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国货群-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郎的爹娘招呼大家吃糖,唐兰拿了几颗,这家人条件还不错。

    唐兰手里的是大白兔奶糖和芝麻糖,她望了望别人,有人手里捏着什锦糖,这么多的人,竟然一块水果硬糖都没放。

    杨春来凑过来小声和唐兰说:“上个月我堂姐结婚,寒酸的只买了水果糖,还是没包装纸的,小孩子的脏手摸一把,别人就甭想再吃,就算节俭了,我婶子还抱怨说买糖花钱太多呢。”

    女同志都围在新娘身边看她的首饰,这个年代不讲究结婚买首饰,可新娘戴了一个金镯子,这可让不少人眼红。

    有个年纪大的同事说:“真是金的呀?用牙咬没咬?金的可咯牙了。”

    有人打趣:“你咋知道?也戴过?”

    “我可没戴过,我从我婆婆那见过,我婆婆睡觉枕头下都得压着一个金镯子,说邪灵不会靠近,她以前是地主家的娇小姐,讲究多着呢,哎,可惜后来都被抄走了。”

    “那可真可惜了,放到现在能换不少钱哩。”

    “大喜的日子,可别提我们家的这点事,要我说啊,新娘子可真有福气呦。”

    不大的屋子摆着一台12寸的电视,桌子上摆着红灯牌收音机,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是图这个寓意应景美好。

    有结了婚的同事在追忆当年自己结婚的情形,七十年代自然比不上现在这么阔绰,别说电视机,连一块手表都买不起,吕大姐哪壶不开提哪壶:“唐兰哪,你结婚那会儿夫家买了啥?”

    唐兰还没来得及说话,杨春来挺挺身体:“开窗户了吗?从哪飞来的乌鸦这么惹人厌!”

    唐兰忍不住笑出声,杨春来这话吕大姐连回都没得回,一旦较真就成了自己捡骂。

    杨春来和唐兰嘟囔:“你们部门的同事真挺讨厌的。”

    杨春来分到了会计室,她以前就是财会专业的,本来说会计室不招人,她以为自己会分配到其他部门,可是后来会计部的一个同事随着丈夫去了省城,名额就空闲了出来,正好杨春来顶上。

    门外闹哄哄的,估计是来了一批人也来贺喜,屋里的这批也来了一会儿,就都往外面走。

    新来的是新郎厂里的同事。

    唐兰刚跨出门口,听见安安的声音:“妈妈,你怎么在这?”

    安安的小皮鞋踩在地上发出噔噔的声音,她跑过来抱住唐兰,像一块橡皮糖一样黏在她的身上:“妈妈,安安想你了呢。”

    唐兰一把抱起她,安安指着后面:“爸爸带我来的,来这里有好吃的糖,还能见到漂亮阿姨。”

    唐兰:“……”

    新郎惊喜的说:“厂长!你咋也来了?”

    新娘拉着新娘过去:“萍萍,快过来,这是我们厂子的厂长。”

    新郎父母脸上带着喜色,连忙把盛着喜糖的碟子端过去:“哎呀,厂长都来了?太荣幸了太荣幸了,快来吃一颗糖,屋里坐屋里坐。”

    杨春来捏捏唐兰的手:“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我认出了。”

    唐兰没明白她话里的意思:“认出什么?“

    “那张全家福啊,喏,这下一家三口全凑齐了,我不打扰你,我先回去了啊,我妈还说给我包饺子吃。”

    顾茂晖被新人的家属围成了三四层,新娘的爸妈从问新郎在厂里的表现,问到了安安上没上幼儿园。

    安安手里抓着好几个颗糖,全都是她最爱吃的大白兔,糖纸上的兔兔像在笑眯眯的看着她,安安拨开糖纸,把奶糖塞到唐兰的嘴里:“妈妈吃糖,爸爸果然没骗人,我喜欢吃奶糖,嘻嘻嘻,穿红衣服的阿姨好漂亮。”

    新娘听到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夸她好看,立马笑逐颜开,又从糖果碟抓了一把糖塞到安安的兜里:“这孩子嘴和真甜,多吃点糖。”

    安安小声说:“爸爸妈妈不让我多吃糖,说吃多了糖虫虫会咬我,我留起来慢慢吃。”

    “行行,怎么吃都行。”

    安安又跑到顾茂晖身边:“爸爸,爸爸,我今天想和妈妈一起玩。”

    顾茂晖看了唐兰一眼,她的眼睛望向别处,与这个热闹的空间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难免的,服装厂的同事大多数都走了,剩下的全是新郎工厂的,再加上又碰到了他和安安……

    顾茂晖耐心的和安安说说:“安安听话,一会儿跟爸爸回去。”

    “不嘛不嘛,我好几天没见妈妈了。”

    安安闹着小脾气,站在墙角的吕大姐心潮澎湃,这个唐兰不声不响的,前夫竟然是丝织二厂的厂长。

    丝织二厂她可是如雷贯耳,是这些厂子里效益最好的一个,当时前任厂长退休,为了这个厂长的位置,有多少人争破了头皮?最后竟然落到唐兰前夫的身上。

    吕大姐为甚知道的这么清楚?不为别的,她丈夫就是丝织二厂的员工。

    到这会儿吕大姐有点后悔,她是多谨慎的一个人啊,能进服装厂的人谁没两把刷子?要不学历高要不家里有背景,部门来一个新人,她都要打听一番,怎么到了唐兰这里,她就忘了这茬了?

    就像新来的张琴和杨庆,这对表兄妹没有什么大背景,父母都是厂子里的普通工人,她全都调查过,吕大姐后悔不已,电影院里的不愉快,说起来都是小摩擦,根本不值得一提,她也太小心眼了……

    虽然唐兰和顾厂长离了婚,但两个人有一个女儿维系着,这么多年总会有一些情分在的吧,如果她和唐兰关系打的火热,让唐兰在顾厂长面前美言几句,当家的在厂子里的日子舒服不少。

    他们两口子吵架归吵架,但日子总想往和美里过,当家的在混账,要是他工作好了,她和孩子不是也受益?想到这吕大姐真是不懂唐兰,放着厂长这样打着灯笼都寻不到的丈夫不要,脑子一热离了婚,早晚有她后悔的那一天,这么好的条件可难找。

    吕大姐心里砰砰跳个不停,她自己想的太出神,抬头一看同厂的同事犬走光了,就剩下她和唐兰,人家唐兰还是女儿拉着不让走。

    吕大姐清清嗓子,大声说道:“唐兰哪,我要回家了,你走不?”

    唐兰不愿意和吕大姐同路搭伴的,哪怕是此刻:“吕大姐你先走吧。”

    “那好吧。”吕大姐有些失望。

    又过了四五分钟,唐兰转身和女儿告别,安安拉着她的手不想松,顾茂晖过来说:“安安撒手,晚上我带你回家去,这样可以把?”

    “太好咯,晚上回我们家。”安安把我们家三个字咬的很重,这是一个孩子的小心机。

    唐兰转身出了屋门,她长出了一口气,所有打量探究的眼神通通挡在身后。

    丝织二厂的员工都在猜唐兰的身份,其中有知道顾茂晖离婚的,但大多数人不知情,都把唐兰当成了厂长夫人。

    如果在平时的场合,唐兰还能解释几句,自己和顾茂晖离了婚,可今天是新郎新娘大喜的日子,提离婚两个字不是惹人家晦气吗?

    当地人结婚的风俗很多,唐兰不能惹新人不痛快,只能把话憋在心里。

    唐兰从来不知道吕大姐如此健谈。

    从福利楼到办公楼几分钟的时间,她刚一出楼门,吕大姐从后面窜了出来:“唐兰这么巧,我刚才在找东西。”唐兰没理会她,大步往前走。

    吕大姐一直在她耳边喋喋不休,热情的让唐兰招架不住,唐兰也不傻,能让吕大姐态度转变的如此之快,自然是因为顾茂晖的身份。

    只听吕大姐说:“唐兰你也是,前夫工作这么好也没听你提过,咱们部门的赵怡,她丈夫就是一个后勤部的部长,哎呦,都不拿正眼看人,高傲着呢,相比来看你就低调多了。”

    唐兰不得不强调一点:“吕大姐,我离婚了。”

    吕大姐摆摆手,热情的说:“离婚怕啥呦,离婚还能复婚呢。”

 第43章 买买买

    晚上顾茂晖真的带安安回了南坪村; 唐兰收拾明天出差带的东西; 衣服得带上三四身,零碎物品七七八八的一归拢,也塞了半个旅行包。

    家里好几天没人,大门得锁好; 还得托付于奶奶帮忙照看着; 无锡……唐兰没去过那。

    顾茂晖说:“南方沿海地区; 制造业都很发达,工厂很多; 比咱们这边还要繁盛。”

    安安从柜子里翻出了自己的小衣服,全都装进包里:“妈妈; 爸爸告诉我咯; 你是去工作的; 我不会哭鼻子的,我等你回来哦。”

    安安晃悠着小胖腿,自言自语道:“爸爸那挺好的,不过我很想妈妈; 妈妈,要不然你也搬过去吧。”

    唐兰咳咳两声:“妈妈住在家里,你乖乖的听爸爸话。”

    顾茂晖去了院子里,安安迅速的爬过来:“妈妈; 爸爸隔壁住着一个漂亮阿姨,而且,昨天还有一个姐姐过来找爸爸呢。”

    “漂亮阿姨和姐姐?”唐兰一头雾水。

    安安伸出了两只手:“安安不骗人。”

    顾茂晖正好进屋; 无奈的说:“安安不要胡说。”

    “哼,爸爸不要以为可以瞒过安安,安安不傻的。”

    顾茂晖望了一眼唐兰,本来他想解释两句,可转念一想,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唐兰恐怕也没兴趣听。

    安安提的漂亮阿姨,只是厂里的一个女员工,她大哥住在隔壁,她偶尔过来几趟而已。

    至于另外一个……顾茂晖忍不住皱眉。

    一切都是赵玉珍安排的,顾茂晖基本不回顾家,可顾民成隔三差五就给顾茂晖发电报,顾茂晖回了一次家,那一次,全家人轮番上阵,先是说安安的抚养权他不应该要,后来又劝他找对象。

    顾茂晖不耐烦,赵玉珍还以为他是抹不开情面:“茂晖,你不用发愁,妈和香凤帮你寻摸,保准给你找个比唐兰好的。”

    顾茂晖再三解释说自己不考虑婚姻的问题,赵玉珍听不进去,过了半个月,就有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女人找上了厂里,去了顾茂晖的宿舍,说什么俺婶子让俺过来帮顾大哥拾掇屋子。

    顾茂晖一言不发的把人关在门外,二十岁的姑娘脸皮薄,抹着泪跑出了宿舍楼,别人还以为他是负心汉呢,一想到这里,顾茂晖就烦躁不止。

    唐兰的火车是在大早晨,天刚一蒙蒙亮她就醒了,火车发车时间是早上六点半,火车站离南坪村不近,等她到火车站的时候,其他三个人早就到了候车亭,吕大姐往前走了一步:“就等你了。”

    这是唐兰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坐火车,绿皮火车缓缓开启,火车上挤满了人,过道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次出差每天有补助,四个人毫不犹豫的买了火车上的盒饭,菜里零星的肉丁唐兰吃的慢条斯理,可能是为了照顾大众的口味,菜比较淡,唐兰吃饭完靠着座位小睡,火车里掺杂了各种的味道,她有些不适的转了头,张琴在问吕大姐这次的任务,唐兰虽然眯着眼,但他们的对话一个字不漏的全传入她的耳中。

    吕大姐说:“上了车,你们也没办法反悔,我也就实话实说,咱们这次是去要账的,无锡客户的订单,早就出了库,可是尾款迟迟没付,讨钱的工作,就得咱们业务部去做。”

    张琴吐吐舌头:“万一讨不回来呢?”

    吕大姐微微一笑:“讨不回钱来?那咱们也不用回去了。”

    张琴惊诧的说:“我们三个是新来的,没经验呀。”

    讨钱要什么经验?只要脸皮厚,打持久战,早晚也能把钱追回来。

    吕大姐叹口气:“去了再看看吧。”

    下了火车直奔招待所,这次的经费不多,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要求,最后找的是一个半地下室,唐兰她们三个女的住的是六人间,每个人一天两块钱,杨庆住的是十二人间,价格更便宜,一天一块钱。

    这种条件想洗澡简直是奢望,一进门只有三张上下铺的床,过道比单位的宿舍还窄,只剩下一个下铺,吕大姐率先用行李占了位置,唐兰倒是无所谓,她更愿意住上铺,相对更干净和安静。

    白色的床单有肉眼可见的灰尘,唐兰皱皱眉,幸亏她早有安排,她从包里把带来的薄床单铺上,同在上铺的杨琴很羡慕:“唐兰,你想的真周到。”

    唐兰问她:“你要铺吗?我还有一张床单。”

    杨琴忙不迭的点头:“要要!”

    唐兰懒得下床铺,她们两个人的床铺更好是相对的,唐兰直接扔了过去,下铺的吕大姐说:“唐兰哪,床单还有多余的吗?”

    唐兰笑眯眯的说:“没了。”

    六人间的宿舍环境并不好,唐兰晚上在床铺上翻来覆去的烙饼,完全睡不着。她听着屋子里此起彼伏的鼾声,索性蒙住脑袋,登录了红包群。

    凌晨的红包群格外活跃,唐兰打出了一行字:“我来无锡了。”

    茅台酒秒回复:“群主群主,记得帮我买大米哦。”

    飞鸽自行车:“茅台酒怎么回复的这么快?”

    茅台酒:“我设置了无锡两个字的关键词提醒,只要群里有人提起这两个字,就会自动@我啦。”

    稻香村糕点:“城会玩,我都不知道有这个功能。”

    摩飞收音机:“嘻嘻,我要设置一个关键词,群主。”

    蜂花洗发水:“群主被小摩摩盯上了,好恐怖哦。”

    凤凰自行车:“群主,无锡是个好地方,你一定要好好玩。”

    茅台酒:“群主别忘了我的无锡大米。”

    唐兰:“明天我去给你买。”

    玩?唐兰想到此行的任务,就忍不住头疼,欠钱的是大爷,尾款也不知道怎么才能追回来。

    追债是一件累心的事情,吕大姐安排,每次三个人去客户的办公室蹲点,当时签订的合同上有具体地址,吕大姐带着他们找了过去,第一天唐兰休息,招待所的气氛太压抑,唐兰索性出去逛逛。

    唐兰去了无锡的迎宾楼菜馆,这里吃饭依旧要粮票,好在当地和全国的都能用,菜单上写了很多的菜品,配图旁边有一行小字:“图片仅供参考。”

    唐兰点了几个特色菜:“梁溪脆鳝、奶油鲫鱼、海棠糕,双酿团子,无锡排骨。”

    她一个人点这么多菜,服务员确定再三:“同志,你确定这些全点?”

    “嗯。”

    服务员嘟囔一句:“真舍得花钱。”

    唐兰自由活动的时间不多,既然来了,她想多尝几样,唐兰带的现金足够,至于全国粮票,在她的算计之下也不会超支。

    这些菜价格都不低,肉菜没有低于四块钱的,所有的加在一起,得花上十七八块钱,这还没算粮票,这个年代舍得用三分之一工资吃顿饭的人,恐怕是寥寥无几。

    排骨的肉油而不腻,酱汁锁住了鲜美的肉香,一小盘排骨,唐兰解决了一大半,奶油鲫鱼里的鲫鱼处理的很好,一点腥气都没有,奶白色的汤水口感像奶油一样醇香。

    唐兰把剩下的打包,她忍不住发愁,也不知道红包的余额里能不能放下食物。

    唐兰出了菜馆,她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忐忑的把打包的饭菜发了红包,自己抢完以后,再去看余额:打包的饭菜静静的躺在里面,手指放在上面还会有提示:距离食物过期还有两天。

    唐兰忍不住欢呼!太好了,这个红包余额还能做一个移动的小冰箱!

    唐兰一身轻松的往回走,半路她还去了东方红商场。

    唐兰来到无锡发现,相比北方的城市,这里离上海近,城市的发展明显要更迅速,东方红商场一共三层,在附近算是很引人瞩目的建筑了,这附近很繁华,来来往往的市民很多。

    商场的房顶上插了四面红旗,一进门有为人民服务的横幅,唐兰发现,不管是什么店,必然会挂上这样的横幅,也算是时代的潮流。

    一楼的东侧是小百货柜台,玻璃展示柜里摆放着各类的生活用品,售货员的算盘打得啪啪响,柜台前围了一圈人。

    唐兰去了服装的柜台,无锡商场里的衣服种类更多,就像是牛仔裤,唐兰当时在市里商场买,都被丢掉了角落,可是这里光是牛仔裤的样式就有三四种。

    红色半裙配上黄色短袖或者白色衬衣很受姑娘们的欢迎,电影里的女演员很多都这么穿,一时间成了爆款。

    红色半裙有不少人打听价格,钱包鼓的买件料子好的,囊中羞涩买上一件化纤料子的,只要姑娘身材好,穿上以后照样光彩夺目。

    唐兰的目光挪到了山羊牌布鞋的身上,塑料底穿起来很轻便,款式中规中矩,上了年纪的人穿最合适。

    唐兰记得商场里经常断货,唐兰问了价格,一双一块五,于奶奶许爷爷还有顾大爷的尺码她都清楚,吃饭的时候聊起过,唐兰指着布鞋说了尺码要了三双。

    售货员专心扒拉着算盘:“山羊牌布鞋现在便宜,一双只需要加一市寸布票。”

    “知道了,我要三双。”

    唐兰昨天取出了红包余额里的物品,去了解放电影院附近,换了一些当地的票据,在没有票寸步难行的年代,买东西从来不能随心所欲。

    唐兰慎重的考虑过,一双鞋一块五,按照她的工资,三双鞋五块钱完全能承受的起,三个老人没少帮唐兰,出趟差带个礼物完全说得过去。

    冯大姐那,唐兰给两个孩子买了点糖果糕点。

    安安……安安最臭美了,自然是要给她买好看的裙子,唐兰手里剩下的布票不多了,诺诺补补,给安安买了一件上衣,一条嫩黄色小裙子,唐兰自己只买了一件白衬衣。

    离开商场天色有点黑,她把东西全部存进了红包余额,接下来还要去买茅台酒点名要的无锡大米。

    唐兰烦恼的揉揉脸:城里的居民每个月拿着粮本定量领粮食,大米供应很少,在总供应里连百分之十都不到,人家自己家都不够吃,唐兰去哪才能买到……

 第44章 买布

    街面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太阳落山后很快天就要黑了; 忙碌了一天的人都在往家里赶。

    大米……

    唐兰走到了附近的村子,这边还在实行集体制,唐兰找到一个大娘打听了几句; 领粮食要去房管所; 一个成年的劳动力一年的粮食定量是500斤稻谷,平均到一个月的话,大米有20斤左右。

    唐兰问:“听说无锡大米好吃,我想买几斤回去,不知道每家每户有没有结余?”

    大娘本来赶着回家做饭; 到了晚饭的时间,各家各户都升起了炊烟,她在地里的儿媳儿媳妇也该回来了; 听到唐兰问她说:“多少也能有一点,前些年可不行,农村还饥荒呢; 每个月还得饿肚子; 去年开始粮食产量高了; 大伙囫囵着能吃饱,村里日子过得好的人家,兴许能剩下大米。”

    唐兰心里一动,她又说:“大娘,你看我来一趟也不容易,如果有人愿意卖大米; 我用布票粮票啥的换,您能不能帮我问问?不管成或者不成,我给你二斤粮票。”

    大娘停下脚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多少?我就动动嘴皮子,你就给我二斤粮票?”

    “嗯,我绝对不骗人,先给您一斤。”

    大娘脸上乐开了花,眼角的褶子挤成一团:“你这女同志,出手可真大方。”

    唐兰掏出一斤粮票塞到大娘手里,她也不想着做饭了,一斤饼干需要七两粮票,有了这二斤粮票,能给孙子买上三斤饼干解馋。

    这个村子叫金牛村,大部门人靠着种地为生,大娘和她念叨,说村里快要实行包产到户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脱贫。

    大娘带着唐兰去了几个富裕户,谎称唐兰是她娘家的亲戚,家里人想买点无锡大米吃。

    无锡大米全国有名,这个理由也没有人怀疑,村里出去探亲访友,要是粮食宽裕,也会背上几斤大米。

    大娘问:“你要多少斤?”

    “二十斤。”

    “二十斤啊。”大娘皱皱眉头:“那咱们得多走几户人家,能一下子拿出五斤大米的都不多。”

    大娘带着唐兰串了三四户,每家的存粮也不多,最多能换上两三斤,走了一圈,也只是换了十斤。

    大娘拍拍大腿:“你瞧我这记性,我咋忘了村里的富裕户了!”

    大娘指的富裕户是村里的张家,张家盖得是五大间砖瓦房,院子既宽敞又亮堂,唐兰一路走过来,这家的房子是最气派的。

    张家粮窖里粮食不少,换上十斤大米绰绰有余,唐兰递上了全国布票、副食品票和粮票,又换了十斤粮食。

    二十斤大米装进了麻袋里,唐兰抗在身上,她动了动肩膀,不算重,她完全能背,一会儿等到了没人的地方,她再把大米扔进红包余额里。

    大娘问张家的二儿子:“二虎子,你没去丝绸厂吗?”

    叫二虎子的男人看起来二十三四岁,他说道:“我大哥在那盯着呢,最近订单不行,瑕疵的货又销售不出去,资金出了问题,我牙都肿了好几天了。”

    “不用愁,你们家厂子一直红红火火的,指定没事。”

    唐兰本来已经背上粮食打算走,听到丝绸厂几个字,她迈出门槛的脚又收了回来:“丝绸厂?”

    大娘解释说:“你不知道,二虎子家里开了一个丝绸厂,可是咱们十里八村的第一家,县里的领导都常来视察,还被……那叫啥?哦对,还被市里点名表扬过。”

    二虎子挠挠头:“都是我爸他们的功劳,我们小辈就是跟着瞎忙活。”

    唐兰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我认识人能销货,丝绸你们卖吗?”

    “你能销货?”二虎子满脸不可置信。

    大娘小声和唐兰说:“这位女同志,换完大米咱们就走吧,你别吹牛皮了。”

    “我没吹牛皮,我真想买。”唐兰也压低了音量。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童叟无欺,因为是低价销货,丝绸的价格还不足百货商场的五分之一。

    丝绸厂的名字叫金牛丝绸厂,用的是村名。

    金牛丝绸厂就开在了金牛村,厂址选的是离村里较远无人居住的空地,二虎子带唐兰过去看,大娘往后躲:“我还得回家做饭呢。”

    唐兰趁着别人不注意把一斤粮票塞给她:“麻烦大娘了,我自己去就行。”

    张家三四个人一起陪着唐兰去丝绸厂,唐兰所有的钱都放在红包余额里,刚才她借着上厕所的由头,已经全部取了出来,也不知道这些钱能买多少丝绸。

    大米暂时先放在了张家,等走之前再取。

    丝绸厂规模不大,厂房的工人都是十里八村的村民,二虎子把唐兰介绍给爸妈和大哥认识,得知唐兰的意图,张爸疑惑的问:“你真买?这些布料都是瑕疵货,有的染布不均,有的好几处破了洞。”

    “嗯,我打算买一些,问问每种丝绸的价格。”

    丝绸的讲究很多,真丝布料相对贵一些,这里都是加工好的成品布料,张家有手艺,县里的政府也扶持他们家的工厂,毕竟本县第一家民办工厂,被提起也是政绩。

    天色越来越暗,唐兰如果回招待所太晚其他人会担心的,她重点选了花色,绸面带花类图案的比较多,颜色很艳丽,穿了多年沉闷颜色衣服的姑娘们,现在最愿意买亮色服装。

    唐兰把手里的钱全花完,又往下压了压价格,买到了不少丝绸面料。

    有瑕疵的布料客户不愿意买,想销售出去比较难,倒货的也望而却步,人家倒手是想赚钱,万一没人买砸到手里咋办?

    张家当家的是大虎子:“你是范大娘的亲戚,我们也不能坑骗你,如果这次卖的好,下次再来。”

    对于一个厂子来说,唐兰这点钱只是小买卖,可买卖有小挣钱可没有,说不准下次唐兰九给他们介绍一笔大生意呢,唐兰管张家要了发电报的地址,方便以后联系。

    张家的二虎子推着推车,车上放着布料和大米,一口气把唐兰送到了城里,他嘱咐说:“天黑了不太平,你早点回去,可别再外面逗留。”

    唐兰由衷的说:“多谢了,还帮我送过来。”

    “应该的应该的。”

    二虎子推着推车往家走,街上没什么人,唐兰走到墙角,把布料和大米通通放进红包的余额。

    回招待所的路上唐兰很激动,无锡的丝绸价格实在太便宜了!

    大概是历史的原因,这一带的丝绸业都很兴盛,在产量很高的同时,价格也就降了下来,比如唐兰白天去百货商场,她注意到里面的丝绸围巾,质量要比她们市里百货商场的好,价格便宜四分之一。各地的物价各有不同,而这份差价,使得唐兰欣喜不已。

    这些丝绸虽然是残次品,但残的程度不高,唐兰心里已经有了计划,或许在丝绸业繁盛的江南地区卖不上价格,但在北方,唐兰很有信心。

    唐兰把这些丝绸拿回去卖,至少能赚到五六倍的成本,唐兰雀跃的想跳起来,仿佛看见了万元户的称号在向自己招手。

    唐兰回招待所已经很晚了,杨琴和吕大姐还没睡,一屋的人来自天南海北,此刻正在热闹的聊天。

    吕大姐不悦的问:“唐兰哪,你咋才回来?我们几个都怕你丢了。”

    唐兰自知理亏,连忙说:“在外面转悠不小心就天黑了,我又找了找路,所以……对了,今天顺利吗?”

    提到这个吕大姐满脸欢愉:“我出来这么多回,这次是最顺利的,客户之前是资金周转不灵,这个月初手头刚宽裕,把咱们厂子的账给忘了,这不我们一去要,就讨回来了?”

    唐兰没再多问,屋里人员混杂,万一透露出身上带着巨款不安全,杨琴猜到了唐兰的顾虑:“唐兰你放心,我们去邮局汇了款,那么多钱,可是不敢贴身带着。”

    唐兰长舒一口气,万一中间出现什么问题,他们几个谁也赔偿不起,这次一共讨回来了一千六百七十九块二毛五,此行的任务完成了,吕大姐宣布明天回去。

    杨琴遗憾的说:“这么快啊?我还没来得及逛呢。”

    吕大姐说:“这个不怕,咱们下午的火车,上午出去逛。”

    杨琴一下子坐起来:“太好了,我特地跟我堂哥换了全国的布票,想买两身衣服,听说无锡的焖肉面好吃,明天早上去吃面,咱们一起去?”

    唐兰说道:“吃面一起去吧,不过百货商场我就不逛了,没什么可买的。”

    第二天一大早,四个人去了天成巷的一家面馆,门外排队等着吃头汤面,早晨很冷,有人搓手跺脚来驱寒。

    焖肉面一碗九毛五搭五两粮票,素浇头最便宜三分钱,荤浇头最便宜六分钱,自己随意搭配。四个人围着桌子,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里面的大肉很实在,吃上一块唇齿留香,杨琴满足的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