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摆摊前一天,赵诚下学回到家之后就发现了家里做了很多的吃食,数量还不少,他当然不会白目的认为是做好了自己家吃的,于是问道:“娘,你这是要开吃食铺子啊?”

黄氏笑道:“娘一个妇道人家,你爹又去世了,哪儿好抛头露面地去开吃食铺子啊!这是别人要开吃食铺子,然后雇我来做吃食的,然后每月拿工钱。娘想着,这比做一个月绣活更挣钱,所以就答应了。”

黄氏没说出口的是,要是以后哪一天王友良抛弃她了,她也是会自己去开吃食铺子的,不管会不会惹闲话。对她来说儿子是最重要的。

“原来是这样啊!”赵诚恍然道。

黄氏笑了笑,然后拿起一个肉包递给赵诚,“诚儿,这个拿去吃吧!”

赵诚先是疑惑,然后摇头道:“不行,娘,这个我不能吃,这个是人家的。”

黄氏愣了一下,然后笑道:“没事儿的,东家已经说好了。每次做吃食,我们自己也可以留几个的。”

“真的吗,娘?那真是太好了!”赵诚接过肉包。然后大口吃了起来,他都不记得自己上次吃肉包是什么时候了。

黄氏看到赵诚大口吃着包子,心里又是心酸又是欣慰的。

晚上,睡到下半夜,黄氏就起来做起了吃食。没一会儿王友良就过来了,也帮着干了起来。

赵诚被厨房的声响给吵醒了,起来一看,黄氏已经忙了起来,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人也在,顿时有些警惕。黄氏一看是儿子过来了。于是说道:“诚儿你快去睡,这天还早着呢。”

“娘,我来帮忙吧!”赵诚揉着眼睛说道。

王友良一看赵诚。笑道:“你就是诚儿吧?这活儿你帮不了,快去睡吧,免得耽误了上学。这里有我帮着你娘就成了。”

“大叔,是你雇了我娘做吃食吗?”赵诚问道。

王友良先是一愣,然后看到黄氏在对他使眼色。顿时点头笑道:“当然啊,要不然你娘干嘛要帮我做吃食?”

赵诚不知道为什么松了口气。然后在黄氏和王友良的劝说下又去睡觉了。

要做的吃食都准备好之后,王友良给黄氏和赵诚留了一些吃食后,趁着天还没怎么亮的时候,王友良将吃食放在了之前准备好的推车上,然后推着吃食去了学堂门口不远的地方摆起了摊子。

这才是第一天,因此,王友良对于能卖多少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早上来的时候,黄氏就已经跟他说了,因为很多人事先也不知道他会在学堂门口摆摊儿,因此今天的生意估摸着不会好。然后黄氏估计是又怕他灰心、打退堂鼓,于是又说道,这只是一开始,时间长了,生意自然就会好了。

现在的现实状况也说明了黄氏预料的正确性,来得早的人很少是还没有吃早饭的,只有少数几个估摸着是看到这是新摆的摊子,就过来看看是卖什么的。在看到是卖吃食的之后,有的看到吃的,觉得早上还没吃饱,于是又买了些吃的东西。当然了,这样的人也不多。

王青辰每天来的既不算早但也肯定不会算晚,于是他没像有些迟了的学生那样脚步匆匆,而是迈着从容的步子,然后他就看到了王友良在摆摊子。

王青辰擦了擦眼睛,没错,这是自己的大伯王友良。不会吧,自己这大伯真的是转了性子了?这真是太让人惊讶了啊,虽然王青辰之前也听家里人说王友良估摸着是改了性子了,要去镇上找活儿干了,可是自己那是一点都不相信的,毕竟一个人的秉性哪儿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就凭服了一次徭役?想想都不可能。因此现在王青辰这一看到王友良摆起了摊子,真的是无比震惊啊!

王青辰决定过去看看。这时候,王友良的摊子上正有几个人围在那儿指指这个指指那个,之后就见王友良将那个人指的东西每样拿一个,然后用纸包了起来递给了那个人,那个人从怀里摸出了几文钱给王友良,王友良笑眯眯地收下了。

等这几人买好了东西,王青辰这才得以上前,这才发现王友良在卖吃食,有包子、馒头、烙饼等几样面食、甚至还有茶叶蛋。王青辰看了之后也是心中夸赞的,这主意要是王友良自己想出来的,那王友良就真是很有脑子的人。王青辰想到了前世学校门口的那些小吃摊子,一到放学时候都是挤满了好多的人。

王友良把钱收好,一抬头就看见了王青辰,顿时笑道:“是青辰啊,早上可吃过了啊?要是没吃过,从大伯这儿拿点东西去吃?”

王青辰一看王友良这么客气,顿时有点不习惯了起来,“呃,大伯,我吃过了?”王青辰想了想,又问道:“大伯,你是今儿个才来的吧?之前都没看到你在这儿。”

王友良点头道:“是啊,今天才刚来,要是生意不好,以后就不干这个了,要是生意好的话,那以后我准备就近开个吃食铺子,就不用辛苦摆摊了。”

难得王友良这次这么的努力上进,说什么也不能让他打退堂鼓啊,于是王青辰建鼓励道:“大伯,你这在学堂门口开吃食铺子的主意是非常好的。我相信以后生意肯定不会差的,那吃食铺子肯定是能开的起来的。不过,有一点,我倒是觉得你是不是要写个牌子什么的啊,要不然有些人也不知道你是在卖吃食啊。还有啊,你得给你的吃食摊子或者是以后的铺子起个名字,比如王家吃食什么的,那样的话,就算以后跟风开吃食铺子的人家多了,但是别人一想到吃食铺子,首先想到的就是你的吃食铺子。你说是不是啊?”

王友良先是听王青辰说起这吃食摊子生意肯定会好,以后铺子也肯定能开的起来,心里就很乐呵了,直想着这侄子会说话。然后又听了王青辰的建议,越想越觉得很有道理,暗想着,回家以后,一定要跟黄氏好好琢磨一番。

于是王友良笑道:“哈哈,你小子真会说话,承你吉言,等以后大伯挣了钱,就给你买好吃的。”

王青辰一听,满头黑线,不要总是把他当成小孩子啊!不过还是算了吧,难得王友良性子转成这样,自己就不为自己辩解了吧,于是王青辰说道:“大伯,那我就先不和你说了,我要进去学堂了,夫子估计待会儿就来讲课了。”

“哎,行,你快去学堂吧!”王友良点头道。

王青辰这才往学堂里走去。心里想着,真是好难得,自己大伯王友良能和自己这么心平气和地来一场对话。想过后,又暗自鄙视自己,难道别人对自己态度好了,自己还不习惯了吗?真是!

待学生都进了学堂之后,王友良这才将东西收拾了一番,然后放到了推车上,然后往回推去。回去后,王友良和黄氏两个人就开始清点东西,然后算起了今天的收益。

王友良看着没有卖出的吃食,不知道在想什么。

黄氏赶紧安慰道:“这是第一天,肯定会有卖不完的,以后就好了啊!”

王友良点了点头,“嗯,我知道的,我刚才只是在想这些吃食要怎么办?”

“要不你带回家去?你家人口多,带回去也能改善一下伙食。”黄氏建议道。

王友良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成,等我们算过收益后,给你这儿留一些,剩下的我就送回家去。”

很快,今天的收益就出来了,今天只是挣了几文钱,当然,除了这几文钱,还有一堆剩下的吃食。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而且明天的情况肯定会更好的。

算过收益之后,王友良又想起了今天王青辰给他的建议,然后他就对黄氏说了。黄氏听后那是非常的赞同,这就像很多人都喜欢去老字号买东西一样,只要这吃食铺子一直开下去,那么这牌子就能为他们招来很多的顾客。

两人商量好了要准备牌子之后,然后王友良就推着剩下的吃食回了王家村。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中秋

王友良带着很多吃食回来了,说是今天没有卖完的,这惊呆了一帮子的人。要知道,尽管之前村里人听说了王友良服过徭役之后开始奋发图强了起来,可是大多数的人还是持怀疑的态度的,认定了王友良是吃不了苦的,哪儿想到,王友良居然真的是准备干出一番成绩出来的。

老爷子和老太太两人看到王友良带回来的吃食,先是疑惑,然后听了王友良说了自己摆起了吃食摊子,这些是没有卖完的之后,那是非常的激动啊!尤其是老爷子,对于自己大儿子终于开始干起了实事那是无比的欣慰啊!在知道了今天大儿子其实没有挣多少之后,老爷子还安慰起了王友良来,说是什么一口吃不成胖子,凡事要一步一步来之类的,就怕儿子被今天的战果一打击,然后打起退堂鼓来。

王友良自有黄氏在一边不断的打气、鼓励什么的,哪儿就会这么容易放弃,他可是想好了,这次一定要干出一份成绩来,让别人都高看他,让黄氏和家里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家里人”还是在黄氏的劝说下才加上去的,黄氏本来对于自己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就很是愧疚,哪儿就能独占王友良呢?

于是,王友良很是不在意道:“爹,你不用担心,今天这样的状况,我本来也是预料到的,所以今天的吃食本也就没有多准备。”

老爷子听后连连点头,“恩,不错,你能这样想,爹就放心了。”

田氏对于王友良在镇上摆了个吃食摊子的事儿还是很高兴的,她对此比较有信心,甚至心里不断地憧憬着以后自己在家数钱的场景。

很快。老爷子拍板决定,这些吃食送一些给王青山与何氏两口子,再送一些到二房和三房,剩下的再自己家留着吃。

罗茵看到这些吃食,心里也是很高兴的。在她怀身子还有坐月子的时候,家里人当然是没有亏待她的,但是之后,在吃食上就和家里人一样了。这要是没有孩子倒也就罢了,现在她还有一个小孩,这吃不好。哪儿有足够的奶水呢?因此,对于自己公公带回来的这些吃食那是非常的高兴。

王友富和王友田家收到吃食后,先是疑惑。待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又都惊讶了起来。他们都是很熟悉王友良的人,真的很难相信王友良居然这么快就转了性子。

张氏和杨氏唠嗑的时候还在感叹:“真是没想到啊,他大伯那样的性子居然能就这么掰过来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是啊,我原也是不信的。毕竟之前。服徭役那事儿他还欺骗了老爷子,自己躲在了镇上。不过现在想想,可能那时候他大伯就想着要摆吃食摊子了吧?要不然干嘛要去镇上找他以前开铺子时认识的朋友呢?”杨氏说道,她是相信了当初王友良说的,去那条巷子里找他以前开铺子时认识的人了。

“也许吧,以前听说有的人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原是不信的,现在现成的例子摆在面前。由不得我不信。这大伯以前那抠门的性子,现在居然会把吃食送给我们,可不就是转了性子,重新做人了。”张氏道。

杨氏也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很快,王友良在学堂门口摆吃食摊的事儿就传遍了村里。大家对于事情本身的接受度还是很好的。只是对于王友良性子的转变那是相当的好奇。甚至,村里有几家长辈还特地来了老宅取经。他们几家也是有些子孙如王友良之前的性子的,于是想来问问老爷子和老太太是怎么把王友良的性子掰过来的。

老太太不知道要怎么说,老爷子倒是非常自豪地夸夸其谈了起来,说起了自己之前发现了儿子那不好的性子之后,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要帮儿子把性子掰过来,而自己儿子又是如何让他失望的,最后他是如何无奈地将儿子送去服徭役的云云。

老爷子讲的那叫一个深情并茂啊,那几家人也是感同身受,不停地附和着“是啊,确是这样。”、“我家儿子也是这样气我啊!”之类的。

最后大家听了老爷子的话后,那就是一个结论,想要把那些子孙的性子掰过来,那就让他们去服徭役吧!这个结论然后又被传遍全村,甚至是周边几个村子。都说是王友良之前的性子是如何如何的不好,然后服了一次徭役回来之后,性子变得是如何如何的好云云。

于是在第二年服徭役的时候,王家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子里,凡是家里有子孙性子需要掰正的,那些人家都采用了老爷子的做法,拒绝用银子抵徭役,而是让那些子孙亲自去服一次徭役。由此,第二年由抵徭役而交上来的银子,那是大大地减少,因为那些家里子孙还不错的人家也来凑热闹,想着把子孙的性子变得更好一些。可想而知,拿银子抵徭役的人会减少多少。这情况还让里正们惊奇不已,待查明情况之后,其他村的里正还好,觉得服徭役说不定还真的有用。王家村的里正可谓是整个脸都要抽搐了,别人不知道王友良没有去服徭役,他难道还会不知道吗?当然了,这是后话。

由于这段时间王友良一直忙着要摆吃食摊子,以后更是要开吃食铺子,因此根本就没想起来王友富家租出去的铺子租期到了,而且之前自己还想着靠这个铺子占一把便宜的。

王友富家里,一直到要收租金的这天都没有看见王友良有过来说借铺子的事儿,还有点奇怪。不过王友良想不起来更好,虽然,他们在之前已经想好了应对方法,虽然没有用上,但是王友富家里反而是更高兴了,悄悄去收了下一年的七两银子租金。他们是想着王友良可能是转了性子,然后想靠自己的努力开一家铺子,毕竟王友良这段时间的努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让人不敢相信,但不得不说,王友良确实是性子大变。

不过说起来,王友良没有提起要借王友富家铺子的事儿,确实是忙得忘记了。当然了,就算是他记起来了,估计现在也是看不上眼了,那借来的哪儿有自己挣来的靠谱啊!王友良现在干劲十足,而且他相信自己以后肯定会成功,肯定会发达的。

王友良采用了王青辰的建议,给摊子竖了个牌子,牌子上写着王家吃食,而且他已经想好了,以后开铺子时,也用这个名字。

王友良现在的生意渐渐的上了正轨,当然这是离不开黄氏的帮忙以及平日里的劝说和鼓励的,王友良是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黄氏了,要不是家里还有着田氏,他定是要娶了黄氏的。

王青同对于自己爹这摆吃食摊子的事儿也是知道的,并且对此也是很看好的。如今,自己爹的吃食摊子生意更是上了正轨,据说,都已经在开始准备着开铺子了,这可把王青同羡慕坏了,自己辛苦这么久,可不就是为了以后能开铺子什么的吗?没想到自己爹这么容易就开了起来,想想就有点沮丧。不过后来一想,自己爹比自己强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于是也就释然了。

王友良听从黄氏的建议,在学堂附件租了一间铺面做吃食铺子。本来王友良还想着是不是要和家里亲戚借点钱凑凑,然后盘下一个铺面,不过在黄氏说了做生意要一步一步来,以后定会挣到盘下铺子的钱后,王友良就止了这心思。

铺面租好之后,里面还要稍作修改,还要准备好多东西,在那之前,王友良还是继续摆摊,不过在学生买吃食后,都会说说自己以后会开吃食铺子,然后铺子在哪里,到时候望大家都去捧场之类的。

王友良的铺子开起来后没两天就到了中秋节了,这一次过节,王家人都是喜气洋洋的。大房那边,因为王友良之前摆了吃食摊子,现在更是开了吃食铺子,家里多了进项,自然是高兴的。王青山与何氏则是有子万事足的样子。

二房这边,王青华管理的磨坊,每月的进项都还是很可观的,王青辰那边学业也是在不断长进。当然还有杨氏肚子里的孩子,这几天就要出来和大家见面了。

三房那边,高兴的事虽然跟银钱不怎么搭边,不过三房本来就在张氏娘家的帮衬下,日子一直过得不差。现在高兴的就是女儿的婆家找的好,赵靖可是离秀才只有一步之差了。

由于杨氏的产期就是这几天了,所以家里的事都是交代给了罗晴和吴氏的,包括节礼的事儿这次都是让罗晴自己做主的。罗晴自然是不敢独专,不过想到不能去找杨氏,那还是可以去找王青华的呀,于是罗晴直接和王青华商量了起来。

王青华自开了铺子之后,人情往来方面比以前可是强多了,没一会儿,就和罗晴讨论出了有关节礼的一些事。然后就是相互送节礼,家里准备着过中秋节。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新生儿

王友良本来在镇上与黄氏两人过着宛如夫妻的生活,不过中秋节还是得回家过的。不过王友良虽然是回来了,但是面对着在他眼里样样都不如黄氏的田氏时,心里还是会涌现出阵阵烦躁的。

田氏自从王友良能挣到钱之后,对他也不会经常抱怨、发脾气之类的了,而是非常的讨好。但是时间长了,她也能看出来王友良对她的不耐烦,顿时心里很不满,但是想到王友良现在能干了,不是以前可比的了,于是也就生生忍下了脾气。

王友良这一天在家感觉处处不自在,心里越发的想念黄氏,不过想到老爷子和老太太,到底是忍住了没去找黄氏,不过对家里人都很是敷衍。

那边让王友富一家子都没有想到的是,中秋节这天晚上,一家人正坐着吃着月饼的时候,杨氏的肚子突然发动了。

杨氏疼的冷汗直冒,一家子人这才急急忙忙了起来。王友富将杨氏抱到屋里炕上,然后就准备去喊稳婆来。刚要走,又想到上次老宅青云媳妇要生的时候,稳婆来的时候,热水没有烧,于是王友富叮嘱了罗晴备些热水,然后就快步去喊稳婆了。

罗晴得了嘱咐,没有急着烧水,而是想到了吴婶生过孩子,喊她来照料杨氏比较妥当。于是罗晴嘱咐了王青辰,让他去家里旧房子那儿喊吴氏过来,然后才赶忙去烧水。

王青辰也是知道吴氏在生孩子这上面还是有些经验的,于是就飞快地去了老房子那儿去喊吴氏来。吴氏一听杨氏要生了,顿时也顾不得和家里人团圆了,赶紧跟着过来了。

王青华看这边情况好了一些后,就去老宅和三房那儿报信去了。很快,老宅和三房那边都有来人,张氏更是直接进去了产房里边。

杨氏也是生过三个孩子的人了。自然对于生孩子也就有了一定的经验,比如刚开始不要大喊大叫浪费力气,要将力气储存起来,留待最后使用。因此屋子里倒是没有听到杨氏的大声叫喊。

没一会儿,王友富带着稳婆急急忙忙赶了过来。稳婆来了之后,让端了热水进去,然后就开始帮杨氏接生了。

一开始,屋子外面的人还听不到屋子里杨氏的叫喊声,后来杨氏实在是忍不住了,开始叫喊了起来。

屋外的人听着屋子里一声一声传出来的叫喊声。都是非常的焦急,毕竟这个时代女人生孩子就相当于从鬼门关走了一遍,稍不留意就会出事。

王友富皱着眉头在产房门口走来走去。时不时地朝里面望望。老爷子和老太太坐在凳子上也是一副凝重的表情,默默念着杨氏要平安生产。老太太虽然平日里不待见杨氏,可是杨氏肚子里的毕竟是她的孙子。再说了,她顶多就是会算计着占点小便宜什么的,这关系到人性命的大事。她还是不会胡乱想的。

王青华和罗晴两人也是非常着急,站在那儿也不出声。彩云听着杨氏的叫喊声,吓得依偎到王青辰的身边,还可怜巴巴地问着杨氏会不会出事云云。

王青辰虽然之前也听过罗茵生产时的叫喊声,可是当时他也是只听了一两声,然后就不敢再听回来了。如今。听着杨氏一声接一声的叫喊声,他也是非常担心的,就怕杨氏生产会出啥事儿。不过。王青辰看着彩云这么害怕,也就不敢表露自己的害怕,只是安慰道,“娘亲一定会没事儿的。”

在杨氏的叫喊声越来越密之后,没过一会儿。就听见里面稳婆的一阵惊喜:“生了,生了。是个男娃!”

然后屋子里就是一阵婴儿的哭声,院子里众人拎着的心这时候才算回归原位,转而为小孩子的到来高兴了起来。

屋里的杨氏生完孩子之后就脱力昏睡了过去,张氏和稳婆把新生儿收拾干净之后放在了她的旁边。

王友富第一时间冲了进来,后面跟着王青华、王青辰、彩云以及罗晴并老太太,都进来看了新生儿,一看到新生儿很是健壮,都放下了心。王友富看到后,更是给了稳婆很多的谢钱,直把稳婆乐得说了一箩筐的好话。

这时候已经是很晚了,众人这才回了家。

第二天,吴氏就给杨氏准备了下奶的猪蹄汤,然后就开始照顾起了杨氏坐月子。

杨氏之前小产就伤了身子,落下了病根,这次在李郎中的建议下,准备着在月子里好好补补身子,争取把病根消除了。于是,杨氏很是配合地吃着吴氏按照李郎中给的药膳方子做出来的汤汤水水,很快气色就养的很好。再加上,家里现在的日子不仅富足,还没有什么糟心事,因此杨氏能够得以放松心情,全心全意地做起月子来。

新生下来的小人儿,脸皱皱的,很不好看,王青辰听着别人嘴里的夸赞之词,心里直嘀咕,这也叫好看吗?不过,没过两天,小人儿的脸就好看多了,也不再皱巴巴的了,王青辰直呼神奇,因此每次下学回来都会来看看这个小弟弟。

王友富没有让老爷子帮着起名字,而是自己想了起来,在小人儿生下来没几天之后,就决定了小人儿的名字叫王青和,本来还准备再给儿子起个贱名的,不过很快被王青辰劝阻了,开玩笑,自己亲弟弟再搞个贱名什么的出来,那喊的得多别扭啊!

小青和还小,脸上还没有什么情绪表露出来,因此尽管王青辰每天都会来逗弄逗弄他,但是每次小人儿都是非常的淡定,情绪不外露。

没过几天,又要开始农忙了,由于这次正好杨氏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因此家里没有像以前农忙那样轻松了。王友富这次也是请了一些短工过来,然后将照顾杨氏的事交给了吴氏,而罗晴则负责起了那些长工短工的饭食和水。

罗晴以前在家的时候,农忙时候也是将家里的家务活都包了的,因此这次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很快就把事情干的妥妥当当的,这让家里人都很满意。

王友富家里这次的秋收,除去要交税的部分,剩下的折合成银子,得有十七八两之多,不过家里人都没有准备将粮食卖掉,而是留待家里磨坊自用。

粮食收获之后,家里又迅速地将田地犁好,然后又种上了新一轮的作物。

待农忙差不多过去了,小青和的满月酒又到了。

由于杨氏的这次做月子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养好病根。因此,李郎中嘱咐了最好是做四十天的月子,多余的十天正好巩固巩固。因此,小青和的满月酒,杨氏没能参加,还是躺在炕上做月子。

来客找不到杨氏,问明原因之后,不知道有多羡慕。因为在有的庄户人家里,虽然女人做月子是必需的,可是有的婆婆不说会照顾好儿媳妇了,能不说闲话就已经很好了。这都要归根于庄户人家里本来劳力就很缺乏,而女人坐月子使得家里少了一个劳力不说,还要另一个劳力照顾着。因此,很多的婆婆就不满,恨不得儿媳妇只做半个月或者干脆不做月子才好呢!有的婆婆甚至心生不满,直接就言语攻击了起来。

而杨氏呢?杨氏坐月子的时候正好是农忙的时候,这要放在别人家,能有人按时给你送饭就不错了,就不用谈细心照料了。可是杨氏这次坐月子期间,不仅没有婆婆在一旁说些什么酸话,王友富更是请来了一个人专门服侍着。这怎么不让村里别的女人羡慕?更何况,现在王友富家里要趁着做月子的时候给杨氏调养身子,这在吃的上面肯定是不赖的,而且还光是月子就要做上四十天。这在别人家可真不容易见到。

这些女的也不知道是抱着羡慕还是嫉妒的心情,都去杨氏那屋看望了杨氏。在看到杨氏一个月子下来养的白胖白胖的,脸色还很红润,气色看着也比以前好多了,更是肯定了杨氏这个月子里是享受的什么待遇。当然了,不管这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今天是杨氏儿子的好日子,因此也就没有人说什么酸话之类的。

张氏知道杨氏还在做月子,因此就主动过来帮着招呼起这些女眷来。本来罗晴也是在家张罗着这些事儿的,但是她毕竟还是新妇,有些人还不认得,这下有了张氏的帮忙,不知道顺利了多少。

老爷子今天很是开心,这不仅是因为自己又添了一个孙子,还因为今年顺心的事儿很多,比如自己新添的曾孙,青山那儿抱养了孩子,自己的大儿子出息了,三房的未来女婿有望考中秀才,现在又添了一个孙子。而且,如今看来,自己的三个儿子家,日子过得都很不错,这一切都让这个爱操心的老人心里无比的欢喜,无比的欣慰。这些心情表现在脸上就是老爷子天天乐呵呵的。

老爷子心里不禁想着,这还真是祖宗庇佑啊!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苏醒

小青和的满月酒上,罗老二两口子也是过来的。陈氏先是去了杨氏那屋看望了杨氏,然后又是对着小青和一阵猛夸,直说的杨氏心里无比高兴。

在宴席过后,陈氏也没有立刻就回去,而是去了罗晴那屋和她说起了悄悄话。陈氏一开始就问了罗晴关于怀孩子的事儿,毕竟这是古人十分看重的事。

罗晴听了自己娘的问话,很是遗憾的摇了摇头,“没有,我自己也是很想快来一个孩子的,可是就是没有,上次李郎中来给婆婆开药膳方子的时候,我请李郎中帮我看了一下,李郎中也是说了没有怀上呢!”

陈氏一听,有些急:“哎呀,你说茵儿咋就那么好命呢,她进门才一个月就怀上了。你这到现在都没有怀上,你婆婆她们可有催你?”

说到这儿,罗晴摇了摇头,“这倒是没有。”

陈氏听后说道:“那你也不能不上心,可能是你婆婆之前一直怀着孩子的缘故,所以也就没有空闲来管你。不过,现在,你婆婆孩子都生下来了,而且也是要出月子了,没准儿底下她就会催你了。”

罗晴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眉目间就有了一丝焦急。

陈氏没有注意到罗晴的变化,而是继续叮嘱道:“我跟你说啊,这子嗣的事情,你公婆那边要是催的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要忍着,不能回嘴知道不?这子嗣上的事,你这做儿媳妇的可是占不住理的,不管在哪里都是这样的。只要你没能生孩子,那你底气就不会足的,知道吗?”

罗晴听后点了点头。

陈氏看到罗晴点头了,这才放心了,“不过这怀孩子的事儿。你也不能太急了,有时候越急越没有。只要你在没有孩子之前懂得要忍,好好讨好你婆家人就成。对了,说到这儿,我倒是要问问你,你婆家人没有为难你吧?”

罗晴摇了摇头,“这倒不曾有过,公公和婆婆都是和气的人,哪儿会为难我呢?就是小叔和小姑也是非常和气的人,不是那不讲理的。”

陈氏这才放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