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晟
杨晟,始事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累立军功,因而疑之,潜欲加害。昌符爱妾周氏,悯其无辜,密告之,由是亡去而获免。后为驾前五十四军都指挥使,除威胜军节度使。建节于彭州。抚绥士民,延敬宾客,洎僧道辈,各得其所。厚于礼敬,人甚怀之。李昌符之败,因令求周氏。既至,以义母事之。周氏自以少年,复有美色,恳有好合之情。晟告誓天地,终不以非礼偶之。每旦,未视事前,必申问安之礼。虽厄在重围,未尝废也。新理之郡,兵力不完,遽为王蜀先主攻围。保守孤垒,救兵不至,凡千日,为西川所破而害焉。有马步使安师建者,杨氏之腹心也,城克执之。蜀先主知其忠烈,冀为其用,欲宽之。师建曰:〃某受(某〃受〃原作其〃授〃,据明抄本改)杨司徒提拔,不敢惜死。〃先主嗟赏而行戮,为其设祭而葬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杨晟一开始在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的手下任职,多次立下战功,因此而受到李昌符的猜忌,暗中要陷害他。李昌符所宠爱的小老婆周氏,可怜他没有什么罪过,偷偷告诉了他,于是他逃跑了,免除了灾难。后来杨晟当上了驾前五十四军都指挥使,不久又改任威胜军节度使,去镇守彭州。他安抚百姓,尊敬宾客,甚至和尚和道士都生活得很自由。他提倡礼仪,尊敬贤士,人们都拥护怀念他。李昌符失败,他派人把周氏找来,以父母的礼节来对待。周氏认为自己年轻,又长得容貌美丽,恳切请求和杨晟结合。杨晟对着天地发誓,始终没有对周氏有任何无礼的行为。每天早晨,在没有去处理事之前,必然先给周氏请安,虽然是在敌人的围困之下,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因为新建的郡府兵力不足,突然被前蜀先主王建带兵包围。杨晟守卫孤城达一千多天。终于因为没有救兵而被先蜀的军队攻破,杨晟遇害身亡。马步使安师建是杨晟的心腹,城破以后被敌军抓住。先主知道他忠诚勇猛,先要留下他为自己服务,准备宽恕他。安师建说:〃我受杨晟的提拔重用,不敢怕死。〃先主赞叹着命令人将他杀了,然后为他举行祭奠仪式之后,将他安葬了。
王殷
王殷,梁开封尹瓒之犹子也。乾化中,为徐州连率。众叛拒命,杀害使臣,点阅市井而授甲焉。有亲随苗温与数辈,度其必不济,窃谋作乱。吏(明抄本〃吏〃作〃事〃)泄被擒,刳心而死。其妻配隶别部军校,殊不甘,挟短刃,割乳而殒。闻者无下嗟尚。(出《玉堂闲话》)
【译文】
王殷是后梁开封尹王瓒兄弟的儿子。乾化年间,他任徐州连率。士兵们叛乱抗拒命令,杀了朝廷的使臣,然后在市场上检阅封官。王殷的亲信苗温等人,推测叛乱不会成功,暗中商量作乱,因为有人泄秘而被抓住,被挖心而死。苗温的妻子被强行分配给别人的军校,她不甘心,拿短刀割下自己的乳房而死。听了这件事的人没有不叹息的。
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
陈实 黄叔度 郭泰 马融 蔡邕 顾邵 诸葛瑾兄弟 庞士元 武陔 裴頠 匈奴使 桓温 谢鲲 唐太宗 李绩 薛收 王圭 王师旦 杨素 王义方 选将 英公 刘奇 张±钺健≈j健÷釉浮∨峥怼∥ぺ贰∨崽
陈实
陈实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栋梁之器。譬诸宝剑,则世之龙泉。〃客有问陈季方曰:〃足下家君,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于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渊;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出《世说》)
【译文】
陈实曾经感叹着说:〃周子居真是栋梁之才。如果做宝剑,就应该作为今日的'龙泉'。〃有人问陈季方说:〃你父亲有什么功绩和德行?而敢于将自己比作天下有名的重要人物?〃陈季方说:〃我父亲譬如是一棵生长在泰山上的桂树,上面还有万仞绝壁,下面有测不着底的深渊。他的枝叶承受甘露,根须被山涧中的泉水所滋润。可是,桂树怎么能知道泰山高大和山涧泉水的深度呢!不知道他是否有功绩和德行啊?〃
黄淑度
郭泰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千顷之波,澄之不清,挠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矣。〃(出《世说》)
【译文】
郭泰来到汝南,会见袁奉高的时候,车子没有离开道路,马匹没有卸下鞍具。拜访黄叔度。则在那里连宿两夜,人们询问这是为什么?林宗说:〃黄叔度像浩瀚的千顷波涛一样,沉淀过滤不改清澈,翻动搅拌不会混浊,其才能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测量。〃
郭泰
郭泰秀立高峙,澹然渊停。九州之士,悉懔懔宗仰,以为覆盖。蔡伯喈告卢子干、马日磾曰:〃吾为天下作碑铭多矣,未尝不有惭。唯为郭先生碑颂无愧色耳。〃(出《世说》)
【译文】
郭泰譬如独自屹立高山之上,安然面临万丈深渊。全国有才能的人都尊敬仰慕他,认为他的才能和品德超出和覆盖了所有的人。蔡伯喈告诉卢子干和马日磾说:〃我为天下的人撰写刻在碑石上的铭文很多,不是没有为之感到惭愧的时候,唯独为郭泰先生所作碑文的颂扬之词没有丝毫感到惭愧的地方。〃
马融
郑玄在马融门下。融尝不解割裂书七事,而玄思其五,别令卢子干思其二。融告干曰:〃孔子谓子贡,'回也闻一知十,吾与汝弗如也。'今我与子,可谓是矣。〃(出《世说》)
【译文】
郑玄在马融门下作门客,马融不知道什么是〃割裂书七事〃。而郑玄研究知道了其中的五件事,又让卢子干想出了两件。马融对卢子干说:〃孔子对子贡说,颜回听到一便知道十,我和你都不如啊!我和你也就是如此罢了。〃
蔡邕
蔡邕评陈蕃、李膺先后,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易(明抄本〃易〃上有〃犯上难摄下〃五字)。仲举三君之下(谢沈《汉记》曰:三君者,一时之所重,窦武、刘淑、陈蕃);元礼八俊之上(〃上〃原作〃重〃,据明抄本、陈校本改。薛莹《汉书》曰:李膺、王畅、荀鲲、朱宇、魏明、刘佑、杜楷、赵典为俊)。(出《世说》)
【译文】
蔡邕评论陈蕃和李膺的排列顺序说:〃陈蕃的优点是敢于冒犯皇帝,李膺的特点是严格要求下属。李膺应排在陈蕃等'三君'的最下面,李膺则排在'八俊'的上面。〃
顾邵
顾邵尝独谓庞士元曰:〃闻子孙人,吾与足下孰愈?〃士元曰:〃陶冶世俗,与时沉机,吾不如子;论霸王之余策,览倚伏之要最,吾亦有一日之长。邵亦能为之乎?〃(出《世说》)
顾邵曾经单独对庞士元说:〃听说你能识别人的贤惠善恶,我和你谁胜过谁?〃庞士元说:〃培育教化社会风俗,顺应时代潮流,我不如你。要说称王称霸的计策,克敌致胜的决窃,我也稍有所长,顾邵你也能做这些事吗?〃诸葛瑾兄弟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事一国。时以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出《世说》)
【译文】
诸葛瑾和他的弟弟诸葛亮,以及堂弟诸葛诞,同时具有响亮的声名,各自为一个国家服务。人们评价说:蜀国得到诸葛亮,是得到了一条龙,吴国得到诸葛谨是得到了一只虎,魏国得到诸葛诞,是得到了一只狗。
庞士元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邵、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逸〃字原阙,据世说补)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樊〃原作〃楚〃,据世说改)子昭。(出《世说》)
【译文】
庞士元到了吴国,吴国的人都来拜会他。会见了陆绩、顾邵、全琮以后他评价说:〃陆绩就像是马可以奔跑,有使用的价值,顾邵如牛能负重走得很远。问他陆绩和顾邵谁更强一些?庞士元说:〃马跑得虽然迅速,但只能乘坐一人,牛一天只能行走百里,但是所拉载的岂止是一个人呢!〃吴国人无法反驳他。庞士元又说:〃全琮的声名很好,就像汝南的樊子昭一样。〃
武陔
司马文王问武陔曰:〃陈泰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出《世说》)
【译文】
司马文王问武陔说:〃陈泰同他的父亲司空相比较怎样?〃武陔说:〃渊博典雅,能以天下的声威和教化为己任这方面,不如他父亲,精明干练,处理事物,比他父亲强。〃
裴頠
冀州刺史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淮与裴頠、乐广友善,遣见之。頠性弘放,爱乔之有风韵。谓淮曰:〃乔当及卿,髦小减也。〃广性清淳,爱髦之有神检,谓淮曰:〃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儿之优劣,乃裴、乐之优劣也。〃论者评之,以为乔虽高韵而无检局,乐言为得。然并为后之双隽。(出《世说》)
【译文】
冀州刺史杨淮有两个儿子,杨乔和杨髦,都是在很幼小的时候就具有一定的才干。杨淮和裴頠、乐广的关系很好,他叫两个儿子来拜见他俩。裴頠性格豪放,喜欢杨乔有风度气质。他对杨淮说:〃杨乔将来能赶上你,杨髦稍差一点。〃乐广性格高洁淳朴,喜爱杨髦的聪明检点。他对杨淮说:〃杨乔能赶上你,但是杨髦更为出色。〃杨淮笑着说:〃我两个儿子的优点和缺点,就是裴頠和乐广的优点和缺点。〃有人评论说:〃杨乔虽然风度韵致好,但是缺少约束检点,还是乐广的说法比较准确。然而两个孩子都很出色,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对杰出的人才。〃
匈奴使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怀远国,使崔季圭代当之,自捉刀立床头。事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使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王闻之,驰杀此使。(出《商芸小说》)
【译文】
魏武王将要会见匈奴的使者,但他认为自己的形象丑陋,不足以给边远的国家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便叫崔季圭来代替,自己在旁边持刀侍立。会见结束了,他派使者问匈奴的使者:〃魏王怎么样?〃使者说:〃魏王的形象非常好,然而他身旁的助手才是个真正的英雄呢!〃魏王听了,派人骑马追上这个使者,将他杀了。
恒温
晋殷浩既废,桓温语诸人曰:〃少时与之共骑竹马,我弃去已,浩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出《世说新书》)
【译文】
东晋的殷浩被废为平民,桓温对众人说:〃小的时候我和他一同骑竹马玩耍,我抛弃的东西,殷浩总是拾起来,所以他赶不上我。〃
谢鲲
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出《世说新书》)
【译文】
明帝问谢鲲:〃你自己说说同庾亮相比较怎么样?〃谢鲲回答说:〃规规矩矩地上朝当官,作为百官的样板,我不如庾亮。要讲胸中的真才实学,我自己认为超过他。〃
唐太宗
贞观五年。上谓长孙无忌等曰:〃朕闻主贤则臣直。人固不自知,公宜论朕得失。〃无忌曰:〃陛下武功文德,跨绝古今,发号施令,事皆利物。臣顺之不暇,实不见陛下有愆失。〃上曰:〃朕欲闻己过,公乃妄相谀悦。今面谈公等得失,以为鉴诫。言之者可以无过,闻之者足以自改。因曰,无忌善于筹算,应对敏速。求之古人,亦当无比。兵机政术,或恐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聪悟,临难不改节,为官亦无朋党。所少者骨鲠规谏耳。唐俭言辞俊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发言启齿。事朕三载,遂无一言论国家得失。杨师道性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急缓不可得力。岑文木性道敦厚,文章所长,持论恒据经远,自不负于理。刘洎性最坚贞,言多利益,然其意尚,然诺朋友,能自补阙,亦何以尚焉。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所称意。褚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出《唐会要》)
【译文】
贞观五年,皇帝对长孙无忌等人说:〃我听说皇帝英明,大臣才敢于直言。人难以正确评价自己,大家说一说我的优点和缺点。〃长孙无忌说:〃皇帝的战功和以礼乐教化统治国家的政绩,超过古今所有的帝王。发号施令,作出各项决策,都非常正确有效,我忙于执行,没有空闲的时间,实在没有看见皇帝有什么过失。〃皇帝说:〃我想要听自己的过错,你这是随便奉承讨好。今天要当面议论大家的优点和缺点,以便今后戒鉴。说的人不论对错都没有关系,听的人应该注意加以改正。〃皇帝接着开始评价说:〃长孙无忌善于精心谋划,反应迅速,对答如流,就是古人也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但是领兵打仗和治理国家恐怕不是他的长处。高士廉知识丰富,思维敏捷,遇到困难,也不改变自己的立场,做官不搞宗派,所缺少的是不能大胆提出意见。唐俭说话爽快,善解人意,愿意喝酒,敢于讲话,为我服务三年,却没有一句话是议论国家兴亡的大事的。杨师道性格纯朴善良,自然没有过错,然而性格实在怯懦,办不了什么大事,什么时候都不能指望他出力起作用。岑文的本性诚朴宽厚,写文章的长处是善于引经据典,道理论述得明白。刘洎的性格最坚贞,说话大多涉及到利益关系,但是其意图,如果是答应朋友的,他一定想办法办成,也不应该提倡。马周处理事物敏捷,性格很忠诚正直。至于识别评价人物的本领,直爽地说,我比你们都强。褚遂良学问稍好一点,性格也很坚强正直,非常亲近依附于我,就像飞鸟如果靠近人,自然应该爱护。〃
李绩
武德初,李绩得黎阳仓,就食者数十万人。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皆客游其所,一见于众人之中,即加礼敬。平武牢获郑州长史戴胄,释放推荐之。当时认为有知人之鉴。(出《唐会要》)
又贞观元年,绩为并州都督。时侍中张文瓘为参军事。绩曾叹曰:〃张稚圭后来管萧,吾不如也。〃待以殊礼。时有二僚,亦被礼接。绩将入朝,一人赠以佩刀,一人赠以玉带,文瓘独无所及。因送行二十余里。绩曰:〃谚云,千里相送,归于一别。稚圭何以行之远也?可以还矣。〃文瓘曰:〃均承尊奖,彼皆受赐而返,鄙独见遗,以此于悒。〃绩曰:〃吾子无苦,老夫有说。某迟疑少决,故赠之以刀,戒令果断也;某放达小拘,故赠之以带,戒令检约也,吾子宏才特达,无施不可,焉用赠焉?〃因极推引。后文瓘累迁至侍中。(出《广人物志》)
【译文】
唐朝武德初年,李绩得到黎阳粮仓,前来吃饭并领取粮食的多达数十万人。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都来游玩作客,李绩在众人之中见了,便向他们招呼致意。他清理整顿武王的监狱时,发现了被关押的郑州长史戴胄,李绩立即将戴胄释放并向朝廷推荐,当时人们都认为李绩有识别人才的能力。
还有在贞观元年,李绩担任并州都督,侍中张文瓘当时是参军事。李绩感叹地说:〃张文瓘将来的前程,我不如他。〃对待张文瓘特别重用。当时还有两个下属官员,李绩对他们也很器重。李绩将要调入中央,临行的时候他分别赠送那两个下属官员一柄佩刀和一条玉带,唯独没有送给张文瓘任何东西。张文瓘送了他二十多里地。李绩说:〃民谚讲: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你为什么送得这样远呢?可以回去了。〃张文瓘说:〃大家都受到你的表扬,他们都得到你的赏赐而回去了,唯独没有奖励给我任何东西,所以心中不安。〃李绩说:〃你不要不高兴,听我对你说,他们俩人,一个处理事物优柔寡断,所以赠给他快刀,提示他处事要果断。一个放荡不羁,所以赠给带子,警戒他要注意检点和约束,你的才能宏博通达,没有什么事情处理得不好,还需要赠送什么?〃李绩对张文廙极力推荐引进,之后张文瓘不断升官直至侍中。
薛收
唐薛收与从父兄子元敬、族兄子德音齐名,时人谓之河东三凤,收与元敬俱为文学馆学士,时房杜等处心腹之寄,深相友托。元敬畏于权势,竟不狎。如晦常云:〃小记室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出《谭宾录》)
【译文】
唐朝的薛收与堂兄的儿子元敬和同族兄弟的儿子德音有同样响亮的声名,被人们称为〃河东三凤〃。薛收和元敬都是文学馆的学士,房玄龄和杜如晦等都想拉拢他们作为心腹,互相托人前来游悦,元敬害怕他们的权势,对谁也不敢表示过份的亲近,杜如晦常曾说过:〃小记室这样的官员,不可以因为得到谁的恩惠就对谁亲近,得不到谁的恩惠就对谁疏远。〃
王圭
贞观六年,上宴侍臣。谓王圭曰:〃卿识鉴精通,尤善谈论,自房玄龄等,咸宜品藻。又可自量,与诸子孰贤。〃圭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剸繁理剧,众务必举,臣不如戴胄;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征。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微长。〃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为尽己所能,谓之确论。(出《唐会要》)
【译文】
唐朝贞观六年,皇帝设宴招待文武百官。他对王圭说:〃你善于识别鉴定人才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擅长发表议论,从房玄龄开始,你逐个评价一下。再说一说你自己同他们相比较怎么样?〃王圭回答说:〃勤勤恳恳地为国家服务,能做到的就不遗余力地去做,我不如房玄龄。文武兼备,出朝能当将军,入朝可以作宰相,我不如李靖。陈述奏报得详细明白,将皇帝的命令向下宣告,将下面的意见向皇帝报告,我不如彦博。处理复杂繁琐的事物,我不如戴胄。直言规劝,及时指出皇帝的失误,我不如魏征。至于揭发批评丑恶行为。提倡表扬善良正义的事物,我同各位比较也稍胜一筹。〃太宗皇帝非常赞同他的议论。大臣们也认为他说出了自己的长处,是正确的评价。
王师旦
贞观十九年,考功员外郎王师旦知举,考张昌龄、王公瑾策下。太宗叹曰:〃二人咸有词华。〃对曰:〃体性轻薄,文绝浮艳,必不成令器。臣不上拔者,恐变陛下风雅。〃帝以为名言。后如其言也。(出《谭宾录》)
【译文】
唐朝贞观十九年,考功员外郎王师旦主持考核推荐举子,考核完张昌龄和王公瑾的政事、经义和文章以后,太宗皇帝感叹着说:〃两个人的对答和文章都很有文采。〃王师旦说:〃体态性格轻浮浅薄,语言文章词藻华丽,必然不会成为优秀的人才。我不向上推荐,恐会改变皇帝文章教化的风气。〃皇帝认为他说得正确,后来的情况果然和王师旦所说的一样。
杨素
封德彝之少也,仆射杨素见而奇之,遂妻以侄女。常抚座曰:〃封郎必居此坐。〃后讨辽东,封公船没,众皆谓死。杨素曰:〃封郎当得仆射,此必未死。〃使人求之。公抱得一板,没于大海中,力尽欲放之,忽忆杨公之言,复勉力持之,胸前为板所摩击,肉破至骨。众接救得之。后果官至仆射。(出《定命录》)
【译文】
封德彝少年的时候,仆射杨素见了非常惊奇,于是将侄女嫁给他。杨素经常拍着自己的座椅说:〃封德彝将来必然坐上这个座位。〃后来征讨辽东,封德彝所乘坐的船沉没了,众人都认为他已经死了。杨素说:〃封德彝将来要当仆射,这次一定没死。〃派人去寻找。封德彝抱着一块木板,落在大海中,力气用尽了想要放弃木板,忽然想起了杨素说过的话,于是又用力勉强坚持着。胸前被木板撞击摩擦得皮肉破烂,已经见到了骨头,众人去接应将他救了上来,后来果然当上了仆射。
王义方
员半千本名余庆,师事王义方。义方重之。尝谓曰:〃五百年一贤,足下当之矣。〃因改名半千。(出《谭宾录》)
【译文】
员半千原名叫员余庆,在王义方手下做事,王义方很器重他,曾经说过:〃五百年出一名德才兼备的贤士,你当之无愧。〃于是改名为半千。选将 李绩每临阵选将,必相有福禄者而后遣之。人问其故。对曰:〃薄命之人,不足与成功名。〃君子以为知言。(出《谭宾录》)
【译文】
李绩每当临打仗之前选择上阵或出征的将官,必然挑选面相有福的人然后再派遣出去。人们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命薄的人不会有成功的希望和声名。〃有学识的人认为这是一句有见识的话。
英公
高宗时,蛮群聚为寇。讨之辄不利,乃以徐敬业为刺史。彼州发卒郊迎,敬业尽放令还,单骑至府。贼闻新刺史至。皆缮理以待,敬业一无所问。处分他事毕,方曰:〃贼皆安在?〃曰:〃在南岸。〃乃从一二佐吏而往。观者莫不骇愕。贼初持兵觇望,及见舡中无所有,乃更闭营藏隐,敬业直入其营内,告云:〃国家知汝等为贪吏所苦,非有他恶,可悉归田,后去者为贼。〃唯召其魁首,责以不早降,各杖数十而遣之。境内肃然。其祖英公闻之,壮其胆略。曰:〃吾不办此。然破家者,必此儿也。〃(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高宗的时候,南方的少数民族聚众为寇,多次派兵讨伐不能成功,于是朝廷派徐敬业去做刺史,并叫州府来兵马到城外接应。徐敬业传去命令叫士兵们回去,自己单人匹马来到州府。贼兵听说新刺史到了,全都严阵以待。徐敬业一句也不问敌兵的情况,处理完其他事情以后才说:〃贼兵在什么地方?〃回答说在南岸。徐敬业便叫一两名参谋人员陪同前往,观看的人没有不惊奇害怕的。贼兵一开始准备队伍观望等待,等待看清徐敬业的船上没有兵马时,便关上营门隐藏起来。徐敬业直接闯入敌人营内,告诉贼兵说:〃国家知道你们是被贪官污史所逼迫的,没有其它的罪恶。全都可以回去种田,不回去的按做贼人来处理。〃然后又把敌兵的首领找来,责备他们为什么不早早投降,打了每人几十军棍,又放了回去。营寨内一片肃静,敌人都被他的威风和胆量震慑住了。徐敬业的爷爷英公知道了,称赞他的胆略说:〃我也办不了这件事,然而破坏损伤家族声誉的,必定是这个孙儿。〃
刘奇
唐证圣中,刘奇为侍郎,注张文成、司马锽为御史。二人因申屠孕弧F嬲唬骸ň傧臀匏剑渭唬俊ǎǔ觥短繁雎肌罚
【译文】
唐朝的证圣年间,刘奇担任侍郎,推荐张文成和司马锽为御史。两个人委托申屠锡去表示感谢,刘奇严肃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没有私心,有什么可谢的!〃
张ㄗ院鸥⌒葑樱
唐娄师德,荥阳人也,为纳言。客问浮休子曰:〃娄纳言何如?〃答曰:〃纳言直而温,宽而栗,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万顷之波,浑而不浊,百练之质,磨而不磷,可谓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客曰:〃狄仁杰为纳言,何如?〃浮休子曰:〃粗览经史,薄闲文笔,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淫祠,有烈士之操。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胆气坚刚。明而能断。晚途钱癖,和峤之徒与?〃客曰:〃凤阁侍郎李昭德,可谓名相乎?〃答曰:〃李昭德志大而器小,气高而智薄,假权制物,扼险凌人,刚愎有余,而恭宽不足。非谋身之道也。〃俄伏法焉。又问洛阳令来俊臣,雍容美貌,忠赤之士乎?答曰:〃俊臣面柔心狠。行险德薄。巧辩似智。巧谀似忠,倾覆邦家,诬陷良善,其汪充之徒欤?蜂虿害人,终为人所害。〃无何,为太仆卿,戮于西市。又问武三思可谓名王哉?答曰:〃三思凭藉国亲,位超衮职,貌象恭敬,心极残忍,外示公直,内结阴谋,弄王法以复仇,假朝权而害物,晚封为德静王,乃鼎贼也,不可以寿终。〃竟为节愍太子所杀。又问中书令魏元忠,耿耿正直,近代之名臣也。答曰:〃元忠文武双阙,名实两空,外示贞刚,内怀趋附,面折张食其之党,勇若熊罴;谄事武士开之俦,怯如驽犬。首鼠之士,进退两端。虺蜥之夫,曾无一志。乱朝败政。莫匪斯人。附三思之徒,斥五王之族。以吾熟察,终不得其死然。〃果坐事长流思州,忧恚而卒。又问中书令李峤何如,答曰:〃李公有三戾,性好荣迁,憎人升进;性好文章,憎文才笔;性好贪浊,憎人受赂。亦如古者有女君,性嗜肥鲜,禁人食肉,**绮罗,断人衣锦;性好淫纵,憎人畜声色。此亦李公之徒也。〃又问司刑卿徐有功何如?〃答曰:〃有功耿直之士也。明而有胆,刚而能断。处陵夷之运,不偷媚以取容;居版荡之朝,不逊辞以苟免,来俊臣罗织者,有功出之;袁智弘锻炼者,有功宽之,蹑虎尾而不惊,触龙鳞而不惧。凤跱鸱枭之内,直以全身;豹变豺狼之间,忠以远害。若值清平之代,则张释之、于定国岂同年而语哉?〃又问司农卿赵履温何如?答曰:〃履温心不涉学,眼不识文,貌恭而性狠,智小而谋大,趑趄狗盗,突忽猪贪,晨羊诱外,不觉其死,夜蛾覆烛,不觉其毙,头寄于颈,其能久乎?〃后从事韦氏为逆,夷其三族。又问郑愔为选部侍郎,何如?答曰:〃愔猖獗小子,狡猾庸人,浅学浮词,轻才薄德,狐蹲贵介,雉伏权门,前托俊臣,后附张易,折支德静之室,舐痔安乐之庭,鸋鳷栖于苇苕,魦鲿游于沸鼎;既无雅量,终是凡材。以此求荣。得死为幸。〃后果谋反伏诛。(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的娄师德是荥阳人,官职为纳言。门客问浮休子:〃娄纳言这个人怎么样?〃浮休子说:〃娄纳言性格直爽又温和,宽厚又严肃,外表愚笨而内心聪慧,表面糊涂而心里明白,就像万顷波涛,深不见底但不污浊,有如百练生丝,不易磨损,可称得上是正人君子了。〃门客又说:〃如果狄仁杰当纳言怎么样?〃浮休子说:〃粗略地懂得经典历史,简单地会写一点文章,敢于直接给皇帝提出规劝和意见,有古人的风格。主张拆除滥设的祠庙,有坚强的品德,心里光明正大,近墨不黑。有胆略有气魄,处理事物英明果断。晚年喜爱钱财成癖,成为同晋朝的和峤一样有才能、有作为,而又贪婪吝啬的人。〃门客问:〃凤阁侍郎李昭德,可以称得上名相吗?〃浮休子回答说:〃李德昭志向大而才能小,气派大而智慧浅,凭借权力控制形势,扼制关键来压人。刚愎自用有余,谦虚宽厚不足,不是处事的正路,将来必然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又问:〃洛阳令来俊臣,相貌俊美,气派雍容,是个赤胆忠心的忠臣吗?〃回答说:〃来俊臣表面善良,喜欢冒险而缺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