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静。只见那几位客人围在桌前,烧饼还没有吃光,忽然同时跌倒在地上,像驴那样叫起来,不一会儿便都变成了驴。三娘子把他们全部赶到店后,而把所有的财物据为己有。赵季和没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暗自却钦佩她这套幻术。一个多月之后,赵季和从洛阳返回,快到板桥店的时候,他事先准备好一些荞麦烧饼,大小同三娘子做的一样。来到店中,三娘子见他还要住宿,像当初一样高兴。这天夜里没有别的客人,三娘子待他更加热情。半夜,三娘子向他献殷勤问道:〃你还有什么要求吗?〃赵季和回答:〃我明天早晨出发,请随便准备些点心。〃三娘子说:〃这事你不用考虑,请安心睡吧。〃半夜过后,赵季和又透过缝隙向三娘子房间窥视,一切又同上次一样。天亮了,三娘子端来点心盘子,上面摆着几张烧饼。趁她回去拿别的东西时,赵季和赶紧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烧饼,从盘子里偷换下来一个,三娘子没有发觉。赵季和快要走的时候,刚要吃烧饼时对三娘子说:〃刚巧我自己的烧饼还没有吃完,请把你端来的这些撤下去,留着招待别的客人吧。〃说罢,他便掏出自己带的烧饼吃起来。刚吃了第二个,三娘子送茶出来,赵季和说:〃请你尝尝我带的烧饼吧。〃说完就把刚刚偷换下来的那张烧饼递给三娘子吃。三娘子刚咬了一口,便趴在地上发出驴的叫声,随即变成了一头驴,很健壮。赵季和骑上她就出发了,并将木头人木头牛等也带了去。然而,他怎么也弄不明白那幻术的要领,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他赶着这头由人变成的驴,周游四方,日行百里,从来没有迷路受阻。四年之后,他骑驴进关,到华山岳庙东边五六里处,路旁有一个老人,忽然拍手大笑道:〃板桥三娘子,你怎么变成了这副模样?〃说完,他捉住驴对赵季和说;〃她虽有罪过,但被你这么一折腾,也够可怜的了,请在这里放了她吧。〃老人说完,把驴的鼻子用两手一掰,三娘子从皮肉中跳了出来,当即恢复原形。三娘子向老人跪谢完毕,转身而去,谁也不知道她到了什么地方。
关司法
郓州司法关某,有佣妇人姓钮。关给其衣食,以充驱使。年长,谓之钮婆,并有一孙,名万儿,年五六岁,同来。关氏妻亦有小男,名封六,大小相类。关妻男常与钮婆孙同戏,每封六新制衣,必易其故者与万儿。一旦,钮婆忽怒曰:〃皆是小儿,何贵何贱?而彼衣皆新,而我儿得其旧!〃甚不平也。关妻问曰:〃此吾子,尔孙仆隶耳。吾念其与吾子年齿类,故以衣之,奈何不知分理?自此故衣亦不复得矣!〃钮婆笑曰:〃二子何异也?〃关妻又曰:〃仆隶那与好人同。〃钮婆曰:〃审不同?某请试之。〃遂引封六及其孙,悉内于裙下,著地按之。关妻惊起夺之,两子悉为钮婆之孙,形状衣服皆一,不可辩。乃曰:〃此即同矣!〃关妻大惧,即与司法同祈请恳至,曰:〃不意神人在此。〃自此一家敬事,不敢以旧礼相待矣。良久,又以二子致裙下按之,即各复本矣。关氏乃移别室居钮婆,厚待之,不复使役。积年,关氏颇厌怠,私欲害之。令妻以酒醉之,司法伏户下,以钁击之,正中其脑,有声而倒。视之,乃栗木,长数尺。夫妻大喜,命斧砍而焚之。适尽,钮婆自室中出曰:〃何郎君戏之酷也?〃言笑如前,殊不介意。郓州之人知之,关不得已,将白于观察使。入见次,忽有一关司法,已见使言说,形状无异。关遂归,及到家,堂前已有一关司法先归矣。妻子莫能辩之,又哀祈钮婆,涕泣拜请,良久渐相近,却成一人。自此其家不复有加害之意。至数十年,尚在关氏之家,亦无患耳。(出《灵怪集》)
【译文】
郓州司法姓关,不知其名。他家中有位女佣姓钮。关司法供她衣食,为的是使她更加听自己使唤。她的年龄渐渐大了,上下都叫她钮婆。钮婆还有一个孙子,叫万儿,年龄只有五六岁,每次都随钮婆一起来。关司法的妻子也有个小男孩儿,叫封六,与万儿高矮相仿。这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嬉戏。每当封六做件新衣服,必定把换下来的旧衣服送给万儿。一天早晨,钮婆忽然发怒道:〃都是小孩儿,怎么还有贵贱之分?你们家孩子全穿新的,我孙子总穿旧的,这太不公平了!〃关司法的妻子道:〃这是我的儿子,你的孙子是他的奴仆。我念他和我儿子年龄相仿,因此才把衣服送给他,你怎么不明事理?从此以后,万儿连旧衣服也得不到了。〃钮婆冷笑着对关司法的妻子说:〃这两个孩子有什么不同呢?〃关司法的妻子说:〃奴仆怎么能跟主人相同呢?〃钮婆说:〃要弄清他们同与不同,必须先试验一下。〃随即,她把封六和万儿都拉到身边,用裙子一盖往地上按去。关司法的妻子惊叫一声,上前去夺,结果两个孩子都变成了钮婆的孙子,模样和衣服全都一样,怎么也分辩不清。钮婆说:〃你看,他们是不是相同?〃关司法的妻子吓坏了,与丈夫一起找钮婆乞求原谅,说:〃想不到仙人来到我们面前!〃从这以后,全家好好敬待她,再也不敢像从前那样了!良久,她把裙子里的两个孩子又往地上一按,他们便各自恢复了原样。关司法把另外一间的房间让给钮婆居住,待她很优裕,不再当佣人使唤了。过了几年,关司法感到十分厌烦,想暗害她。一天,他让妻子用酒将其灌醉,自己趴在窗户底下,用镐头猛地一击,正中钮婆的脑袋,她〃咚〃的一声倒在地上。关司法上前一看,原来是根栗木,有好几尺长。两口子大喜,让手下人用斧子砍碎再烧掉。栗木刚烧完,钮婆从屋子里走出来,说:〃为什么你要这样过分地耍戏我呀?〃她谈笑如故,好像不介意的样子。郓州的上上下下全知道了这件事。关司法迫不得已,想向观察使说明详情。来到观察使的下榻之处,他忽然看见已经有一个关司法,正同观察使谈话呢,他长得跟真关司法一模一样。关司法急忙回到家里,堂前已经有一个关司法先他而到,可自己的妻子竟然没有认出来。夫妻俩又向钮婆乞求救助,并痛哭流涕地跪下请罪。良久,那个假关司法渐渐向真关司法靠近,直至合为一人。从此,关司法不再想加害于钮婆了,过了几十年,钮婆一直住在关家,再也没有麻烦了。
长乐里人
唐宝历中,长乐里门有百姓刺臂,数十人环瞩之。忽有一人,白遥В闶孜⑿ΧァN词剑傩兆哟萄缧Z,痛苦次骨。食顷,出血斗余,众人疑向观者所为,令其父从而求之。其人不承,其父拜数十,乃捻辙土若祝,〃可傅此〃。如其言血止。(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代宝历年间,长乐里门口有个老百姓用刀自刺胳臂,几十个人在围观。忽然来了一个穿白连衣裤的人,看了一眼后,低头微笑而去。没有走上十步,那个老百姓胳臂上血流如注,一直疼到骨头。一顿饭的工夫,出了足有一斗的血。大家都怀疑这是方才那个穿白连衣裤的人干的,便让那个自刺胳膊的老百姓的父亲上前追问,穿白连衣裤的人不承认,那位做父亲的连连跪拜磕头。穿白连衣裤的人说:〃你用手搓点车道沟里的土祷告一下。敷在伤口上就好了。〃照他说的去做,那人的血果然止住了。
陈武振
唐振州民陈武振者,家累万千,为海中大豪。犀象玳瑁仓库数百,先是西域贾漂泊溺至者,因而有焉。海中人善咒术,俗谓得牟法。凡贾舶经海路,与海中五郡绝远,不幸风漂失路,入振州境内,振民即登山披发以咒咀。起风扬波,舶不能去,必漂于所咒之地而止,武振由是而富。招讨使韦公干,以兄事武振,武振没(没原作犀象。据明抄本改。)入。公干之室亦竭矣。(出《投荒杂录》)
【译文】
唐代振州人陈武振,家中积有万金,为沿海诸岛的一位大富豪,犀牛角、象牙以及玳瑁之类的宝物,在仓库里存着成百上千。先前,他是随西域商船落水漂泊到此,所以才发起来的。海岛上的人都善于咒术,俗称得牟法。凡是走海路的商船,与海岛中的五个郡府都很遥远,不幸遇到风浪迷失方向,有的就漂流到振州境内。振州的一些百姓便登上山去,披头散发地念起咒语,使大海中掀起波涛,船怎么也走不了,必定要漂到他们念咒语的地方才行。陈武振由此而富起来。任招讨使的韦公干,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陈武振。陈武振后来所有财物妻室被没收入官。韦公干的家里财源也就枯竭了。
海中妇人
海中妇人善厌媚,北人或妻之。虽蓬头伛偻,能令男子酷爱,死且不悔。苟弃去北还,浮海荡不能进,乃自返。(出《投荒杂录》)
【译文】
海岛上的女人善于用巫术和妖媚迷人,北方一些男人有的便娶她们作妻子。这些女人虽然蓬头垢面且伛偻着身子,却能讨男人们的喜欢,并一个个至死不悔。如果男人扔下妻子回北方老家,坐船过海时船就不往前走,于是只好再回到妻子身边。
画工
唐进士赵颜,于画工处得一软障,图一妇人甚丽。颜谓画工曰:〃世无其人也,如何令生,某愿纳为妻。〃画工曰:〃余神画也,此亦有名,曰真真。呼其名百日,昼夜不歇,即必应之。应则以百家彩灰酒灌之,必活。〃颜如其言,遂呼之百日,昼夜不止。乃应曰:〃喏。〃急以百家彩灰酒灌,遂活。下步言笑,饮食如常。曰:〃谢君召妾,妾愿事箕帚。〃终岁,生一儿,儿年两岁,友人曰:〃此妖也,必与君为患!余有神剑,可斩之。〃其夕,乃遗颜剑。剑才及颜室。真真乃泣曰:〃妾南岳地仙也,无何为人画妾之形,君又呼妾名,既不夺君愿。君今疑妾,妾不可住。〃言旋,携其子却上软障,呕出先所饮百家彩灰酒。睹其障,唯添一孩子,皆是画焉。(出《闻奇录》)
【译文】
唐代,有个叫赵颜的进士,从画工那里得到一个布制屏障,上面画了一个女子,异常美丽。赵颜对画工说:〃世间没有这样的人呵。如果真能让她活了,我愿娶她为妻。〃画工说:〃这是我的神来之笔呵。她也有个名字,唤作真真。只要你连续一百天昼夜不停地叫她的名字,她就一定能够答应。等她答应之后,你就马上用一百家的彩灰酒灌她,一定会活的。〃赵颜照他说的去做了,一直昼夜不歇地连呼一百天真真的名字,画上的女子果然应了一声:〃哎……〃赵颜又急忙用百家彩灰酒灌她,有顷,她真的活了,并从画上走下来,有说有笑,而且吃喝同正常人一样。她说:〃谢谢你把我唤来,我愿意做你的妻子,好好服侍你。〃一年以后,真真生下一个孩子。孩子长到两岁的时候,有个朋友对他说:〃这女人是个妖怪,必然会给你带来灾难。我这有把神剑,你可以用它斩了她!〃当天晚上,那位朋友把剑送给赵颜,赵颜刚把剑带进屋子,真真便哭着说:〃我是南岳的地仙呵。不知为什么被人画去了形体,你又叫我的名字,我不想让你失望才走下来的。你今天开始怀疑我了,我也就不能再与你生活下去了。〃说罢,带着孩子飘然入了软障,并吐出先前喝下的百家彩灰酒。赵颜看看那软障,除了真真又多了个孩子,全是画的呀。
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
侯元 功德山 襄阳老叟 青城道士 蜀都妇人
侯元
侯元者,上党郡铜鞮县山村之樵夫也。家道贫窭,唯以鬻薪为事。唐乾符己亥岁,于县西北山中伐薪。回憩谷口,傍有巨石,嶷然若厦屋。元对之太息,恨己之劳也。声未绝,石砉然豁开若洞。中有一叟,羽服乌帽,髯发如霜,曳杖而出。元惊愕,遽起前拜。叟曰:〃我神君也,汝何多歉?自可于吾法中取富,但随吾来。〃叟复入洞中,元从之。行数十步,廓然清朗。田畴砥平,时多异花芳草。数里,过横溪。碧湍流苔,鸳鹢溯洄。其上长梁夭矫。如晴虹焉。过溪北,左右皆乔松修篁。高门渥丹,台榭重复。引元之别院,坐小亭上,檐楹阶砌,皆奇宝焕然。及进食行觞。复目所未睹也。食毕叟退。少顷。二童揖元诣便室,具汤沐,进新衣一袭。冠带竟,复导至亭上。叟出,命仆设净席于地,令元跪席上。叟授以秘诀数万言,皆变化隐显之术。元素蠢憨,至是一听不忘。叟诫曰:〃汝虽有少福,合于至法进身,然面有败气未除,亦宜谨密自固,若图谋不轨,祸必丧生!且归存思。如欲谒吾,但至心扣石,当有应门声。〃元因拜谢而出,仍令一童送之。即出洞穴,遂泯然如故,视其樵苏已失。至家,其父母兄弟惊喜曰:〃去一旬,谓已碎于虎狼之吻。〃元在洞中,如一日耳。又讶其服装华洁,神气激扬。元知不可隐,乃谓其家人言已,遂入静室中,习熟其术。期月而术成,能变化百物,役使鬼魅,草木土石,皆可为步骑甲兵。于是悉收乡里少年勇悍者为将卒,出入陈旌旗幢盖,鸣鼓吹,仪比列国焉。自称曰:贤圣。官有三老、左右弼、左右将军等号。每朔望,必盛饰往谒神君。神必戒以无称兵,若固欲举事,宜待天应。至庚子岁,聚兵数千人。县邑恐其变,乃列上。上党帅高公,寻命都将以旅讨之,元驰谒神君请命。神君曰:〃既言之矣,但当偃旗卧鼓以应之。彼见兵威若是,必不敢内薄而攻我,志之,慎勿轻接战。〃元虽唯诺,心计以为我奇术制之有余,且小者不能抗,后其大者若之何?复示众以不武也。既归,令其党戒严。是夜,潞兵去元所据险三十里,见步骑戈甲蔽山泽,甚难之,明方阵以前。元领千余人直突之,先胜后败,酒酣被擒。至上党,絷之府狱,严兵围守。旦视枷穿中,唯灯台耳,失元所在。夜分已达铜鍉,经诣神君谢罪。君怒曰:〃庸奴终违我教,今日虽幸而免,斧鑕亦行将及矣,非吾徒也!〃不顾而入。郁悒趋出。后复谒神君,虔心扣石,石不为开矣!而其术渐歇,犹为其党所说。是秋,率徒掠并州之大谷,而并骑适至,围之数重。术既不神,遂斩之于阵,其党与散归田里焉。(出《三水小牍》)
【译文】
侯元这个人,是上党郡铜鞮县山村里的一个樵夫,家境十分贫寒,只能靠卖柴过半饥半饱的日子。唐代乾符己亥年,他在县城西北面的山里砍柴。回到谷口休息的时候,见旁边有一块巨石,像楼房一样高大,侯元便对着巨石叹息,说自己整年劳碌而不得温饱,命太苦了云云。话音未落,那巨石豁然开了,闪出一个洞来。洞内有个老头儿,穿着用鸟羽制成的衣服,戴着黑帽子,头发胡子全白了,拄着拐杖走了出来。侯元吃了一惊,颇感愕然。随即,他起身朝前一拜再拜。老头儿说:〃我是神君呵,你何必如此不好意思呢?从今往后,你可以从我教你的法术中求得富贵。好吧,你先随我来。〃老头儿说完又进入洞中,侯元也跟了进去。走了几十步,前方顿时清朗起来,平展展的田野上,种的多是奇花异草。走了几里地横着一条小溪,溪流湍急,冲击着碧绿色的苔藓,有一对对鸳鸯和鹢鸟在游动。溪上的桥梁屈曲而有气势,宛若晴天后的彩虹。到了溪的北面,只见左右全是松柏树和长竹子,一道道红色的大门,台榭重叠,甚为壮观。神君领侯元来在另一个院子里,坐在小亭子上。这时,只见房檐、柱子和台阶,全都焕然一新且十分新奇。等到吃饭喝酒时,那些菜肴尽是他所没有见到过的。饭后老头儿便下去了。有顷,两个童子向侯元作了个揖,请他去洗澡间。洗完了热水澡,换了一身新衣服,腰带帽子全有。两个童子又把他带回小亭子,刚坐下,那老头儿便走出来,让仆人把一张干净席子铺在地上,令侯元跪到席上去。老头儿教给侯元几万句的秘诀,全是变化隐身之术。侯元向来又蠢又憨,但是这些口诀他一听就记住了。老头儿告诫他道:〃虽然说你年轻时有福,合乎进门学法的条件,但你脸上的晦气尚未除尽,应该注意谨慎和保密,好自为之。倘若你图谋不轨,必遭杀身之祸。回去之后千万记住这一点。如果你还想见我,到这块巨石中间敲几下,我就会答应的。〃侯元谢别老头儿欲走,老头儿派一小童送他走出洞穴。随即,那块巨石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没有一点痕迹。侯生见他的柴草已经丢失,便回到家中。见了他,其父母兄弟都惊喜地说:〃你已经走十天了,还以为你被虎狼吃掉了呢!〃侯元在石洞里,好像才过了一天。对于他整洁华美的服装和激扬的神气,大家都颇为惊讶。侯元知道瞒不住,便把实情对家人说了。然后,他便进入一个安静的房间,练习老头儿传授的法术。一个月之后,他的法术终于练成了,能够变化百物,役使鬼神,就连草木土石等,也能使之变成千军万马。于是,他把村子里一些勇猛强悍的小伙子招为兵,有的还封为将,走动时吹吹打打,鸣锣开道,举着旗帜,那阵势赶上列国诸侯出巡了。侯元自称圣贤,并设了三老、左右弼、左右将军等官职。每当初一和十五,他都要穿上盛装去拜谒神君老头儿。神君每次都要告诫他不要举兵,如果你一定要举事的话,那也要等到上天答应才行。到了庚子年,侯元聚集了几千人马,县里担心他要造反,便把这件事向上报告了。上党元帅高公寻命令都将带兵讨伐他。侯元急忙谒见神君老头儿请他想办法,神君说道:〃我已经说过了。看来,你只能用偃旗息鼓的办法来对付他们。他们看见我们如此,必定不敢轻易攻击。记住呵,你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轻易应战。〃侯元虽然点头称是,心里却想:凭我的这身道术制他们是绰绰有余的,这么一小股敌人都不敢抵抗,再来大批人马那又该怎么样?又在部下面前表现出自己不勇武。从神君处回来,他令其同党戒严。当天晚上,潞州的兵马赶来了,在距离侯元占据的天险还有三十里的地方,只见漫山遍野全是骑戈兵士,颇难攻打,便等到天亮之后,在阵前摆下方阵。侯元领一千多人突围,先胜后败,最终因酒后睡着了被擒住。先押到上党,用绳子捆住投入监狱,重兵看守。但天亮一看,枷锁已被打开,侯元已经没影了,只剩下一个灯台。半夜时分,侯元又回到铜鞮县,径直奔往神君处谢罪。神君大怒道:〃你这愚蠢的奴才,到底没有听我的话呀!今天你虽幸免一死,但腰斩你的时候也马上到了。你不是我的徒弟,你走吧。〃说罢,拂袖而去。侯元抑郁地走出山洞,后来再想同神君见上一面,可无论他怎么虔诚地敲石门,那石门也不开。从此,他的道术渐渐地失去了,但还受到同党的喜欢、拥护。当年秋天,他率同党羽到并州的大谷掠夺,并州的兵骑疾速赶到,围了好几重。而侯元的道术也不灵了,当即被斩于阵前。他的那些同党们作鸟兽散,都回家种田去了。
功德山
唐巢寇将乱中原。汴中有妖僧功德山,(原本功德山三字在妖僧二字上。据明抄本改。)远近桑门皆归之。至于士庶,无不降附者。能于纸上画神寇,放入人家,令作祸祟,幻惑居人。通宵继画,不能安寝,或致人疾苦。及命功德山赠金作法,则患立除之。又画纸作甲兵,夜夜与街坊嘶鸣,腾践城郭,天明即无所见。又多画其犬,焚祝之,夜则鸣吠,相咬啮于街衢,居人不得安眠。命而赠之,即悄无影响。人即异其术,趋术者愈众。又滑州有一僧,颇善妖术,与功德山无异,公私颇患之。时中书令王铎镇滑台,遂下令曰:〃南燕地分有灾,宜善禳之。〃遂自公衙,(衙原作卫。据明抄本改。)至于诸军营,(军营原作营军。据明抄本改。)开启道场,延僧数千人。僧数不足,遂牒汴州,请(请原作诸。据明抄本改。)功德山一行徒众悉赴之。遂以幡花螺钹迎至卫。赴道场之夕,分选近上名德,入于公衙,其余并令散赴诸营礼忏。洎入营,悉键门而坑之,方袍而死者数千人。衙中只留功德山已下奠长,讯之,并是巢贼之党,将欲自二州相应而起,咸命诛之。(出《王氏见闻》)
【译文】
唐代末年,黄巢率兵准备向中原进军。汴州有个妖僧叫功德山,远远近近的佛教徒都归心于他。至于普通百姓,也没有不信服于他的。他能够在纸上画神神怪怪的强盗,然后把他放入人家,令他作祟惹祸,迷惑百姓。他通宵不停地画着,连觉也不睡,不知给百姓带来多少痛苦。等到有人用重金请功德山作法,那么灾祸立刻就会消除。功德山还用纸画甲兵,天天晚上在街道上嚎叫,践踏城墙,可等到天亮之后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还画了不少狗,一边焚烧一边祈祷,晚上就会听见狗叫,在大街上互相咬架,吵得人们不得安睡。当有人赠给他钱财,那些狗便都无声无影了。他的道术使人们感到惊异,越来越多的人向他求教。另外,滑州也有一个僧人,很擅长妖术,与功德山没什么两样,官家和百姓都深受其害。当时,中书令王铎正镇守滑州,他下令说;南燕部分地区有天灾,可以好好设坛祈祷一番。随即,从衙门到各个军营,都开设道场,拟邀请僧人数千。僧人数量不够,便向汴州发信求援,请功德山及其弟子全部赶来。就这样,功德山一行被用佛教的礼节迎接到滑州军营。赴道场那天晚上,选了功德山及其靠近他的几个人进了衙门,其余的都分散到各个军营念经拜祷。他们一进军营,便关上大门全被活埋,光穿着道袍的和尚就死了好几千人,衙门里只留下了功德山及其手下的几个小头目。经过审讯,才知道他们全是黄巢的同党,想在汴、滑二州响应黄巢的起义,准备造反。王铎下令把他们全杀了。
襄阳老叟
唐并华者,襄阳鼓刀之徒也。尝因游春,醉卧汉水滨。有一老叟叱起,谓曰:〃观君之貌,不是徒博耳。我有一斧与君,君但持此造作,必巧妙通神,他日慎勿以女子为累。〃华因拜受之。华得此斧后,造飞物即飞,造行物即行。至于上栋下宇,危楼高阁,固不烦余刃。后因游安陆间,止一富人王枚家。枚知华机巧,乃请华临水造一独柱亭。工毕,枚尽出家人以观之。枚有一女,已丧夫而还家,容色殊丽,罕有比伦。既见深慕之,其夜乃逾垣窃入女之室。其女甚惊。华谓女曰:〃不从,我必杀汝。〃女荏苒同心焉。其后每至夜,窃入女室中。他日枚潜知之,即厚以赂遗遣华。华察其意,谓枚曰:〃我寄君之家,受君之惠已多矣,而复厚赂我,我异日无以为答。我有一巧妙之事,当作一物以奉君。〃枚曰:〃何物也?我无用,必不敢留。〃华曰:〃我能作木鹤,令飞之。或有急,但乘其鹤,即千里之外也。〃枚既尝闻,因许之。华即出斧斤,以木造飞鹤一双,唯未成其目。枚怪问之。华曰:〃必须君斋戒,始成之能飞。若不斋戒,必不尔飞。〃枚遂斋戒。其夜,华盗其女,俱(俱原作但。据明抄本改。)乘鹤而归襄阳。至曙,枚失女,求之不获,因潜行入襄阳,以事告州牧。州牧密令搜求,果擒华。州牧怒,杖杀之,所乘鹤亦不能身飞。(出《潇湘记》)
【译文】
唐代,有个叫并华的人,本是襄阳的一个木工。有一次春游,他醉倒在汉水边上。有一个老头儿将他喊起来,对他说道:〃看你这相貌,不是只会玩乐之人。我有一把斧子送给你,只要你用它做出东西来,一定是巧妙通神的。不过,你要小心,将来不要因为女人而吃亏。〃华某接过斧子,谢了又谢。他从得到这把斧子之后,造出小鸟就能飞翔,造出小兽便能奔跑。至于修造楼阁上栋下梁之类,则不用第二斧子就很牢固。后来,他来到安陆郡,住在富人王枚的家里。王枚知道华某的本事,就请他临水建造一个独柱亭。完工之后,王枚喊出全家所有的人观看。王枚有一个女儿,因为丧夫而回到家中。她长得美若天仙,很少有人敢与她相比。华某一见面,就深深地喜欢上她了。当天晚上,他翻墙而过,偷偷钻进王枚女儿的房间,那女子大惊。华某对女子说:〃你不从,我就会马上杀了你。〃随着时光的流逝,王枚之女渐渐便同他一心。后来,每天夜晚,华某都偷偷钻进她的房间,行夫妻之事。有一天,王枚在暗中知道了这件事,当即用优厚的钱物打发他走。华某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对王枚说:〃我住在你家,受你的恩惠已经够多的了,而你还要送我这么多钱物,将来我没什么报答你的呀。我手中有一套巧妙的技术,就做一样东西送给你吧。〃王枚说:〃什么东西?我用不着的话,必不敢留。〃华某说:〃我能作木鹤,并且能让它飞起来。如果一旦有什么急事,就可以骑上它,顷刻便到千里之外。〃王枚头一回听说,想试试,便点头答应了。华某拿出那把神斧,用木头做了一只飞鹤,只是眼睛尚未完成。王枚觉得奇怪,便问华某,华某说:〃你必须斋戒数日,然后它才能飞。如果不斋戒,它决不会飞。〃王枚遂斋戒。当天晚上,华某将王枚的女儿偷偷背出来,两个人乘鹤飞归襄阳。到天亮的时候,王枚才发现女儿不见了,四处去找也没有找到,便偷偷地进了襄阳,把这件事告诉了州牧大人。州牧密令搜寻,果然将华某擒获。州牧大怒,华某被杖笞而死,他所乘的木鹤亦不能自己飞起来了。
青城道士
伪蜀青城山道士能幻术,往往入锦城,施其法,有所获,即潜挈归洞穴。或闻其行甚秽,官吏中有识者,颇恶之。后于成都诱引富室及勋贵子弟,皆潜而随之。或于幽僻宅院中,洒扫焚香设榻,张陈帷幌。则独于室内作法,或召西王母、或巫山神女、或麻姑、鲍姑神仙,皆应召而至,与之杯馔寝处,生人无异。则令学者隙而窥之。欢笑罢,则自帘帷之前蹑而去。又忽城中化出金楼,众皆睹之,惑众颇甚。其民间少年,膏梁子弟,满城如狂。少主知其妖,密使人擒之,累月不获。后有人报云:〃已出笮桥门去。〃因使人逐之,乃以猪狗血赍行。至青城路上三十余里,及之,遂倾血沃之。不能施其术,及下狱讯之,云:〃年年采民家处子住山中,行黄帝之道。〃死于岩穴者不知其数。豪贵之家,颇遭秽淫。所通辞款,指贵达之门甚多。少主不欲彰其恶,潜杀之。(出《王氏见闻》)
【译文】
五代时,后蜀的青城山道士会幻术,常常去成都施展一番,有了收获,便偷偷提着回到洞穴。官吏当中有认识青城道士的,对之深恶痛绝。后来,他在成都引诱富豪的妻妾及功臣贵族的后代,悄悄将她们引入山中,或者让他们在幽静的宅院中洒水扫地焚香设榻,或者让他们支张帷帐和幌子等。而他自己则单独在室内作法,有时召西王母,有时召巫山神女,有时召麻姑或鲍姑等神仙,她们都能应召而为,与他同杯共饮同床共枕。生人没有觉察出什么反常。青城道士则让跟自己学法的人,通过缝隙向室内窥视。他享乐一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