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色春光-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间那几个字他特意说得极含糊,林贞娘根本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但也知道他大概说得是那妇人。

“不,不回去……”少年却挣着身子,手也大力地推抱着他的妇人,“不回,奶娘,不回……我,我还要玩……”

险些被少年推倒在地,那妇人却仍不肯撒手,只急急地道:“宝哥儿,你想玩什么,回去奶娘陪你玩,天晚了,咱们回家哦!”

还真是奶娘?!

林贞娘扬起眉,扁了扁嘴,不吭声。直到那少年越闹越凶,甚至在两个小厮过去拉他时用身子撞人,连她的小圆凳都踢倒时,才忍不住上前呵斥道:“你闹什么闹?家里人来接你你就回去呗!告诉你,你再闹,就不给你吃肉,喝凉水了!”

不知是林贞娘的声音太响,还是少年真的太爱吃烤肉了,居然身子一震,真的老实下来。

那妇人扭头奇怪地看了看林贞娘,也顾不来再说别的,只是扯着少年的手拉他回去。

被拉着走了几步,少年又回头,依依不舍的,“姐姐,我明天还来吃肉……”

林贞娘没吭声,少年也不动,只是固执地用眼汪汪的眼睛看她。直到林贞娘点头,他才欢喜地一拍巴掌,任由那妇人拖着他走远。

落后半步的二管家,又是作揖,又是赔笑,只说明个儿再登门道谢,却是全未提那少年到底是何身份。

林贞娘也是假笑,送走了众人,才哼哼两声,转去帮忙东伯收拾桌椅。

扭头看到陈氏一直盯着萧家人远去的身影,她不禁奇怪,“娘,你在看什么?”

“啊,没、没什么……”陈氏笑笑,收回目光,却仍忍不住低喃:“好生奇怪,刚才那妇人——不、不可能啊!怎么会呢?”

那妇人?

林贞娘扬眉,看着陈氏。心道:难道那人娘竟是认识的?

第二十五章 秘事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二十六章 开业前

第二十六章 开业前

“谁呀?娘?”看着陈氏奇怪的表情,林贞娘忍不住问了一句。

记忆里,陈氏一向不太出门,之前除了和林父有交集人家的女眷外,似乎很人与人交往的。怎么会认识那么个穿着贵气的妇人呢?

“也不是认识的,就是——不可能,那人早死了……哟,这孩子……”嗔怪地推了下来抱她的林贞娘,陈氏笑笑,还是讲了。

“那人,我也就见过一面。还是我新婚的那一天……”正抹桌子的手顿了顿,陈氏脸上现出怀念之色。

瞧她这表情,林贞娘不禁暗道:怪不得会记得这么深刻,原来是在那一天见过的。

抬起头,苦笑了下,陈氏才接着说道:“说来也是巧,那天你爹一早去迎亲,进定陶的时候,正好是时左右。如果按着那个时辰,到林家正好赶上拜堂的吉时。可是偏偏那天城门口却堵了一群人,就把我和你爹都挡在城外头了。那会儿你爹年经,去与人理论,却被那守门卒拉开,说那正往城外赶的车队是萧家送小姑奶奶的,莫要生事。”

“花车停在城门外,虽然盖着盖头,可我却好生好奇,到底还是没忍住揭了一角纱帘往外看。也是巧,一辆正好赶过去的马车也在这个时候撩开纱帘……然后,我就看见了她。真的很漂亮,娘活了十七岁,就没见过像那么美的女人……”

陈氏叹了一声,手中的抹布也停了,而周围,不只是林贞娘瞧着陈氏,就连如玉也被吸引过来听她讲。

“我看得发呆,那个女人就冲着我笑了笑——真是吓到我了,怕被人骂,我赶紧缩回车里。过了好一会儿,就有一个丫头过来,站在车外说‘她家娘子觉得阻了我的花车,觉得不好意思,特意嘱咐她过来赔罪’。”

看着林贞娘,陈氏笑得有几分得意,“你还记得娘那只镶了南珠的钗吗?那个,就是那娘子送我的……”

“呀,原来那个就是……”如玉压下惊呼声,有些酸溜溜地道:“怪不得姐姐一直不肯让我试,原来是贵人送的。”

陈氏正说得高兴,也不理会她,“你们猜,这娘子是哪个?”

林贞娘抿唇偷笑,“自然是萧家的小姑奶奶了。”

“我贞娘真聪明……”

林贞娘眼眉垂下,心道您刚才都说了,我又怎么猜不到呢?不过,在做娘的心里,总是自家儿女最聪明。

“这萧家的小姑奶奶,听说是萧老太爷最钟爱的女儿,自小生得好,人品也好,性情也好,所以嫁了京里一个大官。听说,祖上还是跟着先皇打江山的大将军……”摇了摇头,陈氏婉惜道:“只可惜,我怀你的那时候,听说她夫家犯了事,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就连萧家的小姑奶奶,也跟着她夫君殉情了……”

听到最后,林贞娘也忍不住发出一声低呼:“怎么会?不是说——”说宋朝做官的最幸福,少有被皇帝杀头的吗?

陈氏没明白林贞娘想说什么,倒是一旁的李安反应过来,咳了一声,“莫议朝政……”顿了顿,他却仍是压低声音:“官家不喜欢武将的。”

只一句,林贞娘却是反应过来。倒听说过宋朝文官比武官吃香——不是有什么“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吗?是有这个吧?

记不清了……

反正不关他们平头百姓的事。

摇了摇脑袋,林贞娘利索地抹干净桌子:“快收拾好了,早点回去睡,明个儿还要早起呢!”

折腾了半晚,林贞娘只当这事儿是过去了。不想第二天,萧家的二管家还真的带了礼物来致谢。

上门桥那铺子还没开,就一路寻到下门桥来。又是道谢又是夸赞,好话说了一箩筐,到最后,才隐晦地说起那少年是他家七郎君的小儿子,因为与人不同,所以一直深居简出。而那妇人则是小郎的奶娘,因为太过关心小郎,昨夜多有怠慢云云。

他不提这个还好,一提这些,林贞娘还是真在心里犯嘀咕了。尤其是想到陈氏说的那些事儿,更是觉得这里头有蹊跷。

不过就算这里头有什么古怪,也是萧家的事,与她无关。所以在二管家拐弯抹角说不想让人知道他萧家小郎有这样的毛病时,她很痛快地就答应绝不会把昨晚的事与人说。

见她答得没半分犹豫,二管家也松了口气,好似终于完成了任务般地告辞。

“要我说,那什么管家好像怪怪的……”听墙角的柴花儿耸着鼻子。

林贞娘却只是笑,“什么古怪不古怪的,甭管别人家的事,快先帮忙把这些宣传单抄完了。”

“哎哟喂,我的小娘子,您可别为难我了,这些字我大半都不认识,跟着描都描得要哭了,你还是找李小郎君吧!”

柴花儿一扭身,快步跑出铺子,头也不回。

柴云飞和刘原合伙开铺,柴花儿这个在“好吃再来”做过几月的人正好成了现成的掌柜人选。听说过两天就往邻县上任。自然是不肯留在这儿像打杂似的帮林贞娘的忙了。

林贞娘笑看着柴花儿的背景跑远,低下头,想想,就随手把萧家送来的礼物拿进后院了。

萧家不放心她,殊不知她还真不想和萧家粘上什么关系呢!别说传小话这些不是她会做的事儿,就是现在,她也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做。

刚刚装修好,不好就立刻开业。虽然说现在的漆没有那么些化学添加物,可到底还是有一股新油味,放几天消消味道,吃东西也觉得更香甜。

这几天,她都是在忙着开业的事。虽然不能说事事想得周全,可尽量还是想得多些。

还没开业,她就已经先找了铺子,订了好几把大伞。定陶没有专门做伞的师傅,听说这大伞还得由济南的师傅做好了送过来。

那掌柜的刚一听到她要做那么大的伞,好生惊讶:“小娘子那不就是要做华盖吗?咱们定陶可没谁有资格出入用华盖的——这个,小的可不敢答应。”

听得吐血,她还得好生解释,她那个真的不是华盖,就是一把大布伞,夏天遮阳避雨的。好不容易那掌柜的才接了订单,却告诉她要等上一个月才有得货收。算算时间,倒也来得及。拿到伞的时候,正是入伏,刚好用得着。

这个时候没有纸围裙,林贞娘就想着找个裁衣铺子,加工一批布围裙,到时候方便客人使用,也好挡些油烟。

陈氏一听就毛了,直说这些针线活儿哪儿用得着拿出去做呢?打她嫁进林家,就从没把活儿拿出去做过。

硬是把林贞娘从各个布行买回来的裁剩的几尺几尺的布料都拿回了家去,自己裁自己缝,又不是一条两条,哪里做得过来嘛。虽说不是多精细的活,却也费工费时还累眼睛。

林贞娘劝陈氏时,如玉倒是听到了。细细看了一遍林贞娘画的围裙图纸,虽然林贞娘只是画了个大概,可同陈氏一样,也擅针线活的如玉还是一看就懂了。

眯眼想了好一会儿,她直接和林贞娘道:“贞娘,既然你不想姐姐那么辛苦,想把活计外包,那不如就把活计包给我吧!你自己有料,我也不多收,一条围裙只收你一文钱的工钱。”

陈氏一听,当时脸就沉了下来,“都是一家人,做点活儿还要钱?”

林贞娘却是笑起来。

这人出去闯世界了就是不一样。这才几天啊,如玉也会做生意了——啊,不是,她早年没进林家门时,也是杂货铺老板的女儿,对这些也是懂的,只不过后来一直窝在家里,眼睛就只能看到那院子的小小一片天了。

“姨娘要包,自然是没问题,不过我不能给你一文钱,这样吧,三条两文钱。”

如玉想想,点头应了,却道:“这么多——围裙,我自己一个人是做不完的,会请些帮手。这钱我也是赚不着什么的,不如,你就把你那图样也送了我吧!我那杂货铺里以后也做了来卖——没问题吧?”

哟,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她呢!

睨着如玉,林贞娘大乐,“姨娘尽管拿去好了,一个图样儿,算什么?”

虽然这时候还没围裙,可这东西做起来真的很简单。如玉就算推出这围裙了,不出半月,定陶就会有人仿效。所以,这能赚到的利润真的不会很高。不过如玉没想到这茬,她也就不特意提醒了。

诸如此类的软件,林贞娘想了很多,不过在开业前,最重要的就是这宣传了。

有了之前知味轩和好吃再来做榜样,现在定陶这宣传单已经很是流行了。不过,多半还是以手抄为主,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付得出刻版费,找印书坊特意印宣传单的。

这次,林贞娘虽然手抄了一部分,却是作为海报贴在店里的。往外发的特意找了印书坊印了上千张。

只是,这宣传单上,却不像之前一样,写的什么打折什么大酬宾,而是大肆宣传开业当天,新店将举办斗诗大赛,取得胜利的前十位,可以免费吃喝。而夺魁者,更可得到神秘礼物……

第二十六章 开业前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二十七章 一烤就中

第二十七章 一烤就中

“走慢点……”叫了一声,穿着蓝色襦衫的少年书生迈着四方步,没半分急切,“有什么啊!不就是一个什么饭馆开业嘛!也好意思弄出个什么诗会——要是像清茗居那样的茶坊也就罢了!一个饭馆,咱们这些莘莘学子,肯去就是捧他们的场了……”

“李安!”见前面快步而行的同窗好友根本就不听他的,少年摇了摇头,怨道:“到底是小户人家,一听说有便宜跑得这叫一个快……”

走在他旁边的书生啐了声,“知道你张大少有钱,也犯不着这么说李安。你别看轻了他,咱们学堂学问最好的还是他……”

“我知道,我这不就是嘴上说说嘛!”张洪生笑笑,又道:“你不是说那饭馆给县城几个学堂都发了贴子吗?嗯,咱们华昌学堂今年要力压群英,抢个头名筹回来,看定陶还有哪个不开眼的家伙说咱们先生是……”

“咳咳,张兄,有些话还是莫要多说的好……”

张洪生闻言也板起脸,“马兄说得是,是小弟过了……”

说着话,已经到了上门桥,几个书生一前一后,过了桥,走不多时,就看见前面围了一大群人,而且,还多是穿着襦衫的读书人。

原本还尽说闲话的张洪生不禁吃了一惊,“不就一小饭馆吗?怎么来了这么多人?”看这架势,倒好像是定陶所有的读书人都齐聚在上门桥了似的。

“哦,我知道了,看来别的学堂的诸位,也都存了和咱们一样的心思,想和咱们华昌学堂一较高下啊!”

“呸你一脸黑!”人群里,正被几人挤得生恼的书生回过头,也不客气,一开口就大声训几个少年,“不过是读学堂的几个小辈,也敢在这儿大敢撅词。我们县学的同窗还挤上前呢?你们挤什么挤?”

原本被骂得火大,还想回嘴,可一听这人竟是县学的,张洪生也不免低气几分,尤其是看骂他的人一把黑须,少说也有三十开分,就更不好多言了。

“前辈,”马震恭敬地施了一礼,才赔笑道:“是后辈们失礼了,不知原来前辈也聚于此以文会友——莫非县学中的前辈们都来了?”

这年头没有什么童生试,除是省试就是州试,而过了州试的,才有资格进县学就读。像他们这样连场都没下过的少年书生,对在县学就读的举子们自然是不敢轻慢。

听马震说话恭敬,那男子就笑了,“ 何止是我县学中的同窗都来了,沐学长也在,而且,学监大人今天也来了。”

“学监大人?”马震一愣,还没再说话,张洪生已插嘴道:“不就是个小饭馆吗?这谁开的?难道是萧家?”

张洪生家境不错,在定陶也算是出了名的富户,对定陶大户人家自然知之甚详。能请动学监的,在定陶也就只有出过高官的萧家了,别看武家有钱,可请学监还不够那个资格。

马震虽也想知道,却还是忍不住碰了张洪生一下。就算是这个事儿,你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也不好啊!

果然,那举子白了张洪生一眼,哼道:“和萧家有什么关系?我告诉你,今天学监大人是看在县丞大人的面子才来这一遭的……”声音一顿,他压低声音道:“这开铺子的老板和县丞大人——的妹子是好友!”

不知为什么,这人说到最后一句,声音却是顿了一顿,配上他那个表情,张洪生和马震两个不由在心里“啊”了声,同时想到:原来这开馆子的是县丞大人未来的妹婿,怪不得这么帮忙了。不过,未来妹婿就妹婿好了,干嘛还说什么好朋友啊?!

正嘀咕着,忽然前面有人挤过来,离得还远就招手,“张兄、马兄,这边……”

来不及多说,几个慌忙跟上李安,一路挤上前去,“阿安,这么多人,怕是没有位置……”

张洪生话还没说完,就合上了嘴,有些惊讶地看着李安和站在门口不停致歉请众人按号码牌进店的伙计打了声招呼,竟是就这么大大方方地领着他们进了店堂。

“咦,这个,那……”张洪生又是惊讶又是奇怪,想拉住李安问问,却被马震推着快往里走。

外头那些书生看到李安等人后来的却在他们之前进了铺子,都恼了:“不是说凭号码牌排队进去吗?怎么他们先进了?还说先来后到,就是这么个……”

“这位官人,您别生气。刚才那位李小郎君可是昨个儿就已经领了号码牌的,要是您不信,我叫他过来拿号码牌给您看……”青衣白帽的小伙计一脸和善的笑,可是说起话来却是不卑不亢。

那书生还有不服,却被身后的人一拉,想了想,到底还是忍了下去。说是学监大人已经在里头喝茶了,他们还是不要生事的好。

吐了下舌头,张洪生扯了扯李安的衣袖,笑道:“你小子倒机灵,居然知道提前一天来排号,我还当这小饭馆不会有人来呢,没想到居然还来了这么多人。果然是——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马震皱眉,不好直接开口说张洪生,只好咳了一声。还好,李安素知张洪生的毛病,也不着恼,笑着带了几人到最中间位置的一张桌子前,“就这里,1号桌。现在学监大人在楼上品茶,一会儿会在那个位置鉴诗。”

几人扭头一看,不禁“哗”地一声,这个位置真是选得好,只要在这桌子边一坐,学监大人一抬头就能看到他们。

不过,

“这桌子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怪怪的?”张洪生皱眉问,还用手摸了摸,“我还没见过这么怪的桌子,这要怎么吃饭啊!”

李安笑笑,还没答,已经听到熟悉的招呼声:“李安,你已经来了啊!”

李安闻声,笑着回身,人还没完全转过去,已经笑着应道:“刚来……”

张洪生几人瞧着李安脸上的笑,不禁扬眉。这个李安,可是出了名的腼腆……

你推我挤,笑嘻嘻地仰头去看,只见一个穿着素蓝春衫的少女从楼梯上款款走下。虽不是艳惊四座,却颇为清丽可人,尤其是脸上那灿烂的笑容,极具渲染力,仿佛看到她笑,也要随之而笑似的。

咦,不知这是哪个。难道是这饭馆老板的妹子?怪不得李安要急着跑来了。

林贞娘走下楼梯,笑着和李安招呼了一声,又对着几个少年书生笑笑,客气地让道:“几位请稍坐,一会都入座了,就可以开始了——小文,给客人上凉水。”

早有穿着粉衣的妙龄少女提着壶快步而来,利落地放下手中的陶碗,一一斟上温温的蜂蜜茉莉凉水。

早五、六天请来的几个伙计,两男两女,都是附近乡下刚进城的,诚实肯干,让林贞娘很是满意。

笑着又寒喧几句,林贞娘转身走向门口,招呼门口的伙计,“现在就请各位官人入座吧!”

她刚才在楼上陪着学监大人说了几句话,就转了下来,到底是老学究,说的那些个话,她半知半解的,陪着笑脸说了半晌,她的脸都酸了。陪这样的尊客,还是交给安容和、沐子敬两个来的好,她可学不得说那样文绉绉的话。

眼见外头学子如云,林贞娘也有些得意。虽然说造成这样的声势,得多亏安容和、沐子敬的帮忙,但想到这主意,她也算有些小经商才华了。

开烧烤店,不能像“好吃再来”那样,只针对普通百姓。常吃肉的,手里多半都是有些钱的。而不上大酒楼,大鱼大肉地吃席面,反倒爱新鲜,肯尝试新口味的,却又落在年轻人中。

在定陶,家境不错的年轻人,是什么人?自然就是上学堂的书生们,也只有这些只管读书,别的事一概不管的年轻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甚至能带动身边许多人把某件事变成一种潮流。

不仅仅是定陶如此,整个大宋也是这样。从古至今,甚至后世,这学生消费一直都是大生意。

所以林贞娘才会把主要宣传定在了各个学堂上。只要这些书生认可了她的烧烤店,不愁带不来大量的客户。

含笑站在门口,迎进数以百计的书生。林贞娘带着两个少女花蝴蝶一样穿梭在桌间,斟茶倒水,纸送墨,又时不时地笑着插上一两句。忙得脚不沾地,他甚至没留意作为诗会主持人的沐子敬都说了些什么,又定了什么题目。

反正,这些她是不大关心的,不管是哪个究竟得了最后的大奖,与她都是一样的。

忙里偷闲,才歇了不到两刻钟,那头学监大人已经评出了诗魁。

歪着头,看到站起身来的李安,林贞娘不禁笑了起来。

没想到真的会是李安得了今天的诗魁,不过这也好,这奖品正好适合李安。

笑着理了理衣衫,林贞娘慢慢走上台,无视台下众人的议论纷纷。

现在还会觉得她这样的年轻女子居然开了这样一家烧烤店很奇怪,但过上几年,就没人再敢质疑她的能力了。

把放在托盘上的十两雪花银捧至李安面前,她只微笑祝愿:“愿李小郎君今秋高中——也愿在座各位,就像咱们的店名,吃了咱们的烧烤也能得中……”

有那书生笑着起哄:“吃了烧烤就能中?”

林贞娘一笑不语。却是恭请学监大人去揭牌匾。阳光下,黑底上,大大的四个金字,闪闪发光:

“一烤就中”!

第二十七章 一烤就中

第一卷 春色渐至 第二十八章 心思

第二十八章 心思

定陶最近流行吃什么?烧烤啊!毫无疑问。不过,见了面可不会问吃了吗?或是烤了吗?这问话是个讲究,你要想问人家吃烧烤了吗?你得问:“中了吗?”

“中了中了!一考就中!”

问得吉利,答得喜庆。因为这“一烤就中”的谐音,林贞娘的烧烤店算是在定陶火了起来。不过,除了这名字外,最重要的还是那个味道。

“好吃!”这是最朴实的赞美。虽也有那书生吟什么“一炉红炭轻烟袅,围炉食客面如霞”的诗句,但再多的诗句也比不上“好吃”两字。

呼朋唤友的,偕妻带子的,孝顺父母的,天天“一烤就中”都是热热闹闹的,夜越深人越多,更有好多是逛完了瓦肆,特意又绕到上门桥这里吃烧烤的。

牛脯羊排猪肥肉,蘑菇笋子青菜豆干,只要是能想到的,都能烤,甚至还能烤水果,这个酸酸甜甜的,最适合女子说。所以,也有那年轻的女子结伴而来,只不过多半不会坐在河边围炉而坐,通常都是坐在楼上雅座,斯斯文文地吃,顺带看风景,也看那些风华正茂的书生。

总之,不过半个月,“一烤就中”就收回了所有的本钱。刘原看得眼红,只差拍大腿说自己多后悔了。

林贞娘也没那个工夫去笑他,这天天从早忙到晚,饶是她已不是事事亲力亲为,却也觉得辛苦。生意太忙,有时候,有忙到午夜才会打烊。林贞娘可算是忙得既欢喜又痛苦了。

早前知味轩大火时,也有这样的盛况,可那时候她没管着知味轩,虽然开心却远不及现在这样有成就感。

“好吃再来”也算有名气,可是却只局限在下门桥一带,而现在“一烤就中”却是打开了定陶中上等人家的大门,带来的客源大多都是小有家产的富户。

有意识的,林贞娘已经在提高店铺的消费群体。虽然“好吃再来”有利可图,可是她不可能一辈子只开那样一间小小快餐厅,她的理想始终还是正规的大酒楼。

想是生意太火,连一墙之隔的萧家都被惊动了。先是萧家的管事、管家结伴来尝鲜,后来,就有萧家的小郎,小娘子来吃烧烤。若不是瞧见那曾和安容和密谋的管事对那几个少年毕恭毕敬的,林贞娘还真没猜出来那是萧家子弟。

有那么一天晚上,林贞娘忽然发觉雅座有桌客人很是眼熟。还没等她走近细看,那埋头大吃的胖少年已经举手大叫:“姐姐、姐姐……”

看到这少年,再看坐在他身边仍然包着头的妇人,林贞娘还真不知道该装着没看到,还是上前打招呼了。

那二管家不是想让她忘了这事吗?

正迟疑着,那妇人已经招手唤她过去。林贞娘想想,也就不再多考虑,径直走过去打招呼,多谢二位来捧场。

“捧场!捧场……”胖少年笑嘻嘻的,只是拍手,又伸手来拉林贞娘的手。

林贞娘也不在意,随着他拉来拉去,摇来摇去,并不生气,反倒笑着摸摸他的头,“喜欢吃什么,我请你。”

那妇人在旁看着,忽然就抬手抹眼泪,那又是哀怨又是感动似的神情,倒让林贞娘吓了一跳。

“叫小娘子见笑了,我儿、我们小郎君幼时生了场重病,病一好就成了现在这幅模样,自从变成这样,家里人都对他……难得小娘子不嫌弃他。”

又嗔怪少年,“宝哥儿,这不是姐姐,你该叫妹妹的。”

林贞娘一笑,虽没说话,心里却道这萧家想是调查过她的底细,要不然这妇人怎么会知道她比少年还小呢?

虽然心里隐约有些不快,但林贞娘却未曾表露出来,只是笑着说了两句,就转去招呼旁人。

那宝哥儿却是痴缠,吃一会肉串,就跑到林贞娘跟前,跟前跟后,总是围着她转。林贞娘怜惜这少年一派纯然,也知道他是喜欢才来亲近,而不像旁人存着什么别的心思。也就不撵他,任由他跟着,还教他怎么烤串,怎么生炭火。

虽然不那么聪明,一开始见着火也怕得直往后躲,可是连着看林贞娘弄了几次,这宝哥儿居然也成了成手。

来了单子,也抢着要亲自来烤。那只说是宝哥儿奶娘的妇人看得心慌,想要拉着宝哥儿走开,宝哥儿却是哭闹起来,还是林贞娘求情,由着宝哥儿去烤。心里想着若是他烤得不好,她重烤就是。却不想宝哥儿居然做得有模有样,就是掌握火候也掌握得不错。想是这样的孩子,虽然智商跟不上别的,但却是远比别的孩子更专注。

看着宝哥儿咧着嘴,“妹妹、妹妹”地叫,林贞娘自然是要夸奖的。看到他脸上蹭到块污渍,林贞娘就笑起来,俯近身用手帕细细擦去,她淡淡笑道:“宝哥儿真能干!比静哥儿能干多了。”

听到她这样夸,宝哥儿越发笑得开心,脸上也涨得通红,双眼直放光,手舞足蹈地回头对着奶娘笑。

妇人笑着点头,垂了头就用帕子抹泪,等不哭了,却是怔怔地看着和宝哥儿说笑的林贞娘,也不知是在想些什么。

打这之后,妇人就常着宝哥来,她也不知什么东西,只叫给宝哥吃,又看宝哥烤串,一坐就是半个晚上。等天黑了,就有萧家的人赶了青蓬骡车来接她们,极是低调。

来得次数多了,妇人就和林贞娘说她叫“晴娘”,叫林贞娘以后叫她晴姨就是。觉得这妇人也不像从前想得那么不好相处,林贞娘也就顺着她叫晴姨。待宝哥儿也一如既往的友善。又在陈氏结束下门桥营业来帮手时介绍两人认识。

陈氏虽然心中诸多疑问,却也聪明地什么都不提,只是随口说些家长里短,坊间趣闻,又或儿女窘事,这样一往二去的,两人倒也成了说得来的朋友。

林贞娘觉得这是好事,自然是乐见其成的。甚至到最后,连晴姨给饭钱都不收,只收宝哥儿在这烤串,是要给工钱的,只当那些烤串是宝哥儿用工钱自己买来吃的。她甚至还给了宝哥儿两文钱,说是剩下没化掉的。把宝哥儿喜得直蹦,小心翼翼地往荷包里揣。也让晴姨看着宝哥止不住笑容。

看着瞧着宝哥儿微笑,眼里没有半分嫌弃之色的林贞娘,晴姨说不清心里翻腾的到底是什么。

正如林贞娘和陈氏所猜测的,这自称晴娘的女子,正是当年传说中已经死去的萧家小姑奶奶。当年夫家遭祸,她侥幸未死,可孩子却是因躲藏中误了病情,而高烧烧坏了脑子。

虽然现在躲在萧家,隐姓瞒名,无人识她,也不愁衣食,可是萧晴娘心里却是苦的。她自认自己是个命苦的,连累孩子也是命苦,好不容易这几日见着苦命的孩儿终于露出笑容,她竟是忍不住生出些别的念头。

这日,没有赶在晚上来铺子,刚过了午,她就带了宝哥儿坐了骡车过来。可巧,林贞娘却是不在铺子。倒是休沐的林静在铺子里,还带了来钱儿,就坐在河边逗狗。

“我姐回家去有事了!”虽然不大喜欢宝哥儿,可因着宝哥儿总是讨好地对他笑,林静也就允了宝哥儿摸来钱儿。

“我把着它的头,你才可以摸它!来钱儿虽然不咬人,可是它胆子很小,有陌生人,它会乱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