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珍玉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厂长完全是被他们这种拼命的劲头吓到了。直到回到县城,仍是换不过劲来。
这两年,马厂长一直在试图改革城西糕点厂,却都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大举措来,改革的进度也比较缓慢。
他忍不住就向许母,细细问了小西庄瓜子厂的经营管理办法。许母一直都很受马厂长照顾,自然也就不瞒他。
马厂长听了她的话,彻底傻了眼。
他就忍不住跟许母讨论。“你们瓜子厂到底也算是集体企业吧?请假要扣钱,迟到要扣钱,工作偷懒也要扣钱,你们那些村民就没有人反对么”
许母却笑道:“我们乡下人不比你们城里人,为了这小瓜子厂子,大家已经不知吵了多少次架了,还有人轮过锄头呢。可能也是因为这家厂子太不容易了。大家现在拧成一股绳,一心盼着它能好起来。所以,不管是谁,只要做了不利于厂子发展的事,都会受到所有人的责难。我们这些看似严苛的规矩,也是大家一起商量着定下来的。”
其实许母没跟马厂长说得是,这里面也有董香香帮她出得主意。
村里的人不管种粮也好,种葵花也好,大家都睁大眼睛看着这家瓜子厂呢?厂子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所有人年终奖钱和村里其他人的态度。
所以,他们干脆就找那些能挑事的人当巡检员。还集思广益,定出了一些在大家能容忍,却又相对严苛的厂规。厂里的人和没进厂的人正较劲赌气呢,大家自然也就答应了下来。当然,前提是一定要带着大家挣钱。不然,时间拖得越久,就越容易出问题。
马厂长听了许秀兰同志的话,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对许秀兰同志的看法又再次发生改变了。以往他只是欣赏这个女人的性格坚毅和对生活充满热情。可经过这一两年的建厂,马厂长却忍不住开始佩服她了。
后来,马厂长干脆也尝试着,按照小西庄瓜子厂的那些经营办法,改革城西点心厂。
因为这几年厂子效益好,马厂长在厂里很有威望,他的改革也受到了一些有资历的老员工的支持。
与此同时,很多事情,马厂长都会拿出来跟许母讨论。许母因为看了很多报纸,又从董香香那里学了不少超越时代的理念。所以,她对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一来一往的,还真给马厂长提供了不少不错的意见。
而马厂长也帮了许母不少忙。他有能力,人脉也广。从小西庄瓜子厂正式成立之后,他就帮着许母找了不少的销路。
以往县城里的炒货市场,都被马文梅笼络过去了。可是,马厂长人望人脉,到底跟马文梅不是一个等级的。
马厂长随手推了一把,小西庄瓜子厂的“许婆瓜子”,就很顺利地进入了县城的零食市场。马文梅想拦都拦不住。
与此同时,董香香很早就跟许母讨论过,对瓜子的定位问题。
她们都觉得瓜子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小零嘴。闲下来的时候,一个人一下午就能嗑上一斤瓜子。这种零嘴根本就不适合走高端零食路线。
马文梅那种精包装之后,在卖出一个高价钱的做法,实在有点坑人。很多人都宁愿去供销社买奶油瓜子,或者自己在家炒,也不愿意买马文梅那小小一包的红梅瓜子。
所以,小西庄瓜子厂的许母瓜子,提出的理念就是“炒给所有人的当零嘴吃的瓜子”。所以,许婆瓜子并不像红梅瓜子那么注重包装。反而,以口味取胜,价钱又相对低廉。
所以,许婆瓜子一经推出,很快抢占了县城里的大部分瓜子市场。甚至,在马厂长的帮助下,已经开始往京城里做买卖了。
许母看生意这么好,就跟厂里的领导班子提议,先给大家分一次奖金。
拿到奖金的村民脸上笑开了花。而那些坚决种粮食的顽固派,此时也已经后悔了。
另一方面,自从马文梅逼迫许母不成,反被许母摆了一道以后,就变得老实了不少。她甚至忍气吞声地接受了许母提出的高价加工费。
为了摆脱许母的限制,去年的时候,马文梅抢先一步成立了一家私营零食厂。她想方设法从外地请来两位炒货师傅,帮她炒瓜子。
那两位师傅炒的瓜子其实也算不错,可就是没有许母那边炒的瓜子好吃。马文梅也没办法,干脆就推出了红梅花生,红梅黄金豆等炒货小零食,主要就是面向那帮学校里的小孩们。而且,价位定得比较低。
不得不说,马文梅的确有几分手段,她借着高价的红梅瓜子,把低廉的花生和黄豆也买得很不错。可说到底,到了现在,红梅瓜子才是她主要盈利项目。
不过,这都是许婆瓜子进入市场以前的事了。
现在倒好,同种同样的瓜子挂着红梅和许婆两个牌子,价钱却差了不少。明眼人一吃,自然会选择许婆瓜子。
面对不断下跌的销售量,马文梅坐在办公室里,用力地砸着桌子骂道:“许家那老寡妇果然不安好心,她这是绝我活路呀!”
马晓月站在一边,半响没敢说话。这一两年,她堂姐没少放风声,找人去小西庄捣乱。要不,小西庄瓜子厂也不至于拖这么久,才能建起来。
现在倒好,小西庄瓜子厂的许婆瓜子不但顺利地进入了市场,生意还越来越红火,反倒把她堂姐的红梅瓜子给挤开了。
一时间,马晓月就发现她之前还是想得太少了。以为做买卖就一定能赚钱。到了现在,她才明白做买卖其实也很危险。说白了就是大鱼吃小鱼。不是吞下别人,就等着被别人吞下去。
想到这里,马晓月心中不禁感慨万千,幸亏她从来没有跟许母正面翻过脸。不然他们家,以后在小西庄可怎么活下去呀?
马文梅又骂了许母几句,这才静下心来。
“不能继续这么下去了,红梅牌瓜子一定要继续做下去。许婆瓜子既然比咱们价钱底,那咱们也压低价钱。”
“可是,国梁妈已经把给咱们的货是4毛5一斤的加工费了,这成本本来就高,再加上咱们的包装运作,红梅瓜子的价钱根本就降不下去。”马晓月实在很担心。
“谁说还继续从她那边进货了?我还告诉你,以后我再也不去受那个老寡妇的闲气了。既然她不让我好过,那就别怪我出阴招了。”马文梅咬咬切齿地说着。
“那堂姐你想怎么办呢?”马晓月问。
马文梅眼珠一转,抬起头来对马晓月笑道。“小月,这次姐可真得要靠你了。”
“靠我?我又不会炒瓜子。”马晓月听了她的话,都呆了。
“你们家不是也加入小西庄瓜子厂了么?你们家的田不是也种上葵花了么,你男人还到小西庄瓜子厂里上班去了?”马文梅说。
马晓月听了她的话,就是一哆嗦。她连忙解释道:“堂姐,我在家里根本做不得住,这事是我公公定下的。”
“你别急呀,小月,姐又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不过你帮了姐那么多次忙,姐哪次也没亏待过你吧?既然你男人在那家瓜子厂上班,你看能不能让他把许婆瓜子的详细步骤记录下来。然后,再想点办法把那个配料搞点出来,交给咱们厂里的师傅试试?”
“这……不太好吧?我男人和许国梁他们家可是很近的亲戚,他不会同意的。我公公要是知道他干这事,能打断他的腿。”
马晓月这次可没有直接应下来。说到底,小西庄瓜子厂现在也有他们家一份了,前几天她男人还分了100块钱的奖钱呢。
马文梅一眼就看出她在想什么,不禁笑道。
“小月,咱们可是姐妹。我大概忘了跟你说了,我这厂子也有你一份,年底我给你两成的利。到时候,你什么都不用干,直接就能分钱。”
“什么?”马晓月听了两成的利,到底动心。“好吧,堂姐,我回去想想办法。不过堂姐你可别催我。”
“成,我也不催你,反正你早点想出办法来,咱们姐妹也能早点发大财。”马文梅笑眯眯地说道。
“好,我尽快。”
当天晚上,马晓月回家就把这件事跟她男人说了。
许二桥一听媳妇说,想让他做那些“缺德事”,不禁破口大骂:“马晓月,你一天到晚都想什么呢?既然嫁到我们小西庄,就是小西庄的人了,别一天到晚往娘家瞎跑。别竟听马文梅那个女人瞎撺掇。”
马晓月一听男人这么骂她,顿时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到了晚上,两人都睡下了,马晓月又开始吹了枕头风。
“二桥,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咱们家能过上好日子。我堂姐说了,这事办成了,就给咱们两成的利。你是知道的,我堂姐这倒腾瓜子还不到两年,就攒下了几十万的身家。她要是给咱们两成,咱们这辈子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两成的利?”许二桥这个老实巴交的乡下汉,一听这个价钱也不免动了心。他考虑了一个晚上,还是答应了马晓月。
别看,昨天晚上他骂马晓月那么凶,实际上也是个耳朵根子软的,到头来为了这些利,他也就顾不得那么许多了。
可惜,小西庄瓜子厂和马文梅那间零食加工厂里并不一样,马文梅那厂子里,是师傅们带着大家一起炒瓜子。小西庄瓜子厂里却是,晒选瓜子,熬汤汁、炒瓜子、晒瓜子洒粉、包装每个工作都是分开的。
厂里的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许二桥是负责筛选瓜子的。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费了不少的功夫才,才把厂里所有工序都搞清楚。又找了个机会,偷偷抓了点配制好的佐料和粉,藏在了上衣的口袋里了。
第32章 出局
032
许二桥本来就是胆小之人; 拿出来的配料也并不多。
马文梅直接就把那些干巴巴; 脏乎乎的佐料和粉都交给厂子里的炒货师傅们了。
她请来的师傅们一听说小西庄瓜子厂竟分工这么细; 都感到很震惊。在加上; 那边是祖传的炒货手艺,他们就更不敢小看了。两位师傅小心翼翼尝了这些佐料; 并且在讨论了整整两天。
有些炒瓜子的常用佐料他们倒是能分辨出来; 比如糖精之类。他们也能猜到干燥粉里面有明矾。
可是; 有些佐料他们就辨不出来了。最后,也只能很抱歉地交给马文梅这么个结果。
“我们虽然也是做炒货的; 可并不是什么专业厨师。我们也搞不清楚这佐料里具体放了什么。而且,许婆瓜子跟我们的炒法都不一样。我们不浇汤汁,也不需要散粉晾晒。她这个工序比我们炒货的方法要繁琐,我们一时半会也学不会。”
马文梅既不好跟这两个师傅发脾气; 又不好责怪许二桥办事不利,只能暗自在心里憋屈。
只是她这人终究是不死心; 一计不成; 又生一计。她通过许二桥找到了小西庄瓜子厂负责制作配方的工人,花了不少钱,买了不少东西。
那人才战战兢兢地告诉马文梅,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把掺合好的配料熬成汤汁。可是配料到底是啥,他们也不清楚,都是许母单独配置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到底用了什么佐料。
马文梅费了半天劲,到底还是没搞明白许母的瓜子配方到底是什么?
她请的两个师傅到是已经开始用许婆瓜子的工序炒瓜子了,他们也自己配置了佐料; 熬成了汤汁。可是师傅们改良后的瓜子,那些商贩根本就不买帐。就算降低价钱他们也不要。
有人还声称,“买这种不够味的瓜子,还不如去小西庄进点许婆瓜子呢。反正,那边的瓜子又便宜有好吃。”
听了这话,马文梅又急又气。她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许母那个没什么见识的乡下老太婆。不知是被哪路神仙庇护了?周遭就跟有道铜墙铁壁护着似的,把她护得滴水不漏。
马文梅几次三番算计许母,却每次都撞得头破血流。
她不甘心就这么输给许母,同时她也不想放下到嘴边的那块儿肥肉。
于是,马文梅干脆就下狠心,拿出一大笔钱,找了小西庄三队的长舌妇马大娘聊天。
说起来,这马大娘还跟马文梅沾着亲呢。马文梅带礼物上门,马大娘自然就就亲热地接待了她。马文梅一口一个姨奶奶叫着,两人自然亲近了起来。
可是,等到马文梅说明来意之后,马大娘却一口回绝了。
“文梅,你还是别开玩笑了。我可不敢去招惹那个许秀兰,那女人急眼真敢拿镰刀砍人的。”
“姨奶奶,您别急呀,听我细细地给你说。”接着马文梅连哄再捧的,给马大娘出了许多注意。最重要的是,她承诺了一笔让马大娘动心的好处费,马大娘这才改变心意。
“您呀,就像我刚才教您的那么说,肯定没问题的。既然这个瓜子厂都是属于小西庄的,许秀兰自然应该把这个配方公布出来。这么藏着掖着的,还不是她要当经理掌握这家瓜子厂么?她嘴里说得那么好听,厂子是为大家谋福,可实际上,还不是她想为自己家赚钱?”
在马文梅的洗脑之下,马大娘越想越觉得许母就是在剥削他们。
马大娘原本就因为性子刻薄,当上了瓜子厂的巡检员。她把这些想法跟那些喜欢挑事的同事一说,大家也都觉得她说得有理。
于是,很快关于许母的流言蜚语就起来了。
“说什么瓜子厂是小西庄3队的,实际上,还不是掌握在许家人手里么?”
“到了现在,咱们的地全都给他们种上向日葵了?结果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也有人很快就反驳了他们。
“上个月刚领了奖金,你们忘了?”
“不愿意种葵花,你退股就完了。西边的那些地,”
一时间,两方人马僵持不下,许母也急忙把陈小英叫回家想办法。
刚好这一天是礼拜六,当天晚上董香香就回家了。
本来建了瓜子厂之后,就没她什么事了,她平时假日有空,会提着自己做得点心去见鲁师傅,或者拿到城里卖。许母忙着瓜子厂的事,也就默认了她自己做点心买卖的事了。只是提醒她灵活些,别让工商抓到。
可是,今天这事实在太特殊了。许母干脆就把董香香也叫来,一起过来开会了。开始的时候,董香香只是安静地坐在一边旁听着。
陈小英也做了一些调查工作。
“婶子,这事肯定跟马文梅有关系。到现在,她还打咱们这瓜子配方的注意呢。我打听了,她前几天去找过马大娘,马晓月的男人前些日子也神神叨叨的,好像拿了咱们厂里的配料。然后,厂里就出现这些言论了。”
许母皱着眉头,想了想。“就算知道是马文梅背后捅刀子,咱们也只能先压下厂里的这件事了?不然,继续这么闹下去,人心浮动,咱们都没办法正常生产了。”
她说着又看向董香香。“香香,厂子里的事你也都听了,你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么?”
这一二年下来,许母已经习惯在关键的时候,询问问董香香的意见了。在她看来,董香香的脑子实在太好用了。似乎就算有什么为难的事发生,董香香也能想出恰当的解决办法来。
这一次,董香香当然也没让母亲失望。她抬起头,用那双黑白分明地杏眼看着她,嘴角忽然就扬起了一抹笑意。
“妈,厂里那些闹着要退出的人,咱就让他们退呗!他要种粮咱们就把可种粮的地配给他。只不过以后在分钱的时候,他就永远别想再拿。
而且通过这件事,完全可以彻底把厂子完全分开,就像包产到户那样。每人占多少彻底分清楚了。不想要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那份给卖掉。而且,我想经过这段时间发工资和分奖金,村里那些种粮的肯定有人改变主意,想要加入进来吧?”
许母和陈小英听了董香香的话,顿时就是一惊。
董香香却继续说道。“既然让您带方子进厂,那自然也得把咱们家的这个方子占多少给分清楚了。如果给得合适的话,咱们当然可以把方子公开。”
许母听她说要公开配方,心里就有点急了。“可是,方子一公开,马文梅那边就能炒咱们的瓜子了。”
董香香却冷笑道:“还怕她不用这个方子去炒瓜子呢?”
陈小英脑子反应够快,随即问道:“香香,你是要给她个假方子?可是,这能行么?她厂子里的师傅难道不会认出来么?”
董香香却说:“主料没有变呀,自不过稍微做了点调整而已。到时候,咱们也可以说,这个方子是厂里的命脉,自然要保护它。只有对厂子贡献最大的人,才能知道具体的方子配比。”
“原来,还可以这样呀?”陈小英听了这话,顿时就瞪大了双眼。
到现在,她是彻底服了董香香这脑子了,也不知道她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盘算?
许母也笑着对陈小英说。“我就知道,我们家这小丫头肯定有办法。”
三人又具体商量了一下,陈小英就先回去了。
那天晚上,许母放下心事,干脆就亲自下厨,给董香香做了点好吃的。娘俩一边吃饭,一边谈一些具体操作问题。
第二天,董香香在家里休息。
许母和陈小英就去找厂里的领导层商量这件事。很快,厂里就开始行动起来。
到了第二天,厂里就宣布了,不满厂里福利的人,可以退出小西庄瓜子厂。厂里可以赔偿离开的人的损失。
马大娘是收了马文梅的好处费的,这种时候,她自然也就站在人群里继续折腾了。很快她转头对旁边那位同事说:“说得倒是好听,我家那块儿田里都已经种上向日葵了。他们怎么把那些葵花给我变成粮食?说让退出去就退出去,再给点钱就打发我们?到年底,我们没钱又没粮的,让我们喝西北风去呀?”
陈小英站在人群前面,看着马大娘不但没生气,反而笑道。
“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厂子里自然不会让大伙吃亏的。马大娘,您是真的要从瓜子厂退出么?”
因为陈小英直接点名了,马大娘也没办法继续搪塞了,一咬牙就开口说道。“国梁妈连秘方都不愿意交出来,到头来还不是利用我们这些人白给她干活。在呆在这儿没意思,又是赔得足够的话,我自然是想退的!”
陈小英又问:“好,您放心咱们厂里绝对会给您一个交代。我在问一句,别的人还有想退得么?”
之前,这帮人闹得挺凶的,可是除了马文梅找的马大娘和其他两个无赖汉以外。大家都不愿意从瓜子厂退出去。毕竟,他们刚分了奖钱,除了固定工资以外,每人有一百块呢。
陈小英又反问询问了好几遍,于是,当场找出那三个人当初按了手印的合同。然后,开口道:“既然都决定退了,那这个合同也就没用了。”
她说着,就把合同当场撕了。
那三个人一看她撕毁合同,也就急了。“陈小英,你干嘛撕我们的合同,咱们这可没讲好呢。”
陈小英却笑着说:“大伙别急呀,我马上把地里的粮食也陪给你们。陈二叔,陈三叔,陈四叔你们先出来吧?你们把种了粮食的地换给他们三个,以后就是咱们瓜子厂的人了。”
陈小英说完又转头看向那个要退出的人。“怎么样,陈家分得可都是好地,地里也都种着粮食呢。到了冬天,你们绝对不愁没粮食吃。这三个月你们一直在厂里干活,领的补助和奖金就算赔偿给你们得了。这样你们也不亏吧?陈家这几位叔叔,可都是种地的好手。”
马大娘三人听了陈小英的安排,当场就傻掉了。这陈家三兄弟不止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人也比较混。陈家老二年轻时还因为打过架,坐过大牢。平时在村里,根本就没人敢惹他们。谁成想陈小英居然去找了他们来?
这回好了,马大娘他们如果敢反悔,陈家三兄弟绝对会弄死他们。
就这样马大娘他们灰溜溜地离开了厂子。
人群里的许二桥默默地看着这三人,流了一脖子冷汗。幸好马文梅没叫他挑这个头,不然他家老头子能活活打死他。
厂里的其他人一看,原来有人一直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的位子呢,自然也就消停了。
这次闹事不止是陈家三兄弟,还有另外两户种粮的也加入了进来。也不知道许母是怎么找他们谈得,反正这五个人是一心跟着许母干了。
更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厂里开始划分了。所谓“划分”,在村民看来,跟过去在公社记公分也差不多。
可是,因为许母把瓜子配方计算进来,就占了很多分。另外,厂里已经正式公开配方了,配方就放在许母的办公室里。想看得人都可以过去看看。
那些闹着让许母公开配方的人,落得这么个结果,自然是后悔极了。
就因为这个配方公开了,许母每年都得多拿不少钱。可是,到了现在大家想反悔已经来不及了。在闹事,他们也有可能被换过去,种粮食了。
这件事唯一得意的也就是马文梅了。她趁着浑水摸鱼,终于拿到了许母炒瓜子的配方。
这时候,她才知道许母一直在蒙她。总共也就不到十种,最简单不过的常用配料,许母亲愣是弄出几十种炖肉佐料来糊弄她。
不过,到了现在,马文梅也没什么心情生气了。她拿着这个配料让师傅去炒瓜子,炒出的味道果然差不多。
马文梅心中大喜,立马召集厂里的员工,开始大量的炒瓜子。
她受了许母这么大的委屈,终于到了扬眉吐气的时候了。这一次,她要凭着高超的手段,把许母的小瓜子厂彻底玩死。到时候,她要许母跪着来求她赏碗饭吃!
马文梅很快就找来那些销售商,以极低的价格,跟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正宗红梅瓜子。那些商贩一尝样品没问题,自然就跟马文梅签订了合同。
就在马文梅最得意的时候,马大娘带着那两个退厂的人,没少来找马文梅闹腾。
马文梅已经按照约定把钱还给他们了。可是,这三个人觉得赔了瓜子厂的工作,这样也太亏了。就想让马文梅额外多补偿他们一些。不然,在零食厂给他们安排新工作,也是可以的。
马文梅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的他们,可是心里却知道这三个,人品都不怎么样,自然也不愿意招他们这样的工人。当然,也不愿意多陪钱。于是,就总是拿话搪塞他们。
可马大娘三人也不是善茬,就一直堵马文梅。
有一次,在路上发生争执,还把马文梅推搡得,扭伤了脚。马文梅扬言要去告他们,这三人才算消停下来。
只是,被他们一折腾,马文梅就忽视了厂里的管理工作。等到她的红梅瓜子都发出去了,没过几天,那些商贩就开始在她厂子外面疯狂地围堵她。
“马文梅,你怎么搞得?你给的瓜子都是苦的。买瓜子的客人都给退回来了!”
“马文梅,没想到你是这种人,居然拿假货骗我们!”
“告诉你,马文梅你赶紧给我们退款!我们可不是冤大头,你不给我们退款,老子有的是办法弄你!”
到了这时候,马文梅整个人都傻了。
“不可能,怎么可能是苦的?咱们都是吃过的,那些瓜子没问题。”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个小商贩拿出一个臭鸡蛋就砸在她头上。
“你这婆娘心黑,为了赚钱什么都敢干。我猜,她买的都是便宜的沉瓜子,有的瓜子都发霉了,所以,才是那种味!”
“是呀,不然那瓜子怎么有的苦有的不苦的?”
这时候,就算马文梅在如何辩解,那些人也不会相信她。
因为有些商贩比较混,社会关系很复杂,马文梅也没办法,只好把钱都还给他们了。又因为她太贪,这次出货尤其多。一次砸下来,竟把自己这两年来辛辛苦苦赚的钱都赔上了。
因为总有人闹事,她厂里的工人也都急着忙着找她要工资,特别是那两个炒货师傅自知惹了货,怕马文梅找他们算账,早就收拾东西逃跑了。
就连马晓月这个好堂妹,现在看着马文梅也躲得远远的,生怕受她牵连似的。
马文梅下狠手,一心算计许母,可到头来,她却钻进了许母设下的圈套里。
马文梅甚至不知道,到底是谁在背后用这么狠的手段整治她。只是不管怎么说,她刚做起来的事业,一下子就彻底被打残了。
而且,她失信于那些销售商,自此在县城里是彻底混不下去了。
马文梅垮掉之后,马晓月本以为自家逃过一劫。
可谁成想,没过几天,许二桥就收到了陈小英给他的解除合同通知。
没人知道陈小英到底在私底下跟许二桥说了什么。只是,许二桥这个老实巴交的汉子,那天涨红着脸,低着头,离开了瓜子厂。
回家之后,就跟他媳妇大吵一架。
那事闹得特别严重,甚至惊动了他家老头子。许二桥被那老头狠狠打了一巴掌。许二桥就说,马晓月是搅家精,死活要跟她离婚。
马晓月连哭带求地认错,直到半月后检查出身孕,这一件事才算告一段落。
只是,自此,许红旗家那一支和许二桥他们家这一支,到底是生分了。
这件事算是彻底的过去了,许母却在偶然间,听见有人私底下议论,五里沟的那个私营的厂子倒闭了。那个姓马的女人和她丈夫离婚了。她把母亲留下的房子给卖了。一咬牙,就南下去闯荡了。
听了这些话,许母心底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自她做瓜子生意以来,一直提心吊胆地担心被马文梅给吞掉。
这两年,她屡次和马文梅发生摩擦,却屡屡都能顺利过关,甚至还能回手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击。
只是,她却没想过,马文梅那么厉害,那么强势的一个女人,居然真的说不行就不行了。
而这一切,都是董香香一直在背后帮她出谋划策。许母心中暗想,她好像一不小心就养大了一个不得了的孩子呢?
许母推开房门,走进昏暗的土房里。往里一看,粗重的木桌子上,正摆着一盘晶莹剔透的点心,旁边还放着一壶茶。
那茶是许红旗三儿子放探亲假的时候,特意从京城里买回来的。也给她家拿了一些,后来,董香香为了应景,就在城里买了一套青花瓷茶具。
许母原是不懂这些的。只是,此刻,董香香端坐在桌子旁,吃着糕点喝着茶,脸上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那一瞬间,许母觉得,她看到了一个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少女。她甚至忍不住想,如果香香生在古代,那她该是围着围裙在灶台前做那些精致稀罕的糕点呢?还是坐在一家华丽的大酒楼上,思考着这家酒楼的日常运作呢。
许母竟一点都不怀疑,凭着董香香一人之力,就能把一家大酒楼运作得很好。就像帮着她彻底整治马文梅一样。
到底还是不一样,董香香不是她家的孩子。她们许家似乎也生不出这样灵巧的女孩子来。
许母又忍不住想起了董香香那位外公,人人都说那位老先生是厨子,可实际上,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