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诸侯争霸之全球在线-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这两条信息之外,还有一个信息远在青州,正是太平要术的出处。
毫无疑问,张角三兄弟极有可能在青州败了,再联想到前段时间降临青州的圣者孔丘,这当中的信息量颇大,这又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消息。
更何况鹿城可是拥有太平要术残卷的,如果能够得到正本,对于自身的实力也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定的风险,那就是提前对上儒家,是福是祸,如今还很难说。
第291章 毒士贾诩
如果有可能,鹿城绝对不希望这么早去招惹儒家,这伙人的手段已经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了,单单是称圣的就有五人,虽说和伏羲没法比,但细数整个华夏,伏羲这类的神人才有几个。
自己可以轻松地斩杀伏羲传人,可不代表就能够斩杀圣者。
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神经病,反正就是不正常。
只不过太平要术对于鹿城来说太过于重要了,重要到可以冒着被儒家注意的风险。
太平要术代表的是一个技能体系,仅从传承来看,完全可以再造一个神将甚至是弱一点的统帅!
这种诱惑力鹿城怎么可能会置之不理,就算自己不去使用,交给戚继光他们使用也行。
此次的青州之行是必须要去的,而且必须要选择稳重之人才可以。
查看完有关太平要术的信息,鹿城紧接着便将目光投向了最后一条信息。
看其路线,这条信息竟然直接指向了蜀郡属国南部,也就是旄牛县境内。
这里在前世被称为九龙县,根据系统介绍,在九龙县一个叫吉日寺的寺庙里,保存有一本流传千年的藏经,经书上赫然记载着:猎塔湖里有宝物!
不仅如此,在这个面积仅有两平方公里的猎塔湖里,竟然还寄居着十余头灵兽。
系统并未说明是何灵兽,但也给出了一定的提示,这些灵兽的最低武力值都达到了九十点,超过一百点的灵兽也有七头,更有两头灵兽的武力值达到了一百一十点之多。
以鹿城浅显的认知,不可能猜出是何生物,但居住在水里,数量又如此多,倒是和类龙生物很相似。
感受着脑海里凭空多出来的四条寻宝信息,鹿城心情振奋的返回了公爵府。
……
第二天一大早,鹿城便召集手下的武将前来议事厅议事。
而这一次议事的主题也很明确,那就是寻宝。
在四条寻宝信息里,首先被确定下来的便是广汉属国的两位大才,随着萧衍的身死,广汉属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主之地。
现如今,对其有想法的势力并不少,这里面最主要的便是刘璋和顺治两人,这两人都已经将大部队摆在了各自的边境位置上,大战几乎是一触即发。
此次确定的人选是徐庶和杨秀清两人,为了掩人耳目,两人仅仅是带了不到五十人的东王兵。
至于剩下的两条寻宝信息,太平要术的任务交给了神将张辽,猎塔湖则是交给了赵云和迈特凯。
等到安排完成,鹿城也不敢耽误时间,在议事厅里便下令他们即刻出发。
现如今最主要的还是时间,其他的信息还好说,毕竟还是在益州境内,但远在青州的太平要术可就万分急迫了。
即便是以张辽的速度,赶到青州也需要将近十五天的时间,就算一切顺利,等到他返回的时候也要三月下旬,距离春季攻势可没有几天了。
……
刚氏道一条河流旁,一名中年男子正在悠闲的垂钓。
在其旁边,则是站着一位相貌俊郎的魁梧汉子。
“是时候该回去了!”抬头看着天色,男子自言自语一声,随即轻笑一声,转身对着一旁的中年汉子说道:“这几日多谢卢兄了,若不是卢兄,我亦不敢一个人出来垂钓,家中妻儿也就没有这口福了。”
“我也是闲来无事,文和不必挂怀。”中年汉子低头看了眼木桶里的鱼,满不在乎地说道。
“卢兄武艺精湛,正是该一展所长的时候,何必像我一般,去做那闲人?”
将鱼竿收好,贾诩伸手指向了木桶,也没见他用力,装满鲜鱼的木桶便被其提了起来。
看到这隔空取物的一幕,卢俊义脸上流露出了一丝惊异。
略有些揶揄地说着:“文和不诚实啊。”
在此之前,卢俊义从来没有看到对方显露出这一招,以为对方是在故意隐藏实力,所以才有这么一说,至于心生不满,倒是没有,这也不符合他的性格。
“卢兄可曾好奇我这一招?”
一边走着,贾诩转头看向了卢俊义,见其面露好奇之色,这才接着说道:“说起来这也是一件神奇之事,最近这段时间以来,我能明显感觉到身体上的变化,仿佛是有什么东西钻入我的身体一般,很多时候,甚至可以改变天象,就比如现在。”
说完之后,贾诩再次一挥手,只见原本晴朗的天空竟然被一团迷雾所笼罩着,而且在迷雾中间,还隐隐约约充斥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待久了,还有一丝丝麻木之感。
虽然这种程度的迷雾对于卢俊义这种等级的武将作用不大,但对于普通的军卒,却足以导致其视线受阻了,一些体弱者,甚至会直接晕倒也说不定。
这一招若是用在战场之上,可是一件大杀器啊!
“这迷雾里应该是含有毒气吧!”感受着身体上的异样,卢俊义眼睛紧盯着面前的贾诩。
说实话,这种手段有些狠毒了,以他的身体素质,尚能感受到一丝异常,更别提普通人了。
“卢兄可是担忧我会使用这招加害普通人?”面露一丝无谓之色,贾诩继续往前走着,这毒雾的出现并不是贾诩所能预料到的,自从掌握了这项技能之后,贾诩也曾对其进行研究过,如果全力施为的话,即便是素质较高的野狗也仅仅只能坚持一两分钟的时间,随后便会毒发身亡了。
也正是见识到了这毒雾的威力,所以才会让贾诩意识到了不对劲。
这次在卢俊义跟前显露出来,一是为了解惑,二也是为了实验。
在普通人身上,贾诩自然是不敢,但在卢俊义身上,却没什么。
贾诩曾经见识过卢俊义的武力,其身体素质比普通人可是高出了好几倍,再加上之前的那次毒雾并未全力施为,危险性几乎没有。
这次在看到卢俊义的表现之后,贾诩也大致推算出了这毒雾的威力。
这毒雾最多也就对付甲等兵种以下的军卒有效,也就是武力值低于三十五点的,根据武力的强弱,影响也是分等级的。
第292章 孔丘传道与后圣降临
毒雾无形,根本就无法防御,一旦施法开来,那就是“千户灭绝”。
这话虽然有夸大的成分在,但对于它的威力,不论是施法者贾诩或者是一旁的卢俊义都心知肚明。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邪术。
“文和获得这种法术,也不知是福是祸啊!”心里暗叹一声,卢俊义看着一旁暗自沉思的贾诩,多少有些担忧。
贾诩的武力值仅仅是比普通人高一些,其身体素质并不足以支撑他大规模地使用此术。
换句话说,这同时也是一个折寿之术。
看到贾诩仍旧在沉思着,卢俊义也就不再多言。
两人沿着小路走了不到半里路,便看见了一处木宅。
到了宅前,卢俊义告了声辞就起身离开了。
至始至终都未再提起毒雾之事,交浅言深是最为忌讳的,尤其是生在这乱世,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自保之道,自己说多了反而不好。
……
于此同时,在青州。
孔子正在文庙里传道。
随着传道的进行,一丝丝淡红色的光芒也开始在文庙里弥漫开来。
红色是儒家的代表颜色,之所以如此,这也与儒家的色彩观念有关。
儒家将红色定为正色,并且赋予了色彩尊卑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在伦理道德上,进一步加强了红色的正色地位。
从儒家的入世的思想来看,红色是积极的象征,而华夏人崇尚红色,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系统也将红色和儒家联系了起来。
不同于武将激发气血所形成的气团,儒生修炼所形成的红色光芒则是另外一种体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儒家的出现也间接丰富了这个世界的力量体系。
在此之前,无论是武将所代表的身体修炼,亦或是张三丰所代表的丹田气感,都可以归纳为物理系,而儒家则是正儿八经的“法系”了。
其代表的是道德伦理,是一整套的思想体系,攻击手段也要更为丰富一些,甚至根本就不需要载体。
就比如圣者孔丘,孔丘可以隔空激发出一道道红色的箭矢,其威力并不亚于神将的奋力一击,更为关键的,还是持续性。
众所周知,武将在激发气血之后,体力也将进入一个快速消耗的阶段,除非是耐力超强的武将,否则绝大多数的武将都很难坚持半个时辰。
但孔丘或者是儒生不一样,他们的攻击手段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
攻击威力取决于你对儒家典藏的研究深度,而攻击的持续性则是取决于你的广度了。
通俗一点来说,你的知识面越光,“能量槽”就越高,攻击的次数就越多,同样的道理,你对知识研究的更为透彻,或者说感悟更多,你的攻击威力就越大。
如果是一个只知道吸收,却不懂得感悟的儒生,他们的威胁就要小很多了。
毕竟儒生的限制也很大,那就是身体素质,玩过游戏的都知道,法师最为害怕的就是战士。
战士皮糙肉厚,生命力顽强,一旦让他们近身,同等级的法师是很难有好下场的。
除非你的身边有肉盾替你挡着,而且还要求你的能量槽可以一直撑下去,最终用放风筝的办法将其耗死。
这也是为什么儒家要去击杀张角三兄弟的原因。
抛开张角的身份不提,最为主要的还是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对于儒家来说,相当于是一瓶蓝药,“吃”了他不仅可以补充能量槽,攻击的威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太平要术可不是什么大陆货色,随便一找就能找到的,这可是东汉黄老道学的重要经典,其卷帙浩繁,内容庞杂,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之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
其内容虽与儒家有些出入,甚至是有些格格不入,但儒家最为重要的特点便是兼容并蓄,儒家的融合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也正是靠着这种融合能力,儒家才可以将绝大多数的典藏当成是一种大补药,成为壮大儒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孔丘的传道还在继续,而弥漫在文庙中的红色光芒也是越来越盛,到最后竟然如有实质一般。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虽是出自韩愈的《师说》,但用来形容此时的场景却是在合适不过了。
这些红色光芒隐含着孔丘对于儒家经典的释义,对于在场的儒生来说用处极大。
很多人甚至不用刻意地思考,仅仅是身处在这种环境之中,也能得到不小的收获。
整个传道过程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当孔丘从软塌上站起来之后,在场的五千名弟子才如梦方醒,此时看向孔丘的目光却是有些复杂。
这里面不仅是出于师徒之间的敬重,还有隐藏在眼底深处的一丝惧怕。
不过在这些弟子里面,却有一人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面上也流露出了一丝惊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还是此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势,整个人就如同一尊神像一般,傲然屹立在这文庙里。
周围的儒生看到此场景,也是大吃一惊,这人的气势虽说和孔丘还有些差距,但和儒家第二人孟轲相比已经不弱丝毫了。
径直往前走着,没走一步,周围的儒生都感觉此人的气势在不断攀升着。
而且在其身上,甚至还能看见一丝类似于武将气血的能量团。
难道儒家要出现一位武力大成者?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随着此话一出,整个文庙顿时安静了下来,此人竟然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这是要公然挑战圣者吗?
“人性本恶啊!”
又是一声低喃,这话一出,就连端坐在上首的孟轲也抬起来头,目光注视着径直走上来的儒生,原本波澜不惊的心底也产生了一丝涟漪。
第293章 谋士的整体进阶
看到此人一上来就怼了整个儒家前两位的人物,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沉默了。
儒家虽是一个教派,却并非是一言堂,即便是孔丘,也时常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且说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话。
每个人都是拥有闪光点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便是儒家包容思想的核心。
所以对于此人的“大言不惭”,众人仅仅是感到震惊,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在众人的注视中,这位被梁启超评价为“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的后圣已经走到了孔丘的面前,先是对其行礼,随后更是独自来到了孔丘的右手边坐下。
看到这一幕,整个文庙的所有儒生都知道,儒家再次出现了一位圣人!
这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而且这位圣人的武力值很高,仅从其身上流露出来的气血就能看出来。
甚至一些心思活络之人,也从里面看到了儒家武派崛起的信号。
儒家原本就分为文武两派,早期的儒是能够提剑杀人的,但自从董仲舒以后,儒家的武力便大不如前,到宋时,就只能握笔杆子了,换句话说,此时的儒只有腐儒和非腐儒之分,没有文武之分。
尤其是前段时间斩杀了张角以后,儒家也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第一个专属兵种,即黄巾力士。
在经过“儒化”以后,这些黄巾力士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儒家护卫:由黄巾力士儒化而来,武力值三十点。
负责儒家安全工作的主要分为三等,其一为儒家护卫,其二为儒家侍卫,其三为儒家武卫。
每一个所对应的武力值也不同,最低阶的护卫是三十点,其后则分别是四十点和五十点。
而这里指的武力值和儒生的类比武力值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武力值代表的只是着重于肉身的武者,其他的任何人都不在此列。
类比武力值说的是威力,或者说是杀伤力,换句话说,类比武力值高,并不代表你的身体素质就好。
但现在有了儒家护卫之后,以后的儒生再想外出可就安全多了。
而且整个儒家的战斗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毕竟前面有了肉盾顶着,在后面负责输出的儒生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在场的儒生虽然不清楚圣者会如何安排此人,但肯定会让其接过仲由(子路)的班,负责整个儒家武派。
其权利也将达到一个极高的程度。
……
这边的儒家降临了一位圣人,并且已经开始派出人手去寻找太平要术的下落,而另外一边的张辽已经达到了巴郡,双方都在争取时间。
不论是儒家或者是鹿城,都清楚太平要术的重要性,派出去的也都是精锐之士,如今谁能成功还很难说。
如果说张辽此行算是一个苦差事,那么杨秀清和徐庶两人就要轻松多了。
目标明确,线路清晰,如今摆在两人面前的,根本就不是安不安全的问题,而是如何劝说。
武阳城距离广汉属国的距离仅仅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公里,再加上一行人都骑着战马,就算是保守估计,最多也就两天的时间。
一行人自从出了武阳城之后,便一路向北奔去,不过几人的运气却不怎么好,刚到广汉郡的时候,天空便下起了一阵细雨。
雨水夹杂着凉气不断挑战着众人的感官,杨秀清还好点,毕竟是属于猛将级别的,这点雨对于他来说,倒是没有多大的影响。
不过另一边的徐庶可就苦了,徐庶在年轻的时候虽然也是一位游侠,但身体素质也没有高到可以免疫寒冷的程度。
此时的徐庶不停地裹着衣袖,想要借此抵御寒冷,不过在看到效果不好之后,干脆大手一挥,一片“真空”地带便形成了。
在这里,雨水仿佛被阻隔了一般,周围还在不停地下着细雨,但在他们的头顶,却没有任何雨水掉落了。
“先生也可以改变天象了?”看到这一幕,一旁杨秀清忍不住惊呼道。
最近这段时间,领地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庞统的“觉醒”,当初的杨秀清也曾观看过庞统的新技能,也是第一次见识到了另外一种力量。
庞统觉醒的技能极为给力,竟然可以释放出一条火凤。
普通人面对这条火凤可谓沾之既死,根本就没有生还下来的可能,即便是武力值很高的太史慈将军,也只能靠着神将所独有的气血领域进行抵挡,而且还极为狼狈,一个不察,甚至有被重伤的可能。
杨秀清曾经估算过,如果是在有防备的情况底下,自己最多也只能做到轻伤的程度,至于不受任何伤害,根本不可能。
而且这条火凤的覆盖氛围很广,一招下去,那就是五千人的方阵被吞噬。
即便庞统每天只能释放出两条火凤,甚至会有减寿的风险,但威力已经很大了。
除了火凤这个技能之外,庞统同样具备改变天象的能力,就比如此时的徐庶。
所以在看到徐庶施展法术之后,杨秀清才会如此震惊。
同时也有些好奇,好奇徐庶是否还有没有其他的技能。
也许是看到了杨秀清的疑惑,徐庶此时也没有任何隐瞒,开口说着:“我曾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奇门遁甲,所以能够改变天象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以前的我学艺不精,能够改变的也十分有效,绝对做不到如今这个地步,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
“而且不仅如此,我还掌握了一个更加令我疑惑的技能,就比如这个。”
说完之后,徐庶再次演示起来,只见此时的徐庶从后背拿出长剑,猛然间一发力,速度竟然瞬间提高了数倍,一道残影掠过,等杨秀清看过去的时候,已经是数十米之外了。
“居然会有这种能力,看其速度,已经不弱于自己了,如果充当刺客,那可是一个好手啊!”
心里暗叹一声,杨秀清目光注视着原路返回的徐庶,目光中也流露出了一丝凝重。
第294章 进阶的根源与招收
庞统和徐庶的突然进阶并非是无迹可寻的,两人身处的年代为东汉末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已经执行了数百年,换句话说,两人都算是广义上的儒生。
在孔丘降临之后,这些儒生也大多跟着“沾了光”,不过庞统这类的人物和和传统意义上的儒生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其内心里的行为准则可能遵从的是儒家,毕竟自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儒学,但在具体的行事手段上就不一定了。
法家、兵家、纵横家甚至道家都是他们谋划的手段之一,所学的东西也要繁杂的多。
他们这些人大多身处乱世,在战阵之中无所不用其极,儒学的那一套是没办法在战场上生存的。
其核心的价值观“仁”也无法在战场上应用开来。
像春秋时期那种战前还要先下战书约战,不斩来使被当成行为准则,在作战时,两军出动的战车数量要对等,你出了10辆战车,我就不能出20辆。
甚至在敌军战车没有摆好之时,我还不能发动进攻。
这种事情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像是在胡扯一般,但在当时却是真实存在的。
就比如晋国和郑国的战争,晋国将领韩厥追赶郑国国君所乘的战车,可能是战马受惊了,郑国国君的战车突然转向,向韩厥这个方向跑过来,韩厥慌忙下车,脱下头盔,站在一边,毕恭毕敬地让郑国国君的战车驰过。
又比如晋国和楚国之间的邲之战,邲之战晋国被楚国打得大败,在逃跑时,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楚国士兵不但不乘机追杀,反而还跑上前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的横木,让战车冲出陷坑。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汉末三国时期搞这一套,肯定会被吃的连渣都不剩了。
战争早就不是什么仁义之战、君子之战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破坏的是儒家所推崇的礼制,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破坏的是仁义。
想要让每个人都克己复礼,严格按照社会等级行符合社会身份之事,根本就不可能。
只要有机会,每一个人都想当皇帝,这也是为何后世王朝的寿命只有三四百年的原因。
除了汉朝之外,大唐王朝不到三百年,宋朝不到三百二十年,明朝不到二百八十年。
即便统治阶级极力发展儒学,但躁动的种子已经埋下,没有人想要一生下来就被固定在某个阶级,永世不得翻身。
换句话说,儒家的礼制根基已经失去了,后世的儒家大多着重于仁义道德,重在自我修养,也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维护周礼或者说维护皇权虽然也很重要,但在很多清醒的儒生心里,这种东西是不长久的,在王朝末期,变节的儒生可谓是数不胜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孔丘降临在了这个世上,但想象当中一呼百应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儒生在董仲舒之后就已经不再纯粹。
十年寒窗苦,货于帝王家,绝大多数的儒生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们自小学的是孔孟之道,却不一定会真的去追随孔孟,相比起来,后世的儒生要更为现实一点。
对于这里面的原因,此时的徐庶和杨秀清并不清楚,面对突如其来的能力,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
而且作为旁观者,杨秀清想的要更为透彻一点。
在此之前,庞统这些人的主要作用便是出谋划策,基本上每一个大将身边都要配备一个。
南方集团军主将张辽身边配备的是庞统,而北方集团军主将太史慈身边配备的是徐庶。
在军中地位方面,张辽为主,庞统为副,或者是太史慈为主,徐庶为副。
即便是在法正挂帅的早期,具体负责领兵打仗也是俞大猷,并不是法正,这从当初攻打马相的战役当中就能看的非常清楚。
这种安排也从侧面反应出了谋士这个阶层的弱势,在武将可以以一敌百的时代,可以在万军从中取人首级的时代,没有什么特殊手段的谋士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他们的确足智多谋,通过强大的分析能力可以排除风险,为军队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但在战场之上,却没有能力去扭转战局,也无法去鼓舞士气,而这两点正是武将所擅长的。
不过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谋士在掌握了这些技能之后,已经有能力去扭转战局了。
想到来之前主公的嘱托,杨秀清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这次“拜访”的两名大才里面,就有一名谋士,看主公的神色就能发现,这人的水平应该是很高的,说不定也会掌握一些了不得的技能。
一场雨足足下了一晚上,等到第二天,杨秀清这才收拢着人马重新出发。
和在犍为郡的时候不同,这次在进入广汉郡之后,众人赶路的速度也要慢上许多。
根据情报,如今盘踞在这里的势力是一伙异族,而这里的军队组成也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
在赶路的途中,杨秀清分明看到了很多辫子军,这一幕也让杨秀清异样的不舒服。
如果不是始终克制着情绪,此时的杨秀清早就上前斩杀他们了。
在广汉郡整整走了两天,也就是新历四年二月二十三四,众人才进入到了广汉属国的地界。
按照提前制作好的路线图,杨秀清和徐庶两人终于是见到了此次的目标。
……
对于这一切,还在家中陪着妻儿的贾诩并不知情,正打算起身,一阵有规律的敲门声便响了起来。
用眼神示意妻儿返回里屋,贾诩独自整理了一番,这才迈开脚步向门口走去。
打开木门之后,看到的正是全副武装的杨秀清等人。
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丝不好的预感,贾诩开口说着:“几位大人前来,所为何事?”
虽然知道是明知故问,但贾诩还是开口了,对于周边的局势,贾诩也并非是一无所知。
如今西面的刘璋以及南边的顺治都对自己所处的广汉属国表露出了企图。
双方虽然还没开始大战,但气氛已经形成了,就算硬着头皮也要有所表示。
第295章 招收与老僧
对于贾诩来说,无论外界乱成什么样,最为主要的还是活命。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三国时期的小强,无论面对何种局面,都能成功活下来。
实际上贾诩一点也不比他差,此人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便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而在李傕等人失败后,又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在此期间,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即便如此,此人最终还是被曹丕封为寿乡侯。
能够在如此动乱的局势下保全自己,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寿终正寝,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贾诩最大的特点便是识时务,从来不拿自己的小命去冒风险,细数他的所作所为,这一点被表现的尤为明显。
当初为李傕和郭汜两人献计便是最好的例子,以贾诩的水平,不可能看不出他们的能耐,但最终还是尽心尽力地去为他们出谋划策,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命。
至于良禽择木而栖这种事情在贾诩的心目中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身为一名寒门子弟,本身的选择就不多,一开始随大流也是无奈之举。
就比如这一次,贾诩再次面临了抉择,当杨秀清表明了态度之后,贾诩并未去询问鹿城的为人、实力如何,而是去考虑当前的处境,或者说如何保全自己。
如今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显,对方既然能够找到自己,肯定是有备而来的,甚至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已经调查清楚。
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强权,如果不配合,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
心里哀叹一声,贾诩整了整衣冠,对着杨秀清和徐庶行礼道:“诩愿意跟随两位大人前往武阳城!”
贾诩说话的时候掷地有声,甚至听不出一丝一毫的勉强之意。
这一幕也让杨秀清和徐庶两人深感意外,深深看了一眼面前的中年男子,不过也没多说什么,在给贾诩留下足够的准备时间之后,一行人于当天下午便前往了另外一处住所。
按照来之前得到的信息,在不远处,隐居着一位武将。
和贾诩不同的是,此次招收卢俊义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即便有贾诩在一旁帮忙劝说,卢俊义就是死活不愿意。
“卢兄已经失去了锐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