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杀业(龙骑)-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时迟那时快,灿烂宝光冲天而起,映得人为之目眩神迷。神秘异能汹涌四方,扰得人直感魂飞魄散,这个包厢内固然鸦雀无声,甚至整座听留阁之内四栋三重阁楼合共几十个包厢,也同时为之变成了一片寂然。纵使依旧灯火通明,却静悄悄地简直落针可闻。对比起之前的热闹繁嚣,更有一股令人心寒的诡异。
独孤策和宋师道,都不是第一次看见这块和氏璧了。虽然震撼依旧,但事先有了心理准备,应付起来自然大见从容。李世民他们三人则满头冷汗,面颊上肌肉微微抽搐,也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太过吃惊,抑或约束不住真气,导致体内经脉剧痛所致。陈胜瞧着他们那难过的模样,叹了口气,啧啧摇头道:“宝物虽好,却不是人人都受得起的。世民兄,看来你和它没什么缘分。”随手把匣子重新盖上,然后收回怀内。
和氏璧重新进入私人储物空间,其异能被隔绝。李世民等三人当即同时松了口气,感觉如释重负地一下子坐倒在地,不住呼呼喘息。尉迟恭是个粗人,便不必多说了。李世民和李靖都属于冷静多智之辈,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剧变,他们脑子里同样变成一片混乱,霎时间更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此刻,只听得正对面那座楼阁的其中一间包厢内,忽然传出了把苍老却又雄浑有力的声音,道:“在下王薄。请问是否静斋师仙子携传国玉玺仙驾光临?在下等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请师仙子现身,也好让在下等一尽地主之谊。”
另有把同样苍老,也同样中气十足的声音接口道:“在下欧阳希夷。师仙子大驾光临,想必是要乘今日良机,考察真命天子谁属了。却不知道究竟标准是什么?能入师仙子法眼者究竟几何?假如方便的话,还请仙子明示。”
“静斋师仙子,老夫铁勒曲傲。”语气充满霸道和自大,同时陈胜十分熟悉的声音响起,大声道:“和氏璧是天下神物,又岂能只让你们汉人独占?自然是有能者居之了。所以师仙子妳在考虑的时候,务必请撇弃中外之念。否则的话,我们铁勒人第一个不服。”
另外一把豪迈声音响起,大笑道:“师仙子,不用听这头铁勒鸟儿胡说八道。本人伏骞,可代表吐谷浑向仙子保证,我们绝对没有觊觎和氏璧之心。本人今晚到来,只为找曲傲解决一下我们吐谷浑和铁勒之间的私事,其余中原内部事务,我们一律不会插手。”
另外又有人道:“夏王麾下刘黑闼,代表夏王向师仙子问安。在下以为,师仙子如要挑选和氏璧真主,当从其战绩、施政、声誉等及方面进行衡量,那就最合适不过。夏王向来爱民如子,更待人宽厚,还善于纳谏。故自从起兵吊民伐罪以来,深得河北民心。假如师仙子有暇,在下代夏王邀请师仙子前往河北一游,则和氏璧的归属,想必师仙子定必不会再有所犹豫了。”
包厢之内,陈胜、独孤策、宋师道、宋智等四人相互对望一眼,各自流露出几分笑意。却未等他们当中任何一人传声说话,忽然听见有把悦耳男声开口道:“在下秦川。一介无名小卒而已。但听各位说得这样热闹,兴致忽起,想向各位请教一下为君之道。当今天下,烽火纷起,可谓已陷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只为问鼎神器。可是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各位假如当真当上了皇帝,却不知道会采取什么办法来治理江山,避免像隋杨朝廷一样,两代而亡呢?”
顿了顿,秦川又道:“听闻李阀的世民公子和宋阀的师道公子,今晚也来到曼清院了。四大世阀,向来齐名当世。如今宇文阀已灭亡,不必再论,却要请教两位公子,李阀和宋阀对于治天下,到底怎么想法?”
这个秦川的名字,众人都从来未曾听过。但那声音传送出来,却令四周楼阁内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如此气功修为,已经十分难得。但更加惊世骇俗的,却是根据声音听来,这个秦川似乎应该正站在楼阁中间的院子里面说话才对。然而当众人从包厢阳台上往下张望时,则院子里面根本一片空荡荡的,不要说人了,甚至连鬼影子都没有一只。
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神乎其技的传音术,能以深厚先天真气驾驭声音,造成这种人在庭院中的效果。但实质其本人则另在其他地方。如此奇功绝艺,乍听之下,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仔细想来,哪怕是在场中那些已经成名几十年的前辈高手,如王薄、欧阳希夷、曲傲等,均自问办不到。刹那之间,众人均是心头剧颤,大感震骇莫名。
厢房之外,众人震撼。厢房之内,陈胜惊讶。别人不知道这个秦川是谁,他难道也不知道?秦川,根本就是慈航静斋传人师妃暄的化名。
其实从这个化名之中,便足见慈航静斋这次所谓“考察谁有资格成为天子,进而授予传国玉玺”的活动,根本就是走过场,纯粹做秀。事实上,究竟要把传国玉玺送给谁,静斋早就有了主意,也就是说已经内定冠军了。至于其他人,不过名副其实的陪太子读书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春秋战国之时,秦国占据关中,以此为根基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所以关中这片天府之国,又被称呼为八百里秦川。之后汉高祖刘邦也是得关中而有四百年汉家天下。由此可以想见,在慈航静斋心目中,已经占据了关中的李阀,将会是另一个秦皇汉高,有最大机会能统一天下。
第一百四十章:华夷之辨说治国(下)
世人都说,“每逢乱世,慈航静斋就会站出来,为天下挑选一位明君,以解救天下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乍听似乎非常了不起。但仔细想想,却会发现这话相当的不靠谱。也不知道究竟怎么传出来的。
佛法从汉明帝刘庄时候才开始传入中国,之后才方有地尼创立慈航静斋。所以静斋这个“为天下苍生选皇帝”的行为,最早必不能早于东汉。东汉之后就是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谁也没统一天下。之后司马家篡魏灭蜀吴,倒是统一天下了,但晋朝是个差劲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便公然卖官敛财,还选了个傻子做继承人。这要是慈航静斋选的“明君”,那她们丢脸可真丢大发了!估计也不敢再到江湖上混。
晋朝统一后不久就闹起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华,晋室东渡,建立南朝。从刘裕开始,宋齐梁陈,交相兴替。北方则先是鲜卑人拓跋氏建立北魏,统一北方。然后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被宇文氏和高氏分别篡夺,建立了北周和北齐。北齐被北周所灭,杨坚以外戚身份篡夺宇文氏的皇位,建立隋朝,然后南征灭陈,统一天下。
这长达几百年的纷扰乱局之中,又有谁听说过静斋的名头?又有那位皇帝是得到静斋的帮助才上位成功的?要说明君,数百年来,就只有杨坚能够得上这个称呼。但从和氏璧这件事来看,则当年假如静斋支持杨坚的话,又为什么要抢先偷走和氏璧,让杨坚得不到这颗象征真命天子的传国玉玺,只能当白板皇帝呢?总不能说静斋未卜先知,料得定隋朝建国时才十三岁的杨广,会在日后挤掉他大哥杨勇从而自己当上皇帝,并且终于闹得隋朝亡国吧?静斋真有这么神的话,那她们还在红尘间混个啥?赶紧飞升仙界算了。
故此,静斋这次大张旗鼓的利用和氏璧做文章,可以理解成她们给自己打广告。而为了不让大家觉得这个广告有欺诈成分,所以她们必须要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唯有得到静斋承认的人,才是真命天子。
但事实上她们也不知道究竟谁是真命天子,那怎么办?当然是找最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人,然后表明自己大力支持的态度了。如此一来,便可以倒果为因,反客为主。把自己原本只属于锦上添花的举动,包装成雪中送炭。反正世人多愚昧,究竟静斋在这位所谓真命天子得天下的过程中出了多大力气,又有多少人有那个闲工夫,会下大力气去仔细追究?
至于说为什么捧李世民,却不去捧李阀名正言顺的世子李建成,那也很好理解。因为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根本不用静斋帮忙也能上位。静斋即使凑过去,也讨不了什么好处。而李世民本来是没机会问鼎大宝的。假如他能得到静斋帮忙而当上皇帝,从此自然会对静斋感恩戴德,静斋也可以因此收获利益最大化了。
且不谈陈胜忽然间听见了化名为“秦川”的师妃暄传声说话,从而引发的一连串联想。也不知道师妃暄怎么搞的。传国玉玺分明不在她身上,但她偏偏就选择这个时候开口。大概是想着自己化名为秦川这件事没有人知道,正好将计就计,乘机捧一捧李世民。即使被揭破刚才因为和氏璧异能释放而引发的那阵骚动和静斋无关。但现在开口的人是秦川,不是师妃暄。大家自己摆了乌龙,也损不到静斋的面子。
听留阁内,宋阀的包厢之中,李世民和宋师道听了秦川的提问,不由得各自对望了一眼。宋师道率先提气开声,沉吟道:“在下宋师道。秦公子这个问题非常好。事实上,家父一向认为成大事者,必须有长远目光,决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若为一时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之危害,即使得了天下,也定不长久。
纵观前朝史事,我们可以看到,可以马上打江山,却不能马上治江山。治理天下,以文治教化为最重要。而教化百姓之道,则儒家诗礼正属上上之选。故此选拔儒家人才充实朝廷,乃是治理天下的不二之道。人才何觅?自东汉以来,我们汉人之中,就有很多儒学世家。故此若我们宋阀统一天下,则必定大力提拔这些儒学世家,使之充盈朝廷。更会恢复汉朝的良好制度,举孝廉茂才。再划定天下士族品级,令人人各安其位。如此一来,天下自然就能长治久安了。”
宋师道这番话一出口,陈胜禁不住就笑了。只因为他知道,宋阀这番主张,不但是汉人本位主义,而且还是儒学本位主义。对于师妃暄来说,这番言论定然十分的不入她耳。别说静斋本来就有意捧李世民,即使没有李世民,她们也肯定不会选择宋师道作为扶助对象了。
果然,立刻就听见外面“秦川”说道:“宋公子,听你这么说,莫非宋阀有意恢复九品中正的制度?这且罢了。自西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各族先后进入中原,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早已经和汉人相互融合为一体。但听宋公子这番语言,却似乎有意要排斥汉人之外的各族。这样一来,岂非人为制造隔阂,反成为动乱之源吗?”
宋师道还未开口回答,旁边的“地剑”宋智冷冷道:“本人宋智。自古以来,中原就是我们汉人的地方。胡人趁我中原大乱,于是乘机入侵,鸠占鹊巢。屠我汉民,灭我正统汉族文化,污染我汉人纯正血统,桩桩件件,罄竹难书。现在我们宽宏大量,也不去和他们算老账了。只有一件,那就是这些胡人,他们从哪里来的,就请他们回哪里去,别再赖在我们汉人的土地上不走,这总不算过分吧?就如强盗闯入某人家里,主人要把强盗赶走,难道不应该?这又怎会是什么动乱之源?”
李世民眉头微皱,扬声道:“在下李世民。宋二叔的话虽然也有几分道理。但各族自晋朝以来,已经融入中土。和汉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难分彼此。何况各族原本发祥的地方,现在已经是突厥、铁勒、吐谷浑等各族之地,要他们回去,他们又能回去那里呢?所以我认为,一味固执于坚持汉人正统,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只会害苦了天下百姓。故此,若我们李阀有幸取得天下,定会对天下各族一视同仁,更不会按照人的出身而有所歧视。一切唯才是举。”
那位‘秦川’笑道:“世民公子的说话,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最贴合现实。还请指教详细。”
李世民向宋师道微微一笑,然后才答道:“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若为君者肯以身作则,针对前朝弊政,力行以静求治的去奢省费之道,偃革兴文,布德施惠,轻徭薄俺,必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中土既安,远人自服。一言以蔽之,就是当年效仿汉高祖的策略,启用黄老之道,无为而无所不为。”
这种论调,就是“秦川”所喜欢听的了。他沉声又问道:“昔日文帝杨坚登基,不也是厉行德政?谁料最终依然两世而亡。世民公子对此又有何看法。”
李世民叹道:“秦兄此句正问在最关键处,只此已可知秦兄识见高明,非同等闲。须知道致安之本,惟在得人。隋室之有开皇之盛,皆因文帝勤劳思政,每旦听朝,日夜忘倦。人间痛苦,无不亲自临问,且务行节俭,奖惩严明。只可惜还差了一着,否则隋室将可千秋百世的传下去。”
“秦川”心中大感满意,正要开口赞好。可是忽然之间,却听见一阵大笑响彻夜空。声音雄浑嘹亮,直震得整座听留阁东南西北四座楼阁的所有窗户,都为之不断格格作响。足见发声者修为深厚,非同小可。
“秦川”对于今天晚上到来的客人究竟都有哪些,原本已经了如指掌。但在那份名单之上,却似乎并无人能够有如此深厚修为。突然多出这样一位高手,实在祸福难料。秦川当即扬声问道:“请问是哪位朋友?既然发笑,想必定有高见?秦川愿意洗耳恭听。”
“千秋乱局杀业藏,武道风云动;戎马干戈狼烟壮,长笑赴征途;乾坤有数,天地争胜!瓦岗陈胜,见过众位英雄。”笑声未歇,长吟已起。一条雄健身影已然如矫捷雄鹰振翅翱翔,从东侧楼阁之上轻飘飘纵身跃入中庭。正是陈胜。
《鸟渡术》是巨鲲帮帮主云玉真的独门绝学,列名江湖《奇功绝艺榜》,足与杜伏威的《袖里乾坤》以及独孤阀的《碧落红尘》剑法相提并论。今晚进入听留阁的客人当中,绝不乏见多识广的武林高手,原本很容易就可以辨认得出陈胜的轻功身法才对。
第一百四十一章:兵强马壮为天子(上)
陈胜不是墨守成规之人。学到鸟渡术之后,他下意识就根据自己的武学见识,对之在各种细节方面进行了调整。假如说,鸟渡术在云玉真是站起来,只如一头翩跹花间的百灵鸟,那么在陈胜施展起来,则毫无疑问,已有了翱翔九天的鲲鹏之姿。霎时间,东南西北四座楼阁之上,同时发出赞叹叫好之声。既是为了他这手轻功,更是为了“瓦岗陈胜”四个字。
不偏不倚,陈胜横越长空,恰好落足于中庭金鱼池边缘的池堤边上。扬声道:“秦川?还是应该称呼妳为师妃暄比较好吧。陈某之所以发笑,是因为李二公子说的实在可笑。而师小姐妳竟然对这种可笑的说话大加赞赏,则更加可笑。”
此话传送四方,立刻又引发了一阵惊叹。部分原因在于陈胜公开捅穿了“秦川”就是师妃暄这层窗户纸,也有部分原因在于陈胜竟然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尊称一声师仙子,而是直接称呼其名字。更有部分原因在于陈胜的说话,竟然同时驳斥李世民和师妃暄的发言为可笑。再加上“南陈太子拥有和氏璧”的传闻,之前也传得沸沸扬扬,则陈胜现在现身,其用意究竟何在,那就当真耐人寻味了。
师妃暄被揭穿身份,又被指称为可笑,倒也并不恼怒。她朗声道:“原来是瓦岗军的大路元帅在此。妃暄失敬了。适才妃暄之所以自称秦川,并非有意欺瞒众位英雄,只是不欲因妃暄一人,而惊扰了众位的兴致而已,失礼之处,还请恕罪。但大元帅所说可笑,到底可笑在哪里呢?”
陈胜嘿声冷笑,道:“师小姐问大乱之后如何大治,其实这一问根本多余。将来统一之后,天下即使不是十室九空,也至少去了半数左右人口。不休养个三四十年时光,谁有力气再起来造反打仗?所以不管究竟是谁做皇帝,也必然要休养生息,谁敢再滥用民力?如此一来,天下又如何能不大治?”
师妃暄的声音中出现了一丝不快,道:“大路元帅这番见解,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吧?何况即使当真如此,但三四十年之后又怎么样呢?难道还要再经历一次隋朝二世而亡的惨剧吗?”
陈胜哈哈一笑,道:“自古以来,世上没有不死之人,更没有不亡之国。所以,以为世间竟然会有什么完美无瑕的制度,可以让人建立起一个永不灭亡的国家,这种想法本身就可笑得很。至于想要尽可能地延长国祚,则在下有两个字的关键:土地。”
师妃暄愕然道:“徒弟?大路元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妃暄可真听不懂了。”
陈胜淡淡道:“自古民以食为天。没有土地来种粮食,老百姓就一定会造反,哪怕上古三皇五帝重生治国都没用。大乱之后,人少地多,老百姓生活过得容易,看起来自然欣欣向荣。这就是所谓的大乱之后必有大治。等到过去一段时间,人口繁衍得多了,兼且又有地主豪强搞土地兼并,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老百姓活不下去,怎么能不造反?这就叫久治必乱。”
这番话果然简单明白。不但师妃暄,即使曲傲这种只知道杀人放火的大盗,也同样为之恍然。师妃暄禁不住由衷赞叹道:“大元帅此话,直指要害。妃暄佩服。既然知道问题症结,那么可有办法解决?”
陈胜淡然道:“当然有。办法有两个。第一,向外扩张。老百姓有了新的土地,日子又好过了,当然不会再造反。第二,打土豪,分田地。立法严禁土地兼并。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师妃暄还未说话,旁边楼阁中已经有人忍不住开口道:“这岂非穷兵黩武吗?”
陈胜淡淡道:“当年炎黄二帝所盘踞的土地,只有黄河上游一小片。到秦汉之时,中国的土地已经拓展至北达长城、南抵岭南、西至巴蜀、东靠大海。这大片土地,难道是靠仁义道德感化说服而得到的?江山,兵强马壮者得之;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珍宝,兵强马壮者有之。”
陈胜顿了顿,语气中略带讽刺,道:“所以师小姐,陈某刚才之所以发笑,正因为妳的行为实在太过可笑。考核谁人堪做天子,然后授予和氏璧?哈哈,且不说和氏璧本来就是陈某家传之物,即使和氏璧与陈某无关,请问你们静斋又凭什么资格来做这件事?靠妳们的拳头够硬,利剑够快吗?”
师妃暄叹了口气,道:“大元帅似乎有些误会了。静斋……”
“住了!藏头露尾之人,不配和陈某说话。”陈胜一声冷笑,打断了对方辩解的言语,扬声道:“和氏璧是什么玩意?不过一块破石头罢了。不管被雕刻成什么样子,更不管什么人拥有过它,破石头始终还是破石头,本质绝不会因此而改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亏你们静斋还自称为佛门一脉,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看不通透,更企图把和氏璧作为诱饵,令天下英雄,皆入尔等彀中?如此若不可笑,天下哪里还有可笑之人?更不要说,你们居然还拿块假货出来唬人了。”
霎时间,四周楼阁之中,同时响起一片倒抽凉气的声音。黄山逸民欧阳希夷和当世大儒王通,他们两位曾在净念禅院见过宁道奇把传国玉玺交给了空和尚。故此绝不相信什么假货的说话。当下忍不住齐声出言驳斥道:“年轻人,说话需谨慎。什么假货?别胡言乱语!”
陈胜不屑轻哂,连和这两个老家伙多说半句的兴趣也欠奉。随手取出和氏璧高高举起,大声道:“一块破石头,也值得你们为它神魂颠倒吗?可笑可笑。师妃暄,好好看清楚了。我手上拿的究竟是什么?”
和氏璧再度公然现世。一时之间,宝光冲天,直把四面八方那些灯笼火把统统掩盖得黯然失色。师妃暄声音颤抖,语气中带了莫名惊诧,道:“和氏璧?但……怎么……”饶她多年修持,定力深厚。此刻脑子里也是混乱一片。竟然连半句稍有条理的话都想不出来了。
宁道奇虽然曾经当面把和氏璧交给了空,但前几日的时候,他又回去净念禅院,把和氏璧取走了。原因未曾交代,只说腊月十五之前定会把东西送回来。此事绝对保密,外界无人得知。师妃暄虽然略觉有些不妥,但当时她还未到洛阳,想阻止也阻止不了。刚才虽然感应到和氏璧异能出现,可她也只以为是宁道奇同样到了听留阁,哪里想得到原来此事和宁道奇毫无关系,和氏璧竟然闹出了双胞胎?
当日陈胜拿出和氏璧,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看得出这和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有所不同。换成是宁道奇,大概也看得出。但师妃暄本人不知身在何处,单单这么远远地看上几眼,又如何分辨得出真假?既然分辨不出真假,她还能有什么话可以说?
她不说话,却另外有人说话。也不知道谁阴声怪气地道:“好啊,原来保管在净念禅院的和氏璧,竟被陈胜你偷走了?偷东西的小贼,居然也敢如此嚣张,当真天下少有。”
话声未落,听留阁中,独孤策和宋师道两人同时扬声斥骂道:“放屁!南陈太子殿下这块和氏璧,是他自己的东西,和净念禅院有什么关系了?我们可以用独孤阀和宋阀的名声作担保,早在一年多之前,和氏璧已经在太子殿下身上。宁道奇演那么一场戏,却又是在什么时候?”
独孤阀和宋阀都想和陈胜联婚,所以无论如何他们都会站在陈胜这一边。以天下两大名阀的声誉作为保证,天下间谁敢不信?如此一来,质疑陈胜这块和氏璧是偷回来的那把声音,也不敢再说话了。
陈胜淡笑一声,道:“这块和氏璧,乃陈某传家之物。至于其他东西究竟有什么来历,陈某既不知道,也懒得去管。总而言之,这东西总归不过是块破石头罢了,本身一点价值也没有。什么帝皇天子的象征,简直荒诞无稽。所以不管谁想要它,只要能够赢得过陈某这对拳头,都尽可以大大方方把它拿走。陈某代表瓦岗军保证,绝不会有人因此再去找他麻烦。决不食言。”
师妃暄还未对此作出回应,忽然之间,只见一条雄壮身影在西侧楼阁的露台上现身,正是曲傲。他发出一阵震耳大笑,然后喝道:“这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今日老夫不但要得和氏璧,更要杀你以替我两名徒弟报仇。你洗干净了脖子等死吧!”
吐谷浑王子伏骞原本约定了要在今晚和曲傲决战。这时候他被抢了风头,按理说好应该出言提醒才对。但他偏偏默然不语。只因为曲傲若能杀了陈胜,瓦岗军必定生乱,中原群雄逐鹿的局面将要持续更久。对于吐谷浑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刚好浑水摸鱼。
第一百四十一章:兵强马壮为天子(下)
陈胜冷笑道:“曲傲?你这老匹夫还是省口气吧。前几日在白马寺前,你也没能力取了陈某性命去,今日便更加不用奢望了。”
曲傲登时语塞,更使众人都知曲傲和陈胜曾经交手而未能取胜,乃确有其事。如此一来,众人心内震骇之大,不用说都可想像得到了。要知道,曲傲的威望即使及不上突厥“武尊”毕玄,但也所差无几。陈胜虽然近年来名声大震,但终属后起之秀,难与曲傲这种成名了数十年的宗师级人物相媲美。
众人之中,就只有独孤策对陈胜有这份实力毫不意外。因为当日在江都,他是亲眼目睹过陈胜一拳打死宇文无敌,然后又亲手打死宇文伤的。曲傲虽然强悍,但在独孤策看来,也未必强得过宇文伤吧?更不用说,这次重逢见面,独孤策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得到,陈胜的修为比起当日,又有了大幅度提升。
陈胜冷笑一声,续道:“曲傲老匹夫。若你坚持要战,那也没问题。不过却要等一等。因为陈某现在最想领教者,只有慈航静斋之《剑典》。”随之收起和氏璧,翻手拔出虎啸宝刀,屈指轻弹,登时就有“嗡~”的虎啸之声遍传四方。他曼声长吟道:“刀剑快意写英雄,春秋一笔情难了。该出手的,便都出手吧。”
幽幽长叹声中,一名体态修长优美,作文士打扮之人,背负双手,从黑暗之中走出。她身上那一袭淡青长衫随着晚风拂扬,说不尽的闲适飘逸。背上挂着造型典雅的古剑,则平添了她三分英凛之气,亦似在提醒别人她具有天下无双的剑术。
半阕明月刚好嵌在她脸庞所向的夜空中,把她沐浴在温柔月色里。更份外强调了那钟天地灵气而生,如川岳般起伏分明的秀丽轮廓。在平静和冷然的外表底下,她的眼神却透露出彷若在暗处鲜花般盛放的感情,在倾诉出对生命的热恋和某种超乎世俗的追求。
以听留阁中众人的身份,均见惯绝色,但此时亦不由涌起惊艳之感。唯有陈胜却属于例外。因为修为到了他这个地步,早不会因为任何外在色相所迷惑。他沉声问道:“师妃暄?”
这绝世美女微微颌首,以她不含一丝杂质的甜美声线柔声道:“妃暄实在不愿于这种情况下和大元帅相见面。可惜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唉~今日请恕妃暄冒昧了。”
师妃暄出道以来,所到之处,遭遇者无非奉承巴结。和她打交道的那些人,一个个口口声声,都是仙子前仙子后的。即使师妃暄自己也会谦虚几句什么“在下并非仙子”之类的客气话,但被捧得多了,潜移默化之下,又岂能当真全无影响?
所以,当陈胜出现之后,他所给予师妃暄的感觉,便无比震撼。陈胜既不捧她,也不爱她,甚至不太重视她。对她犹如仙子下凡的美丽姿态。竟能丝毫不放在心上。言语之间,几乎只有不屑。如此经历,师妃暄不但从未遇到过,甚至连做梦也未曾想到过。
其实从客观角度来说,师妃暄绝对不应该站出来和陈胜动手过招。立刻转身离开,调整战略过后再卷土重来,才是最聪明的选择。但她就像一个原本站得很高的人,忽然摔了一跤。即使摔得不算重,但在心理方面层面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强大得让她无法对之忽视。故此,若她就此离开,则必定要在自己心灵上留下一个无可弥补的破绽。今后更休想再有机会进窥天道。
对于任何世代的任何一名静斋弟子来说,入世修行始终只属次要。解开那秘不可测的最后一着死结,离世破碎而去,才是她们最终极的追求。故此无论如何,此刻师妃暄也必须出手了。
她轻声幽叹,又道:“以剑治天下,当然万万不可;但以剑争天下,却似属古往今来唯一方法。妃暄只好领教一下大元帅的绝艺,请。”话虽潇洒,心中实知自己已经落了下风。一旦动手,则无论胜负,最终也只能印证了陈胜“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理论之正确性。则之前静斋“要凭德行而挑选真命天子”的说法,当然也只能无奈破产了。
话已经说尽,现在该是动手的时候了。陈胜再不开口。他徐徐吐出一口气,神足经真气流转,充盈周身,令四肢百骸也劲力充盈,双目中金光四射,赫然涌现凛凛神威。横刀当胸渊停岳峙,就如孤峰耸立顶天立地。正是五岳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