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珠玉在仙(高楼)-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何氏把杜长宁考试那天要穿的衣服里里外外翻了又翻,生怕不小心夹个了字条,坏了儿子的前程。
    杜若香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用纳戒里的炉子炼的灵符,悄悄塞进杜长宁的衣服里,这符凡人是看不见的,上面画的符咒也不是字,算不上有字的纸张。
    功名天定,杜若香可不敢利用法术干歪门邪道的事,她的灵符用处是防疾病,安心神,因为她前世听二哥说,有考生不想错过两年一次的机会,是带病进考场的。
    ……
    家里人能做的差不多都做到了,二月初二全家人本来都要送杜长宁去贡院,然后一直等到中午他出来,结果杜长宁拒绝了,他说全家人都在,他压力会更大,只要大哥去送他就行了。
    考生最大,家里人不敢这时候反对他,不过杜如海也说了,到时候有个大人在外面更稳妥,谁知道会有什么突发事,例如杜长宁需要再买只笔,或者参试的入场牌子忘了怎么办?
    他这一说,全家又忙再检查一遍杜长宁赶考的行头,再确认都带全了后,杜长宁也同意父亲在外面等他——他到底才十一岁,一大家子都等他盼他他会有压力,可一个大人也没有,他也会不安的。
    末了,就是何氏和杜若香在家等着。
    何氏也没闲着,她去了祠堂向祖宗祷告,保护杜长宁考试一切顺利,光宗耀祖。
    今天杜家有这样的大事,杜若香姐妹的课也停了,杜若香回自己的书房也没动笔做画,她冲贡院的方向念经,虽然知道自己还没法力也不能干涉考生的功名,但多少也求个心安。
    ……
    一上午似乎过得挺快又挺慢,但反正杜长宁快中午时和父兄一块回来了,精神也不错,他不主动说考的如何,家里人也不敢问,吃了午饭他就进书房复习明天要考的。
    然后第二,三,四天也是如此。
    直到第五天考完了,杜长宁回来才喊累,吃了午饭后难得不进书房而是去了卧室,一睡睡到了吃晚饭才起来。
    这现象在考生中是正常的,有的考生考完了能睡一整天的,杜家还专门请汤郎中来给杜长宁,证明杜长宁只是稍微有点累,睡足吃饱的养几天就能完全恢复。
    汤郎中还说,童生试只上午考还是好的,乡试可是连考三天,吃喝睡都在考场里面,休息不好压力又大,有的考生考完了就会病上一场,他以郎中的身份来说,可不希望杜长宁明年十二岁就参加这样的大考。
    也幸亏老郎中不算外人,不然还没发榜就说杜长宁明年不考,多心的还会以为他在咒杜长宁这回没考上呢。
    杜如海和何氏夫妻很重视关于老郎中说乡试很多考生累病的事,乡试都如此,那会试、殿试呢?
    杜长宁明年也才十二,他一个人在考场三天,会自己生火做饭,能睡好吗?那些二、三十年纪的都照顾不好自己,何况一个孩子。
    何氏想着就害怕,她本来就不赞成十一岁的小儿子去考童生,是杜长宁自己坚持,说要先试一下,心里有个底,不然不知道自己读了这么久的书到底有没有用,杜如海也说试一下没关系,要是杜长宁不喜欢科举,他的年龄也该学做生意了。
    做生意应该比考科举轻松吧?何氏真不想让杜长宁明年去受那份罪,至于今年的考试,当然她还是希望小儿子榜上有名的——不然他今年的罪不就白受了?
    ……
    只睡了一下午,杜长宁的精神就恢复了,他在吃晚饭时难得没边吃边看书,更是难得话多说起他考试的事。
    看他活蹦乱跳的样子,家里人才放心,当然大家都关心他考试的事,他自己终于主动说了,大家自然注意听着。
    杜长宁先从第五天,也就是今天上午的考试说,今天考的是弓箭,是抽签出场的,他排第三十名,箭头是沾了下靶子就掉了。
    但这成绩考官当场点头算合格了,也是,这弓箭和音律的成绩其实与科举的总成绩无关,是不记录的,之所以还要考这个,就是取个所谓人才便是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意思。
    杜长宁只是觉得面子上有点下不来,他之前在家练习时,箭头一般能插进靶子的,这回的力弱,他认为是考试顺序安排的不合理,最后一天人都累了,自然力气变小了。
    “可不累着了,连我在旁看着都累,我看你还是大一些,手有劲了再去考乡试吧。”何氏正好找到机会开口说明她的担忧了。
    “娘亲,乡试不考弓箭和音律的。”杜长平在旁也开口了,他倒是觉得考试挺好玩的,还打算明年也试试呢。
    何氏则瞪了他一眼,小儿子这么小就去参加科考,绝对有这大儿子的“功劳”。
    “明年的乡试我也不想去,再等四年好了。”杜长宁居然说出出人意料的话。
    可他说的又是四年后才去,这证明他认为今年能考上的,确定不会打击小儿子,一家之主的杜如海就直接问了:“为什么?”

    第六十二章童试下

    杜如海和何氏这对夫妻家里都很有钱,自小便是锦衣玉食的长大,而且钱多到下一代,乃至下下、下下下一代都花不完。
    而且两人祖上都当过皇商,地位上也有点,京城达官贵人虽然不少,但没谁会偏冲他们过不去。
    所以他们不会像别的孩子的父母,因为自己不得志,因为自己穷,就把改换门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读书读得好,别说十一岁了,三、四岁就恨不得让他考个好的,当个大官。
    杜如海夫妻对儿女的希冀非常的简单,男孩不败家,女孩嫁得好,便足够了。
    所以听杜长宁想四年后再考,何氏只是算他四年后十五岁,这四年好好补补身子,怎么也比十二岁就去遭三天三夜的罪强,终于松口气。
    杜如海也表示:“你自己安排。”
    倒是杜长宁解释道:“我把写的文章给先生看了,先生说榜上有名是可以的,但位置不会太靠前,我自己也是这样看的,其实当时进场只怕时间不够,写什么都是匆匆的,如果现在再重写,我保证能写出更好的。先生也说了,这就是缺乏经验,初考的一般临场发挥都不大好…你们看,如果童生试只考二十几名,到了乡试人才济济,我岂不是只能排五、六十名,会试就是在百名外,怎么参加殿试?”
    杜长宁说这话看的是杜长平,他保证他不是害怕考试了,只是想再积累下经验,停一会儿是为了将来能走得更远。
    杜长平会意的点点头,反正他的小店也是刚起步,二弟明年参加乡试他还支持不了。再等一等也好。
    ……
    本来童生试是要考三次的,第一次叫县试在二月考五场,考中了才有参加第二次府试的资格。府试在四月考三场,考过了才是正式的童生。
    有了童生资格才能参加院试,院试合格称为秀才,只有当了秀才,才能参加乡试。从此正式走上科举做官的道路。
    杜长宁说不打算明年考乡试,那么今年四月的府试中不中问题就不大,反正他自己也说了,目前缺的是经验,四月份真去了也就是练练笔。
    看杜长宁县试后的第二天就又过起了捧书本边看边吃,有时候还看些与考试无关的闲书这样的正常日子,知道他想放松。而且也答应了他四年后才考乡试,那么四月的府试过不过也无所谓了,家里就不再给他压力。
    杜如海的视线自然就转到小女儿那儿了,他看那金鸡摆件是不错,不过对于交易的人是郭明玉有疑问——连一个下人都没有的女孩,哪来这些钱的?
    “郭家姐姐说,这是她亲娘留给她的钱。”其实郭明玉什么也没说,杜若香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也不敢问,不过这个郭明玉可不是她前世的大嫂,应该有本事保住那些嫁妆。
    “哦。”郭老爷亡妻的情况杜如海也知道一点。虽然还是认为小女孩花钱有些没计算。但这花钱买他女儿设计的,倒不能归在乱花钱。而是有眼光了,“香儿你怎么想到用金丝编,而不是干脆铸只纯金的?”
    “这也是因为郭姐姐,她说她府上老太太的居处摆着只金丝的花篮,是朝廷赏的,我就想用金丝再制点别的行不行?”杜若香如实说。
    “大鸡要是用纯金实铸的可以显得厚重,小鸡用金丝显得更玲珑。”杜如海点评一下又想了想,“你说的那金丝花篮…我好像有点印象?”
    “咦?”杜若香也来兴趣了,“我还和郭家姐姐说,可能是江东的彭家,或者是江北的唐家制造的…”
    “咱们杜家也能…”身为家主,杜如海不可能说别家比自家的强,身为父亲则不能太夸张,“咱们家每样进宫的东西都记录在册,查一下就清楚的…”
    可真要查起来并不是一下就能成的,郭老太爷当官是十五、六年前,他做官也做了七、八年,就只算这七、八年的,杜家进贡宫里的摆件类的册子就三十多本,更可能宫里赏赐的是更早从前的旧物。
    身为老板,杜如海可没有一本本翻旧账,就为了证明一个从宫里出来的金丝花篮是不是杜家制造的闲工夫,他把这事交给了大儿子,杜长平现在上午在赏心轩,下午去他自己的小店,小店的生意还不多,顺便看看旧账也是熟悉杜家的生意。
    杜长平接到任务先开口问:“爹爹你说,是金丝花篮好还是金丝鸡好?”
    “当然是金丝鸡,花篮向来是竹啊藤啊劈成丝编的,改用金丝一般人都能想到,都是编的嘛,但金丝的小鸡哪家能有,彭家唐家都不行。”杜如海很自豪,他女儿想出来的!
    杜长平也与有荣焉:“我这就去查!”
    “我也去。”杜若香才是真正的闲人。
    ……
    本来杜若香是存了帮忙的心,可当看到旧时的账本居然不是光有文字记录,还有不少精品的图画附在账本的后面,她可是又惊又喜,那都是前辈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她上一世怎么就从没问过老祖宗的图样除了店里卖的,还有没有别的呢?
    这一看图再分析图样,甚至杜若香还找笔照样描下来,二月十五那天上午她也不过才画了三张,连一册都没翻完。
    好在是自家的东西,杜如海见女儿喜欢老祖宗的设计,虽然他认为这些饰样都过时了,但女儿听了个金丝花篮就能想到金丝鸡,谁能绝对说这图样就没用?
    所以杜如海又公私兼顾的让杜若香舀账本回家,画完一本再换另一本。
    这速度肯定就比杜长平慢了,杜长平还真查出来了,那金丝花篮杜家送了一个进宫,上面插的是景泰蓝的花。
    结果这答案给杜如海一看,是十七年前的中秋,这日子却让杜如海叹口气:“郭家那个应该是我们制的。”
    那爹爹叹气干什么?杜长平不解。
    杜如海伸手拍拍儿子:“当年唐家也送了个金花篮,那个…比我们家的要好…”
    宫里是因为不喜欢杜家的,才把东西赏给臣子…杜长平明白了,嘴里也觉得发苦,他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沉默了一会儿,杜长平把找出的账本放到杜若香看过的那一堆,这事就不告诉妹妹了。
    ……
    杜若香也不是非要证明那金丝花篮是谁家制的,她能发现那么多老祖宗的设计图纸,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何况三月二十九日,贡院县试的名单就出来了,杜长宁果然榜上有名,而且和他说的一样,排在二十名之后——他是第二十六名。
    可在入榜的一百一十六名考生中,他的年龄是最小的一个,这十一岁就第二十六名,也是名列前茅,少年有成很引人注意的。
    如果不是四月初五还有下一场府试要考,杜家现在就会贺客盈门了。
    所以这到了府试当天,杜长宁一出现就受到无数人的围观,这情况没有让杜家人多得意,杜如海和杜长平都担心会影响了杜长宁发挥。
    杜长宁才十一岁,被这么多人用恨不能看穿他的视线盯着,心里也毛毛的,他们来得还有点早,好在他带了书本,一捧书,他就什么都忘了。
    杜长宁看起书来可是连吃饭都能忘的,至于别的视线更不用说了,他这一专注,倒提醒了围观的考生——有时间还不如多看点,多记点。
    再好奇别人也不如自己的功名重要,杜如海和杜长平一会儿便感觉压力少多了,而贡院开门了,杜长宁还在书里没出来,杜长平晃他又把书抽走,他才恍然拎上装文房四宝的盒子过去排队。
    这刻苦学习的比什么过目不忘的神童往往更得人好感,也少招人嫉妒,看杜长宁心里眼里只有书本的样子,倒是能理解他为什么十一岁就能参加科举了。
    排队进场是不能带书本的,有不少人还注意到杜长宁的文房四宝,雅致的文具也挺引人注目,问是哪儿买的,他说是自家,杜家制的。
    ……
    三天府试也很快就过去了,杜长宁的精神比上回考试还好,中午只睡了一个时辰就起来了,据他自己说,是因为稍微找到点窍门,考试不紧张就不累了。
    不过杜长宁说四年后再考的想法仍然没有变,这样他就不打算下个月去考院试,赢取当秀才的资格,他十一岁,本来就该是“童生”。
    父母早说过随他自己决定,所以考完这场府试杜长宁就放松了,杜家也没什么大事了,杜如海开始和工匠商量,能用金丝再造些什么,杜长平的小店则已经开始用铜丝编花篮和鸡雏,再镀上一点金,居然也吸引了不少有点余钱的普通女孩。
    ……
    再到了五月初一,杜长宁的府试成绩也张榜公告了,他这回仍然榜上有名,而且是十五名,比县试前进了八名!
    杜长宁是京都人氏,所谓的县试府试其实是在一家贡院考的,但县试是凡想参加的都能报名,二百多人中选了一半,然后这一半加上京郊四个县的合格生,总共五百多考生参加府试,而且府试规定只录取一百名。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能取第十五名,年纪只有十一岁的杜长宁,造成的轰动简直比头名还厉害,杜家一时来贺的人络绎不绝,杜如海连去店里的时间都没有了。

    第六十三章冲撞

    过来贺杜长宁考中童生的,自然都是杜家的熟人,道了喜,有继续称赞杜如海教子有方,杜长宁前途无量的,有提前再贺他考中秀才,参加乡试的,更有的开始问贵庚,有结亲的意思了。
    十一岁的童生,如无意外也会是十一岁的秀才,明年成了十二岁的举人,还有十二岁的进士…甚至十三岁的状元,这样有前途的…当然要先舀住了。
    别人都能看出杜长宁的未来价值,何况皇商出身的、身为亲爹的杜如海,杜如海可不会让小儿子这么快就定下个商人或者小官家的女儿,他的小儿子如果四年后乡试真能成功,那他十六岁参加会试和殿试,少年才俊完全可以成为朝廷高官的女婿,现在订婚不是毁小儿子的前程吗?
    当然杜如海也不会明显的去得罪人,正好有人贺杜长宁下个月考秀才成功,杜如海于是解释,小孩子这回能中童生是侥幸,他也自知能力有限不打算去考秀才,过几年长些学问再。
    杜如海单是这样,别人还会认为他谦虚、推脱,可杜长宁千真万确没参加院试,有些人就信了侥幸的话,因为要是他们的儿子这么小就中了童生,怎么样也得再一鼓作气把状元舀到手啊!
    信了是侥幸,就不知怎的,又有人记起杜长宁考试时那很引人注目的文房四宝,于是传言又起,杜长宁之所以十一岁就能考中,就因为杜家做的文具好,贡在魁星阁入了星君的眼,魁星才赐名给个小孩子。
    这消息传开来,最乐的人是杜如海,一方面这让人的注意力从杜长宁的本身转到了传上。想和杜家订婚的免不了要再考虑一下,另一方面,杜家的画工当时可不是只画了一样文具,杜家现在还有白玉制的,上绘山水的笔筒,墨盒,镇纸。印章,甚至一色琉璃烧制的,连笔杆都是琉璃的高档货。
    谁都知道杜家是卖珠宝饰品的,来店里的顾大多数是女性,这些文具摆在店里没谁注意,但现在有了杜长宁的活招牌,居然也引来大批学子。而且京城有钱人多,越是贵的越有人抢着要,力求天上的星宿也偏爱高档货,保佑金榜题名。
    ……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比起还要准备几天后院试的家庭,杜家可是轻松多了,何氏当天带女儿去大慈寺烧香拜佛,想为家人求几张避暑避邪的护身符。
    杜若香身上挂了好几个五彩丝扎成的小粽子,不过她抬眼四处看,寺里女孩的身上几乎都带着彩丝粽子和香包。
    何氏拜了佛。交了不少香油钱。就舀到好几个寺庙“赠”的护身符,当下便给女儿带上一个。
    在太和王朝的习俗中。五月是恶月,天渐热后五毒该出来了,这时候人们都得求点避邪的物件带上,以保一夏季的平安。
    老实,杜若香对佛祖很信,但对大慈寺的和尚一点也不信,她乖乖任何氏给她带上。为的是让母亲心安。
    不过信大慈寺和尚的大有人在,殿里烧香求护身符的人挤得满满的,何氏完成任务就马上带大家从殿里出来。
    上庙的人这么多,当然少不了达官贵人家的夫人小姐,这也是何氏向来套交情的好机会,吩咐家里人可以四处看看,半个时辰后在殿前汇合,何氏就带着春红和冬雪去各处找熟人联络感情了。
    得到何氏可以去玩的话,杜若兰和杜若菲都忍不住很开心,她们能出门的机会也只有逢年过节了,于是拉着各自的生母就要往外走,她们在进来的路上就看到庙门口有好多热闹的小摊子,买什么的都有。
    杜若香则向来不和姐姐们往热闹的地方凑,更准确的,是她重生回来后就没有闲着玩的心情了,尤其是来寺庙和道观,就算这里的和尚和道士有名无实,但要是能侥幸碰上个外来的,例如像她一样的修道者,将来妖魔鬼怪遍地时,她也能多个战友呢。
    杜若香这一回也在寺庙里到处走,她可还记得去年七月底魔物下的怪雨,那时候结合太子出生前她没看见的高僧推测,大慈寺的和尚之所以满大街告诫生水不能喝,应该就是高僧的原因,只可惜她之后去了好几趟大慈寺也没找到,高僧估计是功成便离开了。
    对自家三小姐不喜欢去外面的摊子而是在寺里逛,苏氏和霜儿雪儿都习以为常,而且对于她们来,外面比庙里面乱,三小姐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她们更省心。
    杜若香转了一圈,眼到处的香和僧人都是普通人,偶尔路过的几个偏殿还有穿官服的侍卫把门,估计今天还有地位很重要的人也来拜佛,她当然不会硬闯这些地方,随便找个安静的院落坐下歇一歇,心里盘算一会儿是再走走,还是直接去前殿等何氏。
    “三小姐饿不饿?要不要我到厨房去舀茶水?”五月五天已经热了起来,苏氏现在就得开始防暑了。
    杜若香不觉得渴,不过她知道自己修行起来体质比常人要强点,乳娘和丫环们这一路跟着她额上都带点汗了,干脆点头道:“不如我们去庙门口买点果子,一会儿娘亲和姐姐们回来,大家都能解解渴。”
    “三小姐真体贴!”雪儿马上附和,这寺庙专供香取水也是要给钱的,而且也不是什么上等茶叶,有那钱真不如买水果呢。
    苏氏和霜儿也是这个意思,杜家是有钱,但花钱买好东西才不亏。
    几人起身往门口走,突然有人冲似的奔进了院,和走在最前面的雪儿正好撞上,雪儿没什么事,但那人却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哎呀!?”惊呼的是雪儿,她才是最吓着的那个,幸好倒地上的看衣着是个小女孩,这要是个大男人,她还真没法活了。
    “你这人怎么走路的!?”雪儿心有余悸还在气,这寺庙方便游院门不关,但哪有在庙里面横冲直撞的?
    地上的女孩看身材也就十二、三岁,她倒在地上挣扎着却起不来,苏氏就担心了,虽然是对方自己撞上来的,可要有什么事赖上杜家怎么办?尤其是这女孩着的锦绣衣裙,别的哪家的千金小姐?
    示意雪儿先别了,苏氏小心的上前去扶地上的女孩:“这位小姐,你没事吧?你是…郭家大小姐!?”看见这女孩的脸,苏氏也惊呼了。
    郭明玉!?本来以为这事只是个小意外的杜若香也上前了:“是郭姐姐?”
    慌不择路下撞了人,结果加重了自己的伤,郭明玉更没想到这些人不但认识自己还叫得这么亲,宁神一看还真是熟人:“三妹妹!?”
    郭明玉一开口,嘴边就有血丝流出来,看见的人都吓了一跳,其中最慌的是雪儿:“郭小姐你怎么啦?!我…我去找郎中…”
    “别…”郭明玉很艰难的开口,“不关你们的事…你们走吧…快离开这儿…”
    不怕责任赖她们身上当然好,但看郭明玉这样子,她们如果真不管她走了——这行为也称得上见死不救了。
    杜若香首先就不同意:“郭姐姐你这样子怎么能不找郎中呢?”她心里也奇怪,谁能伤了一个妖怪?
    “不用…”郭明玉再开口,了两个字表情忽然更惊骇起来,而同时,杜若香也感觉有什么让人不愉快的东西往这边来…
    “得罪了,不过你们没见过我才更好…”和之前倒地动不了的相反,郭明玉突然利落的站起身,同时袖子一扬,杜若香就看到她的乳娘和丫环像木塑一样保持之前的礀势不动了!
    “你对她们做了什么!?”杜若香又惊又怒,她知道这是法术中的定身法,但想不出郭明玉为什么对她们出手?
    杜若香怎么还能话还能动!?郭明玉比她还吃惊,但现在不是哄孩子的时候,危险越来越近了。
    “别怕…”来不及多想,郭明玉只以为是受伤了法力下降的原因,她重新伸手,用自己仅存的一点法力…
    杜若香比郭明玉快了一步,更因为两“人”的身高差不多,她一抬头,一张符纸迅速贴在了郭明玉的脸上。
    还来得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郭明玉就再次倒地上了,然后杜若香就看见,郭明玉那身锦绣衣服堆在地上,穿衣服的女孩子不见了,衣物里裹着一只黑毛的狐狸,狐狸个头不大,昏迷着,左脸粘了张符纸。
    这个郭明玉的原形居然是狐狸!?确定这狐妖没危险了,杜若香走近细看又是一怔…这只小黑狐的额头处长了一撮白毛…
    “三小姐…”身后传来苏氏迷迷糊糊的声音。
    杜若香一把连狐狸带衣物扔进自己纳戒的空间里,这时候雪儿也开口了:“不是要买水果吗?”
    “是呀,我们站着干什么?”霜儿也莫名其妙。
    看来是郭明玉被符纸压住,所以她施的定身术自动解除,不过她肯定同时也施了遗忘咒,雪儿她们根本不记得刚才的“郭家大小姐”, 只奇怪自己为什么站着发呆。
    这样也好,省了杜若香帮忙圆谎的时间,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往外走…走两步又停下来:“你们听,外面好象有狗叫?”
    “寺里怎么会有狗…”雪儿刚了便也站住不动,因为她也听见了。

    第六十四章冲突

    佛门是清静之地,这点上香的人都知道,拜佛要的是诚心,所以就算家里有养狗的,也从没谁找不痛快把狗带进寺庙的。
    可是现在,不光是杜若香,苏氏她们都听见狗在狂叫,还有大人小孩的惊呼哭喊。
    这动静…实在太似曾相识了,而且这让人不舒服的气息,杜若香敢肯定:“是定王府的狗!”那只魔犬!
    哪会那么巧…苏氏她们都不相信杜若香的话,认为她是被定王府的狗给吓了一次,所以听到狗叫就以为是定王府的,不过现在外面有危险大家更清楚,这时候可不能出去,苏氏急忙从里拴在院门,安慰杜若香:“三小姐不用怕的,门关上了狗进不来。”
    一般狗是进不来,可魔犬呢?再说狗不可能自己跑到寺庙来,还有定王府的人呢?杜若香皱眉:“娘亲她们…”
    “夫人和那些官宦家的女眷在一起,大小姐和二小姐身边也有人跟着,我们只要不出去也没事,一条狗而已,今天寺里还有不少侍卫呢,一会儿狗就让人打死…”苏氏过来抱杜若香,菩萨保佑,可别让三小姐再吓着。
    “…狗死了…”杜若香安顺的任苏氏抱起她,说的话却让人一怔,“真被人打死了…”
    “是啊…外面没声音了…”雪儿也发现了,刚才还那么乱,现在却静得鸦雀无声。
    但怎么就肯定狗是被人打死了?说不定是它主人来了抓住了它。
    “我听见狗的惨叫,就一声…”所以这事更不简单了,那可是魔犬,谁能一下就杀了它,除非…除非也是修道者,“把门打开。我们出去看看。”杜若香一定要知道敢公然杀定王府的狗,而且还得手了的高人是谁。
    “可是…”霜儿犹豫,谁知道外面是不是还有危险。
    “那有块大石头…”雪儿眼尖,看到院墙脚有块大石头,踩上去应该能看到外面,她跑过去踩上还得努力掂脚才看见一点,“真的。狗不见了,好多人围了一个大围子,里面不知道有什么事…”
    她看得费力,站了一下就不得不下来,但至少确定外面不乱了,而且人还多,好象还有热闹看。
    “我要出去看看…”杜若香拉拉乳娘。
    苏氏看似能管杜若香。但身份也是个下人,三小姐坚持着她也只能同意,不过还是抱着杜若香,这样要是真有狗,至少还有她当“盾牌”。
    不过一看见外面的情况,苏氏就松口气,真和雪儿说的一样,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成个大圈,就算和身边人说话都是极小声的,注意力明显都在圈里面。
    这样的气氛让人好奇。可又有种不敢放肆的敬畏心——但不往里挤怎么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霜儿于是找旁边早来的人打听。然后一脸古怪的过来告诉杜若香:“还真让三小姐说对了,是定王府的狗在乱吠。然后吠到了前面这院子,被人一剑砍死了,而砍狗的是信王爷的世子,现在两边正争执呢。”
    “你说定王妃来了?”杜若香一直在好奇那传说声音迷人,但总让她觉得不简单的大美人到底是什么人。
    “王妃没来,来的是王妃身边的两个丫环,”霜儿知道自家三小姐被吓时的情况。还特别问详细了,“那两个丫环一个穿红衣一个穿紫衣…”应该是上回那两。
    “那两丫环,上回敢和当朝尚冲突,这回又敢和王爷世子对上,胆真大,我们能看见吗?”杜若香东张西望找地方,一点也看不出上次被吓到的阴影存在。
    说实在的,霜儿她们也认为两个丫环这回肯定要吃大亏,世子就是一剑砍死她们也不算什么,所以大家都想看看定王府吃亏,心里好出口气。
    “这里…”雪儿找到个远一点的花坛,其实已经有人踩上面了,她是花钱才买下这位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