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广记-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称魏秀才,仆为试官,依前不送公。公何以得旧事相让耳。〃回乃寻秉独坐之权,三台肃畏。而升相府。后三五年,魏公亦自同州入相,而回累被贬谪。跋涉江湖,喟然叹曰:〃洛桥先生之诫,吾自取尤耳。然亦命之所牵也。〃(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武宗在位期间,宰相李回,原名李喱,在没有担任官职前,曾经屡次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中。当年,洛桥有二位占卜人。一位用蓍草占卜,一位用龟板占卜。李回,先问用蓍草占卜的人,说:〃我想改换个名子参加科考怎么样?〃回答说:〃改名很好。不改名字,始终考取不上。〃又问用龟板占卜的邹生。邹生说:〃你这次参加科举考试,切记不要改名。你这个名字将要传播到很远的地方。然而,考中之后二十年,最后还得改名。现在你已经应了天象,得到以后才能测试出我后边的话是否灵验。〃李回临走时,用龟板占卜的术士又告戒他说:〃你此去一定会荣列金榜,它年定当重任。但是你担当重任后,不要跟没有科举出身的人闹矛盾。如果闹了矛盾以后会结深仇的。〃唐穆宗长庆二年,李回考中。到武宗登极继承皇位时,因为与武宗同名,才换去〃缠〃字,改名叫李回。李回说:〃用蓍草占卜的那个人技艺不行,还是用龟板占卜的邹生卜的准啊,果然被他言中了。〃后来,李回任丞郎,魏謩在门下省任给事中。一次,三省在一起集会议事,魏謩对李回说:〃当年我在京都参加会试,李侍郎任考试官。进京来应试的举子共计一百零二人,唯独我你一道试题也没有考问过。现在我惭愧地位列国家重臣,跟诸位要员在一块就座啊。〃魏謩的这番话,让在座的重臣要员深感吃惊,都想让李回退让一下。李回说:〃现在就请你脱去紫袍官服,改称魏秀才,我马上再考考你。如果考的不合格,照旧不选送你。看你还怎么用过去的事情责难人?〃于是李回开始寻找机会独握大权。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官员们都敬畏惧怕他。李回终于升任宰相。又过了三、四年,魏謩也由同州升任宰相。而李回却屡次遭受贬降,奔波在朝外。李回喟叹地说:〃洛桥邹生早就告诫我了,我是自己找不是呢。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啊。〃


五明道士
长庆之代,邺中有五明道士者不知何许人,善阴阳历数,尤攻卜筮。成德军节度田弘正御下稍宽,而冒于财贿,诛求不息。民众怨咨。时王庭凑为部将,遣使于邺。既至,忽有微恙。数日,求医未能愈。因诣五明,究平生否泰。道士即为卜之,卦成而三钱并舞,良久方定。而六位俱重。道士曰:〃此卦纯乾,变为坤。坤土也,地也。大夫将来秉旄不远,兼有士地山河之分。事将集矣,宜速归乎。〃庭凑闻其言,遽自掩其耳。是夜,又梦白须翁形容伟异,侍从十余人,皆手持小玉斧。召王公而前,(前字原缺,据黄本补)谓曰:〃患难将及,不可久留。〃既觉,庭凑疑惧,即辞魏帅而回。比及还家,未逾旬,值军民大变。弘正为乱兵所害。士大夫将校,共推廷凑。庭凑再三退让,众不听,拥胁而立之。翌日,飞章上奏。朝廷闻之大骇,征兵攻讨。以裴度为元帅。赵人拒命二年。王师不能下。俄而敬宗即世,文皇帝嗣位。诏曰:〃念彼生灵,久罹涂炭。虽元凶是罪,而赤子何辜。宜一切数而宥之。就加节制。〃仍诏庭凑子元逵入侍。因以寿春公主妻焉。庭凑既立,甚有治声,朝廷称之。在位十三年卒。赠太师。子元逵继立,官至太尉。二十六年薨。长子绍懿立二年,荒淫暴乱,众议废而杀之。立其弟绍鼎。绍鼎立六年卒。子景崇立十三年,官至中书令。爵常山王卒,子镕立,即赵王也。后恣横不道,为下所杀。立四十一年。自庭凑至镕,凡五世六主,一百余年灭。初庭凑之立也,遣人诣邺,取五明置于府。为营馆舍,号〃五明先生院〃。公曾从容问曰:〃某今已忝藩侯,将来禄寿,更为推之。〃道人曰:〃三十年。愿明公竭节勤王,爱民恤物。次则保神啬气,常以清俭为心。必享殊寿。后裔兼有二王,皆公余庆之所致也。《春秋》所谓五世其昌,八世之后,莫之与京。〃公曰:〃幸事已多,素无勋德,此言非所敢望。〃因以数百金为寿。道士固辞不受。公亦固与之,载归其室。数日尽施之,一无留焉。二王:景崇封常山王。镕为赵王也。(出《耳目记》)
【译文】
唐穆宗长庆年间,邺中有个五明道士,不知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俗名叫什么。他擅长阴阳历数,尤其精通占卜。成德军节度田弘正对下属放纵治军不严。而且他贪取财物、敲诈勒索无尽无休,百姓们都非常怨恨他。当时王庭凑在他属下任部将,被田派到邺中。王庭凑到达邺中后,忽然身患小病。过了几天,找医生治疗不见效,于是到五明道士那里问凶吉和一生的命运。五明道士当即为他卜卦,三枚卜钱同时施出,好长时间才停下来,而且六爻俱重。五明道士说:〃这是纯乾卦变为坤卦。坤乃是土地。将军不久就会手握大权。兼有部分疆土为一方的主宰。事情很快就会到来的,还是急速回去为好。王庭凑听五明道士这样讲,赶忙用手捂住双耳。这天夜里,他又梦见一个容貌伟岸的白须老翁,身边有侍从十多人,每人手持一把小玉斧。老翁召见王庭凑到身边,对他说:〃灾难就要降临了,此地不可久留。〃接着就醒来了。王庭凑很疑惑惧怕,立即告辞将帅回到他的驻地。待他回到驻地没过去十天,就发生了军士和百姓的哗变。田弘正为乱军所杀,文武属员共同举王庭凑为节度使。王庭凑再三退让不接受,众人不听,用强制的手段硬立他为节度使。第二天,将拥立王庭凑为节度使这件事报告朝廷。朝廷闻听异常惊恐,立即派兵征讨,委派裴度为兵马大元帅。王庭凑及手下将士拒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据守赵地两年,朝廷的军队也没有剿灭掉他们。二年后,敬宗死去,文宗皇帝李昂继承皇位。颁发诏书说:〃念你们这些百姓长期遭受战争的苦难,罪在元凶,你们是无辜的,因此,赦你们无罪,就委任王庭凑为节度使。〃后来文宗皇帝又诏王庭凑的儿子王元逵进京入朝奉侍,又将寿春公主许配给他作妻子。王庭凑被拥立为节度使后,很有政绩,朝庭非常称赞他。他在任十三年而死去。死后赠封太师。他的儿子王元逵承父业,一直升任太尉,历任二十六年去世。王元逵的长子王绍懿接任节度使。二年后因为他荒淫暴乱被属下众人废掉杀死,立他的弟弟王绍鼎为节度使。六年后,王绍鼎死去。他的儿子王景崇承继父业,一直升任到中书令,封为常山王,在位十三年。王景崇死后,他的儿子王镕承继父业。封为赵王,在位四十一年,后因恣横无道被下属杀死。自王庭凑被拥立为节度起,到王镕被杀止,共历五代君王,一百多年。王庭凑被拥立之初,他派人到邺中将五明道士接来。并且,新建一套馆舍给五明道士住,起名叫〃五明先生院〃。王庭凑曾问:〃我现在已经位列藩侯,将来的寿禄,还望先生给推算一下。〃五明道人说:〃主人你有三十年的禄寿。希望你能尽忠奉侍皇上,爱惜百姓体恤财物。其次要保养精神珍惜元气,经常将清廉节俭放在心上,就一定会主高寿的。你的后代会有二人封王,都是明公余下的福分所给与他们的啊。《春秋》上说五世昌盛,八世之后就不能相比了。〃王庭凑说:〃现在值得庆幸的事情已经够多的了。我们王家向来没有积下什么勋业功德,你刚才讲的那些不是我敢希望的啊。〃王庭凑送给五明道士几百两黄金祝他长寿,五明道士坚决辞谢不接受,王庭凑一定要送给他。五明道士将这些黄金带回住室后,几天之内都布施给他人了,一点也不留。所谓有二人封王,即王庭凑的重孙王景崇封常山王,他的重孙的儿子王镕封赵王。


黄贺
唐昭宗时,有黄贺者,自云巩洛人也。因避地来,涉河游赵,家于常山,以卜筮为业。而言吉凶必效。时赵王镕方在幼冲,而燕军寇北鄙。王方选将拒之。有勇士陈立、刘干投刺于军门。愿以五百人尝寇,必面缚戎首。王壮而许之。翌日,二夫率师而出,夜击燕垒。大振捷音。燕人骇而奔退。立卒于锋刃之下。干即凯唱而还。王悦,赐上厩马数匹。金帛称是。俄为阉人所谮曰:〃此皆陈立之功。非干之效。〃王母何夫人闻之曰:〃不必身死为君。(明抄本君作忠)未若全身为国。〃即赐锦衣银带,加钱二十万,擢为中坚尉。初干曾诣贺卜。卦成而谓干曰:〃是卦也,火水未济,终有立也。九二之动,曳轮贞吉。以正救难,往有功也。变而之晋,明出地中。奋发光扬,恩泽相接。子令行也,利用御戎,大获庆捷。王当有车马之赐。其间小衅,不足忧之。〃行军司马路晏,曾夜适厕,有盗伏焉。晏忽心动。取烛照之。盗即告言!〃请无惊惧。其禀命有自。察公正直。不忍待刃。〃即匣剑而去。晏由是昼夜警惕,以备不虞。召黄生筮之。卦成贺曰:〃惕号暮夜,有戎勿恤。察象征辞,人有害公之意。然难已过矣。但守其中正,请释忧心。〃晏亦终无患也。又赞皇县尉张师曾卧病经年。日觉危殆,良医不复进药。请贺卜之。卦就,黄生告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请停理疗五日,必大瘳也。〃师果应期而愈。又数十年,师梦白鸟飞翔,坠入云际。既觉,心神恍惚。召贺卜算之。贺即决卦。惨然而问师曰:〃朝来寝息,不有梦乎?必若有梦,其飞禽之象乎?且雷振山上,鸟坠云间,声迹两消,不可复见。愿加保爱。乐天委命而已。〃张竟不起,时年七十一也。又有段诲者,任藁城镇将。曾夜宿邮亭,马断缰而逸,数日不知所适。使人诣肆而筮之。贺曰:〃据卦睽也。初九动者,应有亡失之事。无乃丧马乎?勿逐自复。必有絷而送之者也。〃回未及舍,已有边鄙恶少,牵而还之。贺所占卜,皆此类也。时人谓之〃易圣公〃。刘岩曾诣之。生谓曰:〃君他日必成伟器,然勿以春日为恨。〃初不晓其意,及老悟。盖迟迟之谓也。(出《耳目记》)
【译文】
唐昭宗在位时期,有个叫黄贺的人,自称是巩洛人,因躲避战乱,渡过黄河来到赵地。黄贺来到赵地后,居住在常山,从事占卜,而且他占卜吉凶都极准,事后一定应验。当赵王李镕还在幼年时,一次燕军进犯北部边境,赵王刚要选派将领去抵挡,有两个叫陈立、刘干的勇士向军帐投递名帖,说愿意率领五百军士跟敌寇一战,一定当面虏获敌军的首领。赵王鼓励了二人一番,批准了他们的请战。第二天,二位勇士率领军队出征,当夜袭击燕军营寨,获得大捷。燕军惊恐地四处逃窜,赵军乘胜追击折杀燕军。陈立战死,刘干率部队凯旋而归。赵王大悦,赏赐给刘干几匹御马和相应的黄金布帛。但是,过不多久,有个太监向赵王进谗言,说:〃这次大胜敌军都是战死疆场的陈立的功劳,不是刘干效的力。〃赵王的母亲何夫人听到后说:〃不必要都战死才算报效国君。战死还不如活着全力奋起保卫国家。〃于是,王太后又尝赐给刘干锦衣银带,外加钱十二万,并提升刘干为中坚尉。在出击燕军之前,刘干曾到黄贺这儿来问卜凶吉。卦成后黄贺对刘干说:〃这卦啊,水与火没有相遇,最终一定有所成立。阳爻第二爻动,见龙在田,君德广施,予示着你将大承恩泽。贞吉是正,以正来解救危难,出师一定会建立功勋的。变化后又成为晋卦,光明出在地中。奋发光扬,将会连续得到恩泽。壮士今日出击,有利于打击敌寇,一定能大获全胜。赵王必定赐给你车马等物,中间有些小差错,不必忧虑。〃行军司马路晏,一次夜间上厕所,发现有一个盗贼藏在那儿。路晏急忙取烛火照看,这位盗贼出来告诉他:〃请将军不要惊惧,我是奉命来刺杀你的。但是得知将军为人公正耿直,不忍心出手相刺。〃说完还剑于鞘内转身离去。路宴从此昼夜警惕,防备再出现意外的事情。并召请黄贺问卜,卦成后黄贺说:〃有刺客而没有惊恐,观卦象看征兆,是有人想加害将军,但此难已经过去了。只要将军你坚守为人的中正之道,请你放宽心吧。〃从这以后,路晏始终再没遇到什么祸患。又:赞皇县尉张师曾经身患重病,一年多不见好转。而且感觉一天重似一天,最好的医生都不给他开处方下药了。张师请黄贺来给他算一卦。卦成后,黄贺告诉他说:〃不是什么病,不用药还有喜事。请你停止治疗五天,一定会完全康复的。〃张师的病果然到第六天就痊愈了。又过了几十年,张师梦见一只鸟,飞着飞着就从云端坠落下来。梦醒,他感到心神恍惚,召请黄贺卜算一卦。黄贺当即给他卜算。卦成,神色惨然地说:〃你早晨睡觉时作了一个梦吧。若是作梦一定梦见鸟飞了。雷震山上,鸟坠云间,声迹两消,不可能再见到了。希望你自己多加保重,乐天听命吧。〃张师竟然没再起来,享年七十一岁。还有一个叫段诲的人,官任藁城镇将。一次,段诲夜里睡在邮亭里,他的坐骑挣断缰绳走了,好几天了也不知道它究竟跑到哪里去了。派人到市场黄贺的卦摊去卜算,黄贺说:〃这是睽卦,主小事吉利。起始九动,应有丢失的事情发生,不就是丢马了吗?不用去找它自己会回来的。一定有人会牵着马给你送回来的。〃去问卜的人还没有回到府上,就有一个边境上的顽劣少年牵着这匹走失的马送上家门。黄占卜的大都是这一类的卦,都非常灵验。当时人称他为〃易圣公〃。有个叫刘岩的人,到黄贺那儿去问卜,黄贺告诉他:〃你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大人物,然而不要以春日为遗憾。〃起初,刘岩并不晓得上面这句话包含的是什么意思。到老了的时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自己迟迟没有功成名就,直到老了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邓州卜者
有书生住邓州。尝游郡南,数月不返。其家诣卜者占之。卜者观卦曰:甚异。吾未能了,可重祝。〃祝毕。拂龟改灼。复曰:〃君所卜行人,兆中如病非病,如死非死。逾年自至矣。〃果半稔,书生归云:〃游某山深洞,入值物蛰。如中疾,四支不能动,昏昏若半醉。见一物自明入穴中,却返。良久又至,直附身,引颈临口鼻。细视之,乃巨龟也。十息顷方去。〃书生酌其时日。其家卜时吉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位读书人家住在邓州。一次,他到郡南去野游,好几个月没回家。他的家里人到一个占卜人那去算一卦,占卜人看着卦象说:〃奇怪呀!我决断不了,重祈祷一下。〃祷告完了,改用龟卜,砍一块龟板烧灼,说:〃你们问卜的这个人,在龟卜的显象中象似病了却没有病,好象死了却没有死。过了年,他自己会回来的。〃果然过了半年,这位读书人回到家来。说:〃我进入山中的一个深洞里,让一种东西蛰了一下,象患了病,四肢不能动弹。脑袋昏昏沉沉的,象喝醉了酒。后来,看见一个怪物从明处爬进洞里,又返回去。过了好一会儿,又来了,一直爬到我身边,伸出脖颈贴近我的嘴和鼻子。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巨龟。停了约喘十口气的工夫才离去。〃家里人将当时问卜的情形告诉给这位书生,书生算了一下时间,正是在他见到巨龟的时候,家里为他占的卜。



卷第二百十八 医一
华佗 张仲景 吴太医 句骊客 范光禄 徐文伯 徐嗣伯 腹瘕病 李子豫  徐之才 甄权 孙思邈 许裔宗 秦鸣鹤 卢元钦 周允元 杨玄亮 赵玄景  张文仲 郝公景 崔务


华佗
魏华佗善医。尝有郡守病甚,佗过之。郡守令佗诊候,佗退,谓其子曰:〃使君病有异于常,积淤血在腹中。当极怒呕血,即能去疾。不尔无生矣。子能尽言家君平昔之俧,吾疏而责之。〃其子曰:〃若获愈,何谓不言?〃于是具以父从来所为乖误者,尽示佗。佗留书责骂之。父大怒,发吏捕佗。佗不至,遂呕黑血升余,其疾乃平。又有女子极美丽,过时不嫁。以右膝常患一疮,脓水不绝。华佗过。其父问之,佗曰:〃使人乘马,牵一栗色狗走三十里,归而热截右足,柱疮上。〃俄有一赤蛇从疮出,而入犬足中,其疾遂平。(出《独异志》)
又后汉末,有人得心腹瘕病,昼夜切痛。临终,敕其子曰:〃吾气绝后,可剖视之。〃其子不忍违言,剖之,得一铜枪,容数合许。后华佗闻其病而解之。因出巾箱中药,以投枪,枪即成酒焉。(出《志恠》)
【译文】
    三国人华佗,医术高明。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退了出来,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我吗?我传信斥责他。〃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又,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可是仍没有嫁人,因为常期以来她的右膝,长了个疮,不断往外流浓水。华佗看过后,她父亲问女儿的病情,华佗说:〃派人骑马,牵着一条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来后,乘狗身子正热时截下狗的右脚,拄在疮口上。〃不一会儿,有一条红色的小蛇从疮口中出来,进到狗的脚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又,后汉末年时,有人腹中长一结块,白天黑夜疼痛无比。临死时,他对儿子说:〃我死以后,可以剖腹把那东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他儿子不忍心违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个铜枪头,约有三分之一升左右。华佗听说后,就前去了解。华佗看完,从小箱子里取出药放在枪头上,枪头立刻化成了酒。


张仲景
何颙妙有知人之鉴。初郡张仲景总角造颙。颙谓曰:〃君用思精密,而韵不能高,将为良医矣。〃仲景后果有奇术。王仲宣年十七时过仲景,仲景谓之曰:〃君体有病,宜服五石汤。若不治,年及三十,当眉落。仲宣以其赊远不治。后至三十,果觉眉落。其精如比,世咸叹颙之知人。(出《小说》)
【译文】
何颙有极高的识别人才的能力。当初,郡中少年张仲景来拜访他,他对仲景说:〃你考虑问题细微周到,但你的气派、风度不太高,以后必成为一名良医呀!〃后来张仲景果然医术超凡。王仲宣十七岁时来拜访张仲景,仲景对王仲宣说:〃你身体有病,应当服用五石汤,若不治疗,到三十岁时,眉毛该脱落了。〃王仲宣认为到三十岁还远着呢,没及时治疗。到三十岁时,果然发现眉毛脱落。张仲景的医术精深到这种程度,世人无不赞叹何颙识别人才能力的神妙!


吴太医
吴孙和宠邓夫人。尝醉舞如意,误伤邓颊,血流,娇惋弥苦。命太医合药。言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和以百金购得白獭,乃合膏。琥珀太多,及差,痕不灭,左颊有赤点如痣。(出《酉阳杂俎》)
【译文】
吴国的孙和宠爱邓夫人,一次酒醉后挥舞如意,不意刺伤了邓夫人的面颊,流出了血,邓夫人娇声叹惜疼痛不已。孙和令太医配药。太医讲,须用白獭骨髓、杂玉和琥珀粉末调配,可以除掉疤痕。孙和用一百两黄金买来白獭,于是太医配制药膏。因琥珀用得过多,到伤愈时,邓夫人左颊疤疮没有完全去掉,脸上留下一颗象痣一样的红点。


句骊客
魏时有句骊客善用针。取寸发,斩为十余段,以针贯取之,言发中虚也。其妙如此。(出《酉阳杂俎》)
【译文】
魏时有个句骊客人擅长用针治病。他拿来一寸长头发,截为十多段,用针把它穿起来,说是头发中间是空的,真是绝妙。


范光禄
有范光禄者得病,两脚并肿,不能饮食。忽有一人。不自通名,径入斋中。坐于光禄之侧。光禄谓曰:〃先不识君,那得见诣?〃答云:〃佛使我来理君病也。〃光禄遂废衣示之。因出针(〃出针〃原作〃以刀〃,据明抄本改。)针肿上。倏忽之间,顿针两脚及膀胱百余下,出黄脓水三升许而去。至明日,并无针伤而患渐愈。(出《齐谐录》)
【译文】
有位叫范光禄的人得了病,两只脚全都肿了,不能吃也不能喝。忽然有一人,不通报自己的姓名,径直进入光禄的书房中,坐在他的旁边。范光禄对来人说:〃先前我并不认识你,怎么到我这里来了?〃来人回答说:〃是佛派我来治病的。〃于是范光禄脱去衣服给他看。来人拿出针,在肿脚上行针。不一会儿,就在两脚和膀胱的穴上进针一百多次,流出黄脓水三升多,他就走了。到第二天,范光禄没有留下伤,他的病渐渐好了。



徐文伯
宋徐文伯尝与宋少帝出乐游苑门,逢妇人有娠。帝亦善诊候,诊之曰:〃是女也。〃问文伯,伯曰:〃一男一女,男在左边,青黑色,形小于女。〃帝性急,令剖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必落。〃便针足太阴,补手阳明。胎应针而落,果效如言。文伯有学行,不屈公卿,不以医自业,为张融所善,历位泰山太守。文伯祖熙之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乞饮,留一胡芦子曰:〃君子孙宜以此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视之,乃扁鹊医经一卷。因精学之,遂名振海内。仕至濮阳太守。子秋夫为射阳令,尝有鬼呻吟,声甚凑苦。秋夫问曰:〃汝是鬼也,何所须?〃鬼曰:〃我姓斛斯,家在东阳。患腰痛而死。虽为鬼,疼痛犹不可忍。闻君善术,愿见救济。〃秋夫曰:〃汝是鬼,无形,云何措治?〃鬼曰:〃君但缚刍作人。按孔穴(穴原作定,据明抄本改)针之。〃秋夫如其言,为针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而埋之。明日,见一人来谢曰:〃蒙君疗疾,复为设祭,除饥解疾,感惠实多。〃忽然不见。当代服其通灵。(出《谈薮》)
又宋明帝宫人患腰疼牵心,发即气绝。众医以为肉症。徐文伯曰:〃此发瘕也。〃以油灌之,则吐物如发。稍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悬柱上,水滴尽,一发而已。病即愈。(出《谈薮》)
【译文】
    宋国徐文伯曾与宋国的少帝一起走出乐游苑门,遇见一孕妇。少帝也擅长诊病,他给妇人诊视后说:〃是个女孩。〃又问文伯,徐文伯说:〃一男一女。男孩在左边,青黑色,比女孩小一些。〃少帝性子急,令剖妇人腹。徐文伯不忍心,说:〃请让我给她用针,胎儿一定能下来。〃于是针那孕妇脚的太阴穴,并用手按摩她的阳明穴。用针后,胎儿随之落下来,果然和他说的一样。徐文伯有学问,品德好,不畏权贵,不以医术为自己的职业,深得张融的赏识,多次任泰山的太守。徐文伯的祖父徐熙之崇尚黄帝和老子,在秦望山过着隐居的生活。有位道士路过他那时向他讨水喝,之后留下一只胡芦,说:〃你的子孙就用这个道术来拯救人世吧,必定能得至二千石的报酬。〃徐熙之打开一看,原来里面装的是扁鹊的医书一卷。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医术,终于名振四方。他做官做到濮阳太守。徐熙之的儿子徐秋夫任射阳县令时,曾经有一次,他听见鬼在呻吟,声音非常凄苦。徐秋夫问道:〃你这鬼,要干什么?〃鬼说:〃我姓斛斯,家住在阳县,因患腰痛病死,现在虽然做了鬼但还是疼得不能忍受,听说你医术很好,希望你救救我。〃徐秋夫说:〃你是鬼,没有形状,我怎么给你治疗啊?〃鬼说:〃你只要割草,扎个草人,按着穴位用针就可以了。〃徐秋夫按着鬼说的,扎好草人,在四个穴位用了针,又在肩部的三个穴位用了针,又摆酒供食,祭祷之后才把草人埋掉。第二天有人来谢徐秋夫,说:〃承蒙你为我治病,又为我设祭,除病解饥,你对我的恩惠太多了,真该好好谢谢你!〃说完,忽然不见踪影。与徐秋夫同时代的人都佩服他能通鬼神。
又,宋明帝的一位宫女患腰痛病,连着心也痛,发病时就不省人事。许多医生都诊断是肉症,徐文伯诊视过后,说:〃此病是发症。〃给这宫女灌了油之后,她就吐出了象头发样的东西,轻轻拨弄它,有三尺长,头已经长成蛇的形状。能动,把它悬挂在柱上,水滴尽后,一根头发罢了,病就全好了。


徐嗣伯
徐嗣伯字德绍,善清言,精于医术。曾有一妪,患滞淤,积年不差。嗣伯为之诊疾曰:〃此尸注也,当须死人枕煮服之可愈。〃于是就古塚中得一枕,枕以半边腐缺,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蛔耳,当以死人枕煮服之。〃依语,煮枕以服之,得大利,出(出字原缺,据明抄本补)蛔虫,头坚如石者五六升许,病即差。后沈僧翼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之,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知而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疗之,俱差何也?〃答曰:〃尸注者,鬼气也。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枕促之,魂气飞越,不复附体,故尸注可差。石蛔者,医疗即僻。蛔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除,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钓其气,因而去之,所以令埋于故处也。晏深叹其神妙。(出《南史》)
【译文】
徐嗣伯字德绍,善谈老庄之道,精通医术。曾有一老妇人,患有滞淤病,多年不愈。徐嗣伯给她诊视,说:〃这是鬼附身,应该用死人的枕头煮后服用,可以治好你的病,〃于是老夫人从古墓中找到一只已经半边腐烂,残缺不全的死人枕头,煮后服用,病就好了。后来,有秣陵人张景,十五岁,腹胀,面目焦黄,许多医生都不给他治了,因此就去找徐嗣伯。徐嗣伯说:〃这是石蛔!应该用死人枕煮后服用。〃张景按嗣伯的话去做,煮死人枕服用后,去大解,便出了蛔虫。这些蛔虫坚硬如石头,约有六、七寸长。打下蛔虫后,张景的病就好了。后来还有一位叫沈翼的和尚眼睛疼痛,并常常看见鬼。这个和尚来找徐嗣伯诊治。徐嗣伯说:〃这是邪气进入肝脏,可以找死人枕头煮后服用,完了,再把枕头埋在原处。〃和尚按徐嗣伯的话做了,他的病也好了。王晏知道了徐嗣伯用尸枕治病的事后,来问徐嗣伯,说:〃三个人的病不一样,却都是用死人枕头治疗,而且全都治好了,是什么原因?〃徐嗣回答说:〃鬼附身的人,是中了鬼气,它附在人身上不离开,所以使人沉滞,必须用死人枕让它离去,鬼气飞走,不再附在人的身上,所以鬼附身的人的病就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