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品仙娇-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个葫芦洞。洞口小,里头藏三两个人,完全没问题。
洞里还有一捆码得很整齐的干柴火,断口处都是崭新的。柴堆的上面摆着火折子和半只烤山鸡。不用说,也是她特意留下的。
她肯定知道他藏在树后。但是,她什么也没有问,选择了尊重他的决定。并且,先行赶过来,替他张罗好一切。
这人怎么这么傻啊!
傻瓜,你知道你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你知不知道,我一直都在打你的主意?
你知不知道,我想尽办法勾引你,跟着你,只是想吸走你的功力!
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百里溪再也忍不住,趴在柴火上,象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沐晚站在杂树丛外,听到洞里的哭声,默默的站了一会儿,转身,清除掉周边的痕迹。最后,悄然离去。
走出很远,那处杂树丛完全消失在视线里。古百吐出一口浊气,问道:“沐姐姐,他一点儿也不象是个好人,为什么要对他这么好?”
沐晚一边走,一边淡笑道:“阿百,你说说,什么叫做好人?什么叫做坏人?相处这么久,他有伤害过你吗?”
古百被问倒了。眨巴着眼睛,想了想,他弱弱的哼道:“反正,他肯定不是善茬!他对你就没安好心!”
沐晚深吸一口气:“他对我有所图。若是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我这些年的道岂不是白修了?不过,最后,他不是放弃了吗?这世上,既没有绝对的好人,也不会有绝对的坏人。不同的际遇,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浪子回头金不换。只要他愿意改过自新,而我又能帮他一把。何乐而不为呢?”
从百里溪的身上,她依稀看到自己前世的一些影子。前世的她,也曾自弃过,也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过……天道昭然,最终,她也没能落到一个好下场。现在想来,如果那个时候,也有人能帮她一把,好好的引导她,也许她的人生会完全不同吧。当然,话又说回来。没有前世的种种,今生她哪里会义无反顾的踏上修真之路?可以说,正是前世的苦难,成就了她今生的道心。
而在这里,这个绝灵之境里,数月来,她从西走到东,看尽世间百态,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带着记忆,回到幼年,一切重新开始,获得新生。
可是,天道之下,世间众生,有太多的不幸,又有几人能象她一样,回到最初,重新开始?
庆幸之余,沐晚的道心越发坚定,也越来越渴望,今生能求得大道,从此长生不老,得大逍遥。
同时,也是因为前世的经历,看到在痛苦中挣扎、彷徨的人,她感同身受,一颗心也变得柔软。唉,相逢就是缘,能帮一把,就尽量帮一把吧。
第355章 道统断绝
接下来,沐晚打开《大秦山经注》,寻找最近的城镇。她琢磨着,天下黄泉是一道。传说中的三千界,都有一个共同的交集,就是冥界。不管这里是不是炎华界,这里的人们死后,也都要魂归阴曹地府。跑了这么远,连身处何方都没搞清楚,也许她能试试取道冥界。
反正又不是没去过冥界。而且,到了冥界,空间就能打开。香香他们也能从空间里出来。兴许,忘川河底的偷渡小道还能用呢。
唔,空间里有城隍板指!不是说“天下城隍是一家”吗?也许还能得到本地城隍的相助!
越想越觉得可行。沐晚很快选中一个叫做岩里城的老城。据图中标示,离这里不过一百五十多里,建于大秦中叶,人口万余。最主要的是,城里还有一座晓有名气的道观,依山傍水而建,名唤飞水观。据书上说,香火挺旺盛的,附近的人们都去观中烧香。
这样的地方,应该会设有城隍。
沐晚收好书卷,带着古百,连夜动身,兴冲冲的赶往岩里城。
古百听说,从城隍庙下黄泉道,从冥界返回宗门,小心肝吓得都提到了嗓子眼里。同时,又有点向往——这是要跨界面呢,连母皇都不曾有过的惊险经历。
啊,沐姐姐实在是太厉害了!某狐蹲坐在行李木架上,星星眼的看着沐晚的后背。
好吧,九十多年前的书有点儿不靠谱,说好的一百五十多里,以沐晚的脚程,居然第二天清晨才赶到。实际上。她走了近两百里!并且,方位也有些偏差。
朝霞中,狭小的山隘口立着一座破破烂烂的木头城门,比平西城的城门还要破烂。城门洞开,连个守城门的军士也没有。
破烂不堪也就算了,沐晚狐疑的走过去,伸手轻敲一根木柱子——这货怎么看。都只有几十年的光景!
数百年的老城。是这副德性?
深吸一口气,她小声问道:“阿百,有没有城中察觉不妥之处?”论体能。妖族远远强过人族。同样是灵力被封,古百的五感比她敏锐得多。
“我去上面看看。”古百嗖的跃上破烂的城门。
使劲的朝城中嗅了嗅,又纵目四望,不一会儿。他跳下城门,仰头答道:“沐姐姐。城中很干净,没有妖气。我也没有感觉到魔物的气息。”
难道是我想多了?沐晚仍然有些不放心,挥手示意古百跳回行李木架。她封闭五感,慢步踱入城门。
城里的人们都起得比较晚。她在城里转了一圈。街上渐渐有了人迹。
整座城又破又小,也不象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而且,她也没有找到书上所说的飞水观。根据破阵手印判断出来的方位。她也去了城里几个最有可能建城隍庙的地方,却一无所获。
怪哉……沐晚心里直犯嘀咕。
这时。她看到前面有一口水井。四五个男子有说有笑的聚在井边洗菜,洗衣裳。
想了想,沐晚走过去,在一位面相忠厚的中年男子面前,躬身行了一礼:“大叔,我是过路的人。能借您的水瓢一用,打些井水喝吗?”
中年男子起身,飞快的在身上擦干净双手,拿起身边的葫芦水瓢,双手奉上:“姑娘请用。”
“谢谢!”沐晚也是双手接过,拿着水瓢去井边舀水。
另一位长得跟个团子似的胖男人笑道:“哟,好俊俏的小姑娘!您打哪里来呀?”
沐晚本来就是跟他们打探消息的。是以,她笑道:“哦,我从平西城过来。”
“平西城?在哪里呀?”
“没听说过。”
“应该是很远的地方吧。”
“难怪穿着打扮怪怪的……”
其余男子纷纷交头接耳。
胖男人是个嘴快的,又问道:“姑娘,平西城在哪里呀?”
沐晚好脾气的解答。喝了水,她蹲身将水瓢洗干净,双手奉还给中年男子,再次道谢。
后者是个老实人,一张脸涨得通红,连道:“姑娘太客气了。”
“姑娘好斯文。”井边的男人们对她的好感直线上升,话也多了起来。
很快,沐晚从他们嘴里得知,岩里城确实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不过,那是旧城。
旧城在前朝的战火之中毁于一旦。有很多人家逃难去了,留下的人们往西搬迁三十多里,建了新城。
新城远不如旧城便利。是以,岩里城败落了,早就不复曾经的繁荣。并且,新城里,家家户户信奉的是佛陀。他们不知黄泉,只知西方极乐世界。以井边的这些男子为例,他们都深信,活着的时候,要多多积善行德,这样,死后才能去西方极世界。而做恶的人,死后将堕入阿鼻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啊,道统尽毁!沐晚听得心惊胆颤,告别众男人,赶往旧城。
几十年过去,旧城却是连渣都没有了!
沐晚看到的是一个长着密林的山谷。拔开一人多高的杂草,她找到了当年的驿道。
黄泉道还有没有呢?沐晚用破阵手印飞快的推算着。最后,她算出两处有可能的方位。
然而,翻遍了那两处,她也没有看到黄泉井的残痕。
连黄泉道都不复存在,怪不得此地的人们只知西方极乐世界!沐晚再努力回想沿途所见,不由忧心忡忡:一路走来,她确实没有看到过一座城隍庙!
怎么会这样!她定了定神,翻开《大秦山经注》,选了一座较大的城镇——永安府。
永安府以岩里城东南方,距此间九十余里。据图上说,大秦朝在这里设置府郡,下辖五城,岩里镇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连永安府也找不到黄泉道,那么,说明经历战乱之后,东安的道统已尽失。她的处境堪忧。
沐晚握了握拳,带着古百先回新城,在一家成衣铺里买了两身新衣,然后再前往永安府——她是做道士打扮的。然而,井边的男人们却悄声议论她,穿着打扮怪异。为了不引人注意,她决定入乡随俗,改换行装,扮成过往的商人。
傍晚时分,沐晚披着晚霞,风尘仆仆的赶到永安府。
看到古朴的青砖城门,她松了一口气,欣喜的念道:“谢天谢地。”
门口有一队执戟的年轻军士。相比平西府,她们明显敬业得多,凡是进出的牛车、马车,一律拦住,检查之后才会放行。而对于步行之人,明显松得多。
沐晚藏在城外的小树林子里,远远的观望了半刻多钟。期间,这些军士只拦下了一名穿着打扮与常人不同的人。不过,盘问过后,很快就放行了。
沐晚暗自庆幸:多亏我换了行装。
吩咐古百躲进行李木架里,她理了理衣裳,快步走出小树林,混在进城的人群里。
经过城门时,军士们的眼神从她身上一扫而过。
于是,沐晚顺利的进了城。
然而,看到眼前的情形,她的心立时瓦凉——城中,几乎所有的建筑上都挂着一条条五彩的小布旗。傍晚,起风了。它们迎风飘扬,发出“哗啦啦”的声响。
前世,她去过寺庙,知道这些五彩的小布旗是什么。五彩经幡!信徒们深信,风吹动经幡,发出哗啦啦的声音,与诵颂真经的效力是一样的,也能消灾免难,保一家老小平安。
难道满城人都信奉佛陀了吗?沐晚寻了个僻静之处,吩咐古百查看城中有无异物。同时,施展破阵手印,寻找阴寒之地。
古百跳上一棵高树,认真的察看一番,回来报告:并无不妥之处。
而沐晚已经推算出三处可能盖城隍的地方。
乘着天色未晚,她带着古百急匆匆的过去察看。
三处地方,有两处是挂着五彩经幡的民宅,还有一处种着一株数人方能合抱的古树。
此时,夜幕降临,一轮圆月爬上夜空
和大周一样,城中也实行宵禁。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全副武装的军士五人一队,在城中巡逻。
沐晚也累了,纵身跃上树梢上,藏在浓密的树冠之中。
夜色笼罩中的城市,灯光点点,寂静无声。
古百忧心忡忡的蹲坐在她身边,压低声音问道:“沐姐姐,这里也与黄泉道断了关联,对么?”
两边的太阳穴隐隐作疼,沐晚叹了一口气,取出狼皮水囊,仰头灌了一大口水,应道:“嗯。看来,我们还是必须去东边的三座山。”事到如今,她虽万般不愿,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残酷的现实:此地的道统灭绝。取道黄泉,是完全行不通的!
古百嘀咕道:“明明前朝还是以道教为国教,才短短的几十年,这里怎么就完全断了道统呢?太奇怪了……”
就在这时,沐晚看到前方,有两条黑影小心翼翼的摸黑往这边走来。
“嘘!”她示意古百噤声。
一人一狐居高临下,目不转身的瞅着渐行渐进的两条黑影。
那是一老一少。老者是位白发苍苍的男子,腰背微沉,看上去有七八十岁的样子;扶着他的是一位年轻女人,大约二十出头的样子,身强体健。她另一只手里提着一个小包袱,机警的四下观望。
很快,两人在古树前站定。
第356章 镇妖塔
老者从年轻女人手里拿过包袱,低声吩咐:“云姐儿,你看着点儿。如果巡逻的来了,赶紧告诉我。”
“哎。”年轻女人应了一声,转过身去,面向街口,替老祖望风,嘴里还小声问道,“爷爷,这个办法到底灵不灵啊?我怎么从来就没听说过,世上还有城隍奶奶呢?”
“你知道什么?我说有,就有!我们小时候,这里就是城隍庙。那个时候,谁家的孩子哭闹不休,都是到这棵树下来请一小把神土。回去用水煮沸,小孩子喝下后,立马就好了。”老者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小包袱。
里面赫然摆着一叠纸钱,一个小小的瓦质香炉,三根清香和一个火折子。
老者点了三根清香,迅速摆了一个简易的香案,朝古树跪下来,“梆梆梆”的叩了三个响头,嘴里轻声祷告:“城隍奶奶,小老儿的长曾孙女儿整日里哭闹不停。周边的郎中、寺里的高僧都不管用,请您大发慈悲,赐些神土,护佑小老儿的长曾孙女儿,叫她莫再哭闹了。”说完,他脱下脚上的两只鞋,叭嗒扔在地上。
一只向上,一只向下。
“城隍奶奶同意了!”老者欣喜的又趴在地上叩了一个响头,顾不得穿鞋,赤着脚,去树根下用一方白帕子包了一小把细土,放进怀里藏好。
接着,他又回到香案前,一边焚烧纸钱,一边继续祷告道:“城隍奶奶,要是小老儿的长曾孙女儿服了您的神土后,断了哭闹,小老儿过两天再来给您烧座宝山。”
年轻女人听了。神色大变,转过身来,悄声说道:“还要来?爷爷,我们在这里焚烧纸钱,要是被巡逻的抓到,会被当成妖孽,关进镇妖塔!镇妖塔离我们这儿几千里地呢。好多人都是死在半道上……”
这会儿。老者已经烧完了纸钱。轻声打断她:“啰嗦什么?还不过来帮我收拾东西?把钱纸灰都收拾干净,莫留下痕迹。”
“哦。”年轻女人松了一口气,踩熄残火。尽数将之捧进小香炉里。
三根清香还没燃完,老者穿上鞋,将之掐灭,一同收进小包袱里。年轻女人搀着老者小心翼翼的返回。不一会儿。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
古百喜道:“沐姐姐,还有人拜城隍呢。”虽说“城隍奶奶”听上去。感觉怪怪的,但是,这确实不失一个好消息。照老者所言,他们现在就在曾经的城隍庙里。
沐晚吐出一口浊气。细细察看着古树,暗道:要是香香在就好了。她准能从这棵古树的记忆里,查出几十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可惜。她没有这种神通。古树沧桑,静悄悄的站在那儿。她什么也看不出。
略做思索。沐晚又打开《大秦山经注》——她刚刚听到年轻女人念叨着镇妖塔,还说什么妖孽都关在那里头。烧几张纸钱就是妖孽了?管制得好严!也许,从那里能找到有用的线索。不过,她怎么不记得书里有提到镇妖塔呢?难道是看错了?
又翻了一遍,她没记错,也没看漏,整本书里确实没有“镇妖塔”的存在。
看来是东安朝弄出来的东西,并且家喻户晓。应该不难找到。
心中主意既定,沐晚拿出一颗柑桔慢慢的剥着,对古百说道:“阿百,今晚,我们就在这棵树上对付一宿。明天,我们先在城里打听镇妖塔的事。”
“镇妖塔里肯定有人知道上哪儿去找城隍。”古百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天清晨,沐晚带着古百又在城里转悠。
她首先想的是去书铺里买些八卦野史之类的闲书。然而,这里的人们都起得慢。转了半天,商铺还没开门。
她只好继续转悠。
路过一个街口时,恰好看到几个七八岁的女孩子在打架。三个围殴一个。
为首的女孩长得膀大腰圆。她一边用脚踢,一边恶狠狠的骂道:“死妖孽,全家都关镇妖塔的货!”
另外两个瘦弱些,也跟着拳打脚踢的。
挨打者双手紧紧护着头,蹲在地上,任她们踢打。
这已经不是小孩子之间的玩笑打闹了。再打下去,会把人打坏的!
沐晚走过去,厉声制止:“做什么呢?”
“快跑!”为首的女孩儿尖叫,带头拔腿就逃。
就那两条小肉腿,怎么逃得过?
沐晚放过她的两个同伙,将之一把抓住:“为什么打人?”
这位也是个怂的,白长了一副壮实身板,吓得脸色煞白:“她,她抢我地盘……”
嗬,小小年纪就知道占地盘了。沐晚在她头上轻叩了一下:“打死了人,怎么办?”
“不,不会的。她很能挨打。”壮女孩感受到了她并无恶意,神色稍缓,“大姐姐,我们闹着玩儿呢。”
地上那个也不是个省油的,她呼的站起来,飞快的踢了壮女孩子一脚,滋溜跑了。
沐晚没留神,居然让她得手了!
壮女孩被踢中肚子,痛得泪如泉涌,哇声大哭。
果然,熊孩子打架,大人插手不得。沐晚尴尬的松开她,取出一颗柑桔哄道:“别哭了。给你果子吃。”
壮女孩果然止住哭,抽泣着接过果子:“我是大女人,我才没哭呢。”
“好,没哭。是我看错了。”沐晚忍俊不禁,问道,“你知道什么叫镇妖塔吗?动不动就咒人全家关进镇妖塔里。”
“我当然知道。”壮女孩一边低头剥着柑桔,一边说道,“学堂里,先生教过的。”
沐晚心喜,挑眉说道:“哦,是吗?背给我听听。我看你有没有开小差。要是背得对,我再给你一颗果子。”
壮女孩中了激将法,象倒豆子一样。叭啦叭啦的背了起来。
于是,沐晚意外的知道了镇妖塔的相关信息:镇妖塔是民间的说法,事实上,它的真名是七宝如意琉璃塔,位于天雾山之巅,是东安开国凤皇亲自下旨修筑的,共有九层。
当年。东安开国凤皇兵围大秦国都。大秦的末代凤皇在宫中的摘星楼上引火自焚。而国师不忍京城毁于战火,率众出城降顺。
凤皇筑此塔,供奉之。
不想。国师其实是诈降。不过是缓兵之计,她一直在暗中聚集各地的门人,试图反攻。
结果,门人之中出了叛徒。事泄。
凤皇召告天下,国师与其门人实乃妖人。妄图祸害东安,已被降住。又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凤皇每天都派高僧在塔外为他们诵颂真经。感化他们。
从此,国师等人,以及后来陆续从东安各地抓来的所谓“妖人”。都被关押在此塔里,接受佛祖的感化。
久而久之。民间广泛传开:七宝如意琉璃塔里关的都是“妖人”。此塔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镇妖塔”。
沐晚听完,更加坚信:镇妖塔里关的肯定都是修道之人。
必须去天雾山!解救塔中的同道,护我道统,义不容辞!
又给了壮女孩一个柑桔,沐晚坚定的出城而去。
出了城,走至没有人烟之地,古百蹲坐在行李木架的最上层,问道:“沐姐姐,我们现在是去天雾山吗?”
沐晚一边走,一边点头:“是的。”
“大秦已经覆灭,距今将近六十年。国师他们怕是已经不在了。”古百忧心忡忡的说道,“还有,那里肯定重兵层层把守,机关重重。就凭我们两个,也不知道能不能进得塔里。”
沐晚答道:“事在人为,我们先过去看看,到时再做打算。”
“好,我听你的。”古百应道。这里是绝灵境,他们俩被困在这里,措手无策。难道真的要生生的耗死在这里吗?天雾山之行,虽然凶险万分,却也许暗藏生机。况且,身为修道之人,怎么能眼睁睁的看到道统断绝,而无动于衷呢?是以,于公于私,他们都必须去。
日夜兼程,十天后,他们终于赶到天雾山周边。
不出所料,这里果然驻有重兵,守卫森严。天雾山的周围,三十里以内,都是禁区。没有通行令符,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沐晚不敢贸然闯入,在附近的一个叫做七里坡的小镇暂时安顿下来。
七里坡全镇只有一条街。镇上不到三十户人家。其中,有七成是开客栈的。剩下的三成人家,虽然没有直接开客栈,但是其营生也与之有关联。
为什么在这个山沟沟里的破地方,客栈生意如此火爆呢?
无他,相传天雾山里藏有十万大军!等到轮休,将士们会出来逛逛。按照镇里人们的说法是“哪能成天在山上跟佛祖呆着,也要偶尔沾人间烟火才行”。另外,将士们常年守在山上,回不得家。是以,也有亲属过来探亲。禁区里头,亲属也进去不得,只能就近找一间客栈安置。
沐晚就以探亲为由,寻了一家最寻常不过的“王家客栈”住下。
这里的房钱可不便宜,五十铜钱一晚,饭钱另算。沐晚也不知道要在这里住多久。并且,她全部身家才不过二两银子。
住了一天,她跟店主王大娘商量,能不能以工抵房钱——好吧,夜里,她听到王大娘夫妻两个商量:店里的伙计回老家了,要重新请一个才行。
王大娘对她印象不错,让她劈柴、挑水,先试工。见她做事挺麻利的,遂,当场答应,包吃包住,工钱全抵房钱——伙计当然没有五十铜钱一晚的客房住了。柴房里搭了一个铺,那里就是沐晚的“房间”。事实上,这还是王大娘见她带着一只小狐狸宠物,额外照顾她。不然,她得和另外两名伙计同住。
于是,沐晚就成了“王家客栈”的一名杂工:劈柴、挑水、打扫庭院,每天清晨还要去山里砍一担柴。
另外两名伙计都为她抱屈——这也太苛刻了。然而,沐晚却任劳任怨,做事勤恳。每天,天还没亮,她就顶着星星上山砍柴。挑回来的柴,份量也很足,很大一担,不下两百斤。
从此,店里的柴火完全够用,无须再隔三岔五的从外面购买。王大娘对此很满意,每隔个四五天,会吩咐王大爹暗地里给她在碗底加一个荷包蛋。
第357章 破魔明心真经(上)
事实上,上山打柴不过是一个幌子。第一天上山打柴,沐晚就乘天还没亮,翻过小山,摸到禁区里去了。
禁区的守卫比她想象的森严得多。守军纪律严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这些都是明面上的。暗地里,暗哨比明哨还要多。林子里、山坡上、岩石中……机关、陷阱遍地。
以她的身手,竟然也是行进艰难。天将亮,她才摸进禁区数里!
只可惜,灵力被封!沐晚饮恨而归。
回到柴房,沐晚将沿途的情形画了下来。古百蹲在一旁看着,主动说道:“沐姐姐,明天,我跟你一道儿去。禁区里太危险了,我们俩一起去,相互能有个照应。”
于是,第二天,天还没亮,沐晚带着古百一起上山打柴。
担心店主夫妇起疑,沐晚仍然只要禁区里呆了一个时辰。天将亮时,他们及时撤了出来。
意外之喜,昨天她有意在一处隐蔽的机关旁布了个小机关,居然被毁掉!意味着,守军也没有明面上的那样敬业。这些地方,她们昨天整整一天都没来过!
古百又道:“沐姐姐,那些机关和陷阱,我能识破。明天,我们分开探路,如何?”禁区方圆有三十里呢。单单只探得一条进出的路,实在是不靠谱。关键时刻,多条路,也许就是多条命。
沐晚想了想,说道:“现在我们灵力被封,面对十万大军,万万急不得。我的计划是,先将山脚禁区里的情况探实,然后再去打探山上。最后是去山顶的塔里。打探情况很重要,但是,我们俩的安全更重要。”留着青山在,才不怕没柴烧嘛。
古百说道:“但是,这样的话,我们要在这里呆到什么时候去了?沐姐姐,你不用担心我。我是在迷雾森林里出生长大的。这些机关和陷阱。与迷雾森林相比。真的不足挂齿。我会和你一样,不但要记下路线,而且还要记下周边的机关和陷阱。以及兵力布局。回来后,我也画成图。”
现在这样子,确实是慢了些。更何况,古百今天在禁区里的表现确实令人惊艳。是以。沐晚答应了,但是。订下“三不准”规矩:“不准贪功冒进,天将亮,一定要返回;不能与守军冲突,打草惊蛇;不准大规模的破坏机关和陷阱。”
总之。必须时时刻刻要牢记他们现阶段的行动目的:他们只是去侦察情况。以两人之力,挑战十万大军,看似勇猛。实则是不智之举,对他们后续行动。潜进山顶的塔里,百害而无一益。
古百很认真的保证遵守“三不准”。
于是,从第三天起,他们俩分头行动。每天回来后,各自将探得的情况绘制下来。
两人合力,侦察速度大幅度提高。近两个月后,他们终于探实了山脚的情形,得知:所谓的十万大军是唬人的。山脚的禁区里,最多有三万守军。并且,从外到里,防守渐渐松散。守军对机关、陷阱很自信。巡逻队只在各明哨和暗哨间来回巡走。隐秘的地方只要布设有机关和陷阱,他们根本不会涉足。
山上的情形呢?如今,沐晚和古百已经在禁区里进出自如,没有必要再留在七星坡镇。是以,她辞了工,带着古百索性住进了山脚的禁区里。
很快,他们发现山上与山脚是不同的。
山上也有守军,但却不是东安的军队,而是僧兵!他们都是年轻的男子,没有见到女人。
在半山腰有一间气势恢弘的大寺庙。寺里的僧兵们组成九人小队,每天都会执械巡山。没有佛令,任何人不得进山。擅入者,杀无赦!就连山脚的守军都不例外。
令沐晚和古百头疼的是:明明是绝灵境,这些僧兵却很明显都是有修为的!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沐晚和古百想破头,也是无解。
还好,而这些巡山的僧兵,绝大多数的修为不是很高,仅相当于炼气期的样子。沐晚虽然灵力被封,却能用气息感知外界,而古百干脆披着狐狸皮。所以,两人一点儿一点儿的摸上了山。
又过了一个多月,沐晚他们终于摸到了寺庙外面。
看到这些僧兵在绝灵境里也有修为,沐晚不由心动,临时改变计划:去寺里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修行的!
如果能学得他们在绝灵境的修行之法,从而得以恢复灵力。后续的行动,他们将容易得多。
这次,由古百打头阵,潜入寺中,先摸摸底儿。沐晚藏在寺外的密林里,负责接应。
事实证明,他们的小心谨慎是完全必要的。
一个多时辰后,古百灰头灰脑的回来了。
“沐姐姐,里面的和尚好厉害。我差点儿露了行迹。”撤回山脚后,古百想起寺中的情形,心有余悸,“正殿里有一尊好高的佛像,就象是活的一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感觉他盯着我。所以,我不敢进去,只去了右边一间没有佛像的偏殿。”
“这么厉害?”沐晚惊讶的问道,“佛像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画出来吗?”
古百摇头:“我看不清他的真容,只知道他很高,浑身金光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