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明月-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战略,对西夏发动有限反击。

但朝廷商议耗去了太多时间,没等陕西方面动手,西夏方面又来骚扰了,陕西方面报告去年西夏旱灾,他们在第二年开春又来例行骚扰了,陕西四路穷于应付,来不及实施五路攻夏策略,这点令朝廷官员深深自责。

这年秋,陕西方面再度调整他们的计划,新的五路攻夏的另一路则要利用新建立的水军,顺无定河而下,攻击祥佑军司,枢密院这次回答的很快,立刻批复了这一计划,但没想到这个计划刚刚下达,陕西四路又来报告西夏发动了秋季骚扰。

连续两年的骚扰令陕西方面愤恨异常,四路经略使一起派出使节要求朝廷做出大的动作,以反击西夏的侵略,这时候,出使辽国的童贯还没有返回朝廷,四位经略使聚集京城商议半天,他们虽然对五路攻夏的计划信心满满,但却对指挥水军信心不足,便一致要求朝廷从南洋或者北洋衙门调遣将领指挥水战。

朝廷方面还在犹豫,他们先向北洋衙门质询,北洋衙门推脱自己水军刚刚建立,抽不出相应人手,而南洋衙门这两年新建六支舰队,人才济济,或许由南洋衙门出人才为妥当。

朝廷犹豫半天,在四路经略使的催促下,发函询问南洋衙门情况,这一拖延,又进入了当年腊月。开春时间,南洋衙门的答复来了,答复只有一句话:“太师亲至鄜延路!”

这下子朝廷措手不及,张商英急问:“太师怎么不来京师奏对,反而直接去了鄜延?”

南洋衙门的军官板起脸来回答:“军情紧急,时值春季,恐怕西夏又该骚扰了,朝廷既然见诏,太师自然要亲至鄜延实地察看,只是军国大事,不得泄露,委请朝廷暂不要宣扬太师抵达鄜延的消息。”

张商英愣了半天,跺脚说:“两年前,黄鲁直说赵离人要对西夏动手,原来应验在这里。”

丙戌年二月十五日,当年进士开榜的日子,赵兴抵达延水镇。此刻,如果大宋枢密院官员在场,会发现陕西四路经略使竟然不符合朝廷体制的都出现在延水镇,而他们派往京城的不过是四名使者而已。

当年丙戌科登进士第671人。由于这一年蔡薿为状元,故此称之为“蔡薿榜”。其中状元蔡薿,字文饶。开封府人。中进士第一名,授秘书省正字。榜眼柯棐,字季忱。福州闽县人。中进士第二名。授官知德安府。探花潘建中,建州建安县人,没有授官。

延水镇已经实行了军事管制,进入延水镇的是玄武军护送的几辆厢车,厢车停稳,首先钻出厢车的是鞑靼姑娘朝露,她不等人搀扶,就利索的跳下车门,回身对车厢内跺着脚责备:“干什么呀,这一路连车帘子都不让撩开,闷死我了。”

朝露抱怨完,有几名黑人仆妇小跑的走到车前,撩开车帘,赵兴从车里探出头来,陕西四路经略使及在场的陕西将领见到赵兴出现,一起俯下了身子,大礼参见:“恭迎太尉!”

赵兴的官职是太师,是南洋衙门提举,但军方将领却喜欢称呼他为“太尉”,相比童贯、高俅这些太尉,与赵兴关系密切的军方将领都感觉到赵兴才是太尉第一人,他们这声称呼真心实意,赵兴坦然的接受了他们的大礼,他跳下马车,张口就问:“情况怎么样?”

秦风路经略使刘仲武上前,躬身叉手:“万事俱备,只等太尉了。”

赵兴点点头,他从身上取出一份文书,而后摘下自己腰上挂的两枚印信,递给刘仲武:“这是我接到的枢密院诏令,要求我对陕西战事作出奏对……虽然这份奏章不是直接命令我指挥陕西军队,但加上这两枚印信,应该足够了——这是平章军国事印信,再加上枢密院副枢密使印信。”

按照赵兴私下与陕西诸路的密约,原不需要他如此郑重出示印信,但这场战争必将被记录史册,所以程序上必须显得合法,显得无懈可击。

种师中上前,与秦风路经略使刘仲武、泾源路经略使章博、环庆路经略使楚明达一起装模作样的验看了赵兴的印信,而后满意的点头,他们恭敬的交换了朝廷的诏书与赵兴的印绶,而后躬身再度行军礼:“恭请太尉升帐!”

这伙人忘了,四大经略使聚集在这里,而永兴军路转运使,京兆吏、秦风军路转运使都不在现场,也就是说,这些人接受赵兴的指挥完全跳过了他们的顶头上司。

不过,在即将发动的灭国之战前,在场的人心情激荡,都没有在意程序上的瑕疵。

陕西百姓盼这一天盼了一百年,身为陕西官员,这些经略使们都能感受到陕西的愤怒。严格的说,在百年战争当中,几乎每一家百姓都有阵亡者,都有亲属被捋掠到西夏当作奴隶蹂躏与摧残,这杯苦酒陕西已经饮用了百年,但今天,他们见到了终结噩梦的朝阳。

朝露跳下马车的时候还在抱怨,但他转身发觉迎接的场面,不禁张大了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二月的春风里,整个校场挤满了人头,那些黑压压的方队是先期到达的朱雀军,除此之外,还有陕西四路带来的直属卫队以及亲信军官。士兵们且不说,军官们身穿整齐的军服,他们那鲜红的上装汇成一片跳动的火焰,此时所有的人都低下头来,向着马车边的那个人发自内心的行着尊敬的军礼,他们屏住了呼吸,等待这个人开口说话。

赵兴站在马车边,轻声问:“西夏情况怎么样?”

四位经略使相互看了一眼,在众人目光的示意下,种师中迈前一步,响亮的回答:“两年疲夏,我们两年内虚张声势,西夏被我们骚扰的苦不堪言,每年春秋两季,他们不得不动员大量的士兵防备我们的突袭,结果农田里、牧场上,只剩下拿不动刀枪的老人与孩子,两年了,西夏年年粮食欠收,牲畜大量死亡,而我们只是虚张声势,朝廷这两年拨给的物质已经积存下许多,完全能够支持我们打上三个月。”

赵兴扫了一眼四大经略使,说:“两年了,我们使者往来,不停的研讨作战计划,诸位每个人需要做的,可否都清楚?”

四大经略使躬身回答:“事务详尽,据以知悉。”

赵兴迈前一步,挺直了身子,大声宣布:“如此,诸位现在就动身吧,各自返回自己的直所,就在三月三,女儿节这天,我们四路一起发动。”

除种师中外,其余三路经略使一起躬身:“谨遵太尉令谕。”

这话说完,那三人却不走,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赵兴,种师中替他们说话:“太尉,说几句吧,来的都是各地骨干官员,给他们说几句,让他们知道为何而战。”

赵兴犹豫片刻,他一翻身,跳上马车车顶,对着校场数千名官兵深深吸了口气,而后大声宣布:“千年以来,我华夏屡屡受夷狄所苦,自三国末期,夷狄屡入中原,视我华夏庶民如猪狗,他们甚至把我们当作食物,称之为‘两腿羊’。

盛唐终结了数百年夷狄祸乱,重立我华夏正统,然而,盛唐不过百年,夷狄又重新祸乱我中原,使我华夏再受两百年的苦难。皇宋建立后,我华夏之民得以昂头做人,不再是夷狄的食物。今日之战,我们就是要告诉夷狄,我们是人,我们有怒火,我们不是他们的钱堆,缺钱了就来我们这里抢;我们不是它的粮仓,饿了就来我们这里取食物。

皇宋之美,我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们每个都是宋人,我们能感受到皇宋的美好:文章传千古,诗文留后世,创造无穷尽,福祗世人羡。然而,我们西有西夏,东有契丹,南有吐蕃,四境强敌四伏,稍有不慎,我华夏亡矣。

身为宋人,我们有责任告诉世人,我们配得起这个皇朝赐给我们的一切,身为华夏之民,我们有能力扫清四境窥视的夷狄。诸军,拜托你们了,请把你们的力量交给我,我需要你们的全部力量,我许诺,将还给你们一个清平世界。

回想起来,晋有芜湖乱伐,唐有诸夷入境,然而先辈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他们的大名被我们一一记述了,享受我炎黄之祭,而诸夷狄何在,他们祭祀毁绝,而我华夏绵延流传,是因为我们的文字在,我们的诗文在,我们的祭祀不绝。

所以,不要怕牺牲,你们的大名将永远被后世颂扬,我许诺,将在战后树立一座丰碑,丰碑上刻录每一个参加灭夏之战的勇士名姓,让你们得享后世千古香火,诸军,把你们的性命交给我,拜托了。”

校场上,一片红色的海洋向着马车俯下了身子,众军声嘶力竭的呐喊:“当为太尉效死!”

刘仲武踏前一步,慷慨激昂的向赵兴拱手:“我秦风路路途最远,我先走了,太尉,杀场上见。”

赵兴笑着纠正:“应该说兴庆府下见!”

刘仲武马上改口:“兴庆府下见。”

另两位经略使马上回答:“三月三,兴庆府下见。”

那三位经略使眼眶中泪花闪动,他们竭力做出一副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姿态,头也不回的领着侍从队奔出了校场,赵兴目送着他们离开,反身与种师中交谈:“我的龙骑兵将在五日后抵达,青龙白虎两军将在十日后抵达,三月初一我开始登船,预计三月初五越过(辽国)宁边军,这一段路途大约需要十一日,你们要做好连续攻击二十天的打算。”

种师中躬身回答:“太尉,我等将连续攻击三十日。”

殿帅折可适立刻插言:“边境攻击由我发起,三月三我将攻击嘉宁军司,太尉,如果没有什么交代?我先走了。”

第三百九十五章 朝堂战

赵兴想了片刻,叮咛:“攻击要猛烈,但此战不求胜,要求稳,要稳步推进,即使西夏人大举撤退,也不可轻易追击——不管夏人如何动作,我们只管按部就班执行既定作战计划。”

战争的机器立刻开动起来,陕西全境总动员,愕然的京兆尹、永兴军路转运使、秦风军路转运使发觉事态超出了他们的控制,便紧急向朝廷汇报,而朝廷方面,经过枢密使刘逵的有意拖延后,也发出了斥责奏章,三月初一,皇宫里派出了十几名太监奔赴陕西,刘逵在宣德楼上目送着使者远去,头也不回的自语:“马都管,我已经遵守了承诺,拖延够了十五天,剩下的事,我需照章办理了。”

他身后,马梦得笑着答话:“侯提举(侯蒙)、赵太师都万分感谢,使相,在下回头会亲自府上拜访。”

刘逵轻轻点头,仿佛马梦得不存在一样,举步迈下了宣德楼。马梦得身边,他儿子马曦哼了一声,不满的说:“二月朝廷科举大典,诸事繁忙,这公事拖上十五天,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事后轻轻得到南洋衙门与北洋衙门的感激,刘逵还做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真令人作呕。”

马梦得一挥衣袖,看了看左右的士兵,宣德楼上维持秩序的是鬼军,他们面朝宫墙外,也仿佛马梦得不存在。马梦得发现没人注意,他轻声提醒:“此事如此干系重大,也正因为拖延十五日轻而易举,刘逵才能顺利答应,不过,他却不知,这十五日的耽搁,一个国家没有了……立即通知京城密碟,就说我的任务已经完成。”

稍停,马梦得望着儿子,慈祥的笑着:“为父待在京城二十年,就为了这一天,这件事办妥之后,为父该回家安享晚年了,今后,这世界就是你们的世界,京城里的事务,你明日全盘接手……”

三月一日,赵兴在延水镇登舟,与此同时,鄜延路向朝廷派出使者,通报陕西四路根据朝廷往年指示,于三月一日抢先发动对西夏的反击战——但实际上,四路约定的攻击时间是三月三。

朝廷使者采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往鄜延路延水镇,他们赶到的时候,整个延水镇已经人去楼空,四路如期向西夏发动强烈的攻势,鄜延路殿帅折可适出龙州,自陆路攻击嘉宁军司的乌延城,种师中则利用赵兴的剩余船只沿无定河北上,从水路攻击祥佑军司的颍州。

此刻,赵兴穿过绥德,到了辽国与宋国边境的宁边州,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闾丘观迎上了赵兴,低低的汇报:“太尉,宁边军的没罗哥獐已经跟我约定,明天会把士卒约束在营中一整天,我们有一整天的时间通过宁边军所属江面。”

赵兴摇了摇头:“恐怕一天时间不够,我们有近四千战船,至少需要两天时间。”

闾丘观咧嘴笑了:“太尉,没罗哥獐收了钱,隐瞒一天与两天有什么区别,大不了事后再给他加一点钱,请太尉放心,只等明天太阳升起,太尉进发船只,剩下的事我跟他交涉。”

源业平站在赵兴身边,问:“你花了多少钱?”

闾丘观竖起四根手指:“四十万贯!”

源业平竖起大拇指赞赏:“值,四十万贯买一个国家,太值了。”

黎明时分,赵兴的船队鱼贯上路,整个江边静悄悄的,连人影都没有,赵兴的坐舟穿过宁边军,踏上了辽国的土地,在他身后,整个江面上千舟进发,点点帆影布满了江面,惊起江边芦苇丛中无数的白鸭。

一片鸭声中,鞑靼姑娘朝露钻出舱内来到甲板上,她走到赵兴身边,跪坐在赵兴脚边,脸枕上赵兴的膝盖,指点着江面说:“过了宁边军,一切都好了。东胜州有三支军队,宁边军卡在黄河河口,金肃军、河清军则在西夏边境。而黄河深入东胜州陆地,金肃军、河清军虽在黄河之南,却要越过一片沙海才能抵达黄河江边,故此金肃军、河清军背后就是大片的空白地段。

昔日,我的族人被西夏人追的上天无路,就是偷偷越过东胜州边境,盘旋在这片地区,我知道好几个藏身地点,可以隐藏大队人马……”

赵兴微笑着点头,他不知道,他从延水镇一路南下,穿过了麟州、府州、绥德军、保德军、火山军。这几支军队都没有预先接到通报,他们对这支莫名其妙的军队摸不着头脑,因为这支军队是从下游而来,他们急忙发文询问下游的绥德军,此时,绥德军重要军官已经走空,军营里唯独剩下朝廷派来的几名太监。

朝廷派来的太监们正不知所措,接到沿线各路府报告的消息,大惊失色,赶紧头也不回的向京师狂奔,三月十日,太监们赶回京城,朝廷大臣们接到消息,也震惊的无以复加。

黄庭坚泰山奔于前而不改色,他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谏议大夫张耒仰脸向天,兀自把肥硕的大肚男锤的山响,刘逵焦灼的翻动着地图,张商英已经傻了,他坐在椅子上,难以置信的嘟囔:“不会错的,这一定是赵离人的军队,他穿过保德军,火山军,这是要去哪里?”

“辽国!宁边军!”刘逵翻了半天地图,难以置信的吐出这几个词:“这条大河唯一通向的目的地就是宁边军,按行程计算,他现在已经穿过了宁边军,诸位,祸事了,辽国方面该怎么应付?”

张商英严厉的瞪了黄庭坚一眼,黄庭坚耸了耸肩膀,无辜的说:“我不知情!我真不知情!”

张耒一拍肚子,笑眯眯的说:“何须惊慌,辽国方面要交涉,也就在这几日了,等——但我料赵离人既然敢逆河直上,没准他另有安排。”

王钦臣跳了起来,气急败坏的嚷嚷:“严惩,如此大的事情,怎么不预先说一声?”

张商英在黄庭坚那里没有寻找到答案,他又严厉的望向陕西四路派往京城的使节,鄜延路使节无所谓的耸了耸肩膀,在张商英的逼视下,轻松的回答:“自延水镇发船,行不二十里,黄河开始分流,往西行驶是无定河,往东行驶则是黄河主干道。

昔日,我鄜延路曾打算沿无定河侧击祥佑军司,这份方案也是枢密院批准的,我猜测,也许太师看错了地图,误入黄河主干道。”

张商英像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起来,大呼:“他会看错地图?赵离人会看错地图,当初他下南洋的时候怎么不看错地图,当初他去倭国的时候怎么不看错地图?今日竟在一条河沟里看错了地图,你你你,你走出宣德楼外,到大街上随便揪一个人问问,看一看京城里有没有人相信赵离人会看错地图?”

鄜延路使者嬉皮笑脸:“刚才张相公说渠沟里,张相,不是有一句话吗——阴沟里翻船,也许太师这次真的阴沟里翻了船。”

其余三路的使者没有说话,但他们满脸是憋不住的笑容,张商英还要发怒,监国燕王匆匆赶入殿中,他劈头就问:“我刚才听说,赵太师带领着船队已经穿过了绥德军与火山军,真的假的?”

满殿的人都不敢回答,翰林周邦彦轻轻的说:“恐怕是真的。”

燕王满头汗珠滚滚:“刚才枢密院接到连番报告,说是南洋衙门所属四兽军加龙骑兵全部赶到了延水镇,那么,赵离人这次是带齐了南洋衙门的所有军队。”

刘逵轻轻摇头:“也不算所有军队,鬼军现在宫中守卫皇宫,平妖军在大理,南洋所属七只舰队有五只已经开往阿拉伯,听说那里打的很苦,赵离人已经把除魔、灭妖两支军队派去增援。”

燕王吸了口气:“也就是说,南洋衙门水军力量都下了南洋,而陆军大部分赶往了延水镇,现在国内只有两支军队,此事辽人知道吗?”

张商英神经质的叫喊了一声:“不能让他们知道……快调北洋衙门的军队入京拱卫。”

张耒拍了拍肚皮,将众人的目光吸引过来后,他轻声说了一句:“赵离人过去曾经说过,辽人已经腐化的厉害。”

黄庭坚目光一亮,张商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连忙问:“什么意思?”

张耒竖起肥胖的指头,憨憨的笑着:“军报上说赵离人三月一日动身,推测行程,他应该在三月五日之前越过宁边军,火山军最后的报告是三月六日,这只船队行进的很快,沿途军队报告说这批军队外面都披着黑色的大氅,头上戴的不是范阳帽,却有点类似南洋衙门的钢盔。

我们现在可以肯定,这支军队十九八九是南洋衙门辖下的四兽军,还有铁骑军余部,火山军最后报告,说江面上已经见不到船,这支军队不知所踪,也就是说,他们顺利的通过了宁边军。而辽国方面至今没有反应。”

张耒说完,扫了刘逵一眼,刘逵点头赞同:“今天是三月十日,真定府、河东路边境各州县如果有消息,早该送到急报了。但现在奇怪的是,辽国方面似乎毫无反应,这支军队消失了,他们蹊跷的出现在黄河江面,又蹊跷的无影无踪。”

张耒一拍肚皮,笑嘻嘻的强调:“所以我们也不能说!”

张商英赶紧附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辽国人不提出交涉,我们绝不可说。”

黄庭坚此时已经理清了思路,他慢慢的扫了一眼陕西四路的使者,补充:“现在可以确定,陕西四路与赵离人早有勾结,甚至可以说他们知道赵离人去了哪里,只是不愿说而已——实际上,赵离人既然到了河上,难道他会打辽国吗?”

张商英定了定神,轻轻摇头,燕王性子急,脱口而出:“赵离人虽然跋扈,但我却知道,私开边衅的事情,恐怕他还做不出来。”

刘逵也想清楚了赵兴的布楚,他一指殿中的四名陕西使者,答:“一定是西夏,这四位来这里装疯卖傻,则赵离人不可能去了别处,一定是西夏。”

刘逵说完,扑到地图跟前,顺着黄河比划了一下,情不自禁拍案称奇:“妙手,东胜州居然有这么大的空隙,我怎么没有发现。辽国金肃军、河清军、宁边军都在边境上,只要偷过了宁边军,船队就驶入了沙海……”

刘逵顺着黄河在东胜州画了一大弯,手指重重的敲在西夏边境:“牟那山,天德军的牟那山城,赵离人现在已经到了牟那山城。”

黄庭坚微笑着,缓缓的说:“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这场战功该如何行赏?”

刘逵首先反应过来,他马上接嘴:“枢密院——”

他顿了顿,格外强调了枢密院,又继续补充:“枢密院去年就同意了陕西发动全面反攻的计划,并自两年前就开始调拨物资,赞画这场战事。”

燕王趴到地图上顺着刘逵刚才的手指印继续比划,他的手指画了个圈子,最后停在地图某处,倒吸了一口冷气:“兴庆府!”

这个词一出,大家都明白刚才刘逵为什么那么迫不及待了,张商英面色一变,殷切的望向了黄庭坚,像是寻求支持一样的询问:“黄相,赵太师享有百胜之名,此次既然他已经安然度过宁边军,你猜他会不会已经突入西夏境内?”

刘逵不等黄庭坚回答,马上插话:“会的,绝对会的,赵离人擅长借势而为,他既然发动了,此战定然有八九成把握,没准现在天德军已经陷落。”

张商英笑眯眯的点点头,黄庭坚缓缓的继续说:“赵离人已赏无可赏,我记得他事先要求朝廷对他前往鄜延路的消息进行保密?”

张商英脸上笑开了花,他频频点头:“当然,朝廷如他所请,同意了他的奏折。”

张商英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燕王不自觉的一句话泄露了他如此说的真正原因:“百年强敌,在我们手上终结,我等并将作为一代名臣名留青史,但愿——不,赵太师此去,一定能扫清西廊。”

燕王这话引得众人一起点头,张商英笑眯眯的召唤周邦彦:“周翰林,今日殿堂上的对答该如何写?”

周邦彦识趣,马上含糊的回答:“下官一定妙笔生花!”

张商英再叮咛:“那就立即给陕西诸路补发诏书——记住,一定要倒填日期。”

刘逵马上点头:“没错,我枢密院早就与陕西将领有密约,为了保守秘密,令大军先行出发,而朝廷追发诏书,实际上,朝堂大臣早已商议妥当,这诏书提前数日已经交托在下官手中,由下官亲手封存……”

……

战争还没有开始,一群官员已经开始瓜分胜利成果,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赵兴已经升无可升,这样的官员再立下很大的战功,朝廷为了酬谢他的功劳,只能杀了他,以免除他对朝廷的威胁。

对外战争的公赏是很大的,蔡京下台后,大宋的新内阁忙于替皇帝与蔡京擦屁股,也正需要这样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来显示他们的成就。宋夏之间已经相持了百年,如果赵兴这次出击胜利,那么这一代大臣们,上上下下一个人都不落下,不免要被史书浓墨重彩记录一番,现在,能多为自己抢夺一点功劳,必然会在历史记载中占据更大份额,于是,官员们每个人都不遗余力,尽力显示自己的先知先明,显示自己的老谋深算,于是,赵兴预先不通知朝廷,借着朝廷的一份诏书便偷偷抵达鄜延路主持战局,便被说成是朝廷大臣的预先筹划,是朝廷特意设置的保密措施……

但朝廷毕竟还是对赵兴有所忌惮,胜利成果瓜分完毕后,燕王首先开口:“当以国公赏之!”

燕王没有点名道姓,但大家都知道他在说着什么,张商英眼睛扫到刘逵手上的地图,这份地图是南洋衙门进献的,图上不仅标明了现在的大宋,还标明大宋的控制区。张商英寻找了半天,目光落在图上的一个点,他沉思着说:“数年前,高丽进献耽罗岛,朝廷一直没表态,这片海外土地治理麻烦,也油水不大,不如就以此岛作为他的封地……”

众人皆拍手称快,燕王意犹未尽,又补充说:“以国公的爵衔出任南洋衙门提举,不免威权过重……”

黄庭坚马上插嘴:“赵离人去了鄜延,帅范还在,万俟咏也在,此二位主持南洋衙门多年,由他们继任,想必赵离人也不会介怀。”

由一名比较弱势的官员代替强势的赵兴,也正符合朝廷的心愿。当然,依赵兴的强势,如果南洋衙门的继任者不符合他的心意,恐怕他也不会答应,所以燕王对此提议没有犹豫,赶紧敲定:“即如此,朝廷立刻下诏,由万俟咏权代南洋衙门提举。”

这是趁赵兴不在进行的夺权,但现在也只能如此,黄庭坚稍稍犹豫了一下,勉强点头,王钦臣一声叹息,沉默不语,张耒哈哈一笑,笑声里说不出有多苦涩:“如此说来,灭夏之战,大家皆有收获,唯独赵离人失去最多。”

张耒此话一说,众人都有点不好意思,黄庭坚也有点不好意思,但他还坚持补充:“既然前期保密做的如此完善,我以为现在也需要加强保密——从现在开始,在场的官员都不得出宫,也不得与外界通消息。”

燕王一拍桌子,赞同:“没错,请两相一起署名,立刻下令封宫,你我众人就在此等候前线消息……想必,这个时候,后续消息也该来了。”

黄庭坚仰望西北,苦涩的一笑:“该来了,这几天就该来消息了。”

东胜州,黄河之上迎来了又一个日出,大平原上,早晨的太阳显得格外硕大,赵兴立在船头,看着日出的景色,喃喃自语,他回身对吟游诗人巴菲特说:“我们中国有句古诗,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瞧,眼前这幅情景,没有什么言词能比这句话更妥帖,真美!”

巴菲特拨弄了一下六弦琴,不知所谓的问:“烟呢,我只看到了太阳,但不是落日,而是初升的朝阳,烟在哪里?”

赵兴回身指着船队前进的方向,远处,天际边,在朝霞的印染下,一股笔直的狼烟高高升上天空,在红通通的天空下,那股黑烟显得格外显眼,更加映衬着眼前的景象,平添一股凄美的气氛。

随着这股狼烟的升起,紧接着,在天际近处,一股接一股的狼烟渐渐升上半空,一排排狼烟,仿佛大海中排成一字航行队伍的金鱼喷出的水柱,朝霞、孤烟,苍黄的大地,孤寥的朵朵白云,偶尔被船队惊起的水鸭,风中瑟瑟的芦苇,让这一切显得如诗如画。

总有人不合时宜的破坏这幅画面,船队的桅杆上,一名水手举起了号角,奋力的吹响凄厉的军号,紧接着,船长小跑到赵兴身边,大声汇报:“前方距天德军二十里,天德军已经点燃了狼烟,请太师下令。”

赵兴懒洋洋的弹了几下手指,下令:“一号方案!”

军官大声复述:“一号方案:船队不准停留,各舰依次做好炮击准备,进入炮击距离依次炮击,超出炮击距离后,停止射击。”

赵兴点头,船长一个转身,命令水手:“升信号旗,一号方案!”

古人说“望山跑死马”,是说大平原上,见到一座山梁,有可能奔跑十天半月也赶不到山脚下。这句话说的正是眼下这幅情景。

黄河九曲,在河套地方曲折更多,狼烟升起的地方看似并不远,船队几个弯折,已经可以将河边耸立的天德堡以及天德堡的狼烟看的历历在目,但这种清晰并不是触手可及,船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赵兴的船队从东方而来,天德堡在西方,这支船队的规模太大,早晨的红霞之下,船队的白帆如同大量的蚂蝗,显得清晰无比,天德堡不知道船队的来历,但如此规模的船队行走在黄河之上,而且是逆流上行,明显的不怀好意,故此,天德堡率先点燃狼烟,随后,整个夏国境内的烽火台像接力赛跑一样,相继升起了狼烟。然而,双方的接触战还要等到正午。

正午时分,船队渐渐接近了天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