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时明月-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我们上书朝廷,从山东一带移民几万,单夫子挑一块地方,我们让百姓移囤,如何?”
单锷高兴的很:“如此,甚好。”
万俟咏听说,连忙又建议:“不能从山东一地移民,我听说秦凤路战火不断,其地百姓流离失所,但那里百姓经擅养马,养牛,也需从那里移民,大人可以把奏章写的婉转一点,令多路输送,这样才能尽快迁移足够的流民。”
“三万,三万就够了”,单锷兴奋的拍着膝盖,多年积累,如今正可以大展宏图,他兴奋的语不成句:“扬州户籍虽然只有十万,但城中百姓务工的,经商的,不下五六十万。如果移来与本地户籍相当的人口,恐怕会引起宗族冲突。
万俟兄刚才的想法好,从各地移送来百姓,依托这条大运河,人少则转运的快,大约三四个月三万人就能到齐,等他们耕作完毕,收获一季之后,明年投亲靠友的都来了,我们只管拓地就行了。”
赵兴继续说:“春耕稍晚点也不怕,这几年我在密州引种麻薯,这东西产量高,土地贫瘠也不怕,而且长的疯快,两三个月就有成熟的。只要百姓挨过了两三个月,他们就能落地生根……”
万俟咏也很兴奋,他原本以为做赵兴的幕僚只是处理一些杂务,没想到这一下子竟然要干这么大的事,这份奏章送到朝廷,今后别人问起谁经手的,他万俟咏岂不光彩了。
蔡京动作很快,没两天,他已经拿着一叠图纸来找赵兴,进到赵兴这院子,他又几乎忘了自己来的目的,只顾盯着院里的仆人,眼珠转个不停。
赵兴连声呼唤,总算把他的魂叫了回来,他看了看手中的图册,立刻注意力回到了正事上:“离人,你送我的那箱物件我可算好好研究了一番,先不说七级浮屠,说镜子吧,你箱中有几件玻璃镜,照人千毫毕露,一点不变型,我遍阅古书,从古文中找出一百余种古镜式样,此外,我亦琢磨出百余种新样,你瞧瞧,这是汉镜款式,龙凤镜、铜雀镜……这是晋代铜镜模样……;这是唐镜……
此外,我还找了一些金石图录,翻出各个时代匈奴、突厥、柔然鲜卑古镜模样,做了删改,别发籍枢,作出约五百种镜样,离人看看,这些镜子怎么样?中意否?”
赵兴翻了几页,仰天叹了口气。
要说这大宋谁能是第一产品设计师,非蔡京莫属。赵兴箱子里只放了三张玻璃银镜,竟能触发蔡京的灵感,两天之内画出三百多种古今铜镜款式,每种款式都稍作改动,让它既古朴,又颇有新意,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这还不止,蔡京不光做了镜子款式的追溯,他对赵兴箱中的其他杂物多有设计,比方说玻璃仿造的古玉器,古摆件,零零总总,两天的时间,蔡京居然画出了一千幅画,这种创作速度,估计连范思哲来了也要摇头叹息。
赵兴还不知道,蔡京当了丞相之后,开始怂恿宋徽宗开设官办造假渠,专门仿造历朝历代古玉器,从蔡京之后,在中国制作假古董骗人,不再是一桩罪恶,而是一件文化雅事,据说现代有人统计过,蔡京一辈子伙同宋徽宗,制作了不下十万件假冒产品,在整个地球来说,他都是古今中外造假第一人。
赵兴张嘴结舌看了蔡京半天,蔡京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相反,在这场造假筹划中,他充分显示了对古文化历史的渊博知识,如今,他牛刀小试,自我感觉有一种平身所学终于能一展所长的快乐,面对赵兴这个知音,他越看越顺眼:“扬州码头上也有黄州程族的人来往,我听说赵离人看了苏学士的雪屋,突然迸发灵感,竟然想出了把字画印到盘子上的妙招,哈哈,你我二人都是触类旁通的人,可是我胜你多一点。
不过,我可以理解离人,因为你毕竟生在黄州,长在山野之中,苏学士所学甚杂,但要说到对古今典籍的精通,大宋除我之外,不做二人也。这是什么,这就是学识,我自幼饱读诗书,古今典籍未尝有遗漏,这古今器物……苏学士读书虽杂,不如我远矣。
离人也无需过度惊愕,此乃小试牛刀也,且待我再花点功夫,细细研究一下,定让那七级浮屠塔古今无双。”
蔡京误会了,他以为赵兴是惊愕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设计出如此多的铜镜花样,但赵兴对此只是一闪念,他更加惊愕的是,身为四路转运使,扬州主官,蔡京把心思全花在这些小玩意上,那么民政呢,兵事呢,税赋呢,蔡京还有精力处理日常杂务吗?
可这些不正是赵兴所期待的吗,他张了半天嘴,只觉得嘴巴发干,费了老大力气才合拢了发木的嘴唇,咽了口吐沫,赵兴伸出手,招呼仆人:“拿合同来,蔡大人,我要和你签约,放心,我会给你VIP待遇。”
蔡京不懂,但赵兴懂,赵兴拿来的合同秉承了他在密州任上与团练签署的弯弯绕风格的协议,那协议的条款一层套一层,蔡京一文化人,哪能搞懂那么复杂的算术公式,他摸着合同封皮,犹豫半天,反问:“我这合同也是与李公麟、米芾一样的合同?”
赵兴才一点头,蔡京已经翻开了合同的尾页,提起笔,边签名边说:“我听说过了,离人在密州与团练签的合同,没人能看得懂,此事已经成为官场奇闻,但三年过去了,密州百姓无一人觉得吃亏,十万密州百姓都不怕,李公麟、米芾他们都不怕,我怕什么,离人总不会让人吃亏吧。”
赵兴摸着下巴,他满肚子的得意不敢显露在脸上,心里却直在佩服自己:原来有信誉的人,诈骗成本就是低廉。嗯,别说诈骗了,就是正常商业运营,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蔡京签完合同,赵兴一把夺过,立即吩咐从人前往江都县县衙存档。等万俟咏兴冲冲的捧着合同夺门而出,蔡京才来得及问:“离人,这契约上写的什么,你简单与我说一下?”
赵兴笑的很开心:“简单,就是蔡大人每月帮我设计十来项画稿,我把这些图画汇集成册,雕版出书,书名就叫《精神图谱》。此外,蔡大人每月尚需书写一份字帖,多少字不拘……
蔡大人完成合约,我照价付费,刊行的书版权在于蔡大人,我只取其中五成红利。不过,完不成,总有个制约吧,嘿嘿,蔡大人可要倒找我钱。”
赵兴是带着嬉笑的神情说出最后几句话的,蔡京何人也,这点任务量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他压根没听进去赵兴所说的苛刻条件,恰好此时一名仆人端着几盆水果进来,蔡京这才想起他才到赵兴府上那一刹那的失神,便指着仆人问:“离人,这仆人穿的衣服,布料怎如此怪异?款式也如此妖异?”
“服妖”是宋代的说法,现代则称为“奇装异服”。
赵兴得意的晃着二郎腿,笑着说:“蔡大人博闻,你猜猜他们的布料是什么东西?”
这个反问对蔡京来说不是谜题,蔡京一笑,答:“听说一赐乐业人曾向太祖献过藩布(帆布),离人手下有许多一赐乐业人,这该不会是藩布吧?”
赵兴及皆赞成:“谁都没有蔡大人睿智,通博、广闻,这果然是藩布(帆布)。我在密州任上时,曾召集团练家眷,试用新型织布机纺织藩布,这藩布做船帆最好,密州船舶业近年来爆炸式发展,这藩布供不应求,以至于民间不得与闻。然而,好东西毕竟是好东西,密州团练曾偶尔发现,这东西渗了水之后,堪同纸甲,若两层布缝制在一起,能挡普通的箭击与刺击。
近年来,已经有些效用——密州效用私下里购买藩布布头,用它制成随身甲衣,套在外袍内当作贴身铠甲,我的仆人现在穿的就是密州研究出来的一种贴身布甲,我将它命名为‘甲(夹)克衫’。
夹克衫上的铜扣是我发明的,这扣子挡在心脏与胸前数大要穴附近,可以防止致命伤,至于他们肩上的铜星,那是一种级别。在我这里,一等仆妇肩上缀一颗星,做工满一年添上一颗星,成为二等仆妇,经过考核,优异者可以再添一颗星,成为三星仆妇。
三年期满,还有些识文断字的仆妇,则升任内知(管家)级别,她们会在肩上加一道杠,依照级别称为一杠一星、一杠两星……至于他们袖边的徽章,我称为‘技能条’,一把铲子代表园丁,铲子边加一颗星代表二等园丁,再添一颗星则称为上等园丁。
此外,菜刀图形代表厨师,依此类推……”
蔡京不是傻蛋,论聪明大宋没几个人比得过他,赵兴一番近乎炫耀的话没把他绕晕,他指着这名端水果进来的仆人问:“菜刀、铲子,这我倒没注意,但我看这名仆人臂章上怎么有一匹马,还有一张弓,那张弓上带了一个横条,上面缀了两颗星,按你的说法,这位应该是上等弓手,如此人物,怎么让他端茶送水。”
赵兴似乎被水果呛了一下,他激烈的咳嗽起来,咳嗽半天,才说:“这个张三啊,曾经随我去过南洋,他是特等弓手,这不错,可如今年纪大了,退下来做点家务。”
年纪大了?!蔡京看着面前这位二十多岁,满身肌肉的年轻人,心里直纳闷,他还想再问下去,但一眨眼,他改变了主意:“离人,如此人物,我看他胳膊上挂了不止一个技能条,怎么,端茶送水也需要弓手出面吗?那你可太糟蹋人了。”
赵兴一笑,目光一闪,语气平静的回答:“我在船上跑惯了海,喜欢有组织有纪律的生活方式,这些家仆喜欢学什么本领,我并不禁止。不管学什么,对他们总有用处。而我只管发钱。”
赵兴指点着仆人肩上的技能条,继续说:“想当初,富阳盗匪跨江袭击我的庄园,就是这些人打退了盗匪的袭击,所以他们喜欢学什么,我都支持。会一项技能,我发一分钱。比如这人,他会射箭,就拿一份弓箭手的薪水,此外,这厮做菜的手艺也有点,所以还拿一份厨师薪水。他的弓箭水平是特等,所以拿特等弓箭手的薪水。拿中等厨师的薪水,此外,这还有一只舵轮,他会操船,还要拿船夫的薪水,会骑马,骑马水平为上等,拿上等骑手的薪水。
他现在只是一个门童,我或许用不上他其他的技能,但他既然拥有那些技能,我就给他发钱,总有一天,我会用上那些技能的。比如骑马,我有急信,可以让他传送出去……”
赵兴不厌其烦的解释了一下自己对仆人的管理,蔡京点头赞赏:“如此一来,离人府上的仆人一进门来,就会自发的学习各项技能,因为技能越多,拿的钱越多,是不是这样?”
赵兴心里暗自吃惊,脸上却很平淡:“不错不错。我是这样想的,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把凡事都照顾到,我的优势就在于我的钱财,既然如此,我便用钱财鼓励别人为我做事,如此,则人人奋勇,我啥心也不操,只管发钱就行了。紧要时刻,便是盗匪来袭,自会有人拿起武器,表现一番。”
蔡京沉默片刻,又问:“我听说离人准备让家中仆人买下坊场,在扬州落地生根,可有此事?”
谢天谢地,蔡京终于把话题转向了赵兴期待的,他赶紧顺竿爬:“不错,这些家仆在我家中三年,也学会了许多技能,如今三年役期满,我正打算放一批人出去,顺便也做点有利于民的事……”
赵兴接着用极其煽动的语言向蔡京描述了他与部属的筹划:用精锐团友参股的方式在扬州建立起一批可以快速反应的部队——骑军,顺便建立一支快船,清剿附近不太猖獗的匪患。除此之外,利用这支强有力的机动武装,速袭盘踞在山林中的流窜匪帮,接着吸纳流民,在扬州附近开发囤民……
“此乃不世之功也!”蔡京立刻发现其中的好处,他马上表态:“奏章有我领先,我具名上奏,帮助离人推此事一把,整肃扬州环境,扬州的赋税便会上去,此外,朝廷历年灾害不断,我等身为朝廷官员,当为朝廷分忧——三万民夫,这还不够,至少要十万,我来写奏章!”
赵兴连忙劝止:“蔡大人,我们已经核算过了,最多吸纳三万流民,再多,我怕流民不服管教,反而四处为患——三万,绝不能多了。”
蔡京细致的又问一遍:“你说的是三万户还是三万口?”
“三万口,这是极限!”赵兴回答的毫不犹豫:“我等本不想惊扰蔡大人……咳咳,蔡大人若是为流民安置的问题劳心劳力,那么图谱的事情怎么办?字帖的事情呢?”
蔡京回答很干脆:“昔年王荆公变法的时候,我也曾主持过汴梁变法事宜,这组织劳工的事情,我手下也有能人,不过,离人既然如此热切,便由离人出面,如何?”
蔡京这是让了赵兴一步,赵兴能不识趣吗,他赶紧回答:“蔡大人,我为官数年,这奏章上的事情还不熟悉,以前向来都是高俅负责。蔡大人既然愿意相助,这奏章就由蔡大人来写,我还是按杭州的办法当官,别人出主意我来干,别人写奏章,我具名。”
蔡京很满意,赵兴这么说,等于把话语权交给他,由着他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但蔡京连续受赵兴那么大的恩惠,他自然也不会做的过分,怎么样也要把赵兴的功劳表一表……
蔡京的动作很快,三月中,他与赵兴联名上书,声称扬州尚有许多荒地,听说朝廷各地受灾不断,扬州愿为朝廷分忧,今年接纳三万流民垦荒,整个过程无需朝廷花费一文钱,只需朝廷允许把扬州坊场买卖的钱,允许扬州官府使用一年。
大宋朝已经持续三年灾荒了,这份奏章递上去,朝廷的答复也很快,既然不花朝廷一分钱,朝廷下旨,大大的褒奖了蔡京与赵兴。随后将各地抓捕的流民拼命往杭州遣送。
紧接着,赵兴与蔡京的第二道奏章上来了,他俩要求朝廷破例允许扬州雇用民夫与厢丁修建大工程,主要是为流民的屯垦点修建道路……朝廷爽快的同意了。
朝廷之所以同意的如此爽快,是因为赵兴虽然不声不响,但他在朝中却有一套双保险策略。一是时任吏部尚书的苏轼,这位大才子能够把奏章直接送到自己的粉丝高太后那里,高太后对偶像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从不打半点折扣。
另一项保险措施是一赐乐业人,苏轼在杭州三年,跟一赐乐业人接触频繁,大家都是住一个城堡里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在充分领略到一赐乐业人会计能力后,苏轼回京,也主动寻求一赐乐业人的帮助。熟人找熟人,那些一赐乐业人在吏部尚书苏轼的大力帮助下,迅速进入中央各个部位,凭借自己出色的会计与组织能力,迅速成为各部门骨干。
这时,宋朝庭的官员虽然没有像忽必烈一样称赞这群以色列人——“他们无所不能”,但部门里有一群曾经做惯了奴隶,非常听话且各项本领出色、又任劳任怨的基层干部,由不得部门官员不重用。
有了这群以色列人,赵兴可以保证,自己署名的奏章哪怕隔着墙扔进哪个部门的院子里,也会有人捡起来,清理干净后,呈递给自己的主官——而且优先级别满高。
蔡京的奏章,他自己写的前半部分,是一篇词藻华美的诗篇,狠狠的夸奖了一下灾荒遍地的大宋,而后预先夸奖了扬州垦荒完成后的场面,赵兴则在奏章后面按现代企划案的格式,附上了一份详尽的预算案。
当然,这份预算案一般人看不懂,以色列人便成了征询对象,他们的答复丝毫没拖延,第二天便给出了详尽的解释……这解释大多数官员们依旧看不懂,但大宋第一聪明人苏颂看懂了,他对奏章大加赞赏……可惜,他赞赏的话别人也听不懂。
于是,晕头胀脑的大宋朝稀里糊涂的给出了许可,大多数人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情看待赵兴的建议的。比如贾易,他就在私下里说:“人都说赵离人写的契约没人看得懂,我看他老师也看不懂,这奏章刚呈上的时候,苏子瞻哗啦哗啦翻弄着,仿佛轻风拂过书页,这速度是看懂的速度吗。我觉得他也就是睁睁眼睛点头而已。
呲,不花朝廷一分钱,只要求延迟交纳买卖坊场的资金,这钱到期他还要交,一个大子都少不了,我就不信,这钱存放在他说的那个银行里……是兴业银行吧,还能自己生钱了?!钱又不是妇人,会下小崽!我看赵离人这是狂妄了。等着,看我怎么收拾他!”
第一百六十七章 初战湖匪
朝廷的答复异乎寻常的快,让蔡京也有点忐忑,他知道自己在朝廷树敌过多,现在朝廷的许可来的如此快,倒让他以为这是个陷阱。犹豫半天,他将公文转给赵兴,赶紧表态:“离人,此事由你具体筹划,我就不管啦……嗯,这月的图画与字帖我还没写呐,以后公事上你就多操心,我还要回府思索设计。”
赵兴笑的很憨厚,他知道,万事开头易。开始的时候,人有激情,有灵感,有多年以来的积累,所以创作欲强烈,但等到经过井喷式喷发之后,人的灵感就会逐渐萎缩,于是创造就成了一种苦难的、周期似的、例行公务似的折磨。蔡京现在正处于枯水期,便是每月十幅创作稿,就已经要了蔡京半条命。
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妙,我竟然劫持了大宋第一权臣,大宋第一“顽主”,让他每日愁眉苦脸,替我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这简直太可乐了。
蔡京没有想到,在扬州他与赵兴联手做下的事情,是他平生唯一光辉的政绩。这位权臣擅长劫持别人的思想,巅峰时期,他连皇帝的想法也能左右,但他这辈子最自豪的就是身在扬州的那段日子,这段日子里,他被赵兴劫持了,一任主官,成了赵兴这个下属的橡皮头章……他还自己不觉得。
四月,第一批流民抵达扬州后,赵兴迅速把买卖坊场的钱存入兴业银行,按“存一贷三”的比例,大肆贷款购买荒地,然后免费发放农种与农具,将荒地租赁给灾民垦荒。约定秋收后,灾民将垦荒后的熟田归还官府,而地里的出产全归灾民。
从朝廷借来的那数万厢军,在这一年里也基本有了着落,赵兴用贷款支付了厢丁的薪水,借助数万劳力,疏通了几条支流,将运河的运输分流,已解决运河拥堵问题。剩下的时间,则用来修路,要求移民的屯垦点实现“村村通道路”,当然,这种道路畅通的田产,也会让它卖到了更高的价钱。
这年初秋,帅范的水军也训练完毕了,赵兴将民政这一块交给了属官,带着帅范的水军四处收罗湖匪的踪迹。
湖匪之所以难以剿灭,是因为官军与湖匪之间的船速相差不大,官军的巡逻船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湖匪抢劫之后快速逃离,等官军获得消息,追逐过来的时候,湖匪已经与发案地拉开好大一段距离,并向附近的太湖、鄱阳湖逃逸。
事后,即使官军追查到湖匪扔在岸边的船,那些提前登岸的湖匪,也会以村民的姿态,非常纯洁的迎接官军的到来,并十分卖力的帮助官军寻找线索,当然,他们找来的都是些错误线索。
赵兴出港的时候,正好是一艘船报案,有三艘湖匪船实行打劫,事后,几乎搬空了商船的货物,而后一路逃命。
经过一年的训练,正在擦拳磨掌的帅范立刻要求带兵出击,赵兴却不慌不忙的召集了二十名家丁,这才慢悠悠的登船。
这次,扬州水军调动了三十艘快帆船,其中一个指挥就是赵兴新建的精锐水军,它有一艘风帆与轮桨混合动力的大帆船,携带十艘小型的平顶冲锋快舟组成,这些冲锋快舟尾部都配备了小型的轮桨,采用脚踏式作为动力,每艘船上坐一什士兵,组成一个战斗单位,这一指挥精锐士兵被赵兴别有用心的命名为“第九师”,因为都是新船,他们速度很快,快速的驶入江心,并通过询问渔船,捕捉到了湖匪的踪迹。
帅范报告:“船民相传,湖匪每次打劫都会在太湖附近的沙洲上分赃,而后四散而去,太湖芦苇挡着,深不可见人,我等清军而入,心里实在没底,不如等一等,等后续船队来。”
赵兴别有意味的看着帅范,这个人平常做事莽撞,说话不注意,没想到临战时还能如此冷静,他笑着夸奖道:“子连,不错啊,你居然知道轻重缓急了……可我们的船胜在速度快,不要紧,留下一艘快舟相互呼应,等待后续船队,其余的船加快行驶,追上湖匪的尾巴,我倒要看看他们去了哪片沙洲。”
帅范还在犹豫,赵兴又问:“你说,盗匪们在沙洲上分赃,会离自己的家门有多远?”
帅范一拍大腿:“对了,盗匪们肯定在家门口附近寻找沙洲,隐藏船只,如果太远,他们就会无法联络,我们带来了门犬,完全可以顺着味道追踪,所以只要看见他们在哪片沙洲分赃就行了,大不了我们把附近飞渔村全翻一遍。一旦我们找见货物,容不得他们抵赖。”
帅范想通了,他亲自拿起鼓槌,坐在指挥船上,指挥船队向湖匪逃窜的方向杀气重重的追去。
在太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赵兴追上了湖匪的渔船,见到官军出现,湖匪们不慌不忙,呼哨一声转向附近的一个沙洲,拐了两拐,消失在芦苇荡中。
赵兴一招手,士兵们已经呈上一张太湖水文地质图——这就是有单锷的好处。单锷为了治理太湖水患,沿太湖一带水系考察了三十年,太湖每一条河岔的水文状况他都熟悉。
单锷加上赵兴会发生什么变化,那就是质的飞变,单锷一心想要治理太湖水患,每一条河沟的水深状况,水流状况他都心中有数,可谓一本太湖的活字典,唯一遗憾的是,单锷没有体系概念,许多有用的资料都保存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整理成有规则的图谱。但加上赵兴就不一样了。
赵兴这一年来,边与单锷一起疏浚附近的河流,开荒扩地,同时还要求单锷边回忆边记录,绘制了一份太湖水系的详细水文图。这对扬州水军来说,是最大的财富。
湖匪依仗的是他们熟悉地理,但在单锷与赵兴的联手下,他们的优势不复存在,因为湖匪的地理知识是感性的,属于经验主义,而单锷加上赵兴,扬州水军对太湖的地理知识就是知性的,是有体系脉络的。
如果是平常,扬州水军追逐到附近沙洲,就会进行徘徊,不敢前进,因为他们担心水浅,悍然进入,船只搁浅就会困在沙洲,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赵兴选择出击的日子是十三号(阴历),阴历十三正是开始涨潮的日子,这时河道的水位最高,而且这一现象一直会持续到十八号(阴历),然后才开始逐步降低。算起来前后有六天时间,这样,即使单锷的记忆有误,也能保证很高的保险系数。
扬州水军没有在航道外停留多久,三艘冲锋快舟当先冲过河道口,进入了芦苇丛,赵兴的指挥舟速度稍慢,等他赶到,所有的冲锋舟已涌入芦苇深处,赵兴只好命令坐舟横在河岔口,等待里面传来的消息。不一会,一艘冲锋舟单独返回报告:湖匪们用渔网阻塞河道,先期冲入河岔的头一条冲锋舟一不小心,轮桨被渔网缠住,陷在里面,其他的船不敢前进,等在河岔外。
赵兴大怒:“湖匪只有三艘船,每艘船上能有多少张渔网,封锁一个河岔,最少也要用去一张渔网,既然已经冲近,该拼着陷落五艘冲锋舟追上湖匪?怎地先前冒进,现在又迟迟不进,谁在指挥前船?”
被斥责的冲锋舟默然无语,这些都是帅范训练的兵,坐舟上的帅范不好意思,跳起来说:“我去指挥。”
赵兴盯着帅范,恨恨的说:“论起来,我们的轮桨船转舵灵活,远远胜过硬帆船,在这样的河岔里,正是我们占优势的时候,但一张渔网就吓住他们了吗。
我听说,人心是最难攻克的,有了坚定的战斗欲望,平坦的大道上,几十个人守卫的小屋子也能成为难以逾越的险关。没有拼死的战斗欲望,百万人守卫的都城也像是一座鸡舍任人闯入宰割。你说,我花费一年的时间,好吃好喝养着这群人,难道九艘冲锋快舟便被一张渔网吓倒了吗?”
帅范脸涨的通红,他唱了个大回喏:“大人,前锋没有指挥,让我去,我来指挥他们。”
赵兴点着头,说:“九艘冲锋快舟,我们的数量比人家多,操作还灵活;我们的装备也比人家好,怎么就不敢战斗了呢,你去,凡临阵退缩者,皆斩。”
帅范一言不发跳进先遣的冲锋舟,向着芦苇深处驶去。赵兴的坐舟大,不敢驶入芦苇深处,只好在外焦灼的等待。不一会,兵马提辖鲁豫带着其余的船只赶到了。此时,芦苇深处响起连串的爆炸声,不久,一股股黑烟冒上来,紧接着,芦苇深处燃起了大火。
鲁豫的指挥船靠近赵兴的坐舟,他顺着船的踏板跳了过来,神色焦急的问:“招讨,里面响的一个劲,要不要进去接应……这大火一起,我担心小船转折不易,困在火海里。”
赵兴显得悠悠闲闲,船上的厨师已经开始为他泡制醉虾河蟹,他端着一杯酒招呼鲁豫:“鲁大人,何必如此焦急。湖匪使用的是弓箭钢刀,我们使用的是霹雳火球与霹雳弹;湖匪驾的是方头硬帆船,我们的冲锋舟是尖头缩型轮桨船,如果这还打不过,要他们有何用?”
赵兴没告诉别人的是,他用的或要是改装版,是现代科技认可的最佳配方。多亏了古代信息传播不畅的好处,鲁豫一点没查觉其中的差异,想当然人为赵兴使用的就是军中制式火药。
赵兴还在笑,他一拍椅子扶手,笑的很阴冷:“我这船上载了三百石火油,如果那群人战败了,我便放火烧湖,决不让湖匪夺去轮桨船。”
鲁豫愣了一下,凑近赵兴轻声说:“我听说还海鳅船最怕被河里的水草与杂物纠缠,此地属于河岔,船闯进去,会不会陷在里头?”
赵兴完事无忧的捧着热茶,这时,厨师端上了新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鱼虾,赵兴热情的招呼鲁豫:“提辖,来,吃醉虾,瞧这船上局促的,我原本想让厨师做蟹酿成,可惜时间不够。”
鲁豫犹豫了一下,豁然之间,他仿佛想通了,马上大大咧咧的坐了下来,询问:“招讨今日备了什么酒,蟹黄时分,正当饮美酒,品河蟹,招讨今日可要酒管够……”
芦苇丛中的浓烟越来越大了,不一会,帅范引着六艘船冒烟吐火的闯了出来,一见赵兴,便大声喊叫:“招讨,成了。”
鲁豫嘴里正咂着一条螃蟹腿,听完这话,他舍不得吐掉嘴中的螃蟹肉,可心中又很急切,只好含着满嘴的食物,含含糊糊的问:“判官,什么成了?”
帅范叉手不离方寸,回答:“招讨、提辖,我们毁去了两艘匪船,还有一艘重伤逃逸,两名弟兄已经追下去了……”
赵兴也在含着螃蟹,但他稳得住,慢条斯理的把满嘴的螃蟹肉咽下去,还仰着脸回味片刻,方回答:“好吧,你带着其余的船队追下去,我与鲁提辖再办点事,且待片刻再尾随你们。”
帅范愣了一下,他迟迟疑疑不肯走,许久方说:“招讨,不至于如此吧,这片芦苇好歹也是众鸟栖息之地,还请招讨手下留情。”
鲁豫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