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农家-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锦堂他关注是因为大家都是同一村的,而关注赵靖则是因为这人和王彩霞定的亲,也算是自家的亲戚了。

王青辰回去后,就同家人说了赵靖通过县试的事情,张氏随后也就知道了,顿时喜不自胜起来,还说自己要去庙里烧香,好求菩萨保佑赵靖考中秀才。

张氏本来是想着让杨氏一起去的,不过一看杨氏的肚子,这么大的肚子,还真怕这路上会出什么事儿,还是算了吧,别到时候真有事,那就不好了。于是张氏就去找了何氏一起去。起先,何氏倒是不想去的,不过张氏硬拉着她去,说是让她出去散散心,别整天闷在家里,何氏无奈,只得跟着去了。

而事后,何氏无比庆幸,自己这天有跟着张氏一起去了,因此以后心里更是十分感激张氏。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收养

这天,张氏与何氏两人收拾妥了就出发去庙里了。张氏一想到自己要去庙里所求的事儿,顿时兴致勃勃的,而何氏对很多事情已经是失去了兴致,此次陪张氏来纯粹就是散散心的,于是也跟着张氏说着赵靖能不能考中秀才的事儿。

到了庙里,张氏很快就去为赵靖烧了香,还给他求了一只签,经大师解读是上上签,这可把张氏高兴坏了,她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秀才女婿在不远的将来等着她了。

与张氏不同的是,何氏虽然无所求,不过也是给菩萨上了香,想着就当是保佑家里人平安健康吧。何氏上过香后,看着张氏正在那儿和解签的大师高兴地说着什么,应该是求的签很好吧,何氏猜测着,同时又有点失落,为什么别人都能求仁得仁,而自己求了那么久的孩子没影儿也就罢了,最后直接被判了死刑,一点可能、一点希望都不曾有。虽说是已经看开了很多,到底心里还是有遗憾的,这辈子畅想的儿孙绕膝的场景是不可能有了。

何氏没有去张氏那儿,而是往外面走去,想着自己就在外面等张氏吧。何氏走到外面,等了一会儿,就见张氏急匆匆出来了:“哎呀,秀娟,真是对不住,我刚才一时高兴,把你给忘了,你一个人在那儿觉得闷了吧?”

张氏本来是听到大师说她所求的是上上签之后,就激动地拉着大师说了好久,都忘了自己不是一个人来的了,等想起来何氏的时候,大殿里已经找不到何氏的身影了,这才急着出来找。

何氏不在意道:“没事儿,我就是觉得里面有点透不过气来,想出来透透气罢了。倒是我忘了跟你说一声儿了。”

张氏笑道:“你不觉得闷就成,对了,你现在还有什么要干的吗?”

何氏摇了摇头。

张氏笑道:“那我们去旁边的小集市上看看去吧,我听说那儿有很多小玩意儿,很是精致,咱去看看吧。”

何氏犹豫了一下,也就点头答应了,反正回去也没有什么事儿,于是两人欣然前往。

张氏所说的那个小集市就在庙的旁边,是由于来庙里的香客多然后才发展起来的。虽然不大,但还是可以一逛的。

两人逛了逛,还别说。这个小集市上小手工艺品还是很多的,而且大多都是颜色鲜亮,精致小巧的,很受女人所喜爱。

张氏正在两个小香包之间看来看去,不知道要买哪个是好。忽然就听见旁边同样在挑香包的两个农妇说着话。

“哎呀,刚才那个女的真是可怜啊,看样子要不行了吧?”

“应该是的吧,就是可怜了她怀里的孩子,还这么小,这娘死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说不准那母子两人还有家人呢?”

“啥家人啊,就是有也不在这儿,你没看到那母子两穿的都像是乞丐了。有家人的话能这样吗?”

“唉,那孩子还真是可怜了。”

张氏听着这两人的话,心里也是很同情的,想着过去看看自己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于是就对着那两人问道:“这两位大姐。我想问一下,你们刚刚说的那母子两人在哪儿啊?”

那两人愣了一下。然后其中一人问道:“呃,你是他们的家人?”

张氏摇了摇头,“不是的,我就是听你们说的好可怜,我想着过去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那两人对看了一眼,然后指了一个方向,“在那边,你直走一会儿就到了。”

张氏道了谢,然后也不想着买香包了,直接拉着何氏就过去了。何氏本来在旁边一个摊位上看东西,因此刚才的话也没有听见,此时张氏拉她走,她虽然心里奇怪,但是也没拒绝,就跟着走了。

果然,没走一会儿,两人就看到了前面很多人围在一起,应该就是刚才那两人说的母子俩所在的地方了。

张氏拉着何氏挤进去,果真就看到一个穿着破烂的妇女手里抱着一个灰黑色的布包起来的小婴儿,而妇女的脸色果真是非常的不好,就像那两人所说的,估计是快要死了。

张氏走近了一看,那妇女很是美貌,但是已经是意识不清了,眼睛都睁不开了,只是她的双手还紧紧抱着孩子,看得张氏眼睛一酸。

“这母子两人这么可怜,我们大家都帮帮他们吧,把她送到镇上医馆去看看吧!”张氏回身对着众人说道。

可惜的是周围都是看热闹的人,对着这里指指点点的,没有人愿意响应张氏。张氏有点气急,最后还是何氏走过来,说道:“三婶,我帮你吧,咱把他们送到医馆去吧,这母子两看着怪可怜的。”

张氏点了点头,可惜的是她们两个女子哪能把人带到医馆呢?张氏四处看了一下,发现有人是赶着牛车的,于是对着周围的人说道:“各位大哥,这母子两人这么可怜,我和我侄媳妇看着很是不忍,想着能带他们去医馆医治才好,可惜我们两个弱女子哪儿能抬的动人呢?我是想着哪位有牛车的大哥能搭把手,当然我也知道大家都不是闲人,所以,谁愿意帮着把这位可怜的妇人带去医馆,我愿意付他五文钱。”

张氏的话一落,有牛车的人心思就活络了,他们平日里载一个人去镇上是两文钱,现在能得五文钱,而且这还只是那个抱着孩子的,另外两人肯定也是会去的,那就是再加四文钱,总共是九文钱,还是很合算的。想通了之后,一个中年男子率先走近了,说道:“这位娘子,我载你们去。”

张氏点点头,然后让这男子帮着把那妇人抱到牛车上,然后张氏带着何氏一起上了牛车,中年男子一挥鞭子,牛车往着镇上的方向走了去。

这边几人一走,留下反应慢了的车夫捶胸顿足,暗道这么好的生意自己没有把握住。

那边,中年男子帮着把那妇人从牛车上抱到医馆后,张氏付了九文钱,张氏急着跟大夫说着情况,何氏抱着那小婴儿跟在后面。

大夫一看这位夫人的情况很是糟糕,于是赶紧过来先医治这位妇人了。可是这位大夫把了把脉之后,又翻开了妇人的眼皮看了看后,叹了口气,然后摇了摇头:“送来的太迟了,已经不行了,准备后事吧!”

张氏与何氏听后一脸的难受,没成想她们已经做了努力,结果还是不成。

大夫知道张氏、何氏两人与这妇人只是萍水相逢,能帮着把她送到医馆来,而且现在两人还一脸的伤心,可见两人的侠义之心。于是这位大夫忍不住决定还是帮她们一把吧,说道:“我待会儿用针灸让她神智清醒一些,你们有什么后事要交代的就尽快吧!”

张氏点头感谢道:“多谢大夫了。”

果然,没一会儿,在大夫的帮助下,那位妇人倒是有点清醒了。妇人睁开双眼,先是很迷茫,想不通自己这是在哪里,然后猛然间摸了摸自己的怀里,急道:“孩子……我的孩子呢?”

那妇人可能是很长时间不说话,也没有喝水了,声音很是嘶哑,张氏赶紧接过何氏手里的孩子,捧上去说道:“你别着急,孩子在呢!孩子在这儿呢!”

妇人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才放心,她伸手想接过孩子,无奈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只得把手缓缓放下。

医馆里的大夫倒了一杯水过来,然后由何氏喂那妇人喝下了。

妇人喝过水之后,感觉嗓子好受了一些,看着张氏何氏问道:“是你们救了我吗?”

张氏与何氏对忘了一眼,然后张氏说道:“谈不上什么救了你,不过就是送你来了医馆罢了。”

妇人很是感激,“多谢两位了!我没有夫家,娘家姓秦,你们叫我秦娘子吧!”然后这妇人又是有点遗憾道:“你们帮了我,不过我却没有什么能报答你们的,而且,我自己也能感觉到,我应该是快不行了吧?”

张氏看着她的眼神,不忍心骗她,只得点了点头,然后道:“秦娘子,你可还有什么家人在?可是还有什么话要交代的?要是有的话,以后若是有机会的话,我们定会帮你带到。”

秦娘子想了一会儿,然后摇了摇头,“我没有什么家人了,如今我唯有孩子是放不下的,可否请你们在我走了以后,能够照拂一下我的孩子。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强人所难了,但是我现在能托付的,也只有你们了!”

张氏正不知道要如何是好,旁边的何氏上前道:“秦娘子,你要是放心的话,这孩子以后我帮你照看着,你看可好?”

张氏一听,连忙看向何氏,确定她不是在说笑后,然后又一想,何氏这辈子是不会有孩子了,抱养一个也不错。

秦娘子看着何氏不说话,何氏又继续道:“你放心,我这辈子是生不了孩子了,以后我定待他如亲生。”

何氏没有孩子,如今能有机会抱养一个,当然会好好待他。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王书全

秦娘子听了何氏的承诺,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那就多谢你了,这样我也就能放心了。我这孩子是今年元宵节出生的,我之前没有好好照顾他,导致他身子有点弱。以后你抚养他,如果他有幸能够长大,你也不必让他记着我,直接就当作是你亲生的,让他随你夫家的姓氏就成。”然后又对着张氏道:“我还想再看孩子一面,你能帮我把孩子抱近一点儿吗?”

张氏赶紧又将孩子抱得离秦娘子更近了一些,只见秦娘子半躺着,无限留恋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脸,摸了一会儿后,然后手就忽然滑了下去。

张氏与何氏一看,却是秦娘子已经闭了眼。两人一看,忍住的泪再也压制不住,流淌了下来。

难过了一会儿后,何氏说道:“三婶,秦娘子送了一个孩子给我,如今她去世了,她的后事就由我来操办吧!”

张氏反对道:“不成,你这刚分家多久啊,手里又没有啥余钱的,这事儿嫂子来办吧!”

“不成,她把孩子都给了我,我要是不能为她做什么,我这心里也是不安的。”何氏说道。

张氏也知道何氏的性子,于是只得说道两人一起给秦娘子办后事,何氏想了一下,这才无奈同意了。

张氏想了一下,她们两个女人还真不好操办,于是张氏说道:“我去你二叔家磨坊去看看能不能找个人过来搭把手。你先在这儿等着。”说完张氏就出去了。

何氏抱着孩子坐在一边等着张氏过来,然后突然想到,这小婴儿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啥动静,只是闭着眼,不会是出什么事儿了吧,于是赶紧抱着这婴儿去找大夫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大夫看了看这孩子,告诉何氏。孩子正发烧呢,而且之前应该很久没有进食了,所以都没有力气动弹了。

何氏一听,心疼的不得了,赶紧让大夫看看要怎么医治。

那大夫也是知道今天这整件事儿的,知道张氏与何氏两人都是心地善良之人,心有感动,于是也就帮忙在医馆里熬了药,然后端给了何氏,让她喂孩子喝下。给孩子喂了药之后。何氏有心问大夫医治秦娘子和这孩子所需的医药费,结果那大夫却摇了摇头,“你和你婶子所做的都是仁义之举。老夫这般年纪了,岂能不如你们?这医治的银钱我也不要了,只盼着以后你能好好待着孩子。”

何氏赶紧点了点头:“您放心,我定会好好待他。”

那大夫点了点头,然后又包了几包刚才孩子吃的药递给了何氏。之后也没再说什么了。

没一会儿,张氏就带着王青华过来了,同时还赶了一辆驴车过来。三人将秦娘子以及那孩子带回了王家村,直接去了老宅。

到了老宅,张氏与何氏两人跟家里的长辈们说了事情的始末,老爷子为人虽然有点固执。但还是比较正直的,因此对于张氏与何氏两人的做法还是颇为赞同的,只不过对于何氏想要将那孩子记到她和王青山的名下这事儿。还是有些不同意的。在他看来,就算是王青山与何氏两人没有孩子,那也可以过继他们王家的子孙啊,没必要抱养一个外人,要是以后这孩子不好。不肯为他们两口子养老可怎么办?

老太太和田氏两人对于张氏与何氏两人所干的事儿还是很不满的。这把人送去医馆也就成了,现在人去世了。还要替她办理后事,这得花多少钱啊,而是还是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外人花钱。于是这两人心里很是不爽,可是看着老爷子赞赏的表情,反对的话也就说不出口了。

何氏说了事情之后,想着这孩子还没有吃东西,于是赶紧抱着孩子回了她那屋,找了一个鸡蛋出来,然后做了一碗蛋羹。狠心把孩子叫醒之后,何氏看着孩子半睁着眼,有气无力的样子,顿时心里一阵心疼,拿着勺子小心地喂着孩子吃着蛋羹,这孩子吃的很少,只吃了几口,就又闭上了眼睛。何氏只得把孩子吃剩下来的蛋羹收好,等会儿再喂孩子吃一次。

喂完孩子,何氏抱着孩子又去了老爷子和老太太那屋,这时候王青山已经回来了,他看到何氏抱着一个孩子又过来了,顿时走到何氏旁边,问着事情的始末。

何氏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然后又讲了自己想要抱养这个孩子的愿望。王青山本来就对何氏心有愧疚,这下见何氏想要抱养这个孩子,也就想着要达成她的心愿。于是接下来,王青山也跟长辈们说了自己也想抱养这个孩子,这样以后也能有个人养老什么的。

对于何氏,家里的长辈们没有那么多的怜惜之情,可是对于王青山,家里的长辈们还是很看重的,对于他的意见,家里人也是会认真考虑的。

老爷子一想,现在想要过继王家的子孙的话,没有合适的人选,村里与他们同宗的王家人里,也是没有合适的人选的。等吧,王青山与何氏两人年纪也不小了,而且就算是等,人家有可能也是舍不得将孩子过继过来的,还不如就抱养这个孩子呢!于是老爷子这样一想,也就不再反对了。

王青山与何氏两人一看老爷子同意了,顿时非常高兴,这一家之主都发话了,其他人反对也是没有用了。

至于秦娘子,老爷子也是赞成帮她办理后事的。不过老太太直接放话了,家里没那么多钱了。

老爷子一听,岂会不知道这是老太太的推脱之意,顿时就有点不满了,眼看着就要和老太太吵起来。

张氏一看老两口要吵起来了,害怕最后又给整出啥事儿来,于是赶紧说道,这秦娘子的后事,她与何氏两人已经决定由她们两家共同办理了。

老太太一听,没对张氏怎么样,毕竟张氏手里还是有钱的,而是对着何氏不满道:“你和青山这才分出去多久,当时也没有分得多少家财,现在你还要拿钱去给一个外人办理后事,你到底会不会持家啊?”

何氏没有在意老太太的话,只是说道:“秦娘子把她的孩子送给了我,我现在能为她做的,就是好好办理她的后事,所以这件事,我是一定要做的。”

王青山一听,也说道:“是啊,奶,她毕竟给了我们两口子一个孩子。”

老太太一看王青山都这样说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罢了,你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也不管了。”

老太太变相地同意之后,两家就忙活了起来。由于现在打棺材已经是来不及了,所以,两家到棺材店去买了一口打好的棺材,然后又请了和尚来超度什么的,足足忙了几天才弄好。之后才将秦娘子下葬。

何氏这几天虽然也忙,但是大部分事情都是王青山和王友田在操办,她主要还是在照料孩子。在为孩子清洗时,何氏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一块玉。何氏对于玉石什么的,基本上也是不懂的,因此也不知道这块玉是好还是不好,不过想着应该是秦娘子给孩子的,而且也是她唯一留给自己儿子的东西,因此何氏又将这块玉重新挂在了孩子的脖子上,并且想着以后尽量不要让别人看到这块玉,免得招来麻烦。

这孩子果然是如秦娘子当日所言,身子很弱,在烧退了之后,也是没什么精神,不如其他同龄孩子活泼,这让何氏很是着急。王青云家的狗剩虽然比这孩子还小,不过却是一看就比他健康的样子,何氏想着,是不是也要为这孩子娶个贱名什么的。

后来还是王青辰有点看不过去了,觉得那些贱名真是让人难以接受,于是建议王青山与何氏给孩子取名叫王书全,全同痊,寓意痊愈,何氏这才打消了给孩子取贱名的想法,平日里只是全儿全儿的叫,希望能把儿子给叫痊愈了。

杨氏也来看过全儿,这孩子一点点大,很是瘦弱,杨氏也听说了他的身世,很是可怜他。正好王友富家为了迎接杨氏肚子里孩子的到来,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什么小衣服、小鞋子、尿布啦,还有一些为杨氏坐月子准备的东西等等。杨氏想着何氏他们刚分出来,家里也不是那么剩钱,况且之前又提秦娘子办了后事,估摸着现在更是困难。于是,杨氏从家里挑了一些东西送过来。

何氏看着杨氏送来的东西,有几块好尺头,这是杨氏之前让王青华帮着买回来的,很是软和,专门就是为了做小孩子衣服的。还有一些尿布、两双小鞋子、二十个鸡蛋,还有一些米粉,这是王友富家里磨坊帮着弄来的,毕竟一般孩子像全儿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喝奶,可是现在没有这条件只得用米粉代替了,这还是王青辰的建议。

何氏一看这太多了,就没肯收,后来还是杨氏说了,不为自己想想,也得为孩子想想,何氏这才含着泪收了下来。之后张氏也是送了一些东西过去。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亲近

学堂里这几天都在说着谁谁谁通过了县试,谁谁谁是第几名之类的话题,谈论了几天后大家也就不再说着这些话题了。现在说的话题都是谁谁谁能否通过接下来的府试什么的。

去参加县试,然后通过了的学子这会儿都还没回学堂来,而是在认真地准备着接下来的府试,而那些没有通过县试的,则是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学堂里的人也不怎么敢在这些人面前说什么通过县试的话题,就怕触了谁的霉头,只是小声地议论着。

这天,王青辰在吃午饭时,有点感触地跟李云泰说道:“去了那么多人,通过的却是不多,可见科考这条路有多难走。”

李云泰赶紧竖了一根食指在嘴边,“嘘,这有些人都是去了然后没通过县试的,你这样大咧咧地说出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在嘲讽他们呢,那样岂不跟人结仇?”

王青辰看了看周围,然后果断地停止了这个话题,只说了一些其他的事儿,比如夫子今天讲的课有哪里不太清楚的等等。

下午,王青辰一边练着字一边想着自己以后童子试能通过的可能。童子试分为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现在学堂里就有好些人县试都没能通过,通过的在那里准备着参加府试。府试通过了之后便可称作为“童生”,然后才能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待到院试通过了,才可被称作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里面成绩最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而且秀才还能够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

而那些都还不是王青辰最为关心的,他最关心的是考中了秀才之后可以有的很多特权,比如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这就是一个社会地位的大提升,这才是王青辰最想要的,只有社会地位有了保证,才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按照自己现在的水平,虽然是刚进中等班没多久,不过他一直在读书上都是非常用心的,并且也有了回报,他在中等班也算是拔尖的了。这样的话,以后童子试自己还是有一拼之力的。当然了,赵诚也是如此的。他也是非常的用心。两个中等班年纪最小的学生却是中等班的尖子生,这也让很多中等班的学生大受打击,进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这个现象也让夫子大为高兴。从而更是喜爱王青辰与赵诚了。

王青辰想着想着,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的字写得是大失水准,看着一股浮躁之气,于是也就重新拿了纸,然后心平气和地练起字来。

而此时何氏屋子里。王桂芳拿了一些东西过来。

何氏本来在屋子里看着孩子,顺便做着针线活。自从有了全儿,两口子干活都充满了干劲儿,誓要让儿子过上更好的日子。现在何氏手里拿着的就是之前杨氏送过来的尺头,她要给全儿做一套小衣裳,手里的尺头很是软和。穿到身上也会很舒服,这让何氏越发地感激着杨氏。

王桂芳看屋子门没有关,就径直进来了。一看何氏在做针线活,就笑问道:“又在给全儿做衣裳啊!”

何氏抬头一看是王桂芳来了,于是就笑道:“可不是嘛,前儿个二婶送来了一些尺头,说是这些尺头软和。正好可以给全儿做衣裳用,我推辞不过。也就收下了。”

“二嫂惯会为家里人着想的,你只管收下就成,以后有机会再想着报答她也是可行的。”王桂芳走过来坐在何氏旁边。

“唉,我也是这样想的,二婶送来了那么多东西,都是全儿现在最需要的,我也只能厚着脸收下了。后来三婶也是送了一些东西过来,我也是厚着脸收下了。不过,我现在也没什么能为她们做的,只想着,待全儿长大了,定要让他记得二婶和三婶的恩情。”何氏说道。

王桂芳点了点头,然后拿着手里的东西说道:“这些是我之前去看倩儿时,倩儿让我带回来的,我留着也没什么用,正好可以给全儿用。”

何氏一看,是些上好的尺头,于是赶紧拒绝道:“小姑,这些你自个儿留着用吧,我这边有二婶和三婶送过来的尺头,也是足够的,全儿也就才多大,哪儿用的了这么多的尺头做衣裳呢?”

“我就跟你说吧,我这一个人这么久了,也没个孩子在身边玩闹,有时候都觉得屋子里冷清的可怕。青云媳妇生的孩子都由老太太和你婆婆带着,我一个被休弃的人也不想去那边讨人嫌,也就没什么机会看到那孩子。而我跟你处的好,你也不嫌弃我被休弃的身份,我这平日里也是能经常过来看看全儿,逗他玩什么的,日子也能热闹些。这些你就收下吧,你这不收下,我以后都不好意思来了!”

何氏一听,也不好拒绝,然后就收了下来,同时心里又感叹着,本来还以为全儿跟着自己以后肯定日子不会好过,肯定得吃很多苦,没成想现在有这么多人给全儿送来东西,吃的穿的都有。这些都让何氏心里很是感动,这些在庄户人家,是很少见的,毕竟很少有人家会有这么多的大方亲戚的。

何氏刚把王桂芳送来的尺头收好,就听炕上的全儿有了哭声,于是赶紧抱过儿子把尿,要不然孩子会尿到炕上的。

把过尿之后,何氏将全儿放到炕上,自己去拿东西来喂全儿。

王桂芳一看何氏将全儿又放到了炕上,忍不住抱起了全儿,小声地逗着。可惜全儿现在饿了,很是不给面子地哭了。

何氏拿了一个小碗外加一个小勺子过来,哄道:“全儿乖,不哭了,娘这就给你吃好吃的。”

全儿在听到了何氏的声音后,就停了哭声,转而看向声音来源的方向。在看到何氏手里拿着碗勺的时候,知道这是要给自己吃的,顿时就在王桂芳手里挣扎了起来,想要快点到何氏那儿去。

王桂芳一看,顿时笑了,“哎呦,全儿这才多大,就知道那是要给他吃的了,真是机灵。”

何氏过来接过了全儿抱在腿上,然后笑道:“之前全儿一直病着,我想这着这孩子是个不爱闹腾的,没成想,这病一好,才露出了真面目,很是闹腾。之前我都是煮点粥或者是煮蛋羹给他吃,后来二婶送了些米粉过来,说是将米粉里放点糖,然后用开水冲了给全儿吃。我也是没见过用米粉喂孩子的,还有点怀疑呢,没想到全儿倒是很喜欢这个,一看到我拿小碗和勺子就来劲儿了。”何氏说着拿着勺子喂了一些给全儿,然后看到全儿全吃下去了,又接着喂了第二勺。

“米粉?我倒也是没见过有人拿这个喂小孩子的,二嫂知道的还真多。”王桂芳夸赞道。

“是呢,二嫂说是吃完了,她再让她家磨坊磨一些过来。不过我想着,这些事情也不好全拿二婶家的,所以等全儿吃完了,我就自己拿些米,让二婶家磨坊帮我磨成米粉。”何氏说道。

王桂芳听后点了点头。

待何氏喂好了全儿之后,王桂芳就忍不住抱过了全儿来,估计是全儿吃饱了,所以也没有再哭了,而是很配合地和王桂芳玩起了互动,然后嘴里还叽里咕噜说着大人听不懂的话,直惹得王桂芳与何氏两人笑声不断。

田氏听着何氏屋子里传来的笑声,心里很是来气。王桂芳拿着东西去了何氏那儿,她可是看见的,因此心里对王桂芳很是埋怨。这哪儿有把东西给一个外人而不给自己家里人的理儿?这全儿可是从外面抱养来的,哪儿有书礼这自己家亲生的来的亲?可是王桂芳却宁可将东西给一个外人也不愿意给自己家人,这怎么能不让田氏生气呢?

这要是全儿是王青山与何氏亲生的,那田氏不仅不会生气,反而还会觉得小姑王桂芳知礼,知道要把东西给家里人用,可是问题是全儿不是王青山与何氏亲生的,算不得她的孙子。只有王青云与罗茵所生的狗剩才是她的亲孙。王桂芳就算是有东西要给,那也应该是给狗剩啊!

田氏想了一会儿,决定把这事儿告诉老太太,她就不信老太太不会说什么。

老太太听后,先是和田氏一样的想法,觉得自己女儿怎么能尽顾着外人而不想着自家人呢?要知道老太太也是很重视狗剩的,很多事情都会想到自己这个曾孙的。不过老太太想了一会儿后,就又释然了,也是明白了自己闺女这样做的原因了。平日里狗剩都是由自己和大儿媳妇带着,芳儿对于自己被休的事儿很是自卑,也不怎么愿意到这边来。可是何氏就不一样了。何氏一开始就和芳儿要好,不会让芳儿觉得自卑什么的,所以现在芳儿和何氏那边亲近,也不奇怪。

于是,老太太也只是长叹了一口气,也就没说什么了,留下不解的田氏。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劝服

没过多久,府试的的结果也是出来了,虽然这次又是有一批人没有通过,不过,王青辰打听了,知道齐锦堂和赵靖两人都是通过了,这让王青辰替他们高兴之余,心里也是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