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广记-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译文】
唐朝河南尹孔温裕,担任补阙职务的时候,曾因进谏讨阀党项的事,被贬为郴州司马。很久以后,得到堂兄温业的书信说:“宪府想要让你做侍御史。”他每天都等待着诏书下达。忽然又得到了一封书信说:“宰相准备叫你当右史。”但都没有音信。一天有喜鹊落在庭院好象说话的样子。幼小的孩子下拜并且祷告说:“希望早日得官。”喜鹊飞走后,就从空中落下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补阙”二字,他感到很奇怪。没过多久,他就做了补阙官。
孙偓
长安城有孙家宅,居之数世,堂室甚古。其堂前一柱,忽生槐枝。孙氏初犹障蔽之,不欲人见。期年之后,渐渐滋茂,以至柱身通体而变,坏其屋上冲,秘藏不及。衣冠士庶之来观者,车马填咽。不久,偓处岩廊,储居节制。人以为应三槐之朕,亦甚异也。近有孙炜,乃偓之嗣,备言其事。(出《玉堂闲话》)
【译文】
长安城有个孙家的宅院,孙家在这里已经住了好几代了。这里的堂室特别古老,那堂前的一个大柱子上忽然长出了槐树枝。孙氏开始还用布帷遮挡着不让看见,一年以后,槐树的枝叶逐渐茂盛起来,整个柱子都变了形状,把屋子都给顶坏了。这时秘密再也隐藏不住了。来观看的人有当官的也有老百姓,每天车马行人十分拥挤。不长时间,孙偓外居岩廊,当副节制官。人们都认为是应了“面三槐,三公位焉”的预兆。他自己也特别奇怪。附近有个叫孙炜的人,是孙偓的后代,他详尽说了这事。
李全忠
唐乾符末,范阳人李全忠,少通《春秋》,好鬼谷子之学。曾为棣州司马,忽有芦一枝,生于所居之室,盈尺三节焉。心以为异,告于别驾张建章。建章博古之士也,乃曰:“昔蒲洪以池中蒲生九节为瑞,乃姓蒲,后子孙昌盛。芦苇也,合生陂泽间,而生于室,非其常矣,君后必有分茅之贵。三节者,传节钺三人,公其志之。”全忠后事李可举,为戎校,诸将逐可举而立全忠,累加至检校太尉,临戎甚有威政。全忠死,子匡威,为三军所逐。弟匡俦,挈家赴阙,至沧州景城,为卢彦盛所害。先是匡威少年好勇,不拘小节,以饮博为事。曾一日与诸游侠辈钓于桑乾赤栏桥之侧,自以酒酹曰:“吾若有幽州节制分,则获大鱼。”果钓得鱼长三尺,人甚异焉。(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乾符末年。有个范阳人叫李全忠。从小就精通《春秋》,喜欢鬼谷子的学问。曾经做棣州司马。忽然在他所住的屋里长出了一棵芦草,有一尺长共三个芦节。他心里觉得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别驾张建章。张建章是一位通今博古的人,就说:“过去蒲洪把生长在池沼中的长有九个节的蒲草看作是吉祥的征兆,才改姓蒲的,后代子孙很兴盛。芦草应生长在池塘和沼泽地里,可是长在屋里,这可不是寻常的事了。你以后一定能做高官,芦草长有三个竹节,这表明官位可以传递三人,你可记住我的话。”李全忠后来辅佐李可举,做戎校,但各位将官把李可举撵走了,而推举了李全忠,这样全忠官位一直做到检校太尉。临阵打仗特别有威严。全忠死后,他的儿子匡威被三军撵走。匡威的弟弟匡俦,带着家眷奔赴京城,到沧州景城的时候,被卢彦盛杀害了。先前匡威年少好跟人斗,又不拘小节,整天靠饮酒贿博活着。曾经有一天,和许多游客们在桑乾赤栏桥的旁边钓鱼,自己把酒洒在地上说:“我如果有幽州节制官的缘份,就应钓个大鱼上来。”果然他钓了一条三尺长的大鱼。人们都感到特别的奇怪。
侯弘实
侯弘实,本蒲坂人也。幼而家贫,长为军外子弟,年方十三四。常寐于檐下,天将大雨,有虹自河饮水,俄贯于弘实之口。其母见,不敢惊焉。良久,虹自天没于弘实之口,不复出焉。及觉,母问有梦否,对曰:“适梦入河饮水,饱足而归。”母闻之默喜,知其必贵矣。后数月,忽有蜀僧诣门求食。临去,谓侯母曰:“女弟子当有后福,合得儿子力。”侯母呼弘实出,请僧相之。僧视之曰:“此蜺龙也。但离去乡井,近江海客宦,方有显荣。”又曰:“此子性识惨毒,必有生灵之患。倘敬信三宝,即得善终。”言讫而去。弘实后果自行伍出身,至于将领。同光三年,从兴圣太子收蜀。蜀平之后,无何,与陕府节度使康延孝等作叛。及延孝诛灭,弘实得赦,寻为眉州刺史,节度夔州。复自宁江,迁于黔府,一州二镇,皆近大江,官业崇高。敬奉三宝,信心无怠。然于临戎理务,持法御下,伤于严酷,是知蜀僧所云不谬矣。(出《鉴戒录》)
【译文】
侯弘实,本是蒲坂人,从小家里很贫穷,长期是军外子弟,年龄才十三四岁。一天曾在屋檐的下面睡觉,天将要下起大雨,有条彩虹在河中喝水,一会就钻进了弘实的口里。他的母亲看见了,不敢惊动他。很长时间,这条虹才全部的进入了嘴里,不再出来了。等弘实睡醒时,母亲就问他做梦了没有,他回答说:“刚才梦见到河里喝水,饱饱的喝了一顿才回来。”母亲听了默默地高兴。知道弘实将来一定有出息。几个月后,忽然有个四川的和尚到弘实家门前要吃的,临走时对侯母说:“你应当有后福,全靠儿子的力量。”侯母把弘实叫出来,让和尚给他相面,和僧看了看弘实说:“这个孩子是条蜺龙,但要离开乡井,接近江海去做官,才能有显耀的机会。”和尚又说:“这个孩子性情残忍毒辣,一定要有人命的祸患。倘若敬奉信仰佛门,就能得到好的归终。”说完和尚就走了。弘实后来果然在军队里做了将领。同光三年,跟从兴圣太子收复四川。四川平定以后不久,他和陕府节度使康延孝等叛乱,等康延孝被诛杀以后,侯弘实才被赦免。不久做了眉州刺史。夔州节度使又从宁江迁到了黔府。一州三镇都靠近大江,他官位很高,敬奉佛教十分虔诚,专心不倦,然而在军队上从事管理,持法严厉,过于惨酷。因此知道四川的和尚所说的一点也不错。
戴思远
梁朝将戴思远,任浮阳日,有部曲毛璋,为性轻悍。常与数十卒追捕盗贼,还宿于逆旅,毛枕剑而寝。夜分,其剑忽大吼,跃出鞘外。从卒闻者,愕然惊异。毛亦神之,乃持剑咒曰:“某若异日有此山河,尔当更鸣跃,否则已。”毛复寝未熟,剑吼跃如初,毛深自负之。其后戴离镇,毛请留,戴从之。未几,毛以州归命于唐庄宗,庄宗以毛为其州刺史。后竟帅沧海。(出《玉堂闲话》)
【译文】
后梁朝大将戴思远,在浮阳任职时,有部下叫毛璋的人,此人性情轻躁强悍。曾和数十人一齐追捕盗贼。回来的时候在旅馆住宿,毛璋枕着宝剑睡觉。半夜,那宝剑忽然的大声吼叫着跳出了剑鞘。跟从的人听到了叫声都惊恐诧异,毛璋也感到神奇,于是他就拿着宝剑祷告说:“我如果他日能占据这里的山河,你应当再鸣叫跳跃,如果不能,就请停止。”毛璋祷告完就又睡下了。还没等睡熟,那宝剑又象原来一样吼叫跳跃起来。毛璋非常自信,那以后戴思远要离开镇里,毛璋请求留下来,被同意了。没有多久,毛璋连同这个州都归顺了后唐庄宗,庄宗让毛璋做了这个州的刺史,后来竟统帅了天下。
张海
密牧张海倌晔保S幸环赡瘢慈舫啁‘,衔一青铜钱,堕于张怀袖间。张异之,常系钱于衣冠间。其后累财巨万,至死物力不衰。即飞鸟堕钱,将富之祥也。(出《玉堂闲话》)
【译文】
密牧张海∈焙颍幸恢恍巫聪笠怀叨喑さ您‘鸟那样的飞鸟,口中含着一枚青铜钱,掉在了张海У幕承淅铩U藕'感到很奇怪,就把这枚铜钱系在了衣帽上,那以后他积累的财物上万,到他死的时候,财物富庶不减,这就是飞鸟投钱,是富裕的吉祥征兆。
齐州民
齐州有一富家翁,郡人呼曰刘十郎,以鬻醋油为业。自云:“壮年时,穷贱至极,与妻佣舂以自给。忽一宵,舂未竟,其杵忽然有声,视之,已中折矣。夫妇相顾愁叹,久之方寐。凌旦既寤,一新杵在臼旁,不知自何而至。夫妇前视,且惊且喜。自是因穿地,颇得隐伏之货。以碓杵为神鬼所赐,(“赐”原作“伤”,据明抄本改。)乃宝而藏之。遂弃舂业,渐习商估。数年之内,其息百倍,家累千金。夫妇神其杵,即被以文绣,置于匮匣中,四时致祭焉。”自后夫妇富且老,及其死也,物力渐衰,今则儿孙贫乏矣。(出《玉堂闲话》)
【译文】
齐州有一家富翁,郡里的人都叫他刘十郎,以卖醋卖油为职业。自己说:“年轻时,家里贫穷得很,和妻子给人家舂米来维持生活。忽然有一天晚上,正在舂米,那舂米的棒子突然发出了声音,一看,棒子已折断了。夫妻二人互相看着十分忧愁叹息,好长时间才睡下。天快亮醒后,有一个新的舂米棒子在石臼的旁边,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夫妻二人上前一看,又惊讶又高兴。从这时开始,在挖地时得了很多隐埋在地下的财物。所以就认为舂米的工具碓杵是神鬼所恩赐的,就把它看成是宝贝收藏了起来。接着就放弃了舂米的活计,渐渐地做起了买卖。几年之内,就获得了百倍的利息。家里积累了千金。夫妻把那舂米的棒子看作是神物,就用彩色的绣花绸子包了起来放在了柜匣里,一年四季都要祭奠。从这以后夫妻也就富足起来,并且也渐渐的老了。等他们死了以后,物力渐渐的差了,现在他们的儿孙又都贫穷了。
朱庆源
婺源尉朱庆源,罢任方选,家在豫章之丰城。庭中地甚爽垲,忽生莲一枝。其家骇惧,多方以禳之。莲生不已,乃筑堤汲水以回之,遂成大池,芡荷甚茂。其年,庆源选授南丰令。后三岁,入为大理评事。(出《稽神录》)
【译文】
婺源尉朱庆源,被罢了官待选时,家住在豫章的丰城。庭院的地势很高土质很干燥。忽然长出了一棵莲花,他们全家都很震惊而且害怕,千方百计来祭祷消灾。莲花不停地长着,就筑起大堤抽水来浇灌它,于是就变成了大池塘。芡和荷花生长的特别茂盛。这一年,朱庆源被选授了南丰令。后三年,又晋升做了大理评事。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
池阳小人 背明鸟 王琬 张聘 张林 东瀛公 长广人 黄丘村 韩僧真 洛阳金像 梁武帝 惠炤师 周靖帝 苏氏 突厥首领 陈后主 渭南人 猫鬼 长星 大乌 虾蟆 幽州人 默啜 张易之 孙俭 太白昼见
池阳小人
王莽建国三年,池阳有小人,长一尺余,或乘马,或步行,操持万物,小人皆自相称。三日乃止。莽甚恶之。自后兵盗日盛,而竟被杀。(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王莽建国三年,池阳发现了小人。有一尺多高,有的骑着马,有的步行,所有的东西都能操持料理。他们自己都互相称小人。三天就没有了。王莽非常厌恶。从这以后兵匪盗匪四起并且一天比一天厉害,王莽最终被杀死。
背明鸟
黄龙元年,吴始都武昌。时越雟之南献背明鸟,形如鹤状,止不向明,巢常对北,多肉少毛,其声百变,闻钟磬笙竽之声则奋翅摇头。时人以为吉瑞。是岁迁都建业,殊方多贡珍奇。吴人语讹,呼为背亡鸟。国中以为大妖,不及百年,当有丧乱背叛流亡之事,散逸奔逃,墟无烟火。果如斯言。后此鸟不知所在。(出《王子年拾遗记》)
黄龙元年,吴国开始首都在武昌。当时越雟的南面献来了一只背明鸟。形状好象仙鹤,它不对着亮处呆着,朝北筑鸟窝。鸟的肉多而羽毛少,它的叫声变化多端。如果听到了钟磬笙竽等乐器的声音,它就会展开翅膀摇动着脑袋翩翩起舞。当时的人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这年吴迁都到建业。许多地方都进奉了很多的珍奇瑰宝。吴人发音不同,叫成背亡鸟。国中的人都认为是大妖,不到百年,应当有丧乱背叛、流亡的事情发生。百姓失散到处奔逃,一片废墟没有烟火。果然象吴人所说,后来这鸟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王琬
晋武帝太康七年,郊坛下有一白狗,高三尺,光色鲜明,恒卧坛侧。觉见人前则去。骑督王琬,以骏马追之。狗徐行,马不可及,射又逃,琬去复还。郊丘非狗所守,后遂大乱。又武帝时,幽州有狗,鼻行地三百余步。帝不思和峤之言而立惠帝,以致衰乱。(出《郭颂世语》,明抄本“颂”作“颁”)
【译文】
晋武帝太康七年,在郊坛下有一条白狗,高三尺,毛色光亮鲜明。常常趴在坛的旁边。发觉有人上前就离开了。骑督王琬,骑着骏马追赶,狗慢慢的走,但是马却追不上。用箭射,可是狗又逃掉了。王琬走了狗又返回来。郊丘不是狗能看守的,后来就发生了战乱。另外,武帝的时候,幽州有狗,能用鼻子在地上走三百多步。预兆反映在武帝不考虑和峤的话而立了惠帝。到了衰落混乱的地步。
张聘
晋惠帝太安中,江夏张聘所乘牛言曰:“天下乱,乘我。”聘惧而还。犬又言曰:“归何早?”寻牛人立而行。聘□□□□曰:“天下将乱,非止一家。”其年张昌作乱,先(“先”明抄本作“将”。)略江夏,众推为(“江夏众推为”五字原空阙,据黄本补。)帅。于是五州残乱,聘方族灭。(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晋惠帝太安年间,江夏张聘所骑的牛张嘴说话了。牛说:“天下乱,就骑上我。”张聘十分害怕,就回到了家里。而狗又说:“为什么回来得这样早?”不久牛象人那样的直立行走。张聘说:“天下将要大乱,不只是一家。”那年张昌作乱,将要侵略江夏,江夏的百姓推举张聘做帅。在这时,天下大乱,张聘全家族都被消灭了。
张林
晋怀帝永嘉中,嘉兴张林有狗名阿永。时天下饥荒,狗行欲倒。林言:“阿永汝言得肉(明抄本“言”作“前”,“肉”作“食”)。”故健,今饿不复行耶。狗忽语云:“我道天下人饥死!”狗语不已,闻者怖走。时天下荒乱,帝没于胡。(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晋怀帝永嘉年间,嘉兴有个叫张林的有一条狗,名叫阿永。当时天下闹饥荒,狗走起路就要倾倒。张林说:“阿永,说话给你肉吃。”狗以前健壮,现在饿得不能走路了。狗忽然说:“我说天下的人都因饥饿而死。”狗说个不停,听到的人都十分恐怖的吓跑了。当时天下正闹荒乱,怀帝死于胡。
东瀛公
晋东瀛公腾,字元迈,以永嘉元年镇邺。时大雪,当其门前方十数步,独液不积。腾怪而掘之,得玉马,高尺许,齿皆缺。腾以为马者国姓,称吉祥马。或谓马无齿则不食。未几,晋大乱。(出《异苑》)
【译文】
晋东瀛公名腾,字叫元迈,在永嘉元年时镇守邺。当时雪下得很大,在他门前十多步的地方连水点都没有,东瀛公腾觉得很奇怪,就用锹挖那里,结果挖出了一个用玉做的马。有一尺多高,没有牙齿,东瀛公腾认为这马是国王的姓,称它是吉祥之物。有人说马没有牙齿就不能吃东西。不久,晋就大乱。
长广人
宋文帝元嘉末,长广人病瘥,便能食而不得卧,一饭辄觉身长。如此数日,头遂出屋。段究为刺史,度之为三丈,复还渐缩如旧,经日而亡。俄而文帝为元凶所害。(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宋文帝元嘉末年,有个长广人得了疫病。只是能吃东西而躺不下,吃一顿饭就发觉身子长长了,象这样的十多天,头就长出了屋子。段究当时是刺史,他估计该时长广人有三丈高。过了些时候又渐渐的缩短,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过了几天就死了。不久,文帝就被元凶所杀害了。
黄丘村
宋江陵黄丘村,有羊生羔,两头一颈,在上者鸣,在下者不鸣。俄而刘义、司马休之相继作乱,人多兵死。(出《渚宫旧事》)
【译文】
宋朝江陵的黄丘村,那里有一只羊生下了一个羊羔,在脖子上面长了两个脑袋。长在上面的能鸣叫,长在下面的不能鸣叫。不久刘义、司马休相继叛乱。许多人在叛乱中战死。
韩僧真
后魏肃宗熙平二年,并州祁县人韩僧真女,从母右肋而出。胡太后令付掖庭养之。太后临朝,为元乂、刘腾幽于永巷,后竟被尔朱荣沈于河。魏室因兹大乱。(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后魏肃宗熙平二年的时候,并州祁县人韩僧真的女儿,从她母亲的右肋下生出来,胡太后就叫人把她送到了宫庭中宫嫔居住的地方抚养。等太后上朝,那个女孩就被元乂、刘腾在永巷给囚禁了。后来竟然被尔朱荣给扔到了河里淹死了。魏因此就发生了叛乱。
洛阳金像
后魏普泰元年,洛阳金像生毛眉鬓发,悉皆具足。尚书左丞魏季景谓人曰:“张天锡有此事,其国遂灭,此亦不祥之征。”至明年,而广陵被废死焉。(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后魏普泰元年的时候,洛阳的金像忽然长出了眉毛头发,全都齐备长全了。尚书左丞魏季景对人说:“张天锡时有过这种事,他的国家于是就灭亡了,今天这种现象,也是不祥的征兆。”果然到了第二年,广陵被废弃而亡。
梁武帝
梁武帝大同元年,幸玄武湖。湖中鱼皆骧者,见于水上,若顾望焉,帝入宫方没。此下人将举兵睥睨乘舆之象。寻有侯景之乱。(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梁武帝大同元年时,武帝到玄武湖游赏,湖中的鱼都仰起头来,露在水面上。好象向四处张望。等武帝回宫时鱼才进到了水里。这是有人将要举兵侧目窥察皇上乘车的象征,不久就有侯景发动了叛乱。
惠炤师
齐末惠炤师者,不知从何许而来。骑一竹枝为马,振策驰驿,盘躄回转。或时厉声云:“某处追兵甚急,何不差遣?”遂放杖驰走,不遑宁息。或晨往南殿,暮至北城。如其所言,果有烽檄之急。每遥见黑云飞乌群豕,但是黑之物,必低身恭敬。忽自称云,伏喽罗语。国人见者,莫不怪笑。京内咸识。不知名字者,呼为伏喻调马。(“伏喻调马”四字原阙,据明抄本补。)齐未动之前,惠炤走杖马,来到殿西骑省,密告诸贵唐邕等,急救东方,吴儿大欲入,晓夕孜孜,守阙不去。数日,吴明彻自广陵北侵淮楚。国家遣兵将救,始集兵马。惠炤已去城四十里,于白壁南待军,指麾号令。大将至,谓齐安王高敬德曰:“努力,好慎浆水!”后吴人纵水淹渍,齐军多有伤没。在京百官朝集,惠炤亦骑杖执策,立于武成之后。敕付天平寺,常令三人守之。勿(“勿”原作“忽”,据明抄本改。)听浪语。炤狂言如旧,不可止约。后于天平寺宿,与一大德僧共密语:“天地开辟,上古无为。’下至君臣父子、道德仁义、老经佛法,优劣多少?”凡所顾涉幽隐之事,无所不论。迨至天晓将去,谓曰:“慎莫漏我此语!若泄,打杀汝。”去后,此僧语一二老宿名德者云,伏喻乃是大圣人,非寻常,不可轻忽。闻其所说,诸佛得道者,咸经亲事,序述犹如指掌。见语勿道,恐诸不知,怀骄慢心,将来获罪,所以相告。午后,惠炤密将拳石手巾裹来,语此僧云:“戒你莫说乃不能忍。”以巾打之,一下死。寺家执以奉闻,恕而不问。齐将破之时,北宫东北角割十步为弘善寺,惠炤曾到寺宿。其夜骞墙住太后宫院,盗入宫人房里,被捉。炤曰:“不久人人皆入,何为独自约我?”又以状奏,诏复舍之。时宫校贵人内外戚妃媵出家者,朔望参谒,车马衣服,侍从绮丽。惠炤寻逐车后,眼语挑弄,云:“罢道之日,与我作妇。”官者驱逐。且语且前。贵人等以炤狂悖,为后主所容,但笑而不责。每逢见僧众,则恶骂嗔打,手执砖瓦,不避头面。云:“无用之时除剪!”僧徒值者亦必避之。于后失经五六日,忽复自来,则厕上而眠。或把杖坐睡。云:“官府甚多,军马遍满,昼夜供承,不可周悉。图籍不得不造。及周兵入晋阳,炤到太后寺浮图前,合掌落泪云:“**倾!”即伏地不起。武帝平东夏,不收图籍,府库典诰,州县户口,洛京故实,并为军人毁弃。至今大比民贯,(“至今大比民贯”六字原缺。据明抄本补。)创始营造。炤所说造籍,悉符验焉。而炤竞不知所在。(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齐末有个叫惠炤师的,不知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他骑着一根竹枝当做马,挥动的鞭子奔跑驰骋,盘着瘸腿来回旋转。有时厉声说:“某地方追兵非常急迫,为什么不派遣我。”于是就放下竹杖快速的奔跑,没有时间休息。有时早晨去南殿,晚上又到北城,象他说的那样,果然有报警的消息特别紧急。每当他远远的看见黑色的乌云,飞翔的乌鸦,成群的猪,只要是黑色的东西,一定要低下身子,表现得很严肃很有礼貌的样子。有时忽然的自己说自己是埋伏的盗匪。国内的人看见他的,没有不感到奇怪并讥笑他的。京城里的人全都认识他。但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都叫他是伏喻调马。齐末没发生动乱以前,惠炤骑着竹杖快速奔跑,来到殿西骑省,偷偷告诉诸贵唐邕等人,赶紧救助东方,吴人将要攻进来了。而他白天晚上非常勤勉的守着城不肯离开。几天后,吴明彻从广陵北侵入淮楚。朝廷派兵准备救助,刚开始集合兵马,惠炤已经离开城有四十里远了。他在白壁的南面等侍着军队,指挥号令。就象大将军到了一样,他对齐安王高敬德说:“要努力,做好防水的准备。”果然后来吴人放水淹渍,齐军死伤的人很多。在京城的百官纷纷上朝,惠炤也骑着竹杖,拿着马鞭,站在武成的后面。诏书下达,把惠炤交给天平寺,常常叫三个人看守他。不要听他的放纵的话。惠炤仍然象原来那样的狂言乱语,没有谁能拦阻限制他。后来惠炤住在天平寺,和一个名叫大德的老和尚一齐偷偷的议论着。从开天辟地、上古没有统治,一直谈到了君臣父子,仁义道德,老经佛法,有多少好的,多少坏的。凡是所涉及到的不公开的事情,没有不议论到的。等到天亮才离开。惠炤对老和尚说:“千万不要泄露我说的这些话。如果泄露出去,就打死你。”惠炤走后,这个老和尚就告诉了一两个有资格有名望的人说:“惠炤是个大圣人,并不是寻常的人。不可以对他轻视疏忽。听他所说的这些事,许多修行圆满的有道德的人,都亲自经历过,他叙述的了如指掌,你们听见这些话不要说出去,我恐怕你们不了解他,而对他怀有傲慢的想法,将来得罪了他,所以才把这些话告诉你们。”午后,惠炤偷偷的把拳头大小的石头用手巾包裹着来了。对这个老和尚说“告戒你不要说出去,你却不能忍耐。”说完就用手巾打他,只打了一下就把和尚给打死了。寺里就写了状子告他,而皇上却宽恕了他。齐国将要灭亡的时候,在北宫的东北角割舍了十步的地方做了弘善寺,惠炤在寺里住,那天夜里他就跳墙去了太后的宫院。偷着进到宫人的房里,被捉住了。惠炤说:“不久人人都会进来,为什么要单独的约束我?”人们又写了状子上奏,结果诏令又把他放了。当时宫里的贵人和朝庭内外的亲戚妃子,宫女出家的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那天,都会叩拜皇上。骑着马坐着车来的人很多,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惠炤就跟在车后边,眉目传情般挑弄她们说:“等你们停止修道的时候,给我做媳妇。”官差撵他走,他就一边说一边往前走,贵人们都认为惠炤是个疯子,被后主所宽容,只是讥笑他而不责备他。惠炤每当看见和尚们,就厌恶谩骂并发怒的打他们。手里拿着砖瓦,不管是头还是脸直打过来,说:“没用的时候就全都去掉。”和尚们碰上他的也一定要躲开他。在这以后失踪了五六天,忽然又自己来了,就在茅厕里睡觉,有时手把着竹杖坐着睡。说:“官府这么多,军队马匹遍地是,白天黑夜都承担着供求的任务不可以不周悉。所以疆域图和户口册不能不制作。”等到周兵进入晋阳时,惠炤到太后寺浮图前,合掌落泪说:“法规倾覆了。”说着就趴在地上不起来了。武帝平定了东夏,没有收藏疆域图和户口册,府库里的经典诰命,州县的户口,京城里的故事史实,一起被军人毁弃。到现在大比三年一次调查人口,考查官克之制为百姓所习惯,才开始谋求制作。惠炤所说的制作户口册的事,全都符合应验了。而惠炤竟然不知到哪里去了。
周靖帝
周靖帝大象元年夏,荥阳汴水北,有龙斗。初见白光直属天,自东方而来,有白龙长十许丈,西北向,舐掌而鸣。西北有黑龙,亦乘云而至。风雷相击,乍合乍离,暴雨大注,自午至申。白龙升天,黑龙坠地。复有大鲤鱼三,从小鱼无数,乘空而斗。雷雨又甚,大风发屋,至瞑乃止。鱼不复见。明日,有两黑蛇,大者长丈五,小者半之,并伤腰颈,死于窦前。黑蛇者,周天元帝及靖帝之象,大鱼三而斗者,尉迟回、王谦、司马消难,(“消难”二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三方起兵乱之异。(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周靖帝大象元年夏天,荥阳汴水北面,有龙争斗。刚开始看见白光直连接天空,一会从东方来了一条白龙,有十多丈长,面向西北用舌头舔着脚掌大声的鸣叫。在西北面有条黑龙,也乘着云彩到了。风雷撞击,忽然合拢,忽然分离,一会的工夫暴雨倾盆,从午时一直下到申时。这时白龙升上了天空,黑龙坠落到地上。又有三条大鲤鱼,有无数条小鱼跟从着,在空中争斗,这时雷雨又特别的大,大风刮坏了房屋,到了天黑时才停止。鱼再也看不见了。第二天,有两条黑蛇,大的有一丈五尺长,小的有大的一半长。两条蛇的腰和脖子都受了伤,在洞前死了。黑蛇则是周天元帝及靖帝将要死的预兆,那三条大鱼争斗是尉返回、王谦、司马消难三方起兵叛乱的异常征象。
苏氏
周靖帝大象中,阳武苏氏,家临河。闻园中有犬声,往视之,见三兽,状如水牛,一黄一赤一黑者。斗久之,黑者死,黄赤者俱入于河。黑者周所尚色也,死者灭亡之象。后数岁,周遂灭。隋有天下,旗牲尚赤,戎服尚黄。(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周靖帝大象年间,阳武有个姓苏的,家靠近河边。一天听到园子里有狗叫的声音,就去看,看见了三个野兽,形状象水牛的样子。一个黄色的,一个红色的,一个黑色的,争斗了好长时间,结果黑的死了,那黄的和红的都跳入了河里。黑色,是周所崇尚的颜色。死的是灭亡的预兆。几年以后,周就灭亡了。隋得到了天下以后,旗帜和祭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