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广记-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挺贯其柯叶间。吏曰:“人言此为妖且久,未尝见其真。今则信矣。”急取斧,尽伐去之。(出《宣室志》)
【译文】
有一个叫董观的人,曾经当过和尚,居住在太原的佛寺。太和七年夏天,董观和他表弟王生向南到荆楚一带旅游,然后将去长安。一天,二人来到商於,就在山馆中住下。晚上,王生已经睡下,董观忽然看见一个东西出现在烛光下。接着那东西就去遮住那烛光。伸出来的东西像人手,但是没指。仔细看,烛影外像有个什么东西。董观慌忙喊王生。王生刚起来,那两只手便散去。董观对王生说:“小心,不要睡觉。那鬼怪还会再来。”于是他就抱着棍子坐着等候。很久,王生说:“鬼怪在哪?你真荒唐!”就又睡下。不一会儿,有一个五尺多长的东西,遮蔽着烛光站在那里,没有手也没有面目。董观更害怕了,又喊王生。王生生气不起来。董观就用棍子捅那鬼怪的头,鬼怪的身躯就像用草穿的,棍子便一下子捅了进去。但是拽不回来了。那鬼怪马上退去。董观担心鬼怪再来,直到天亮没敢睡。天亮之后,问馆吏。馆吏说:“从这往西几里,有一棵老杉树,常常闹鬼,你看到的可能就是那东西。”于是馆吏、董观、王生三人一起向西寻来,果然看见一棵老杉树,有一根棍子横穿在枝叶之间。馆吏说:“人们说这棵树作妖很久了,我却不曾真见过,这回我可信了。”急忙取来斧子,把杉树彻底砍去。


京洛士人
京洛间,有士人子弟失(“失”原作“定”。据明抄本、陈校本改)其姓名。素善雕镂。因行他邑山路,见一大槐树荫蔽数亩,其根旁瘤瘿如数斗瓮者四焉,思欲取之。人力且少,又无斧锯之属,约回日采取之。恐为人先采,乃于衣篑中,取纸数张,割为钱,系之于树瘤上。意者欲为神树,不敢采伐也。既舍去,数月而还。大率人夫并刀斧,欲伐之,至此树侧,乃见画图影,旁挂纸钱实繁,复有以香醮奠之处。士人笑曰:“村人无知信此,可惑也。”乃命斧伐之次,忽见紫衣神在旁,容色屹然,叱仆曰:“无伐此木。”士人进曰:“吾昔行次,见槐瘤,欲取之。以无斧锯,恐人采之,故权以纸钱占护耳。本无神也,君何止遏?”神曰:“始者君权以纸钱系树之后,咸曰神树,能致祸福,相与祈祀。冥司遂以某职受享酹。今有神也,何言无之?若必欲伐之,祸甚至矣。”士人不听。神曰:“君取此何用?”客曰:“要雕刻为器耳。”神曰:“若尔,可以善价赎之乎。”客曰:“可”。神曰:“所须几何?”士人曰:“可遗百千。”神曰:“今奉百绢。于前五里有坏坟,绢在其中。如不得者,即复此相见。”士人遂至坏坟中,果得绢,一无欠焉。(出《原化记》)
【译文】
京洛间,有一个士人子弟,笔者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素善雕镂。有一次,他走在外地山路上,看到一棵大槐树树荫遮地好几亩,树根旁边长了四个瓮那么大的大瘤子,他就想要弄到手。但是人力太少,又没有斧锯之类的东西,打算先回去,以后再来收取。怕被别人先采了去,就从衣篑里取出几张纸,割成纸钱,系在树的瘤子上。意思是说这是一棵神树,不敢采伐它。他离开几个月以后才回来,带来了大量的人力和斧锯什么的,要砍伐大槐树。来到树前,竟看到一张图画上画着这棵大槐树,旁边挂着许许多多纸钱,还有烧香上供祭祀的地方。这个士人大笑说:“村野之人无知,居然相信这事儿!胡涂啊!”于是就挥斧砍去。忽然看见一个紫衣神站在一旁。紫衣神的神色严肃。他呵斥那些仆人说:“不要砍这棵树!”士人走上前去说:“我以前走到这,看到了槐树瘤,想要采取,因为没有斧锯,又怕被别人采去,所以权且用纸钱占护着它。它本来没神,你为什么还不让呢?”神说:“当初你权且把纸钱系到树上之后,人们都说有神,能消灾降福,一齐来祈祀。冥间就把我派来享用祭奠。现在有神了!怎么能说没神?如果你一定要砍伐它,灾难马上就到!”士人不听。神说:“你要这东西有什么用?”士人说:“要雕刻一件什么器物。”神说:“要是这样的话,可以用一个公道的价钱把它赎回来吗?”士人说:“可以。”神说:“你要多少?”士人说:“可给我一百千。”神说:“现在我给你一百匹绢。在前边五里的地方有一个坏坟墓,绢就在那墓中。如果拿不到绢,就再回来见我。”士人来到坏坟墓一看,果然有绢,一匹也不少。


江叟
开成中,有江叟者多读道书,广寻方术,善吹笛。往来多在永乐县灵仙阁。时沈饮酒。适阌乡,至盘豆馆东官道大槐树下醉寝。及夜艾稍醒,闻一巨物行声,举步甚重。叟暗窥之,见一人崔嵬高数丈,至槐侧坐,而以毛手扪叟曰:“我意是树畔锄儿,乃瓮边毕卓耳。”遂敲大树数声曰:“可报荆馆中二郎来省大兄。”大槐乃语云:“劳弟相访。”似闻槐树上,有人下来与语。须臾,饮酌之声交作。荆山槐曰:“大兄何年抛却两京道上槐王耳。”大槐曰:“我三甲子,当弃此位。”荆山槐曰:“大兄不知老之将至,犹顾此位。直须至火入空心,膏流节断,而方知退。大是无厌之士。何不如今因其震霆,自拔于道,必得为材用之木,构大厦之梁栋,尚存得重重碎锦,片片真花。岂他日作朽蠹之薪,同入爨为煨烬耳?”大槐曰:“雀鼠尚贪生,吾焉能办此事邪?”槐曰:“老兄不足与语。”告别而去。及明,叟方起。数日,至阌乡荆山中,见庭槐森耸,枝干扶疏,近欲十围,如附神物。遂伺其夜,以酒脯奠之云:“某昨夜,闻槐神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语云云(“云”原作“丨”,据明抄本改)某卧其侧,并历历记其说。今请树神与我言语。”槐曰:“感子厚意,当有何求?殊不知尔夜烂醉于道,夫乃子邪!”叟曰:“某一生好道,但不逢其师。树神有灵,乞为指教。使学道有处,当必奉酬。”槐神曰:“子但入荆山,寻鲍仙师。脱得见之,或水陆之间,必获一处度世。盖感子之请。慎勿泄吾言也。君不忆华表告老狐,祸及余矣。”叟感谢之。明日,遂入荆山,缘岩循水,果访鲍仙师。即匍匐而礼之。师曰:“子何以知吾而来师也?须实言之。”叟不敢隐,具陈荆山馆之树神言也。仙师曰:“小鬼焉敢专辄指人。”未能大段诛之,且飞符残其一枝。叟拜乞免。仙师曰:“今不诛,后当继有来者。”遂谓叟曰:“子有何能?一一陈之。”叟曰:“好道,癖于吹笛。”仙师因令取笛而吹之。仙师叹曰:“子之艺至矣。但所吹者,枯竹笛耳。吾今赠子玉笛,乃荆山之尤者。但如常笛吹之。三年,当召洞中龙矣。龙既出,必衔明月之珠而赠子。子得之,当用醍醐煎之三日。凡小龙已脑疼矣。盖相感使其然也。小龙必持化水丹而赎其珠也。子得当吞之,便为水仙,亦不减万岁。无烦吾之药也。盖子有琴高之相耳。仙师遂出玉笛与之。叟曰:“玉笛与竹笛何异?”师曰:“竹者青也,与龙色相类,能肖之吟,龙不为怪也。玉者白也,与龙相克,忽听其吟,龙怪也,所以来观之。感召之有能变耳。义出于玄。”叟受教乃去。后三年,方得其音律。后因之岳阳,刺史李虞馆之。时大旱,叟因出笛,夜于圣善寺经楼上吹。果洞庭之渚,龙飞出而降。云绕其楼者不一,遂有老龙,果衔珠赠叟。叟得之,依其言而熬之二昼。果有龙化为人,持一小药合,有化水丹,匍匐请赎其珠。叟乃持合而与之珠,饵其药,遂变童颜。入水不濡。凡天下洞穴,无不历览。后居于衡阳,容发如旧耳。(出《传奇》)
【译文】
开成年中,有一个叫江叟的人,读了许多道家的书,广泛地寻求方术,还善于吹笛子。他来来去去,多半喜欢在永乐县的灵仙阁停留。时常耽于饮酒。他到阌乡去,走到盘豆馆东官道大槐树下醉在那里睡着了,直到夜将尽时他才略微清醒一些。他听到一个庞然大物走路的声音。那东西迈步很重。他偷偷地窥视。看见一个高达数丈的巨人。巨人来到大槐树旁边坐下,用毛茸茸的大手摸着江叟说:“我以为是个铲地的,却原来是个醉鬼!”于是他把大树敲了几下,说道:“可以报告说,荆馆中的二郎来探望大哥。”大槐树就说道:“有劳老弟了!”似乎听到大槐树上有人下来与巨人说话。片刻之间,饮酌的声音频频响起。荆山槐说:“老兄哪一年抛弃两京道上槐王的地位呢?”大槐树说:“我一百八十岁的时候,该放弃此位。”荆山槐说:“大哥不知道老之将至,还如此顾忌此位,简直要到了火入空心,膏流节断的地步知道隐退。可真是个无厌之士。为什么不现在就借着那震霆之力,自拔于官道?那样一定能成为有材用的树木,成为建筑高楼大厦栋梁。这样做,尚可留住重重的碎锦,片片的真花。哪能等到他日做朽烂虫蠹的烧柴,同入灶坑烧成灰烬呢?”大槐树说:“鸟雀老鼠尚且贪生,我哪能办这样的事呢?”荆山槐说:“老兄啊,我不屑和你谈下去了!”于是荆山槐告别而去。到了天明,江叟才起来。又走了几天,来到阌乡荆山之中。他看到庭中的一棵大槐树森森然高耸云端,枝干四布,葱茏茂密,将近十围粗细,宛如有神灵附着其上。于是他就等到夜里,用酒肉祭奠它,说道:“我昨天听到槐神您与盘豆官道大槐王论谈。我躺在一边,清楚地记得您的谈话。现在请槐神您和我谈谈好吗?”槐树说:“你的诚意令人感动。你说有什么要求吧?没想到那夜里烂醉在道上的就是你!”江叟说:“我一生喜欢道教,只是没遇上好老师。树神您有神灵,求您多多指教,让我有学道的去处,必当重谢。”槐神说:“你只管到荆山去,寻找鲍仙师,如果能找到,或者水中或者陆上,一定能学到一样度世的本领。这完全是有感于你的请求,千万不要把我的话泄露出去。你不记得华表把话告诉了老狐狸,灾祸都殃及到我了!”江叟很感谢他。第二天就进到荆山中,爬过一重重山,涉过一道道水,果然访到了鲍仙师。江叟就匍匐在地上行礼。仙师说:“你是怎么知道我而来拜我为师的呢?必须照实说!”江叟不敢隐瞒,详细地陈述了荆山馆的树神是怎么说的。仙师说:“小鬼怎么敢专擅地指教别人!”不能大段大段地诛杀槐神,仙师将飞符把它的一个树枝弄残。江叟跪拜,请求饶过槐神。仙师说:“现在不杀它,以后可能继续有人前来。”于是就对江叟说:“你有什么本事,一样一样地说给我听。”江叟说:“我喜欢道教,吹笛子成癖。”仙师就让他取出笛子吹吹。吹完了,仙师叹道:“你吹笛子的技艺已经到家了,只是你吹的是一管竹笛。我现在送给你一管玉笛,是荆山中最好的。只要你象吹平常的笛子那么吹上三年,就能召来洞中龙了。龙出来之后,一定会衔一颗照月之珠赠送给你。你得到珠子之后,应该用醍醐煎它三天。这时候凡是小龙已经脑袋疼了。是互相感应使他们这样的。小龙一定会拿着化水丹来赎那颗珍珠。你得到化水丹应该吞下去,那就成了水仙,少说也活一万岁。这就不用麻烦我给你弄药了。你有琴高那样的福相啊!”仙师就拿出玉笛来给他。江叟说:“玉笛和竹笛有什么不同?”仙师说:“竹子的是青色,和龙的颜色类似,能吹得很像龙吟,龙也不以为怪;玉的是白色,和龙相克,忽然听到龙吟,龙就感到奇怪,所以就出来观看。把它感召出来才能有办法改变它。这道理出之于天。”江叟受教之后便离去。吹了三年之后,才得到音律。后来就到了岳阳,刺史李虞留他住下。当时天大旱,他就拿出笛子来,夜间到圣善寺经楼上吹。果然,洞庭湖的小岛上,龙飞出来落下,驾着云雾围绕在经楼前后,各不一样。于是有一条老龙,果然衔来珠子赠给江叟。江叟得了珠,依照鲍仙师的话把它熬了三天,果然有一条龙变成人,拿着一个小药盒,盒里装着化水丹,匍匐着请求赎回那颗珠子。江叟就拿到药盒而给他珠子。然后,江叟把化水丹吃下去。于是江叟的老脸变童颜,入水不湿。凡是天下的洞穴,他没有不去游览的。后来他住到了衡阳,容颜毛发如旧。



花卉怪
龙蛇草
后汉灵帝中平年夏,陈留郡济阳济阴,冤句离狐,城(陈校本“城”作“成”)皋阳武,城郭路边生草,悉备龙蛇鸟兽之形。《续汉志》曰:“其状五色,毛羽头目足翅皆具。或作人形,操持弓弩,牛马万物之状。”是岁,黑山贼张牛角等十余辈并起抄掠,后兄何进秉权,汉遂微弱。又董卓起兵焚烧宫阙之应。(出《五行记》)
【译文】
后汉灵帝中平年夏,陈留郡的济阳、济阴、冤句、离狐、城皋、阳武等地,城郭的路边长草。这些草全都有龙、蛇、鸟、兽的形状。《续汉志》中说:“它的形状分五色,毛羽、头、眼、脚、翅膀全都具备。有的所人的形状,手拿着弓弩。牛马万物各种形状都有。这一年,黑山贼张牛角等十多人一同起来抄抢掠夺。皇后的哥哥何进执掌大权,汉室就微弱了。又应了董卓起兵焚烧京城的事。


鲜卑女
晋有士人,买得鲜卑女名怀顺。自说其姑女为赤苋所魅。始见一丈夫容质姘净,著赤衣,自云家在侧北。女于是恒歌谣自得。每至将夕,辄结束去屋后。其家伺候,唯见有一株赤苋,女手指环挂其苋茎。芟之而女号泣,经宿遂死焉。(出《异苑》)
【译文】
晋时有一个士人,买了一名鲜卑女子,名叫怀顺。怀顺自己说她姑妈的女儿被一棵赤苋菜精迷住了。当初看见来了一位漂亮的成年男子,男子说他家住在侧北。那女孩从此便经常哼唱小曲,很是自得的样子。每到天将黑的时候,她总是穿戴整齐到屋后去。她家里派人窥视,只看见有一棵赤苋菜,女孩的手指环挂在苋菜的茎上。割除那苋菜,女孩就号哭。经过一夜,女孩就死了。


蕨蛇
太尉郗鉴镇丹阳也,曾出猎。时二月中,蕨始生。有一甲士折食一茎,即觉心中潭潭欲吐。因归家。仍成心腹疼痛。经半年许,忽大吐,吐一赤蛇长尺余。尚动摇。乃挂于檐前,蛇渐焦。经宿视之,乃是一茎蕨耳,犹昔之所食也。病遂差。(出《续搜神记》)
【译文】    太尉郗鉴镇守丹阳,有一天出去打猎。当时正是二月中旬,蕨菜刚长出来。有一名甲士随手折下一茎蕨菜吃,吃完就觉得心里想吐,于是就回到家里。回家之后仍然心腹疼痛。经过半年左右,忽然间大吐一场,吐出一条一尺多长的赤蛇。蛇还会摇动。于是就把蛇挂到房檐下,蛇渐渐变干。经过一宿之后再看,原来是一棵蕨菜,还是从前吃的时候那样子。于是病就好了。


芥虫
五岭春夏率皆霪水,晴(“睛”原作“沾”。据陈校本改)日既少,涉秋入冬方止。凡物皆易蠹败,萠胶毡罽,无逾年者。尝买芥菜置壁下,忘食。数日皆生四足,有首尾,能行走,大如螳螂,但腰身细长耳。(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五岭一带春夏季一般都多雨,晴天的时候少,秋末冬初才停止。由于阴雨绵绵,什么东西都容易生虫子变坏。各种物品,没有超过一年的。曾经有人买了一些芥菜放在墙下,忘了吃它,几天之后生了虫子。那虫子四条腿,有头有尾,能行走,大小有如螳螂,只是腰身细长一些罢了。


崔玄微
唐天宝中,处士崔玄微洛东有宅。耽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因药尽,领僮仆辈入嵩山采芝,一年方回。宅中无人,蒿莱满院。时春季夜间,风清月朗,不睡。独处一院,家人无故辄不到。三更后,有一青衣云:“君在院中也,今欲与一两女伴过,至上东门表姨处,暂借此歇。可乎?”玄微许之。须臾,乃有十余人,青衣引入。有绿裳者前曰:“某姓杨。”指一人,曰“李氏”。又一人,曰“陶氏”。又指一绯小女,曰“姓石名阿措”。各有侍女辈。玄微相见毕,乃坐于月下,问行出之由。对曰:“欲到封十八姨。数日云欲来相看,不得,今夕众往看之。”坐未定,门外报封家姨来也。坐皆惊喜出迎。杨氏云:“主人甚贤,只此从容不恶,诸亦未胜于此也。”玄微又出见封氏。言词冷冷。有林下风气。遂揖入坐。色皆殊绝,满座芳香,馥馥袭人。诸人命酒,各歌以送之。玄微志其二焉。有红裳人与白衣送酒,歌曰:“皎洁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芳月。沉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至十八姨持盏,性颇轻佻,翻酒汗阿措衣。阿措作色曰:“诸人即奉求,余即不知奉求(“余即不知奉求”原“作人不畏”,据陈校本改)耳。”拂衣而起。十八姨曰:“小女弄酒”。皆起。至门外别。十八姨南去。诸人西入苑中而别。玄微亦不知异。明夜又来云:“欲往十八姨处。”阿措怒曰:“何用更去封妪舍,有事只求处士,不知可乎?”阿措又言曰:“诸侣皆住苑中,每岁多被恶风所挠,居止不安,常求十八姨相庇。昨阿措不能依回,应难取力。处士倘不阻见庇,亦有微报耳。”玄微曰:“某有何力,得及诸女?”阿措曰:“但处士每岁岁日,与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于苑东立之,则免难矣。今岁已过,但请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东风,即立之。庶夫免患也。”玄微许之。乃齐声谢曰:“不敢忘德。”拜而去。玄微于月中随而送之。逾苑墙,乃入苑中,各失所在。依其言,至此日立幡。是日东风振地,自洛南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玄微乃悟。诸女曰姓杨李陶,及衣服颜色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绯衣名阿措,即安石榴也。封十八姨,乃风神也。后数夜,杨氏辈复至愧谢。各裹桃李花数斗,劝崔生服之,可延年却老。愿长如此住卫护某等,亦可致长生。至元和初,玄微犹在,可称年三十许人。又尊贤坊田弘正宅,中门外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余朵。花盛时,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长尺余,游于花上。如此七八年。人将掩之,辄失所在。(出《酉阳杂俎》及《博异记》)
【译文】
唐天宝年中,处士崔玄微在洛东有一处宅院。他沉溺于道家学说,服用术和茯苓三十年。因为药已用尽,他就领着僮仆们深入嵩山采灵芝。一年之后才回来。宅中没人居住,蒿草满院。当时正是春天的夜晚,风清月朗,晚风宜人,他就没有睡,单独呆在一个院子里。家人没事是不到这院里来的,三更天之后,有一个婢女来说:“您在院里呢!我现在想要和一两个女伴过去,到东门表姨那里去,想暂借这地方歇一歇,可以吗?”崔玄微答应了。不一会儿,就有十多个人由那婢女领进来。有一个穿绿衣裳的上前说:“我姓杨。”她指着一人说:“她姓李。”又指一人,说姓陶。又指一个红色小女子说:“她姓石名阿措。”她们各有自己的侍女。崔玄微与她们相见完毕,就坐到月下,问她们出来的原因。回答说,她们要到封十八姨那去,封十八姨几天前说想要来看她们,没来成,今晚她们大伙去看她。还没全坐稳,门外报告说封家姨来了。在坐的都惊喜地跑出去迎接。杨氏说:“这家的主人很好,只这从从容容不令人厌恶,其它地方就比不上这。”崔玄微又出来见过封氏。封氏的言辞清冷冷峻,有林下的风气。于是大家相揖入座。众女子都是殊绝姿色,满座芳香,馥馥袭人。酒席摆上,开始饮酒。酒间,唱歌互赠。崔玄微记得其中的两首歌。一首是有一个红衣裳的给一个白衣裳的送酒,唱道:“皎玉颜胜白雪,况乃当年对芳月。沉吟不敢怨春风,自叹容华暗消歇。”另一首是白衣人给红衣人送酒,唱道:“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自恨红颜留不住,莫怨春风道薄情。”到了十八姨端起酒杯,她的情性很轻佻,把酒弄到了阿措身上。阿措生气地说:“每个人都是双手捧着酒杯走到跟前请人家喝,论到我怎么就不能捧着给我呢?”说完,她拂衣而起。十八姨说:“这孩子耍酒疯呢!”大家都起来,到了门外相别。十八姨往南去。其他人往西进到园中而各自别去。崔玄微也不知有什么异常。第二天晚上她们又来,说,要到十八姨那去。阿措生气道:“何必还到封老婆子那里去!有事只求求这位处士,不知可不可以?”阿措又说道:“各位伙伴都住在园中,每年都多次被恶风抓挠,居止不安,常常求十八姨庇护。昨天我没能依顺她,应该很难借上她的力了。处士如果能庇护我们,我们也会有所报答的。”崔玄微说:“我有什么能力,能保护到各位女子?”阿措说:“只要处士每年过年的这一天,给我们做一面红色旗,旗上画上日头月亮和五星,送到园东立起来,就能免除我们的灾难。现在年已经过了,只请你到了这个月的二十一日,天亮的时候微有东风,就立上,也许可以免除祸患。”崔玄微答应下来。众女子一齐致谢说:“不敢忘记处士的恩德。”说完便行礼而去。崔玄微在月光里跟随在她们后边相送,见她们越过园墙,走进园中,各不知去向。崔玄微按照她们的说法,到了这天便把旗立了起来。这一天东风振地,从洛南开始,折树飞沙,但是园子里的繁花不摇不动。崔玄微这才恍然大悟。众女子说姓杨,姓李,姓陶,以及她们的衣服颜色不同,从中可以看出她们是各种花精。穿红衣名阿措的,就是安石榴;封十八姨,就是枫树神。后来过了几日,一天夜里杨氏等人又来了,是来致谢的。她们各裹桃李花数斗,劝崔玄微服用,说可以延年却老。她们希望崔玄微长住下去并且经常卫护她们,那样崔玄微也可以长生不老。到了元和年初,崔玄微还健在,看上去,可称为三十来岁的人。另外,尊贤坊田弘正的宅院里,中门外一株紫牡丹长成树,开花一千多朵,花盛时,每个有月色的夜晚,就能看见有五六个仆人,一个个身长一尺多,在花上游玩。如此七八年的光景,人们要突然逮住他们的时候,便各失所在,不知哪儿去了。





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
花卉怪下    光化寺客 僧智拢〉双暋×踉怼√锊肌×荷∷詹
药怪    上党人 田登娘 赵生
菌怪    郭元振 宣平坊官人 豫章人


花卉怪下
光化寺客
兖州徂徕山寺曰光化,客有习儒业者,坚志栖焉。夏日凉天,因阅壁画于廊序。忽逢白衣美女,年十五六,姿貌绝异。客询其来,笑而应曰:“家在山前。”客心知山前无是子,亦未疑妖。但心以殊尤,贪其观视。且挑且悦,因诱致于室。交欢结义,情款甚密。白衣曰:“幸不以村野见鄙,誓当永奉恩顾。然今晚须去,复来则可以不别矣。”客因留连,百端遍尽,而终不可。素宝白玉指环,因以遗之曰:“幸视此,可以速还。”因送行。白衣曰:“恐家人接迎,愿且回去。”客即上寺门楼,隐身目送。白衣行计百步许,奄然不见。客乃识其灭处,径寻究。寺前舒平数里,纤木细草,毫发无隐,履历详熟,曾无踪迹。暮将回,草中见百合苗一枝,白花绝伟。客因斸之。根本如拱,瑰异不类常者。及归,乃启其重付,百叠既尽,白玉指环,宛在其内。乃惊叹悔恨,恍惚成病,一旬而毙。(出《集异记》)
【译文】
兖州徂徕山有寺叫光化寺,有个以读书为业的客人意志坚强,长期住在这里。夏季里的一个较凉爽的日子,他因为观看壁画来到廊下忽然遇上一位美丽的少女。少女十五六岁的年纪,姿色绝异。他询问女子从哪里来。女子笑着回答,家在山前。他心里明知山前没有这女子,也没有怀疑她是妖,只是心里因为特别喜欢她的眉眼,又是挑逗,又是说笑,就把她引诱到室内,交欢结义,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白衣说:“你不因为我是村野之人而瞧不起我,我坚决要永远侍奉你,但是今晚必须离去。再回来就可以永不分离了。”他因为心里留连不舍,千方百计地留她,到底不可,只好把平常带在身上的一件宝贝……白玉指环,送给她说:“希望你见到它就能赶快回来。”于是就出去送送她。她说:“恐怕俺家有人来接我,你先回去吧!”客就爬上寺门楼,隐身目送她。她大约走出百步左右,忽然就不见了。他记住她消失的地方,径直跑去寻找。寺前平阔数里,小树小草,一根头发都不能隐藏。他对这里特别熟悉,却就是找不到她的踪迹。天将黑时,他见草中有一株百合,白花绝美,就把它挖了出来。那百合根本处是拱形,非常瑰异。等到拿到屋里,才发现那只白玉指环,就裹在这株百合里。于是他就惊叹,就悔恨,恍恍惚惚,一病不起,十天之后便死去。


僧智拢
上元中,蜀郡有僧智拢诒ο嗨鲁志R咕茫鲇蟹沙嫖辶笕缬鹕筛暗蒲妫蚨子诘苹ㄉ瞎某帷S牖鹨簧媚嗣鹩谘嬷小H绱耸ΑM踊鞫槠湟唬硕交ǎ鞒尽岸弊鳌稗埂薄ⅰ盎ā弊鳌跋恪保┮病R辔扌巫础W允遣桓醇#ǔ觥队涎粼淤蕖罚
【译文】
上元年中,蜀郡有一个叫智拢暮蜕性诒ο嗨履罹股睿鋈挥形辶霾杂笮〉慕鹕〕娣山矗至鹘惶娴胤上虻频幕鹈缟希械亩自诘苹ㄉ仙榷岚颉3婊鹨簧砭貌畔鹪诨鹧嬷小H绱撕眉父鲆雇怼M踊髀淦渲幸桓觯豢矗谷皇且欢涠交āR裁挥惺裁葱巫础4哟瞬辉俪鱿至恕


邓珪
晋阳西有童子寺在郊牧之外。贞元中,有邓珪者寓居于寺。是岁秋,与朋友数辈会宿。既阖扉后,忽见一手自牖间入。其手色黄而瘦甚。众视之,俱慄然。独珪无所惧。反开其牖。闻有吟啸之声,珪不之怪。讯之曰:“汝为谁?”对曰:“吾隐居山谷有年矣。今夕纵风月之游,闻先生在此,故来奉谒。诚不当列先生之席,愿得坐牖下,听先生与客谈足矣。珪许之。既坐,与诸客谈笑极欢。久之告去。将行,谓珪曰:“明夕当再来。愿先生未见摈。”既去,珪与诸客议曰。此必鬼也。不穷其迹,且将为患矣。”于是缉丝为缗数百寻,候其再来。必缚(“必缚”原作“丝”,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之。明夕果来,又以手出于牖间。珪即以缗系其臂,牢不可解。闻牖外问:“何罪而见缚?其议安在?得无悔邪?”遂引缗而去。至明日,珪与诸客俱穷其迹。至寺北百余步,有蒲桃一株,甚蕃茂,而缗系其枝。有叶类人手,果牖间所见者。遂命掘其根而焚之。(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