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域雄心(看云)-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想法。
第五百零八章 罗德里斯城抗税事件
让方啸宇没有想到的是,哥萨克帝国和俄国还没有打起来之前,哈布夫斯堡王国首先发生了内战。
哈布夫斯堡王国虽然是西大陆的传统强国之一,其国内政局却并不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其国内的民族构成所决定的。不同于中华帝国和雅曼帝国等单一民族国家,哈布夫斯堡王国由哈兰利人、布维曼人和斯洛人三个主体民族组成,其中斯洛人数量较少,势力也偏弱,但是哈兰利人和布维曼人却数量相当,实力也相近。
因此在当初建国时,虽然是由哈兰利人王室组建了政府,但在布维曼人所控制的地区同样有相当的自主权,而且自由度相当大,他们甚至可以执行自己的经济政策与规划,拥有自己的民兵组织,因此哈布夫斯堡王国实际上是一个二元君主国。
哈布夫斯堡王国在世界大战中是全程参加的,因此其国内经济也遭受了重创。战后为了尽快回复经济,哈布夫斯堡王室有些急功近利,不但极力压榨新得到的南方次大陆殖民地,对国内也征收重税。
王室的出发点是好的,尽快调集大量资金投入工业建设,以便让国家加快恢复战前的经济繁荣局面。但是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还没见到效果,其国内的人民先不干了。
本来在世界大战中国内广大民众就遭受了食物配给,亲人战死沙场等一系列的苦难,战后又得不到休养生息,反而被加重了赋税,广大民众自然心有不愤,加上其国内本就尖锐的民族矛盾,布维曼人首先表现出不满。
布维曼人本来对自己的控制区内有不少自主权,其中也包括定税权,这次王室违反当初建国时的约定,强行加税的行为让他们非常不爽。就在民族矛盾已经犹如继续的火山般随时可能爆发的时候,一个意外事件成了哈布夫斯堡王国内战的导火索。
914年9月4日,哈布夫斯堡王国官方的一名税吏格里照常开着自己的汽车去罗德里斯城收税,本来今年的税已经被全部收上去了,这次他来是来收取王室刚刚定下的新税公路税。
公路税顾名思义就是人们走在路上也要收取费用,这样的税的确有些过分了。本来嘛,这几年来王室什么招数都想到了,什么人头税、洗澡税、裁衣税、理发税,最可气的是就连呼吸都要收空气税,现在居然走路也要税了,这真是让广大居民忍无可忍。
这种新税的征收终于激起了当地布维曼人的怒火,在得知又增加了新税后,大量布维曼族居民聚集起来包围了格里,将他暴揍一顿,就连汽车都被砸成了一堆废铁,不过好在当时主事的人比较冷静没有将人打死,格里才捡了一条命。
即使是没有出人命,但是打了税务官这样的行为同样闯了大祸。这个格里的姐夫是朝中的一名大官,而他的姐姐只有这么一个弟弟,平时骄纵异常,就连他这个税务官职务也是姐夫给搞到的。
格里的姐姐在丈夫面前一通哭闹,将格里的遭遇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这名高官对自己的妻子异常宠爱,当他知道自己的小舅子去收税被打后,也是相当愤怒。在妻子的怂恿下,他当即在朝堂上搬弄是非,将布维曼人诬为抗税暴民,希望王室能够严惩。
当听说自己派去的税吏被打,新税征收受阻的时候,哈布夫斯堡王国国王费迪南三世异常愤怒,他根本没有问到底是哪里抗税,直接命令派出军队镇压这些抗税暴民。
如果费迪南三世问明是布维曼人抗税的话,他或许还会考虑一下如何处置,但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国王,只是指派军队消灭暴民,却没有问清情况。布维曼人是拥有自己的民兵的,尤其是在罗德里斯城这样的大城市里,民兵更是超过万人,甚至还拥有重武器,这也是当年建国时布维曼人所得到的特权之一。
当政府军包围了罗德里斯城的时候,城内的布维曼民兵立刻组织了起来,挖掘战壕,构筑街垒。很快在军官的严令下,政府军和布维曼民兵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全城人民同仇敌忾,他们先歼灭了政府在城内的少量驻军,并控制了军火库,将大量武器分发到普通市民手中。
罗德里斯城是布维曼人的城市,这里的人本来就对哈布夫斯堡王国缺乏认同感,现在又受到了政府军进攻,自然有大量市民加入了民兵的行列,在全民抗击政府军的情况下,布维曼民兵的人数很快达到了八万人。民兵人数和武器都相当充足,又拥有坚固的街垒工事,进入市区的政府军没有防备,在短时间内就被拥有街垒工事的民兵大量射杀,伤亡急速上升却难以寸进。
费迪南三世是下了死命令的,要求军队一个月之内剿灭暴民,见到对方的反抗激烈,军队指挥官担心无法完成任务,直接向空军要求了空中支援。既然有国王剿灭暴民的旨意,空军自然二话不说就参加了行动,上百架新购自中华帝国的鲲鹏2型轰炸机带足炸弹飞抵了罗德里斯城上空,将成吨的炸弹投入了城内。
哈布夫斯堡王国购买的新飞机还没有用于保家卫国,却先用于镇压国内民众,这不能不说是个讽刺。在政府军陆空军联合进攻之下,布维曼民兵坚持了十天时间,终因缺少防空武器,人员伤亡太大不得不撤出了城市,但是星星之火却已经点燃,再也无法熄灭了。
罗德里斯城的激战很快传遍了全国,将全国的布维曼人都激怒了。大量布维曼民兵组织纷纷发动暴乱,控制当地军火库为当地平民分发武器,同时四处攻击附近的政府军,就连一直受到压迫的斯洛人也趁势而起,联合布维曼人一起反抗哈利兰人组成的政府军,双方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激战。
作为同盟国的三个主要成员国之一,哈布夫斯堡王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雅曼帝国和萨丁大公国在第一时间就对盟国宣称,愿意支援哈布夫斯堡王国政府军,并同时派出特使,与其洽谈派出军队协助平叛的问题。
即使是自己的盟国,费迪南三世也是有戒心的,他生怕这些国家帮助平叛之后会以此为理由插手本国内部事务,加上政府军的装备更为精良,人数多训练有素,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上风,他自然拒绝了几个盟国的好意,但是这个情况却让波士顿帝国却看到了希望。
上次在莫斯王国的事情上,波士顿帝国被北约和同盟国联手摆了一道,他们一直怀恨在心,这次有了从内部瓦解同盟国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因此波士顿帝国很快开始秘密行动,他们通过与哈布夫斯堡王国接壤的俄国,为反抗军输送武器与作战物资,尽量武装那些反抗的民兵组织。
这些波士顿帝国最新型的武器,对于缺乏重武器的反抗军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些武器,反抗军的底气足了,他们终于稳定了战线,与政府军进入了相持阶段。
哈布夫斯堡王国的内战也让俄国人看到了希望,他们知道这是他们摆脱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获得盟友的绝好机会,因此俄国人不但将波士顿帝国送来的装备大量输入哈布夫斯堡王国境内,更是派出了超过二十万军队,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反抗军作战。有了武器又有了足够训练有素的军队,反抗军开始谋划着夺回两个月前被政府军占据的沙尔堡。
沙尔堡市位于哈布夫斯堡王国中部,有两条铁路和五条公路穿城而过,城外还有一个大型机场,是个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也一直是布维曼人所居住的几个主要城市之一,距离第一个被占领的罗德里斯城也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在内战开始之后,这里也成了政府军战线上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因此政府军也对这里非常重视,这里被布置了五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的兵力,此外还有八个航空联队的空军分驻附近基地,总兵力超过十万人。
为了攻取这个重要城市,反抗军抽调了绝大部分精锐部队,其中包括八个步兵师和仅有的两个装甲师,加上十万俄国志愿军,空军也有六个联队和俄国志愿军的四个联队,总兵力非常有优势。
11月1日,天空中飘起了小雪,尽管天气阴沉,反抗军空军飞行员们还是驾驶着自己的小鹰式战斗机和B10马丁式轰炸机强行升空,向沙尔堡的政府军机场飞去。由于中华帝国一直都是引领革新之先河,各国自然是争相效仿,波士顿帝国所生产的新式B10马丁式轰炸机自然也不例外,它就是在参考了鲲鹏2型轰炸机之后的产品,尽管性能比之鲲鹏2型还有很多不足,但在目前情况下也足够用了。
第五百零九章 哈布夫斯堡内战(一)
这种飞机安装了两台七百七十五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每小时二百九十四公里,续航力两千二百公里,实用升限七千三百八十米,可以搭载一点三吨炸弹,同时装备有三挺十二点七毫米自卫机枪。
护卫着轰炸机的是波士顿帝国最新的小鹰式战斗机,它火力不强,只有两挺十二点七毫米机枪,但是凭借着九百马力的星型发动机,它可以达到每小时五百零四公里的最大平飞速度。尽管他并非政府军装备的闪电式战斗机的对手,但是今天他们注定不会碰到多少这种飞机,因为政府军并没有多少防备。
下着小雪的天气,这对于空军来说几乎是个绝对安全和清闲的时候,驻守沙尔堡最大的布伦前线机场的政府军空军,完全没有进行战斗值班,甚至连高炮部队都在营房中休息没有进入阵地。
反抗军的飞行员中也都是参加过世界大战的老油条,或者是俄国派出的志愿者,这些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们此刻正贴近地面进行超低空飞行,以躲开哈布夫斯堡王国刚刚购自中华帝国的老式米波防空警戒雷达的监视。当距离布伦机场只有十公里的时候,机群开始爬升高度,以占据有利的攻击位置。
苏米卡是哈布夫斯堡空军的一名雷达兵,此刻他正悠闲的坐在机场附近山顶的雷达室内,抽着中华财团出品的苏禄牌卷烟,时不时的对着雷达屏幕扫上一眼。
不经意的一瞥,苏米卡突然发现在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大团绿色的光点,那密密麻麻的程度足以铺满五分之一的雷达屏幕,看到这些光点,苏米卡大惊失色,他立刻对着一旁的同伴喊道:“快给指挥部打电话,是敌袭,大批飞机的敌袭。”可惜他发现的太晚了,还没等电话打到指挥部,反抗军轰炸机的第一颗炸弹已经落在了跑道上。
巨大的爆炸声惊醒了所有人,飞行员们立刻从宿舍跑出来向停机坪跑去,而高炮兵同样衣衫不整的冲出营房,跑向自己的战位,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五十多架B10马丁式轰炸机依次俯冲,将成串的炸弹扔向停机坪上的飞机,等到哈布夫斯堡政府军那稀稀落落的高炮陆续开火,整个机场早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
跑在最前面的几名哈布夫斯堡飞行员幸运的接近了他们的飞机,但是机场跑道已经被炸出了一个大坑,完全无法进行飞机起降了。布卡少校是第一冲到飞机旁的,当他看到跑道已经无法使用也是异常焦急,但是他很快就有了后备方案。
由于这里是前线机场,整个机场并没有围墙,只是用铁丝网围了起来而已,在铁丝网外就有一条笔直的公路,其平整程度完全可以和机场跑道相比,看到这种情况,布卡少校很快有了主意。
他站在机翼上大声命令着后面跑上来的士兵们,指挥着幸存的勤务人员去拆除铁丝网,勤务人员们也知道这是危急关头,见到有人主事他们都自觉的听从,立刻就行动了起来,拿着铁锹和消防斧士兵们立刻就砍起了铁丝网。
铁丝网并不坚固,众人合力之下,很快就在铁丝网上开出了一个十多米长的缺口,布卡少校立刻驾驶着自己的飞机小心的从缺口处滑行出去开上了公路。
死死踩住油门,操纵杆被布卡少校拼命抱入怀中,他现在完全忘记了可能的危险,几乎是亡命的开始了从未有人试过的公路起飞。闪电式战斗机的发动机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性能,全力加速之下的发动机冒出缕缕黑烟,拼命的为螺旋桨提供着动力,在公路的尽头,机头终于艰难的抬了起来。布卡少校欣喜若狂,他立刻回收起落架,开足马力向上爬升,抢占有利的空战高度,在星形发动机的强力推动下,机身硕大的闪电式战斗机迅速向高空飞去,将几架企图拦截的小鹰式战斗机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见到布卡少校成功起飞,幸存的飞行员们有样学样,纷纷驾驶着幸存的十几架飞机向公路滑去,一架架飞机开始接连升空,但是在空中警戒的小鹰式战斗机很快就发现了情况,大量反抗军战斗机向这里聚拢过来,也有几架马丁式轰炸机向着公路飞去。
见到对方已经发现,布卡少校一掰操作杆,闪电式战斗机直接一个小半径转弯,向着马丁式轰炸机冲去。两架反抗军的战斗机想要拦截,但是布卡少校硬是凭借着闪电式战斗机的速度优势,从两架飞机中间穿了过去。
将轰炸机套入自己的瞄准镜,布卡少校狠狠的按下了射击按钮,两门二十毫米机炮一个长点射,被击中的马丁式轰炸机直接就炸成了两截。后面起飞的几架政府军战斗机想要过来支援布卡少校,但是他们很快被蜂拥而至的反抗军飞机围住。
布卡少校双手稳稳的握住操作杆,根本不去理会身后越逼越近的反抗军战斗机,而是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巧妙的躲开了对方机枪的弹道,一个俯冲再次干掉了一架轰炸机,但是轰炸机毕竟太多了,他们还是成功接近了公路。
一架马丁式轰炸机率先下降高度,将一枚五百公斤炸弹投向了公路,随着一声巨响,公路上出现了一个近十米直径的大弹坑,正在公路上滑跑加速的第七架飞机躲闪不及,直接冲入了坑中爆炸起火,而其他几架再也无法起飞的战斗机也陆续被轰炸机毁掉。
没有了后援,已经升空的六架政府军只好孤军奋战,对付比己方多出十倍的敌人。经常在边境线上和哥萨克帝国空军发生战斗的俄国飞行员,对他们手中的小鹰式飞机早已了如指掌,他们完全可以发挥出其全部的性能,因此他们并不将这些刚刚接收了新飞机的政府军飞行员看在眼里,毕竟新飞机是需要与飞行员有一定磨合期才能形成战斗力的,但是他们很快就改变了看法。
第五百一十章 哈布夫斯堡内战(二)
以布卡少校为首的哈布夫斯堡王国政府军飞行员们,也是参加过无数次空中大战的老飞行员,尽管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手中飞机的性能,但是闪电式战斗机强火力、厚装甲、高生存性的优势,很快就显示了出来。
俄国飞行员第一次面对这种飞机,刚一交手俄国飞行员们就惊讶的发现,这些造型奇葩的战斗机是如此的耐打,即使被射中之后也没有多少受伤的样子,它们依然利用比小鹰式战斗机高得多的速度,在俄国人的机群中左突右冲,肆意横行。
布卡少校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飞机,在联络到了自己的队友后,他再次操纵着座驾加入了战团。见到几名队友被大群小鹰式战斗机围住,布卡少校对准了反抗军飞机一推加力,涡轮增加器发出了沉闷的声响,他的飞机保持着大倾角的俯冲,从高空直泻而下。布卡少校看准了一架对方的战斗机,毫不犹豫的按下了十二点七毫米机枪的发射按钮。
布卡少校不愧是政府军的王牌飞行员,射击效率相当高,四挺机枪发出四条火链,准确的鞭挞在那架小鹰式战斗机的机身上,大口径的机枪子弹没入驾驶舱中,将驾驶员直接打成了一堆碎肉,那架飞机也被打的空中解体,四散的碎片甚至将附近的其他小鹰式飞机击伤了。
“又一个。”布卡少校狠狠的突出了一口浊气,他发现用机枪射击,比之机炮还要爽,现在他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这架飞机了,灵活性和火力没得说,远处用二十毫米机炮,对方的飞机几乎是沾着就亡,近了用机枪,那火力密度谁也跑不了,加上厚厚的装甲保护了自己的绝对安全,自己飞机的最大速度又比对方高得多,让那些手足无措的反抗军飞行员根本无法进行咬尾攻击。
除了布卡少校,其他的几名飞行员也很快适应了新飞机的操作,他们驾驶着自己的战斗机开始了一场针对反抗军的屠杀。闪电式战斗机所到之处,小鹰式战斗机纷纷败退,一会儿工夫就有十三架小鹰和八架马丁式轰炸机被击落,看看轰炸机已经基本完成了任务,反抗军的领队长机立刻下达了撤退命令。
备受煎熬的反抗军飞行员一听到了撤退命令,立刻开起全速向着四面八方逃窜,他们也不讲什么队形了,完全一副逃难的样子。布卡少校带着自己的队友们追击了一段,又击落了几架对方飞机后,油料已经所剩不多了。
这也是闪电式战斗机唯一的缺点,由于使用了自封闭油箱,燃油容量自然受到了一些限制。这种战斗机使用了两台发动机,飞机由于加装装甲而重量太高,平时飞行的时候航程的确较远,可是一旦进行激烈的空战,燃油消耗量比那些轻型飞机要高得多,眼下每个人飞机的油箱都已经见底了。
机场时回不去了,那里的跑道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修复,他们只好故技重施,在公路上迫降了。好在飞行员们都是老手,而哈布夫斯堡王国的公路建设也确实不差,六架闪电式战斗机有惊无险的迫降在了附近未被破坏的公路上,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次空袭标志着哈布夫斯堡王国内战正式开始了。
反抗军的空袭只是进攻的前奏,在世界大战之后,中华帝国的作战模式算是被各国学了个十足,他们也模仿着中华军的步骤,先用飞机打掉对方的机场再进行地面进攻。
随着轰炸机的轰炸与大炮的轰鸣,在波制M2型战车的掩护下,二十多万反抗军向沙尔堡发起了全面进攻。矢志收复失地的布维曼人异常勇敢,他们端着步枪不要命的冲锋,将战壕中的政府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这些政府军毕竟是刚刚离开战场几年的老兵,他们很快开始了火力阻击。
双方爆发了激烈交火,而装甲厚重了不少的M2战车一面迅速推进,一面依靠它的四十五毫米长管炮,以及七点七毫米同轴机枪拼命的扫荡着战壕中的政府军。政府军也不甘示弱,他们利用进口的七十六毫米反战车炮猛烈的回击,同时派出了性能已经有些落后的灰熊1型战车与之对抗,双方都投入了全部兵力在狭小的地域中拼命厮杀。
机枪与大炮,飞机与战车的疯狂拼杀一直在持续,尽管反抗军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但是凭借着坚固的工事和从后方机场上增援上来的空军部队,政府军牢牢的坚守着了阵地。
进攻行动持续了一个月,这里的天气越来越冷,没有坚固住所的反抗军遭受着严冬的侵袭,加上已经渐渐掌握了制空权的政府军开始经常用轰炸机对反抗军阵地进行突袭,最后反抗军不得不草草结束了进攻,全军向东撤退了。
这次进行了一个月的沙尔堡攻防战尽管只是一个局部战役,却造成了双方近十万人的伤亡,而政府军的闪电式战斗机虽然在战役初期遭受了惨重损失,却以其优异的性能后来居上,打得反抗军空军毫无还手之力,因而受到了广泛表扬。
尤其是在受到突袭的情况下,侥幸起飞的六架闪电式战斗机,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居然可以无一坠落的击毁对方数十架飞机。尽管在落地之后,有两架飞机受伤过重而报废,但这样的战绩也足以让人为之侧目,至少任何飞行员驾驶这种生存能力超强的飞机都会觉得非常放心,而布卡少校和他的队友们也因此得到了晋升。
尽管占到了不小的便宜,但是波士顿帝国的特使在接到战报之后,还是为之色变。这次波士顿帝国对反抗军的支援,原本就是为了测试自己的武器性能,而现在看来己方数年的努力,还是无法与中华帝国相比,尤其是闪电式战斗机与七十六毫米反战车炮,给了波士顿帝国战斗机和战车以极大的伤亡,而波士顿帝国也着手整理材料,吸取战场上得出的经验,开始研制更加先进的P40战斗机和M3型战车。
方晓宇对此还有些不放心,在忍着头痛通过小风扫描了对方空军实验室之后,发现其中的新飞机方案,并没有太多新意他也就放心了。毕竟这些螺旋桨飞机就算研制的再好,也无法与喷气式飞机相抗衡,但是定点扫描让方晓宇忽略了民间的实验室,一家名为格鲁曼的飞机公司实验室中,科学家们在无意之中,开启了波士顿帝国对喷气式发动机的研究进程。
严冬是漫长的,尤其是西大陆北部的严冬,更是经常出现暴风雪的天气,但是这一切却无法阻挡俄国志愿军的进攻脚步。俄国比哈布夫斯堡王国更加靠近北极圈,因此他们也更有经验应对这样的严寒气候,尽管在极度严寒和经常出现的暴风雪面前,飞机、战车等现代化装备都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无法使用,但是俄军士兵们还是决定仅在有限的轻型火炮支援下,发动一场纯地面攻击行动。
914年12月25日,冒着严寒的俄国志愿者出其不意,再次发起了对沙尔堡的进攻。对于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俄国人非常有经验,他们不但穿上了厚厚的冬季作战服,就连步枪和火炮上也同样有棉套用于防冻,此外他们还大量配备了雪橇和滑雪板。
在政府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俄国人很快摸到了布置在城外的外围阵地,这里的部队除了留下来的部分守备队,大部分都已经因为严寒而撤回城内了,即使是留下来的守备队,也纷纷躲到了碉堡里,烤着火盆取暖,根本没人想到在这样的天气里会被敌人突袭。
俄国人的袭击非常成功,在政府军毫无所觉之下,俄国兵就占领了阵地,同时消灭和俘虏了数千官兵。听到枪声的政府军猛然惊醒过来,当他们发现穿着反抗军军服的俄国人时,对方已经距离城市边缘不足五公里了。
城内的政府军也算训练有素,他们很快组织起来,依靠早已建设好的街垒工事开始反击。俄国人利用不多的小口径火炮,对街垒进行定点清除,却很快遭到了政府军大口径火炮的报复,随后政府军还将战车拉了出来。
虽然他们没有中华帝国特有的防冻润滑油和汽油防冻剂,战车在严寒中无法启动,但是有了五十毫米长身管炮的灰熊1型战车,作为炮台使用还是非常好的,至少它不用担心被对方的小口径火炮所摧毁。
尽管严寒让哈布夫斯堡王国政府军战斗力降低了不少,但是依靠着火炮优势,俄国人并未占到什么便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火力对射之后,作战凶狠的俄国人付出了重大伤亡才冲入城中,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俄国人作战凶狠是出了名的,但是哈布夫斯堡人也不差,这些参加过世界大战的老兵同样是杀人如麻的,双方打得异常惨烈。
第五百一十一章 哈布夫斯堡内战(三)
双方兵员数量差不多,人员素质也相差无几,这样的时候拼的就是对地形的熟悉和装备优势了。论地形俄国人自然非常陌生,而武器装备方面,完全照搬中华帝国装备构成的政府军,显然比使用波士顿人武器的俄国人更好一些。
先进的钢珠手榴弹、半自动步枪、榴弹发射器和轻型迫击炮。尽管中华帝国没有向他们出口火箭筒,但这样的装备已经足以压制拿着波制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俄国人一头了。
在头脑冷静的政府军副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元帅指挥下,政府军很快稳住了阵脚,它们依托着街道内坚固的楼房,设置了大量火力点,从不同方向射来的交叉火力,大量射杀着进攻的俄国人,这样的火力配置给急于进攻的俄国人造成了很大困难。
在付出了重大伤亡之后,俄国人只占据了沙尔堡的五分之一,就再也无法前进了,双方只好沿着几条固定的街道相持起来。赫岑多夫元帅灵机一动,既使双方已经进入了僵持,也不能让俄国人过于轻松。
他立刻命令将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都配属到前线,专找对方的机枪火力点打,同时命令重炮群向俄军占领区实施火力覆盖,他是决定即便毁掉部分城区也不能让俄国人好过了,至少不能让他们有地方御寒。
“元帅,情况有些不对。”一名参谋跑来对赫岑多夫道。
赫岑多夫看了这个参谋一眼问道:“哦,有什么不对?”
参谋的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回答道:“刚才有人来报告说,前线的第六师找到了几具对方的尸体,这些尸体好像不是布维曼人,也不是斯洛人。”
“哦?”赫岑多夫元帅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让他们将那几具尸体抬过来,让我看看。”
“是,元帅。”参谋答应一声立刻去找人了。
一会儿工夫,几具穿着反抗军作战服的尸体被抬到了院子里,赫岑多夫元帅走出屋子,在那些尸体前仔细的打量了一番道:“是俄罗斯人,或者说是哥萨克帝国叛徒一方的人。”
几名随行参谋道:“元帅,会不会是哥萨克帝国的人,也许他们是中华帝国派出来的。”
赫岑多夫摇摇头道:“绝不可能,中华帝国和我们没有什么恩怨或是利益冲突,他们没必要支持反抗军。”
一名参谋道:“如果这是中华帝国想要插手西大陆事务,派出志愿军就完全有可能了。”
赫岑多夫摇摇头道:“不会的,赛罗王国和里斯大公国都对中华帝国很有好感,如果他们要将势力深入西大陆,自然会从那个方向下手,绝不会用这个风险大的方式。”
参谋们的头脑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有一种白人至上的观点,现在中华帝国强势崛起,他们自然时时刻刻都有所防备,一旦有什么异常,也很容易往这方面想,而赫岑多夫却是西大陆为数不多的清醒者。
仔细观察着几具尸体,赫岑多夫元帅突然有了发现,他俯下身子从尸体上抽出一支手枪道:“你们看,这些人用的是波士顿帝国生产的柯尔特手枪,我想他们用的长枪也应该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或者春田式步枪吧。”
去叫人的那个参谋道:“没错,他们用的是加兰德。”
赫岑多夫点点头:“这就对了,波士顿帝国对武器出口审查非常严格,就算哥萨克帝国人使用波制武器来迷惑我们,也不可能大批量的搞到,即使是从战场上缴获的,他们毕竟距离我们远,还隔着一个俄国,出兵非常不方便。而今天对方的进攻据我看来,全部都是这些俄国人,如果他们是成建制进入我国境内的哥萨克帝国士兵,绝对做不到无声无息,只有与我们接壤的俄国人才办得到。”
旁边的一名高级参谋皱着眉道:“元帅,如果这样那就麻烦了。看来波士顿帝国准备插手西大陆事务了。”
赫岑多夫点点头:“没错,事情复杂了。想不到这一次世界大战,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