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探幽录-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少卿,”赌气又有何用?阿弦只好把珍贵的力气用在刀刃上,“得告诉他……”
崔晔正将走到马车旁边,闻言道:“你说什么?”
阿弦头晕眼花:“山子垌,地牢……大石头后面,那只鬼……想报仇……”
她喃喃地,感觉力气像是细细地黄沙,正从碎裂的沙包里飞速流逝:“得告诉他……在石头、后……”
——那只拼命要附她身的鬼,藏在地牢里等待许久的鬼,如果不是崔晔及时赶到,以他的身手、又趁着武三思并没十分戒备的情形下,只怕会立刻取了武三思的性命。
如此……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阿弦说的断断续续,崔晔却懂了。
他轻声道:“不必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办。”
阿弦脑中沉沉神志不清,却无法放心,强撑着不肯彻底昏迷过去:“不能、少卿不能……出事……”
耳畔响起一声很轻的叹息,他道:“我向你保证,绝不会让他出事。”
这一句像是有催眠之功,话音未落,阿弦已经闪电般陷入昏睡。
但在双眸合起瞬间,她喃喃不清,似几分委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崔晔以为,阿弦是在说他。——说他那天在城郊的“不近人情”。
其实阿弦并不是指他,而是指的那只武功高强的鬼:为什么要采用那样激烈的法子伤人伤己,为什么不管是人是鬼,总有这许多不肯听人劝谏的死硬冷情的“家伙”们。
马车缓缓往前,崔晔垂眸望着躺在面前暖席上的阿弦,他从袖子里掏出一方极整洁的帕子,小心地给她擦拭脸上的血渍。
很快帕子上便濡湿一片,崔晔又凑近细看了看她额头的伤。
那血色在眼前慢慢晕开。
崔晔不由也想起那天在城郊外的事。
那时候他听阿弦期期艾艾说了那些没相干的,只认定她是窥知了烟年跟卢照邻之间的事,那瞬间,他竟有种无地自容的愠恼,更加听不进她说的每一句话。
可是……
当看着阿弦仓皇而倔强地跑开,他一个人牵着马儿回城,终于,心神也随着平复下来,不再之前似在小火上烧烤熬煎般无法安宁。
他虽然细细回想过阿弦所说,但却仍是不大明白指的是什么……卢烟年会伤着她自己?
是,她的确会很“受伤”,崔晔当然知道,——求而不得,卢照邻有身染重疾且离开长安,没有什么比这更叫人伤心的了。
但是就算睿智冷静如他,也实在是想不到,阿弦所说的“伤”,是世间最简单粗暴的一种。
早在察觉了《长安古意》中那两句的内涵之后,虽然仍跟烟年相敬如宾,但事实上,还真的是“如宾”,陌生人般相处。
他不再跟烟年同榻而眠……也许烟年也正想如此呢?他多半选择睡在书房,有时候怕家中之人心生疑惑,便借口部里事忙,便夜宿于吏部。
也许……是经过上次几乎失控,他发现自己原来也是肉身凡胎,也有男人自来的劣根之性,为避免再生事端,索性相见争如不见。
又或许,是因为那两句诗,心中芥蒂委实无法消退。又不愿贸然面对,便索性两两隔阂,省却万千不必要的烦恼。
因此虽跟烟年是夫妻,这段日子,却比陌路人见的面儿还少。
那天,崔老夫人派人从吏部追了崔晔回来,问起他夫妻相处。
崔晔只借口“忙”,绝口不提其他。
也是这一次,夫妇两人好歹碰了面儿。
只略看了一眼,崔晔发现烟年憔悴了许多,脸上似缺乏血色,更流露弱不胜衣之态。
怪不得母亲那样担忧,甚至将他训斥了一番。
心中不忍,崔晔勉强道:“近来时气变化,最易生疾病,夫人当好生留意身体才是。”
烟年仍是一如既往,垂眸温声答道:“听说吏部正忙着科考招贤之事,夫君忙甚,就不必惦记家中了,专心公务才是。且我只是偶感风寒,不是什么大毛病儿,本不欲叫你知道,谁知……母亲也是好意,只是让你为难了。”
虽然两人的对话仍似先前般礼貌客套,无可挑剔,但不知是不是心境有变,越发味同嚼蜡起来,他竟无心再同她天衣无缝地寒暄下去。
崔晔起身道:“既如此,我还有几份档册未曾看完,先去书房了,夫人且睡,好生歇息,不必等我。”
烟年也起身行礼:“我送夫君。只是也记得不要过于熬夜,对身子有损。”
崔晔点了点头,转身出门自去书房。
半个时辰后,有侍女送来参汤,说是少夫人让熬的,嘱咐崔晔趁热喝了。
他看着那一碗参汤,汤水照着烛色,微微摇曳。
不知不觉,子时已过,万籁俱寂。
他的眼睛有些许的酸涩,扫了眼空了的参碗,将未看完的档册放了起来。
崔晔沿着廊下往回而行,走到半路,却复犹豫不前,如此在原地徘徊几回,才终于下定决心般加快步子。
侍女们都不在房中,想必是卢氏已经睡下。
崔晔放轻了脚步,才进里屋,就见卢氏背对门口,坐在梳妆台前。
他吃了一惊,没想到这样晚了她竟还不寐。
略站片刻,想到她是为何不寐,崔晔心底轻叹。
他徐步往她身后走了过去,轻声唤道:“夫人……”
“啊!”烟年却如受了惊吓,双手猛然一抖,有什么东西脱手而出,落在地上。
崔晔不想她反应如此之大,忙中瞥了眼,却见似是一枚玉簪。
他看着满面苍白神色惊惶的烟年:“抱歉,我吓到夫人了,不是有心的……”他俯身,将那玉簪捡了起来,“幸好并未摔坏。”
倒转簪子,要交还给烟年,烟年却睁大双眸,竟未曾抬手来接。
崔晔忽地发现簪子上似乎沾着什么,手指抹过,黏湿殷红。
他垂眸盯着那一抹醒目而熟悉的血渍,一时竟想不明白,卢烟年是不慎伤到哪里了,簪子上才会染了这许多血。
“我只是怕……夫人会伤着自己……”阿弦的话忽然从耳畔掠过,一阵风似的。
崔晔的目光从簪子上转开,瞟向烟年,原先流露几分温和的双眸,像是寒风掠过池塘,开始结成薄冰。
他垂眸,看着烟年垂着的双臂。
她穿着一件儿广袖的素色衫裙,袖子低低的几乎遮住了双手。
但是崔晔看见,她如玉一样毫无瑕疵的手背上……清晰地一道血痕缓缓滑落。
“你……”他不能相信,窒息。
烟年慌乱地举手,把袖子往下拉了拉,然而袖子上却沾了新鲜的血渍,顿时殷开如一朵红梅。
崔晔上前。
烟年后退,身后却已经是妆台。
他轻轻地把她的手握住,朝上举起,丝质的袖口如水下滑,露出她清瘦如竹的手腕。
就像是有人会促狭地在竹子上刻字一样,烟年的手腕上,也有两道划痕,一道还未曾痊愈,似蚯蚓般淡红,旁边是新添的一道,血缓缓涌动。
这血不像是滴在地上,却像是滴在了崔晔的双眼里,灼热而疼痛。
第133章 期待
阿弦低低地一声呻吟。
崔晔回过神来; 低头查看; 举手在她额角试了试,已经不像是先前那样冰冷; 脸色也正恢复,但仍透出有些脆弱的苍白; 连嘴唇也变作了灰粉色。
一根发丝顽皮地贴在唇上,他抬手; 小心地拈起来,顺便将她略显凌乱的头发往旁边理了理。
眼前这张透着稚嫩的脸,却早就遭逢过比她年纪更沉更重的、常人不可承受的挫折可怖经历。
低低地叹息才起又熄,仿佛檀香路里一缕轻烟随风散淡。
崔晔抬手,按上自己额前,手上微微用力; 像是要抹去万千忧苦。
但又如何能够。
——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 阴阳为炭兮; 万物为铜。
“不该容你来的,”垂眸看着昏迷不醒的阿弦,崔晔喃喃道:“不该……让你来的。”
这一次阿弦元气大伤,昏睡了数日。
时日天气极好; 晴空万里,时有云朵从头顶的天空慢吞吞地飘过。
坐在门口的竹椅上,阿弦耽天望地,最后盯着院子里那棵挂上翠色绿叶的树; 有所感叹。
这长安果然不是好厮混的,长安的人比桐县要厉害,长安的鬼更是比桐县的猛烈数倍。
她简直有些招架不住。
就算此刻坐在夏日的太阳底下,晒得浑身都暖洋洋地,但一想到宫内所见萧淑妃,以及在梁侯地牢内的那只……就像是一股寒意打心头升起,仍是让她忍不住狠狠地打了两个寒噤。
虞娘子正捧着一弯腰从厨下出来,见状忙道:“又觉着冷了?快把这药喝了。”
入夏后天儿渐渐热了起来,若是久在太阳底下站,甚至会晒得人头晕眼花,虞娘子摸了摸阿弦的脸,果然觉着微微地凉。
阿弦瞥着那碗药:“我不爱喝。”
“明知自己的体质特殊,还敢挑,”虞娘子道:“何况这不是爱不爱的事儿,这是治病,又不是给你吃零嘴。”
她紧紧地盯着阿弦催促:“别赖,快些趁热喝。”
阿弦叹了口气,皱眉慢慢地喝完,委实苦的不成,故意装出苍老哑声:“我喝了这许多,也没见有什么用,反而像是要被毒死了,咳咳……”
虞娘子忍笑:“不要小孩儿胡说,这可是崔天官亲自派人送了来让按时服的,只这份心意就很有用,你还敢说有毒呢?”
“什么心意,在哪儿?”阿弦东张西望,又嗤之以鼻:“我除了苦,什么都没感受到。”
虞娘子宠溺地看着她:“你必然是这几天总是昏睡,睡得有些糊涂了,我是很知道的。”
说着又道,“别在这里晒太长,都把脸儿晒黑了。”
额头的伤正在愈合,这两天屡屡发痒。阿弦举手想挠,又勉强停手,只在周围小心地抓了两把。
忽然玄影从门外呼哧呼哧地跑了进来,在两人跟前摇尾吐舌。
虞娘子忙去舀了新鲜的水给它端了过去,玄影低头,伸长舌头呱唧呱唧喝了半盆。
阿弦笑道:“你又去哪里野了?我不能出去,你倒是自在的很。”
玄影喝了个饱,才得闲抬头“汪”了声,又转头看向门口,仿佛在等待什么人。
阿弦转头看去,果然见一人从门口走了进来。
阿弦一看此人,本能地就想站起身来,手在椅柄上一握,却忙又坐稳。
虞娘子回身,却也诧异:“这不是……陈中候么?”
来者正是陈基,手中提着两个纸包,垂手向着虞娘子笑道:“是,您还记得我。”将手中之物递上,“这是给阿弦的。”
虞娘子不忙接,只看阿弦。
阿弦咳嗽了声,想到先前崴了脚之事,无奈一叹,抬头问道:“中候可是有事?”
虞娘子见她神色平和,这才接了过去,默然后退。
陈基自在她身旁的台阶上坐了,道:“我听苏奇说你在家里养病,好些了么?”
阿弦默默说道:“横竖死不了。”
陈基打量她的额头,道:“又是怎么伤着了?”
阿弦道:“也没什么,时运不济而已,喝口凉水都能塞牙。”
陈基笑了笑:“你呀,我看又是强逞能闹出来的。”
阿弦皱眉瞪他:“好,就算我瞎逞能好了。”
陈基微笑:“我又听说你终于不必在周国公府当差,而是要去户部了……我想户部的差事有些琐碎清闲,兴许也不会有那许多危险紧要的时候,倒也是好。”
阿弦道:“你又是哪里听说的?”
陈基道:“这种消息传的自然最快。”
他见虞娘子不在跟前儿,就又低声道:“听说是吏部的人特意向户部举荐的。我想,会不会是你认识的那位……”
阿弦心头一震,知道他指的是崔晔,她本想否认,但是细细一想,好像的确不排除这种可能。
崔晔本就不喜她跟着周国公,只是她怕跟敏之翻脸的话会对陈基不利,因此才勉为其难。崔晔同许圉师关系又好,倘若是他暗中提拔……
阿弦摇头:“你也只是瞎猜。这些没凭据的话就不要说了,免得叫人误会。”
陈基笑道:“这不是只跟你说嘛,没跟别人说。”
阿弦看着他的笑容,不由屏息。
当初陈基毅然离开,着实伤了阿弦的心,可虽然跟他相见的时候“冷言冷语”,但毕竟是打小儿的情谊,又是视作父兄般的人物,怎能说绝情就绝情了。
何况陈基又三番两次地亲来找寻,言笑晏晏,若不是那夜给阿弦的伤痛太过鲜明,几乎就宁肯以为那并未发生过……
陈基听阿弦这一声叹,却笑着伸手,在她额头伤处旁边轻轻一抹:“又怎么了,总是叹气,都要成为小老……”
阿弦道:“什么?”
陈基目光闪烁:“心里如果有什么为难的,能说出来就说出来,别总是唉声叹气,像是个小老头子了。”
这话更叫人心酸——若是在以前,对他当然是无话不说,可是现在么……
两人说话时候,玄影便乖巧地趴在阿弦身旁。
阿弦垂头看着狗儿,问道:“大……你在金吾卫、一切可好?”
她最开始赌气不睬,到现在主动问起……陈基心里明白,笑道:“好的很。你不必担心。”
阿弦扭头:“我没担心。”
陈基笑:“其实还是我多担心你一些,不过看着有这位娘子贴身照料,也是安心多了。”
阿弦心里其实还有些话想问陈基,但毕竟先前“决裂”过……怎能说无事就无事了,拉不下脸。
陈基却是最懂阿弦的心意性情:“我之前才去金吾卫,忙的也脱不开身,近来才有些空闲了,以后得闲便来找你可好?虽然是在长安……至今为止我所知的来自桐县的,也只你我而已。”
阿弦不语。
陈基往她身旁挪了挪,歪头看着:“弦子,别生我的气了。好吗?”
心头的酸涩之意更重了。
正在这时,玄影“呜”地抬起头来,盯着门口。
未见其人,先听有人道:“谁生谁的气呢?”
陈基即刻站起身来。
门口处又走进一个人来,着浅绯色的官袍,长身轩昂,眉眼锋利,正是袁恕己。
陈基垂首作揖:“见过少卿。”
袁恕己打量着他:“我以为声儿这么熟,原来是你。”
阿弦也正站起身来,却因坐了太久,陡然站起身来,眼前一阵发晕,摇摆欲倒。
陈基就在身旁,忙抬手要扶住,谁知袁恕己眼疾手快,掠到阿弦身旁,长臂探出,早勾住阿弦的腰,将人揽了过去。
陈基的手其实已经碰到了阿弦的肩,见状一怔,便又缓缓撤手。
反往后退了一步。
袁恕己皱眉:“你、是在这里晒了多久?”举手在她脸颊上抚过,却并不怎地热。
阿弦定了定神:“也没多久。”将他的手掌拨开。
忽然陈基道:“我还要回去巡逻,就不多打扰了。”
阿弦才要说话,袁恕己笑道:“快去吧,不然我还以为禁军里多闲呢。”
“是,”陈基作揖,又对阿弦道:“好好休息。”
他转身往门外而去,玄影一直跑到门口相送,陈基笑着摸了摸它的头:“好好地看家,别只顾到处乱跑。”
阿弦看着这一幕,心情复杂,袁恕己拉她一把:“人都走了还看什么?进屋里说话。”
堂下对面落座,袁恕己道:“他又来做什么?”
阿弦道:“什么做什么,陈大哥不能来吗?”
袁恕己道:“你还叫他大哥?”
实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阿弦低哼了声,袁恕己笑道:“我就说两句,也是替你不平,这样就不高兴了?脸本来就黑,这样一来更黑了。”
虞娘子正奉茶上来,闻言也道:“都是在太阳底下晒的,我先前也说过,只是不听呢。”
阿弦道:“黑点怎么啦?老人都说黑点儿好,皮实康健。”
虞娘子忍笑退了,袁恕己也忍俊不禁:“你还想多皮实?是不是想变成昆仑奴那样儿?”
阿弦吐舌又翻了个白眼,袁恕己赞道:“好,再做出这个鬼脸来,更像了。”
等袁恕己喝了茶,阿弦便问案子进展如何。
袁恕己把那日沛王的书童报信,他从中听出蹊跷从而发现那青石之后骷髅一节说了。道:“我怕你出事才赶了去,本想这次是真的‘不成功就成仁’,谁知歪打正着,一定是你之前在假山洞里发现异样,才让崔晔假意回话实则传信给我的?”
阿弦道:“当时我神志不清,只是也担心你找不到证据,反被梁侯狠咬一口,模模糊糊大概说了,有些不太真切,只记得阿叔向我保证说你没事……”
袁恕己道:“这就是了。”
便又把那青石后是韩王李元嘉早先消失的贴身侍卫一节说了:“虽然张四供认说当初天风是去行刺的,但照我看来,当初韩王遇刺之事十分蹊跷,且人人都知道梁侯对韩王心有芥蒂,只怕遇刺之事,也是梁侯背后操纵,天风不知何故发现了此事,他对韩王最是忠心,且又性情冲动,亲自找上梁侯,多半是言语之中起了冲突,才无辜死在了侯府。”
阿弦想到那鬼凶恶的模样,忍不住念了一声“阿弥陀佛”:“怪不得他的怨气那样大。”
袁恕己道:“怨气大?”猛然一震,倾身握住阿弦的手:“那天你昏迷不醒,莫非是因为被、被……”
阿弦忙将手抽了回来——以前知道袁恕己不知自己是女孩儿,倒也相安无事,如今彼此都挑明了,每次身体偶有接触,阿弦心里总觉着有些古怪不自在。
“已经过去啦,幸好阿叔到的及时。”
阿弦握着手,朦朦胧胧想起那日的片段。
袁恕己喃喃道:“怎么又是他……”
阿弦道:“什么?”
袁恕己咳嗽了声,摇头。
阿弦便道:“对了,既然找到了这些证据,又有证人,梁侯这次应该是会伏法吧?”
袁恕己眉头深锁,忧心忡忡。阿弦诧异:“难道还不能治他的罪?”
阿弦之前被崔晔送了回来,连着昏睡两日,期间神智恢复之时,便问袁恕己的安危如何。得知无碍后才又继续沉睡。
但袁恕己因忙于审讯张四等,拟写奏折,因涉及的是皇亲贵戚,更加务必保证万无一失,因此竟忙的不可开交,并没有机会来见阿弦,这还是在梁侯府一别后初次相见。
只是对袁恕己而言,辛劳艰险之后,终于让真相浮出水面,如今只差东风。
保险起见,他不惜亲去寻崔晔,想请他帮忙判断,是否该将所有证据呈送武后,还是说直接面圣。
意外又不意外的,崔晔叫他面呈武后。
袁恕己思忖了半日,终于决定按照他所说的,进宫面见天后。
他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了一遍,又把在梁侯府地牢里搜出的断齿、张四等人的证供递上。
含元殿内静得可怕,沉默中,武后亲自将证供翻看了一遍。
最后,武后道:“既然此案更加涉及昔日韩王遇刺之事,非同小可,我是做不了主。”
武后自始至终面沉似水,无惊无怒,无喜无悲,叫人难测她心意如何。
袁恕己正诧异,武后将折子等合起来:“你很是能干,本宫看着也甚是欣慰,毕竟当初并未看错你,有拼劲且心细胆大,你二闯侯府的事我已听说了,敢赌上身家性命也要一寻真相,这才是我大唐的官员的气象。”
袁恕己万万想不到竟会听武后如此称赞自己,纵然心中对这位“太过能干”的皇后颇有微词芥蒂,但是此刻,袁恕己竟觉体内不由自主地有一股热血涌动,无端激奋。
他深吸一口气,低头道:“多谢……娘娘夸赞,这是为臣的本分,其实……也的确有些逾矩过分之处,还请娘娘见谅。”
武后低低笑了几声:“我是为国得了人才而欢喜,至于其他,不提也罢。”
她一招手,命宦官把所有折子都重还给袁恕己,武后道:“虽然为了陛下病体着想,我才帮着处理政务,但这种大事,还得让陛下亲自处置为好。何况武三思是我的侄儿,于公于私,我都要避嫌。你去吧,让牛公公带着你去面见陛下,要如何决断,一切都听从陛下旨意,我遵从就是。”
袁恕己几乎以为自己在做梦。
向来一副“大权独揽”姿态的武后,在事关武三思性命的这案子上却选择了放手,她难道不怕武三思真的人头落地?还是说她当真是为国着想为君分忧的贤后?
袁恕己有一瞬间的胧忪。
牛公公领着他前去谒见高宗。路上,牛公公回头,见袁恕己剑眉英武,生得十分出色,不由笑道:“袁少卿,你可真是个人物。从你没进京都之前就如雷贯耳,这进了京都,更是了不得了,简直要窜天呀。”
袁恕己道:“公公您说笑了。”
牛公公道:“这可不是说笑,你呀,的确如天后所说,真是个能人,以后必然步步高升,前途无量。”
袁恕己笑道:“那就借公公吉言了。”
牛公公道:“错不了。”
不多时来到了高宗寝殿,还未入内,就听到一声欢快地娇笑从里传来。
牛公公叫一名内侍去传信,他自个儿回头小声道:“这是魏国夫人在伴驾呢。”
袁恕己恍然。
半晌,内侍出来道:“陛下说,这件事交给圣后处置就行了,不必特来禀见。”
袁恕己微怔,牛公公不耐烦,举手推开那小内侍,自己进殿禀奏,一会儿果然听里头宣召。
殿内,高宗坐在御座之上,旁边儿坐着的却是魏国夫人贺兰氏,忽闪着双眼打量袁恕己。
袁恕己因觉着是在禀奏正事……却让魏国夫人一介不相干的妇人在旁,似不妥当,正迟疑中,牛公公道:“袁少卿,趁着陛下精神尚佳,你可还不快说?”
袁恕己知道这老公公是在提醒自己,当即不再顾及别的,便又如实将所查明种种向着高宗禀奏了一番。
高宗且听,且有些心不在焉,直到听到在地牢里发现韩王李元嘉侍卫尸身之事,才皱眉道:“的确是韩王的侍卫,已经查明正身了么?”
袁恕己道:“是,尸首的特征以及身上的腰牌都证明的确是韩王侍卫,若还想再进一步证明的话,或许可以传韩王派两个昔日同此人相熟者进长安……”
“还是不必了,”高宗摆手,“陈年旧事,何必又另生波澜,还要惊动千里之外的韩王,也徒增他的伤心。”
袁恕己心头一沉。
忽然魏国夫人娇声道:“袁少卿,你口口声声说是梁侯杀死了那什么京兆府姓宋的,还有韩王的什么侍卫,可不知你有什么证据?”
袁恕己本不愿答,奈何:“方才已经都呈给陛下了。”
魏国夫人笑:“这是什么证据,无非都是些一面之词。”
如此逾矩,评头论足。
袁恕己不悦,生怕自己按捺不住,便噤口不言。
魏国夫人却对高宗道:“陛下,您说是不是?又不是有人亲眼看见了梁侯拿刀杀人……怎么就这么污蔑人?”
袁恕己道:“并非污蔑,梁侯府非但有物证,还有人证。”
“什么人证,”魏国夫人道,“那不过是两个刁奴罢了,照我看,是他们自作主张杀死了人,故意栽赃给主子的,应该严惩才是!”
袁恕己浓眉紧皱,双拳微握。
高宗笑道:“少卿正跟我回话呢,贺兰你不要插嘴。”
魏国夫人撒娇:“我只是怕陛下被一面之词蒙蔽,做出错误决断,梁侯从来小心谨慎,怎么会是那样丧心病狂的人呢。”
高宗道:“你说的有理,的确不能偏听。朕想……不如传武三思进宫,当面质问。”
魏国夫人拍手叫好,岂料正在此刻,外头内侍进来,跪地禀道:“梁侯求见。”
高宗笑道:“他敢情是有顺风耳,竟自个儿来了。”
武三思进殿,见袁恕己在旁,并不惊诧,上前行礼。
高宗道:“梁侯,你怎么突然进宫进见,可去见过皇后了?”
武三思道:“事情紧急,且又避嫌,是以并未见过皇后娘娘。”
高宗道:“哦?什么事这样紧急?”
武三思忽然跪地,伏身带着哭腔叫道:“求陛下给我做主,如今没有人愿意帮我,都想着我死,求陛下为我做主,救我一命!”
高宗吃了一惊,魏国夫人喝道:“梁侯,你慌张什么?谁又想要你的命了,没有陛下的话,谁又敢这样自作主张?”
高宗才道:“不错,有什么话你慢慢地说,不必先怕的如此。是非曲直,朕自会做主。”
牛公公在旁瞥武三思一眼,两侧小宦官上前,试图将武三思扶起来。
武三思却将他们推开,仰头看着高宗道:“既然大理寺袁少卿在此,想必陛下也知道他们控告我的那些罪名了。”
高宗点头。武三思流泪道:“这件事臣实在是冤枉,袁少卿两次连闯臣的府邸,我都随他所愿从未为难,若不是心胸坦荡,又怎会如此似‘开门揖盗’之举。但少卿屡屡针对,实在叫臣苦不堪言。”
高宗道:“少卿也是为了查案。不要过于责怪。”
武三思道:“臣也是念在如此,也想早日破案故而一味地顺从迎合,谁知……竟从地牢里搜出不明牙齿,又搜押两名刁奴,编造出不利于臣的证词,实在叫臣百口莫辩!”
高宗道:“你的意思是说,你跟这两件案子毫无关系?”
武三思道:“臣虽卑微,毕竟也是皇亲,仍要顾及皇家的体面,又怎会做出那些丧心病狂之事,此事乃是刁奴张四跟常远私下所为,他们自以为是府内家奴,高人一等,瞒着我横行霸道……这件事臣已经问明了。其中刁奴常远被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揭发被张四胁迫、将所有罪名推在臣身上的险恶用心。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再当面提审常远。”
袁恕己脸色一变。
这两名梁侯府的家奴,因是重要证人,袁恕己命亲信看押,锁在大理寺的牢房之中,前几日武三思屡屡要见,都被拒之门外。
难道……他已经终于找到空子,不知用何等威逼利诱的法子让常远跳反?
高宗道:“难道……竟是如此?”
魏国夫人趁机道:“陛下,难道您还不信自己的亲戚,却去信一个刁奴的话么?大理寺少卿年青气盛,又一心想建功立业,被这些刁奴欺瞒自是有的,陛下英明神武,目光如炬,一眼便能看破这些人的图谋。”
袁恕己忍耐到极点,终于扬声道:“微臣虽然无知,毕竟此案全程严密侦查,现场勘查,找寻证据,缉拿人证,亲自审问,处处亲力亲为,微臣自信不会出什么纰漏差错,魏国夫人常居深宫,毫不知情,便能信誓旦旦空口白牙地认定梁侯无辜,试问夫人认定梁侯无辜的证据又何在?”
魏国夫人没想到他会出言驳斥,恼羞成怒:“你、你大胆!”
高宗把手中折子放下,示意魏国夫人稍安勿躁。
但皇帝面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