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十年代学霸重生日常-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勇军之前有个朋友,他的妻子就是给两人做媒的人,认识一位与顾奶奶同村的大妈。
这个大妈平时就爱东家长西家短地到处说八卦,嘴巴利索,脑子也活。
那位朋友的妻子与耿霜泠关系还算不错,之前因为顾奶奶的问题,觉得对耿霜泠有愧,对于耿霜泠的交托做起来就比较上心。她找了那位大妈嘀咕一番,又送了点小礼物,大妈就满口答应,去了顾奶奶家。
聊没几句,话题转到了顾勇军与耿霜泠的身上。
顾奶奶的气还没消,正打算找个时间去耿霜泠单位堵人呢,听到大妈说起这个话题,当下就叽里呱啦将小儿子夫妻一阵数落。
大妈心里暗笑,嘴上却装作好心地劝道:“我说你啊,平时看起来聪明,到了他们身上怎么就糊涂了呢?”
顾奶奶瞪眼:“你个老货,还来消遣我。”
大妈说:“你别气,听我说啊。我知道你是觉得他们家就一个闺女,将来便宜外人。”
“难道不是?”
“确实是,不过嘛,孩子才几岁,那不是还早着嘛,你现在就和他们对上没好处。你看啊,你家这个小儿媳妇,性子软吧,由着你捏了这么多年,你好处可是没少拿。要是真把她惹急了,她和勇军离婚,那你真就鸡飞蛋打,什么都拿不到了。”
“怕什么,我儿子长得那个好样貌,还是吃国家饭的,马上就能转业回来了,还怕讨不来老婆?”
“说你傻你还不承认,勇军是可以二婚啊,可你能保证二婚的老婆有现在这个那么软?别的不说,光是勇军这些年拿回家的东西和津贴,我估计都悬。”
听了这话,顾奶奶心里一个咯噔。这说的还真有点道理。耿霜泠在,每月的孝敬钱自己还是能拿的到的,换个其他人,还真难说。
也是之前在耿霜泠身上撒泼惯了,耿家人看她儿子面上多有忍让,也不想和个村妇过多计较,她却觉得是自己的能耐,折腾起来越发来劲(所以说,极品也是被人给惯的)。现在被人一提醒,可不是么,不是谁都有耿家人的好脾气的。听说现在城里的女人脾气是越来越坏了,都敢和男人打架顶嘴了,这么一比,还是耿霜泠好点。
转念一想,不行啊,那死丫头长大了还是要嫁人啊,到时候耿霜泠和勇军也能攒下不少钱了,现在是因为在部队,儿子有国家养着花钱少,等儿子回来,自己就不好把所有钱都拿光了。
大妈闲事管得多了,对顾奶奶这种神色代表的心思了如指掌,于是又说:“你别老想着那丫头的事,等她大了,这些问题难道勇军自己就不会想?他就不要人养老送终了?肯定亏不了你的。别说老妹妹我不想着你啊,我可提醒你,你小儿子和儿媳妇那一大家子,都是吃国家饭的,将来说不定就是个什么干部,你以后老了,有个头痛脑热,家里有个急事什么的,能不求着人家?我还听说啊,你那小儿媳妇娘家的亲家里,还有当官的,那都不是吃素的,惹恼了他们,说不定勇军以后的前途就要成问题,到时候,你想占便宜也没地沾了。所以啊,真撕破脸了,你以后等着后悔吧。”
话说到了顾奶奶的心坎上,一番威逼利诱,大妈功成身退,回去表功去了。
道理一直就在那里,关键看说话的人是谁。
如果是别人说的,顾奶奶会觉得对方是危言耸听吓唬自己,换成自己村里人,又是顺着她的心意说,接受度就翻了几番。
一席话下来,顾奶奶觉得脑子直发懵,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想想那话是有道理,可就是不甘心啊。小儿子在外十多年,与自己的心都远了,将来说不定就全偏到媳妇身上去了,连那么个丫头都宝贝得什么似的,估计是靠不住了。老大老二一直在自己身边,地里刨食能有什么钱可以孝敬自己的,但好歹人在啊,离得近怎么都比离得远的靠得住啊。
可话说回来,勇军每个月还给自己拿钱了,而老大老二家还要自己补贴呢。虽说是为了两孙子,可自己拿出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啊。
说到底,老太太自私自利的性格,不论是面对哪个儿子都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与表现不同罢了。
就说那被顾小姑占了的婚房,以为是真心为了小女儿?别傻了,那是她为自己留的一条后路!
小儿子眼看是不可能回村里了,这房子在这就等于是她的财产。将来万一老大老二靠不住,她还能有个地方,住自己小儿子的房子谁都说不出错来。先让马前卒顾小姑夫妻把房子占着,一方面卖个好还能让女儿与她绑在一条船上,另一方面也是防着小儿子万一把房子给卖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顾毓铮:要文斗不要武斗。
大妈:呵呵,这老太婆就是欺软怕硬。怕什么,跟她怼!
本章从三个人的不同角度分别分析了顾奶奶利益至上的自私心态,只能说殊途同归,一个人自私了,做事的出发点掩饰得再好,都只会是自己。
觉得没有打脸不够爽?这是兵不血刃。丈夫不在,做妻子的出手深浅很难把握。下一章还有一点点小尾巴,马上进入下一个情节。
顾爸出场倒计时~
☆、第27章
顾奶奶在床上摊煎饼似的折腾了半宿,顾爷爷终于忍不住了。
“还睡不睡了; 你不睡也别吵我呀。”
顾奶奶眼一瞪; 更精神了:“你管我; 你怎么不去管管你儿子; 把媳妇管得服服帖帖的; 我就不用操那么多心了。”
顾爷爷眯着眼睛; 嘟嚷着:“钱能到手就得了,孩子那么大了,管得过来嘛。”翻个身; 继续睡了。
老头子太不顶事!顾奶奶气得牙痒痒,可也没别的办法。
一连几天,她都心绪不宁,打量着自己的家,又打量了还在身边的三个孩子,衡量再三,终究认可了那位大妈的话。
小儿子离得再远始终是自己的儿子,小儿媳妇有再多不好总还是讲理的。不管怎么说; 这两人都比现在身边这几个有本事,自己现在对他们退一步,将来要依靠他们的地方总是有的。
便宜当然还是要占,儿子孝敬的东西也照收,最多不去给小儿媳妇找事就是了。真要闹得儿子离婚,好处沾不上不说,还可能落了儿子的埋怨; 到时候想占便宜就要花更大力气了。
婆媳双方终于做到了暂时的相安无事。
什么,觉得太便宜顾奶奶了?
毕竟是一家人,何必真闹到成仇家?生活不是无所顾忌大杀四方的游乐场。
作为婆婆,给点赡养费本来就是应该,反正顾勇军的津贴也没多少,只要老太太能安安分分过上两年,等顾勇军回来,她能自己回心转意那是最好,留个表面和气他日也好相见。如果故病重犯又来找事,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到时丈夫转业肯定安排在城里,婆婆又不是住一起,有这么多人围着做思想工作,还怕调/教不过来?还就怕老太太不来闹,敢来就让顾勇军好好看看自己妈的真面目。
至于离婚,那还真是吓唬顾奶奶的。八十年代的普通人离婚都是件麻烦事,更何况他们是军婚。
再说了,平心而论,顾勇军本人在这个年代来说,还是不错的。现在是离得远了点,照顾不到家里,但以后回来的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啊。
男人耿直死板点在这个年代来说不算坏事,起码负责任啊。前面就说过,顾勇军不抽烟不赌博,还肯干家务,这样的男人,在这个时代可不好找,不然耿家人也不会把最宝贝的小女儿嫁给他。
顾勇军对自己妈总是有感情的,真要和婆家一刀两断也是件麻烦又伤心的事。就算丈夫听了自己的,将来时间长了心里总会有疙瘩。外人说起来也不好听,不管是谁的错,怎么都算人生一污点了。现在大度一点,以后才能站上大众心理上的制高点。就算将来真闹到那地步,也得是顾勇军自己先提出来!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之前真是傻,还想着和她讲理,顾老太你尽管作,冷眼看你得意到几时。
不得不说,经过这段时间做生意的历,练,又有秦舅公舅婆的影响,耿霜泠已经有慢慢向芝麻馅转变的倾向了。
时间就在大院孩子们的打打闹闹中一晃而过,当桂花的香气在空中飘散,9月到了。
父母头上顶着两家的长辈,8月初的时候,包括石娇娇在内的部分小伙伴离开去了另一边的长辈家了。没办法,时间就是这么不够分啊。
剩下一部分不需要搞“迁徙”的小伙伴们对着少了一小半的队伍,加上天气越发的热了,玩兴消了大半,再有顾毓铮这个热爱学习的“先进榜样”,他们终于也安安分分在屋子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等9月一到,一个个也被父母接了回去,因为开学了。
随着小伙伴们的离开,顾毓铮一时还觉得不太适应。他们在的时候觉得吵闹,走了又怪冷清的,好在课业安排的紧,她只惆怅了那么一小会儿就放下了。
当初吴莉佳答应的书籍已经送了一批过来,耿霜泠爱不释手。书籍在这个年代来说,意义是很重大的,因为顾毓铮的作用,两个年纪都不大的女人互相欣赏,成为了经常互通书信的好朋友。
有了吴莉佳这个八十年代“都市女郎”的影响,耿霜泠的思维见识更加开阔,可以预见,小小的于水市将无法束缚她太久了。
张志强能干又肯拼,将头花生意拓展到了全省,现在唯一制约他们的只有产能。
人手又多招了几个,缝纫机也多买了几台,就连提供原材料的厂家都多联系了好几家,产品还是供不应求。
8个人的编制已经满了,再找人就算是违法,耿霜泠心里放不开手上的铁饭碗,做个生意还担心影响,更不敢随便多招人。最后和张志强商量出个折中的办法,将活计外放。
另组一班8个人的人马,选一个组长。这组人表面上不属于耿霜泠的小作坊,只是由他们提供原材料与图纸,“蝶飞飞”再以回购的方式将产品拿回来。
因为会直接提供图纸材料,管理上就必须要有个靠的住的人。两人反复考察,最后组长人选选中了刘翠。
刘翠是张小英当初带回来的同村小姐妹。她比张小英大了四岁,马上就满20了,这在农村来说,早过了说亲嫁人的年纪。
刘翠人好强,上学的时候碰上的时候不好,连初中都没上。她觉得在村里一直这么过下去,想要挑个条件好点的丈夫是太难指望了,不如出来去城里找。
刘翠想得很明白,自己一个村里出来的穷丫头,想要人家也看上她,首先自己就要先活出好样儿来。
耿霜泠和张志强看上的正是她这股劲儿。有野心才会更努力。加上也是知根知底的张家舅舅同村人,知道她本质上还是守本分没有歪心思的,事情就这么定了。(本分不是指没野心,说的是品行,该争取的争取,不该拿的不拿。)
等一切事情都落定,耿霜泠也终于等来了准假的通知。
俗话说穷家富路,之前是囊中羞涩,现在身上钱款充裕,出门没以前那么担心路费了,加上挂念丈夫,耿霜泠早就想着去部队探亲了。
那边有规定,家属过来一次可以呆二十天,好难得去一趟,耿霜泠当然想把时间都呆满。加上路上的时间,将近三十天的假可不短,安排工作要时间,单位这边拖了这么久终于批了。
顾毓铮得知可以跟着妈妈一起去见爸爸,心里乐开了花,也不急着上课了,早早就催着妈妈打包上路。
舅婆赵静云笑话她:“你才见过你爸几面啊,就那么想,果然是父女天性。”
耿霜泠笑着点头:“果然离得再远都流着他们顾家人的血,说到爸爸,我这个妈妈就没那么亲啦。”
糟,妈妈要吃醋啦。顾毓铮赶紧挤进妈妈怀里撒娇:“因为妈妈天天都能见到啊,爸爸好久才见一次呢,两个我都一样亲啦。”
这话说得耿霜泠一阵欣慰的同时,又泛酸意。这不是吃醋的酸,是心疼的酸。既心疼女儿小小年纪享受不到父爱,又心酸自己独自抚养女儿的辛苦。想必没有照片的话,女儿连父亲的脸都记不清吧,谁叫自己选择了一个军人呢?
嘴上说道:“小马屁精,就是嘴巴甜。要出发还没那么快呢,等妈妈先买车票。”
这年头的火车还是绿皮的慢车,于水市没有火车站,要买票还得托人去杭州。
秦振国道:“这个你不用操心,我找人去给你买好。”
耿霜泠刚想婉拒,她是想托自己哥哥帮忙的,表舅总没有自家兄弟亲,不好意思随便麻烦。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
表舅主动帮忙,那是不把自己当外人,自己老那么见外才是不应该。于是便道:“那就拜托表舅了。有你在,我可真是省事了。”
秦振国笑笑没接腔,赵静云笑着眯了下眼。这个外甥女总算是开窍了。一家人就该这样才好呢。
车票买到了,时间定在9月11日,那天是星期天,她还能上完头一天的班,第二天一大早再走。大西北的冬天不好过,特别是南方水乡来的人,一时很难习惯,还是趁着刚入秋,早点过去吧。
送耿霜泠母女去火车站的是大姨家的大表哥。这个大表哥的年纪比身为耿家老小的耿霜泠还大那么一点。他在市里客运站工作,身为内部人员,熟门熟路,有他带着方便不少。
这时候的长途旅行真心是遭罪。去省会杭州的那点路,换到后世,最多三个小时,可在现在,崎岖的山路弯啊弯,坑坑洼洼的马路颠啊颠,足足要坐上7个小时。
八十年代的老百姓,坐车机会少,没有经过锻炼,坐着充满浓重气味的客运汽车,享受着绕弯和颠簸,晕车的人一抓一大把。
现代社会服务做的好,去长途客运站坐车,可以免费领取晕车药,现在这会儿可没这高级玩意。
关于造成晕车的原因众说纷纭,估计也有个体差异,但终归和体质好差有那么点联系。
耿霜泠生孩子的时候月子没做好,再加上胃口不好,营养没怎么跟上去,体质就一直不怎么样。上车没过5分钟,她就撑不住吐了。还不是一般的吐,整个人吐得就跟快断气了似的,脸直发青。
大表哥是坐惯了车的人,也见多了晕车的乘客,没有什么办法都只能靠硬抗。
前世顾毓铮就知道自己妈有晕车的毛病,不过那时候耿霜泠的身体已经调养得好多了,因为知道自己晕车严重,平时就尽量避免坐车,避免不了的时候就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那时候的路和车又比现在好,就没像现在这么严重过。
强自镇定,顾毓铮拿出准备好的干萝卜条让耿霜泠咽下。这是前世经历多次折磨后总结的经验,可以稍微减轻晕车的症状。
耿霜泠勉强吞了,感觉似乎真的好了一点,但仍然难受地瘫在那里。
大表哥拿了袋子在旁边帮耿霜泠接着呕吐物,宽慰两母女:“没事没事,熬过去就好了,等上了火车就没那么难受了,晕火车的人不多。”
晕火车的人不多?耿霜泠苦笑,自己正好是那另一小部分倒霉蛋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觉取消女主的重生设定,再把女主的想法与主意套到耿霜泠头上,这文都可以当一部正经年代剧来看了……所以我当初是为什么要写成是重生的呢?自我疑问脸。jpg
好吧,答案就是:前世的顾家三口各自有优点也有缺点,重生的女主看明白了问题的关键,回来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父母让全家人从内到外变得更好……所以包子渣男什么的,别急着盖章啊,尔康手。jpg
好想加快进程,让女主快点长大啊。
快要到爸爸出场的戏份了,到时候给大家更全面地展示一下这个一直只存在背景墙上的老爸。顾奶奶真是个坑儿子的货!
关于有妹子讨论的爸爸给奶奶钱的问题,这个我前面有说明过(第二章有话说)。另外一个原因是,耿霜泠自己也不介意,她的工资养家完全够了。对于她来说,不住在一起,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只要婆婆不找事就很满足了。
说到极品婆婆,八十年代的婆婆,10个里7个看媳妇不顺眼,5个看孙女不顺眼,2个不顺眼到希望儿子离婚或扔了再生……感谢社会的进步,感谢独生子女政策,感谢D和人民23333
重申一遍:我写的是八十年代生活画卷,不是打脸爽文和虐文,总体来说还是走轻松温馨向的。
顺便科普下,当时城市正式职工的工资收入购买力还是很好的,一个人的工资足够养活一个四口之家,所以如果是双职工,那就是条件很好的家庭了,子女找对象都简单很多。
☆、第28章
汽车终于到站,耿霜泠一下车就坐在墙角不动了。这时候还管什么形象啊; 先把气喘匀了再说吧。
好在火车和客运站离的不远; 休息了一会后; 大表哥叫了黄包车; 将自家小姨和行李都送了过去。
坐在黄包车上被风一吹; 又喝了些水; 耿霜泠终于缓过一点劲来,但整个人还是怏怏的完全没有精神。这个样子怎么放心让两母女单独坐那么久的火车啊。
八十年代的火车班次少,速度也没有后来的快。杭州到甘肃没有直达班次; 中途还需要到上海转车,送人送到西,大表哥干脆也一起上了去上海的车,等到帮人转车弄好再走吧。
于是,大表哥扛着行李,让顾毓铮看好自己妈妈,伸出自己的一只手抓紧小家伙的一只小手,在站台的人海中硬是挤上了车厢。
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 耿霜泠就吐了一路,等大表哥终于将她们送上了去往甘肃省会兰市的火车,她又几乎瘫掉了。
找到位置坐下,大表哥将行李放好,掏出车票嘱咐一声,就又挤进了人群。
顾毓铮傻眼了,刚才她看见车票上的字了; 买的竟然是坐票?完蛋,去兰市还要两天两夜,这么长时间可怎么过!
这事却是不能怪买票的人的。
这时候的卧铺票极其稀少。舅公又不是以权谋私的人,找人帮忙能买上坐票就算很幸运了,更多的人是只有一张站票,甚至是没买到票,就以靠着送行的名义冲上站台,先上车后补票的人。
对,这句后世很著名的调侃最初就是这么产生的。
为了挤上火车,还有从窗户爬进来的人。
这时候的规定,一旦上了火车,只要及时补票就很少有被赶下去的。有条件的人家想要卧铺也不是不可能,早早找到乘务员,有空位是最好,没有空位的话,只要中途有人下车,马上补上卧铺的差价,就可以转到卧铺车厢去了,耿霜泠之前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等了好一会儿,大表哥回来了,看他的脸色就知道没补上卧铺票,这也是意料中的事。耿霜泠道:“没关系,再等等看,说不定马上就会有中途下车的人了。你别担心,车上有乘务员呢,到了地方还有你小姨父来接,没问题的。”
其实哪里会那么容易。上车后乘务员会检票,哪一站有人下都登记得清清楚楚,最早一个要等第二天才下呢,只能寄希望于有人临时决定提前下车了。
大表哥觉得自己没照顾好小姨和妹妹,满脸愧疚,忙上忙下帮着整理行李又给指点了打开水的地方,现在耿霜泠晕车严重靠不住,只能靠小表妹了,又拜托了旁边座位上的人和车厢乘务员对两人多加看顾,直到要出发的鸣笛响起才下车回去了。
没有补到卧铺票,车厢里拥挤不堪,就连过道上都坐满了人,去个水房都快没下脚的地了,一节车厢从这头走到那头都要花去7、8分钟。顾毓铮心里毛毛的,这几天下来可怎么熬啊。
仗着人小,她一趟趟地跑去补票的乘务点,还好座位离那边不远,她不厌其烦地问着:“阿姨,下一站有人下车吗?有卧铺位了吗?”
得到的都是否定的回答。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绿皮火车虽说不像汽车那样颠簸,行驶起来却也并不平稳。持续小频率的一晃一荡下,耿霜泠已经再次吐瘫在座位上,甚至有一次不小心还差点把放在小桌上的食物都挤出车窗外。
旁边座位上的乘客也帮不上忙。还好绿皮车不是空调车,车窗能打开,不然光这吐出来的味道就受不了啊。
耿霜泠也没想到会这样。她这辈子还是第二次坐火车呢,上一次顾毓铮没出生,是和丈夫顾勇军一起。那时候虽说也晕车吧,却没这么严重,身边还有丈夫照顾,心理上也安心舒坦很多。这一次身边没有照顾的人不说,还带了个小女儿,要是有个万一……也许,自己就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到了晚餐时间,乘务员推着小餐车出来卖饭,耿霜泠光是闻到味道就又要吐到停不下来了,饭是肯定吃不下的。顾毓铮想了想,又一次起身,跟在移动的餐车后面挤到了补票点。
乘务员对于这个小不点已经很眼熟了,这么小的孩子出门还要照顾晕车的妈妈,还会自己来补票,太懂事太不容易了,可她也没什么办法啊。如果有人下车,看在这孩子面上自己肯定给她留,问题是没有啊。
顾毓铮远远看见乘务员对着她在摇头,心情就黯了下来。这次又没有吗?不行,就是没有也要想点别的办法。普通车厢里太挤了,本来3个人的座位挤了5个人,各种味道还混杂在一块,妈妈会更难受。
这时候的她,眼泪控制不住地就流了出来。她是真的难过。自己怎么就那么没用呢,连妈妈都照顾不好,还说什么其他啊。
她挤过去,抽噎着说:“阿姨,还没有空位吗?那能不能让我妈妈过来这边过道坐一会?”
卧铺车厢与普通车厢不一样,管理更加严格,过道上的位置也没站什么人,更没有那么浓重的味道,相对来说舒服很多。
乘务员摇摇头:“小妹妹,这个真没办法,卧铺车厢有规定的,没有票不能随便逗留。而且马上就要到睡觉时间了,到时候要锁车厢门的,你还是回去吧。”
顾毓铮再也忍不了了,眼泪流得更是一滴接一滴。
“哎呦你别哭啊,阿姨也是没办法啊。”这么一个粉嫩嫩的小娃娃当着面的哭,还懂事地不敢哭出声来,小模样显得更委屈了,乘务员赶紧哄。顾毓铮也不想哭,可就是难受就是忍不住能怎么办?
周围偶尔几个路过的人见了,小声打探什么情况,知道事情的人也小声说了。听说了怎么回事后,在场的人都纷纷唏嘘。
这是哪家的孩子啊,祖上烧了高香了吧,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瞧这可怜的样子,让妈妈看见了得多心疼啊。
就有人上前对乘务员劝了:“同志,有空位你就补给她们吧。”
乘务员也委屈啊:“要是有我早给了,今天就没一个下车的呢。”
这时一个三十多岁干部模样的男人走过来对乘务员说:“同志,我是XX车厢的,就一个人,把我的票换给她们吧。”刚才他打水路过的时候听到了,虽然没插嘴问,对情况也了解了个七七八八。反正他一个大男人的,又没晕车的毛病,不就是不能躺着睡觉,有座位就行,比那些蹲地上的不好太多了?
顾毓铮听到声音,哭得发红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公交车上让座的常有,火车上让卧铺的真的不多见,没想到让她撞上了,好人!
周围的人纷纷赞扬此人高风亮节,那男人抿着嘴,一句也没应,直接蹲下/身拿出车票给顾毓铮看:“小朋友,叔叔的票在这里,你带叔叔去找你妈妈,然后搬到卧铺去,好吗?”
顾毓铮犹豫了下,耿家的教育下,她也不是会占人便宜的人,所以刚才一直问的也是有没有空位补,可从来没想过让别人让的。
男人又把票往她面前扬了下:“带叔叔去找妈妈吧。”再多一个字却是没有了。
想到还在难受的妈妈,顾毓铮也不犹豫了,抿抿小嘴,鞠躬郑重道谢:“谢谢叔叔。”
到了位置上,耿霜泠听女儿说了事情原委,又是连声称谢,在那人的帮助下,将行李搬到了卧铺车厢。
他的票正好是下铺,对带着女儿又身体不舒服的耿霜泠来说真是再幸运没有了。东西放好后,男人才拿上自己的东西往普通车厢走。他的东西少,一个不大的箱子和一个公文包,还有一个装了食物与水杯的袋子,两只手就拿完了。
耿霜泠赶紧叫住他,掏出钱来递过去。卧铺与坐票的差价不少,不能让人家好心让位还亏钱的。
那人也不说什么,接过来塞到兜里转身就走。
顾毓铮连忙喊:“叔叔,您在这里坐一会吧,那边太挤了,等锁门了再过去。”
同车厢的几人已经知道发生了什么,一般来说买到卧铺票的都不喜欢普通车厢的乘客过来串门打扰,但是对于目前这个情况态度还是不一样的,也都出言相留。
男人打量了一圈众人的反应,想想外面确实没有这里条件好,他也不是喜欢自找罪受的人,就把行李放下,坐到了另一张下铺的床上。
一个车厢共六个床位,对面下铺是一个年轻的学生,看穿着家里条件应该还可以,这也是废话,穷的话,谁买得起卧铺?剩下是一对小夫妻和两个单身的男客。
耿霜泠躺下迷迷瞪瞪半梦半醒,顾毓铮心放下大半,吃着东西听大家闲聊。
让卧铺的男人表情严肃,之前整个车厢的人不知怎么的,看到他的表情就觉得车厢里气氛压抑不想说话了,现在觉得他也是个外冷内热的人就放开了胆子说起话来。
闲聊中得知,在座几人中,坐到终点站的就只有那个年轻的学生,他是甘肃人,刚刚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回去建设家乡的,刚主动说了,既然目的地相同,让耿霜泠母女就跟着他一起下车。
严肃脸的男人听到这话才稍微有点笑模样,看样子是对这年轻大学生的行为表示了认可,几人聊天的时候他才偶尔接上几句。
关于自己的背景他没有多说,只说是出差公干,中途就要下车的,嘱咐顾毓铮等下提醒母亲去乘务点把后面的票钱补上。
顾毓铮乖乖应了,等到了卧铺车厢锁门的时候,又偷偷往他袋子里塞了几个果子表示谢意。
第二天耿霜泠起来稍微好了一点,顾毓铮又跑回普通车厢将严肃脸请回卧铺车厢休息。
小姑娘懂事又诚意满满的样子打动了这个男人,他就没有拒绝。
一晚上挤着就没休息好,男人的脸色有点差,过来以后,热情的大学生马上将自己的床铺让了出来让他先躺一躺。
众人压低了声音聊了一会,1个小时不到,严肃脸就起来了,道了声谢,就坐一边听大家说话。到了下午,他要去的目的地到了,冲众人点点头,自己下车了。
对于他的表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