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罗马全面战争之帝国崛起-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则是趁机率军攻入尤利乌斯帝国本土。

    这两个方案中,奥斯卡本人还是非常喜欢第二个方案的;如果卡拉贝斯过多的把时间浪费在高卢大地和日耳曼大地上,尤利乌斯帝国就会在本土进行更多的战争准备,甚至尤利乌斯帝国还有可能与罗马帝国正式走到了一起,那样的结果可不是奥古斯都帝国想要看到的。

    要是尤利乌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密切的联系到了一起,弗拉维斯和马略就可以将罗马本土的人口资源和亚平宁半岛北部的粮食产量结合起来;到时候,卡拉贝斯就要面对源源不断的罗马大军了,谁也不可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攻进罗马本土。

    这里就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了,那就是如何让日耳曼蛮族全力配合奥古斯都帝国的行动;以悲歌死士和日耳曼蛮族的关系,再加上卡拉贝斯对日耳曼蛮族的帮助,想要让日耳曼蛮族在这方面对奥古斯都帝国配合密切,似乎并不是一件难已完成的事情。

    但是,奥斯卡却对这样的关系维持有所顾忌;这样的顾忌不是针对于日耳曼蛮族,而是针对于卡拉贝斯。不是奥斯卡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而是有些事情奥斯卡不得不防;现在的卡拉贝斯,可不是当年奥斯卡送出去的那个卡拉贝斯了,他已经是拥兵超过十五万的封疆大吏了。

    尤利乌斯帝国的皇帝弗拉维斯对卡拉贝斯的态度,奥斯卡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就连弗拉维斯这样的枭雄人物在对卡拉贝斯的时候,也是以温和的安抚政策为主,并给予了卡拉贝斯足够的自主大权,卡拉贝斯还能习惯于奥古斯都帝国的严厉政策吗?

    一直以来,奥斯卡在对将领的控制方面都是要求比较高的,甚至奥古斯都帝国的行省驻军将领是不得与地方官员有过多的联系的;而卡拉贝斯在高卢大地上却是习惯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他还可以接受回到奥古斯都帝国的处处束缚吗?

    不是奥斯卡不愿意相信卡拉贝斯对奥古斯都帝国的忠诚,而是卡拉贝斯确实已经有了自立为王的实力了;中国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信不信任韩信,韩信是不是对汉高祖忠心耿耿,但那又能怎么样呢,可以改变他们最终的结局吗?

    韩信对汉高祖忠心耿耿,但这并不代表韩信就不可以有自己的野心;汉高祖信任韩信,但这并不代表汉高祖就不可以为了维护权力而杀掉韩信。一句‘且喜且怜之’道尽了汉高祖的复杂心情,也道尽了汉高祖与韩信之间的复杂关系;奥斯卡对此也是不得不防啊!

    奥斯卡从来就不希望自己变成汉高祖那样的人,也不希望卡拉贝斯变成韩信那样的人;但奥斯卡只能控制自己不变成汉高祖,却不能决定卡拉贝斯变不变成韩信,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是卡拉贝斯执意要做韩信,那奥斯卡又怎么能够不做汉高祖呢?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那样的悲剧发生,奥斯卡会尽可能的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卡拉贝斯的实力;而奥古斯都帝国与日耳曼蛮族的结盟就是其中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也是奥斯卡可以采取的最好措施,最起码不会引起卡拉贝斯的任何怀疑。

    如果奥古斯都帝国通过悲歌死士让日耳曼蛮族成为了卡拉贝斯手中的盟友,那么卡拉贝斯就可以在行动的时候拥有日耳曼蛮族的直接支持;奥斯卡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一下这个事情的顺序,让悲歌死士来说服日耳曼蛮族加入奥古斯都帝国的联盟,成为奥古斯都帝国的直接盟友。

    这样一来的话,日耳曼蛮族与卡拉贝斯的联合行动,就是基于日耳曼蛮族与奥古斯都帝国的盟友关系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卡拉贝斯是没有与日耳曼蛮族的直接联系的,他与日耳曼蛮族之间的合作将会通过奥古斯都帝国这个中间人来进行,而悲歌死士就是奥古斯都帝国的代表。

    毋庸置疑,卡拉贝斯也是奥古斯都帝国的一员,奥斯卡是不可能忘记卡拉贝斯对奥古斯都帝国的贡献的;仅仅是之前卡拉贝斯提供的详细情报,就足以让奥古斯都帝国怎么奖励他都不为过了。

    但是,奥斯卡也必须要等到卡拉贝斯放下兵权回到奥古斯都帝国以后,才可以对卡拉贝斯进行正式的封锁;这些所有一切的前提,都是卡拉贝斯愿意放弃他手中的兵权回到奥古斯都帝国。

    此外奥斯卡这么做也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卡拉贝斯的军队在围歼了尤利乌斯帝国在高卢大地上的六个军团以后,就可以抛下一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尤利乌斯帝国的本土发起进攻;而驻扎在日耳曼大地上的凯撒大军,则完全可以交给日耳曼蛮族来对付。

    有了悲歌死士的全力协助以后,日耳曼蛮族的大军绝对可以对凯撒大军造成致命的威胁;因为日耳曼蛮族联军经过卡拉贝斯上次的调整以后,可以动用的全部兵力已经高达十八万之众,凯撒麾下的大军不过只有十个军团而已,怎么可能是日耳曼蛮族十八万联军的对手呢?

    奥斯卡的决定很快就被悲歌死士们执行了,当哈迪斯亲自带着奥斯卡的命令来到了美因茨城以后,这次哈迪斯不再隐瞒悲歌死士的真实身份,而是将悲歌死士与奥古斯都帝国的关系一五一十的全部告诉了阿米尼乌斯等人,并真诚的邀请日耳曼蛮族加入奥古斯都帝国的联盟。

    性情豪爽的日耳曼蛮族首领们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责怪哈迪斯,毕竟悲歌死士这么多年来对日耳曼人的帮助是切切实实的;要是没有悲歌死士们的帮助的话,说不定日耳曼人都已经全部沦为了尤利乌斯帝国的奴隶了,他们又怎么可能在这件事情上责怪悲歌死士呢?

    最后哈迪斯只用了一顿酣畅淋漓的酒席就解决了一切的问题,日耳曼蛮族也正式成为了奥古斯都帝国联盟中的一员;自此开始,六国联盟也变成了七国联盟,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泛地中海联盟!

 “第六百九十章·战前准备”

    友谊使欢乐倍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

    ——伊壁鸠鲁(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代表)

    当悲歌死士关于日耳曼蛮族加入联盟的情报送回到叙拉古的时候,时间已经进入新的一年了;此时奥斯卡的三个孩子都已经开始牙牙学语了,本来就很喜欢小孩子的奥斯卡更是每天都要在皇宫里陪着三个小家伙玩很长一段时间,就算再忙奥斯卡等不会耽误陪三个孩子的时间。

    相比于两个调皮捣蛋的哥哥,粉雕玉琢的小女儿才是奥斯卡的最爱;每次奥斯卡想要亲亲自己的这个小宝贝的时候,总是会被小家伙拼命的躲开,也只有她敢这么嫌弃奥斯卡的胡子了。

    这个新年过去以后,距离四大帝国的进攻时间也就只剩下两个月了;根据悲歌死士送过来的各方情报,罗马帝国的五个军团已经开进了高卢大地,并与卡拉贝斯的十五个军团合兵一处了,尤利乌斯帝国的六个新兵军团也是在结束了为期半年的训练以后开进了高卢大地。

    卡拉贝斯在将大高卢地区和比利时地区的防务正式转交给这六个军团以后,就带着自己麾下的十五个军团与来自罗马帝国的五个军团进驻了纳尔榜高卢地区,那里才是距离伊比利亚半岛最近的地方,也是尤利乌斯帝国与罗马帝国向伊比利亚半岛进军的前沿。

    此次罗马帝国派遣的五个军团是由罗马帝国另一位皇帝尤利亚努斯的弟弟奥卢斯担任统帅的,分别是罗马帝国第四军团、第五军团、第十三军团、第十四军团、第十五军团;也就是说,除了罗马帝国战斗力最差的三个新兵军团以外,马略直接就把属于西庇阿家族的两个军团给打发了出来。

    自从尤利亚努斯被马略软禁以后,罗马帝国也就成为了马略一个人的帝国了;帝国的重臣权贵们也是只知道马略这一个皇帝,西庇阿家族的人自然是在哪里都被打压排挤了。

    要不是奥卢斯本人却是在军中很有威信,再加上第四军团和第五军团又是对西庇阿家族忠心耿耿的军队,奥卢斯的统帅之位可能早就被马略革除了;即便是这样,马略也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将奥卢斯提出罗马帝国的军中,正好这次援助尤利乌斯帝国,马略就趁机将奥卢斯派出去了。

    如果老西庇阿可以活到今天的话,西庇阿家族必然不是眼下被马略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场景,他也会感慨于自己的小儿子确实是一个大将之才;奥卢斯是老西庇阿的幼子,年仅十五岁就成为了西庇阿家族军团的军团长,并在军中树立了极强的威信。

    就连马略这样不择手段的枭雄人物都无法将奥卢斯从军中踢出去,奥卢斯的能力可见一斑;或许,奥卢斯并不是凯撒那样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天才,但他也绝对是将军中的佼佼者,要不然他又怎么可能深受将士们的爱戴,并牢牢的坐稳自己在军中的位置呢?

    无论奥卢斯怎么样的出色,也无论他在军中拥有怎样的威信,在他率军进入到卡拉贝斯的军营内的那一天开始,他和他麾下五万将士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卡拉贝斯的麾下拥有十五个军团十七万大军,奥卢斯和他的五万大军就算是插翅也难逃了。

    除了罗马帝国与尤利乌斯帝国的动作以外,布鲁图斯帝国与塞琉古帝国的进攻准备也是完成的差不多了;布鲁图斯帝国在东方大陆上拥有整整十八个军团的大军,此次协调塞琉古帝国南下的十个军团正是雷克斯麾下的六个领袖军团,再加上尼禄麾下的第三、十六、十七、十八军团。

    在奥斯卡得到情报的时候,布鲁图斯帝国的十个军团已经全部抵达塞琉古帝国的叙利亚地区并驻扎在与埃及王国的边境地区了;而塞琉古帝国的十五万大军则是分成了两个部分进行准备,科罗叙利亚地区的四万步兵和四万铁甲骑兵,叙利亚地区的五万银盾军团和两万卡帕多西亚骑兵。

    塞琉古七世之所以将自己麾下全部的四万铁甲骑兵部署在科罗叙利亚地区,纯粹是为了这四万铁甲骑兵可以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战斗力;相比于大军集结了十七万联军的叙利亚边境,科罗叙利亚只有四万步兵进行备战,自然更适合四万铁甲骑兵发挥了。

    塞琉古帝国和布鲁图斯帝国在叙利亚地区和科罗叙利亚地区一共部署了二十五万大军,这还不包括塞琉古帝国不打算投入战斗的七万叙利亚地区驻军;为了应对塞琉古帝国和布鲁图斯帝国的庞大驻军,斯巴达克麾下的十个军团和埃及王国的二十万大军也是驻扎到了腓尼基地区和犹太地区。

    与塞琉古帝国和布鲁图斯帝国的部署恰恰相反,斯巴达克麾下的十个军团全部都驻扎在了与科罗叙利亚地区相连的犹太地区,埃及王国的努比亚军团也是驻扎在了犹太地区;这里的十五万奥古斯都帝国与埃及王国联军,全部都由斯巴达克进行统一指挥。

    而埃及王国的战车军团和沙漠军团以及尼罗河军团的十五万大军,则是驻扎在了与叙利亚地区相连的腓尼基地区,他们的统帅是埃及王国最优秀的将军波希纽斯;至于原本归属于波希纽斯指挥的法老禁卫军团,现在已经由克利奥佩特拉七世的心腹将领接手了。

    要不是奥斯卡一再强调波希纽斯的作用重大,记仇的克利奥佩特拉七世早就将曾经效忠于托勒密十三世的波希纽斯处死了;即便是如此,克利奥佩特拉七世也坚决不愿意让波希纽斯继续担任法老禁卫军团的军团长,奥斯卡拗不过克利奥佩特拉所幸就将波希纽斯调到了前线担任大军统帅。

    事实上,现在的埃及王国也就法老禁卫军团的五万精锐之师还留在孟菲斯城内,其他的二十五万大军已经全部被奥古斯都帝国调动起来了;拥有三万步兵的步兵军团被部署在西奈山地区,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开战以后向更东方的塞琉古帝国阿拉伯行省发起进攻。

    拥有两万骆驼骑兵的骑兵军团被部署在了纳巴泰地区,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开战以后向北方的塞琉古帝国帕米拉行省发起进攻;塞琉古帝国在阿拉伯地区和帕米拉地区根本就没有多少驻军,这两个军团的任务也算是最为轻松的了。

    帕提亚王国与亚美尼亚王国的联合大军也早就已经在这两个王国权贵阶层的整体支持下完成扩充了,五万五千联军骑兵和五万联军步兵已经在塞琉古帝国以莱美斯行省的边境地区了;只要奥古斯都帝国那边一开始,这两个王国的十万余大军就会立即对塞琉古帝国发起进攻。

    塞琉古帝国在以莱美斯行省的驻军不过只有五万步兵而已,在巴比伦的驻军更是被取消了,在亚述地区的驻军也只有三万步兵;帕提亚王国和亚美尼亚王国的任务,就是用他们的十万联军在两个月内攻陷塞琉古帝国的以莱美斯行省和巴比伦行省以及亚述行省。

    等到帕提亚王国和亚美尼亚王国的联军占领亚述地区以后,埃及王国进攻塞琉古帝国帕米拉行省和阿拉伯行省的步兵军团和骑兵军团也将抵达亚述地区;到时候,这三个王国的军队将会合兵一处,全力对塞琉古帝国首都所在的叙利亚地区发起进攻。

    帕提亚王国与亚美尼亚王国联军的另外三万步兵和两万弓骑兵,则需要在塞琉古帝国本都行省边境地区进行防守;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主动对塞琉古帝国在本都地区发起进攻,但是奥古斯都帝国却并不建议帕提亚王国和亚美尼亚王国采取这个激进的进攻办法。

    虽然塞琉古帝国在本都地区只驻扎有三万步兵,但布鲁图斯帝国的八个军团却就在加拉太地区和比提尼亚地区;在塞琉古帝国占据着本都地区的前提下,布鲁图斯帝国的军队还无法直接对帕提亚王国和亚美尼亚王国展开进攻,要是这两个王国自己破坏了这个屏障,那结果可就不好说了。

    东方大陆上的布局都安排妥当以后,奥古斯都帝国也在西西里岛上把之前招募的各个行省预备役大队集结了起来,并组建了五个新的军团;这五个军团都是纯粹的步兵军团,番号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军团,军团长也都由原先其他军团的资深军团副将调任。

    奥斯卡之所以组建这五个新兵军团,为的就是有足够的军队派遣到庞培家族的马其顿地区;苏拉家族和庞培家族的六个军团已经在马其顿地区集结完毕了,只要奥古斯都帝国的大军一到,针对于布鲁图斯帝国希腊半岛的三方联军就正式组建起来了,并随时可以对希腊半岛发起进攻。

    为了不给底蕴深厚的布鲁图斯帝国任何喘息的机会,这次奥古斯都帝国用于派往马其顿地区的军队将高达十个军团;除了五个新组建的军团以外,西西里岛上的第三军团、第四军团、第十军团、汉尼拔军团、精锐戍卫军团(原城管军团改名)也都将被派往马其顿地区参与战斗。

 “第六百九十一章·先发制人”

    人不应该有高傲之心,高傲会开花,结成破灭之果;在收获的季节,会得到止不住的眼泪。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诗人,悲剧之父)

    奥斯卡制定的奥古斯都帝国进攻计划将会在四大帝国商议好的进攻日期前一个月实施,那个时候正是奥古斯都帝国十个军团的大军登陆马其顿地区的七天以后;七天的时间足够奥古斯都帝国的十个军团与苏拉家族和庞培家族的六个军团做好战争准备了,也足够埃及王国的舰队抵达了。

    为了确保这次的大战不会出现任何的意外,埃及王国的舰队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埃及王国的海军统帅奥莱斯将继续指挥埃及王国海军的六十艘战舰和五十艘运输船留在埃及王国,负责保证埃及王国沿海的绝对安全,也负责在战争爆发以后彻底消灭塞琉古帝国的海军舰队。

    以塞琉古帝国只有不到五十艘舰船还包括运输船的海军实力,根本就不足以给奥莱斯指挥的埃及王国舰队造成足够的威胁;而埃及王国其他的一百余艘战舰和六十艘运输船则是全部被奥古斯都帝国征用了,用于对罗马本土海域和爱琴海的封锁。

    在没有得到埃及王国舰队支援以前,奥古斯都帝国的海军拥有四百余艘战舰和三百余艘运输船;得到埃及王国的这支规模浩大的舰队以后,归属于纳姆斯指挥的战舰将超过五百艘,分别归属于总参谋部和纳姆斯指挥的运输船也将高达四百余艘,这样的实力已经足以制霸世界海洋了。

    奥古斯都帝国的所有战舰都集中到了一起,然后划分为了八支分舰队,每一支分舰队都将拥有五十艘战舰和二十艘运输船;这八支分舰队将分别部署在爱琴海,罗马本土东海岸,罗马本土西海岸,罗马本土外海,尤利乌斯帝国沿海等五个地方,严密控制罗马三大帝国所有海岸线。

    除了这八支分舰队以外,纳姆斯本人将亲自指挥剩下的一百余艘战舰组成一支规模浩大的舰队;奥斯卡给这纳姆斯这个海军统帅的命令只有一个,那就是一旦开战以后,罗马三大帝国的任何一艘船都不允许出现在地中海上,这是奥斯卡对纳姆斯的死命令。

    海军的部署也处理好了以后,奥古斯都帝国的所有大军都静静地等待着开战时间的到来了;此时,罗马三大帝国与塞琉古帝国也在等待着进攻时间的到来,他们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控呢。

    时间一天接着一天的过去,距离正式开战的日子也是一天一天的逼近;奥古斯都帝国主要的进攻方向就是在东方大陆上对塞琉古帝国的进攻,和希腊半岛上对布鲁图斯帝国的进攻。

    相比于希腊半岛上的局势,奥斯卡还是比较担忧东方大陆上的局势;现在布鲁图斯帝国在希腊半岛上的驻军无非也就是六个常规军团和一个骑兵军团以及一个皇家军团而已,而奥古斯都帝国与苏拉家族和庞培家族的联军却有十六万个军团,这完全就是以绝对的优势发起进攻。

    东方大陆上的局势却是截然不同,布鲁图斯帝国增援了塞琉古帝国整整十个军团的兵力,塞琉古七世自己也集结了十五万塞琉古帝国最为精锐的军队,其中还包括四万强悍的铁甲骑兵;而斯巴达克与波希纽斯的麾下却只有三十万大军,数量上的略微优势完全抵消不了他们质量上的劣势。

    波希纽斯麾下的十五万大军要想击败布鲁图斯帝国的十个军团与塞琉古七世亲自统帅的五万银盾军团和两万卡帕多西亚骑兵,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奥斯卡对波希纽斯麾下的大军能不能守得住腓尼基地区都表示怀疑,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斯巴达克麾下的十个军团中有八个步兵军团和两个骑兵军团,再加上埃及王国的努比亚军团;虽然军队总数量高达十五万之众,但是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可是拥有整整四万铁甲骑兵的塞琉古帝国科罗叙利亚驻军,斯巴达克真的可以打赢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吗?

    真正的兵家大忌就是前线统帅总是会遭到来自于后方的干扰,所以奥斯卡在下定决心将东方大陆上的战事交由斯巴达克指挥以后,就算自己心里再担心也不会干扰斯巴达克的指挥作战的。

    哪怕就是斯巴达克输的一败涂地,奥斯卡也不会对斯巴达克的指挥有任何的干涉;因为奥斯卡知道,无论自己再怎么英明神武得到的情报也是将近十天以前的了,而斯巴达克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他一定可以对战场上发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并做出更好的判断与选择。

    在奥斯卡的全力支持之下,斯巴达克获得了十个奥古斯都帝**团的指挥权,也获得了二十五万埃及王国大军的指挥权;甚至将来的帕提亚王国和亚美尼亚王国大军,也都归斯巴达克进行统一指挥,整个东方大陆上的战事奥斯卡全部都托付给了斯巴达克。

    斯巴达克也明白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多重,他之所以将腓尼基地区的十五万埃及王国大军全部交给波希纽斯指挥;一方面是出于对波希纽斯的信任,另一方面却是他自己分身乏术。

    波希纽斯能够深受三代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二世、托勒密十三世、奥斯卡也算是)的信任,绝对不仅仅是依靠其家族的势力,更是其自身的能力相当突出;毫不夸张的说,波希纽斯一定是埃及王国最为出色的将领,这一点斯巴达克已经在之前的日子里亲眼确认过了。

    由波希纽斯率领十五万大军驻守在腓尼基地区,斯巴达克相信他肯定可以率领这十五万埃及大军死死地守住腓尼基地区;毕竟塞琉古帝国和布鲁图斯帝国在叙利亚边境地区只有十五万步兵和两万骑兵而已,这样的军队突击能力太弱,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破波希纽斯的防守。

    而斯巴达克自己率领十五万大军驻扎在犹太地区与科罗叙利亚地区的边境地带,就是为了在开战的时候尽可能的将塞琉古帝国驻扎在科罗叙利亚地区的四万铁甲骑兵全部歼灭;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斯巴达克已经对努比亚军团的四万努比亚长枪兵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加强训练了。

    开战的那天终于在斯巴达克的期待中到来了,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斯巴达克就率领着已经吃过早饭的十五万大军越过边境线向科罗叙利亚地区挺进了;四万排列着整齐队形的努比亚长枪兵走到了大军的最前方,其后就是八个步兵军团的四万八千重装步兵。

    八个步兵军团的器械大队和两万四千轻装步兵全部被斯巴达克安置在了重装步兵的左右两翼,他们同样在努比亚长枪兵方阵的后方,但却可以随时从两翼快速运动到长枪兵方阵的侧翼;最后剩下的两个骑兵军团和一万努比亚骑兵则是被部署在大军两翼,进行游弋巡逻。

    塞琉古帝国在科罗叙利亚的驻军很快就发现了埃及王国和奥古斯都帝国的军队竟然越过了边境线,他们一边快马加鞭向叙利亚地区的塞琉古七世禀报这一消息,另一边却是立即组织科罗叙利亚地区的四万步兵和四万铁甲骑兵迎战越境的敌军。

    四万步兵的行动自然是不可能比的上四万铁甲骑兵的,当斯巴达克的大军往前推进了一个小时以后,塞琉古帝国的四万铁甲骑兵就已经靠近斯巴达克的大军了;得到前方的侦察骑兵汇报以后,斯巴达克立即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并让所有的将士按照预定的阵型准备迎敌!

    斯巴达克麾下的四万努比亚长枪兵被排列成了两个巨大的长方形方阵,最前方的努比亚长枪兵们半蹲着将自己的长枪尾端顶在地上,其后的长枪兵则是将自己手中的长枪兵平举着;两万长枪兵被排列成了八列,这八列一字排开的长枪兵方阵后方五米以外,又是同样排列的两万长枪兵方阵。

    这个由四万努比亚长枪兵组成的方阵背后,就是四万八千以百人队为单位整齐的列好战阵的重装步兵;这些重装步兵全部都站在了固定的位置上,一旦塞琉古帝国的铁甲骑兵突破了前方的两道长枪兵方阵,他们就将迅速组成龟甲阵迎战敌军!

    在长枪兵方阵的最前方,则是由八个步兵军团的器械大队充当的先锋部队;斯巴达克甚至没有为这些器械大队的将士们安排足够的保护兵力,只有辅助军团的长枪兵们在保护他们而已。

    事实上,在此战开始之前斯巴达克就已经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的尽可能摧毁塞琉古帝国的铁甲骑兵;这些直接被推到战争最前沿的器械大队,以铁甲骑兵的冲击速度,他们几乎只有一轮射击的机会,然后就被被冲击而来的铁甲骑兵们淹没了。

    到底那些辅助军团的长枪兵们能抵挡多长时间,那就只能靠运气了;为了尽可能的在铁甲骑兵冲进长枪兵方阵前降低他们的冲击力,斯巴达克只能选择牺牲这八个军团的器械大队了。

    战争就是这样,残酷而又无情;当斯巴达克能够感觉到自己脚下的大地在震动的时候,远方的铁甲骑兵已经奔腾而来了,器械大队的将士们也是用手将弩砲的发射器摁紧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边境搏杀”

    床,温暖的床,它能神奇般地把疲劳驱除干净。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诗人,悲剧之父)

    从来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千军万马齐冲锋的人是无法理解当你面对千军万马冲锋时的畏惧的,尤其这些冲锋而来的还是所向披靡的铁甲骑兵,这就更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胆战心惊了。

    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可以依靠很多因素来成就,但要想保持军队的强盛战斗力就只能用铁一般的纪律来约束了;毋庸置疑,奥古斯都帝国的军队正是被这样的纪律约束出来的精锐之师。

    铺天盖地的铁甲骑兵毫无阵型的发起了一往无前的冲锋,而八个器械大队的将士们却只能纹丝不动的站在远处,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前方的辅助军团长枪兵们也是竭尽所能的保持着他们的长枪防御阵型,但微微颤抖的躯体还是流露出了他们内心的恐惧。

    当铁甲骑兵们冲锋到距离辅助长枪兵只有三百米距离的时候,八名器械大队的大队长同时下达了射击的命令;八个器械大队,每个器械大队拥有四十八门弩砲,这就是将近四百门弩砲了。

    这些弩砲射出的弩箭足以在空中形成一幕迅速飞驰的弩箭雨,然后狠狠地射进了铁甲骑兵们的冲锋集群中;排列相当密集的铁甲骑兵,在这幕弩箭雨的攻下付出了并不惨重的代价。

    虽然铁甲骑兵的冲击速度和身穿的厚重铠甲让射出的弩箭根本不可能有贯穿两人的可能,但是这一轮的弩箭射击依旧将铁甲骑兵们的冲锋势头给遏止了下去;尤其是那些直接被弩箭雨覆盖的铁甲骑兵,他们的原本密集的冲击集群竟然硬生生的被清出了一块空缺出来。

    可惜的是,四万铁甲骑兵真正的倒在这轮弩箭射击下的却只有不到四百人;倒是被当场射杀的将近四百铁甲骑兵,他们的四万却是严重影响了紧跟其后的铁甲骑兵们的冲击速度。

    这第一轮弩砲齐射以后,一旁早已经准备就绪的器械兵们赶紧将弩箭塞进了弩砲中,随即又射出了第二轮齐射;这一轮齐射却是器械兵们的最后一轮齐射了,因为他们刚刚齐射完这一轮,前方的辅助长枪兵们组成的长枪方阵就被奔腾而至的铁甲骑兵轻易撕开。

    八千辅助长枪兵和将近七千的器械大队将士们根本没有能够阻挡铁甲骑兵们的冲锋,但他们的齐射的两轮弩箭和长枪兵们的拼死阻挡,却是极为有限的降低了敌军铁甲骑兵的冲击速度。

    等到铁甲骑兵冲击到努比亚长枪兵组成的第一道长枪兵方阵时,铁甲骑兵的速度已经明显不如刚刚发起冲锋时的迅猛狂奔了;甚至就连铁甲骑兵们的士气,也都不如刚开始时那么高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