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广记-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易之
唐张易之初造一大堂,甚壮丽,计用数百万。红粉泥壁,文柏帖柱,琉璃沉香为饰。夜有鬼书其壁曰:“能得几时?”易之令削去,明日复书之。前后六七削。易之乃题其下曰:“一月即令足。”自是不复更书。经半年,易之籍没,入官。(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的张易之刚建起一座大堂。很是宏伟壮丽,统计用钱几百万。红泥粉墙,柱子用好木料装饰上花纹图案,还有琉璃瓦沉香木豪华典雅。夜间有鬼在墙上写了几个字:“能得几时。”易之让人把字削去。第二天又写上了。如此前后写削六七次。易之就在那题字的下面又写了几个字说:“一月即令足”意思是一个月就满足了。从这以后再也没有发现写什么。半年以后,易之并全家都被杀了,收为官有。


郑蜀宾
唐长寿中,有荥阳郑蜀宾颇善五言,竟不闻达。年老,方授江左一尉。亲朋饯别于上东门,蜀宾赋诗留别曰:“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酒酣自咏,声调哀感,满座为之流涕。竟卒于官。(出《大唐新语》)
【译文】
唐朝长寿年间,有个荥阳人叫郑蜀宾,他很擅长五言诗。但一直也没有出名作官。到年老时,才被任命为江左一个县尉。临上任时亲朋好友都来到上东门为他饯行。蜀宾即席赋诗留别。说:“坎坷的路途啊万里远,人生一世将近百年,不知不觉就要白头了,也不知在什么地方进入黄泉。”酒意正浓,自己咏叹,声调很哀伤。满座的人都被感动得流了泪。后来终于死在官任上。


刘希夷
唐刘希夷一名庭芝,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诗。词旨悲苦,不为时人所重。善弹琵琶,尝为白头翁詠云:“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诗谶,与石崇白首同所归何异也。”乃更作一联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而叹曰:“此句复似向谶矣,然死生由命,岂复由此。”乃两存之。诗成未周岁,为奸人所杀。或云:“宋之问害之。”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出《大唐新语》)
【译文】
唐朝的刘希夷又名庭芝。汝州人。少年时就有文采才华,好写宫体诗,但诗词的主题悲苦,不被当时的人所重视。他还擅长弹琵琶。曾经为一个白头老翁詠词说:“今年花落了颜色也改变了,明年花开又在哪里呢?”说完又后悔说:“我的这首诗可能是个预兆,和当年石崇白头归家有什么不同呢?”于是又作一个对联说:“年年岁岁花开都相似,岁岁年年人都不相同了。”然后又长叹一声说:“这句还象有什么预兆,然而生死都是命里注定的,怎么能因为这些预兆呢。”就把两首诗都保留下来。作这诗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刘希夷就被坏人所杀害。有人说:是宋之问害了他。后来孙昱撰写《正声集》认为刘希夷的诗为这诗集中最好的诗了,因此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崔玄暐
唐崔玄暐初封博陵王,身为益府长史。受封,令所司造辂初成,有大风吹其盖倾折。识者以为不祥。无何,弟晕为云阳令,部人杀之雍州衙内。暐三从以上,长流岭南。斯亦咎征之先见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崔玄暐刚被封为博陵王,任职益州长史。受封后,命人造一辆车刚刚作成,有一阵大风把车盖吹折。明白的人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不多时,崔玄暐的弟弟名晕任云阳县令,被手下的人杀害在雍州府衙内。玄暐的妇人及父子家属长期流落在岭南。这也是预兆的先见吧。


宋善威
唐瀛州饶阳人宋善威曾任一县尉。尝昼坐,忽然取靴衫笏,走出门迎接,拜伏引入。诸人不见,但闻语声。威命酒馔乐饮,仍作诗曰:“月落三株树,日暎九重天;良夜欢宴罢,暂别庚申年。”后威果至申年而卒。(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瀛州饶阳人宋善威曾任一个县的县尉。有一天白天正坐着,忽然取过鞋穿上衫拿着笏板,走出门外迎接,拜伏后引人进来,别的人都看不见,只听到说话声。善威命人拿来酒菜高兴地同饮,还作诗说:“月落三株树,日映九重天,良夜欢宴罢,暂别庚申年。”后来宋善威果然到申年那年死了。


李处鉴
唐开元三年,有熊昼日入广府城内,经都督门前过。军人逐十余里,射杀之。后月余,都督李处鉴死。自后长史朱思贤被告反,禁身半年,才出即卒。司马宋庆宾、长史窦崇嘉相继而卒。(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开元第三年,有一只熊白天进入广府城里,从都督府门前经过。军人追赶了十多里才把它射死。后来约一个多月的时间,都督李处鉴就死了。从那以后长史朱思贤被告发有谋反罪,囚禁半年,才出狱就死了。司马宋庆宾、长史窦崇嘉相继死去。


曲先冲
唐开元四年,尚书考功院厅前一双桐树,忽然枯死。旬日,考功员外郎邵某卒。寻而曲先冲为郎中,判邵旧案。月余,西边树又枯死。省中忧之,未几而先冲又卒。(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开元四年,尚书考功院里厅堂前的两棵桐树,忽然枯死,十多天后,考功的员外郎姓邵的死了。立刻让曲先冲任郎中,审理批阅姓邵的留下的旧案卷。一个多月后,西边的桐树又枯死了,先冲在省悟中很忧虑,没过几天先冲又死了。


吕崇粹
唐开元中,谏议大夫吕崇粹,东平人,美秀魁梧,薄有词彩。宅在京永崇坊。于家忽见数个小儿脚胫,自膝下自踝已上,流血淋沥,如新截来。旬日,粹遇疾而卒。(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唐开元年间,谏议大夫吕崇粹是东平人。俊美身材高大、略有文采。他的家在京城东边永崇坊。有一天在家里忽然发现几个小孩的小腿,从膝以下自踝以上。淋淋沥沥流着血,好象刚截下来一样。十多天的时间,吕崇粹得病身亡。


源乾曜
唐源乾曜为宰相,移政事床。时姚元崇归休。及假满来,见床移,忿之。曜惧下拜。玄宗闻之,而停曜。宰相讳移床,移则改动。曜停后,元崇罢。此其应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源乾曜任宰相,移动了政事厅的床。当时姚元崇请假归家休养。等到假期到了回来,看见床被移动了,很气愤,源乾曜恐惧下拜,玄宗听说这件事,让源乾曜停职。原来宰相讳忌移床,移就是改动。乾曜停职后,元崇也被罢免。这就是应验。


毋旻
唐右补阙毋旻,博学有著术才。上表请修古史,先撰目录以进。玄宗称善,赐绢一百疋。性不饮茶,著代饮茶序。其略曰:“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侵精,终身之累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患则不谓茶灾。岂非福近易知,祸远难见云。”后直集贤,无何以热疾暴终。初尝梦著衣冠上北邙山,亲友相送。及至山顶,回顾不见一人。意甚恶之。及卒,僚友送葬北邙,果如初梦。玄宗闻而悼之,赠朝散大夫。(出《大唐新语》)
【译文】
唐朝右补阙毋旻。博学广识有著述的才能。他上表请求修撰古史,先撰写了目录送给皇上,玄宗称赞很好。赐给他一百疋绢。他生性不好饮茶,曾写了一个代饮茶序,大概意思是:解停滞消壅肿,一天的暂时利益很好,等到瘠气侵入精髓,终身的害处很大。获得益处就归功于茶力,遇到祸患则不说是茶带来的灾难。难道不是福临近容易知道,灾祸远离很难看见吗?后来他一直集贤著书,不多久因热疾突然死了。当初他曾梦到自己穿上衣服戴上帽子上北邙山,亲友们都来相送。等到了山顶,回头看竟没有一人。心里厌恶这件事。等他死了,亲友送葬到北邙山。果然同当初的梦相同。玄宗听说这件事也为他悼念,赠谥号朝散大夫。


杨慎矜
唐杨慎矜,隋室之后。其父崇礼,太府卿,葬少陵原。封域之内,草木皆流血。守者以告,慎矜大惧。问史敬忠。忠有术,谓慎矜,可以禳之免祸。乃于慎矜后园大陈法事。罢朝归,则裸袒桎梏,坐于丛棘。如是者数旬,而流血亦止。敬忠曰:“可以免祸。”慎矜愧之。遣侍婢明珠,明珠有美色,路由八姨门。(贵妃妹也)姨方登楼。临大道,姨与敬忠相识,使人谓曰:“何得从车乎?”敬忠未答。使人去帘观之,姨于是固留。邀敬忠坐楼,乃曰:“后车美人,请以见遗。”因驾其车以入。敬忠不敢拒。姨明日入宫,以侍婢从。帝见而异之,问其所来。明珠曰:“杨慎矜家人也,近赠史敬忠。”帝曰:“敬忠何人,而慎矜辄遗其婢?”明珠乃具言厌胜之事。上大怒,以告林甫。林甫素忌慎矜才,必为相。以吉温阴害。有憾于慎矜,遂构成其事,下温案之。温求得敬忠于汝州,诬慎矜以自谓亡隋遗裔,潜谋大逆,将复宗祖之业,於是赐自尽,皆不全其族。(出《明皇杂录》)
【译文】
唐朝的杨慎矜,是隋朝宫室的后代。他的父亲崇礼,曾任太府卿,死后葬在少陵原。在他的封地内,草木都流血,守墓的人把这件事报告给杨慎矜,慎矜很恐惧。问史敬忠怎么回事。史敬忠会法术,对慎矜说:“可以祈祷免祸。”于是就在慎矜的后花园大摆法事。慎矜上朝回来,就光着身子戴上脚镣和手铐,坐在荆棘丛里。象这样过了几十天,草木也不流血了。敬忠说:“可以免祸了。”慎矜觉得惭愧,就把奴婢明珠赠送给敬忠了。明珠是很有姿色的。敬忠他们经过八姨门、八姨正好登楼,那楼又临近大道,八姨认识敬忠,就派人对敬忠说:“怎么得到一个从车?”敬忠没有回答。八姨就让人去掉车帘看里面。八姨于是坚决让他们留下,邀请敬忠上楼坐一会儿,然后说:“后面车里的美人,送给我好吗?”因此叫人赶那辆车进来,敬忠不敢抗拒。八姨第二天进宫,让明珠以侍婢的身份随从。皇帝见到很奇怪,问明珠是哪里来的。明珠说:“我是杨慎矜家里的人,最近赠送给史敬忠了。”皇帝说:“敬忠是什么人,杨慎矜就赠送给他奴婢。”于是明珠就把杨慎矜信巫术的事全都告诉了皇帝。皇帝很生气,把这事告诉了李林甫,林甫平常就忌妒慎矜的才能,认为他以后一定会作宰相。便用吉温暗害慎矜,因为林甫曾有憾于慎矜。马上就罗织罪名。下令吉温审理此案。吉温到汝州找到敬忠,诬陷慎矜因为自己是亡隋的后代,暗中密谋反叛,将要恢复祖宗的家业。于是杨慎矜赐自尽死,其家族也未幸免。


王儦
唐太子仆通事舍人王儦,肃宗克复后降官。为人所告,系御史台。儦未系之前年九月,儦与嬖姬夜坐堂下,有流星大如盎,光明照耀,坠于井中,在井久犹光明。使人求之,无所得。儦惧出宅,竟徙播州。儦殊不意,行至凤州,疽背裂死。(出《纪闻》)
【译文】
唐朝太子仆通事的舍人王儦。肃宗重登皇位后被降官。因为被人告发,囚禁在御史台。王儦未被囚禁的前一年九月,一天夜晚他与宠爱的妾在堂下坐着,有一颗象盎那么大的流星,光明耀眼,坠到井里,在井里很长时间还很亮。派人到井里寻求,什么也没有。王儦害怕出了宅院。囚禁流徙到播州,但他却没有想到,走到凤州,背上生毒疮崩裂而死。


崔曙
唐崔曙举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赎帖。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以为警句。及来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谶也。(出《本事诗》)
【译文】
唐朝崔曙考中进士。作明堂火珠诗赎帖。诗曰:“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当时认为是警句,等到来年崔曙死了,只剩下他的一个女儿名叫星星。人们才领悟他自己的预言。


元载
唐元载为相时,正昼有书生诣焉。既见,拜语曰:“闻公高义好士。”辄献诗一篇,以寄其意。词曰:“城南路长无宿处,获花纷纷如柳絮;海燕衔泥欲作窠,空屋无人却飞去。”载亦不晓其意。既出门而没。后岁余,载被法家破矣。(出《通幽录》)
【译文】
唐朝元载作宰相时,大白天有一个书生来求见。接见后,那书生参拜后说:“听说你品格高尚,仁德而喜欢有才能的人。我就献诗一篇,用来寄托我的敬意。诗是这样的:‘城南的路长没有住宿的地方,荻花飘飞好象柳絮。海燕衔泥想要作窝,空屋里没有人又飞走了。”元载不明白他的用意。书生出了门就不见踪形了。后来过了一年多,元载被法办其家也破败了。


彭偃
唐大历中,彭偃未仕时,尝有人谓曰:“君当得珠而贵,后且有祸。”寻为官得罪,谪为澧州司马。既至,以江中多(“多”原作“名”,据明抄本改)蚌。偃喜,以为珠可取。即命人采之,获蚌甚多。而卒无有应。及朱泚反,召偃为伪中书舍人。偃方悟得珠乃朱泚也。后诛死。(出《宣室志》)
【译文】
唐朝大历年间,彭偃未作官时,曾经有人对他说:“您会因得到珠而富贵,后来就会有灾祸。”不久他作官有了罪过,被贬官作澧州司马。到了澧州,因江里的蚌很多,他很高兴,认为可以取珠了,立即命人采蚌,结果采到很多。然而以前那句话并没有应验,等到朱泚造反,召彭偃作伪中书舍人,他才领悟得珠是朱泚。后被杀死。


刘淝
唐贞元中,淮西用兵。时刘淝为小将,每捉生蹋伏,淝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后因月黑风甚,又令捉生。淝愤激深入,意必死。行十余里,因坐将睡。忽有人觉之,授以双烛,曰:“君方大贵,但心存此烛在,即无忧也。”淝后拜将,常见烛影在双旌上。后不复见烛,乃舆疾归京卒。(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贞元年间,淮西有战事。当时刘淝仅是一名小将,每次潜伏捉俘虏,淝必定在里面,前后多次受重伤,有四次将近死亡。后来又一次因为月黑风大,又命令他去捉俘虏。淝很气愤激动,深入敌后,心里想这次必死无疑。走了十多里,因为疲乏坐着休息刚要睡,忽然有人叫醒他,给他两支蜡烛,说:“你将有大贵,但心里要想着这两支烛在,就没有什么忧患。”刘淝后来提升为大将,常常见到烛的影子在双旗上。后来不再见到烛了,就得病回到京城死了。


韩滉
唐丞相韩滉自金陵入朝。岁余后,于杨子江中,有龟鳖满江浮下,而悉无头。当此时,滉在城中薨。人莫知其故。(出《戎幕闲谈》)
【译文】
唐朝的丞相韩滉从金陵入朝。一年多后,在扬子江中,有龟鳖满江飘浮流下。正在这时,韩滉在城中死了。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严震
唐司空严震,梓州盐亭县人,所居枕釜戴山。但有鹿鸣,即严氏一人必殒。或一日,有亲表对坐,闻鹿鸣,其表曰:“釜戴山中鹿又鸣。”严曰:“此际多应到表兄。”其表兄遽对曰:“表兄不是严家子,合是三兄与四兄。”不日,严氏子一人果亡。是何异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司空严震,梓州盐亭县人。居所靠釜戴山。只要有鹿鸣叫,严家必定有一个人死。有一天,有一个表兄与严震对面坐着。又听到鹿叫,他的表兄说:“釜戴山中鹿又叫。”严震说:“这回多半要应验到表兄身上。”他的表兄立刻说:“我不是严家子弟呀,该是三兄与四兄吧。”没过几天,严家子弟果然有一人死亡。这是多么奇怪啊!


李德裕
唐卫公李德裕,初为太原从事。睹公牍中文水县解牒称:武士彟文水县墓前有碑。元和中,忽失龟头所在。碑上有武字十一处,皆镌去之。其碑大高于华岳者,非人力攀削所及。不经半年,武相遇害。(出《戎幕闭谈》)
【译文】
唐朝卫公李德裕当初任太原从事。看公文中文水县的呈文中称:“武士彟在文水县的墓前有石碑。元和年间,忽然龟头不知去向,碑上有十一处武字,都被刻掉。”那个石碑高大如华山,不是人力所能攀上刻掉的。没过半年,武丞相被人害死。



李师道
唐李师道既以青齐叛。章武帝将讨之,凡数年而王师不胜。师道益骄。尝一日坐于堂,其榻前有银鼎,忽相鼓,其一鼎耳足尽坠。后月余,刘悟手刃师道,青齐遂平。盖银鼎相鼓之兆也。(出《宣室志》)
【译文】
唐朝李师道已经凭借青齐而反叛,章武帝将讨伐他。经几年时间皇帝的军队不能得胜。师道更骄傲了。曾有一天,师道在厅堂坐着,他的床前有银鼎,忽然互相撞击,其中一个鼎的耳、足都掉了。一个多月后,刘(概系师道部下)悟亲手杀了师道,青齐之乱立刻平息。大概是银鼎相撞的预兆吧。


韦温
唐韦温为宣州,病疮于首,因托后事于女婿。且曰:“予年二十九,为校书郎,梦渡浐水,中流见二吏,赍牒相召。一吏言:‘彼坟至大,功须万日,今未也。’今正万日,予岂免乎!”累日而卒。(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韦温治理宣州,在头上生了疮,因此托付后事给女婿,并且说:“我二十九岁那年,当校书郎,作梦渡浐水,在江中间见到两个官吏,抱着官牒召我,一吏说:“他的坟太大,须万日的功夫,今天还不到。”现在正好万日,我难道能避免吗?”不多几天就死了。





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
吕群 朱克融 王涯 温造 李宗闵 柳公济 王涯 王潜 韩约 王氏 王哲  杜牧 卢献卿 卢骈 封望卿 崔彦曾 崔雍 庞从


吕群
唐进士吕群,元和十一年下第游蜀。性粗褊不容物,仆使者未尝不切齿恨之。时过褒斜未半,所使多逃去,唯有一厮养。群意凄凄。行次一山岭,复歇鞍放马,策杖寻径,不觉数里。见杉松甚茂,临溪架水。有一草堂,境颇幽邃,似道士所居,但不见人,复入后斋,有新穿土坑,长可容身,其深数尺,中植一长刀,旁置二刀。又于坑旁壁上,大书云:‘两口加一口,即成兽矣。群意谓术士厌胜之所,亦不为异。即去一二里,问樵人,向之所见者,谁氏所处。樵人曰:“近并无此处。”因复窥之,则不见矣。后所到众会之所,必先访其事。或解曰:“两口君之姓也,加一口品字也。三刀州字,亦象也,君后位至刺史二千石矣。”群心然之。行至剑南界,计州郡所获百千,遂于成都买奴马服用,行李复泰矣。成都人有曰南竖者,凶猾无状,货久不售。群则以二十缗易之,既而鞭挞毁骂。奴不堪命,遂与其佣保潜有戕杀之心,而伺便未发耳。群至汉州,县令为群致酒宴。时群新制一绿绫裘,甚华洁。县令方燃蜡炬,将上于台,蜡泪数滴,污群裘上。县令戏曰:“仆且拉君此裘。”群曰:“拉则为盗矣。”复至眉州,留十余日。冬至之夕,逗宿眉西之正见寺。其下且欲害之。适遇院僧有老病将终,侍烛不绝。其计不行。群此夜忽不乐,乃于东壁题诗二篇。其一曰:“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其二曰:“社后辞巢燕,霜前别蒂蓬;愿为蝴蝶梦,飞去觅关中。”题讫,吟讽久之,数行泪下。明日冬至,抵彭山县。县令访群,群形貌索然。谓县令曰:“某殆将死乎?”意绪不堪,寥落之甚。县令曰:“闻君有刺使三品之说,足得自宽也。”县令即为置酒,极欢。至三更,群大醉,舁归馆中。凶奴等已于群所寝床下,穿一坑,如群之大,深数尺。群至,则舁置坑中,断其首,又以群所携剑,当心钉之,覆以土讫,各乘服所有衣装鞍马而去。后月余日,奴党至成都,货鬻衣物略尽。有一人分得绿裘,径将北归,却至汉州衔中鬻之。适遇县令偶出见之,识其烛泪所污,擒而问焉,即皆承伏。时丞相李夷简镇西蜀,尽捕得其贼。乃发群死处,于褒中所见,如影响焉。(出《河东记》)
【译文】
唐朝的进士吕群,在元和第十一年离开府第去蜀游览。他性格粗暴偏执心胸狭窄不能容人,跟从他的仆从们没有不切齿痛恨他的。当时离褒斜还有一半路程,他手下的仆从大多都逃走了,只有一男仆还侍奉他。吕群心里很悲伤难过,走到一座山岭前面,又歇马放鞍,拿一根拐杖去探路,不知不觉走出几里地,只见杉松很茂盛,靠着小河有一个小桥,桥对岸有一个草堂,环境很幽雅深邃,好象道士所住的地方,但没发现有人。又进入后斋,发现一个新挖的土坑,坑长可以容纳一个人,有几尺深,坑中插着一柄长刀,旁边放着两把刀。又发现在坑旁边的墙上写着几个大字:两口加一口,即成兽矣。吕群心里想这大概是术士诅咒祈祷的场所。所以也不觉得奇怪。又走了一二里,问一个砍柴的人;以前看见那个地方是谁家住的处所。砍柴人说:这附近并没有这么个地方。吕群就回来再看,结果却什么也不见了。后来他每到了人多的地方,一定要问一下这件事。有人向他解释说:“两口,就是你的姓,加一口是品字,三刀是州字,也是征象了,你以后可以做到刺史这么大的官,每年二千石的俸禄。”吕群心里想也有道理。走到剑南地界,统计一下到各州郡所得到的钱达了百千,就在成都买了奴仆和马匹好用,他们的行李又宽裕了。成都有个叫竖南的人,凶狠狡猾没个人样,他有些货很长时间也没卖出去,吕群就用二十串钱买下来,买下后觉得吃亏反而打骂奴仆们,奴仆不能忍受,就和其他的佣人保镖等暗藏着杀吕群的心。寻找时机还没有实行。吕群到汉州,县令给吕群准备了酒宴,当时吕群新做了一件绿色的绫裘衣,很华丽干净,县令正点上蜡烛,要放在烛台上,有几滴蜡滴掉到吕群的绿裘上了,县令开玩笑说:“我先拉一下你的这件衣服。”吕群说:“拉就是盗窃啊。”又到眉州,住了十多天,冬至前一天,留住在眉州西面的正见寺。他的手下人就要害他,正赶上院里有一个老僧有病要死,拿着蜡烛护理的不断,手下人的计谋不能实行。吕群这天晚上忽然不痛快,就在东墙上题诗二篇。其第一首是:“路行三蜀尽,身及一阳生。赖有残灯火,相依坐到明。”第二首是:“社后辞巢燕,霜前别蒂蓬。愿为蝴蝶梦,飞去览关中。”题完了,还吟诵了很长时间,落下几行热泪。第二天冬至,到彭山县,县令拜访吕群,吕群衣帽不整,也没什么兴趣,对县令说:“我大概是要死了吗?思绪繁乱,心情冷落得很。”县令说:“听说你有能当刺史三品官的说法,完全可以自己宽慰自己。”然后县令为他置办酒席,他很高兴,到了三更天,吕群喝得大醉。被抬回客馆里。他手下那些凶恶的奴仆们已经在他的床下挖了一个坑,象吕群的身体那么大,有几尺深,等吕群来了,就把他抬到坑里。割掉了他的头,又用吕群所带的剑,照心口钉上,把土盖上。各自乘马穿衣而逃。一个多月后。那些奴仆们到了成都,把吕群的衣服都卖光了,有一个人分到吕群的那件绿裘,想要直接向到北方,却到了汉中的街上想卖掉,恰好遇到县令偶然出门看见了,认识那蜡滴污染的地方,就把那人抓起来审问,那人立刻招供了。当时丞相李夷简巡察西蜀,把贼人全部抓到。然后挖吕群死的地方,同在褒地所见到的,一模一样。


朱克融
唐宝历二年春,范阳节度使朱克融猎鹿。鹿胆中得珠,如弹丸,黑色,初软后硬,如石光明。或问麻安石曰:“是何祥也?”安石曰:“此事自古未有。请以意推之。”鹿胆得珠,克融以为己瑞。鹿者禄也,鹿死是禄尽也。珠初软后硬,是珠变也。禄尽珠变,必有变易之事。衰亡之兆也。自此克融言辞轻发。是年五月,果帐下军乱,而全家被杀。(出《祥验集》)
【译文】
唐朝宝历第二年春天,范阳节度使朱克融猎到一只鹿。在鹿胆中得到一个珠子,象弹丸那么大小,黑色,起初软后来变硬,象石头还发光。有人问麻安石说:“这是什么吉祥征兆吗?”安石说:“这种事自古以来没有出现过,请让我按我的想法推测一下。鹿胆里得到珠子,克融认为是瑞祥的征兆,鹿就是禄,鹿死是禄尽,俸禄没有了。珠开始软后来硬,是珠变,禄尽珠变,一定后有改变的事,这是衰亡的征兆。”从此克融轻易不说什么话。这一年五月,果然部下兵变作乱,克融全家被杀。


王涯
唐丞相王涯,大和九年掌邦赋,又主簿盐铁。其子仲翔尝一日避暑于山亭,忽见家僮数十皆无首,被血来仲翔前。仅食顷,方不见。仲翔惊异且甚,即具白之,愿解去权位。涯不听,是岁冬十一月,果有郑注之祸。(出《宣室志》)
【译文】
唐朝丞相王涯,在大和九年掌国家税收,又主管盐铁。他的儿子仲翔曾有一天在山亭上避暑。忽然看见数十个没头的僮仆,他们披着血来到仲翔跟前。仅一顿饭工夫,就不见了。仲翔非常奇怪惊惧,马上告诉了父亲,希望他解职回家,但涯不听。这一年的冬十一月,果然发生了郑注那样的灾祸。


温造
新昌里尚书温造宅,桑道茂尝居之。庭有二柏树甚高。桑生曰:“夫人之所居,古木蕃茂者,皆宜去之。且木盛则土衰,由是居人有病者,乃土衰之致也。”于是以铁数十钧,镇于柏树下。既而告人曰:“后有居,发吾所镇之地者,其家长当死。”唐大和九年,温造居其宅。因修建堂宇,遂发地,得桑生所镇之铁。后数日,造果卒。(出《宣室志》)
【译文】
新昌里尚书温造的宅院,桑道茂曾住过。庭院里有两棵柏树很高,桑道茂说:“人的住所,古木茂盛的,都应该除去。况且木茂盛就会使土衰败,因此住的人就会有生病的,这是土衰的原因。”于是用数十钧铁,镇压在柏树下,然后告诉别人说:“以后谁来住,挖我镇铁的地方,他们的家长就会死。”唐朝大和第九年,温造住到这所宅院里,因为修建房子,就挖了地,挖出了桑道茂所镇压的铁。后来没过几天,温造果然死了。


李宗闵
唐丞相李宗闵,大和七年夏出镇汉中。明年冬,再入相。又明年夏中,尝退朝于靖安里第。其榻前有熨斗,忽跳掷久之,宗闵异且恶。是时李训、郑注,以奸诈得幸。数言于帝。训知之,遂奏以致其罪。后旬日,有诏贬为明州刺史,连贬朝州司户。盖其兆也。(出《宣室志》)
【译文】
唐朝的丞相李宗闵,在大和七年夏天出京镇守汉中,第二年冬,再次当丞相,又第二年夏天,曾有一次退朝回到靖安里宅第。他的床前有个熨斗。忽然跳跃很长时间,宗闵既惊奇又厌恶这件事。当时李训、郑注因为奸诈得到皇帝的宠幸。宗闵把这件事多次给皇帝说,李训知道后,就上奏皇帝使治宗闵有罪。过了十多天,皇帝下诏书贬李宗闵为明州刺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