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福利房的分配除了厂委领导研究决定之外,各个部门也要讨论。比如说唐兰他们业务部,往上申报的名额也是有限的,得内部先筛选议论。
怎么筛选?自然是全部门讨论投票,选出最应该分房的人得到名额。
这激烈的竞争,没比高考简单到哪去。
业务部绝对在周三下午抽出一个小时进行内部讨论,业务部申请福利房的一共有五个人,需要筛到一半报上去。
这一天大部分人都心神不宁,惦记着福利房的事,下午业务部的孙主管拍拍手,示意大家停下来,又把桌子往一起并了并,业务部临时变成了会议室。
唐兰往后坐了坐,听老员工说,每次讨论会,都是一场腥风血雨。
在讨论会之前,就有等着分房的员工拉拢人,今天替你打开水,明天给你整理办公桌,一个劲的献殷勤,就希望大会上能替自己多说几句好话。
也有几个人拉拢唐兰,得罪谁都不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唐兰索性装起傻来,也不给对方回应。
以前不是没先例,有同部门员工争房子争出仇的,一两年互相不搭理。
唐兰缩缩身子,讨论会就是一片沼泽地,她还是离的远远的,不然自己还得陷进去,惹得一身泥。
唐兰是躲避的态度,但也有人沉醉在这种同事的追捧当中。
杨琴是新来的员工,平时都是她巴结别人的份,现在有人给她献殷勤,这令她十分开心。
白建民是进厂多年的老员工,听说十几岁就来了服装厂,虽然学历不高,但凭借自己的本事也在业务部站住了脚,他家里条件不好,去年二十五岁的时候结了婚,就等着这次分福利房,夫妻家从二十几平的家里搬出来,避免三代人一起生活的窘境。
陈元比杨琴早进厂两年,半新不旧,她丈夫厂子申请住房更困难,所有的指望都寄托在陈元的身上。
曹红花是去年厂里的先进代表,人长得好看会打扮,很多男同志对她芳心暗许,不过人家早就有对象了,男同志也是厂里的职工,这次两个人一起申请,双职工的概率更大。
赵向阳以前是车间的学徒工,后来成了正式工,三年前调到了业务部工作,预备明年结婚,他家里条件在厂里算好的,一家全吃商品粮,住房方面不算紧缺。
最后一个是在厂里做了二十多年的老员工李华勇,大家都管他叫李叔,李叔今年快五十岁了,老一辈人不想给厂子添麻烦,可小儿子结婚了,一家七八口挤在一起,老娘晚上睡觉翻个身都难,觉悟再高,也得生活,这次厚着脸皮交了申请,就盼着申请到福利房,能搬出去住宽敞宽敞。
陈元、赵向阳和白建民对杨琴都很热情,陈元还从家里带了白面包子给她吃,散发着热气的白菜馅包子,咬上一口口腔里都是油的香气。
这三个人都杨琴都挺好,她也不知道怎么选,她表哥提醒她:“支持谁都得罪人,人家也不一定念着你的好处。”
杨琴可不这么认为:“大家互相帮助,以后咱们也是要结婚分福利房的,部门里支持自己的多了,分到房的机会也更大。”
杨琴家里在给她找对象,也相过几次亲,虽然没有合适的,但小年轻都是相亲过来的,她也不急,一两年总能结婚,最好对方也是服装厂的员工,这样都有铁饭碗,分房机会更高。
讨论会前杨琴吃着包子去找唐兰:“唐兰,下午的讨论会你支持谁?”唐兰盯着杨琴手里的包子,本想劝两句,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可她想了想,还是没吱声,都是成年人了,做事有自己的分寸和态度。唐兰回道:“根据实际情况来吧,谁更需要这套房,就支持谁。”杨琴心里想,这种客套话谁信?肯定有人来巴结唐兰,她做了决定不说而已,什么需要不需要,福利房的分配,还不是领导的一句话?过了部门这关,还有厂委卡着呢,到时候选员工代表,还得再筛选一轮。
杨琴小声和她说:“选谁都别选曹红花。”唐兰不解其意:“为啥不选她?”
第62章 福利房归属
杨琴说道:“曹红花和咱们不是一路人; 你看她平时打扮的妖里妖气的,衣服一件接一件的买,上次她和别人说; 裙子都是托人从上海带的,她能缺房子住?”
唐兰忍不住说:“也不能判断这么片面,曹同志家里情况我们不清楚,总得讨论讨论。”
杨琴对唐兰不支持她的想法略略不满:“反正我就是这个意思; 你看着办呗。”
讨论会开始前孙主管先发表了一番讲话,无非就是大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各抒己见,不要藏私。
唐兰喝了一口刚从热水房接的热水; 放了几片茶叶在里面。五个人都要发表一分钟的讲话,说说自己的情况; 争取到大家的支持。
五个人的讲话大致分为两类; 像陈元赵向阳、白建民是情真意切型,话里着重表达了自己对房子的渴求和生活的艰辛,说到动情处还抹了眼泪。
相比这三个人,曹红花和李华勇则是平淡的多; 说完之后唐兰没有丝毫涟漪,只是在陈述事实,没有夸张和渲染的成分。
大家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孙主管示意大家安静:“老员工都熟悉讨论会的流程,第一次参加的没关系,接下来咱们自由讨论; 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
有人举手说:“我支持白建民同志,他是我们部门的老员工,家里住房困难,我们应该支持他!”
唐兰想起来,这个举手的同事可是在楼道里偷偷收过白建民两包大前门。
有人提出了抗议:“我不同意,白建民同志在多年前已经分过一次厂里的福利房,不能因为他们家里住不下就破例再分给他。”
“白建民同志的妻子以前也是服装厂的原因,只是几年前内退了,他们夫妻两个都把青春奉献给了厂里,怎么不能通融?人情大于道理!”
开始大家还拘谨,随着一句一句你来我往,大部分同事都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来,唐兰冷眼旁观,除了几个人是真心公正的评价,好多都是有私心、有偏向,看来糖衣炮弹的攻势还是奏效的。
杨琴喊道:“我不同意曹红花同志申请单位福利房,她家庭条件好,花钱大手大脚,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年轻的男同志不满的说:“人家花钱和分房有关系吗?我看你是嫉妒!”说话的是业务部的祝明友。
杨琴也不甘示弱:“我看你是喜欢曹红花同志!”
孙主任一看讨论的苗头不对连忙制止:“咱们这次是公正讨论,大家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恶意攻击同事。”
孙主任点名:“唐兰同志,讨论会上你一直没有发言,说一下你的想法。”
既然被点了名,唐兰局外人的姿态就不能继续了,唐兰轻轻嗓子说道:“我们这次分福利房,目的是照顾有需求的同志,什么同志是有需求呢?刚才五位同事都说出了自己的隐情,但我觉得,最应该照顾的是李华勇同志。”
唐兰停下来看了一下大家的表情,同志们都认真的在倾听:“李华勇同志曾经连续五年被评为我们部门的优秀员工,这些年也一直在为厂子发光发热,奉献自己的力量,李叔乐于助人,经常为工作上有困难的同事排忧解难,是一个好榜样。更何况他家里的条件更艰苦,李叔的母亲瘫痪在床,家里几个孩子一起住在小房子里,李叔年轻的时候完全可以申请福利房,但他没申请,他一直住着家里的老平房,这种不为组织添麻烦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我觉得这次福利房应该给李华勇同志一个名额!”
“说得好!”孙主任带头鼓掌。
一番大道理讲出来,唐兰口干舌燥,咕咚咕咚喝了半杯水,有人附和她:“我觉得唐兰同志说的很有道理,我开始来业务部就是李叔带的我,他工作认真负责,是所有人的表率,家里条件也确实符合这次申请的条件,我支持他!”
大家七嘴八舌的开始发表演讲,如果没有意外,李华勇的名额是占下了,李华勇向唐兰投来感激的目光。
旁边的杨琴啧啧道:“唐兰你可真厉害,李叔用啥收买的你?这么卖力气推荐他。”
唐兰呵呵一声:“说了你可能不信,他没找过我,哦,反正你这种人是不会懂的。”
厂里这几个申请福利房的人,哪怕说的天花乱坠,但对房子的要求都没那么急迫,除了李华勇,李华勇刚才简单讲了讲,老娘的病越来越严重,需要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他是孝子,为了老娘为了儿子,所以才会厚着脸皮和年轻人争。
刚才那几个声泪俱下的,转头下了台就和旁边的人谈笑风生,真需要才有鬼。
最后的两个名额归了李华勇和陈元,讨论会上大家互相揭底,不符合申请指标的,自然没了竞争的机会。
孙主管慎重的把两个人的名字写在了申请表上,会后有人不满:“分房也不按工龄算,陈元才进业务部两年多,就进了备选的名单,早知道我也申请了。”
“你申请也没戏!”
“那要万一呢。”
没过半个月,厂里渐渐传着,这次福利房条件更好,以往都是筒子楼小单间,没有厕所没有卫生间,可这次分的是厂区共建的楼房,一户有四五十平米,里面有小厨房,可以不用在楼道做饭,厕所还是楼道公用的,没有客厅只有过道,一家能有两个卧室,听说户型图都出来了。位置就在服装厂不远处,这次的房子是几个厂子共建的,里面的房子不仅仅分给服装厂的员工,还有其他厂。
这消息一出,好多员工懊悔不已:早知道是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如也申请了,万一批下来,就能搬进好房子了。
那几天唐兰去食堂,经常听见人唉声叹气的,遗憾错失了这个大好机会。
杨春来坐在唐兰对面,她的情况自然没申请下来,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她就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她也没放在心上:“我们部门的竞争可激烈了,会计室向来是非就多,为了这次的名额,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
唐兰吃完饭放下筷子,争福利房可真可怕。
周末唐兰接安安回家,安安凑在唐兰耳边说:“妈妈,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什么事?”
“我和爸爸要住大房子啦!”
“什么?”
原来顾茂晖这次分到了丝织二厂的福利房,就是几个厂区合建的那栋楼,安安说家里的房子在二楼,爸爸带她去看过了,面积比现在的大多了!
安安说的手舞足蹈,还非要拉着唐兰去看。
建的房子唐兰去参观过,当时方芳好奇想去,她对象这次能分到房,结完婚后两个人就能搬到里面住。
里面的房子差别还是挺大的无论是朝向通风还是户型,都不尽相同,选的时候必然不会太完美,方芳也做了心理准备。
外墙的颜色是很有时代特色的红砖墙,厂区的工厂大部分也是这种造型,是从苏联传过来的建筑风格,板楼是一大排连在一起,进出有两个门,上楼梯后是一个大楼道,走到自己的房门前开门进屋,现在房子在收尾阶段,很多员工溜进去看,后来管的严了,门口有看守的不让进。
方芳对象分的是五楼的房子,她有些遗憾:“太高了,我爸妈腿脚不好,来一次爬楼都费劲。”不过和挤在婆婆家过日子相比,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算有些许的不如意,也是能接受的。
现在的房子不讲究什么装修,墙是白的,地面是平的,把家具和生活用品搬进去,就能过日子。
福利房最终的名额分了下来,业务部只有李华勇分到了福利房。
这也难怪,这次压缩了名额,比往年减少了一半,服装厂一共才有四十个名额,业务部能有一个选上的,已经很不容易,毕竟服装厂那么多员工呢。
孙主管很高兴:“李华勇同志分到了这次条件好的福利房,大家为他鼓掌!只要大家在厂子里努力工作,厂里的领导不会忘了大家!”
两个月后交了房,按照惯例,搬新家要请大伙吃饭,只用请一个部门的,其他的不用通知。
李华勇感慨的说道:“这次谢谢大家!为我们家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
乔迁新居是大喜事,同事不用给红包,但得带点东西过去。像唐兰搬新房,冯大姐他们也送了礼物。
唐兰送了两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是好兆头,另外她还送了一对搪瓷杯,她观察到李叔的杯子补过好几次,还有点发漏。
李华勇接过唐兰的贺礼后愣了一瞬:“唐兰有心啦。”
业务部的同事欢欢喜喜的站在屋子里,大家先是参观了一下,房子四五十平,两个卧室不大,但是能摆下一张大床,厨房是长条形的,比较紧仄,从门口进来需要通过一个狭长的过道,总之这不是一个好户型,但对八十年代的工人来说,这样的房子,已经让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唐兰出门上厕所,楼道的西侧有一个公共厕所,唐兰去的时候门上写着检修,有一户的主人出来:“厕所坏了,去三楼上吧。”
三楼,唐兰想到顾茂晖的新家就在这栋的三楼,去就去吧,没这么巧碰上,他们还没搬家呢。
唐兰蹬蹬蹬跑上了三楼,上完厕所一身轻松,她穿过楼道听见前面闹哄哄的,抬头一看有人在搬家具,可能有人要搬家吧。
唐兰听到熟悉的声音:“不用了,我自己可以收拾。”
是顾茂晖的声音,旁边是娇滴滴的女声:“顾厂长,我平时也闲着,你们男人孩子心粗,收拾屋子我在行。”
第63章 二层小楼
唐兰往一边站了站; 那个女人的视线一直没离开顾茂晖,穿的很洋气,踩着一双细跟圆头鞋; 头发微微卷,不知道是烫的还是天生卷。
顾茂晖似乎有些不耐烦:“我自己可以收拾,不需要你费心。”
那个女人也没恼:“顾厂长你别客气,以前你的宿舍挨着我哥; 没少帮我哥忙,我帮你也是应该的。”
听到这,唐兰差不多可以确定,眼前这个女人就是安安提过的漂亮姐姐。
啧啧; 顾茂晖桃花运还挺旺。
顾茂晖他们两个说话,没瞧见唐兰; 唐兰松口气; 挨着墙大步往前走,后面女人的声音传来:“晚上我包饺子,到时候我给安安端过来一碗。”
“不用了,我和女儿吃食堂。”
“咱们厂子食堂的菜味道差不多; 哪比得上家常菜?你们男人不下厨房,不知道家常菜的好处。”
“我下周去省城,安安喜欢吃啥?我从商店给她买回来。”
唐兰:“……”
唐兰从楼上下来,心里觉得堵堵的,一想到安安以后管别人叫妈妈,她就觉得不自在。
唐兰被同事的欢声笑语围绕着; 勉强撑着笑意,吃完饭后骑车回了家。
她到家门口看见黄爱国蹲在大门口,她连忙下车问:“您怎么来了?”
黄爱国蹲的太久腿麻了:“来了一会儿了,你没在家我就等一小会,单位的福利!发了几斤螃蟹,我给你拿来两斤,安安呢?”
唐兰拿钥匙开门:“安安和我前夫生活,我俩离婚还没告诉她。”
“孩子还小,怕接受不了,以后慢慢提也好。”
黄爱国进了屋,唐兰给他泡了一壶茶,黄爱国又说:“你平时上班在厂里,南坪村虽然不远,但到底不如市里近,没想着往市里搬搬吗?或者申请申请福利房。”
唐兰摇摇头:“我好多年没上班了,去服装厂还不足一年,工龄太短,福利房申请不上,再者住这也习惯了,有自行车,每天上下班也不算费劲。”
话是这么说,如果生活在市区或者厂区,生活上班指定要比现在更便捷,去成衣店也方便,可是唐兰目前的条件,她还不想把钱花在买房上。
黄爱国说道:“这次来除了给你送螃蟹,我还有别的事,你姥姥姥爷生前有几处房产,临之前已经说过,要分给三个孩子,你大姨没儿女,能继承的只有我和你妈,唉,现在你妈不在了,只剩下咱们两个。”
唐兰张大嘴巴:姥姥姥爷?黄家竟然有好几处房子?
唐兰听老一辈说,很多人家的房子都被收走了,有的一家几口蜗居在十几平米的房子里,黄家有好几处房产?
黄爱国告诉唐兰,房子也都不值钱,当年四五处房产大多数被收走了,如今还留下了两处,一处在市中心比较繁华的街上,离着百货商场不远,还有一处偏近郊了,就在厂区附近。
黄爱国说道:“英子,这房子你必须得要,现在两套都在我名下,赶明儿有时间我带你去过户,不用猜,你也是要离厂区近的吧。”
唐兰还想再说话,黄爱国打断她:“这房子如果你不要,舅舅晚上觉都睡不好,明天中午你休息的时间,我拿着钥匙带你去看看,十二点?”
“那好吧。”唐兰只得答应。
原主的舅舅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同于顾家人的极品,这个亲戚是真心惦记原主,为她着想,唐兰叹口气,这样的亲戚,实在是难得。
第二天黄爱国中午在服装厂门口等唐兰,唐兰推着自行车,唐爱国说:“不用骑车,离的不远,咱们走过去就行。”
两个人围着服装厂绕了一圈,走到了服装厂的后面,这里有很多楼房,都是各个厂子盖起来的,黄爱国指着杂货铺前面的二层小楼说:“到了,就是这里。”
二层小楼?
黄爱国解释说:“这是你姥姥姥爷以前盖的,过去这里是一个村子,后来说要办厂子要把村子迁走,像你们服装厂的地,就是在村子的基础上盖起来的,咱家住的比较偏,没征地,就把房子留了下来,后来剩下的村民也渐渐搬走了。”
黄爱国又说:“唉,这楼还有一段风波和故事,为了建它,你姥爷没少遭罪,等以后我和你说。”
这栋小楼和周围的建筑格格不入,白色的墙漆在岁月的作用下斑驳不堪,顶是斜坡的,雨水大便于排水。
黄爱国说:“以前这栋小楼被没收过,做了十多年的办公楼,直到三年前,才归还到我手里。”
唐兰听到这里明白了一半,六七十年代敏感的时期,这么扎眼的民居太惹人注目了,难逃被没收的命运。
只是唐兰想不明白,原主的姥姥姥爷,怎么会盖这么西方化的小楼?而且是在人人自危的时期。
这两年拨乱反正,人们终于不用战战兢兢了,好日子一开始,就会忘了以前的艰难。
可黄爱国不会忘,他努力拂去不美好的记忆,开了铁门:“进去看看吧。”
房里内部谈不上什么装修,墙像是刚刷不久的,地上坑坑洼洼,整个空间空空荡荡的,仔细看墙角还有剥落的水泥,这座房子,就像是被人恶意破坏过一样。
唐兰的神情没逃过黄爱国的眼睛:“都是很久远的事了,你要是住的话,还得提前打扫归置,一楼有一个会客厅,有厨房卫生间,不过这里卫生间不通水,可能要费工夫,附近有新建的居民楼,可以找厂里的领导协商协商,接一下污水管道,另外一楼有一个卧室还有一个书房。”
黄爱国带唐兰上了二层,楼梯的踏板是木质的,踩上去老式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黄爱国嘱咐说:“楼梯年久失修,以前当办公楼时还有人摔倒过,以后你得找木工重新修修。”
二楼有三个卧室,没有卫生间,二楼的南侧有一个露台,不过现在已经被封死了。
自建的二层楼比不得别墅,但这已经是非常优越的居住条件,唐兰没想到,自己在八十年代,还能拥有这么好的房子。
这一切都是因为原主,唐兰叹口气,虽然黄爱国没提,但黄家以前的家世绝对不简单,至少不是一贫如洗的贫农。
唐兰临走前杂货店的老板娘在往外面泼水,不小心溅到了唐兰的裤腿上,她连忙愧疚的说:“真是对不起,我没看见有人出来,我拿干净的布给你擦擦吧。”
唐兰赶紧说道:“没事,我回家洗洗就行。”
老板娘望着后面的房子,神情有点复杂:“这是你家的房子?”
唐兰想了想,现在……确实是她的房了:“嗯。”
老板娘把脸盆放在一边,擦了擦湿漉漉的手:“看样子是要搬过来,我看着房子闲置好几年了,还以为没人住呢,就在外面堆了一些东西,家里孩子多人多,住不下,东西没地方放啊,赶明儿我就清理掉。”
唐兰大方的笑了笑:“不着急,我还有段时间才搬,等我搬之前清理完就行。”
老板娘脸色有点难看,她本来以为诉诉苦,对方面皮薄就不让她搬了呢。
老板娘换上一副笑脸:“我们家是开杂货店的,以后缺啥少啥了就过来,大家附近住着,互相照应。”
老板娘的丈夫就在附近的厂子上班,她是农村户口,以前在家里照看几个孩子,后来好不容易来了城里,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到这份杂货店店员的工作,去年杂货店可以个人承包,她们家就承包了两年,如今她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娘。
老板娘好奇的问:“这位男同志看起来很面熟,不过我记不太清。”
黄爱国神情严肃:“我来过这房子几次,咱们还说过话,我是他的舅舅。”
等走远了,黄爱国幽幽的说了一句:“这个老板娘人可不好相处,眉眼里带着精明和算计。”
“您还会看卦不成?”
“以前翻过《周易》,但命理风水我也不懂,可相由心生,总不会错,你多留个心眼。”
过了几天黄爱国让唐兰带上户口本,去把小二层的房子迁到了她的名下,还交了过户费,不过这钱就是个形式而已,没有多少。
大红章一盖,房产证上的名字改成了唐兰,崭新的房产证上还残留着油墨与木浆的清香,唐兰走出房管局的大门,夕阳的余晖倾洒下来,跳到唐兰的衣摆上,晕出一个一个的光圈,她伸手挡在前额,大红本上露出几个字:“房屋所有权证。”
第64章 豁然开朗
小楼一时半会儿还搬不进去; 就像黄爱国说的,污水管道没接,里面还得收拾和简单装修。
好在离服装厂近; 唐兰计过时,从服装厂后门出来,走路两三分钟就到了,以后住在这上班连自行车都不用骑; 距离安安的幼儿园也不远,走路十分钟左右。
唐兰去服装厂的后勤部问了问,楼房的排污系统都是市政府批示后统一铺盖的,如果唐兰想往自家铺盖; 恐怕不太可能,不过唐兰可以去找房管所; 房管所的人应该有办法解决。
听了这番话; 唐兰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去了房管所,唐兰不得不请假,她下班人家房管所也得下班。
房管所的人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唐兰敲门; 门里传来一声:“进来吧。”
房管所的人整理了一下工作服,严肃的问:“这位同志有什么事?”
唐兰说了一下自己的诉求,对方皱皱眉:“自建房啊,你说的地方我有印象,那个二层小楼可是很出名的……咳咳,我请示一下领导; 你三天后过来。”
唐兰本来以为房管所办事会很拖沓,没想到三天后她去,对方说:“明天所里可以派人去你家帮忙看看,保准解决排污的问题。”
唐兰弯腰说了几声谢谢,对方摆摆手:“为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本来最难的排污问题解决了,唐兰看着通常的卫生间,心里升起了一阵小雀跃,刚才来的工人说,用这样的蹲便可费水哩,以后家里的水费得多交不少。
相比去臭熏熏的公厕,唐兰情愿多交一些水费。
房子的楼梯真的得修修,南坪村的木匠唐兰找他做过活,这次索性把重新建楼梯都交给他做。
一般来讲,客户要自己带木材过来,可唐兰没有,木匠说多收点钱也行,唐兰答应了。
新楼梯修好后,唐兰又简单抹了抹地面,让地面平整一些,这个年代没有卖地砖的,至少唐兰没看见,至于像黄家铺的地板,她也没有门路买到。
服装厂向来没有秘密,唐兰在小楼附近跑来跑去,周围也有人见过,部门的杨琴问唐兰:“唐兰姐,我听说你老去附近的一个小楼,那个楼我去杂货店也见过,常年锁着门,你干啥去呀?”
杨琴好奇的眼神黏在唐兰身上:“我过去收拾收拾。”
杨琴又说:“别人都说房子是你的,真的吗唐兰姐?你也太深藏不露了吧,那房子可有来历呢。”
唐兰问:“来历?”
“呵呵呵,我也不太清楚,对了唐兰姐,我记得你住村里,咋还在厂区有房,难道是你前夫……”
厂里的人对她有这种误解?
唐兰说道:“是我姥家的房产,最近我找到亲舅舅了,房子也刚过户给我。”
“啊?”杨琴惊讶的喊了一声,她心里琢磨,这个唐兰运气也太好了,天上白白掉下一个房子。
这个房子谁不羡慕?大家去杂货店从那路过的时候,总会羡慕的看上一眼,和筒子楼不一样,这可是独门独户自己住,听说里面以前的装修可好了,大理石的地面,吊着水晶灯,还有毛茸茸的地毯,楼上楼下两个空间,比电视里的房子还好。
杨琴心里酸溜溜的,好事咋都让唐兰摊上了?
杨琴又问:“那你收拾好了搬过去住吗?”
“嗯。”
“可真好,那么大的房子自己住。”
杨琴的语气怪怪的,唐兰也没多想,她最近为了收拾房子,连成衣店都很少去了,幸亏那里有郑师傅盯着。
郑师傅是一个靠得住的人,成衣店的账目清清楚楚,一笔都不少,每周还来找唐兰一次,就是为了让她看账本。
唐兰抽空上了一次红包群,她已经很久没打开群了,一开群一群消息飞出来,最少有十多个定向红包,全是发给她的。
群里的各个品牌哀嚎:“群主,我还以为你放弃我们这个群了呢!”
“群主失踪这么久,我还以为群主穿越了。”
“楼上会不会说话,兴许群主死了呢。”
唐兰:“……”
她没在看一条条刷屏的消息,而是先领了红包,十二个定向红包,唐兰抱着虚拟手机嘿嘿笑,不来群里还有这么多福利嗬。
凤凰自行车:“群主店里的生意很忙吗?”
唐兰发了一个抱歉的表情:“不是为了生意,最近找到舅舅了哈,继承了一笔房产,在收拾房子。”
北冰洋汽水:“群主好幸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