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厚
李宗为舒州刺史,重造开元寺。工徒始集,将浚一废井。井(井下原有〃中如言而得之船屋上有脯腊妇人取以食四卒视其手〃二十二字,系本卷朱廷禹条内文,误衍于此,今删。今本《稽神录》无〃郭厚〃条。明抄本于此处空一行计二十二字)〃土寇犯阙,天下乱。僧辈利吾行资,杀我投此井中,今骸骨在是。为我白李公,幸葬我,无见弃也。〃主者以告宗,翌日亲至井上,使发之,果得骸骨。即为具衣衾棺椁,设祭而葬之。葬日,伍伯复仆地。鬼告(告原作如,据明抄本改。)曰:〃为我谢李公,幽魂处此,已三十年,籍公之惠,今九州社令,已补我为土地之神,配食于此矣。〃寺中至今祀之。(出《稽神录》)
【译文】
李宗当舒州刺史后重新修造开元寺。工匠们刚集中后,要清理庙里的一口废井。(译述者按,原文〃井〃字以下缺二十二字)〃……贼寇进犯京城,天下大乱。和尚们抢去我的盘缠钱和行李,把我杀死后扔到这井里,这副骨头就是我。请替我向李宗刺史请求把我埋葬,千万别再抛掉我。〃管事的报告给李宗,第二天李宗就来到井边,命人下去挖,果然有一副骨殖。就作了衣服棺材,祭奠之后把骨殖埋葬了。埋的那天,伍伯又扑倒在地说,〃鬼魂说:'请为我向李刺史致谢。我的幽魂在井中已呆了三十年,由于李刺史的恩德,我现在已经补任为土地神,就在这庙里上任了。〃开元寺至今还供奉着这个土地神。
浔阳县吏
庚寅岁,江西节度使徐知谏,以钱百万施庐山使者庙。浔阳令遣一吏典其事。此吏尝入城,召一画工俱往,画工负荷丹彩杂物从之。始出城,吏昏然若醉,自解腰带投地。画工以为醉,(醉下明抄本有取字,属下。)而随之。须臾,复脱衣弃帽,比至山中,殆至裸身。近庙涧水中,有一卒,青衣,白韦蔽膝。吏至。乃执之。画工救之曰:〃此醉人也。〃卒怒曰:〃交交加加,谁能得会。〃竟擒之,坐于水中。工知其非人也,走往庙中告人。竞往视之,已不见,其吏犹坐水中,已死矣。乃阅其出给之籍,则已乾没过半。进士谢岳亲见之。(出《稽神录》)
【译文】
庚寅年间,江西节度使徐知谏给庐山使者庙布施了百万钱,浔阳县令派了一个小县吏到庐山庙去主管这件事。县吏进城找了一个画工一同去,画工背着颜料画具跟着走。刚出城,那县吏就象喝醉了酒似地昏昏沉沉,把腰带解下来扔了。画工以为他醉了,就拾起腰带跟着走。不一会儿县吏又脱了衣服扔了帽子。走到庐山里时,县吏已脱得精光。走到庙前的河边,看见有一个鬼卒,穿青衣,白皮子护膝,一把就抓住了县吏。画工忙上前救县吏,说:〃他喝醉了。〃鬼卒说,〃罗索些什么,谁管那一套!〃把县吏拖到河水里坐着。画工知道那是个鬼卒,就到庙里找人。人们跑出来看,鬼卒已经不见,县吏还坐在水里,已经死去。人们查看他身上带的帐本,才发现他已经把给庙里的钱贪污了一多半。这件事是进士谢岳亲自见到的。
朱元吉
乌江县令朱元吉,言其所知泛舟至采石,遇风。同行者数舟皆没,某既溺,不复见水,道路如人间。其人驱之东行,可在东岸山下,有大府署,门外堆坏船板木如丘陵,复有人运诸溺者财物入库中甚众。入门,堂上有官人,遍召溺者,阅籍审之。至某独曰:〃此人不合来,可令送出。〃吏即引去,复至舟所。舟中财物,亦皆还之。恍然不自知,出水,已在西岸沙上矣。举船俨然,亦无沾湿。(出《稽神录》)
【译文】
乌江县令朱元吉说,他的朋友某人有一次乘船到采石矶,遇上大风,同行的好几条船都沉没了。某人也落了水。但掉到江里后就没有水了,有一条路象人间的路一样,他就沿着路往东走。到了东岸山下,看见一个很大的衙门,门外象小山似地堆着破船烂板,还有些人把淹死者的财物往仓库里运。他进了衙门,见大堂上有个官,把淹死的都召了来,按着卷宗一个个地审查。审到他时,官员说,〃这个人不该来,把他送回去。〃他就被人领出来,又来到船边,把船上的东西也还给了他。他忧恍惚惚的什么也不觉就出了水,发现自己已经在西岸沙滩上,船也完好无损,一点也没湿。
沽酒王氏
建康江宁县廨之后,有沽酒王氏,以平直称。癸卯岁,二月既望夜,店人将闭外户,忽有朱衣数人,仆马甚盛,奄至户前,叱曰:〃开门,吾将暂憩于此。〃店人奔走告其主。其主曰出迎,则已入坐矣。主人因设酒食甚备,又犒诸从者,客甚谢焉。顷之,有仆夫执捆绳百千丈,又一人执橛杙数百枚,前白:〃请布围。〃紫衣可之。即出,以钉地,系绳其上,围坊曲人家使遍。良久白事讫,紫衣起至户外。从者曰:〃此店亦在围中矣。〃紫衣相谓曰:〃主人相待甚厚,免此一店可乎?〃皆曰:〃一家尔,何为不可?〃即命移杙,出店于围外。顾主人曰:〃以此相报。〃遂去,倏忽不见?顾视绳杙,已亡矣。俄而巡使欧阳进逻巡夜,至店前,问何故深夜开门,又不灭灯烛何也。主人具告所见,进不信。执之下狱,将以妖言罪之。居二日,建康大火,自朱崔桥西至凤台山,居人焚之殆尽。此店四邻皆为煨烬,而王氏独免。(出《稽神录》)
【译文】
建康江宁县衙的后面有个王氏酒店,以买卖公平闻名。癸卯年二月十六日夜里,店里刚要关门,忽然有几个穿红衣服的人带着不少车马仆从,来到店前,大喊:〃开门,我们要在这里歇一会儿。〃伙计赶快跑去告诉主人王氏,王氏说快快接进来,到店里一看,都已进来坐下了。王氏赶快端上了好多酒菜殷切招待,连随从们也都一样招待。红衣人们都很感谢。不一会儿有个仆从拿着几百丈一捆的绳子,另一个拿着几百个木橛子,请示道,〃现在就围起来吗?〃一个紫衣人说可以。那两个人就出去,把木橛钉在地上,把绳子拴在橛上,把整个一条街的住户都围在绳圈里了。过了很久有人报告说都弄好了,紫衣人就出去了。一个仆从对紫衣人说,〃这家酒店也围在里面了。〃紫衣人说,店主人侍咱们很好,免了这家怎样?〃大家都说,〃就免这一家有什么不行呢?〃于是就让人把木橛子挪开,把酒店让在绳子外,然后对店主王氏说,〃就算对你的报答吧。〃说完就转眼消失了,再看地上的绳子木橛也都没了。这时巡使欧阳进带人巡夜来到酒店前,问王氏为什么深夜开着门还点着灯烛,王氏就都说了。欧阳进不信,把王氏抓走了关进监狱,准备判他妖言感众罪。两天后,建康发生大火灾,从朱崔桥往西直到凤台山烧了个片瓦无存。但王氏酒店安然无恙,周围却是一片灰烬。
鲍回
鲍回者,尝入深山捕猎,见一少年,裸卧大树下,毛发委地。回欲射之,少年曰:〃我山神也,避君不及。勿杀我,富贵可致。〃回以刃刺其口,血皆逆流,遂杀之。无何回卒。(出《稽神录》)
【译文】
鲍回有一次进深山打猎,看见一个少年,光着身子躺在大树下,很长的毛发拖在地上。鲍回想射死他,少年说,〃我是山神,没来得及躲开你,请别杀我,我可以使你富贵。〃鲍回一刀刺进少年的嘴里,血却又倒着流回嘴里。鲍回终于把少年杀了,不一会他自己也死了。
刘皞
汉宗正卿刘皞,忽梦一人,手执文簿,殆似冥吏,意其知人命禄,乃诘之,仍希阅己将来穷达。吏曰:〃作齐王判官,后为司徒宗正卿。〃皞自以朝籍已高,不乐却为王府官职。梦觉,历历记之,亦言于亲友。后衔命使吴越,路由郓州,忽于公馆染疾。恍惚意其曾梦为齐王判官,恐是太山(太山原作大四,据明抄本改。)神天齐王也。乃令亲侍就庙,陈所梦,炷香掷茭以质之。一掷果应,宗卿以家事未了,更将明恳神祈,俟过海回,得以从命。频掷不允,俄卒于邮亭。(原缺出处。明抄本作出《玉堂闲话》)
【译文】
后汉宗正卿刘皞,有一次他忽然梦见一个手拿文簿的人,看样子是冥府的官员,就向他请求查查自己的未来官运。官员说,〃先作齐王判官,后来升任司徒宗正卿。〃刘皞自认为朝官职位很高,不愿当王府的官职。梦醒后,仔细记下,并告诉了亲友。后来他被派出使吴越,走到郓州,忽然病在公馆里。病中恍惚地想到过去作梦说自己当齐王判官,怕是指的到阴间给太山神天齐王作判官吧,就让侍从到庙里去向神述说了梦,并烧上香后用菰米扔卦请神说明。一扔,卦就应验了,他也就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了,就向神恳求,说家里有事没办完,等自己过海回来后,再归阴上任,但连扔了好几卦,神都不答应。不久他就死在官驿的旅舍里了。
崔练师
晋州女道士崔练师,忘其名,莫知所造何道。置辎车一乘,佣而自给。或立小小阴功,人亦不觉。一旦,(旦原作二,据明钞本改。)车于路辗杀一小儿,其父母诉官,追摄驾车之夫,械之。欲以其牛车偿死儿之家,其人曰:〃此物是崔练师处租来。〃官司召练师,并絷之。太守栾元福,夜梦冥司崔判官谓曰:〃崔练师我之侄女,何罪而絷之?〃梦觉,召练师,以梦中之言告之。练师对曰:〃某虽姓崔,莫知是何长行。〃俄尔死儿复活。周高祖闻而异之,召崔练师入京,仍择道士,往晋州紫极宫修斋焉。(出《玉堂闲话》)
【译文】
晋州女道士崔练师,忘了叫什么名,也不知道她是什么道门。崔练师有一辆牛车租给别人拉脚,用这钱维持生活。也许她有些阴功,但人们不了解。有一天,牛车压死了一个小孩,小孩父母告了官,官府把车夫抓来押起来,并宣判把牛车给小孩家做赔偿。车夫说这车是租崔练师的,官府就把崔练师也抓了起来。太守栾元福夜里梦见冥府一位崔判官说,〃崔练师是我侄女,她有什么罪要抓起来?〃太守梦醒后把崔练师召来并把梦告诉她。崔练师说,〃我虽然姓崔,却不知道冥府的崔判官是我的那门子长辈亲戚。〃然而不久那个被辗死的孩子却复活了。周高祖听说这事很惊奇,召崔练师进京。仍令其为道士,到晋州紫极宫持斋修行。
卷第三百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
梨山庙 吴延瑫
淫祠 余光祠 鮔父庙 鲍君 张助 著饵石人 洛西古墓 豫章树 狄仁杰檄 飞布山庙(有目无文) 画琵琶 壁山神
梨山庙
建州梨山庙。土人云。故相李回之庙。回贬为建州刺史,后卒于临川。卒之夕,建安人咸梦四乘白马,入梨山。及凶问至。因立祠焉。世传灵应。王延政在建安,与福州构隙,使其将吴某,帅兵向晋安。吴新铸一剑。甚利。将行,携剑祷于梨山庙,且曰:〃某愿以此(此字原空缺,据明钞本补。)剑,手杀千人。其夕,梦人谓己曰:〃人不当发恶愿,吾祐汝,使汝不死于人之手。〃既战败绩,左右皆溃散。追兵将及,某自度不免,即以此剑自刎而死。(出《稽神录》)
【译文】
建州梨山庙,当地人说是已故相国李回的庙。李回被贬到建州当刺史,后来死在临川。死的那天晚上,建安人都梦见有四乘白马进了梨山。后来果然传来李回的死讯,所以当地人才在梨山给李回修了庙,都说很灵应。后来王延政在建安时和福州发生了冲突,派手下一个姓吴的带兵去攻打晋安。吴某新铸了一把剑,十分锋利,将出发时,他带着剑到李回庙里祈祷发愿说,〃我愿用这宝剑杀死一千人!〃这天夜里,吴某梦见李回对他说,〃人祈祷时不应该发恶愿。我将保佑你不死于别人之手。〃果然吴某一战大败,手下士兵四散溃逃。追兵眼看就追上吴某,吴某心想已免不了一死,就用那把宝剑自刎了。
吴延瑫
广陵豆仓官吴延瑫者,其弟既冠,将为求妇。邻有媒妪,素受吴氏之命。一日,有人诣门曰:〃张司空家使召。〃随之而去。在政胜寺之东南,宅甚雄壮。妪云:〃初不闻有张公在是。〃其人云:〃公没于临安之战。故少人知者。〃久知(明抄本知作之,按此句有脱讹。)其家陈设炳焕,如王公家。见一老姥,云是县君,之坐。顷之,其女亦出,姥谓妪曰:〃闻君谓吴家求婚,吾欲以此女事之。〃妪曰:〃吴氏小吏贫家,岂当与贵人为婚邪?〃女因自言(言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许本、黄本补。)曰:〃儿以母老。无兄弟。家业既大,事托善人。闻吴氏子孝谨可事,岂求高门邪!〃妪曰:〃诺,将问之。〃归以告延瑫,异之。未敢言。数日,忽有车舆数乘,诣邻妪之室,乃张氏女与二老俾俱至。使召延瑫之妻即席,具酒食甚丰,皆张氏所备也。其女自议婚事,瑫妻内思之,此女虽极端丽,然可年三十余。其小郎年节少,未必欢也。其女即言曰:〃夫妻皆系前定,义知有合,岂老少邪?〃瑫妻耸然,不敢复言。女即出红白罗二疋曰:〃以此为礼,其他赠遗甚多。〃至暮,邀邻妪俱归其家,留数宿,谓妪曰:〃吾家至富,人不知耳,他日皆吴郎所有也。〃室中三大厨,其高至屋,因开示之。一厨实以金,二厨实以银。又指地曰:〃此中皆钱也。〃即命掘之,深尺余,即见钱充积。又至外厅,庭中系朱鬣白马,傍有一豕。曰:〃此皆礼物也。〃厅之西复有广厦,百工制作毕备。曰:〃此亦造礼物也。〃至夜就寝,闻豕如有惊,呼诸婢曰:〃此豕不宜在外,是必为蛇所啮也。〃妪曰:〃蛇岂食猪者邪?〃女曰:〃此中常有之。〃即相与秉烛视之,果见大赤蛇,自地出,萦绕其豕,复入地去,救之得免。明日,方与妪别,忽召二青衣,夹侍左右,谓妪曰:〃吾有故近出,少选当还。〃即与青衣凌虚而去,妪大惊。其母曰:〃吾女暂之天上会计,但坐,无苦也。〃食顷,乃见自外而入,微有酒气,曰:〃诸仙留饮,吾以媒妪在此,固辞得还。〃妇归,(妇归原作妪妇,据明抄本改。)益骇异而不敢言。又月余,复召妪去。县君疾亟,及往,其母已卒。因妪至葬,葬于杨子县北徐氏村中,尽室往会。徐氏有女,可十余岁。张女抚之曰:〃此女有相,当为淮北一武将(将字原空缺,据明抄本、黄本补。)之妻,善视之。〃既葬,复后赠妪,举家南去,莫知所之,婚事(事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亦竟不成。妪归,访其故居,但里舍数间。问其里中,云:〃住此已久,相传云张司空之居,竟不得其是。〃后十年。广陵乱,吴氏之弟归于建业,亦竟无恙。(出《稽神录》)
【译文】
广陵豆仓官叫吴延瑫,他的弟弟已经成年,就张罗提亲的事。邻居有个媒婆,一直受吴延瑫的托付寻找合适的女子。一天,有人敲媒婆家门,说是张司空家有请,媒婆就跟着去了。一看是政胜寺东南的一个府第,很是雄伟壮观。媒婆说,〃我怎么没听说有张司空这么个人家呢?〃接她的人说,〃张司空在临安之战中去世了,所以人们不太知道。〃进了府门,看见府内的一切陈设都十分华贵,像是王公家。见一个老太太,说是县君。请媒婆坐完后,这家的女儿也出来了。老太太对媒婆说,〃听你说吴家想求婚,我打算把这个女儿许配给吴家公子。〃媒婆说,〃吴家官小家贫,怎么敢和你们这样高贵的人家结亲呢?〃张氏女自己回答说,〃我母亲年高,我又没弟兄,家业这么大,想托付给一个好人。听说吴家公子孝顺恭谨,这就是最合适的人了,我们还求什么高门贵第呢?〃媒婆说,〃好,我回去问问。〃媒婆回到吴家说了这些情况后,吴延瑫心里有些疑惑,没敢说什么。过了几天,忽然有几辆车来到媒婆家,是张氏女和两个老女仆一起来了。她们请吴延瑫的妻子到媒婆家赴宴,丰盛的酒菜都是张氏女准备的。在酒席上,张氏女又自己提婚事。吴延瑫的妻心中暗想,〃这个女子长得倒是十分端庄美丽,但是看样子有三十多岁了。我家兄弟岁数太小,不一定合适。〃那知张氏女立刻就说,〃夫妻姻缘是前世所定,如果命该结合在一起,才少又有什么关系!〃吴妻心里一惊,不敢再说什么。张氏女就拿出红白两疋绸子说,〃请收下这定礼吧。〃还给了不少别的礼品。天黑时,张氏女请媒婆和她一块回家,并留住了几天。张氏女说,〃我家非常富,别人不知道,这一切将来都是吴郎的。〃屋里有三个和屋顶一样高的厨柜,张氏女打开让媒婆看,一个厨装金,一个厨装银,又指指地下说下面全是钱,说完就叫人来挖,才挖了一尺多,就见里面全是钱。又来到外厅,见庭院拴着一匹红鬃白马,旁边有一只大猪。庭西面有一个大厅,里面放着各种精致的家具用品,张氏女说都是结婚礼品。这天晚上刚睡下,就听院里的猪象受了惊,张氏女就招呼使女们说,〃那猪不能放在外面,一定是让蛇咬了。〃媒婆说,〃蛇还能吃猪吗?〃张氏女说,〃这是常有的事。〃就拿着蜡烛到院里看,果然有条大红蛇从地下钻出来缠住猪往地下拖,张氏女把猪救了下来。第二天,张氏正和媒婆告别时,忽然叫来两个使婢站在他左右,对媒婆说,〃我有事出去一趟,马上就回来,〃说罢竟和两个使女一齐腾空而去。媒婆大惊失色,张老太太说,〃我女儿暂时上天去一会儿有点事,你别担心,快坐。〃有一顿饭工夫张氏女就回来了,微有醉意地说,〃几位神仙请我喝酒,我说媒婆在家,再三推辞才得脱身。〃媒婆更加吓得说不出话了。一个多月后,张氏女又请媒婆去,说老太太病重,等媒婆赶到,老太太已死,就帮忙料理丧事,葬在杨子县北的徐氏村里,张氏全家都参加了葬礼。徐氏有个十几岁的女儿,张氏女爱抚地说,〃这女孩命相好,将来是淮北一名武将的妻子,你们要好好待他。〃葬礼之后,张氏女又送给媒婆很多礼品,然后全家都往南迁走了,也不知迁到什么地方,婚事竟也没有成。媒婆回来后,再去找张家的府宅,只有几间很普通的房子。问村里的人,都说张氏女住在这里很久了,传说那是已故张司空的房子,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也没弄清。十年后,广陵战乱,吴延瑫的弟弟也回了建业,倒也没出什么事。
淫祠
余光祠
汉灵帝初平三年,起裸游馆。盛夏避暑,长夜饮宴醉,迷于天晓。内官以巨烛投于殿下,帝乃觉悟。及董卓破京师,(明抄本破京师作毁长安。)焚其馆宇。至魏咸熙中,其投烛之所,冥夜有光如星。时人以为神光,于此立室,名曰〃余光祠,〃以祈福。至明帝末,稍除焉。(出《拾遗记》)
【译文】
汉灵帝初平三年。灵帝盖了个〃裸游馆〃用作盛夏避暑。灵帝整夜的饮酒作乐,天亮了还不知道。宫廷的内侍把一个大蜡烛扔在殿下,才把灵帝惊醒。后来董卓攻破京都,烧了灵帝的馆舍。到魏咸熙年间,当年扔蜡烛的地方深夜有闪闪的光亮,人们说是神光,就在那里盖了个祠,名叫〃余光祠〃,以祈祷降福。到明帝末年,才渐渐不供这座祠庙了。
鮔父庙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朽空。每雨,水辄满。有估客携生鮔至此,辄放一头于朽树中。村民见之,以鱼鮔非树中之物,咸神之。乃依树起室,宰牲祭祀,未尝虚日,目为鮔父庙。有祷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后估客复至,大笑,乃求鮔臛食之,其神遂绝。(出刘敬叔《异苑》)
【译文】
会稽县石亭埭,有棵大枫树,树身已经朽空了。每到下雨,树身中就灌满了水。有一个商人带着一些鮔鱼路过这里,就把一只活鱼放进树洞里的水中。村民们发现了鱼,认为鱼绝对不能是在树里生长的,都认为这是神,就挨着树修了座庙,并宰牲献祭,天天不断,把这庙叫〃鮔父庙〃,说是对鱼神敬奉能得福,不敬就生祸。后来,那个当初放鱼的商人又路过这里,见此情景哈哈大笑,并把树洞里的鱼取出来作成鱼羹吃了,从此人们才不再进这座假庙了。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是我放在网里的鲍鱼呀!〃从此人们才不再敬奉〃鲍君〃了。
张助
南顿人张助者,耕于田中。种禾,见一李核,乃掘取之,以湿土封其根,置空桑中,遂忘取之。助后作远职,不在。其后里中人见桑中忽生李,谓之神。有病目痛者,荫息此桑下,因祝之,言〃李君能令我目愈者,谢一豚。〃其目偶愈,便杀豚祭之。传者过差,便言此树能令盲者得视。远近翕然,互来请福。其下常车马填溢,酒肉滂沱。如此数年,张助罢职来还,见之,乃曰:〃此是我昔所置李核耳,何有神乎?〃乃斫去。(出《风俗通》。明抄本做出《抱朴子》。)
【译文】
南顿有个叫张助的,有一次种田时发现了一棵李子核想带回去,就挖了出来,用湿土培上顺手放在一棵桑树洞里,可是回家时却忘了。后来张助到外地当差,走了很久。村里人突然发现桑树上长出了李树,就说是〃李君〃神,有一个闹眼病的人来到树下祈祷说,〃李君如果能让我眼睛好,我就祭祀一头猪。〃这人眼病碰巧好了,果然用一头猪来谢神。这件事一传就走了样,说是这树能让瞎子复明。远近的人就络绎不绝来这棵树下求福,常常是车马堵塞了道路,祭神的酒肉成堆。过了几年,张助被罢职回家乡,看见了这情形,就说,〃这李树是我当年放在桑树洞里的呀,哪里有什么神呢?〃于是把树砍了。
著饵石人
又汝阳有彭氏墓,近大道,墓口有一石人。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以归。天热,过荫彭氏墓口树下,以所买饵,暂著石人头上。及去,忘取之。后来者见石人头上有饵,求而问之,或人调曰:〃此石人有神,能治病,病愈者以饵来谢之。〃如此转以相语,云:〃头痛者,摩石人头。腹痛者,摩石人腹,亦还以自摩,无不愈者。〃遂千里来就石人治病。初具鸡豚,后用牛羊,为立帷帐,管弦不绝。如此数年,前忘饵母闻之,乃为人说,无复往者。(出《抱朴子》)
【译文】
汝阳县有座彭氏墓,靠近大道。墓口立着个石人。有个农村老太太进城买了几块燋饼回来,天热,就坐在彭氏墓前的树下乘凉,顺手把燋饼放在石人头上,走时忘了拿。后面来了几个走路的看见了燋饼,就研究是怎么回事。有人就开玩笑说,〃大概是这石人有灵,能治病,病好了的拿燋饼来谢神的吧。。〃这话传来传去,说成〃头痛的摸石人头,肚子痛的摸石人肚子,摸后再自摸,没有不能好的。〃后来竟有人千里迢迢来求石人治病。起初谢神只用些鸡、小猪,后来都用牛羊了。还给石人搭了帐幕,请来鼓乐祭祀。这样过了好几年,当初那个忘了燋饼的老太太把事说破了,人们才不再来敬石人了。
洛西古墓
洛西有古墓,穿坏多时,水满墓中,多石灰汁。主治疮。夏日行人,有病疮烦热,见此墓中水清好,因自洗浴,疮偶便愈。于是诸病者闻之,悉往自洗。转有饮者以治腹内者。近墓居人,便于墓所立庙舍,而卖此水。而往买者,又当祭庙中。酒肉不绝,而来者转多。此水行尽,于是卖者常夜窃运他水以益之。其远道人不能往者,皆因行使,或持器遗信买。于是卖(于是卖三字原缺。据明抄本补。)水者大富。或言其水无神,官家禁止,遂填塞之,乃绝。(出《抱朴子》)
【译文】
洛西有座古墓,已经坍塌很久了,里面灌满了水。水里含有石灰,能治疮疖。夏天走路的人有生了疮的,看见墓里的水清凉,就洗疮,偶然也有好了的,后来传开了,得各种病的人都来洗,还有喝水治肚内病的。古墓附近的人就盖了个庙,专门卖这水。买水的人也必须到庙里祭祀,祭礼不断。后来到这里买水的人太多,墓里水快干了,卖水的就夜里偷偷往里灌别处的水。太远的人来不了,就托人带着器具来买,卖水的发了大财。后来不少人说那水根本不灵,官府也禁止再卖,把古墓给填了,从此这事才算拉倒。
豫章树 唐洪州有豫章树,从秦至今,千年以上,远近崇敬。或索女妇,或索猪羊。有胡超师,隐于白鹤山中,时游洪府。见猪羊妇女遮列,诉称此神枉见杀害,超乃积薪将焚之,犹惊惧。其树上有鹳雀窠数十,欲烧前三日,鹳翔空中,徘徊不下。及四边居宅栉比,皆是竹木,恐火延烧。于时大风起,吹焰直上,旁无损害,遂奏其地置观焉。(出《抱朴子》)
【译文】
唐代洪州有棵豫章树,从秦朝到唐朝已活了千年以上。远近的人都视为神树,经常要用妇女或要牛羊祭祀。据说有个叫胡超的道士在白鹤山隐居,来到洪州,看见树五罗列着很多猪羊祭品,就对人们说这神见不得杀害牲灵,就堆起柴禾要把树烧掉。大家仍很害怕,这树上有好几十个鸟窝,打算烧树的前三天,鸟儿就在空中绕圈地飞不往树上落。树的四周都是房子和竹林,一烧树怕引起火灾。烧树那天刮起了大风,把火直吹上天去,周围没有一点损害。于是就在烧树的地方盖了一座庙。
狄仁杰檄
唐垂拱四年,安抚大使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项君将校等,其略曰:〃鸿名不可以谬假,神器不可以力争。应天者膺乐推之名,背时者非见几之主。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任赵高以当轴,弃蒙恬而齿剑。沙丘作祸于前,望夷复灭于后。七庙隳圮,万姓屠原。鸟思静于飞尘,鱼岂安于沸水。赫矣皇汉,受命玄穹。膺赤帝之贞符,当四灵之钦运。俯张地纽,彰凤纪之祥;仰缉天纲,郁龙兴之兆。而君潜游泽国,啸聚水乡。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测大符之所会,不知历数之有归。遂奋关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盖实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