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珍玉食-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什么,就全都白师傅做主。
  白师傅又拿起常薇薇昨天做得酥饼点心,细细品尝了一番。这点心自然是差了些火候,但总体来说也算说得过去了。
  起码比市面上买的那些点心强多了。难怪这家小铺子在没有白案师傅的情况下,也能撑下来。
  白师傅又验看了厨房里准备的红豆、芝麻、红枣、面粉、糖盐油等食材,无一不是精挑细选的上好材料。
  至于那已经调制好的馅料,白师傅尝了尝也勉强过关了。他又回过头看向常薇薇:“这都是你做的?”
  常薇薇垂下头,老老实实地说:“董姐看着我调的,我刚来几个月,这个功夫还没到家。董姐不看着是不行的。只是她身子不方便,干不了重活。以后自然全都听大师傅的安排。”
  白师傅点头道:“成,这料等下我再给调调。”
  他又特意在厨房里转了转。这厨房虽小,却收拾得干净利落。
  常薇薇还特意补充了一句。“董姐说,我们做得是下口的东西,必须得干净放得入得了口。”
  白师傅听了这话,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
  之前有一次,他就因为厨房里不够干净与人争辩,结果被开除了。还好董香香这边,跟他的习惯一样。
  他到院子里看了看那烤炉,顿时觉得有些惊奇。“这是炉灶么?怎么弄得跟土地庙似的?”
  董香香听了这话,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就低声说道:“这灶是三哥特意给弄出来的,又好看又好用。”
  白师傅听了这话,多少有些释然了。想想也是,连一个两米多宽的糕点铺子都能盖成仿古酒楼模样,这灶盖成这样好像也不为过了。又看了看灶堂,他随口说道:“还算不错了,能一次烤三排点心。”
  巡视了一圈下来,白师傅突然发现这家糕点铺子,虽然小巧,却样样都让他觉得满意。
  最后,他点了点头,又问董香香。“那不如咱们今天就先做了豆沙,枣泥,芝麻,山楂四种烤制点心吧?”
  董香香连忙点头道:“全听大师傅安排。”
  白师傅在这家小糕点铺子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他来得当天,包括董香香在内,大家就全听他的调遣。倒是常薇薇怕他腿脚不好,经常主动凑上来干活。
  白师傅就说,“不用,前两天下了雨,我腿才不行的。这两天晴天了,自然也就没事了。”
  常薇薇这才推到一旁。
  有真正的白案大师坐镇,果然就不一样了。他拿得的饼印就跟董香香那些饼印都不一样。
  白师傅那些饼印都是批量的模子,他把面活好站在案前,刷好了油,一手把面挤到饼印里,白师母站在旁边帮他加馅料。他又随手填了一层面。两人配合起来天衣无缝。
  不一会的功夫,就做出了一大批点心来。常薇薇看着他们这样的手艺都傻眼了。
  “董姐,原来可以这么做点心得么?大师傅果然就是大师傅!”
  董香香心话说:“就这样,师傅其实也没发力,他老人家明明自己就能把那套饼印玩得飞起来。大概是因为说好了要一起雇用师母干活,师傅才让她帮忙做些轻活的。”
  紧接着白师傅就把做好的点心,一个个摆在铁板上,送进烤炉里烤了。他看了一眼火候,就吩咐常薇薇在那边看炉子。又转身回来,做了第二批饼出来。
  就这么小露一手,白师傅就彻底赢得了众人的尊敬。
  另一方面,在铺子里也发生了不小的躁动。
  开始的时候,还不太显,后来有位客人尝了一下红豆酥饼,顿时就觉得不论是味道还是口感,今日的酥饼都比往常买的饼好吃得多。
  这人一激动,当场就又要了枣泥的,芝麻的,山楂馅的酥饼各一份。
  他这么一闹,别人也尝了自己买的饼。也都觉得好吃,就又过来排队抢购。
  一时间,白师傅做得饼就买疯了。好在他早就预料到了这事,又特意赶制了一批酥饼出来。
  这一天下来,白师傅在这家小糕点铺子里坚持就是如鱼得水。
  到了下午,因为不用在做点心了,所以谢三干脆就领着白师傅去市集购买食材。
  白师傅本来就对食材特别挑剔,因为挑剔所以也跟管理者闹过。
  头一天开工,他也不好意思强求什么,只希望谢三不要买太差劲的食材,他就心满意足了。
  却不成想,那些卖食材的商贩都跟谢三熟悉了,一见谢三爷来了,就把自家最好得货都拿来给他挑了。
  谢三自然让白师傅随便拿。
  白师傅就忍不住问一句。“这都不问价钱麽?”
  谢三就说:“我媳妇一向都只用最好的食材做点心。这个市场里的人也都知道,大家都是长期合作了。您就尽管挑吧。”
  白师傅听了这话,才放心大胆地拿起来。
  就这样挑选了一次食材,也让白师傅改变了心意。到晚上,他忍不住对妻子说。
  “这八珍斋铺子虽小,可是我跟这里的主人家样样都和脾气,也算投缘。倘若等她生完了孩子,还需要我们留下来。我们就长留下来,倒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白师母就垂着眼睛对他说道:“那估计你就真的得留下来了。人家香香生完孩子,明年还要考大学呢!这都打算依仗你这一身本事了。”
  “啥?还有这档子事呢?”白师傅听了这话,只觉得实在惊奇。
  这谁家不是结了婚,有了孩子女人就在家顾孩子呢?
  他早就认定谢三这小两口人都是厚道人,心眼也好。只是,这供媳妇上大学的想法,实在有点不合常理。
  白师母却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香香今年还不到十九岁呢。她也是家里用心培养过得。当初她嫁过来,她母亲开得条件就是要让她上大学去。谢三也已经答应了。”
  白师傅听了这话,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城里人跟咱们想法就是不一样。”
  白师母睨了他一眼,笑道:“这不是理所当然么?香香她跟我一样,挑对男人了呗。”
  这些年她男人就疼她,什么好的都紧着她。所以,白师母感同身受,就觉得谢三待董香香这样,也不为过。
  白师傅看她这样,不禁老脸一红,责怪道:“都这么大岁数了,你可别在小辈面前混说。”
  “知道了,我只是跟香香很投缘分,不会在外面丢了你大师傅的颜面。”她说着就垂下了头,过了一会儿,又细声细语地补了一句。
  “我们家那孩子又是能生下来,也该像香香这么大了。说不定,我们也能找个好人家把她嫁了。怪就怪没赶上好时候,都成型了又落了胎。那时候,老和尚不是说我们家孩子投抬到北方来了么?你说我要不要去问问香香的生辰呀?”
  白师傅听了妻子的话,心里不禁有些发酸,只得温声劝她。“好了,你不要再胡思乱想了。我们两个老来伴不也挺好得么?你又何必死死念着那些陈年旧事不放呢?”
  白师母这才不再言语了,只是心里却仍然有些遗憾。
  “那我也不胡说,不乱来,偷偷待香香好点总可以了吧?多少也是有个念想。”
  白师傅听她说得可怜,到底是心疼她。最后只得叹了口气说道:“那就随你吧。只是你记得人家是董家,你做事要有分寸。”
  白师母点头道:“我晓得,我又不糊涂。”


第76章 拜师了
  042 拜师了
  白师傅夫妇的到来; 使得八珍斋糕点铺子最后一块儿版图也到位了。
  八珍斋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与此同时,董香香发现她好像跟白师母特别投缘。白师母好像特别喜欢照顾她,总是提醒她一些孕期该注意的事情; 怕她冷了热了的。
  董香香也是那种知冷知热的性子,关心都是相互的,两人越相处关系也就越好。
  到后来,谢三没时间陪董香香去做检查的时候,白师母就主动陪着董香香一起去医院。
  有一次; 她被护士误认为是董香香母亲,白师母不但没生气,脸上反而绽放出了一抹特别母性的光彩。
  董香香也就猜到,师母是把她当女儿看了。后来,她干脆也就把师母也当母亲看了。两人关系又更亲近了些。
  白师傅就觉得,自从有了董香香的陪伴; 他妻子身上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力。本来被蹉跎了半辈子; 他妻子的气色一直都不太好; 脸色也有点黄。她几乎是从来不笑的。
  可是,自从开始陪伴董香香待产之后; 妻子每天都特别高兴。就算回到房里也总是说董香香的事。
  白师傅就暗自记了董香香这份情。
  后来,董香香去看中医的时候,特意把白师傅和白师母一起带去了。
  那位老中医医术很高; 医德也好,很值得病人信赖。
  在董香香没怀孕之前,就是这位老大夫给调理的。
  后来; 董香香怀孕了,他也就没给董香香继续开中药,倒是给她弄了几个药膳的食谱,让她回家做了吃。
  这次董香香来看病,老大夫一号脉,就笑着说:“好家伙,你怀的这两小家伙还都挺精神的。从脉象上看,胎像也挺好的。你就继续好好这么养着吧。那些药膳也继续吃着。别的药就尽量少吃。”
  董香香都一一应了。又把白师傅带到老先生面前,让他给看看风湿寒腿。
  老大夫给白师傅彻底检查一番,只说这么个毛病很难根治,需得长期外敷,才会有所缓解。
  白师傅没少去找大夫看腿病,久病成医,他自然知道这位老先生说得都是实在话。也就点头应了。
  只是看完了白师傅,那老先生又看了白师母一眼。嘴里说道:“你这毛病虽然难治却与生命无碍,我倒想给尊夫人看看脉。”
  白师母听了这话,心里还挺不愿意。“我天生体弱,几十年下来都这样子。就不用看了吧?”
  董香香却劝她,让人家老先生帮忙看看,又不碍着什么事。
  白师母听了董香香的话,到底是同意了。
  老大夫很仔细地给她号了号两手的脉,又看了她的舌苔和眼睑,又详细问了一些她生活方面的问题,连月事都问了。白师母虽然有些不好意思,都一一回答了。
  老大夫检查之后,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三人之中,果然是你这边情况更严重些。”
  白师母听了这话有点发傻,连忙说道:“我这一向都挺好的,没什么大病。”
  老大夫却说:“你体虚乏力。一到季节交替之际,都会大病一场。”
  白师傅听了这话,连忙点头道:“是呀,大夫,您看我妻子这病得怎么治?”
  老大夫摸着白胡子说:“她这是年轻时落过胎,又没好好调养,心里又憋屈,才落下的病根。这病不能根治,只得慢慢调养。倘若不提早调理,不出几年她就要油尽灯枯了。”
  白师傅听老大夫说得话全中了,自然是百般恳求他帮妻子好好调理身子。所以,老大夫也给白师母开了药。
  到了这时,董香香才明白,上辈子她为什么没见过白师母,白师傅又为什么变成了那副行将就木的模样。
  还好,这次好心带白师傅来看了老中医,顺便把白师母也给看了。倘若真能把白师母调理好了,也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了。
  白师母一开始还有些舍不得钱,依她的心思,挣的钱都应该花在自己男人身上,治好他的腿才是大事。至于她自己这身子,多吃点饭好好调理一下就完了。
  白师傅却哭求老先生,给妻子开些当用的好药,钱不是问题。
  两口子因为这事,还差点争执起来。
  董香香连忙拉住他们,开口道:“老先生您就按照白师傅的要求,开药吧。用点好药材,帮师母好好调理调理。”
  她又回头对白师母说:“这药钱的事您不用担心,既然在我们那儿,我们自然要给您和白师傅治病的。”
  “这怎么行呢?你也要过日子呀?都给我们发工资了,哪还能要你治病?”白师母一心待她,自然不肯让董香香吃亏。
  可董香香却说:“这是我们八珍斋的规矩。以后,只要是我们那里的人,我们都帮着治病。”
  白师母听了董香香这么说,才勉强同意了下来。心里却想着以后好好回报她。
  倒是白师傅又高看了董香香这个年轻的小媳妇一眼,心里又对她多了几分感激。
  自那以后,董香香隔半个月就以看医生为名,让白师母陪着她来看老中医。至于那些补身的中药,他们家就没断过。白师母的气色自然也是越来越好了。
  另一方面,董香香虽然把八珍斋的后厨全权交给了白师傅。两人却免不得经常交流。白师傅就发现董香香的一些手段跟他很像,却有带着些许不同。
  他就思量着,董香香该不会真跟他同宗吧?他心里又对董香香多了几分欣赏。
  白师母也去打听了一下董香香的底细。回来后叹了口气,告诉他。
  “董香香也算白案厨师世家出身。只是命苦了些,8岁时母亲和外公就去世了。她只是打小学了一些基础,后来又靠着外公留下的笔记自学。又有好心人指点她,才有了今天这手白案厨艺。至于,她家中渊源自己都说不清楚了。”
  白师傅听了这话,忍不住叹了口气说道:“到底没搞清楚这丫头跟咱们有没有关联?只是她连个正统师傅都没有,靠自学就到了这种程度。可见,她的厨师天赋得多好。这要是中途没断,现在肯定是白案大师了。”
  白师母也点头道:“这孩子跟咱们都一样,是个苦命人。”
  刚好这时候,董香香一直很心虚,就在师傅面前藏拙。
  白师傅就当真以为她基础不够牢固,有些该知道事,她都不知道了。
  白师傅出于爱才之心,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指点她一二。每次董香香都瞪大眼睛认真地听了,态度还特别虔诚。弄得白师傅慢慢就对她起了收徒的心思。
  只不过白案厨师是讲究门派的,每家都有每家的规矩。按照规矩,董香香就应该是董家的传人。他也不好轻易开口就收董香香为徒。
  倒是董香香拐弯抹角地向白师母表示了,她想跟白师傅学些硬功夫的意思。
  白师母那么喜欢她,心里自然是愿意的。只是这事她又做不得主,还要回去跟自家男人商量。只好叫董香香先等等再说。
  那天晚上,白师母回屋后,就把这事说了。
  白师傅听了妻子的话,并没有马上应下来。而是,在隔天又去找董香香谈了谈。
  等到两人单谈的时候,白师傅就抱着手臂,直言不讳地说:“说实话,你虽然一些基础并不牢靠,可是水平已经很好了,而且自成一体,并不十分需要一个单独的师傅教导。”
  董香香垂着头,想了想说道:“我真正想学的其实是面塑。我记得小时候外公和母亲每年都会做一次点心,活灵活现的小金鱼,黄澄澄的小鸭子,红眼睛的小兔子。
  那些都是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东西,我一直想重现他们。可是,我塑形的底子都不行。前些日子给客人做了水果型的京八件都差点丢了丑呢。还有一些馅料窍门,没有人教我,单靠自己摸索实在太费力了。我是真心想拜您为师,跟您学一些糕点师的硬功夫。”
  白师傅听了这话,心下就是一惊。
  “你说得那是船点吧?现在这个时代,哪有人愿意吃那些东西?又费功夫,还不见得有人要买。你竟要学那些?”
  董香香却两眼发光地问:“这么说师傅您是会了?对了,还有饼印,师傅您会做饼印吧?能教我么?”
  白师傅听了这话就更无语了,要知道在那个挨饿得没办法的年代,他又做不成厨师,干脆就干了一段时间的木工。
  可这完全是生活所迫,他户口用的。现在倒好,这小丫头竟要跟他学刻饼印?这直接找木雕师刻就完了,这丫头到底想干嘛?她个糕点师这是要上天不行?
  一时间,白师傅实在有点无奈。“你怎么竟想学这些没用的?”
  董香香却说:“可这些东西,您到底是都会吧?”
  白师傅深深地叹了口气,微微点了点头。
  董香香很高兴地开口道:“其实,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我外公的笔记留下了很多罕见的食谱。我穷其一生,自己一个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白师傅若是能指导我,很多失传的点心,说不定也能做了。”
  听了她这一厢情愿的话,白师傅惊得面皮都绷不住了。“你居然打算拿家传食谱出来给我看?”
  这丫头到底怎么回事?难道不知道内外有别么?
  谢三不是挺精明的一个人么?怎么有这么一个不知防备的小媳妇?
  可是,看着董香香那双赤诚的眼睛,白师傅到底是把那些牢骚都埋进了肚里。
  他垂着眼睛,看着董香香问道:“你当真要拜我为师么?这事谢三知道么?不如,你回去再找他商量商量,把想法都告诉他。倘若他也同意了,你也考虑清楚了。我收你入门倒也无妨。
  只是每一家有每一家的规矩。我不管你是不是家传绝学,又或者被别的名师指导过,你一旦入了我们白家的门,以后需得按照我们的规矩行事。
  你需得行大礼,正式拜我为师。而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店铺经营自然随你,只是厨房里的事,你都要听我的。”
  这些条件虽然听起来很苛刻,可董香香却一一应了下来。
  回去之后,她自然把这些事都跟谢三细细说了。谢三听她说得有理,自然也都答应了。
  第二天,谢三亲自带了礼物,来找白师傅谈董香香拜师的事。两人相处得不错,很快就说定了。
  只是,这事到底需要跟董香香的母亲商量。于是,董香香又给马叔打了个电话过去。
  马叔此时也正发愁呢,就对董香香说,“只是对你好的事情,你妈都没意见。不过,你拜师当日,你妈大概是去不了。”
  董香香听了这话,不免有些担心。连忙问道:“马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我妈病了,还是厂里又出什么事了?”
  马叔在电话那头,老脸一红,过了一会儿,才有点尴尬地说道:“那倒都没有,你妈没病,厂子也很好。只不过到了来年,你妈大概就要给你添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
  你妈年纪也不下了,头两个月坐胎不稳,医生不让她远行,何况是坐两三个小时的车进城去。所以,我说这事智能你们办了。”
  “啊?这可是件大喜事。恭喜您了,马叔。您最近可要好好照顾我妈。”董香香忍不住笑着说道。
  马叔在电话那边笑道:“那是自然,我会好好照顾你妈的,你就放心吧。原本,你妈还想抽空进城照顾你呢,后来查出她也有了,就没去成。她面皮薄,有点不好意思,又怕冲撞了,也就没对你说。这不是刚好你打来电话,我就跟你说了吧!”
  董香香连忙说道:“我明白的,等我这边孩子生下来,再去照顾我妈。”
  马叔笑道:“你有这番心意就好。对了,你也好好照顾自己,千万别受什么委屈。医生说,还是要保持好心情。”
  董香香也笑道:“这些我都晓得。”
  两人又聊了聊家常,这才挂了电话。挂了电话之后,她心中暗自高兴了很久。
  母亲不禁嫁了马叔,还要有孩子了。不得不说,上辈子很多让人遗憾的事都改变了。她和母亲都找到了各自的幸福。
  晚上,董香香就跟谢三谈起了这事。
  “三哥,你说到时候我妈生了孩子就是我弟弟,那孩子比咱们家孩子还小几个月呢,咱们家孩子却要叫他舅舅,想想都有点不可思议。”
  谢三一边帮她按腿一边理所当然地说道:“这不是很自然地一件事么?总不能乱了称呼吧?那些个大家族里,还有老人管小孩叫叔叔,叔公得呢。”
  董香香听了他这话,就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这不是觉得咱们家孩子吃亏么?”
  说着就忍不住抬了抬腿,抱怨道:“好痒。”
  谢三被她不小心踢了一脚,倒也不生气,只是拍了拍她的腿叫她不要乱动。
  “不给你揉开了,晚上你又抽筋了怎么办?痒痒你也先忍着吧。你不是很能忍么?抽筋疼醒了,也不知道叫我一声。”谢三不高兴地说。
  董香香就说:“你不是已经买了牛奶给我喝了。喝了牛奶抽筋也就会好了。”
  谢三却说:“那也得揉开了。”
  两人又闹了一会儿,才躺在一起睡了。
  董香香还不忘把谢三的大手放在她肚子上,两人睡熟了之后。一侧身,就成了谢三抱着董香香和孩子们一起睡了。
  九月里的天气虽然还有些热,一家人却睡了很香甜。
  
  由于许母不能亲自过来,所以拜师的事干脆就由谢三做主了。
  由于白师傅也是老派人,谢三也足够尊重她,这事办得十分正式得体。事后,谢三还请了亲友过来吃饭。
  常薇薇也曾想过拜白师傅为师,只是她到底年轻,心性也不定,现在又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面。她自然也知道白师傅大概不太可能收下她。只是细想想,她给董姐当徒弟似乎也不错了。所以,常薇薇也挺为董香香高兴的。
  除此之外,拜师当天,最开心的要算白师母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她这个师母也算董香香的半个母亲了。她本来就很喜欢董香香,这也算是得尝所愿了。
  自此,她更是以母亲的方式待董香香了。董香香自然也很珍惜她这份情谊。后来越发拿师母当做母亲看了。
  白师傅自然也愿意她们相处得好。只是,自从拜师之后,他就待董香香严格了不少。
  要不是看在她肚子里的孩子的份上,估计这会儿已经开始上辈子那种魔鬼式教育了。
  董香香想到这里,就忍不住心生感叹。
  到头来,有些不好的事情变好了。可是,有些事情并没有改变。比如,师傅的教徒方式。
  只是,就算在接受一次严厉教育,董香香也是打心里愿意的。只为成全这份师徒情谊。
  
  事实上,从1979年开始,国家就允许向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者发放营业执照了。董香香这家小糕点铺子,自然也很顺利地拿到了营业执照。
  为了这事,他们还特意花了1000块钱,添置了一台冰箱。也不知道是不是有王恒帮忙,他们的执照下来得还算顺利。
  到了1980年10月的时候,京城第一家餐馆正式开业,作为先进事迹模范人物进行了报道。
  有的记者一查,竟发现早在1979年底的时候,就有一家小糕点铺子也申请了营业执照。
  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狗尾巴胡同。就发现那家八珍斋的铺子看上去虽小。排队卖饼的人却一路排到了街面上。
  这生意也太红火了些。他们家的饼真有那么好吃么?
  中年记者连忙跑过去,准备进行采访。却被那些排队的大爷大妈喝止了。
  “八珍斋有八珍斋的规矩,你想吃点心,就早点来排队。”
  “这样插队加三怎么能行呀?前面的人7点就来排队了。”
  记者被骂得脸都红了,只得解释说他是记者,特意来采访八珍斋的店主的。
  那些排队的人这才点头道。“原来是记者呀?这八珍斋还真是挺值得报道的。”
  遂又给他指了条道出来:“前面那个大肚子的小媳妇就是董香香。八珍斋就是她靠着卖糕饼开起来的。她的手艺好得很,只不过怀孕后就不做点心了。对了,近来,她还拜了一位很厉害的大师傅。现在大家都是来买白师傅做得点心的。”
  记者顺着方向往那边一看,就见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小媳妇,正笑容满面地跟大妈们聊天呢。那小媳妇年岁不大,可说得都是些家常里短的话题。她却很自然地能跟大家聊了下去。
  中年记者连忙走上前去,开口问道:“请问你是董香香么?”
  董香香看了他一眼,点头道:“是呀,我就是董香香,请问您有什么事么?”她没说话的时候,嘴角就带着一抹笑意。说起话来,就跟透着一股和气了。
  中年记者又说道:“是这样的,我是华成报的记者,想采访你一下。”
  董香香听说他是记者,整个人都懵了。
  “我就是一个嫁进城里的乡下人,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跟邻里相处得都不错。这有什么可采访的?”董香香满脸疑惑地问。
  那记者就笑着说道:“你误会了,我不是采访那些,我是来采访你这个京城第一家私营糕点店店主的。”
  董香香听了这话,半天才想过味来。
  “我这八珍斋原来是京城第一家私营糕点铺呀?”
  仔细想想,1978年改革开放,1979年开始发放私营营业执照。搞不好她这糕点铺子还真是抢占了先机。只不过母亲的瓜子厂比她还早些,所以董香香一时间就没想到那么多。
  “可不是么?你就是第一家私营糕点铺子,所以我特意来采访你的。”记者看她这样,也忍不住笑了。


第77章 记者来了
  董香香突然意识到上了报纸,对她的八珍斋可是一个难得的打广告的机会。于是; 连忙把这位中年记者请到了院里; 又把白师傅请了出来。
  大家都坐好了,又到了一杯水; 中年记者才问董香香:“当初; 你是怎么想起开糕点铺子的?”
  这年头; 做个体户是会遭人白眼的。一般都是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才会走上这条路。可一看董香香面色就好,家境也算不错。更难得的是; 她做者糕点还得到了街坊们的认可。
  所以,这位负责经济报道的中年记者对她的经历还是很好奇的。
  董香香想了想; 也没说那些需得; 就直接说她外公就是白案厨师; 她小时候就有一种糕点情结,很小母亲就手把手教她做过饼。后来; 母亲和外公都去世了。她被养母收养,这些年养母对她很好。可是,传统的中式糕点就成了她很宝贵的童年印记。
  后来,到了京城独自闯荡的时候; 董香香首先就想到靠着自己拿手的传统中式点心养活自己。于是就开始摆摊,也幸亏那些和善的大妈一直在照顾她的生意。
  她就这么一路走了过来。从一无所有,到足以养活自己。后来,也有了这段感情,有了这么一个家。
  后来又在亲戚的提醒下; 她才知道应该开个铺子正正经经地做买卖。所以就申请了营业执照。好在一切都很顺利。
  记者又问:“你一路走下来印象深刻的事情?”
  董香香想了想,开口道:“印象深刻的事情实在太多了,简直无从说起。好像我遇见了很多好心人,在我孤立无援的时候肯信赖我,帮助我。包括我现在的先生也是。
  让我觉得做人也好,做买卖也好,都要实诚,也就是厚道。你待人真诚厚道,好运气自然就来了。”
  这时候,谢三刚好回家了,董香香看着他面上就是一红。很快她就笑着说道:“我先生也好,师傅也好,包括那些热心的顾客都是我的缘分。”
  董香香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