走进了房间。
他站住脚后,先是向刘克武敬了一个标准的德国式军礼后,用生硬的汉语说到:“报告总兵大人,我对您的属下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所以才这样一大清早,就来打扰您。”
德国人的严谨作风,是在全世界都出了名的。看到一脸庄重的施密特,刘克武马上就知道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了。
拉住施密特,边坐到房间一边的椅子上,刘克武的嘴上边问到:“他们怎么了,施密特少校,我们不要急,有话慢慢说。贵国的严谨,本官是知道的,但我那些手下,已经跟了我都不短的时间了,很多人一时肯定很难适应你们的训练的。”
坐下身子的施密特,听到自己的话后,立即又从椅子上站起了身子,直直的看向自己说到:“总兵大人,我来找您要说的,不是他们不适应我们的训练。他们,竟然不接受我们的新训练操典,坚决要按您原来给他们制定的操典进行训练。杰克逊上尉去和他们说,竟然被您的骑兵右营管带张作霖,给下令扣在了他的营房里。”
“什么?”刘克武也“豁”的站起了子,冲着边上的杨度看了过去。杨度的眼神告诉自己,那肯定是真的。
张作霖那个脾气,这事倒是真象他干的。刘克武连忙又向着自己那个贴身侍婢云儿说到:“云儿,帮我更衣。娘地了,这雨亭想造反吗?怎么说,杰克逊也是个和他平级的,怎么敢给我扣人。反了他,反了他了。”
云儿闻声后,很快就将刘克武的新式军装拿了出来,帮着刘克武很快就套好。站在边上的施密特也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的跟着穿好军装,直接就朝外面走的自己后面,一起出门上马后,朝着广安门奔行起来。
在路上,刘克武才又仔细的向施密特询问了详细情况。原来,事情只是很小的原因,却引发了魁字营官兵对教习队的不礼貌行为。
从前刘克武自己根据后世在学校和部队时候,整理出的操典,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军队的操典。
而当教习队在天津正式接受自己邀请的时候,施密特就和英、美两国先加入到教习队中的教官们,一切重新将他们三个国家军队操典的精华融合到一起,制定了一套新的操典。
东西方文化,本来就是存在冲突的。施密特的操典中,太多强调了德国式的军官唯命制,和主官一言定事制。
这样一来,首先就引起了已经习惯一切事和大家商量着来,刘克武那一套的张作霖等人的反感。
接着,杰克逊进了骑兵右营之后,说话的时候又很是不礼貌,结果就给张作霖下令扣在了已经被正式定名为“霖字营“的骑兵右营。
施密特的新操典,刘克武是看过的。那上面的确强调了太多军官唯命制,是与自己从前的三官协商制完全不同的。
从前自己设置的三官协商制,任何事,都用营管带、帮办和当值队官商议后,才能去上报执行的。完全是想用来磨合这些按原来历史轨迹走,都是大军阀的部下们之间关系的。
但真正正规的军队体制,刘克武也是很清楚的,没有哪只军队,会象自己这样,完全按照后世的模式进行的。军队中,此时是没有任何所谓民主可以存在的。一切,都是主官说了算。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教习队认为魁字营的军官,太不尊重长官。而魁字营的军官,又认为洋鬼子们太能装大爷。双方的矛盾,从此产生并且愈发严重了。
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刘克武将目光投向了跟在自己右边的杨度。两个人就用目光,很短的时间里就交换好了意见。都是聪明人,自然不需要多说话。
等回到广安门西南角的大营,一进营门刘克武就下令全军集合。随后,杨度则快步走到了刘朝先和刘克文那里,与他们耳语了一阵。
等到张作霖带着满身泥土的“霖字营”听到号角声,从城外的训练场跑回来。张作霖刚一翻身下马,刘克武就冲着刘朝先喊到:“达初,把他给我绑了。”
不等张作霖做出任何反应,已经接到了杨度耳语通知的刘朝先,就带着直属骑兵队的几个士兵一拥而上,只几下就把张作霖按倒在地上。之后,迅速的将他捆绑的不能动弹了
卧在地上被捆住的张作霖,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当他看到站在刘克武身边的施密特后,什么都明白了。嘴上却不求饶,看向刘克武喊到:“老七,你为了个洋鬼子,竟然捆我?”
走上前,半蹲到张作霖面前后,刘克武沉声的说到:“现在我是总兵官,不是兄弟之间。公务就是公务,你犯了军规,我就要用军法处置你。”
说完,站直身后,刘克武将头转向了站在一边的东城巡办队队官陆建章说到:“把他给我架到西面的架子上去,重责二十军棍。”
第二卷 京华谋基业 第070章 改定新体系
接着走到了“霖字营”队列面前,将目光逼视着帮办熊秉崎,又是低沉的声音说到:“派你进‘霖字营’,就是怕他冒这虎劲。可你呢?还跟着他给我闹事。”
又是一转身,喊了一声全都绑了之后,刘朝先和刘克文就带着直属三队的人,只眨眼的工夫,就把熊秉崎和直接参与关押杰克逊的第三队队官吴俊升和队附蔡成勋,也全都捆绑到了西面的架子上。
站在“霖字营”面前,刘克武看着自己的两个已经捆到架子上的结拜兄弟,心里也很是不舒服。
怎么说,从自己清醒,再到进京这段时间,已经有了真正的兄弟感情。现在要看着自己俩兄弟,被自己下令重打,心里很是别扭。
不过兄弟情,在军法和大业面前,永远都只能做配角。自己如果再徇私,那这支队伍还是会变成军阀武装,而不能真正成为自己日后谋成大业最有力的根基之旅。
用很短时间将自己心神从啊两个把兄弟身上收回来后,刘克武转身看向了整个“霖字营”。又将目光扫视了一下,已经站满了小校场的部下们。
冷声冷气的,刘克武大声的说到:“今天咱魁字营还真出奇了,一群五品顶戴的,敢把我请来的,太后赏戴了四品顶戴的杰克逊教习给我扣押了。好啊,很好。都他娘的忘了,老子在教习队来之前,怎么跟你们交代的是吧?还那口口声声喊,只听老子一个人的?你们就是这么听的?”
整个小校场上,两千四百多人,没人敢再吭声。因为他们之中真正骨干的那些人,早就已经在来京的路上,清楚了刘克武这样的表情,就是他愤怒的表现。
与其他人不同,刘克武越愤怒,脸上越平静,但话语却是很冰冷。越生气,刘克武就越笑,他笑的声音越大,就说明他生气的程度。
两千多刚从周边几个巡防营,通过自己那些关系要来的那些个新人,也都通过一路陪着自己从辽东调来京城的老兵那知道了自己的性格,所以刘克武清楚他们静的原因。
将者,肃厉威武为根。在这一刻,刘克武才真正体会到一个为将者的威严。不过威严只是一个方面,现在自己的这支队伍,最需要的是质的改变。
明白这些的刘克武,见到部下们都没了声,接着说到:“教习队是我请来的,太后和皇上钦赐顶戴的,他们已经就是魁字营的一员。不听从教习队的,也就是不听我的,不听我的,就只能军法处置。”
说到这,刘克武停住话语,转身将目光投向了陆建章后,大声的说到:“给我狠狠的打,张作霖首官二十军棍、熊秉崎打十五、吴俊升和蔡成勋一人打十棍。这次是初犯,下次再有违反这条规矩的,直接开缺滚蛋。”
噼啪之声,在他的话停了之后,立刻从西面的架群方向,响了起来。那些巡办队的队员,本来就是只是负责侦察、执行军法,也只忠于刘克武一个人的。所以,打起来各个都是膀子抡圆了,下下都是极重的落下。
让全营赞佩的是,张作林、熊秉崎、吴俊升和蔡成勋,不管那粗壮的军棍打的如何的重,只是低头闷着一声不吭。
打到第五棍的时候,霖字营的将近四百名官兵,再也忍不住了,他们整齐的同时跪在地上。
霖字营第一队队官傅良佐和第二队队官张广建同时冲着刘克武,张口喊到:“请总兵大人饶过张大人,我等日后定当严尊将领,服从教习队之教习,请总兵大人开恩!”
见了台阶赶紧下,刘克武也并不想真把爱记仇的张作霖,给打到真伤心了。挥手暂时停止了巡办队的执行,刘克武看向张作霖问到:“现在你的部下都知错了,你可知错?”
憋红了脸扛棍子的张作霖,其实见到刘克武那生气的表情时,就已经知道错了。此时又见全营跪倒,也只能软了口气,低声的说到:“标下知错了,以后一定改过。”
口气虽然软了些,但却一点也不失其硬气劲。很清楚自己个结拜的六哥性格,刘克武也就不会希望听到他真象个软蛋一样,哀求着跟自己求饶了。
向前走到了架子边上,亲手给张作霖松绑。边松绑刘克武边在嘴上低声说到:“六哥,以后千万不要再犯这样的错了。老九的命都没了,咱不能让他在天上笑话咱们不是?这些洋教习,真能帮真咱把队伍练成精锐,以后可不要再跟他们顶着来了哈。”
揉了了下被绳子绑的有点疼的胳膊,张作霖憨笑了一下后,说到:“你放心吧,刚才俺就知道错了。你不打俺,想起老九俺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对了,以后肯定听管。”
见张作霖那副憨样,一点也不能联想到,后世常见到的那些东北王的传说。不过这次的事,却让刘克武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于是叫过军医给张作霖等人医伤后,刘克武下令全营解散,一走进轮值房,就对着众人说到:“以后咱们的军务负责制,得做下更改了。”
跟在后面进来的冯国璋,最先接过话问到:“怎么改?你不是想把那些洋鬼子,也直接加进到军务指挥组里去吧?”
坐下身子,接过了韩玉国递上来的一个温热的馒头咬了一口后,刘克武点了点头,说到:“必须把他们加进去,要不咱那帮子属下,以后没准还得闹出这事来。”
“大人说的在理,现在就连其他几个营里,对洋教习也都有抵触情绪。”王士珍说到这,也坐到了一边后,接着说到:“这让大人想尽快把队伍从编制,到素质都变成世界一流,是第一个难题。”
停了一下,见没人打断他的话,王士珍才继续说到:“要是咱那些人,都不听洋教习的话,那咱给他们五倍的军饷,可就白扔不说,还根本不可能达到大人想要的效果。”
看王士珍说完后,刘克武点了点头,接过话说到:“聘卿说的没错,这种情况想变,就要直接把那些洋教习给编进军务小组中去。”
低头略想了下,不等其他人接话,刘克武继续说到:“我的想法是,以后五营日常事改由管带、帮办加洋教习为最高决策组。杂务,大事,则扩到队官、队附以上集体来决定。这种体制呢,我就给取个名字,叫营指挥小组吧。”
指挥小组?在房间里的其他人,都是愣了一下。但很快就都明白了,这是刘克武又想出了一套新的办法了,所以没人去打断刘克武的话。
没人打断自己的话,刘克武就继续的将话说了下去:“营指挥小组,以后由管带任组长,帮办和洋教习做副组长。平时的常务,由他们三个人来定。各队队官、队附六个人,全都是组员,定期进行营务会。”
咬了一口馒头,又夹了一口菜咽下去后,刘克武又说到:“至于怎么决定事,就按人头算。以后,决定事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又想了一下,放下筷子后,刘克武看着面前的这些人,接着说到:“咱大营以后也这样,也成立个指挥组。我来做组长,副组长是达初和伯远,常务组员是华甫兄、子真兄、皙子兄和施密特少校。”
见众人没有打断自己的意思,于是又说到:“组员呢,就把杰克逊他们四个大教习和莲伯兄、岷源兄、毓桂兄还有各营的管带、帮办全都带上,总共是十三个人。以后呢,一切日常军务,由常务组负责,遇大事则必须将这二十个人召集到一起才能决定。”
“可按您这样说,二十人乃双数,如果出现赞成和反对想等情况,该如何解决呢?”杨度尊崇君主立宪,对西方的民主也是有理解的,所以他最先找出了一点问题。
笑了笑,刘克武点着头说到:“皙子兄这话说的关键,的确双数很容易出现你说的那种情况。那就这样,再把朗斋、余纯和芝泉他们三个算进日常组来。这样,以后不就是单数了吗?”
听完自己这个决定后,杨度和王士珍、吴景濂、刘克文、刘朝先等人先表示的了支持。随后,其他人也都明白了,自己这是要在军队搞西洋那套民主体制了,也就纷纷赞成起来。
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思想不断的冲进了中国,这就让最早接受到西方军事体系的各练军,从过去的那些教习的传授后,成为最先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人群。
这些所谓的民主,在后来当深刻理解其含义的人手里,最后因为理解和掌握,才能被袁世凯变成了窃取国家权利的最重要一个手段。
不过刘克武现在想执行的民主,那可是根据后世军队的体系搬过来的。自己是也要夺权,但要稳中求权,所以这套方法现在必须是真正的民主体制,不然准出意外。
第二卷 京华谋基业 第071章 庆王的心思
当这套军事小组的模式执行了几天以后,被九门提督荣禄和其他那些王爷、大臣们知道后,再次成为了朝堂之上议论的焦点。
在这样一个封建时代里,魁字营还真就成了一个另类。所有的大事,都必须把二十三个人叫到一起。日常的事,则全都必须带上洋教习施密特一切来定。
朝堂之上开始有人不满意了,就是那些清流的人。他们认为,大清的军权,怎么能让个洋教习来直接参和,这不严重影响了大清的军事安全吗?
而站在清流对立的后党,却对这事很是支持。当然,冲在最前面的,还是庆王爷和已经先后拿了刘克武不下八万两银子的荣禄。
这两个人的理由,也很简单。不让那些洋教习,真的有权利,任何一支清军,都不会真心去服从人家。他们也完全相信,刘克武有后招,可以让洋人帮着练却指挥不了魁字营。
当两派吵到西太后那的时候,那个老太太看了看后,对着翁、李等清流的人,笑了笑说到:“你们是真傻啊,还是怎么着呢?没看出来吧?这个小东西,跟洋人那玩着心眼呢?”
站在边上的翁同龢和李鸿藻听完后,不明所以的一起躬说到:“臣不明白,请太后明示。”
西太后笑了笑,转头将目光投向了坐在一边的庆王爷后,说到:“你跟他们说说,你儿子那结拜兄弟,这回跟洋鬼子玩了个什么心眼吧。”
庆王爷其实支持刘克武,也是接到了杨度的通告后才真正坚决的。他知道内情,现在太后问了,也就立刻应了一声。
站起身后,庆王爷对着那两个清流领袖说到:“刘克武设置乃单数之人,决定之时必须多数对吧?”
翁同龢和李鸿藻听完后,点了点头。庆王爷于是笑了一下,接着说到:“那么二位大人,你看他报上来的人数里,是洋鬼子教习多呢?还是他的手下多呢?”
豁然开朗,翁同龢听到这笑了一下,边点头边说到:“妙、妙、妙啊。这个后生,还真叫有办法。洋人教习加一块,进的了他那什么组的,也就五个人,可他的人有十八个之多。哈哈,太后,难怪李中堂想着跟老夫抢这个门生了,这个后生还真不是一般的会跟洋鬼子办事啊。”
“你呀,翁师傅你就甭想着把那小东西拉进你的门下了。”西太后转身接过李莲英递上的鸟食,边给盛宣怀送给她的那只鹦鹉喂食,边接着说到:“你们还都没明白吗?那个小东西,现在只想着给咱大清带出支精良之旅,不想参合进你们那些个事里去。”
给鹦鹉喂完一口食后,西太后坐正了身子后,笑着又说到:“那个小东西啊,还真是不可多见的一个奇少年呢。真不知道,他那个战死的老爹,怎么就能养活出这么个鬼精灵的小家伙来呢。庆王,你可是用你们家载振,捞了个大宝贝哦。”
“臣不敢,臣哪敢捞什么宝贝。”庆王听到西太后的话,吓出脑袋门上沁出了一层冷汗,从凳子上重新站起来后,抱拳继续说到:“载振和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