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终极科技帝国(xu)-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者,并且还是中国商品的供应者以及当地大米和烧酒的经营者,零售商业和沿海贸易的中间人,早期移居到这里的华人才是真正对巴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奉献者。
特别是当野心勃勃的燕。彼德尔斯逊。昆开始担任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三任总督时,正是这位雄心勃勃的总督为荷兰东方商业殖民帝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而巴达维亚城则正是在他的率领下袭击和驱赶了万丹军队后建立起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大帝国的总部,同时也是荷兰统治爪哇以至整个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的政治基础。
在荷兰王国强大的时期,想把这块徒弟永久占领和管理的巴城耗费了荷兰人的巨资和精力。因为初期在该地人口稀少的同时还缺乏粮食的供应,更不要说是用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就连巴达维亚周边的地区都是荒凉的沼泽地,常年罕见一丝人烟的痕迹,特别是在雨季洪水泛滥成灾之后还常有老虎,野猪,犀牛等大型猛兽的出没,并且同时四周也面临当地穆斯林王国的敌视和威胁。
然而,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要把这个地方占领下去的荷兰人,不是说这里没有石头来建筑城镇嘛?那好,可以派遣船队从印度科罗曼德尔海岸的石场运来巨石。你说没有木头来建造船舶和房屋,那可以派遣船队从东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在当地采集珊瑚石后运回啊,正好还可以从中国招募来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劳的华工来施工。
可以说巴达维亚的主要建设工程如运河与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湾的建造,以及城墙的防护要塞的修筑这些工程绝大多数都由中国人承包兴建。特别是在巴城建立荷兰式建筑的安东尼。范。迪门任总督时完成的,他是仅次于昆的荷兰东方帝国扩张主义拓殖者,在这位总督任职期间一大批的建筑,如荷兰式运河,城堡,市政厅,***教堂,拉丁语学校和市场区相继出现。
只不过仿佛在圈养的猪仔一样,当这些中国人用他们辛勤的双手把巴达维亚城建设的繁荣时,荷兰人在把甘蔗种植引进爪哇,于是在甘蔗种植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了更多中国人的涌入,几十年后巴城外乡区共有一百三十多个甘蔗种植园分属84个园主,而这其中就有79个人是华侨,另外还有4个荷兰人和1个爪哇人。
这样随着中荷贸易的发展导致了更多的华人来到巴达维亚定居,在整个巴达维亚城的内外聚居了约2400户近15000人华侨,使得巴城成为华侨在东南亚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华侨人口的增加,经济上的日益重要,使荷兰殖民者开始感到担忧不安,时常怀疑中国人图谋杀害他们这些“爪哇的主人”,而由于巴城华侨经营的蔗糖作坊破产导致失业人口增多,显得城乡治安并不是很好。
有一次荷兰人对巴城的华侨住宅进行搜查,以查居住证和没收武器为借口,局面很快失控,射杀华人事件开始发生。华侨非常愤怒,先在乡村发动起义,接着又向巴城的荷兰殖民当局宣战。不久,荷兰人发出了大屠杀的信号。
当时在场的荷兰船员阿里。休塞斯记述:“我们突然听到屠杀和起火的哭叫声,肆无忌惮的屠杀和抢劫的最邪恶场面的帷幕拉开了,华人无论男女老少均惨死在刀剑之下,即使孕妇和怀中的婴儿也不能幸免。不下百个戴上镣铐的俘虏像被宰的羊一样,被砍断咽喉。一些荷兰市民过去曾为有钱的华人提供过庇护,在这一天竟也对他们下了毒手,为的是要瓜分他们的财产。总之,在这一天,无论有罪的还是无辜的,几乎所有华人都被杀害了。”
这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屠杀华人的事件——红溪惨案,也许后世中人都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大肆屠杀华侨的原因,这样不光可以掠夺华人财富,要知道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财政困难重重,在1738年起财政亏空达到了150万荷兰盾——当时一名荷兰教师的年收入为280荷兰盾。
其次,公司殖民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爪哇岛上反荷斗争此起彼伏,华人成为转移视线的替罪羔羊。而最根本原因是华人经济上的发展成了公司垄断贸易的挑战。之前,公司鼓励开垦,富裕华人投资土地,种植胡椒、水稻、甘蔗和咖啡,造成所谓“生产过剩”,致使了农产品价格下降。
总总原因都将矛盾转到了华侨的头上,无论是替罪羊也好还是其他原因也好,居住在巴达维亚城里的华人仿佛是被荷兰当局圈养的猪仔一样,自从两百多年前的红溪惨案发生之后,这种事情就如同陷入了一个轮回之中。
在巴达维亚城内最为高大的荷兰总督府内,一身疲惫感的马格拉比勋爵正愁眉苦脸的望着面前的一本账本,看到上面一笔笔的进入记录,然后从充满血丝的红色眼中射出的视线一路向下到达了账本的最后一行,仿佛失去了筋骨一样的马格拉比勋爵再也没有力气支撑住这庞大的身躯一样,颓然做倒了下去。
荷兰已经走向了衰落,这点在全世界的列强眼中不用说,只是去看就能看出来的,提到现在的列强欧洲的那些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英国,然后第二个是崛起的德国和新大陆的美国,最后才是过着犹如野人生活的沙皇俄国。曾几何时,海上马车夫沦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原来的荣光失去之后,本国的经济可以说是陷入了破产的边缘,然而这个时候所发生在欧洲的战争却又不是自己这个国家可以掺和的起的,虽然英国看上去依然强大,可是在陆地上面德国还是全世界的第一陆军强国,你没看到法国佬们被德国人给打成了猪头一样嘛?
里斯本那群白痴想不出任何恢复经济重新振作国家的办法,那么作为殖民地的巴达维亚自然而然的就需要贡献出他应该有的一份力量,只不过当得到从里斯本发来的催款通知之后,马格拉比勋爵就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那就是他所统治的这块殖民地好像是一直入不敷出来着。
特别是当他看清楚眼前的账本上最后的那行高达七位数的数字后,他的脑海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形容词:“蛀虫,蠢货,白痴,该下地狱的杂种,这么多钱啊。。。”
不要以为账本上的位数是七位数字就以为有了几百万,让马格拉比勋爵抓狂的是这个数字的前面是一个欠款的字样。
第一百四十章颠倒的世界
第一百四十章颠倒的世界
实际上在荷兰殖民者一开始占领巴达维亚后就发现这个地方不光是各种需要建设的物资紧缺,甚至就连耕作劳动建设城镇的当地劳动力也是有着巨大的缺口,所以荷兰殖民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不择手段从各地诱骗华侨甚至到中国东南沿海掳掠人口供其役使,后荷兰殖民者嫉视华侨在发展经济上所起的作用,又怕他们同当地人***合起来反抗殖民统治,转而采取严格限制入境,乃于推行起了排华政策。
在这些排华政策中,当属逮捕“失业”和无居留证的华侨,然后遣返回国或者转卖他处,为了有合理的理由荷兰殖民当局干脆下令捉拿被诬为窃贼的华侨,这样下来以至于有些无辜被捕的华侨或被虐杀或被投入大海。
后世中的某位大佬曾经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所以这些聚居在城内的华侨在看到已经不分青红皂白只是对着华侨来的事实后选择了逃往城外,对于这种近似于打家劫舍的盗匪一般行为华人们只得选择了反抗,然而在这些华人在公推出首领准备进攻巴达维亚城时,像许多故事***现的一样这种松散的因仇恨组成的组织必然会出现叛徒,所以在不久后就因走漏消息而被荷兰殖民当局有所准备。
在一七二零年的时候由于欧洲蔗糖市场逐渐饱和,以至于爪哇的甘蔗农场面临来自更便宜的巴西蔗糖的激烈竞争,许多华人农场主在破产之后一些绝望的失业者成为了暴民,对于这些暴民荷兰当局选择了准备将他们强行转移到锡兰。
于是在第二天荷兰当局明确规定:凡是最近十年至十二年内居留在巴城的中国人,未申请领取政府所颁发的居留准许证者,一概驱遣出境。而由巴城华侨所写的《开巴历代史记》记载,这年盗贼四起,警察抓获的罪犯大多是穿黑衣黑裤的唐人。
所以荷兰当局经商议后下达了凡是看到穿黑衣黑裤的人一律捉拿的命令,这样造成的结果不仅是无业游民外加真正的暴民被捕捉,就是许多住在城里的较为富裕的华侨也遭了殃,这样就使得华侨与荷兰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因为听说被遣送锡兰的苦力上船后会被投入海中于是华人苦力拒绝登船,要知道聚集在甘达里亚糖厂附近的苦力人数超过五千人,可是这种松散的组织必然会出现见利忘义之徒:华侨中一个名叫林楚的叛徒在留在巴达维亚城的诱惑下向殖民当局告了密。
而荷兰殖民者便以华侨准备进攻巴城为由发开始行动了,首先殖民者以搜查军火为名命令巴达维亚城内华侨交出所有利器——包括菜刀和铡刀,然后全副武装的荷军挨户搜捕华侨不论男女老幼只要捉到便杀,这种对华侨进行血腥洗劫的屠杀持续7天,以至于城内华侨被杀近万人,被焚毁和劫掠的华侨房屋达六、七百家,财产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这就是当时震惊爪哇、中国和欧洲的巴城大屠杀,由于因巴达维亚城西有一条河叫做红溪是肇事地点之一,故被后世史学家们称之为“红溪惨案”。
相信任何一个对于华侨生存状况的人都知道这个开创了后世中一个名叫印尼国家的恶劣先河,然而和后世中频频出现的屠杀洗劫不同的是,这次的红溪惨案却让整个荷兰王国感到震惊乃至于不安。
当惨案发生传遍了世界之后,没有人想到这一次倒霉的并不是在屠杀中幸存下来而又被荷兰殖民当局抓捕的华人,而是在经过了荷兰国会一连三天的紧张讨论后做出了一个让任何后世中国人都大快人心的行动。
作为一开始准备杀鸡取卵的荷兰总督华尔庚尼尔对于这次屠杀华人是抱着补偿他在总督位置上亏空的目的,而他补偿亏空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能够让荷兰国会那些大佬们对他抱有好感,能够让他继续在这个位置上面坐下去。
然而,当他费尽心机的将数额为一百多万的亏空补上之后,从荷兰王国首都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摊在了座位上面,经过荷兰国会的长时间辩论,作为文明人的国会一致认为这种事情发生在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里面,都会招来这些人的祖国的强烈干涉,正是看准了这点后荷兰国会一致担心处于盛世中的乾隆政府的军事报复以及断绝经济方面的往来——假如失去了和乾隆政府的贸易后荷兰将会失去他最大的市场和奢侈品来源地,这些可不是荷兰国会这帮子贵族王公们所乐意见到的。
于是,正为自己补上亏空而沾沾自喜的巴达维亚总督华尔庚尼尔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他在后来被逮捕之后扔进监狱并死在了里面。然而,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乾隆政府却做出了让后人感到不可理喻的决定,在红溪惨案传到了大陆后,作为福建总督策楞和提督王郡得知后并将此事上奏给了朝廷。
只不过作为后世中被清朝遗老遗少们吹捧为开明帝王的乾隆却有着另外的一种看法:这些被杀华侨是“自弃王化”、“系彼地土生,实与番民无异”、是“彼地之汉种,自外圣化”,因此这些生活在巴达维亚的华侨遭受屠杀是“事属可伤,实则孽由自作”而“圣朝”无须加以责备,也就是说对这件事采取了不闻不问的态度。
唯有福建总督和提督两人感到这件事绝对不能这么容易过去,于是半明半暗的禁止了荷兰王国的的通商贸易,最终使得巴达维亚陷入了萧条。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六零三年曾发生西班牙殖民者屠杀菲律宾华侨达两万多人的事件,明朝统治者虽然没有兴师问罪,但却对前来的西班牙使者进行了强烈谴责。
马格拉比勋爵很想再次上演一番“红溪惨案”,只不过作为他的前车之鉴那位被在监狱里面处死的华尔庚尼尔总督的事情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他的头顶,虽然这几百万的亏空会砸了他的饭碗,可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话那就不是饭碗的问题了,而是自己的脑袋是否还顶在脖子上的事情,目光微微挪动间,只见账册上面倒数第三行是一行数字:取38万元于徐氏橡胶园。
看到徐氏两个字,马格拉比勋爵脑海中浮现了一个脸色白皙,头戴一顶绅士礼貌,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留有八字胡的年轻人的面貌来,他不知道自己此刻为何会想起这么一个人,说实话他现在应归对这个人恨之入骨才是,可是在想起这人之后他的脑海中又腾起了一股欲仙欲死的感觉。
鼻翼噏动之下,马格拉比勋爵从口袋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白色玉瓶,将白色玉瓶微微的倾倒在手心中,只见两颗晶莹剔透约有绿豆大小的药丸出现在了马格拉比勋爵的视线中,看着这个晶莹剔透的药丸他的目光射出了一股犹豫之色,可是这股犹豫之色很快被他眼***现的兴奋所代替,脚步仿佛控制不住一样走到了酒柜边上,拿出一瓶他平日最喜欢的葡萄酒,然后迫不及待的将两颗药丸扔进了嘴巴里,然后用葡萄酒送服了下去。
过了没有多久,只见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内马格拉比勋爵的身体开始缓缓的***起来,并没有经过多长时间这种为不可见的***就变成了剧烈的抖动,仿佛民国落后地区的神棍和神婆一样跳起了莫名的舞蹈,嘴巴里面还念念有词的不知道念叨着什么东西。
虽然天气已经不早,可是作为马格拉比勋爵的秘书却依然谨守于她的岗位上面,在隐约的听到了屋子里面传来的动静之后秘书感到有些诧异,毕竟这种情况一般只发生在下午时分,而现在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按照往常此刻的时候马格拉比勋爵已经回到家里面或者去参加别人的宴请去了。
实际上秘书不用打开那扇门,她的脑海中就能想象出总督大人现在正在干着什么勾当,毕竟这种事情已经出现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了,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异响进去的时候,正好看到总督大人正在办公室里面衣衫不整的又蹦又跳着,仿佛在庆贺什么喜事一样满脸的迷离笑容,当然在秘书看来假如总督大人嘴角没有哈喇子就更好了。
见怪不怪的秘书早已习以为常,毕竟在这两年的时间来说,她亲眼目睹这种享受的方式已经不下于百十次,即便是在大白天的马路上她也经常看到有那豪华的马车上就有人正在蹦跶着。更不要说当每天的夜晚降临之后,巴达维亚城里面的酒馆里面就会出现几百人集体蹦跶着的场面出现了。
作为马格拉比勋爵的秘书,她的身上自然也有这种物品,只不过相较于这种物品来说她还是比较喜欢那种粉末状的白色物体,那种圆形的物体现在的市面售价是一块三一颗,而这种粉末状的物体却是四块钱一小包,虽然价格贵了不少可是在服用后的效果来看,前面这种三颗也赶不上将一小包从鼻子里面吸入来的快活。
听着里面不断跳动的声音,秘书在看了看走廊上空无一人之后,右手控制不住的从一个标有兴业集团标志的化妆盒里面拿出了一个小小的纸包,双手轻轻的打开纸包后秘书轻轻的说道:“只吸一点点。。。”
在仿佛自我安慰一样过后,秘书将纸包凑近了高挺的鼻孔,只见秘书的鼻翼猛然噏动之间,一小包内的白色物体彻底消失的一干二净,而这时的秘书才发现不好,也顾不得里面正在跳动的总督大人了,秘书马上收拾起自己的物品来,可惜的是当这些被她吸入鼻腔内的白色物体在传达到了她的大脑神经之后,她的动作突然慢了下来,原本有些焦急的瞳孔中也变的一片迷离之色,在强大的诱惑下秘书将一小包白色物体吸入鼻腔后就后悔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在吸入了一包的量后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她每次清醒之后都会看到自己赤身**的摆着令人感到脸红的姿势,而自己的双手则放置在羞人的位置。
是的,办公室里面所吞下的正是后世中有“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之称的摇头丸,而外边秘书则是使用了这个时期并未流行开来的吸入方式吸的海洛因。
其实早在1897年的8月21日,作为德国拜尔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实验室里就合成了一种叫做二乙酰吗啡的物质,对于这项发明他的老板们控制不住的喜出望外,他们认为这种东西可以替代能让人上瘾的止痛药吗啡。
特别是当证实一些用于实验的鱼和海马以及猫吞下这些药物依然能够活命之后;公司的家属包括孩子也开始试着服用,在发现没有毒死人和也没有人上瘾后,在没有进行彻底的临床试验的情况下拜尔公司便将这种新型止疼剂上市进行了销售。
而拜尔公司的老板们认为发明这一物质是“英雄般”的事迹,因此取了这个名字,恐怕很少人知道“海洛因”这个词在德文中意为“英雄”吧?对于这种新式止疼剂,当时的世界各地都在对这种药效强劲,用途广泛的药品欢呼雀跃,成千上万的病人争相服用。
在后世的吸毒者眼里这个时代的世界似乎是颠倒的,因为大家都很狂热的在普通的药店里就能买到这种药品。而在这段“美好的旧时光”里,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洛因生产商。
高品质、安全的药物,具有神奇的药效,能止咳、止痛和治疗其它所有疾患,这并不是后世中某家厂商出产的什么保健品,这是德国拜尔公司的总裁们以及股东们和绝大多数的医生们对于海洛因的评价。
疯狂的时代开始了,从婴幼儿和成年人到老人都是海洛因的消费者,它以粉末、混合剂或栓剂的形式被服用,而妇女们还使用含有海洛因的卫生棉条来度过她们那特殊的几天。
在后世中贩卖五十克就会被枪毙的海洛因在这里无处不在——为得到它而不必铤而走险去犯罪,并且拜尔公司的海洛因在药店里库存充足,不是用锡箔纸遮遮掩掩包成小包!而是装在考究的药瓶里,这样的一瓶就有25克,这种剂量在今天足以造成数十人吸毒过量后在火车站的厕所里孤独地死去。
很少人知道当这种药品上市时除了大获成功之外,看不出它有任何异常之处,在仅仅一年之后拜尔公司就将海洛因销往了20多个国家,其中主要是销往美国。
早在1902年时海洛因的利润就占整个药品行业的5%,而随着销售量急剧增长——1898年为45公斤,10年之后达783公斤,因拜尔公司并未得到海洛因的专利(这种物质在科学文献中已经广为人知),于是其它公司也加入了这一赚钱的生意:桑多兹公司、霍夫曼。拉。罗赫公司、勃林根公司、格阿公司以及克诺尔和梅尔克公司。
然而,在这个时空当中,这些公司贩卖的海洛因还仅仅只是属于化学合成阶段,绞尽脑汁的化学家们在一边为了能够研制更加有效并增大产量的化学方式外还在找其他近似的物质,可惜的是这些化学家们的目光从来没有放到鸦片的提纯上面。毕竟,灯下黑的理论就是为了形容这种事情的。
而作为此刻在巴达维亚城中鼎鼎大名的徐氏橡胶园位于巴达维亚城外西南五六里的地方,外表并不起眼的园子外围只是用木板竖在哪里,可是只有进入到园子中才会发现在木板的里面却都是以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石墙。
没有人知道这座崛起才三年的徐氏橡胶园的主人徐立恒名下有多少财产,可是只从那每日络绎不绝的进出徐氏橡胶园大门的客人身份就能看出一二,上至荷兰王国派驻在巴达维亚城的最高行政长官马格拉比勋爵,下至巴达维亚城各个城门处的荷兰卫兵或者是码头上的经理负责人等等都是这家徐氏橡胶园的主人徐立恒的座上客。
同样的更没有谁知道徐立恒是从哪个山旮旯里面冒出来的,按照徐立恒在巴达维亚城中进行交际时的声称,这位徐氏橡胶园创始人来自于民国成立后的一个小军阀,只不过在兴业集团的老大进行秋风扫落叶的统一之战后,徐立恒的主辈们所建立的家底子全部犹如那狂风中的柳絮一样,飞到了九天开外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幸好这位徐立恒有着一个忠实的手下将他和大批的金银珠宝给抢救了出来,于是在兴业集团的逼迫下徐立恒也踏上了远走他乡的选择之路。
第一百四十一章铺垫
第一百四十一章铺垫
虽然已经是夜晚九时许,可是此刻徐氏橡胶园的大门口正一副灯火通明的架势,两个身穿短卦的粗壮汉子分立在橡胶园大门两侧,由于这条路是从大路上的分支,能够来到这里的必然就只能是冲着徐氏橡胶园来的,无论是好意还是有着其他的想法,所以两个肤色黝黑的汉子正凝目注视着小路上的任何动静。
这条路虽说是小路,可是却也能够让两辆马车并行的宽度,只不过这个时候由于每隔三四百米竖立着的一杆正熊熊燃烧的火把,所以虽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可是大汉的目光还是能够看到道路两侧火把的微微闪光,这不就在大汉再次凝目打量的时候,一辆隐隐约约藏在灯火黑暗下的马车出现在了小路上。
“准备关门了,这个点不来的话就不会来了。。。”
随着一个有些尖锐的声音响起,大汉身后的橡胶园大门内走出了一个身穿长袍大褂的中年男子,在灯火的照耀下可以清晰的看到男子脸上留着一缕八字胡,只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中年男子的脸色竟然雪白无比,假如不是那双不时闪烁过精光的褐色眸子和留着板寸的黑发,可以说是和那欧美人种差不多的。
“白爷,我刚看到路上有辆车过来了,是不是要等一下?”立在中年男子左手边的汉子微微弯腰后才想起现在早已不是以前了,才直起身子恭声说道。
被称为白爷的中年男子的面容被大门两侧的火把照耀的清晰无比,只见这人的面容完全是一副亚裔人种,只不过只有当仔细打量这人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人拥有着一双褐色的瞳孔,假如有那当地的老人在场看到的话,必定会认出这人的祖上十有***是亚裔人种和白色人种的后代。
实际上在汉子说话之际,中年男子早已看到小路上出现的马车,看着车影逐渐靠近后右手一摆说道:“好了,等这辆车进去后就把大门关上。”
“吁~~~”
随着中年男子话音未落,只见这辆马车已经随着驾车人的指挥在大门三四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出乎预料的是在这辆马车的后面同样跟着一辆马车,而此刻第一辆马车的门也已经被人从里面打开,一个同样身穿长袍马褂的老年人钻了出来,看着门口站立的中年男子双手抱拳,满是皱纹的面上堆起了一丝笑容来:“罪过罪过,老朽怎敢劳烦白管家在门口相迎。。。”
中年男子早在马车未停稳之前就看到了马车上的那个罗字,其实不用他想就知道这辆车是巴达维亚有名的罗家所有,所以在看到老者在从里面下来后马上抱着拳头对着老者作揖道:“呵呵,罗老,家主以及其他各位首领早已到达,现正在厅中恭候,还请罗老赶快进去才是。”
罗老在客气两句后也没有推辞,转身上了马车后一抱拳说道:“那老哥哥就先进去了。。。”
中年男子大大咧咧的让到路边挥手致意,在看着两辆马车陆续进入大门后转身说道:“你俩关门吧,注意点。”
实际上从徐氏橡胶园的大门口到达主建筑物之间还有着近一公里的距离,只不过在这两辆马车进入橡胶园后就被道路两旁的熊熊燃烧的火把所惊异,他们自然不会想到那徐立恒竟然连在橡胶园内都以这种方式照明。
看着远处正灯火辉煌的一座欧式的小城堡,罗世华在不光在为这座城堡前的那座喷泉所惊讶,当他凝目打量之后才发现这座小城堡的照明之物竟然全部都是那种电灯泡。
对于电灯泡这种新鲜事物罗世华作为巴达维亚数一数二的华人商家自然不会陌生,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在这个远离城区的橡胶园内也有着这种电灯可用,难道这是那徐立恒通过总督大人扯来的电线不成?
只不过当他的这个念头还未消失的时候,马车已经到了城堡的门口,徐世华打开马车的门后走了出来,远远的向着城堡后方望去只见一排约有十几辆马车正排列整齐的在那里,而车夫们则聚在一起谈论着什么。
“哎呀,罗老驾临,真是蓬荜生辉啊!”
随着一声响亮的嗓门响起,罗世华转头向着台阶上的出声人望去,待看到对方之后加快了步伐呵呵笑道:“徐老弟,老哥哥今天可是专门从几十里外一路狂奔而来啊。。。”
站在台阶上说话之人自然就是徐氏橡胶园的主人徐立恒,只不过在罗世华的脑海中还知道这个人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巴罗维亚的地下势力,并且还通过了那种可以让人飘飘欲仙的白色粉末和药丸来控制了一大批的荷兰殖民者,据说不光是那些城门守卫,甚至就连总督大人也是这徐立恒的座上客。
当然,这位仿佛一夜之间蹦出来的徐立恒不光有着这两样已经风靡了巴罗维亚的东西,甚至其背后的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不光是金银不愁,甚至连英镑美元也是能够搞得到的,就不要说是荷兰殖民者发行的货币和荷兰盾了。
初步到达巴达维亚后徐立恒就买下了这座橡胶园,而随着他的金银攻势不断奏效,在陆续的将这家橡胶园边上几家橡胶园买下后,徐立恒的徐氏橡胶园已经成为了巴达维亚城里数一数二的大型橡胶园了。
徐立恒自然不知道面带微笑的罗世华正想着自己的发家史,在准备招呼罗世华进屋之前才看到了位于其身后的罗启亮,对于这个五十多岁的罗氏下任的掌舵人他必须要给上三分面子:“青山兄也来了?”
当然,徐立恒也就仅仅只是做到这个地步,他称呼罗启亮的字而没有称呼对方的名字,这样就表明了一丝亲近之意,虽然罗世华称自己为徐老弟,可是他却没有信心膨胀到这个地步,自然知道怎么样各自称呼各自的。
实际上在罗世华看来这徐立恒的表现也要比自家的儿子好上不少,毕竟身为父子的他自然知道自己在和这个自己孙子大小的徐立恒兄弟相称时,自家儿子的脸色他不回头也能猜的出来,可是人家有实力啊。在这个时代,实力就是一切的基础!罗世华如是想到。
等到罗世华心中想着问题进入大厅之后,才发现今天的这个大厅中却有着众多的老相识,一时之间称呼声响成一片。
“老罗来了,不过你来晚了该罚三杯!”说这话的人是和罗氏差不多的张氏掌舵人张红寿。
对于这位,罗世华只能抱拳笑道:“张老弟,你这次可是跑的到挺快。”
“罗老好!”这是交情和势力一般的雷庆红所说。
“罗老风采依旧,看来最近生意是不错的”这是有着和罗氏家族共同利益的胡耀东的问候。
其他人更多的则是抱拳作揖,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