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终于,两人在一次街头买东西的时候被认了出来。这时候的人,追星的劲头不比后世小多少,在两人被叫穿的一瞬间,围观的人迅速聚集。黑压压一片围拢过来的人群吓得安致远东西也不要了,拉着顾毓铮赶紧跑。
  这一次抱头鼠窜的经历让安致远对上街产生了阴影,从此出门必戴帽子。
  顾毓铮笑话他:“知道明星不好当了吧。”
  安致远心有余悸:“还好现在不拍了,过上一段时间应该就没那么多人关注了吧?之前看自己的脸在屏幕上出现还挺有意思的,原来代价这么大,我从来没那么狼狈过呢。”
  走路和上街都没以前那么自由了,两孩子除非必要干脆都不出门了,反正最近学习忙得要死,当个家里蹲也是不错的选择。
  顾毓铮自我安慰:“赶紧出国吧,到了外面就没人认识我们了。”太天真了,你们忘记亲爱的克里斯蒂了吗?
  在孩子们将精力全都投入到学业与留学申请上的时候,耿霜泠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挣钱上。她打听过,国外生活的开销大,不多赚一点,万一亏着女儿就不好了。
  饰品公司收入不少,和一般人比起来,她也算个有钱人了,可没去过国外,心里没底啊。听说国外的有钱人论起资产来都是几百上千万的,自己这种层次的掉进去,连个水花都不见。有什么方法来钱更快呢?
  一开始,她将主意打到了之前收购的玉石上。
  几年来玉石价格不断上涨,之前因为门路不够广,她一直没找到好的销路,加上不缺钱就没动它们,现在出手应该能换回不少钱。
  但是念头才提出来就被否决了。
  赵静云道:“你买的又不算多,留着给囡囡玩吧。”
  每月300多块钱本来就买不到多少玉料。之前那个定期收购的举措在最初确实帮助到了一些人,之后耿霜泠公司里赚的钱多了,就又在玉石上追加了一点投入,但玉料价格涨得更快,加上过没两年,去那边收购的玉贩子也多起来了,她的那点钱起到的作用就不大了,于是顺势把买玉的事给停了,最后积攒下来的玉料并不算多。
  顾毓铮也劝:“你也知道一直在涨价了,以后肯定还会接着涨啊,现在卖了,想再买回来就不容易了。”
  “都快一屋子的玉料了,还不够你玩的啊。”耿霜泠嘴上嘟囔着女儿奢侈,心里也将这个念头放下了。
  很快,她又将目光投向了海岛。
  这些年来,经济特区发展如火如荼,在这样的势头下,海岛被寄予了厚望,领导们希望将其建设成华夏最大的经济特区,于是88年的时候,它成为了华夏最年轻的一个省。
  一时间,无数商人与现金都涌入了这个华夏南端最大的岛屿,以后的经济会发展到如何不知道,海岛的房地产业是真的火了。
  “炒房”、“炒地”这两个词汇第一次进入人们的眼中。
  90年的海岛,无数人在疯狂抢地,到处都在盖商品房,市场如疯了一样狂涨,只要抓住了机会,一夜之间,就能变成百万富翁。
  一个在商场上处得比较好的朋友找到耿霜泠,希望她能入股一起在海岛买地。
  耿霜泠没去过海岛,她只去过深圳特区。
  她本来以为上海已经是很现代化的城市了,到了那边才知道,什么叫差距。很多人都说,这个曾经只是一个小渔村的特区,如今的繁荣度直追对岸的香港,就连当时同去的上海商人,都对那边羡慕不已。
  以市为建制的深圳都能发展得这么好,那以省为建制的海岛会怎么样?耿霜泠心动了,她想分上这一杯羹。
  顾毓铮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她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有门路、有资金资本、又有勇气去海岛,并且在92年年底以前及时脱身的人,到最后都成了大富豪,包括后世的很多富商大鳄都是在那里赚到了第一桶金,耿霜泠这次去,结果一定也是盆满钵满。
  在普通人眼里,这是最好的投资机会。换成别人,肯定会说,耿霜泠运气好,有魄力、有眼光。
  话并没有错,却不是顾毓铮希望看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炒房地产不是一件好事。科技兴国、实业兴国,靠房地产可不会让国家发展、让社会进步。但这样的话她不能说。
  房地产业的击鼓传花,是无数人一起推就的游戏,耿霜泠不去,这场游戏也不会停止。她不会主动和周围的人提关于买房买地的话题,却不能在别人自己对这个事情赶兴趣的时候去阻止。
  这是耿霜泠的人生,她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母亲身上。
  安国平是生意场上的老江湖了,他帮耿霜泠参谋了下。那个朋友在圈子里名声不错,靠得住,有钱的话,投吧。不过他也说了,赚上一笔就快点抽身。这种事,谁也不知道盖好的房子以后能卖给谁,不要涉入太深的好。
  顾毓铮想为安国平鼓掌,眼光真是太犀利了。不过她也疑惑:“安叔叔,你生意做那么大,钱应该不少吧,既然知道那边能赚,为什么不去?”
  安国平笑笑:“既然都说是炒,总有炒糊的时候,最后糊了的东西留着祸害谁?这种钱不是长久之计,你妈为了给你筹钱出国一时心急才想走这条道,我又不急,还是做点别的好。”
  这么多的钱能说放弃就放弃,可见安国平的心,装的东西很大啊。这个叔叔,她更喜欢了呢。
  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意才能被安国生看在眼中呢?顾毓铮忽然想到一件事。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最出名、来钱最快的两件事,一是海岛的房地产,另一个,就是来往于华夏与苏俄边界的“倒爷”啊。
  赶紧回忆下,前世的新闻资料上怎么说的来着?
  在苏老大解散的前后几年间,北极熊的经济状况那是一塌糊涂,物资奇缺,不少人靠着往那边贩运衣服鞋帽发了财。
  发财的事,顾毓铮不是特别放在心上,她家有妈妈操心足够了,她记挂的是技术和资源。
  听人说华夏有官员乱来,其实,那时候的苏老大上层更是乱来。前几年为了与美国争霸主地位,花了多少力气在科研上?现在呢,为了把钱往自己兜里揣,又有什么东西是他们不敢卖?还有那么多的科研专家……
  安国平是做生意的,到底做的什么,顾毓铮没过问,但想想他的背景,一个老军官的父亲,还有一个走政途的哥哥,应该会对这些感兴趣吧。
  身为一个女孩子,顾毓铮的爱国心一点都不少,借着赚钱的话题,她开始东拉西扯与安国生聊起了“倒爷”。
  “听说那边什么都缺?”
  “听说那边也有倒爷,还会把仓库里的偷偷拉出来交换衣服?”
  “胆子真是够大哦,不知道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卖的。”
  安国平果然是个妙人,没多久,两眼就开始放光,很明显,他也想到了什么。他笑着对儿子道:“爸爸最近会很忙,你和毓铮两个抓紧时间,申请学校的事可不要耽误了。”
  安国平拍拍屁股潇洒地走了,安致远与顾毓铮继续学习。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格外快,又是一年过去,顾毓铮和安致远终于拿到了高中结业证书。看着面前厚厚一叠竞赛奖状,两人开始发愁要选哪所学校。
  照两家长辈的意思,当然是要选在一个学校的。专业上,顾毓铮选了生物制药,安致远犹豫了半天,最后选定了电子工程。
  “你不是说做实验需要计算机技术的配合吗?我正好也很喜欢研究这个,就选这个专业好了,到时候说不定还能给你帮忙。”
  不管这个理由里,是给小伙伴帮忙占的多一点,还是他自己喜欢占的多一点,顾毓铮都觉得,安致远同学真是太体贴,太可爱了。
  那么好了,问题回到学校上,哪所学校的这两个专业都很好呢?要去当然要去一流的大学,而且越是一流的大学,在入学年龄上反倒越开明,他们申请的成功率才越高。
  米国排名靠前的综合性大学里,他们又细细筛选了一遍,两所大学进入了选择范围。
  M大,电子工程排第一,生物制药排第八。
  H大,生物制药排第一,电子工程排第十八。
  安致远果断道:“选H大。”
  看到顾毓铮看过来,他解释:“虽然不想承认,但这一年来成绩上,我不如你。选排名第一的专业,还是你的胜算大。”
  顾毓铮没有推辞,生物研究的实验条件太苛刻,她当然希望能进最好的。相比之下,两所大学在电子方面差距,她相信以安致远的能力,完全不在话下。
  很顺利的,92年的春天,他们终于收到了来自米国一流大学H大的入取通知书。
  通知书被摊开在桌子上,当看到两人名字的那一刻,孩子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啊。
  孩子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接下来就是见证家长人脉的时候了。

☆、第64章

  出国前的最后一项手续是办签证,两人去大使馆与签证官面谈。
  一直都听说现在想出国的人多; 到了地方果然是满满都是人。大厅中央来办理签证手续的人排了好几圈。
  排队的人大多忐忑不安; 听他们交谈; 似乎被拒签的比例超高; 顾毓铮想想自己提供的资料; 应该能过吧?
  面试官是个米国白人; 不苟言笑的样子让人有些微紧张,看到进来的是个年轻的小姑娘,他的态度也没有变得软和一些; 直到翻开顾毓铮递交的材料,一流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让他难得惊讶地张大了嘴巴,随即的交谈便亲切了许多。
  为了这次面谈,顾毓铮提前做了不少准备,心里有底自然不会惊惶失措。从容应答的表现让面试官不住点头,流利的英语以及无害的外表也给她加了不少分,最后,对方愉快地吐出一句:“我们欢迎有梦想的孩子。”
  话音落下; 他爽快地盖章签字,一切终于搞定。
  签证到手,出国已成定局,米国的生活与国内差距巨大,两家的家长开始动用人脉为孩子梳理国外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作为秦、安两家来说,谁还没几个海外关系啊。
  安妈妈去国外考察时认识了一些人,还找到了几个她父母辈的好友; 那些人在早期运动发起前就出国的了,长期客居海外,见到故人之后都十分热情。而秦家二老在国外也有不少老朋友,这几年断断续续联系上不少,还有安国生透过各种门路认识的外国朋友,只要他们开口,都能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克里斯蒂是最早过来帮忙的外国友人了,一开始知道两人有留学意愿的时候,她极力推荐了自己的祖国日不落国,结果得知两人的目标是米国后很是失落了一阵子,不过很快,她就表示,虽然有些遗憾,但米国人的祖先大部分来自欧罗巴,到现在还有很多与欧罗巴人相通的生活习俗,她可以帮他们讲解哦。
  安妈妈赵雅妍抓紧时间给安致远培训厨艺,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毓铮我不担心,我就怕你把自己给饿瘦了。”两孩子独自在外生活,之前那手做简单早餐的厨艺,哪里够用哦。
  安致远在厨房里忙活练习,爸爸说了,技多不压身,会做饭也是门本事,这一点他完全没意见,做好了还能给顾毓铮吃,不过不会做饭就会挨饿什么的,吓唬人的吧?
  “我听说米国有很多中餐馆,就算是吃不惯美国人的面包生菜也不会没东西吃的。”
  米国的中餐?在那边呆了好几个月的赵雅妍笑而不语。
  顾毓铮这一边,耿霜泠不担心女儿的吃饭问题。作为一个**型性吃货,顾毓铮虽然只偶尔动手做过几次菜,全家人对她的手艺还是放心的,她关心的是住宿问题。
  据她多方打听到的消息,H大的住宿条件还可以,她当然希望女儿能申请住校:“住宿舍好。离学校近,配套设施都有,还有同学作伴,可以快速融入进那边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住学校里多安全啊。你看看我们华夏的大学生,有几个不是住校的?”
  妈妈的理由全对,可顾毓铮就是不喜欢:“肯定有不好的地方啊,人多吵杂,而且谁知道同宿舍的人都是什么样的,万一来个和我生活习惯完全相反的,那日子就难熬了。”
  “难熬也给我熬。其他人能住,你怎么就不能住了?我看都是家里给你惯的。”
  顾毓铮还想挣扎:“我听说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在外面找公寓租住的。”
  耿霜泠拉下脸:“别以为我不知道,我都问过了,在外面找房子是因为学校宿舍贵,咱们家还能省那点钱?”
  顾毓铮垂头不接话。
  女儿不吭声了,耿霜泠也放柔了语气:“妈妈知道你不喜欢和别人一起住,可你也为妈妈想想,你第一次离开妈妈的身边,一走还走那么远,妈妈心里得多担心啊。米国不比国内,那里什么情况我都不知道,你住在学校里,妈妈还能放心点,要是住外面,妈妈每天都要睡不着觉了。”
  说着说着,母女两的眼眶都红了起来。
  特意赶来帮女儿处理出国事宜的顾勇军在旁边听也是一阵心酸。女儿是心头宝,以前虽然也不怎么在跟前转悠吧,好歹趁着节假日时不时还能聚上一聚,现在一想到女儿要漂洋过海,心里就舍不得啊。
  他忍不住开口帮着劝:“乖啊,你刚过去,人生地不熟的,先在宿舍里住着,爸妈才会安心。在外面租房子的事,等住上一阵子再说啊。”
  面对着父母的一片拳拳爱女之心,顾毓铮让步了。
  想想也是有道理的。不就是集体宿舍么,自己什么时候变那么娇气了?
  宿舍的事情说定了,耿霜泠又开始给女儿塞钱。
  “在外过日子别抠,亏着自己不划算。”平日里过得再节省,在外头的日子不能让女儿受了委屈。何况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更没有让女儿憋着不花的道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这也是大多数父母赚钱的动力了吧。
  海岛之行让耿霜泠收获不小,具体有多少顾毓铮没有问,但看妈妈的表现,她保守估计,自家的财产起码翻了两番。
  92年邓老总南巡讲话,海岛的房地产再掀热潮,耿霜泠看着新闻不住叹气。
  顾毓铮问她:“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抽身太早,要是等到现在,赚得更多?”她看到这样的新闻是有些不是滋味的,自从炒房这个行业兴起,一套套房子让那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枷锁,她实在是高兴不起来。可是现在自己也成了这个游戏的受益者,又有什么立场去评论太多。
  耿霜泠道:“做人哪能那么贪。我是想起一句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价格炒到现在这地步,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她又叹口气:“我当初过去海岛的时候,那边的人为了买地买房,觉都不睡,没日没夜地在办事厅门口排队等着办手续。当时我就在想,开特区是为了搞经济,搞经济需要有项目,而海岛,除了土地和房子、椰子,还有什么能搞的?没有好的经济实体,光靠房子,到了最后又能卖给谁来住?看到他们那么疯狂炒房的样子,我怕啊。钱能让人红了眼、昏了头,到最后,也许就是一无所有。”
  耿霜泠没说错,海岛经济,92年的顶峰过去,在93年里留下的,就是一摊消化了整整二十年的烂摊子。
  看到现在的妈妈,顾毓铮松了口气。世上的人难有十全十美,耿霜泠是个好妈妈,却也免不了有不足。她心里好强,做事偏又遵循传统,有些事情处理起来就显得不那么周全。自从重生以来,顾毓铮一直在努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自己的父母接受更新潮的观念,从而赶超时代,过得更有意义。
  烦人的奶奶被妈妈干脆利落地解决掉的时候,她很开心,家里的经济条件变好后,她更开心,可是她还是时不时会担心。
  钱是一样可怕的东西,缺了不行,多了,又要担心会不会上瘾。
  现在,她明白了,她的操心都是多余。耿霜泠并没有沉沦在巨大的诱惑里,对财富和人性的贪婪存有敬畏与警惕的人,永远不怕会失去理性。
  她想,早应该对自家长辈的品性更多点信心的。现在,她可以放心地远行,去寻找自己的未来了。
  上飞机那天,天气很好。
  蔚蓝色的天空上,白云飘。
  机场候机大厅里,无数人上演着分别的戏码。对于这时候的很多人来说,出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日的分别也许就意外着永无再见之期。
  安致远和顾毓铮上飞机的时候,来送行的人并不多。
  小小年纪就申请到了国际一流的大学,说出来能在全国新闻上播放好几轮,但要真那么做了,随之引起的麻烦就少不了。受过教训的两家人不约而同保持了低调。
  不厌其烦地嘱咐又嘱咐后,两个孩子终于手牵着手离开了长辈们的视线。
  “以后,就要靠我们两个自己打拼啦。”似乎是被离别的气氛感染,安致远的语气里带了点对未来的期盼,又带了点离家的惆怅。
  旁边位置上的安国平不满:“儿子,你这话说的,把你爸我放哪里去了?”是的,第一回出国终究是不放心,所以见多识广的安爸爸担当起了此次的护送任务。
  顾毓铮抽出毯子给致远盖在腿上:“机舱里这些人,谁不是带着梦想出去的呢?或为了学习,或为了淘金,我们和他们没什么区别,只要是有目标地活着,在哪里都可以努力让自己活得更好。”
  安致远笑了:“比起他们,我们要幸运多了。走到哪,我们都是两个人。”
  顾毓铮也笑了:“是啊,两个人呢,不孤单不寂寞,没有什么可怕的,几年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安国平:“……”还没到米国呢,你们就已经把我无视得这么彻底了吗?
  巨大的轰鸣声响起,飞机起飞,伴着窗舷外飘浮着的云朵,两人头靠着头,渐渐沉入睡梦中。
  一觉醒来,已是异国他乡。
  当第一只脚踏上这片土地,身边忽然有几个华夏人激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有人仰头冲天大声呼喊。安致远被吓了一跳:“这是什么特殊的仪式吗?”
  顾毓铮扯着他衣服往前走:“他们太激动而已。”是啊,激动,对于这个时代的某些人来说,现在踏出的这一步,就是他们美国梦的起点,而此时此刻大家都不知道的是,几年后,这些人为自己争取到的是成功,抑或是,梦碎。
  从海关办完手续出来,一大两小三人站在出口处四处张望。入目所见,除了同航班过来的那些华夏人,见到的全都是外国面孔。
  安致远叹:“哇,这么多外国人!”
  一句怪腔怪调的女声在身后响起:“请注意用词,在这里,你才是歪国人。”
  一转头,一个身材高大的金发女郎正冲着他俏皮地眨眨眼睛。
  安致远的脸又刷的红了。
  顾毓铮:“……”你什么时候能改掉你那老是脸红的毛病?
  她看了眼金发女郎右手上拿的牌子,上面有两行字,写的是她和安致远的名字,还是中英双版。
  安国平也看到了牌子,正想出声打招呼,金发女郎已经一把将顾毓铮抱进了怀里:“哦,亲爱的姑娘,欢迎你来到大米国!”
  顾毓铮:“呜呜呜……”大胸的妹子,快放开我,要被你憋死了!
  平时的体育锻炼不是白做的,顾毓铮费了一点劲就从妹子的铁腕里挣脱出来,然而热情的妹子没有就此放过她,又张开双臂来扣她的脑袋要行亲吻礼。
  第一次太过措手不及安致远没反应过来,第二次绝对不能再让她得手!爱好和平的小安同学苦练多年的武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身手敏捷地将顾毓铮拉入自己怀里,再一个旋身退开三步。和金发妹子保持了一定距离后,总算有时间开口:“我们还没那么熟,谢谢。”
  顾毓铮忍不住擦汗:“米国人有这么热情吗?弄错了吧。”

☆、第65章

  金发女郎被安致远防备的眼神提醒,终于想起要自我介绍。她拿出的证件证明面前这位叫艾丽萨的姑娘是学校派来接他们的学生组织成员; 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位年轻的男性教工马丁。
  感觉到两个孩子的目光里还有疑惑; 艾丽萨道歉:“对不起; 我忘记华夏人容易害羞了; 拥抱和亲吻是我们的礼节; 不过我好像确实做得有些过头了; 因为顾长得太可爱了。”
  只是因为可爱而已吗?顾毓铮暗暗擦了把冷汗,还以为又遇到一位外国影迷了呢,真是自己吓自己; 太自恋了不好,自己没有那么红啦。
  偷偷看眼刚才差点让自己呼吸不畅的大胸器,又想默默流泪了。哭唧唧,还以为自己身高长得算快了,结果和外国人一比……简直太小只了有木有!
  本来年纪就比较小,再加上东西方人种的身高差异……看看自己,再撇撇身边的安致远,真是悲剧。
  马丁开着车将几人带到了学校。
  H大的建筑群很漂亮; 两个孩子被带去办手续,安国平跟在后面优哉游哉地参观。
  在来的路上,健谈的艾丽萨已经为她们介绍了很多注意事项,也问了不少关于华夏的话题。接待新生的人选当然不是胡乱选择的,艾丽萨是个华夏迷,对神秘的东方大陆兴趣满满,抢到这个任务也就不足为奇了。来之前她特意翻看了两人的基本资料:“你们以前还参与过影视演出; 我看到照片了,超可爱,真人也可爱。”
  顾毓铮汗颜,听说国外名校招生注重学生课外活动,自己才把这一项填上的,现在看来,也许不是个好主意?
  安致远夸赞艾丽萨:“你的中文说得很好。”
  “真的吗?我特意学的。华夏人很棒,很聪明,我们学校里就有很多华夏移民的学生,不过他们说的话和我学的不一样,我听其他人说过,华裔和你们这些留学生是不同的。”
  安致远疑惑:“哪里不同?”
  艾丽萨:“你们华夏人都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
  这就轮到安国平出马了:“以前的华夏移民以南方沿海为主,所以这边的华裔大多说的是粤语,普通话是后来的事。”
  大华夏方言无数种,艾丽萨能把普通话学到这地步,很不错了。
  入学手续办完,艾丽萨和马丁带两个孩子去学生宿舍,安国平自己去找酒店,约定了碰头时间和地点几人就分开了。
  宿舍的情况让顾毓铮小小失望了一下,里面的设置和国内2000年左右的高校宿舍差距不大,一个房间里同样挤了满当当的床位,墙上有贴明星画报,桌椅床头堆放着不少杂物。
  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每座学生宿舍都有公共娱乐室和客厅,供应热水的自来水管也安装了进来,这是一个很大的便利。
  艾丽萨介绍:“住宿费用里,有一部分属于公寓基金,会用于定期举办的公寓活动,参加的时候就不用另外交钱了。这里的舍监管理很负责,出了什么事都可以呼叫他们。”
  好吧,看在这些的份上,昂贵的住宿费什么的,也不算白交了。
  虽然是刚开学时间,但顾毓铮进宿舍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学生在了。艾丽萨大声地宣布:“顾,来自华夏的顾,不单成绩很棒,还是华夏的小明星,东方的秀兰邓波儿!”
  顾毓铮脸红了,真的不应该填这一项的,米国人太会夸张了,遇上艾丽萨这种妹子,她简直是自寻死路。
  在场的外国妹子热情欢呼,一个接着一个要上前拥抱他们的新同学,吓得顾毓铮连忙两手在胸前交叉表示“谢谢,求放过。”
  也难怪这帮外国妹子喜欢。顾毓铮处在这帮发育迅猛的女孩们中间显得格外小小一只,唇红齿白的,两眼透着机灵的光,偏偏还因为从小受国学熏陶而培养出一股带有东方韵味的典雅气质,形成一种极为微妙的反差萌。
  这时候国外的网络也不发达,还没有那么丰富的网络词汇,大家翻来覆去用的就是那么几个形容词,什么可爱、洋娃娃之类,听得顾毓铮直掉鸡皮疙瘩。不过大家的善意她还是接收到了,一时间,这一层的宿舍因为这个东方小来客的出现而热闹起来。
  相比顾毓铮的受欢迎,安致远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虽然长得颜值也很高,但不知道是雄性间的战斗本能更有侵略性还是只是单纯的倒霉,进去的宿舍里,几个男生态度不冷不热的,一个个都忙着干自己的事,唯一一个对他的到来表现出反应的男生还很不屑地来了句:“哦,来了个东方矮子。”
  马丁应该是认识那位出言不逊的男生,他闻言警告道:“罗伯特,注意你的言辞,安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你应该和大家好好相处。”
  安致远不忿:“我才十五岁,我还能长高。”呜呜呜,就算这两年身高开始发育,已经超过顾毓铮一大截了,可一到了大洋彼岸,他又成小矮人一族了。
  十五岁的年纪似乎让长着张清高脸的罗伯特稍微吃惊一下,但转瞬他便继续用一种不知道是嫉妒还是不屑的口气道:“才十五?招生处那帮老头子竟然把这么小的都弄进来了?好吧,看来你又是一个天才小子了。”
  安致远:“……”这一定是嫉妒,我还是不要提小顾的年龄了。宿舍里有这么一个家伙在,难怪其他人都不爱说话了,破坏气氛。
  处理好宿舍登记事宜,几人在学校餐厅共进晚餐。
  安致远啃着汉堡包:“这玩意儿没想象中的好吃。”
  顾毓铮吃的是土豆泥,没办法,相比于其他各种乱七八糟连材料的模样都看不清的食物,她还是选择吃这个吧。
  哦,当然,除了这个她还可以选择生菜沙拉,不过她现在一点都没有吃草的兴趣,她想吃肉,肉啊!猪肉、牛肉、羊肉、鸡肉,她现在满脑子都是肉,卤的、油炸都可以,来点好吃的肉吧。
  “亲爱的,你可以能选择7分熟的牛排哦。”
  天啊,我的中国胃。
  安国平将看得过去的食物每样都点了一份,又每样都尝了一口后,郑重宣布:“儿子,你妈是对的,你的厨艺没白练,以后就靠你自力更生了。”
  顾毓铮苦着脸:“安叔叔,没用的。我看过了,宿舍里除了一个微波炉可以热吃的,其他厨具不给用。”
  安国平:“……这样的话,我只能在精神上给你们以支持了。”
  好吧,不提扫兴的事了,桥到船头自然直,那么大的活人,还真能把自己饿死不成?顾毓铮问旁边埋头啃菜叶子的艾丽萨:“学校里有什么比较好玩的课外活动吗?”
  “课外活动?”艾丽萨不知道她指的是什么,想了想回答,“如果你说的是社团活动的话,种类还是不少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参加。打工的话,你拿的是学生签证吧?那最好不要去校外了,要是经济上有需求,可以试着申请学校的勤工俭学。不过我估计你是不会有这个时间的。”
  安致远问顾毓铮:“你想打工吗?你不应该缺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