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珠玉在仙(高楼)-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着行羽能平安长大,其他的都不重要。”
    ……
    林氏母子走了杜长平才回来,他到底也没见到传说是他好朋友的林行羽,没有印象就没有遗憾,吃了午饭杜长平拉拉杜若香,有悄悄话要和她说。
    自杜长平带妹妹悄悄出门已经过了半年多,杜若香身边的乳娘丫环也不像一开始盯的那么紧了,只要杜长平不把杜若香拉走,他们兄妹说话也没人监听。
    “三妹妹,我今天和爹爹路过南大街,你猜我们看到什么了?”杜长平还不直说。
    南大街?不会是杨家吧?杜若香摇头:“我又没去,怎么能猜到。”
    “是杨家…”杜长平想起来就高兴,要与人分享喜悦,“你知道吗?我们马车经过那儿,店门口围了好多人,原来他们店里遭虫子了,丝绸被咬得那样…你是没看见…算了,没看见才好,看了我保证你吃不下饭…”考虑到妹妹的胆量,他就不详细描述了。
    她看见了,中午饭还多吃了几口呢,杜若香眨眨眼,语气无辜的问:“怎么会有虫子呢?你看见虫子咬了?”
    “没有,虫子早跑了,一个也没见到,但那些丝绸上的小洞和…小黑粒…”在妹妹面前,当大哥的说词要文雅些,“这是他们自己家保管的问题,那个杨青…本来还以为他比他爹强点,其实人也不稳重,自家做丝绸生意应该防什么都不注意,这大热天还敢把糖放柜台上,能不招虫子吗?”
    还有这事?!“大哥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是杨青爷爷当众骂他时说的,那老头好凶…更过分的是杨青的奶奶,那老妇人不打孙子却当众脱了鞋追打尹氏,说都是这女人命不好,克的杨家不发达…真是的,以前没看出他们家都是这样的人啊,还好咱们不和他家来往了…”杜长平庆幸。
    杨青的祖父母杜若香不熟悉,只是尹氏说他们都是小户人家出身,不习惯京城的热闹很少出门,然后在杨青十四、五岁时就相继过世,杜家当时还送过奠仪呢。
    因为不熟悉,杜若香对那两人也没什么好感或恶感,而现在听到这两老的也不怎么样,她就寻思杨家人的劣性是不是血脉相传下来的?
    “不提那家人了…”对杜长平来说,现在的杨家不过是想巴结杜家又没巴结上,被看出真面目的一家小人,倒是还没结什么刻骨铭心的恨,笑话一下就过去了。“我带了东西给你。”他递上个小锦盒。
    杜若香接过来打开,盒子里装的是一对耳环,淡绿水晶的材质磨成一对小鸟翅膀的样式,上面镶着许多透明水晶珠,翅膀下银制的流苏链也点缀了淡绿水晶珠和淡紫水晶珠。
    “好漂亮,谁设计的?”杜若香前世可没见过这款式的。
    杜长平洋洋得意的指指自己:“你喜欢现在就换它带吧。”
    大哥设计的…才跟爹爹在店里待了一年多,这眼力可是比上一世强了,杜若香记得上一世杜长平可以拿到柜台的作品是在他十六岁时…这样想她就舍不得自己带了:“这个给爹爹看了没?他没说可以卖吗?”
    “这就是给你带着玩的…”好把你现在带的水晶珠的换掉…杜若香在家里日常就是带杜长平头回设计的那个耳环,妹妹如此喜欢自己的手艺,当大哥的肯定高兴,不过那就是一个小银圈子带个水晶珠,在店里见识了各种琳琅满目的耳环后,杜长平实在觉得自己当初的本事真不能再示于人前了,尤其是妹妹也开始学设计了。
    杜家男孩的设计本事天生就不如女孩,杜长平想着再送妹妹一对耳环换下原来的,这设计图纸也不知道弃了多少张,好不容易这张让师傅说行了,他又希望谁也不惊动,轻描淡写换了就行,谁知妹妹反应这么大?
    论眼力,现在的杜长平真不如杜若香,她一看就确定这耳环已经能放柜台上卖了,而杜家从做珠宝生意以来,还没有哪个嫡子在十四岁就有这样的本事,要知道杜家男孩擅长的是做生意。
    “我要给爹爹看!”杜若香不想埋没了大哥的本事,她甚至怀疑杜家嫡子其实和嫡女一样都有设计的天份,只是一心扑在生意上,天才没机会展露。
    “你忘了娘亲不让你随便出门了?”杜长平忙拦她,心里也不自信,他会比爹爹爷爷还行?
    “那我先和娘亲说!”杜若香转身往何氏住的主楼跑。
    杜长平了心里没底,该不该让大人知道呢?他不过犹豫一下,再抬头妹妹已经跑远了:“香儿你慢一点啊!”
    ……
    杜长平真的没法自信,他十四岁的大男孩居然跑不过七岁的妹妹,等他气喘吁吁追到主楼,杜若香已经把话跟何氏说清了,何氏正翻来覆去的看那对耳环。
    一见儿子进来,何氏忙问他:“平儿,这耳环是哪位师傅制作的?”
    “是陈…师傅…”杜长平答道。
    看儿子上气不接下气,一脸汗的样子,何氏皱眉:“大热天你跑了什么,春红,给大少爷打水洗洗,再把冰镇的酸梅汤端过来。”
    三妹妹也是跑过来的…可看一边脸不红气不喘的杜若香…杜长平没出声,不能让大家都知道他跑不过妹妹。
    陈师傅也是杜家的老师傅了,比起七岁的小女儿,何氏更相信他的评价:“陈师傅就没说你做的耳环能上柜台?”
    杜长平正擦着脸,他想了想才回答:“他说这耳环很好看,我说给三妹妹做的,他就说一定会用心…”
    那就是没说可以…何氏有点失望了。
    “娘,陈师傅是老实人,向来问一句答一句,何况能不能上柜台,按店里的规矩,是要爹和至少两位师傅过目点头的,他一个人怎么会先开口定下,那未免不尊重其他人了,其实陈师傅夸好看,又不用徒弟亲自出手,他这关大哥已经过了。”杜若香坐在椅子上喝酸梅汤,把握十足的说。
    对店里的师傅的性情,何氏真没有女儿更清楚,她已婚的女人怎好常去店里看那些师傅干活?现在听女儿说的有道理,她也迫不及待要丈夫回来看看了。
    杜长平则决定豁出去了,他是不能在娘亲和妹妹面前表现胆怯的。
    ……
    店里生意正常,杜如海仍和平时一样酉时过了就回来,但今天妻女都有点望眼欲穿了。
    何氏迎上前,不像往常一样先帮他换外衣,而是把一直握在手里的锦盒递给他:“你看看这耳环,有上柜台的资格吗?”
    杜如海莫名其妙的接过来,但一打开眼睛就亮了:“这是谁做的!?香儿吗?”
    “是大哥。”杜若香回身冲珠帘后招手,“出来吧,爹爹这关过了!”
    在帘后听他爹的语气,杜长平就知道自己设计真是不错的,底气足了他也高兴,刚扯出个大大的笑脸,又忆起他爹要稳重的教导,于是装没事人一样出来。

    第二十九章 当年

    杜如海第一张能上柜台的图纸是他十七岁,所以对十四岁儿子的表现又惊又喜并且形于色:“平儿,过来跟爹爹好好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样设计耳环的…”
    何氏不懂设计的事,但她好歹嫁进珠宝世家这些年,眼光还是有的,只是当娘的对自己孩子做的东西向来是最顺眼的,她也知道这点,生怕是了心理作用,现在看丈夫也承认了,终于放心,低声吩咐冬雪晚上让厨房加菜。
    杜若香则坐一边听她大哥讲设计的灵感,“我开始想的是蜻蜓翅膀,可画出来羽翼透明但有些失重,支撑不了垂下的流苏…”
    ……
    杜长平说了很久才说完,末了看笑呵呵的爹娘和妹妹,又问道:“爹爹,这耳环能不上柜台吗?我是说这一对,让师傅照图纸做别的颜色的好吗?”
    “这颜色挺好啊?”杜如海还不知道事情的源由。
    “这本来是平儿送妹妹的,这事还幸亏香儿呢…”何氏绝不会忘了女儿的功劳。
    杜如海听了更惊喜:“香儿才七岁,要知道你太姑奶奶七岁时也没这份眼力。”
    何氏听了更是欢喜:“香儿有功劳,平儿这耳环又本来就是给她做的,就给她吧。”
    “当然。”杜如海对女儿也绝不小气。
    杜长平也没忘投桃报李:“其实三妹妹给娘亲设计的镯子,我看也可以摆柜台上了。”他是早就这么认为的,只是现在自己的作品被认可了,那按杜家的规矩,他才有了发言权,不在会被当成小孩子话。
    这是长子有权力后头一个意见,哪怕他是在家里随口说的,哪怕他夸的是自己妹妹,很有点假公济私,杜如海还是得按惯例重视他的话。
    “香儿做的镯子绝对能带出去,”杜如海先肯定女儿的成绩,“只是这手工太复杂了,那一颗颗的宝石是用火焊上去的,还有这许多宝石材料,香儿是赶巧找到的,可哪有天天剩一堆碎宝石的,如果把这镯子放到店里的图册让客人选,真要订货我们不能到时候把好好的大宝石砸碎了卖吧?”
    碎了的价值比不上完整无缺的,杜长平明白但不甘心:“那是不是说,妹妹的设计只亏在材料上,样式还是不错的。”
    “的确,杜家除了御用的要稀罕货,在市面销售,批量生产的都要材料好找的。”杜如海说道,毕竟给皇家送货主要赚的是名气,杜家赚的还是达官贵人的银子。
    “那就是说,妹妹的设计也够资格了!”杜长平笑逐颜开。
    ……
    到了晚饭时间,春红上前提醒聊天的四人,何氏边起身边笑道:“老爷,难得平儿和香儿有出息,这都是祖宗保佑,我让冬雪给祠堂那儿又供了两荤两素。”
    “还是夫人想的周到。”杜如海高兴又感激,毕竟儿女出息他光顾欣慰,都没想到谢自家祖宗。
    “那不如也让两位妹妹带孩子到饭厅,再摆上一桌,大家都高兴高兴。”何氏又说道。
    “好啊!”杜如海觉得妻子有好事也不忘了他的妾室和庶女,真是很贤惠,要知道这临时加菜庆祝什么,是何氏这个主母掏自己的月例钱,不入公家账的。
    ……
    周姨娘和张姨娘早得了冬雪的告诉,知道为什么不过年不过节还让她们去主人吃饭的饭厅,女人的心思细,又是给人做小的,她们可不会和杜如海一样,认为何氏是有好吃的要大家分享,夫人这是在炫耀她生的儿子好!
    这心里明白就更得去捧场了,谁让她们都没生儿子,唯一女儿将来嫁的好坏也掌握在何氏手里。
    周姨娘仗着自己是夫人的亲信,先一步上前道喜,把杜长平夸的简直是天上少有地上仅存,而张姨娘还是和以前一样,带着女儿在旁边当背景。
    夸的也太过了…听周姨娘的滔滔不绝,杜如海有些不耐烦了,虽然是夸他的儿子,但凡事都过犹不及啊。
    幸好何氏也这样认为:“妹妹过奖了,他小孩子家哪有你说的那么好,要跟他爹爹在店里学的还多着呢。”
    “大少爷是好的,二少爷这样认真苦读,将来也一定能给夫人请个诰命回来。”见何氏不让她再夸大少爷,周姨娘话题又转向杜长宁,她是从不会在何氏面前巴结杜如海的,从她给何氏当陪嫁丫环到成了姑爷的姨娘,十六年一次也没有过。
    提起现在还捧着书本的小儿子,何氏就不知道是该骄傲还是该头疼了:“我现在只盼着宁儿知道吃没吃饱,别饿着自己。”
    “这别人家的孩子只知道吃喝玩乐,先生就是用戒尺打也打不出个书不离手,哪比得上二少爷的天份。”周姨娘又说道。
    大人们在一起说话,孩子们则另外一堆。
    除了眼睛还粘在书上的杜长宁,其他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杜若香拿的耳环上。
    “真漂亮,大哥的手真巧!”杜若兰的赞叹比其母更由衷,她的眼睛也快粘在耳环上了。杜若菲没开口,眼睛也透着羡慕。
    这两个也是他的妹妹,看她们眼谗的样子,杜长平犹豫一下还是从袖里又掏出个手帕系的小包,放桌上打开:“大哥也有首饰送你们。”
    帕里包的是七个枚小戒指,分七种颜色,样式十分简单,就是金戒指上嵌个小指头大小方形的宝石,杜若香看那戒指的成色不像是纯金的,倒是宝石色泽度不错。
    这应该又是边角料做的,杜若香想着没出声。
    其实这戒指的确是店里人讨好送杜长平玩的,杜长平也是看戒面的宝石还行,想转送给杜若香,让她拿来送人,他听何氏说三妹妹没什么女伴,心里寻思女孩子都喜欢首饰,妹妹大方点自然就不会被人冷落了。
    不过现在分点送给两个庶出的妹妹,杜长平也不会舍不得,对外人都能大方,他还能非亏着自己妹妹?
    “三妹妹,你最小你先挑…”杜长平还是最向着自己嫡亲的妹妹。
    “我已经有耳环了,还是姐姐们先挑吧。”要是前世,大哥怎么说她就怎来,可现在凡事多考虑一下,她就分析出大哥的意思,七枚戒指不会都分给两个姐姐,肯定剩下五枚全归她,大头都占了,她何必还抢风头。
    “那我要这淡蓝色的。”杜若兰忙说道,她名字中带个兰字,平时就偏爱戴兰花,衣服帕子鞋子也绣兰,还喜蓝色。
    大家都知道杜若兰这习惯,对她选了淡蓝色宝石的戒指也没谁反对,杜若菲则在大姐选好后才开口:“那我要淡绿色的。”
    杜若菲也得到她想要的,然后杜若香才拿了个紫色的,剩下的杜长平先收起来,打算吃完饭再单独交给他三妹妹。
    一边的大人也早就注意到小孩子分礼物了,对于杜长平身为长兄不忘了两个庶出妹妹的行为,杜如海很满意,何氏也特意等大家选择好了才吩咐开饭。
    ……
    吃了饭各回各屋,杜如海也还是回何氏住的主楼,是何氏生的儿女如此出色,他看妻子也越看越顺眼。
    何氏则稍微有点不满意,桌上周姨娘话多的让人烦,而且这一对比,不声不响的张姨娘就显得有些出众了,杜如海可是难得多看了张姨娘几眼,她必须把丈夫的心再抓回来。
    杜如海喝了点酒,加上高兴话就多了些,他又重复道:“想不到平儿十四岁就有这本事,我当年可是十七岁才被我爹承认…”
    “可你设计的第一件东西,也没摆到店里…”何氏低声笑道。
    他的第一个成就,当然是给了心上人…看着妻子柔美的侧脸,杜如海凑到她身边,也低声问:“那我给你的…你还留着吗?”
    “谁知道放哪了…”何氏这样说着,目光却瞄向自己的梳妆台。
    杜如海笑了,他起身去打开妻子的首饰盒,妻子有个习惯,她宝贝但不常带的首饰喜欢收在第二层里面,这样不会碰着又方便随时查看。
    杜如海果然一翻就找到了,那是块俏色的玉佩,三寸长的美玉中间刻了个双喜字,周围从左上角到下面一圈雕的是连叶带叶的牡丹花,最让人称赞设计者的是,到了右上面的那两朵盛开牡丹的花朵顶端是天然的红色。
    而玉佩的右上角,两只展翅的小喜鹊面对面,嘴对嘴,翅膀对翅膀,真是亲亲热热的一对。
    看丈夫一下就找到了,何氏了心里暖暖的…他还记得她的习惯…嘴上却嗔道:“当年你居然哄了杏娟一起骗我,说什么这玉佩是她设计的,非要我收下,不收就是看不起她的手艺,要知道是你的谁敢收啊,人家的闺誉真差一点儿毁你手上了…”
    “哈哈…”杜如海现在想着还是得意洋洋,“怕什么,反正你注定是要嫁给我的!”
    “谁说的,当时向我爹提亲的人多着呢!”何氏不服气。
    “可他们哪一个比得上我!”别看杜如海现在说的自信,当年他可是一听妹妹说有人去何家提亲就担心的睡不着觉,但好在,赢家终究还是他!

    第三十章 何氏(上)

    曾父是做水果生意的,他有一套独创的水果保鲜的本事,这外地的水果如果要二、三十天才运抵京城,那至少得扔一半,只有何家的,那味道那颜色,就跟刚摘下来的差不多。这样自然也惊动了皇家,何家成了御果商。
    凡事只要和皇室沾上边,立刻就身价百倍,但这位何老太爷奇怪的地方有许多,一是他不趁着何家的水果供不应求时候,像别的商人一样赶快开分店好多赚钱,他也不是没本钱,要找他合作,给他放贷的人多的是。
    对这点,何老太爷有解释:“我的本事有限,一次只能保存那些果子,再多味道上就差了…”而这话不知怎的还传到了宫里,当时的皇帝听了还亲口赞何家人诚朴,是皇商之典范。
    可不是嘛,何家的水果首先供应给皇室,皇室吃不完的才有其他达官贵人的份,如果何家为了多赚钱降低质量,岂不是利益比忠君还重要。
    这人还有个毛病,越稀罕的越想得到,何家的水果量少,反倒越多有钱人想办法去买,这可是和宫里皇上娘娘吃的一样。
    所以何老太爷卖一个果子的钱赶上人家辛苦卖一筐的,回过味的其他商人都觉得何老太爷真精明,名利双收啊!
    精明的何老太爷有了钱就在京城附近买房子买地,有钱就买,等到他过世时,何家在京城郊外已经有了几百亩地,东西南北四条街都有他家的房产。
    何老太爷在临终前给皇家上书,说是这水果保鲜的秘方是他早年救了一个人,人家报恩才传给他的,但人家也要他立誓,只有他一个人会,子孙也不能相授,他必须守信,可担心子孙的生活,才购房买地的,现在他要不在了,请辞皇商的身份。
    这样一来,人们、包括他的三个儿子五个孙子才知道老人为什么对水果保鲜的秘方守口如瓶的,还以为他是最后只挑一个继承人,谁知道真带进棺材了。
    不是没有私下说老人傻,一个誓言还真守着,但连皇上都夸何老太爷,官府亲自上门为他三个儿子主持分家的事,哪个提起他,还不是得公然称赞几句。
    何老太爷的长子就是何氏的亲祖父,他跟着父亲多年也会做生意,但何家没了保鲜的秘方,水果和人家的一样坏掉烂掉,几次都这样,他干脆关了店靠吃房租和佃租过日子。
    何氏的父亲也是长子,他出生时何老太爷还在世,何家生意正兴隆着,对这个长房长孙当然不会亏待,从小就有明师教导。
    等他长大了,家里就靠吃租子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人总是想更上一步的,何老爷先去考功名,结果连着落榜三次,再做买卖,又受不了风吹雨打的辛苦,只能继续吃租子。
    何氏的母亲李氏娘家是个小官,本来这吃租子的小财主是攀不上官家的,但李氏的父亲官当的太清了,家里有两个弟弟居然穷到没钱娶媳妇。
    这亲事说白了,就是何家想沾点官气,李家图人家的聘礼厚重,你情我愿的,也谈不上谁吃亏谁占了便宜。
    可就在李氏刚订婚的第二个月,一直不得意的李父突然从一个七品的小京官升到六品,还得了个外放的实缺。
    这下李父对女儿的婚事又犹豫了,他本来心目中的理想女婿是和他一样有功名的,而不是考试不行做买卖也不行的“废物”,现在他的前途有希望,儿子的婚事就有希望,用不着女儿再为李家委屈自己,他马上要全家搬到外地,反悔怕什么!
    不同意他这样做的是李氏本人,她是家里的长女,向来是有主见的,她劝父母:“这何家祖上也是得先皇亲口称赞的,李家悔婚他家要打官司怎么办?惊动了上面,知道爹爹言而无信,只怕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前程也危险了。再说女儿一和何家订婚,爹爹就升官了,未必不是这姻缘好带来的福气。”
    李氏按约定嫁到何家,何家人可是又惊又喜,本来他们也担心李家得势了怕瞧不起他们家,真要打官司还不是官官相护,哪有他们平头百姓喊冤的地方。
    所以对这个儿媳妇,公公婆婆都高看了几分,更别说何老爷本人,被妻子收的服服帖帖的。
    李氏是进门就当家,何家虽然不是当官的,但吃的穿的比她娘家强多了,她家一个月都舍不得吃一次肉,这里顿顿鱼肉一个月不带重样的!
    美中不足的是,李氏成亲多年只生了一个女儿,为了不让人说她存心断何家的香火,她咬咬牙给丈夫纳了几个小妾。
    直到何氏八岁时,李氏终于又怀孕,而且生下个儿子,有了嫡子她终于能扬眉吐气了,可那儿子刚过满月就夭折了,大喜大悲之下,李氏不久也跟儿子去了。
    孙子和儿媳妇这一走,何家两个老人也陆续走了,没了管她们的,何老爷的几个小妾开始不安分了。
    十一岁的何氏现在唯一的亲人就只有她爹,她必须擦干眼泪抓住他,这首先就是不能让人动摇她娘亲的位子,位子空着也不能让别人坐上去!
    从此小女孩就在斗姨娘的过程中锻炼成长着!
    而杜如海的嫡亲妹妹杜杏娟,则在父母的宠溺哥哥的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着,她唯一的烦恼就是胆子小,没人陪伴什么地方都不敢去。
    但这弱点在杜家人看来却是大大的优点,一个姑娘家要是随便一个人到处跑,那才是失了身份让人笑话的,胆小的女孩让人省心。
    只是倍受宠爱的孩子也让人嫉妒,杜杏娟的几个女伴就想利用她胆小的性格吓唬她一下。
    计划挺简单,就是在游春的时候,大人们坐一堆聊天,女孩子们在另一处放风筝玩,故意弄断风筝线让杜杏娟的丫环去捡,然后带她去旁边林子采野花。
    六、七个人一起进林子,杜杏娟当然不害怕,可当她采了一把野花,手都拿不下想叫她的丫环帮忙时,一抬头却发现杯子里只剩她一个人了!
    杜杏娟从没有一个人待在陌生的地方,现在是白天,也有阳光照射进来,但她喊人却没谁回答,四周静悄悄的…她可不敢一个人待在这儿,慌忙往入口跑。
    可是慌不择路,杜杏娟以为是林子的入口,但其实是林子的另一边,危险倒是没有,就是从林子出来了,而周围的景色不但陌生,还有不少坟头。
    一下子看到这些,杜杏娟吓得大哭,而哭声吸引来正要上坟的人,恰巧就是何氏。
    那天也不是李氏的祭日,只是春*光明媚,何府的小妾都带着儿女出门乐呵呵的游春,何氏想起娘亲还在时她也有过的幸福,心里就堵的慌。
    结果何氏走到半山腰就听见有女孩子哭的十分伤心,她上了山一看,那女孩和她差不多大,穿着打扮看着也是有钱人家的,可怎么连个家丁丫环都不带?难道也是和她一样?
    以为同病相怜,何氏就过去问她,杜杏娟也知道对陌生人要防备,但何氏看起来也就比自己大个一两岁,一边的丫环手里还拎着供品,怎么看也不像是人贩子,她就说自己迷路了。
    杜家的首饰何氏就有不少,赏心轩她也去过,听说是杜家的小姐,就安慰杜杏娟一会儿送人回去。
    知道何氏是给生母上坟的,杜杏娟觉得她这么小就失去亲人,真是可怜,而现在已经有两年多宅斗经验的何氏,听杜杏娟说了是怎么迷路的,就明白这位大小姐是让人整了。
    而另一边,杜杏娟的女伴们也就是想吓唬她一下,她们就在林子的入口处等着看她哭着跑出来,可怎么等也没见她出来,倒是杜杏娟的丫环捡了风筝回来,问她家小姐在哪儿?
    “她在里面采花,我们叫她也不出来。”恶作剧的人当然不会承认。
    杜家的丫环则有点不好的感觉了,她家小姐什么时候敢一个人在林子里了,急忙进里面找,这时候的杜杏娟已经跑出了杯子,小丫环当然找不到,只好出来告诉夫人。
    卫氏一听就急了,她忙让人进林子仔细找,连林子的另一头也找了,不过这时候杜杏娟已经跟着何氏下山了,所以没找到。
    当时的杜杏娟才十一岁,她从没遇到过这种事,一害怕事情没说清,她只说与同伴了一起进林子采花,然后同伴悄不言声的都走了,何氏是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把事情往复杂化想,以为杜杏娟是被人从家里骗出来,打算扔在山上的。
    要知道杜杏娟的娘亲就在林子的另一面,何氏就不用这么辛苦送她去赏心轩了,结果是在店里学做生意的杜如海见到哭泣着被陌生人送回来的妹妹,大惊之下问她:“娘亲呢,你不是和娘亲去游春吗?”
    “娘亲还在山上…”杜杏娟哭诉,何氏则哭笑不得,早知道她亲人就在山上,自己干什么绕道而行啊?

    第三十一章 何氏(下)

    对送回妹妹的人,当哥哥的一定是必须感谢的,尤其是听妹妹说,这个只比妹妹大两岁的女孩子是上山祭母的,孝顺是美德,杜如海一听就对何氏印象不差。
    再看何氏傻傻的盯着自己哄妹妹,她一定是羡慕吧?杜如海对这个头回见面的女孩一下子心就软了。
    其实何氏最初发呆是懊恼自己走了冤枉路,不过看杜如海哄着妹妹,还不忘让人去山上通知母亲,去制造坊请父亲回来,又让人去买点心招待自己,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而杜杏娟,她只须躲在哥哥怀里诉说委屈就行了。
    还真是羡慕!她要有这么一个哥哥,哪用这么辛苦?
    这时候在山上的卫氏找不到女儿都快急疯了,那些骗了杜杏娟的女孩眼见玩笑开大了,都咬牙不承认,卫氏决定要报官的时候,赏心轩儿子派人过来,女儿已经被好心人送回去了!
    杜家当家长的自然要上门感谢恩人,杜家夫妻亲自带儿女送何氏回去,也是为了帮她解释晚归的原因。
    这杜家老爷还只是听说何家也当过皇商觉得亲近,卫氏可是一看是何家嫡女招呼她,那些姨娘有想露面的,但这小女孩只一个眼神就吓的缩手缩脚的,再一打听何家的详情,就觉得这女孩不简单。
    卫氏再静下来主要还是考虑自家女儿,杜杏娟天生性子就弱,同龄人遇上不好的难免被欺负,要是有个厉害的女伴能护住她,天长日久再熏陶熏陶…
    杜杏娟胆子小但人不笨,事后她一想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又听丫环说那些女伴还把错误都推她身上,说她坚持一个人玩的…心里真的发寒。
    所以杜杏娟之后只愿意往何家跑,她佩服能独当一面的何姐姐,也只信任这个朋友。
    对此卫氏也乐见其成,何家女孩对陌生人都能送回家,真成了朋友还能欺负杜杏娟,而且看她管姨娘的手段,女儿跟着也能学些。
    让卫氏没想到的是,因为杜杏娟和何氏处的太好了,她居然就再不同意别的女人当她的嫂子,尤其是当一家向杜家透露想结亲的,正是当年骗她的女伴之一,杜杏娟反应激烈的又哭又闹,就差没找根绳子把自己吊起来。
    卫氏本来也看不上那家,那样的女人要进了门给她儿子吹枕边风,挑唆他兄长不照顾妹妹,他们当老人的走也走不安心。
    再问儿子,杜如海其实心里早看中何氏了,但当爹娘面还是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只是他绝不会为了美色伤了兄妹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