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茂晖心头一凛:“怎么了?”
“食物中毒!厂里的一些员工吃了食堂的饭出现了上吐下泻的情况,有的都进了医院了,厂委的人上午开了一个小会了,我们也没找到你,俩小时之后还得开会研究。”
顾茂晖连衣服都没换:“我现在就赶过去。”
食物中毒?唐兰有些诧异,像这种机关单位的食堂,姑且不论味道如何,但是卫生还是有保证的,毕竟如果出了什么重大事故,相关的人员都是要问责的。
罗桂芝在食堂待了这些天,后厨她是熟悉的:“中毒?咋会食物中毒呢?我每天也是吃的食堂的菜,到现在还是好好的,也不知道是哪道菜上出了问题。”
现在再多的推测也都是想象罢了,具体还要等调查结果出来,唐兰比较欣慰的是,食堂这方面不归顾茂晖这个副厂长负责,他主抓的是生产,就算出问题……虽然会有一些连带责任,但对他的影响不大,唐兰心里想,希望这些员工都没大碍吧。
布料厂的调查火速展开,还没到第二天就出了调查结果,厂委的人忙了一点,有的连口水都没喝上,食堂所有的员工都被召问话,罗桂芝也折腾到了十点多才到家。
顾茂晖比罗桂芝回来晚的多,一家人谁也没心思睡觉,除了安安抱着小玩具睡着了,罗桂芝和唐兰坐在卧室里都在等顾茂晖。
罗桂芝回来后带来了一点消息,说是食物中毒的员工只是上吐下泻,并没有更严重的病,只要输输液一两天就能出院了,这笔药费不能让员工自己承担,布料厂得承担了。
幸好幸好……人没事就好,不然多少个幸福的家庭支离破碎了,现在这种情形,可以把事情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又不是什么好事,传播的越债越好。
顾茂晖带着满身疲惫回了家,一开门,两个女人迎了上来,顾茂晖心里一暖,在楼下他就看见了窗口的灯光,唐兰给他沏了一壶茶,深夜从外面回来太冷,喝杯茶能暖暖身子。
顾茂晖歇了一会儿,他握着茶杯说道:“都查清楚了,是吃了毒蘑菇的原因,索性不是剧毒的蘑菇,这种蘑菇只是令人上吐下泻,没有生命危险。”
食堂的食材都是从外面采购的,有固定的供应点,当然如果有便宜的菜,食堂采购的人也会买一点,毕竟可以节省开支,这批蘑菇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进来的。
蘑菇是当地的农民从山上采来拿到市集去卖的,食堂的人买菜无意间瞧见了,农民也没想卖高价,就寻思摘次蘑菇不容易,希望能换几个钱。
食堂的人把蘑菇买了回去,大师傅九折蘑菇看了看,说是没毒的蘑菇,第二天就做了一道炒小鸡炖蘑菇的菜。
这道菜是食堂很受员工欢迎的菜,这也导致了这次食物中毒的人很多,而食堂工作的人吃的菜基本都是素菜,像小鸡炖蘑菇也不会剩下,也就逃过了一劫。
厂委临时成立的调查小组去了食堂后厨调查,很多菜都卖完了,盛菜的盆都洗刷的干干净净,最后还是从角落里翻出了零星的几个蘑菇,经过检测后发现是毒蘑菇。
食堂的人也交待了买蘑菇的经过,这次食物中毒并不是有人故意为之,是食堂无意间的错误,既然调查出了结果,又临近深夜,就让大家都先回了家,明天再开会研究。
开会研究了好几次,看起来为了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最少还要再开两到三次会,顾茂晖苦不堪言,他完全就是陪衬的作用,这件事他并没有负责,但开会也需要他在场。
顾茂晖去刷牙洗脸,罗桂芝张了张哈欠:“明天还得照样开工,不过我估摸着,中午去食堂吃饭的人得少一半。”也不知道这件事最后hi怎么处理,食堂的经手人难辞其咎。
食物中毒这件事,不出两个小时传遍了整个布料厂,人们心有余悸,对食堂难免会产生抵触感。
第141章 开店前的准备
食堂经过这件事起了变动,和食物中毒有关的人都撤了职; ; 其中食堂有好几个都是正式工,; 但这次厂委的人并没有手软,于此相关的卫生部也被问责; 食物中毒的事情沸沸扬扬,传了大概有一两个星期。
唐兰带出门的时候; 都会听见楼里的家属也在议论,上吐下泻的员工病情都有了好转,风波过后; 对罗桂芝是有一些影响的; 本来她只是在后厨帮忙的,切切菜; 洗洗菜,中午食堂太忙的时候还会帮忙卖饭; 可是这次有两个炒菜的大师傅牵涉其中,后厨缺了掌勺的师傅,从外面招人还需要一段时间; 而且大锅饭的火候很难把握,别说是做的好吃了,那么多菜混合在一起,能合口都很难,想吃的顺口都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 食堂打算先从内部找两个合适的人出来炒菜,其他的暂且不提,这几天最起码要糊弄过去啊。
在这个时候罗桂芝就没有必要再谦虚了,她对自己的做菜手艺还是有自信的,年轻的时候虽不是吃遍了山珍海味,但她家庭条件优越,也尝过各类的菜式。
罗桂芝和另外一个女同志暂时担起了掌勺师傅,唐兰没太担心她,罗桂芝的厨艺唐兰是清楚的,做个大锅饭绰绰有余。
唐兰发愁的是自己,店是肯定要开的,既然都来了北京,面对着这么多的机会,唐兰不可能再去找所谓稳定的工作,每个月拿工资了。
好在现在虽然粮票依然流通,但是她的压力不大,靠着顾茂晖每个月的供应,各种票差不多够用,她可以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赚钱上。
这些天唐兰看起来在瞎晃悠,实际上她走了大半个北京城,走街串巷去看城里的各种私营店铺。
这边的私营小店,可比丹阳市多的多,光是一条街上的店铺就有七八家,有服装店、文具店、小饭馆、包子铺……各种类型应有尽有。
唐兰不打算再开服装店了,卖衣服的本钱高,库房囤太多衣服风险也高,而且这里不像丹阳市,丹阳市的顾客对服装不算挑剔,可北京比丹阳市时尚多了,如果把握不住顾客的口味,衣服卖不出去可就麻烦了。
不卖衣服,其他的生意唐兰也不了解,本来唐兰打算开个早点铺,罗桂芝手艺好,等规模扩大的话再招两个人,但唐兰具体打听之后就熄了念头 。
饮食这行很复杂,光是相关的许可证卫生证一类的证件就需要五六种,而且每个证书都不好开,相关部门卡的很严,而且现在竞争也大,风险高,每天早出晚归也很辛苦。
其他的唐兰也都一一筛选过,并没有适合她开店的。
唐兰是这么想的,八十年代是市场经济的小萌芽时期,再过十几年,才是下海的真正好机会,唐兰要做的,是这些年多攒些钱,只有有了本钱,才能滚雪花一样去做其他生意。
唐兰思前想后,打算把丹阳市的租衣店拾起来,不过不能完全照搬丹阳市的开店方法了。
唐兰发现,这里的人们很热衷于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唐兰向路人打听过,什么舞会、体育活动等等,参与的人很多,最近这四五年,社区也会组织活动。
另外像剧院、电影院的内容也丰富多彩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走了进去,美其名曰陶冶情操。
顾茂晖曾经拿到过两张音乐会的门票,唐兰和顾茂晖去听了一场,唐兰本来以为会空着很多座位,令她惊讶的是,场内几乎座无虚席,来看音乐会的人素质也很高,整场连交头接耳的人都没有。
而现在的大环境,就是唐兰开租衣店的前提。
租衣服和买衣服不同,买一件质量好的衣服花的钱要很多,而租一件,只需要两根冰棍的钱而已。
人总是要交际的,要交际就要穿好看的衣服,哪怕是北京,大多数人也都是每个月拿死工资,并没有太多的钱用于打扮,更何况商场里还有布票的限制,就算不去商场买,去私人开的服装店,可若是想多买几件,也得花上小半个月的工资……对于大多数人的消费观来说,是没办法接受的。
就比如去看音乐会,总要穿的正式一点,这也是对会场的一种尊重,但男士专门为一场音乐会买一件正装?傻子才会这么干!这时租衣服的好处就体现了,去参加朋友的婚礼,也是如此,租上一件新衣服,走路也能更加挺直胸脯。
之前租衣店里的衣服,唐兰都放进了红包余额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好在这两年流行的款式类型基本没变,也不存在过时的情况。
不过她之前的衣服肯定不够,等以后有机会,还要再做一些,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唐兰开店的地址也得好好选选,不能离家里太远,不然来回不方便,另外要选人流大的地方,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新的店铺,拉拢到第一批客人很重要。
唐兰想了一个主意,发传单。等店铺开起来了,想办法打印一叠传单广撒网发发,刚开始优惠力度大一点,比如开业三天租衣服不收费,只需要交押金,吸引一些客人。
唐兰拿出笔和纸,把开店的细节列了列,现在她不再是一个人,开店得和顾茂晖和罗桂芝商量商量,做生意这方面,顾茂晖和罗桂芝都不懂,唐兰前后奔波了一个多月,既然她决定开租衣店,就一定有她的道理,母子俩都表示支持。
现在店面的租金普遍不高,租这些店面出来的都是街坊,也不好意思多收钱,每个月的租金能砍几斤猪肉吃就很知足了。
接下来就是找合适的店面了,唐兰选了半个多月,有没找到合适的,她理想的地点是在菜市口商场附近,这里是区里人流最大的地方,没有人是去商场溜达的,既然去了,必然是想买东西,这就是潜在的客源,如果她能在临街找一个号店面,生意比其他地方肯定要好上一些。
不过唐兰去那附近绕过,比较显眼的店面都租出去了,像这种做生意的租房签的合约都长,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除非是人家干不下去了,不然很少能寻到抢手的店铺。
到了这一步,唐兰反而不着急了,做生意的地址很重要,如果没有心仪的铺面,她宁愿再等等。
唐兰这几天跑了几趟新华书店,北京的新华书店各种图书很齐全,她问了红包群里的‘新华书店’,知道了几样收藏价值较高的邮票和书籍,趁着书店有货,她一口气买了二十多本,目前看来只值成本价,但是再过二三十年,可以翻好多倍呢,也算是做了一个小投资吧,还是低成本的,她买书一共才花了十多块钱。
当然唐兰是私下买的,一出书店她就找到了一个角落里放进了红包余额。
这会儿没有房产中介,连找个掌握房产信息的人都没有,唐兰问了好几个居委会,直到问到最后一个,才说在附近帮忙寻摸寻摸,唐兰总不能让人家免费帮忙,第二天拎着点心罐头,在小路等人家居委会的大姐下班,塞进了怀里。
店面出租的消息只有通过熟人才知道,谁家想出租了,让亲朋好友帮忙吆喝一声,有合适的人就租出去,连个租房通知都不用贴,像唐兰这种不是住附近的人,自然不会知晓。
和唐兰有同样困惑的不止她一个人,菜市口附近比较繁华,想开店的人不少,唐兰遇到了一个想开一间馒头铺的夫妻俩,也是兜里揣着钱租不到房,最后怏怏而归。
唐兰回去耐心等,菜市口附近的店面没有一个空着的,都是各种店铺,唐兰除了等消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大概又过了半个月,居委会的大姐通知她,说是有一家店提前要转租,下个月开始就不干了,她让唐兰去看看店铺。
菜市口附近有两间私人开的服装店,唐兰进去逛过,价格不便宜,甚至比百货商场里的还要贵一点,不过衣服质量不错,也不需要布票,还是有顾客愿意买的。
有了服装店对比,对她的租衣店也是一件好事。
店面每个月的租金比唐兰想象中要低得多,一个月才四十块钱。
四十块钱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但做生意赚钱,赶上生意红火,一天就能赚出租金钱来,房主说的可真是良心价格。
大姐看唐兰有点犹豫,又说道:“你要是觉得贵了,价格还能再商量商量。”
第142章 开店
还可以再商量?唐兰觉得这个价格已经很良心了; 唐兰没吱声; 大姐说道:“那每个月再便宜三块钱吧。”
铺面的房主今天去串亲戚了,没时间过来; 就委托居委会的人带过来看; 还告诉她了一个心理价位。
唐兰最后以年租金四百四十四的价格成交; 444这个数字太不吉利了,又给抹了零,直接交440块。
唐兰早早就去银行取了钱,租房合同签了三年; 先交一年的房租钱,另外再支付三个月的房费作为押金。
别看现在租房业不发达,但租房合同里的条款写的明白有条理; 居委会的大姐说:“这条街的租房合同都是这么写的; 具体的数字改改就行; 没啥毛病。”
铺面也不算小,唐兰目测有四十多平; 狭长型的格局; 后面隔出来了一个休息的小屋,里面摆了一张床,中午累的时候可以午休。
上一个租户走了之后扔下满地的垃圾,房主不会管; 这个烂摊子就交到了唐兰的手上,雪白的墙壁上是各种斑驳的痕迹,还有小孩子拿铅笔划的道道。
地上扔了很多垃圾; 唐兰在角落里还瞧见了一些石灰粉,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唐兰清扫了整整两天,房子里面才算干净清爽。
唐兰不打算花太多钱装修了,简单布置布置,一切以简洁为主。
白墙没办法弥补了,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粉刷,房主说宽限唐兰半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不收租金。
唐兰找粉刷工把里里外外都粉刷了一遍,从那以后,唐兰大敞着门和窗户散味,又想办法买了几盆绿萝放了进去。
衣服的展示架还得重新买,她从丹阳市离开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没带过来,好在北京这边有批发市场,唐兰问了好几个人,又倒了两趟公交车,才辛苦的把这些东西背回来。
唐兰忍不住想,要是能有辆车就好了。
想归想,想实现太难了,别说小轿车,这年代能有辆自行车就已经很令人羡慕了。
小轿车平均价格,要七八万吧,啧啧,现在可是车比房还值钱。
没有什么可以代步的工具,一切只能靠人力,顾茂晖赶上周末也会帮她一起置办东西,说是一切从简,但开店需要买的也不少。
唐兰的消毒柜也在红包余额,她算算时间差不多,谎称是让郑师傅从丹阳市寄过来的,顾茂晖也没怀疑。
传单也印好了,唐兰把店铺收拾干净,摆好了要出租的衣服,又把消毒柜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传单印的多,自家一共四个人,还包括一个小孩,唐兰请了几个年轻人帮忙发,如果发的认真,每天给五毛钱。
五毛钱能买不少好吃的,年轻人发起来格外卖力,每个人都分不同的区域发,就这么发了三天,唐兰店铺渐渐人多了起来。
开始租衣服不要钱,可还是很多人抱着观望的态度,有句老话说的好,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咋能不给钱就穿衣呢?
但谁都有占便宜的小心思,抱着试试的态度过来一看,门上贴了,开业一星期租衣服免费!而且人家店里的衣服都是消过毒的,穿着也放心。
本来还在观望的人见别人挤进店里去租衣服,也忍不住租了一件,唐兰设了门槛,每个人只能租一件,交了押金就能租。
没过几天,唐兰店里的衣服一扫而空,她设置的时间是三天后归还,所以一借一还之间的时间差,衣服又倒手到了其他顾客那。
口碑主要靠消息的流传,现在人们之间的关系紧闭,一个院子住着,一个楼里待着,闲暇的时候难免会唠上几句,新买了一件什么毛衫,填了一样电器,隔壁的邻居都清清楚楚的,没有什么隐私。
唐兰的开的成衣铺还叫新正成衣铺,主要是她懒,不愿意再绞尽脑汁想新店名了,索性延续下来。
新正成衣铺之前免费租的衣服都收了回来,唐兰一件件洗好消毒,唐兰很忧伤,她非常需要一台洗衣机。
这些衣服手洗了整整一天,等唐兰起身时,腰酸背痛,术业有专攻,洗衣服还是人家洗衣机省时省力更专业。
唐兰敞开大门,她消毒时有路人好奇在门口瞧,还问道:“你这个柜子是干啥用的?为啥把衣服塞进去?”
消毒柜平常老百姓没见过,别说消毒柜了,冰箱空调很多都是只存在于商场的一角,真正买回家的少,唐兰耐心的说道:“这个是消毒柜,用来消毒衣服的,放进里面之后,它会杀菌消毒,下次穿衣服更卫生。”
对方将信将疑,迟疑的点点头,租出去的衣服,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卫生问题,有了消毒柜,这方面的隐患基本也就不存在了。
免费的试营业结束,就到了正式开业的日子。
唐兰最开始的两个月,没打算多挣钱,只要能把每个月的房租和开销赚出来,她就心满意足了,万事开头难。
租衣服三个人以上只收一半的钱,也就是半价,像参加一些活动,都是成群结队的人一起去,别说三个人,就是十个人也能有。
只要其中一个人带动其他人一起来租衣服,那唐兰无形中就多了很多客源,看似半价,实际上还是她赚了。
唐兰这些天一直在忙,早出晚归,顾茂晖下班后,她还在看店。
顾茂晖如果不开会,每天下班会骑车过来接唐兰,现在店铺关的早,基本七点以后街上的所有店铺都关门了。
如果顾茂晖早到,他会在店里等唐兰,有租衣服的女同志进来,娇羞的看上顾茂晖一眼,还以为他是店里的老板或者帮工。
顾茂晖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以后再去店里,直接躲去了后面的小屋,
唐兰望着顾茂晖狼狈的身影,忍不住想,无论什么年代,颜值高就是受欢迎,顾茂晖躲什么?还不如出来干活,帮她拉拉客人呢。
顾茂晖这些天怨念很深,唐兰自从计划开店后,在家里的时间屈指可数,连安安都抱怨,说经常看不见妈妈。
顾茂晖除了下班接她一起回家,等到了家她又嚷嚷累了,和女儿玩一会儿,回到卧室里,顾茂晖刚有一点想深入交流的想法,转头一看唐兰已经呼呼大睡了,睡姿……和安安不相上下。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顾茂晖往唐兰休息的小床上一趟,从这里能看见外面的店铺,店里的客人租了一件衣服推门走了,马上快七点了,顾茂晖从里屋出来:“回家吧。”
唐兰伸伸懒腰:“好困啊。”
这句话听的顾茂晖胆战心惊,他下意识的说道:“今晚不许早睡。”
“你是法西斯吧?法西斯也不管我什么时候睡啊……”顾茂晖默默的关好门。
回家之后罗桂芝已经做好了饭菜,安安在看电视,唐兰换了一身舒适的家居服,换的时候顾茂晖没出去,就坐在卧室的床边,痴汉一般的盯着她。
唐兰嘟囔了一句:“色狼。”
晚上睡得早,唐兰吃完饭陪着安安看了一小会儿电视,困意渐渐袭来,她哄安安睡觉,又答应了明天带她出去玩,安安才放开了拽着唐兰的小手。
唐兰问顾茂晖:“我最近是不是太忽略安安了?孩子看着挺委屈的。”
顾茂晖心里默念了一句,委屈的何止安安一个人。
唐兰散下头发,把皮筋套在了手腕上,顾茂晖知道,唐兰这个动作,就是表示要睡了,不过顾茂晖没给她这个机会。
顾茂晖迅速爬上床盖上被子,唐兰踢了他一脚:“往旁边挪挪,这么大的床你占了多一半。”
顾茂晖掀开被子搂过唐兰,唐兰挣扎道:“我困了。”
顾茂晖幽幽的说道:“你这样很影响家庭和谐的。”
顾茂晖又拿出那副可怜兮兮的表情:“你好歹可怜可怜我。”说话间手也没闲着,覆上了唐兰的柔软处。
唐兰:“……”瞌睡虫都被顾茂晖吓走了。
唐兰最近忙,根本没时间想那事儿,也没在意顾茂晖的小怨念,顾茂晖见唐兰没反对,兴致勃勃的压了上来,唐兰踹踹他:“你轻一点。”
顾茂晖嗯了一声,但情到浓时,他也没控制好自己的轻重,唐兰差点把她踹下去,唐兰哪里都好,就是喜欢踹人,这么粗鲁可不好。
结束后顾茂晖温柔的抱住她,心里所有的不满全都化为泡影,顾茂晖把枕头垫到唐兰的腰下:“这样容易受孕。”
“你懂的还不少。”
唐兰大大咧咧的不琢磨这些,顾茂晖可不能不想,他希望再生一个孩子,男孩最好,倒不是他重男轻女,闺女儿子他一样疼,而是二胎是儿子,他们两个就儿女双全凑成一个好了,更圆满一些。
不过这事还得听天由命,无论男女主要是唐兰生的,他都宠。
顾茂晖之所以这么心急,也是有原因的,他在工厂上班,总能听到一些老百姓不知道的内部消息,现在政策在锁紧,严格的计划生育,恐怕很快就要执行了……
他好不容易和唐兰复了婚,无论如何,也要赶在这之前再生一个,安安一个孩子也太孤单了。
顾茂晖乱七八糟想了很多,等他再想和唐兰聊聊的时候,唐兰发出了均匀的呼吸声,嘴角带着笑意进入了梦乡。
第143章 商机
四合院通了两三个月风; 完全可以住人了。
唐兰和顾茂晖抽时间去了一趟; 现在里面是空的,敞开门都不怕; 没什么值得拿的。
附近的邻居从门后探出头来:“你们就是买下这里的两口子?”
“嗯。”顾茂晖的回答很简短。
“哎呦; 是你们就好了; 我看你们买房装完修,也很少过来,从没打过照面,我就在西边这院子住着; 不过比不过你们,我们那里面好几户人家呢。”
她说完酸溜溜的看了唐兰和顾茂晖一眼,这两口子年纪都不大; 看起来不到三十岁; 她在附近住了这么些年; 这些院子的价格她是清楚的,他俩咋有那么多钱?她男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五十块钱; 就这样; 已经算是高工资了。
一家人独占一处四合院的不是没有,但是比较少,都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经历了这么多变动; 能够还在自家人手里本身就难得,很多都被分了。
现在住房也很紧张,一处四合院不够住; 你往外盖一点,我往里挪一寸,渐渐过道就剩下了一窄条,自行车想推进来都难。
她又说道:“大伙都喊我菊花婶子,以后住进来有啥事尽管找我,对了,你们啥时候搬?”
什么时候搬进来?唐兰和顾茂晖还没想呢,唐兰是想把冬天熬过去再搬,不过顾茂晖说,他们既然买了房子,要是再占着宿舍有点不太合适。
唐兰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顾茂晖毕竟是领导,总不能让别人挑出错来。
菊花婶手里端着簸箕回了院子,临走前又张望了一眼,住平房就有一点不好,大家离的太近,每天难免打照面。
院子里也没有独立的厕所,只能去胡同尽头的公共厕所,这一点倒是和楼房一样,都没有独卫。
晚上下班的时间,胡同里渐渐热闹起来,大部分人不认识唐兰和顾茂晖,前些天装修打过照面的,还会过来招呼两声,倒是都挺热情。
现在宿舍里的家具都是工厂配备的,每个月还要单花一块钱的使用费,钱不算多,不过他们搬出来之后,可是一样家具都没有了。
顾茂晖那有一些工业券,两个人没复婚前,他也没有什么花销,这些票都攒着呢,离过期还有半年多,花花绿绿的票据摆到唐兰面前:“这么多?”
顾茂晖点点头:“每个月都发,我基本没用过。”
顾茂晖这个厂长的隐形福利还真是不少。
有了这些票,唐兰和顾茂晖去了商场看家具,家具在五楼,五楼只有稀疏的人群,工业券属于很紧俏的票,付得起家具钱,很多人也搞不到票。
家具都是国产的,现在除了华侨商场,还都不时兴外国进口的家具呢。
目前最流行的是组合家具,有句流行语是这么讲的:“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三间砖房水泥地,租辆卡车接新娘。”
买家具需要专门的家具供应票,顾茂晖那有四张,可以买组合家具了。
来之前唐兰量了尺寸,家里有了电视,电视柜是不能少的,房主给留下了一张床,还是实木的床,听说是托关系多年前从木器厂买的,唐兰当时看了看,那张木架床质量很好,用的都是好木材,她打算给罗桂芝和安安睡。
这样的话,还需要买一张睡床,另外碗橱、衣柜也得买,一起算下来,刚刚好是四样。
组合家具的好处在于具备多个功能,电视柜、衣柜、梳妆台、写字台买一套全都包含。
售货员说,组合家具按照数量算,比如选电视柜衣柜的款式,就算两张家具票。
唐兰想了想,安安上学得需要写字台写作业,就选了电视机、衣柜、写字台组合的那一款。
这样的话,只剩下一张票了,顾茂晖说道:“买床吧,碗橱咱们另外想办法。”
唐兰他们看到的只是展示品,现在没有现货,交了定金后最快半个月才能拿到家具。
逛完商场回了宿舍楼,淡绿色的油漆墙,一尘不染光滑的水泥地,枣红色简单的两样家具,宿舍楼的布置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罗桂芝爱干净,每天要擦三四遍地,小黄汪汪的跑过来,唐兰摸摸小黄的狗头:“小黄,等以后咱们住四合院,有很大的院子让你跑着玩。”
小黄住在楼房很委屈,不过它很听话,不咬家具不随地撒尿,每天乖乖的等人出去溜它。
顾茂晖晚上有个饭局,说是隔壁市的领导过来,他得去作陪,所以晚饭没吃就走了,家里就剩下三个女人,唐兰吃完饭洗洗碗,罗桂芝拉她去了角落说:“今天咱们楼的好几个人都问我了,问咱们啥时候搬,不用说,是惦记这套宿舍呢,我说不一定,没告诉他们信儿。”
顾茂晖分的这套房比较特殊,像正常的宿舍楼只提供给单身的男女住,分为男宿和女宿。但他们住的这个,是工厂分给个人的福利房,其中有一些还没划分,暂时空出来,然后分给拖家带口有需要的人住。
因为这种宿舍房是短期的,最多可以住一年,所以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批人,这种宿舍房不好申请,而且很少有空缺的名额,也难怪大伙都盯着。
如何分房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