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第3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愣祭捶梦省5笔庇刑写蠓蛭涑扇怂锓帷⒐啬诤畛I饺撕虏降仁嗳耍黄肜椿峒蕴峡业匮拔剩蠖己芫迮拢寄芰⒓捶罘ㄐ猩啤
袁廓
宋袁廓字思度,陈郡人也。元徽中,为吴郡丞。病经少日,奄然如死,但余息未尽。棺衾之具并备,待毕而殓。三日而能转动视瞬。自说云:有使者称教唤,廓随去。既至,有大城池,楼堞高整,阶闱崇丽。既命廓进。主人南面,与廓温凉毕,命坐。设酒炙,果粽菹者等味,不异世中。酒数行,主人谓廓曰:“主簿不幸有缺,以君才颖,故欲相屈,当能顾怀不?”廓意知是幽途,乃固辞凡薄,非所克堪。加少穷孤,兄弟零落,乞蒙恩放。主人曰:“君当以幽显异方,故辞耳。此间荣禄服御,乃胜君世中,甚贪共事。想必降意,副所期也。”廓复固请曰:“男女藐然,并在龆龀,仆一旦供任,养视无托。父子之恋,理有可矜。”廓因流涕稽颡。主人曰:“君辞让乃尔,何容相逼?愿言不获,深为叹恨。”就案上取一卷文书,勾点之。既而廓谢恩辞归。主人曰:“君不欲定省先亡乎?”乃遣人将廓行,经历寺署甚众,末得一垣门,盖囹圄也。将廓入中,叙趣一隅有诸屋宇,骈阗相接。次有一屋弊陋,见其所生母羊氏在焉,容服不佳,甚异平生。见廓惊喜。户边有一人,身面伤疾,呼廓。廓惊问谁,羊氏曰:“此王夫人,汝不识耶?”王夫人曰:“吾在世时,不信报应。虽无馀罪,正坐鞭挞婢仆过苦,受此罚。亡来痛楚,殆无暂休。今特小时宽隙耳。前唤汝姊来,望以自代,竟无所益,徒为忧聚。”言毕涕泗。王夫人即廓嫡母也,廓娣时亦在侧。有顷。使人复将廓去,经涉巷陌,闾里整顿,似是民居。末有一宅,竹篱茅屋,见父凭案而坐。廓入门,父扬手遣廓曰:“汝既蒙罢,可速归去,不须迟也。”廓跪辞而归,至家即活。(出《法苑珠林》)
【译文】
北宋陈郡人袁廓,字思度,南朝宋后废帝元徽年间任吴郡丞。病不多日,像死了似的,只有一息尚存。棺槨被子等物已准备好,只等死后入殓。三天后却能转动眼珠看视,他自己说:有个使者说有人叫他,他便跟了去。到了时看到一座大城,城楼和城墙高大整齐,台阶和小门都很华丽,就叫袁廓进去。见主人面南而坐,与袁廓寒喧后让袁廓坐。摆设酒席,酒、肴、瓜果等物和世间一样。酒过数巡后,主人对袁廓说:“我这里缺少一个掌管文书典籍的人,知道你很有才华,所以想请你屈尊任此职,不知你是否愿意?”袁廓知道这是在阴间,于是坚决推辞此事,并说:“这不是能胜任的,我少年时孤苦贫穷,兄弟也都死亡飘零,请求你开恩放我回去。”主人说:“你可能认为阴间与阳世很不相同,所以才推辞。这里的荣华富贵吃穿使用,要比你在世间强的多,我很想和你共事,我想你必然会同意,不负我的期望。”袁廓又坚持请求说:“家中儿女尚小,正是幼稚的年龄,我要在这任职,靠谁来养育他们。父子之爱,理应得到怜悯同情。”袁廓痛苦流涕跪在地上磕头作揖。主人说:“你既然这样推辞,我也不能逼迫你,我的愿望没有实现,我深感遗憾。”主人从案桌上取出一卷文书,用笔勾点。这时,袁廓要谢恩回去。主人说:“你不想看一看先死去的人吗?”便派人领袁廓走,一路上寺庙衙署很多,最后到了一个衙署的门前,是一座监狱。把袁廓领进去,在一边按顺序建有很多房屋,并排相接。后又有一屋比较简陋,袁廓看见了自己的生母羊氏在这里,面容很脏,衣服很乱,和活着时很不一样。看见袁廓又惊又喜。门边还有一人,脸上和身上都有伤痕,她招呼袁廓,袁廓很吃惊问这人是谁?羊氏说:“这是王夫人,你不认识了吗?”王夫人说:“我在世的时候,不相信报应,虽然没有别的罪,却因为鞭打丫环仆人太厉害,才受到这样的惩罚,死后遭受这样的痛苦,恐怕暂时不能停止,今天特别给了一点时间的宽限。前些天唤你姐姐来,本想我自己代替你们受刑罚,看来也是不可能的,也只能在这里痛苦的见见面。”说完便痛哭流涕。王夫人是袁廓父亲的正妻,袁廓的妹妹也在旁边。一会儿,来人又将袁廓带走,经过了很多街巷,房舍建筑很整齐,好像似民房。最后有一个宅院,竹篱笆草房,袁廓看见了父亲坐在案桌前。袁廓走进门,父亲挥手告诉他说:“你对这里的情况都明白了,应该急速回去,不能迟误。”袁廓跪下辞别了父亲便回去了,到家中便复活了过来。
曹宗之
高平曹宗之,元嘉二十五年,在彭城,夜寝不寤,旦亡。晡时气息还通。自说所见:一人单衣帻,执手板,称北海王使者,殿下相唤。宗之随去。殿前中庭,有轻云,去地数十丈,流荫徘徊。帷幌之间,有紫烟飘摇。风吹近人,其香非常。使者曰:“君停阶下,今入白之。”须臾,传令谢曹君。“君事能可称,久怀钦迟,今欲相屈为府佐。君今年几,曾经卤簿官未?”宗之答:“才干素弱,仰惭圣恩。今年三十一,未曾经卤簿官。”又报曰:“君年算虽少,然先有福业,应受显要,当经卤簿官。乃辞身,可且归家,后当更议也。”寻见向使者送出门,恍惚而醒。宗之后任广州,年四十七。明年职解,遂还州病亡。(出《述巽记》)
【译文】
高平人曹宗之,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时在彭城,晚间睡觉没醒过来,天亮死了,到了下午气息相通,又活了过来。自己述说见闻。他说,见一个人身穿单衣,扎头巾,手拿竹板,自称是北海王的使者,说北海王要招唤曹宗之,曹宗之便随他去了。殿前的中庭,离地数十丈处有轻云飘荡,帷幔之间有紫气飘摇,风吹到人前,阵阵异香。使者说,“你在阶下等着,我进去告诉一声。”一会儿,传令让曹宗之进去,并对他说:“你很有才干和能力,已经钦佩很久了,今天想委屈你在府中任职。你今年多大年龄?曾经做过官没有?”曹宗之回答:“我的才干不强,愧对圣贤的恩德。今年三十一岁,没当过官。”又对曹宗之说:“你的年龄还小,但祖先有福业,应得到显要的职务,先去做个官。你现在可以起身回家,以后再说吧。”一会儿,那个使者便把曹宗之送出门,曹宗之恍惚间醒来。曹宗之后来在广州任官,年龄四十七岁,第二年解职,从广州回来便病故。
孙回璞
唐殿中侍医孙回璞,济阴人也。贞观十三年,从车驾幸九成宫三善谷,与魏征邻家。尝夜二更,闻外有一人,呼孙侍医者。璞谓是魏征之命,既出,见两人谓璞曰:“官唤。”璞曰:“我不能步行。”即取马乘之。随二人行,乃觉天地如昼日光明,璞怪而不敢言。出谷,历朝堂东,又东北行六七里,至苜蓿谷。遥见有两人,持韩凤方行。语所引璞二人曰:“汝等错追,所得者是,汝宜放彼。”人即放璞。璞循路而还,了了不异平生行处。既至家,系马,见婢当户眠,唤之不应。越度入户,见其身与妇并眠,欲就之而不得。但著南壁立,大声唤妇,终不应。屋内极明光,壁角中有蜘蛛网,中二蝇,一大一小。并见梁上所著药物,无不分明,唯不得就床。自知是死,甚忧闷,恨不得共妻别。倚立南壁,久之微睡,忽惊觉,身已卧床上,而屋中暗黑,无所见。唤妇,令起然火,而璞方大汗流。起视蜘蛛网,历然不殊。见马亦大汗。凤方是夜暴死。后至十七年,璞奉敕,驿驰往齐州,疗齐王佑疾。还至洛州东孝义驿,忽见一人来问曰:“君子是孙回璞。”曰:“是。君何问为?”答:“我是鬼耳,魏太监(“监”原作“师”据明抄本改)追君为记室。”因出书示璞。璞视之,则魏征署也。璞惊曰:“郑公不死,何为遣君送书?”鬼曰。已死矣,今为太阳都录太监,令我召君。”回璞引坐共食,鬼甚喜谢。璞请曰:“我奉敕使未还,郑公不宜追。我还京奏事毕,然后听命,可乎?”鬼许之。于是昼则同行,夜便同宿,遂至阌乡。鬼辞曰:“吾今先行,度关待君。”次日度关,出西门,见鬼已在门外。复同行,到滋水。鬼又与璞别曰:“待君奏事讫,相见也。君可勿食荤辛。”璞许诺。既奏事毕,访征已薨。校其薨日,则孝义驿之前日也。璞自以必死,与家人诀别。而请僧行道,造像写经。可六七夜。梦前鬼来召,引璞上高山,山巅有大宫殿。既入,见众君子迎谓曰:“此人修福,不得留之,可放去。”即推(“推”原作“随”,据明抄本改)璞堕山,于是惊悟。遂至今无恙矣。(出《冥祥记》)
【译文】
唐朝宫中侍医孙回璞,济阴人。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时,他伴驾皇上到九成宫三善谷,与魏征家相邻。当夜二更天,听到外面有一人呼唤孙侍医,孙回璞以为是魏征的命令,便出来了。见两个人对孙回璞说:“当官的叫你。”回璞说:“我不能步行。”便牵来马骑上随二人走,竟觉得天地间像和白天一样明亮,孙回璞感觉奇怪,但不敢说。出了三善谷,经过朝堂东侧,又往东北走了六七里,到了苜蓿谷。远远地看见两个人夹持韩凤方在走,并对领孙回璞的这两个人说:“你们追错了,我们得到的这个才是,你们应放了他。”这两人便放了孙回璞。孙回璞顺着原路往回走,和原来走过的地方一样。到了家拴好马,看见丫环在门旁睡觉,招呼也不答应。他越过丫环进了屋里,看到他的身体和妻子一齐躺着,想上床却上不去。只好靠着南墙站着,大声叫他妇人,却始终不应声。室内特别亮,墙角有蜘蛛网,网上有两个苍蝇,一大一小,还看见了房梁上挂着的药物,样样分明,可就是上不去床。他自己知道是死了,很忧愁,怨恨不能和妻子告别。他倚在南墙上慢慢睡着了,忽然惊醒,身体已躺在床上,屋里很暗很黑,什么也看不到。叫他妇人起来点燃灯火,孙回璞身上在流汗,起来看蜘蛛网,和原来一样,看到马也在流汗。韩凤方就是在这夜暴病而死。后来,到了贞观十七年,孙回璞奉命骑马去齐州,为齐王治病。回来时直到洛州东孝义驿站时,忽然见到一个人来问:“你是孙回璞吗?”孙回璞回答:“是。你问我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是鬼,魏太监让你去当记室。”并拿出文书给孙回璞看。孙回璞一看,确是魏征的署名。孙回璞吃惊地说:“魏太监没有死,为什么派你来送文书?”鬼说:“他已经死了,现在任阴间太阳都录太监,让我来召你。”孙回璞给鬼让坐一齐吃饭,鬼很高兴很感谢。孙回璞请求说:“我是奉皇上的命令出使还没有回去,魏太监不应追我,等我回京向皇上禀奏之后再听命,可以吗?”鬼允许了。于是孙回璞和鬼白天同行,夜间同宿。到了阌乡,鬼告辞说:“我先走了,过了关等你。”第二天过关后出了西门,看见鬼已等在门外。到了滋水,鬼又和孙回璞告别说:“等你回京奏事后再见,你可不要吃荤腥辛辣的东西。”孙回璞答应了。孙回璞回京奏事后,访到魏征确实已死,查对魏征死的日期,正好是孙回璞到孝义驿站的前一天。孙回璞自己认为必然要死了,便和家里人诀别,并请和尚做道场,请人画像写经文。过了六七夜,孙回璞梦见以前遇见的鬼来召他,把他领上高山,山顶上有大宫殿。他们进去,看到很多君子迎上来并说:“这个人是行善有福的人,不能留在这里,可放他回去。”立即一推,孙回璞便跌落山下,于是惊醒,至今天无病无灾。
李强友
李强友者,御史如璧之子。强友天宝末,为剡县丞。上官数日,有素所识屠者,诣门再拜。问其故,答曰:“因得病暴死,至地下,被所由领过太山。见大郎做主簿,因往陈诉。未合死至,蒙放得还。故来拜谢。”大郎者,强友也。强友闻,惆怅久之。曰:“死得太山主簿,办复何忧?”因问职事何如?屠者云:“太山有两主簿,于人间如判官也,傧从甚盛。鬼神之事,多经其所。”后数日,强友亲人死,得活。复去被收至太山。太山有两主簿,一姓李,即强友也。一姓王。其人死在王下,苦自论别。年尚未尽,忽闻府君召王主簿,去顷便回。云,官家设斋,须漆器万口。谓人曰,君家有此物,可借一用。速宜取之,事了即当放。此人来诣强友云。被借(“被借”原作“彼著”,据明抄本改)漆器,实无手力。强友为嘱王候,久之未决。又闻府君唤李主簿,走去却回。谓亲吏曰:“官家嗔王主簿不了事,转令与觅漆器。此事已急,无可至辞,宜速取也。”其人不得已,将手力来取。拣阅之声,家人悉闻。事毕,强友领过府君,因而得放。既愈,又为强友说之。强友于官严毅,典吏甚惧。衙后多在门外。忽传赞府出,莫不罄折。有窃视,见强友著帽,从百余人,不可复识。皆怪讶之。如是十余日,而强友卒。(出《广异记》)
【译文】
李强友是御史李如壁的儿子,在唐玄宗天宝末年时任剡县县丞。他上任不久,便有一个他平日熟悉的屠夫来登门拜谢。他问为什么谢他,屠夫回答说:“我因得病暴死,到了阴间,被人领过太山,看见了大郎你在那作主簿,我向你请求,还没到死的时候,蒙你开恩放我回来,所以才来向你拜谢。”大郎就是李强友,强友一听感到很伤感,说:“死后能在太山当主簿,也没什么可忧虑的。”又问屠夫,在那里主簿都干些什么事?屠夫说:“太山有两个主簿,和人间的判官一样,手下随从很多,鬼神的事大都由他办。”以后又过了几天,强友的一个亲人死了后复活了,又死去,被收到太山。太山有两个主簿,一个姓李,就是强友;一个姓王,强友的亲人就是死在王主簿手下。他向王主簿苦诉,自己的阳寿还没到头。忽然听到府君召王主簿,去了一会儿便回来了,说,官家要设斋,需要一万多只漆器。王主簿对强友亲人说,你家有这种器皿,可借来用一用,你快回去取来,事办完后就放你。此人来找强友说,借用这么多漆器。实在没有人手取。强友听说是王主簿的嘱咐,便犹豫了很久。又听到府君召唤李主簿,强友去了后回来对亲人说:“官家责怪王主簿不会办事,又让我去寻找漆器。这事很急,不能推辞,应该马上去取。”这人不得已带领众人回家去取,家里人都听到了搬动器皿的声音。事办完后,强友领亲人去见府君,此人被放还。病愈后,又对强友说了这件事。强友为官严厉果断,手下官吏都很惧怕他。衙役都站在门外,忽传强友要出府,都弯腰低头。有人偷看,见强友衣帽整齐,后跟百多人,再看却不见了,都感到奇怪和惊讶。就这样过了十几天,强友便死去了。
韦广济
韦广济,上元中,暴死。自言初见(“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使持帖,云,阎罗王追己为判官,己至门下,而未见王。须臾,衢州刺史韦黄裳复至。广济拜候。黄裳与广济为从兄弟,问汝何由而来。答云:“奉王帖,追为判官。”裳笑曰:“我已为之,汝当得去。”命坐久之,命所司办食。顷之食至,盘中悉是人鼻手指等。谓济曰:“此鬼道中食,弟既欲还,不宜复吃。”因令向前人送广济还。及苏,说其事。而黄裳犹无恙,后数日而暴卒。其年,吕延为浙东节度,有术士谓曰:“地下所由云,王追公为判官。速作功德,或当得免。”延之惶惧,大造经像。数十日,术者曰:“公已得免矣,今王取韦衢州,其牒已行。”延之使人至信安,遽报消息。后十日,黄裳竞亡也。(出《广异记》)
【译文】
韦广济在唐肃宗上元年间突然死去。自己说他当初看见一个使者拿着帖子对他说,阎王要他去当判官,他到了阎王门前,却没看到阎王。不一会儿,衢州刺史韦黄裳也到了这里,韦广济上前拜见问候,黄裳和广济是堂兄弟。黄裳问广济为什么来到这里,广济答道:“奉阎王的帖子,追我为判官。”黄裳笑说:“我已经当了,你应当回去。”叫广济坐一会儿,命人去办伙食。顷刻之间饭菜已到,盘中都是人的鼻子、手指等物。黄裳对广济说:“这是鬼道中的食物,你既然想回去,不应再吃。”又叫带广济来的那人把广济送回去。到他醒来时,便说了他的见闻,而韦黄裳却平安无事,几天后才突然暴死。那年,吕延任浙东节度使,有个江湖术士对他说:“地狱的差役说,阎王追你为判官,你应该速设道场诵经念佛,或许能免除。”吕延很害怕,大设道场造像诵经,数十天后,那术士对他说:“你已经得到免除,阎王去召韦衢州,文书已经发出。”吕延派人到信安,命其急速报告消息,十天后,韦黄裳死去。
郄惠连
大历中,山阳人郄惠连,始居泗上,以其父尝为河朔官,遂从居清河。父殁,惠连以哀瘠闻。廉使命吏临吊,赠粟帛。既免丧,表授漳南尉。岁余,一夕独处于堂,忽见一人,衣紫(“衣紫”二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佩刀,趋至前,谓惠连曰:“上帝有命,拜公为司命主者,以册(“册”字原空缺,据许本、黄本补。)立阎波罗王。”即以锦纹箱贮书,进于惠连曰:“此上帝命也。”轴用琼钿,标以纹锦。又象笏紫绶,金龟玉带,以赐。惠连且喜且惧,心甚惶惑,不暇顾问。遂受之。立于前轩,有相者趋入,赞曰:“驱殿吏卒且至。”已而有数百人,绣衣红额,左右佩兵器,趋入,罗为数行,再拜。一人前曰:“某幸得为使之吏,敢以谢。”词竟又拜。拜讫,分立于前。相者又曰:“五岳卫兵主将。”复有百余人趋入,罗为五行,衣如五方色,皆再拜。相者又曰:“礼器乐悬吏,鼓吹吏,车舆乘马吏,符印簿书吏,帑藏厨膳吏。”近数百人,皆趋而至。有顷,相者曰:“诸岳卫兵及礼器东悬车舆乘马等,请使躬自阅之。”惠连曰:“诸岳卫兵安在?”对曰:“自有所自有所耳。”惠连即命驾,于是控一白马至,具以金玉。其导引控御从辈,皆向者绣衣也。数骑夹道前驱,引惠连东北而去,传呼甚严。可行数里,兵士万余,或骑或步,尽介金执戈,列于路。枪槊旗饰,文繍交焕。俄见朱门外,有数十人,皆衣绿执笏,曲躬而拜者。曰:“此属吏也。”其门内,悉张帷帟几榻,若王者居。惠连既升阶,据几而坐。俄绿衣者十辈,各赍簿书,请惠连判署。己而相者引惠连于东庑下一院,其前庭有车舆乘马甚多,又有乐器鼓箫,及符印管钥。尽致于榻上,以黄纹帊蔽之。其榻绕四墉。又有玉册,用紫金填字,以篆籀书,盘屈若龙凤之势。主吏白曰:“此阎波罗王之册也。”有一人具簪冕来谒,惠连与抗礼。既坐,谓惠连曰:“上帝以邺郡内黄县南兰若海悟禅师有德,立心画一册。有阎波罗王礼甚,言以执事有至行,故拜执事为司命主者,统册立使。某幸列宾掾。故得侍左右。”惠连问曰:“阎波罗王居何?”府掾曰:“地府之尊者也。摽冠岳渎,总幽冥之务。非有奇特之行者,不在是选。”惠连思曰:“吾行册礼于幽冥,岂非身已死乎?”又念及妻子,怏怏有不平之色。府掾已察其旨,谓惠连曰:“执事有忧色,得非以妻子为念乎?”惠连曰:“然。”府掾曰:“册命之礼用明日,执事可暂归治其家。然执事官至崇,幸不以幽显为恨。”言讫遂起。惠连即命驾出行,而昏然若醉者。即据案假寐,及寤,已在县。时天才晓,惊叹且久。自度上帝命,固不可免。即具白妻子,为理命。又白于县令。令曹某不信。惠连遂汤沐,具绅冕,卧于榻。是夕,县吏数辈,皆闻空中有声若风雨,自北来,直入惠连之室。食顷,惠连卒。又闻其声北向而去,叹骇。因遣使往邺郡内黄县南问,果是兰若院禅师海悟者,近卒矣。(出《宣室志》)
【译文】
唐代宗大历年间,山阳人郄惠连,初住在泗水上游地区,因为他父亲曾在河朔为官,他便随从父亲住在清河。他父亲死后,他由于过分悲痛形容消瘦而闻名,巡察使者到此地派人前去吊唁,赠以粮食布匹。守孝结束之后,皇帝下旨,授他为漳南尉。一年多后,一天晚上,他一人独坐堂前,忽然看见一个人,身穿紫衣腰佩刀,到他面前对他说:“天神有命,任你为司命主者是为了册封阎波罗王。”从锦纹箱中取出文书递给惠连说:“这是天神的命令。”轴是用美玉金银做成,用带花纹的锦绣装裱,又把象牙笏板绶带和金龟玉带,赐给惠连。他又喜又怕,心里很惶恐,没有时间细问,便接受了。他立在廊前,有个主持礼仪的人上前来说:“驱殿的官吏和士卒到。”这时有身穿绣衣左右佩兵器的几百人走向前来,站成数行,再拜。有一人上前说:“我有幸为你的下属,表示谢意。”说完又拜,拜完分别立在前面。司仪又说:“五岳卫兵主将。”又有一百多人走向前来,站成五行,衣服也分五种颜色,都再拜。司仪又说,“掌管礼仪用品的官、管鼓乐的官、管车轿马匹的官、掌符文书簿网的官、管库藏伙食的官。”将近几百人,都走向前来。过了一会儿,司仪说:“各岳卫兵礼仪器皿车轿马匹等请你亲自检阅。”惠连说:“诸岳卫兵在哪?”回答说:“各在各的住所。”惠连马上命令出发,于是有人牵一匹白马来,马具都是镶金嵌玉。前面导引的,后面跟从的都穿着绣衣。好几个骑兵夹道前导,引领惠连往东北方而去,传递命令非常严格。队伍走出几里路,一万多士兵,有的骑马有的步行,都金甲执戈站在路旁。枪矛旗帜,交相辉映。不久,看见朱门外有数十人,都穿着绿衣,手执笏板,弯腰而拜。说:“都是你属下的官吏。”门内,悬挂着帷幔,摆设着桌几床榻,好似王爷的居室。惠连走到阶上,坐在桌几旁,马上有十多个穿绿衣的人,各自带着册簿文书,请惠连判处签署。以后,司仪又领惠连到东厢的一个院内,前庭有很多车轿马匹,又有乐器鼓箫,以及符印钥匙等,都摆放在木案上,用带花的黄绫布盖着,木案四周都有护栏。又有一个玉册,用紫金写的字,好像篆书,每个字都有龙飞凤舞之势。主管的官吏说:“这是阎波罗王受册封的文书。”有一人头戴冠冕前来拜见,惠连与他见过礼后就坐。他对惠连说,天神说要以邺郡内黄县南边的佛寺中的海悟禅师最有功德,天神心中早有谋划,想立他为阎波罗王。因为这个仪式非常重大,我说你有很高的品德,因此拜你为司命主者,统管册立使臣的大权,我有幸列在你的属下,所以能侍奉在你的左右。”惠连问道:“阎波罗王管什么事?”府掾说:“他是地府中最尊贵的人,威震山河,总管阴间一切事物,没有奇特品行的人是不能选上的。”惠连自己想道:“我在阴间掌握册封礼仪,莫非我的身体已死了吗?”又想到了妻子儿女,流露出怏怏不乐的神色。府掾已经觉察出他的心思,对惠连说:“我看你面色忧郁,是不是挂念家中的妻子儿女?”惠连说:“对。”府掾又说:“册封的礼仪在明天举行,你可以暂时回家看看。这里的执事官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你不要以为这是在阴间而悔恨。”说完起身走了。惠连便命令车马出行,他觉得昏沉沉像醉酒了似的。便伏在案上睡着了,等到醒来已经是在县内。当时天刚亮,他回想起这段经历惊叹很久。他也想到,这是天神的命令,是不可免除的,便把这事告诉了妻子,让她赶快准备后事。他又告诉了县令,县令曹某却不相信。惠连便用热水沐浴,穿戴好衣冠,躺卧在床上。这天晚上,县里的好几个官吏,都听到了空中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从北边来,直到惠连住的屋内。吃顿饭的时间惠连便死了,又听到了声音往北去了。大家都感到惊骇,因此又派人到邺郡内黄县南面询问,果然是兰若院禅师海悟最近死亡。
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
刘宪 张汶 隰州佐史 邓俨 贝禧 干庆 陈良 杨大夫 李主簿妻
刘宪
尚书李寰,镇平阳时,有衙将刘宪者,河朔人,性刚直,有胆勇。一夕,见一白衣来至其家,谓宪曰:“府僚命汝甚急,可疾赴召也。”宪怒曰:“吾军中裨将,未尝有过,府僚安得见命乎?”白衣曰:“君第去,勿辞,不然祸及。”宪震声叱之,白衣驰去,行未数步,已亡所在。宪方悟鬼也。夜深又至,呼宪。宪私自计曰,吾闻生死有命,焉可以逃之。即与偕往。出城数里,至一公署,见冥官在厅,有吏数十辈,列其左右。冥官闻宪至,整中帻,降阶尽礼。已而延坐,谓宪曰:“吾以子勇烈闻,故遣奉命。”宪曰:“未委明公见召之旨。”冥官曰:“地府有巡察使,以巡省岳渎道路,有不如法者,得以察之。亦重事,非刚烈者不可以委焉。愿足下俯而任之。”宪谢曰:“某无他才,愿更择刚勇者委之。”冥官又曰:“子何拒之深耶?”于是命案掾立召洪洞县吏王信讫,即遣一吏送宪归。宪惊寤。复数日,寰命宪使北都,行次洪洞县,因以事话於县寮。县寮曰:“县有吏王信者,卒数日矣。”(出《宣室志》)
【译文】
尚书李寰在镇守平阳时,有个衙将叫刘宪,河朔人。性情刚直。有胆有勇。一天晚上,看到一个穿白衣的人来到他家,对刘宪说:“府官命你急速去应召。”对宪很愤怒地说:“我是军中一员副将,没曾有过过错,府官为什么召我去?”白衣人说:“你只管去,不要推辞,不然的话要大祸临头。”刘宪大声斥责他,白衣人急忙走了,走过几步,便不知哪里去了。刘宪才悟到是鬼。夜深时白衣人又来招呼刘宪,刘宪自己寻思,我听说生死有命,怎么能逃脱呢?便和他一同前往。出城数里,到了一个公署,见地府的官在大厅内,有好几十小吏,站在他的左右,地府的官听说刘宪来了,整理衣帽,走下台阶以礼相迎,就坐后对刘宪说:“我听说你勇敢刚烈,所以派人请你。”刘宪说:“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召我。”地府官说:“地府中有巡察使,用来巡查各省管事的官吏,如果有不守法的,给予察办。这也是件重要事,不是刚直勇烈的人是不能委任的,希望你俯就此任。”刘宪感谢地说:“我没有这种才能,希望你另选刚烈勇敢的人委任。”地府的官又说:“你为什么这么坚决的拒绝呢?”于是又命令掌管案卷的人立即去召洪洞县县吏王信。随即派一个小吏送刘宪回家,刘宪惊醒。数日后,李寰命刘宪去北都,走到洪洞县,便把这事告诉了县寮。县寮说,我们县有个小吏叫王信,已经死了好多天了。
张汶
右常侍杨潜,尝自尚书郎出刺西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