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婚]重生之林帆-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热血充脑,她要跑生意啊!
  自从把李家宝的茶钱给她汇过去了,李家宝就给她邮寄不少好茶过来,优良次每一样都有,这是林帆要求的。林帆为了这个高价茶,免不得要想法子推销出去。要见的人都不少,最近连团团姐弟都难得看见亲娘在家呆一整天的。
  秋天来了,意味着有大波大波的作物成熟,林帆趁机通过陈家兄弟收了许多的新粮食,重新在白棠租的那排房里又租了两间专门用来放粮食和秋天成熟的山货,满满当当,只要是有用的林帆都收回来,而且价格绝对低廉,只比收购站高一点。
  林帆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明年这些就可以用得上了,那时候如果有机灵的人开始学着做挑货郎,林帆提前积累这么多,到时候就比别人有优势。
  陈家兄弟靠着林帆也是赚了不少,听说明年春天准备开土建几间新瓦房。所以有好东西都乐意送过来给林帆看,看林帆这里感不感兴趣。
  他们平时为了收货也是走许许多多的村寨,见到许多城里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东西,所以林帆这里物资是最丰富的。只是林帆的小店里明面上摆的都是平常的农家货物,最贵的是中等茶叶,山里的核桃,农家的花生、鸡蛋,还有晒干的蘑菇等。
  至于蔬菜水果,自制的辣椒酸菜,都是店里的主打产品了!
  北方的天气开始冷了,林帆除了能储存长久的粮食,也开始给自家存白菜白萝卜,这是要过北方漫长冬天不能少的。
  今年他们走得近的三家人,赚了不少钱,不过白棠也学乖了,没有再跟丈夫刘望城提起这个,海蓝的钱张坤更不会过多过问。三个女人手里都握着巨款,想来这个年一定会过得很滋润的。
  店里不在做生意,她们也是要休息的,孙海蓝的肚子已经很大了,预产期在一个多月后,孩子应该可以跟着家人过新年了。
  张爱国给林帆拍电报了,说是要全家回老家看老父母。林帆到邮政局给张爱国挂去电话,张爱国说他们就是回去看看,几天就回来了,在老家过年不现实,他没有那么多的假期。张爱国还说希望今年能回驻地过年,林帆答应了。
  林帆开始收拾一些行李,之前的熏肉什么的还要继续做,等他们从老家回来,经过帝都带吃的回驻地去过年,那边啥都没准备,如果不带的话,驻地比帝都还要靠北,大冬天,天寒地冻的。当然这个林帆也跟张爱国说了。
  张爱国说:“到时候能带的咱们带些,然后找车运回去一些,够过一个冬天就行,反正开春你们不是还要来上学嘛!”
  林帆把这件事跟王婆说了一下,如果王婆愿意就跟他们去驻地过年,孩子们很习惯她带,去年王婆也是跟着他们一起过年的,两年的时间林帆也挺喜欢这个老太太的。
  但是王婆不愿意,林帆只好给她把工钱提前结了,还有一封红包。另外再有粮食和肉菜,希望她自己过年能过得丰盛些。
  “嫂子你们真要回老家过年?”
  “不是,就是回去看看,但是过年估计要在驻地那边,你知道爱国不能不在场,也不能离开太久。”
  “太好了,我以为今年就我家一家回去呢,刘望城也是要我们回驻地去。”刘望城也是副营长的级别了,三十多岁算是年轻有为。
  “那刚好,没有你们,离开驻地那么久,到处都是厚厚的冰雪,就怕回去过年也冷清得很。”
  “我们得先回老家看,到时候从这里想法子把我们的过年的肉菜带回去,不然驻地什么吃的都没有。”就算白菜萝卜也是要提前准备的,不然哪里够吃的,过了时间就没有了。
  “对对,到时候一起拉回去!”
  “孩子放假了,我们还有两个星期才放假呢,就怕时间太紧。”
  “没事儿,我们等你们。”


第161章 归乡
  又回到了这片土地上; 林帆知道即使不想承认它也是他们的根; 即使有许多不开心的回忆。这里稍稍靠南,天气寒冷; 但是还未开始下雪; 这算是个好消息。
  团团还有记忆,小再就早忘记了; 而四斤更是没有一点记忆。路上的疲惫冲淡了出门的期待; 何况这不是他们长大的地方,找不到一丝丝熟悉的气息。
  “娘,咱什么时候到呀?”四斤走不动了; 四岁瘦伶仃的,要不是爹脸太黑他一点都不想移动脚步; 太累了!不知道小军有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真是长长长的。
  “小再; 你背我吧,我帮你读书。”
  “哼,骗人精; 你要叫哥哥!”
  “哥哥,哥哥背我呗。”
  “不要,我背着咱们的衣服呢。”小再转头,大步追着爹去了。
  “四斤; 很快就到了,就在前面,跟姐姐的脚步走。”
  “不要,我不要走了; 你都说快到很多次了,七次了。”四斤跺跺脚,强调到。
  “可是小再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很能走路了!”团团也累。
  “先休息一下再走吧。”林帆发话了,张爱国只好带着小再往回走,一家子坐在石头上喝水吃东西。
  本来是有人接的,可是他们的火车晚点了,等他们到本市火车站的时候,都第二天了,点了将近一天。他们看不到人只能走路回家,张爱国因为顺便给父母送年货,这东西不少,孩子们也只能靠自己了。
  没多久,张爱国站起来,看向他们来时的路,尽头处出现了牛车,张爱国看个个焉头搭脑的儿女们。打算停下等!
  等到牛车驶到眼前,三个孩子眼睛瞪亮了,四斤激动的看着爹,眼巴巴的瞧着人,仿佛爹说不能坐就哭给他看。
  “爱国,怎么现在才回来啊,昨天你兄弟借牛车没接到人啊。”
  “叔,火车晚点了,晚了近一天才到。叔,您这是?”
  “刚从县城回来,要是知道你们回来就顺便去接了。快上来,位置多着呢,哎哟,这几个孩子,天这么冷怎么让孩子走这么远的路,别是受凉感冒了。”
  “哇哈哈,谢谢老爷爷!”团团嘴巴甜,家长话她还记得,最首先反应过来,欢呼着要爬上牛车。张爱国赶紧抱着她在上面坐好。
  小再这个运动细胞好的,看姐姐上去,已经赶紧爬上去了,还在人家旁边坐着,一脸兴奋。
  “娘,娘,我也坐,抱我。”
  张爱国大手一拎,四斤就腾起来,坐在牛车板上,吓得赶紧抱紧木庄子。等确定没事了,就想过去挤到哥哥和老爷爷的中间。
  “坐好,别影响叔爷爷赶车,不然不用坐了,自己下来走路。”四斤一听赶紧老实坐好,他可不想走路了,黑爹说到做到的,这会还是不要惹他生气得好。
  牛车“婴哄婴哄”的往前走,这是车轮轴的摩擦发出的声音,四斤第一次坐由牛拉的车子,特别新奇,以前他也很少出门,出门都由爹娘抱着背着,最多就是坐娘骑的脚踏板车。
  “这天黑的,估计几天后有大雪啊。”老人看着天跟张爱国说,张爱国就走旁边,一边说话一边看着三孩子,就怕车轮压着石块什么的颠簸颠倒了。
  “这天怎么也得五六天后才下吧?”
  “可不准,你是回来过年还是看看就走。”
  “看看就走,到过年还有不少日子,工作那边安排不开。”
  老爷子点点头,他们中谁不羡慕张大林啊,都是同龄人,人家的儿子出息了,每月有钱领,现在都不用下地了,家里几个儿子谁也不敢甩脸色,还不是因为两位老人手里有钱?为了分点甜头,死活也要扒着啊!直到现在家里的儿媳妇都不敢跟他们大小声。
  哪像他啊,这大把年纪了每天有操不完的心,还要下地挣点口粮。不过张大林这儿子有出息是有出息,可一年到头见不着人,都是来去匆匆的。
  “爹,下雪了咱们怎么回去啊?”
  “放心吧,走不成就不走了!”张爱国摸摸闺女的头,现在闺女也留长发了,她娘给扎的两只辫子,随着她的动作甩来甩去的,煞是可爱。原来在火车上还戴帽子的,现在走路热了都脱下来了。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马……”小四斤兴奋的忘记了疲惫,背起书来,念了两句,小再加进来了,再团团加进来了,三个孩子高高低低,对不对的叠在一起,奶腔奶气的,也挺好玩。
  “哈哈,娃儿真聪明,唱的啥歌啊?”
  “这不是歌老爷爷,是书本里面的字。”
  “哟,还会念字了,你读一年级了?”
  “没,我读三年级了!我二弟才是一年级的学生。三弟没有去学。”
  “那真厉害。”
  终于到达张家屯,四斤下了牛车,跟着哥哥亦步亦趋。张爱国跟人告别,给车上留了点东西,带着妻儿往家里走,村里变化不大,基本上格局都一样,有些人有钱盖新房也是在原来地基上盖的,路还是那条路。
  “哥哥,这是咱爷奶的家?”
  “唔,是吧!”印象也比较模糊,小再低着头跟上大人。
  四斤茫然四顾,看前面家人走远了,赶紧跟上,拉着娘的袖子,终于安心很多了,不管怎样父母哥姐都在,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林帆一家回来还是挺受欢迎的,老父母,兄弟带着他们的婆娘儿女都挤在张大林的屋里,热热闹闹的,以前林帆在老家生活的时候没见他们这么热情,所以说难道是远香近臭?!
  李翠花是最开心最得意,儿子有出息腰杆子一直挺硬挺直,除去对林帆有些不得劲以外,儿子孙子都是自己家的,怎么能不乐?至于林帆……算了,这个媳妇儿她越来越够不着了,你这边气的要死人照样过得好好的,儿子也赞同着呢,这些年她也老了,想折腾也没有精力了。
  人一显老就速度特别快,现在九年过去,林帆明显就感觉到张大林妇女确实老了很多,因为生活比村里其他人过得滋润,没有那么干巴,李翠花甚至还胖了,但老了就是老了,身体机能没有那么灵活了,林帆到现在还记得李翠花当年的河东吼。一不如意就大嗓门骂人呢,现在虽然还是大嗓门,但是底气终归没那么足了。
  她也是从老太婆过来的,知道一个人身体老了在多大的心也是无能为力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越来越苍老虚弱下去。
  林帆看气氛难得挺和谐的,也就跟着其乐融融起来,反正不能扫兴就是了。
  搬了三张桌子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过一顿饭,林帆他们的房子也收拾一番之前能住人可。吃一顿午饭都到后晌了,林帆跟孩子躺在刚烧起来的炕上美美睡过去了。
  那些想找林帆套近乎的妯娌碰了个闭门羹。
  “你说五弟妹这人吧,一回来门关得紧闭,好歹我们几个妯娌一场呢,一个面子不给。”
  “你又发什么疯?”刚喝小酒这会微醺的张建设哼着小曲正惬意着呢。这时候最受不了婆娘唧唧歪歪的,一刻不得安静,烦不烦人?
  “刚吃人家带回来的肉菜怎么不见你吃了噎死,现在在背后又说人家坏话,不是我说你,人家是什么身份,你又是什么身份?”
  李红莲“嗤”的起火了,“我什么身份,还不是我男人没用!”
  “我没用你咋眼巴巴的嫁过来,当兵多危险谁不知道,我又没有五弟的体魄,你这个婆娘安的什么心?而且五弟妹现在是大学生,没爱国也比你有见识多了。你别吃肉时不吭声,抹完嘴就道人闲话。”
  “我说闲话怎么了,我们巴巴的找人,门都关上了,有没有把我这个大嫂放眼里。”
  “你找人家干什么好事儿,以前怎么不见你找,人家带孩子赶路,走前不是说孩子瞌睡要回去睡觉了吗,跟你说了,你转身又去找上门,没耳朵啊?”张建设本来想惬意完睡个小觉的,结果这婆娘真不省心,好容易冬天能歇一歇的,一年四季忙累塌。
  张建设不满的走出去了,留下抹泪的李红莲。其实李红莲这人虽然自私自利了些,又重男轻女,不过这是时代的特征,不好说。
  可她还是为自己家里打算的,别的不说,就说这么些年在李翠花的高压政策下还过得好好的,说明这人不只是会生儿子这个本事。她就是想大闺女元春不是不小了吗,还没有配人家,听说姑娘可以通过招工进城里吃工资,好歹她也把元春拉到初中毕业了,也不想她那么早嫁人,先工作一段时间给家里补贴家用。给娘家赚点钱。不然早早嫁人,再去赚钱还不是别人家的,这下面还有不少小的,不帮着点家里怎么行。
  想来想去家里就只有五叔有这个本事,这不是想从林帆这里使劲吗?怎么家里男人一点不理解她的苦衷?她这不是为了家里的孩子,好歹有点门路可以询问啊。李红莲越想越气。
  至于王四妹跟林帆本来就是不对头,这次跟着去李红莲大概也能猜到原因。
  林帆一家子黑甜黑甜的睡个饱,孩子们不太习惯这里,没有熟悉的人也都在房子里呆着,反正他们堂兄妹也过来找他们玩,林帆只是简单嘱咐就让他们闹去。
  带回来的东西,除了分给父母兄弟,剩下的就是张爱国和林帆有需要赠送的人,张爱国有张爱国的朋友要拜访,她呢倒是不多,但是好容易回来一次,族里的长辈和曾经跟张爱国玩得好的,也要送点东西就当作他们这些人的一点心意。
  这些有的需要张爱国出面,有的需要她这个女主人出面,东西不多,一两包饼干糖果也是个意思,毕竟这里是他们家的根呢!


第162章 老家的日子
  当林帆送到大头嫂子家的时候; 张爱国是跟大头几个聊天; 大头嫂子把她拉近屋里暖和好说话。林帆给的东西也不客气了,这些年她们也你来我往的; 跟亲妯娌没差。
  “这是要回在家里过年吗?”
  “不是; 爱国现在也忙,等不到那时候。”
  “不在正好; 现在那里正争吵不休呢。”
  “怎么说?”林帆刚回来看到大家都挺欢快的啊; 难道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发生?
  “不就是你家解放的事吗,这事如果是别人我也不好讨论,但你是我妹子; 我认!”大头嫂子认真的说。
  “这事儿应该跟你们家没多大关系,但了解也无妨。之前解放媳妇儿不是特想生个带把的吗; 连两个闺女也不管了; 两孩子也不知道教好,小小年纪学不好的东西。她整天听那些神婆的话乱七八糟,还做法; 不知道什么药的也喝不少。”
  这个林帆知道,上次就听说了,于是林帆点点头表示知道。只是不知道王四妹能一直坚持到现在。
  “不知道听谁说的不能生儿子是因为她宫里有毒,吃那么多药没用; 只能以毒攻毒!”
  “不会她信了吧?”
  “可不!不但信了还喝了。什么毒蜈蚣蝎子啥的。”
  “王四妹这个人那么精明不可能会这么做,是为因为别的吧?”
  “原来她也知道怕,那可是真真毒物,一不小心就被毒死了。”
  “这不是老六的媳妇儿又生一儿子吗?然后两人吵的时候老六媳妇儿那人专往人心里刺; 受刺激了呗,两人打一架。解放这人也是不顶事儿,王四妹躺那里了也抱怨她瞎折腾啥的,没命生儿子就不要跟人动手,以后他们还靠侄子养老。这加上有人现身说法,说喝了肚子里都揣着了,说把毒去掉,还说南边有人吃蝎子都没事,是中药来着,最后她只能信。”
  林帆耐心听,没再打断大头嫂子的话。
  “要我说要不是这些她还不至于这样犯傻,都是折腾得自己不成人样了。最后中毒,还好发现早,喝得也不多,送医院里了。”
  “哎,最糟的是他们没钱了,之前都折腾不少钱财。兄弟里谁都没带钱,住院那时间只能老两口出钱。醒来后还大哭,说不能解毒,不然花钱买药白费了,你说这事弄得。”
  “这跟我家和她们几个闹有什么关系?”
  “还有呢,出院后让两闺女做那啥神童求子,大林叔气得病了。”
  “是哪个时间的事?”大头嫂子说个时间,林帆一想,可不就是因为电报到驻地张爱国不在刘望城转过来的那次吗?林帆终于明白为什么两老手中有钱,不是大病也叫张爱国回家了!
  “这事就消停了,不然大林叔就让她回娘家。转而提要刘英刚生三个月的小儿子过继了,最后又说,反正兄弟几个不管谁王四妹就想过继一个养。这三妯娌可不就是整天闹了嘛,特别是建设媳妇儿不可能同意的。”
  刘英这人人品不行。就是生儿子挺厉害,一个个来,不停歇的,身体真是挺好的。现在家里都好几个儿子了,闺女也两个了,可谓兄弟之中孩子最多的。她又跟王四妹闹,戳她心肺,王四妹怎么可能放过她?
  “我公婆同意?”
  “原来不同意,直说都是侄子跟亲生儿子没差,以后也给他们养老送宗,但是抱过去就不必了,人亲父母都活着呢。”
  奈何,这次王四妹说服张解放,他也动心了,没有亲生儿子就过继一个也不错,从小抱过来养孩子以后不敢不给他们养老。夫妻力气难得一起使,事情就闹大了嘛,两位老人面对跪着哭泣的中年儿子也是动容。这不,张大林两口子原来的坚持有些动摇。
  这原来是盯着刘英的儿子,后来又牵扯到李红莲,就这样,张家一向还挺平静的生活因为这三个妯娌都要翻个个。张爱国这边太远加上没人敢打他儿子的主意倒是没听到动静,现在一听大头嫂子一说,林帆觉得也真是够乱的。
  “这事儿轮不到我家的,我就两个儿子,大嫂和刘英三五个的,公婆知道怎么做。”
  “也是,只不过心里有数就好。”
  就怕大林叔哪天老病糊涂了,一个受不住把林帆的儿子记到张解放名下就麻烦了,到时候任林帆再厉害也没辙。城里人看户口,村里,尤其是一个族群居住一起的村里,很注重传统的东西,比如说族谱。
  这是很重要的,连运动期间其他东西都可以被收走,但是族谱却保持得好好的,就连村里的无赖,加入城里的红卫兵也不敢去族长家藏好的族谱没收,不然会被村里的人一起联合排挤的,或者直接赶出族去,让你活的难受。
  就连祠堂这样需要“破四旧”的对象都保存得好好的,只是运动期间,里面的排位等等都收好藏好。收拾出来作为扫盲班的教室,如今谁家都不容易,别的地方也没有空房间给他们上课,这祠堂就被合理利用了,不用晒太阳不用挨冻。这样祠堂也有了留下来的用处。
  村里有人生儿子的时候都偷偷去找族长,让他给族谱里添加上去呢。
  说来说去就是想说明上族谱很重要,如果最后真发生这种事,在法律上亲父母是监护人,但在村里人眼里可不是那回事儿,他们习惯按照族谱来说话,那时候觉得不同意也得同。
  林帆从大头嫂子家出来跟张爱国又去两家长辈家拜访,拒绝留饭就回家了。
  林帆家住了第三天,孩子们熟悉环境也挺快,村里孩子有村里孩子的娱乐活动,三小被带动得挺欢乐。团团天天带着两弟弟出去玩,村里的妇女见到了跟林帆亲的或者跟张大林家血缘近的都挺喜欢给他们拿吃的,看见他们跟别的孩子玩靠近家里就拉着他们的小手塞东西,有时候是煮熟的鸡蛋,有时候是一把炒瓜子。
  “有没有好好喊人,跟人说谢谢?”
  “说了说了。”年纪大的男性叫爷爷,女性叫奶奶,年轻的也分大概年纪,姐姐哥哥叔叔阿姨都有,因为是按照在城里父母教的见人要喊人的习惯。
  “不过他们说他们不是爷爷叔叔!”有时候就夸他们是好孩子,但有的人就哈哈大笑,小再眨巴着大眼睛一脸迷茫,跟林帆提出疑问。
  “那是他们喜欢你们呢,如果他们让你们改称呼就改好了。”张爱国辈份大,孩子们在年轻人中大多数辈份也大,城里见到生人都按年龄排大小,村里人却很注重这个。即使平时不说不喊,关键时刻,不明显的辈分优势就会显现出来,族长之流的选拔也是要看辈分的。
  孩子得到林帆的回答,就丢下了,这时候不知道是哪个他们的堂兄弟过来找,说是爷爷在烤红薯喊他们过去吃,人又呼啦的走了。林帆这回回来都认不清哪个是哪个了,张家的年龄差不多有三四个,加上别人家里的孩子几个,混在一起,村里孩子们个个穿得灰不溜秋的旧棉衣,样式都一样,留一样的头型,脸上一样的鼻涕黑,林帆都不太知道哪个是谁家的孩子。
  最近张大林经常带孩子们出去串门,给人介绍孙子孙女,也是让孩子们认人,林帆也没说什么,不管将来还记不记得,这是应该的。可林帆没想到张大林竟然把团团也带上,还表现得挺喜欢团团了,以前虽说不讨厌吧,可终归会嫌弃她是个丫头。
  这天李红莲打理打理自己,然后又跟李翠花提张元春的事儿。“娘啊,元春可是您的大孙女咧,她要是有出息了可不一样孝顺您吗,再说了家里现在除了大虎,都是要吃饭要上学,哪里去挖那许多钱财?这都供她到初中毕业了,多不容易啊要是这么白白嫁人不是浪费吗,这么些年的咋算了?”
  李翠花低垂着眼皮不知道在想什么,李红莲瞅她的表情继续说“二虎也要上初中了,家里他大哥不在,以后不得学些本事,咋立足了嘛。后面接着四虎也要交学费,您不知道老师夸他可聪明了,是个大学生的材料,以后要当官的啊……。”
  “老师真这么说四虎?”李翠花打断她的花,问最后一句。
  李红莲顿了下“可不?老师都说了能作假?要是因为爹妈没钱给上学多耽误前途啊。”不是也要是,不然老太婆不帮忙,打量她不知道呢,不就是五叔有出息了吗,这老太婆儿子里谁也瞧不上了。
  “行了你出去吧,我再想想。”
  “谢谢娘!”
  李翠花仔细想老大媳妇的话觉得还是有可取之处,元春是她大孙女,虽然不喜她是丫头,但有大孙子大虎在前,不满意的心思也淡了。被李红莲苛刻她偶尔也会说两句,如果这丫头能去城里某个立足之地,以后说婆家也好,运气好还能嫁个城里人,做了城里户口吃分配的粮食。
  这样也算是好事一件,加上最近老是看三个女人撕,他们两老也腻歪了,这件事能成也让老大媳妇儿好说话一些。
  不过想到林帆,李翠花就难受了,这是让她给林帆递话,就好像她向林帆低头一样。一会又想,关林帆什么事儿,她是跟儿子提的呢,干嘛求林帆?这么一想就舒坦了。


第163章 过继这种事儿
  张爱国被李翠花叫过去并且明确只跟儿子说话; 林帆不知道好容易消停的婆婆又想干嘛反正林帆也懒得管。
  没多久张爱国就回来了; 疲惫的坐在炕上,黑着脸; 林帆假装不知道。直到张爱国觉得自己媳妇儿还是没有发觉过来找他说话; 首先就忍不住要找媳妇儿念叨了。
  “你说娘和爹怎么想的,元春才十几岁的小姑娘大哥大嫂也不是经济特别难; 怎么不想着给她送高中去; 听说成绩还不错的啊。”
  “大哥朝你开口借钱了?”
  张爱国摇摇头,“不是,让我给元春想法子安排个工作; 我能给她安排的工作她又做不了啊!军队的事又不是地方上的事。”她娘怎么想的以为他是天王老子吗?还安排进城里做城里人,好找婆家!
  “你拒绝了?
  张爱国点头; 如果单是要一份临时工; 好好做着等转正他也不是不能找人,就是看家里的态度张爱国难免就要深想。家里不是活不下去,相反在村里过得不错; 看嫂子和亲娘的样子让张爱国不想轻易答应此事。
  像这种给人养孩子的,养好了别人说应该的,要是出什么事就是你的责任,反正不是只要介绍临时工作这么简单; 里头的牵扯多着呢,只是现在大家都忽视了而已。
  “元春虽然是个好孩子,但是孩子还小凡事听父母的,我们这些做叔婶的也伸不了手。”林帆说; 何况也不是父母虐待,就是没有把女儿放在心上而已,这事现在哪里都挺普遍的。
  李翠花看儿子走出去的背影,气的不行,跟老头子抱怨时老头子不要让她管这个,“元春想要上学就让她上,老大家又不是没有收入!”整天看这些女人斗来斗去,烦的不行,还不如带着几个小的串串门更乐呵。
  没想到没多久张建设又来叫林帆和张爱国过去,夫妻两面面相觑,不知道又发生什么事。到的时候看到屋里的人坐成三堆,张大林夫妇坐平时的主位上,张解放和王四妹一伙,其他人成一堆。张爱国搬一张长凳子放门口旁边,拉着林帆两人一起坐下。
  “好了,人都来了,解放你想说什么你说吧,别耽误大家时间。”张大林难得没有抽旱烟。
  张解放不吭声,王四妹推了推他,张解放拍开她的手,直了直腰肢。“爹,我,我也不是不知情礼,这不是,不是没儿子以后养老送终吗,怎么大家都是兄弟,都有儿子,儿子也不少咋就,咋就不能允给我一个。”
  张爱国第一次知道这个事儿,不可置信的看着他,不过他一向黑脸什么也没说。
  “那你想怎么办?让人父母给你儿子,谁有那个心,都是人父母心头肉!”张大林呵斥他,这个儿子怎么能这么糊涂,还搞得全部人都过来商量,一想到这个就火大。“你就不能拿点主意?老听你媳妇儿折腾,拿她脑子当你自己的脑子,拿她的嘴巴当作你的嘴巴了?。”
  “爹,这就是我的主意!凭什么说亲兄弟亲兄弟,遇到这种事却没有人出来帮忙,没儿子以后被人戳我脊梁骨,他们就看着啊?要真是兄弟给一个儿子来啊!”
  林帆都无语了,大家都希望他能雄起,却没想到雄起是这个样子的,真是窝囊久了心里扭曲了吧。
  “你想的美,想要我儿子你做梦去吧!”刘英一听首先就跳起来了。
  “六弟妹,男人说话你插什么嘴?”王四妹不装疯卖傻后战斗力又升级了,比以前更能扯更能算计。
  “我呸,什么男人说话,想要儿子我还不能说话了,你厉害你自己生啊,某算别人儿子算什么玩意儿。”
  “我们这不是不能生吗,这不坐一起商量,看你们这些亲人谁伸伸手帮一帮呗。”王四妹有恃无恐。
  所有人都没有说话,张建设更是看天看地就是不接话。谁有儿子给人,就是给也不给这样两个人,简直混不吝,孩子跟他们能好?如果要过继为了孩子好肯定是要选张爱国这样的条件才行啊,不但养父有本事,养母也有本事的。想到这里张建设看向张爱国夫妇,唉,老五有自己的儿子,人家不需要这些。
  张爱国看这一家子觉得很荒唐,但是也没有说话,继续跟林帆沉默着。
  他不能明白眼前的事,其实在村里或者说在大中国这样的事不说多也不少,只是他十几岁就去当兵,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