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一万年-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立平苦笑:“这个……他应该没这么大的胆子吧。”
  “这点胆子还是有的。他可以变成癞蛤蟆爬脚面上,不咬人,恶心人。他不会和九州科学院撕破脸,最终他还是会加入人类共荣会。但是他却会在加入之前,让九州科学院的威严下降。”
  “他加入就好。”
  李真摇摇头:“没有那么简单。我怀疑,当天他甚至不会来。人类共荣会大家都加入了之后,他才会在最后关头偏偏来迟。让那些国家觉得,九州科学院组建的人类共荣会,结果新九州国不是很重视的假象。”
  贾立平叹口气:“那要是这么说的话,不得不防啊。四月一号举办人类共荣会六十八国协议签署,他要是在四月五号来,我们把他还没有什么办法。他完全有借口说,他在外地视察,赶不回来。借口多的很,着实头疼。偏偏我们还拿他没什么办法……”
  李真说:“除了这个办法之外,还有很多的办法。比如他根本不亲自到场,派国家宰相荀释飞来签署。派某个官员来签署条约……这都会打击九州科学院的威严,甚至会让那些国家也下不来台。我不怕他故意迟到,我就怕他派个无名小卒来签条约。别的国家都是天子漂洋过海亲自到场,结果新九州派个不是天子的人来,那是不是给那些国家传递一个信号:你们这么多国家,根本不如我新九州。别的国家心里会不是滋味,这种情绪到后来会出现化学反应。”
  “总之,杜太平的宗旨就是,你不让他成为和九州科学院并驾齐驱的地位。他就要给你搅黄,让你啥都搞不成。他不会把六十八个国家放在心上,他就是始终在防备着九州科学院,害怕有一天国家和九州科学院的地位不再一致的时候,我们会脱离国家的管辖。他也不希望我们一个科学机构,凌驾于诸国之上。他宁愿不要发展,也必须要绝对的权利和掌控。”
  李真揉揉太阳穴,叹息一声:“头疼啊。”
  贾立平也有些无语,这人的心思怎么就这么奇葩呢?非要盯着九州科学院不放手,连经济发展和科学发展都宁愿不要,也要绝对的权利和绝对的掌控欲。
  说不上他究竟是为了新九州国好。还是为了新九州百姓好。
  也许在杜太平眼里,是把国家和百姓分开来看待的。很奇葩。
  许久,李真又说:“那些都是后话了,这段时间不需要找杜太平谈这件事情了。四月份就有答案了,我提前做做准备就行,再谈没有意义。倒是铁路和机场,要尽快开展工作。”
  “是。”


第485章:隧道

  青岛郡新钢厂。
  “传天子令,责令你厂自此刻起,推迟所有订单。优先完成国家订单。”
  青岛郡新钢厂的厂长连忙站了出来,满脸为难之色:“领导,那些订单推不得啊。要是推了那些订单,我们厂要赔付很多违约金。口碑也会下降。”
  要是放在九州朝廷的时代,皇帝让你干啥你就干啥,谁敢和国家讲条件?
  但是现在敢了。
  杜天子亲自传令,青岛郡新钢厂竟然还会反抗。
  传令的官人满脸严肃:“张厂长,你要好自为之。这一批国家的订单是重中之重,九州科学院和新九州政府共同商榷的工程,你青岛郡新钢厂有幸接到这一批订单是你们的荣誉,这个工程完成之后青岛郡新钢厂的名誉会再次上升一个台阶。这也是国家的扶持政策,扶持各地钢厂。东洲只有你们一家接到八分之一的订单,全国除了西州外,所有州都选择出了一个钢厂来接这一笔订单。你想想其中的厚重。”
  张厂长叫苦不迭:“可是我们还要好多订单啊。这订单我们不是不接,但是不要让我们放下其他的订单啊。”
  “不行,这一批订单是国家高级机密。不能在生产这一批订单的同时,接受别的商业订单。当然,和政府合作,油水是少不了你们的。张厂长,你可以将你手中的订单,承包出去给别的钢厂。这也是一个选择。”
  “那可不可以给我透露一下,这次生产的是什么?”
  “钢轨……”
  官人将铁路的设想说完之后,张厂长两眼一亮,当即说:“我们接了。”
  “为何又痛快了?”
  “哈哈哈,做到东洲第一冶钢厂这个地步,钱已经不重要了。我们要的是荣誉。”
  “刚才不是不要荣誉嘛。”
  “嘿嘿……没想到荣誉这么大嘛。”
  “张厂长不是说算了么?”
  “这怎么能算了?但我只有一个要求。:”
  “你说。”
  “由我们青岛郡新钢厂生产出来的钢轨,每一节都必须印上‘青岛郡新钢厂’的字样。火车开通后,绕一圈青岛郡,设置一个青岛郡新钢厂站。设置新钢厂站之后,多余的所有钢轨材料,都由我青岛郡新钢厂提供,不需要国家多掏一分钱。”
  “第一个要求可以答应,第二个要求免谈。铁路线不饶。”
  “……”
  与此同时,全国除了西州之外的八州,都有钢厂接到了订单。
  这是一次雨露均沾的方式,虽然会减慢进程,增加成本。但却是政府有意为之。
  铁路这个东西,注定不是只有崂山到泉城郡,总有一天,会在新九州到处遍地开花。
  而这次将钢轨的订单分散承包给八州,八家钢厂,也是想要让其他州开始先行学习技术,积累经验。到时候国家要求哪一州开始修铁路的时候,不会当场抓瞎,至少是有制造经验可循的。
  而到时候拼装崂山到泉城郡的铁路时,也是由钢厂的人来亲自操作。让他们先实习一下。不懂的,九州科学院是会统一讲解,这样才是真正的节省成本。
  所谓雨露均沾就是这个道理。
  青岛郡新钢厂,九州科学院派了一名技术顾问来到此处。
  “张厂长,钢轨的图纸你已经看过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张厂长手中拿着图纸:“虽然这个钢轨是工字型的,但是我有一点没搞明白,它怎么能够立得稳呢?火车从上边过的话,它会不会翻了?”
  “不会,首先,这种钢轨是要双层平行的。火车两侧都有轮子碾压在上边,受力是均匀的。其次,左右两条钢轨之间是有横梁连接。最后,钢轨是要埋在填充物之中,由一些部件进行固定。它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只需要保证平顺、无弯曲、始终笔直、无裂缝就达标了。但是你也不要掉以轻心,这对贵厂的冶炼技术是一个考验。生产出来的钢轨必须要全部都是相同规格,一点都不能错差的。”
  张厂长点头:“我明白。对了,到时候真的不能让火车经过青岛郡么?设置一个青岛郡新钢厂站可不可以,多余出来的钢轨材料,我们厂愿意全部承担。”
  “呵呵呵。”
  “……”
  与此同时,崂山到泉城郡的线路,也开始测量了。
  “崂山县到泉城郡,直线距离全场是三百公里。”
  “但是我们如果绕开眼前这座山的话,就需要增加二十公里的路线了。你说我们是架一座桥让火车从山上通过,还是把山挖通打一个隧道呢?”
  “哈哈哈,你真是天方夜谭,在山上架桥……照我看来,把山打出一个隧道还是比较靠谱的。”
  “有没有计算一下成本,挖通这一座山需要多少钱?”
  “挖通一个隧道,造价大概一米距离就要五万金券。要把这座山挖通至少是四公里的距离,两亿金券吧……”
  众人面面相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两亿金券。天文数字啊。
  由造价局给出的数字,两亿大概是所有钢轨,加上一列火车的总造价了。结果只是挖四公里的山就需要两亿金券,这有些可怕了。
  而事实上,不仅仅眼前这座山需要挖。根据尽量笔直的路线来看,一路上还需要挖十个隧道,隧道总长度是在二十公里。挖通这二十公里,铁路就是直线,全长三百公里。
  要是不挖这二十公里的隧道,就需要绕路,长度增加。全长就成了四百二十公里。增加了整整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线。
  泉城郡,杜太平听到汇报之后也有些懵了:“增加一百二十公里的长度,那么理论上来说,也就增加了行程至少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路程。但是挖了二十公里的隧道,需要花费超出预计的十个亿!”
  办公室秘书长苦着脸:“十个亿啊。这铁路造价也太高了吧?”
  “不是铁路造价高,是挖隧道造价太高了。挖还是不挖?你发一份电报去九州科学院,请李院长定夺吧。”
  “那李院长要是说不挖呢?”
  “他说不挖就不挖了呗。”
  “那李院长要是挖呢?”
  “那……尽量说服他,让他不要挖。十个亿的金券,拿来干啥都够了。”
  “……”


第486章:盾构机

  九州科学院。
  “李师,有泉城郡的电报。”
  “说。”
  “线路勘探人员说,从崂山到泉城郡,直线全长是三百公里,但是却需要挖通十座山,开凿十个隧道。隧道总长度在二十公里,造价十个亿。如果不挖隧道绕行的话,路程长度增加一百二十公里,按照时速估算会增加一小时至一小时二十分钟。这个隧道,挖不挖。”
  李真沉思一会儿,问道:“十个亿二十公里……挖通二十公里需要多长时间?”
  “挖隧道主要还是靠人工,工人主要是使用凿子和锤子一点一点敲下来的,一个隧道工程需要两千个工人,分别从两头开挖,在中间点汇集。要是二十四小时不休息,轮班倒换的话,两边一起进展,大概一天能挖半米长。要是请来更多的工人,十个隧道一起开挖,最长的隧道是五公里。那如果没意外的话……”
  李真呐呐一声:“二十七年?”
  “咳咳……”
  气氛沉默了下来。
  好多人都只是去计算要用多少钱,偏偏就没有去算要耗费多少时间。
  在多数人的感觉中,隧道嘛,挖就是了。估计几天就挖出来了。
  但是仔细去算一算你才会知道,挖隧道这是多么浩瀚的工程,一截五公里的隧道大概计算一下,竟然要挖二十七年。不仅仅把外人吓住了,把李真也吓了一大跳。挖二十七年,就只为了节省二十公里的路?怎么算,怎么不划算啊。
  “李师,那怎么办……”
  李真眨巴眨巴眼睛,反问到:“那你觉得呢?”
  “我……这。不挖。”
  “那不就对了。去回复电报吧……等等。”
  李真连忙又叫住了电报员:“要不这样吧。先饶,先把铁路通了,两边开工,一边铺设绕路的铁轨。一边挖隧道。现在不挖,难道以后也不挖么?这隧道还是得挖。”
  “真挖啊?”
  “挖。”
  “……”
  泉城郡,杜太平收到李真的电报,心里不由得松了一口气,他还真的怕李真去挖隧道。十个亿的造价着实是恐怖了一些。但是看见电报后边,说还是要挖,但是两边开工。
  一边铺设绕路的铁轨先用,一边去挖隧道。
  杜太平都要哭了:“干嘛还要挖啊?十个亿,这谁挖的起啊?根本就得不偿失嘛。”
  办公室秘书长看着电报沉默了一会儿说:“天子,李院长应该是在为以后做准备吧?”
  杜太平点头:“我知道。你看地理图,崂山到泉城郡的直线距离一通,整个东洲的距离全都缩短了一半。沿途的郡县全部受益。这就是为以后做准备。高速公路现在用不上,几十年,或者十几年之后肯定是用得上的。只是这投资和收获不成正比,十个亿的金券,这谁能承担的起?”
  “其实也不用十个亿啊,天子可能没想到这一点。不一定是立马就要掏十个亿,十个亿是估算出来的总费用,但是这么长的时间,每年大概只是需要支付一两千万金券。十个亿是分十几年,几十年付清的,这我们还是足以承担。”
  杜太平闻言猛然醒悟了过来,对,自己是着相了。十个亿肯定是拿不出来,但要是分期付款就可以了。
  再次重新拿过东洲地图看了看,片刻后,杜太平一拍板:“那就挖。但既然这是要搞大工程了,就一次搞大一点吧。也别崂山到泉城郡了,直接打通。崂山,经过潍坊、青州、泉城、聊城、安阳、焦作、八龙城。直接一锤子买卖,把东洲和中州打穿吧。同样是挖,同样要用这么多的时间,那干脆直接就彻底打通吧。”
  秘书长看着地图上被杜太平画的一条直线,眼前一亮:“那干脆直接新九州打通吧。东洲、中州、西北州、西州、四洲全部贯穿。”
  杜太平翻了个白眼:“不要幻想了。重新估算造价,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然后问问李院长。”
  三天后,消息喘了回来。
  “天子,从崂山,一路打通到八龙城的直线。期间要开凿出四十六座大山,总共四十六座隧道,全长一百零三公里,总造价五十五亿金券预计……”
  杜太平清了清嗓子:“算了。”
  “……”
  ————…
  几天后,李真听说了杜太平那宏大的想法,不由得哈哈大笑。杜太平这人不是挺胆小谨慎的嘛,竟然还想一口吃个胖子,直接把新九州凿通。
  不过后来杜太平说声算了,倒是又回到了曾经的谨慎的杜太平。这才对嘛。
  李真目前都没想法去做那种浩瀚的工程……
  那太恐怖了。五十多亿的造价,就算预计二十年内完成,那么每年需要支付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年支付天文数字,二十年后才能看见结果,风险着实太大了。得不偿失。
  “还是老老实实架桥吧。”
  李真呢喃一声,又仿佛想起了什么:“不对不对。我似乎记得章至以前给我说过一种盾构机的存在。如果能创造出那种盾构机,是不是能够将时间和成本都缩减呢?”
  有了盾构机的话,隧道不是难题了。
  只是李真却觉得,盾构机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应该不是一个机器前边加个钻头就可以的。如果是那样简单的话,它应该就叫做钻地车,不应该叫盾构机。
  “今晚做梦的时候得问问章至,这个盾构机是怎么回事。以新九州的科技能不能造的出来。”|
  呢喃一声。李真不再去想挖隧道的事情了。
  预计的就是挖通崂山到泉城郡,把东洲打通一大半,这些事情有国家专门的人,以及九州科学院的专业人员去完成实施。
  当然,铁路还是要铺的。但是现在是绕行,暂时不打隧道,有些地方可以在群山之中架桥。
  架桥的造价也是不菲,虽然不至于要直接跨越一座山的桥。但有许多地段,也是需要横淌一条河,在峡谷之中,在各种地形之中架起桥来。
  架桥的造价也不菲,但相比起打隧道却节省了太多。


第487章:造价不菲

  崂山。
  “加把劲儿啊。”
  “我说一二三,咱们就抬。”
  “一二三,嘿!”
  崂山县门口,喊着号子,一群赤膊大汉猛然将一条钢轨架在了肩膀上,扛着就往大风台的方向而去。
  民众疑惑不已。
  “他们这是干什么的啊?”
  “不知道啊。”
  “听说大风台要修一个车站。”
  “车站?什么车站啊?汽车站么?有了汽车站倒是还好一些,就不需要花费高昂的价格去搭顺风车了。”
  “但是什么车,要在这铁轨上跑啊?这就是轨道吧?什么车能在那个上边跑稳当?”
  “火车。都没听说过吧,我已经知道了,这一批全部都是青岛郡新钢厂生产出来的火车轨道,全部都是锰钢材料。非常厉害。”
  “火车?喷火的车么?那是什么车?”
  “走,跟上去看看。”
  “……”
  大风台,一个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李真等一众人等早已聚集在此地了。
  看着热火朝天的工人们干活,不由自主的也是慷慨激昂。
  一段从大风台起始,到李沧县的荒野之中,四处扎根的都是工地。不断有工人去按照白石灰撒的线路,按照专业测量人员的指挥。将道路全部挖出一道沟壑,在其中埋下‘道基’
  然后就有铁轨被抬了过来,利用螺丝和卡扣将铁轨连接在地下的道基之中。
  很多工人热火朝天之下,工程进度非常快,一边挖沟一边埋铁轨。然后又用钢梁连接左右两边的钢轨。
  非常的结实。
  这一个月以来,崂山县到李沧县的这一段十几公里长的铁轨基本已经预埋完毕了。
  随着最后一截铁轨被抬过来,连接在大风台最后一截之上。整个一截的铁轨全部预埋完毕。
  ‘轰轰轰’
  大型蒸汽车开始不断的开来。每一辆车里,都装着满满一车抖的碎石子,以及透水性极好的沙土。
  李真回头问道:“马上要浇灌了。火车头做好了没有?”
  方汉显等人站在一旁搭话:“做好了。青岛郡的工厂里做的,现在正在往过来运。”
  “实验铁轨的车头不需要多么精密。但是现在开始,可以把火车头的设计放在日程上了。现在已经十月了,时间怎么省都感觉不够用似的,督促所有机构,一定要加快进程。当然,加快进程的同时,质量也必须有保证的。”
  “我知道了李师。”
  柳惊鸿说:“李师,鹏式的试飞也在今天。等会儿您去机场么?”
  “去一趟吧。鹏式至关重要,可马虎不得。”
  李真说完,回头又问:“贾立平。机场的进程如何了?开始修建了么?”
  “李师,您之前说的要在全国铺设三十个机场。但是杜太平说今天要派人来观看鹏式试飞,如果鹏式成功的话,杜太平想要增添二十处。”
  李真皱眉:“要建五十个机场?机场现在是为了给外国看的,贪多嚼不烂。三十个够可以了,五十个的话工程进度势必跟不上。”
  “跟得上。九州党是下了决心了,一定要把这个交通设施搞上去。他们答应了说是一定会在三月二十号之前,让全国五十个郡县的机场修建完善。”
  李真沉默了一会儿:“我不管他们要增添多少个机场计划。但是我说的那三十个必须是不能有失的,必须优先修建我说的那三十个机场。其他的机场,在四月份之后,他爱修多少修多少。”
  “我会发报告知杜天子的。”
  李真又回头问柳惊鸿:“鹏式行不行?”
  柳惊鸿满脸自信的笑容,嘭嘭的拍着胸膛:“保证完成任务。鹏式虽然迟迟没有试飞,但是却在院里进行了很久的地面试验。所有的理论数据都超出标准了,在实际飞行之中,也一定能够完成任务的。”
  “一定要稳。鹏式是长途飞行。”
  “李师放心吧,我们总共造出了十架鹏式。技艺很成熟,十架鹏式的规格完全是一样的。我们对十架都进行了测试,功率都大同小异。这说明我新九州的铸造技艺已经提升上去了。今天试飞成功之后,立马就可以投入量产。”
  李真点点头:“我相信航空院。投入量产之后,每天都必须要飞行。长途飞行不能马虎,和蚱蜢号不一样。要在多多飞行之中吸取教训,积累飞行经验。鹏式的试飞不是今天一次,而是从今天开始的一个月之后,一个月中要不停的飞。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它存在的最微小的弊端,加以改进。”
  “明白李师。”
  “……”
  “呜呜呜”
  一辆大型蒸汽车,拖挂着一个板车来到了大风台。
  板车上拉栽的便是火车头,只不过现在是被帆布蒙着,途径一路,不少百姓指指点点。说实话,百姓之所以对着帆布里装的什么好奇,原因不是帆布里的物品本身。而是所有人都没见过这么大的蒸汽车。
  这么大的车来拉的东西,想必不凡。
  这种大型蒸汽车,是星途公司生产出来的,专门就是用于运载。这样的一辆车,最高可以一次性荷载十五吨。
  而这火车头显然也不轻,虽然只是一个用来试验铁轨的车头,但它也是火车头。
  到了大风台,几百个工人连忙就跑了过去。
  ‘哗啦啦’帆布被解开。
  一个浑身黑黝黝的大家伙出现在众人眼前。
  “哇!”
  “这么大的车?”
  “它为什么是铁轮子啊?铁轮子怎么在地上跑?人坐在上边得被抖死吧?”
  “和别的车太不一样了,我想都想象不出来这种车。不过它的车轮上连接的有好多曲轴,看起来和老式蒸汽机的动力传输杆有些相似。只是,为什么它露在外边呢?”
  “这是个蒸汽车。”
  “我天哪,这么大的大家伙,它一天得吃多少煤啊?”
  “……”
  李真等人也走过去观瞧,不得不说试验品就是试验品。这个大家伙长得凶悍无比,但是工艺却很草率。只是那么个原理弄出来的。
  没盖子,蒸汽炉完全裸露在外边,只是一个平台,下边是轮子。前方是钢板的挡风装置和保护装置,还加了一些防撞装置。
  李真悄声问道:“这个造价多少?”
  贾立平轻声说:“这个裸车头,成本价是一百万金券。”
  李真咋舌。


第488章:出发

  一百万金券就弄出这么个玩意儿?
  李真又问:“那一个完全完整的车头呢?估价是多少?”
  贾立平正色道:“那得二百万了。还有车厢也是要很多钱的,乘客乘坐的车厢,一截的成本价大概是在八十万左右。”
  李真惊了:“一截车厢都要八十万?车厢又不是车头。”
  “车头也只是比车厢多了个大功率蒸汽机,以及传输动力系统罢了。值钱的是这些高规格高精密,还有高强度材料的车轮,以及那些零部件啊。不贵了。要是是拉栽货物的那些车厢的话,一截大概是四五十万左右。”
  李真倒吸一口冷气:“那照这么说来的话,一截完整的火车需要至少二十截车厢。一部火车成本价竟然在好几千万?”
  “差不多。”
  “啧啧,价格有点惊住我了。”
  “……”
  两人说着话,那边的工人已经利用起重机开始卸载车头,用木板铺路,将火车车头往铁轨上推了。
  周围的围观群众很多,都是惊叹不已。都没见过这么憨的机车。这么大的家伙,一天得吃多少吨煤,那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还有人议论:
  “这有点不划算吧?就这么一截车头,专门为它修一条路?这车头就这么大,能装几个人啊?”
  “是啊。看不懂看不懂。难道它能跑的飞快,比飞机还要快?就算比飞机还要快,也不划算啊。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
  “不经济。”
  “这个大家伙,根本就不是车啊。”
  “可不是嘛。简直就是一个蒸汽机下边,配了六个轮子而已。它根本不能叫做车,这只能称之为蒸汽机。”
  “呵呵,汽车里边,买了车像是送发动机。它这个玩意儿,倒像是卖了发动机送了六个轮子。”
  “看不懂这是个干啥玩意儿的。”
  “……”
  众人指指点点,觉得这么个东西造价肯定不菲,但是经济上不划算。还专门为这车修一条路出来。
  但就是没人想到,它只是一个车头罢了,后边还要挂二十个车厢呢。
  也是,火车这个概念现在也只是高层才知道,普通民众哪儿能想得到呢。没人会意识到,它虽然造价是贵了点,但是效果是物超所值的。
  当然,一切要建立在这火车能够试验成功的份上。
  动力是最大的问题。
  这车头如果只能挂载十节以下的车厢数量,基本就是废品了。
  它必须要能挂载二十截左右的车厢,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但是二十截车厢,那得多大的重量和阻力,李真等所有人都非常的怀疑,这么一截车头到底能不能拉的动那么重的东西。
  九州科学院的技术员忙前忙后,开始指挥众人浇灌沙土和碎石,彻底填充轨道。
  这个浇筑不需要它晾晒,当场就能跑,只要夯实就可以了。
  车头在起重机,以及下边人工的配合之下,终于是搬上了铁轨。
  ‘咣’的一声,金铁交鸣之声。
  车头的六个轮子,严丝合缝的与铁轨合拢在一起,错差忽略不计。它的工艺是极其严格的,比不上航空工艺的精密,但是这却也很难得了。
  车头一上铁轨,当即就有人阻止一大批壮汉把车头推着往前走了。
  随着车头往前滑,当即就有技术人员始终弯着腰跟着走,不断的检查车轮与铁轨的合拢程度,以及润滑效果。
  往前推了十多米的距离,一群壮汉累的几乎都要瘫在地上了。
  远处的民众更是看得不断摇头:
  “这有个屁用啊。”
  “这么重?”
  “万一走到半路上没燃料了,或者熄火了。推都推不动。”
  “咱们开车出去走半路上熄火了,一个人还能推起来,把火憋燃。这车头你来一万个人都得累死。半路上熄了火,憋都憋不燃吧?”
  “你是搞笑的吧?这是蒸汽车,又特么不是汽油车。还熄火,息个蛋。你的无知超乎我的想象。”
  “我是在想,这个玩意儿,用牛拉的动不?”
  “应该是用马来拉吧?”
  “……”
  对于民众的议论,九州科学院的人只是满头黑线。但也没有人解释什么,只是自顾的完成数据记录。
  在火车头之前,已经有人乘坐着小型的斗车,前边用马拉着顺着铁轨往前滑去了。
  那种小斗斗车,是头前检查铁轨是否弯曲,是否平顺的。
  而车头,主要是检测综合条件,以及承重条件。
  检查无误了之后,李真吩咐一声:“让他们开始吧。去驾驶车头往前开试着看。”
  “是,李师。”
  “……”
  片刻后,专业的技术人员登上了火车车头。
  车头上有出厂时配备的说明书。操作人员按照操作流程一步步的操作。
  片刻后,又登上去两个壮汉,顺便抬了几口袋煤渣上去。然后有人来往锅炉里加水。
  点火之后,开始将煤渣不断的往里边添加。火焰缓缓燃烧了起来。
  半个小时之后,民众都等的不耐烦了。
  “这车也太弱了吧。”
  “起步热车竟然需要这么长时间。”
  “这是蒸汽车,和汽车不一样,肯定要先烧火热车啊。”
  “第一代的蒸汽车,热车也仅仅只需要五六分钟即可。这个大车,竟然需要这么久?”
  “像刚才那种大型蒸汽车,也只是需要最多十分钟就能完成热车。这个大家伙有点可怕,这都四十分钟了,感觉锅炉水还没烧热。话说,这得加了多少水啊?”
  “唉,不行不行。”
  “……”
  ‘呜——’
  一拉气闸。火车头忽然发出了一声啸叫。是那熟悉的声音。
  滚滚白烟蹿上了空中。然而火车头却还没有动,操作人员是要务必等到火车动力完全充沛的时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