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幻想空间]脱轨-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笔大单子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增加的数字比她将近两个月的奋斗都可观。
终于,无情时光如水,稀里哗啦地就流到了宣传期截止日,陈方舟一大早就拉着财务,把所有的造型业务签单都清点了一遍。
单子有零有整——差一点。
只差一点。
陈方舟抬头看了江晓媛一眼,见江晓媛紧张得脸色发白,他心里忽然莫名地软了。
有些人,自己已经无能再孤注一掷地去做什么了,但看到别人这样夜以继日,总是不由得感动,于是这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仿佛吃错了药,从兜里摸出一百块钱塞进收银台里:“我上礼拜去相亲,你给我做的造型,当时没打单子,现在补上。”
财务麻利地接过钱补上单据,最后核对了一遍统计结果,忍不住出了声:“店长,不对的,这个舞台妆当时是按照学生团购价格,给他们打了折,我们不按单子数量,按营业额算,可能还是不够。”
江晓媛:“……”
这是她当时为了推广舞台妆,擅自在宣传单上印的学生团购打折,真是恨不能剁了自己的手。
陈方舟:“还差多少?”
财务说:“一百六三块五。”
陈方舟:“哪个造型业务在一百六以上?”
财务:“活动期间日常妆一百,舞台妆一百八,定制两百六。”
陈方舟二话不说,掏出电话拨了个号:“你今天有空过来一趟,给你化个妆。”
祁连正在忙一份文稿,中途被陈方舟的电话打断,听了这个无理要求,他语气很不好地说:“你有病吧?”
说完他径直挂断了电话,奋笔疾书。
可是过了一会,祁连按在键盘上的手忽然一顿,他像是回过了神来,原地思考片刻,啪一下把笔记本合起来,站起来走了。
半个小时以后,祁连到了陈老板的美发店。
“来了来了!他今天要化个舞台妆。”陈方舟指着祁连,对一边的财务说,“开个单子,等会让他结账。”
第34章
祁连当然不可能让他们把自己祸害得一脸花;最后他在店里找到了他妈以前办过的一张会员卡;里面刚好剩了点没用完的尾款;正好够预付一笔预约业务。
算是给江晓媛顶了一张单子。
江晓媛没想到这件事会惊动祁连;最后还由他了结;顿时十分过意不去:“这多不好意思……”
祁连:“没事;反正你们店常年耍流氓;用不完的钱也不让往外取。”
直到陈方舟当众宣布新业务推行任务顺利完成;江晓媛还是觉得自己像做梦一样。
市场营销这件事,看着容易做来难,江晓媛接连失败,本以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营业额目标;不料居然就这么有惊无险地过了关。
说起来她也不是不愧疚不心虚的;从考核实习技师到推广造型业务;她每次都仰仗着各种好运气,每次都有人帮忙……就这样;任务也完成得像打擦边球一样,堪堪及格。
江晓媛总觉得自己这些虽然小,但着实惊心动魄的成就中掺杂着上不得台面的小偷小魔。
虽然看海伦他们气成一对葫芦还是很爽的,但……
江晓媛忍不住偷偷看了祁连一眼,祁连来去匆匆,特意跑来一趟,解决了她的麻烦,拎起外衣转身又走了,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因为陈方舟他们店是所有分店中唯一一家完成任务的,与同侪相比,可谓业绩斐然,陈方舟特意被大老板叫走了解了一下情况,很是长了一回脸,身为店长和功臣,他跟江晓媛一人得到了一封年终红包。
可惜,由于市场反应不良,一枝独秀也不好看,总部最终还是决定,取消造型设计业务。
这封不算太丰厚的红包,再加上江晓媛数十笔单子的提成,还有首席造型师那等同于高级技师的基本工资,江晓媛到了这个世界之后,手里第一次有了一笔钱,还清祁连的债务后,她感动地发现自己居然还剩下不到两千块钱,可以过年了。
店里从正月初二开始放假,假期长达一个月,是江晓媛来这个世界后最长的一个假期。初一那天提前下班,陈方舟这个家庭煮饭公下厨煮了一大锅饺子,给江晓媛和店里其他几个最后留守的年轻人一人留了一碗。
江晓媛已经看到他未来一辈子围着锅台转的命运了。
陈放走:“怎么样,你打算回老家?”
江晓媛:“再说。”
陈方舟:“大老板说了,年后让我给你提技师,不过你自己心里得有数,你离技师的水平还差不少呢,这一个多月别把技术都就饭吃了。”
江晓媛一口咬下去,皮薄馅大,肉汁四溢,香得很。
她说:“知道了,妈。”
当天,江晓媛仔细上网查了路程和车次,买好了回程车票,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打算去这个世界原来的江晓媛家里看看。
……以后就要变成她的家了。
江晓媛花了半天时间,在城市那些变得萧条的商场与超市中买了一些开始打折降价的年货,最后,她在大年初三的清晨,和一群大包小包的返乡民工一起坐在一辆四面漏风的大巴车里,摇摇晃晃地各回各家。
满鼻子充斥的都是汽油味和嘈杂的人味。
大巴在市区附近还挺正常,开了三个多小时,经过了一个偏远的县城,在那换了个司机接班,同时也迎来了好一帮奇葩的乘客。
有要求把活鸡鸭一起带上车的,有针对票价讨价还价的,还有走一段就要求司机在路边停车的。
车上没有售票员,那司机一人独自舌战群雄,从接班开始,一直在跟别人吵架,嗓门比车载噪音还大。
乘客:“你停一下,就停一下能怎么样嘛!”
司机:“今天你要随地停车,明天你就能随地大小便,你说怎么样嘛。”
乘客:“那我还要走一段,你得退我五块车钱。”
司机:“哦,你出去吃饭,吃完不消化拉出来,是不是也要盛好端回去让饭店退你钱?”
江晓媛被汽油味熏得头疼,同时听见有人唯恐天下不乱地小声欢呼:“要打起来了,要打起来了。”
果然打起来了。
交涉的司机和乘客很快战斗升级,从充满诙谐的互相讥讽上升到亲娘二舅的互相谩骂,江晓媛用力捏着鼻梁,在这样热闹的背景音里严肃地思考起了自己未来的人生。
思考了一半,她的手机响了。
电话里传出蒋太后的声音:“小妞,过年好!是我。”
江晓媛有心把“小妞”俩字糊在他脸上,但是一时摸不清蒋某人的路数,没敢。
“我是在你们上次上课登记的名单上翻到你电话的,”蒋Sam他老人家用领导视察的口气说,“我看了你给那个小丫头脸上画的面部彩绘,可以的,这个你也学过?”
江晓媛:“……不是跟你学的吗?”
“少扯淡了,我教你们那些都是糊弄人的,”蒋Sam毫不愧疚地说,“就你们店里那帮学员,一个个手比脚还笨,还想吃这碗饭?做梦吧。”
江晓媛:“……”
太后好像忘了她也是学员之一。
“我上回不是跟你说过以后有好事想着你吗,”蒋太后说,“现在有好事了,你干不干?”
江晓媛:“……啥?”
蒋Sam:“我以前那助理笨得不行,让我给踹了,你来吗?一个月给你开三千,有活给你算提成,将来等你翅膀硬了还能单飞。”
“三千?”江晓媛一时有些震惊,“蒋、蒋老师,你那么有钱啊?”
“不是我给你发工资。”蒋Sam说,“我不是挂靠了一个学校么?每个学期给他们上几节课,学校掏钱给我雇助教——你来吧,在破理发店里给人脑袋上糊大锅炉有什么意思?混不出来的。”
江晓媛一时有些呆愣,她并不特别了解行情,但是此时忽然意识到,蒋Sam可能不是她认为的那种普通职业化妆师。
一个学校为了留住他,巴结到给他请助理的地步,是什么概念?
这时,前面和司机战斗正酣的乘客尖叫着吼出一大串富有创意的脏话,打断了江晓媛的思绪,司机怒不可遏地把车停在路边,咆哮着:“不拉你了,滚下去!”
这一嗓子在突然寂静下来的车厢里显得格外刺耳,准确地透过江晓媛漏风的遥控器手机传到了蒋老师的耳朵里。
高大上的蒋老师顿了一下:“什么动静?”
江晓媛略尴尬:“呃……”
蒋老师很快反应过来:“哦,你在看打架哪?好了,那没事了,我就跟你说一下,你好好考虑,过一阵子再回复我也行。”
江晓媛忙说:“谢谢蒋老师。”
蒋Sam:“不用谢,你接着看吧,看的时候记得躲远点,别让他们殃及池鱼——嘿,有一次我就是,站得太近,打架那人一激动把我新买的擀面杖抽走了,还没拆包装,就让派出所的人当凶器没收了……这得罪谁了?”
江晓媛:“……”
原来蒋太后除了热爱剃柳叶眉之外,还热爱围观别人打架……这种活法还真是高雅。
还什么学校替他请助理,其实是吹牛的吧?
司机突然停车,刚才好几拨同他起过冲突的纷纷东山再起,七嘴八舌地群起而攻之,终于,司机怒了,他干净利落地拔下车钥匙,飘然下车走了:“老子不干了,想坐车自己推!”
三分钟以后,江晓媛跟着一干无辜的乘客,排成一排,站在了西北风呼啸的山路上。
她抬头看了一眼渺茫的前路,感觉还不如没收她的擀面杖呢。
江晓媛好像跟这条路犯克,这辈子没有坐车走这条路的命,原地徘徊了片刻,她只好尝试着给她上次联系过的邻居家里打了个电话。
艰难地沟通了各自的位置后,双方发现江晓媛这次降落的地点离他们家不远了,是不幸中的万幸,邻居的婶娘十分热心地差遣家里老公来接。
江晓媛搓手跺脚忍饥挨饿,已经彻底没有心情思考自己光明或是晦暗的未来了,她在原地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忽然看见远处来了一辆烟尘潇潇的三轮车,心里就涌上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开三轮车的大叔脸上带着不自然的微笑——肌肉冻僵了,一时回不去,他远远地涨着一张紫红如铜的脸,在寒风中大着舌头喊叫:“晓媛啊!晓媛!孙二伯来啦!”
江晓媛:“……”
那不祥的预感成了真,她是怎么会认为自家芳邻所谓的“开车来接”指的是四轮车呢?
江晓媛把羽绒服的帽子扎紧了,所有能扣上的扣子全部扣上,一直别到了鼻尖下面,双手全都缩到袖子里,全副武装地上了三轮车后面的露天大车斗,迎风泪流地准备开始一段跑车般拉风的旅程。
其他滞留的乘客见状,纷纷一脸惨不忍睹的表情,可是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已经大半天不过车了,总不能走回去,一些人也只好胡乱将惨不忍睹的表情收拾起来,一拥而上。
“师傅,那个小姑娘,也带我一程吧?”
“带我一程带我一程,我付车费,到你们家附近,找个有人有车的地方就把我放下来就行,我再去找别的车。”
“麻烦麻烦,大过年的出门在外,都不容易。”
“师傅……”
江晓媛艰难地把被领子遮住的口鼻释放出来:“好啦别吵!”
孙二伯笑呵呵的:“都来,都上来。”
猪队友一句话出口,众人立刻一片七嘴八舌的道谢,争先恐后地要往三路车后面有限的车棚子里爬,眼看要造成踩踏事件。
江晓媛只好急中生智地爆喝一声:“慢着,不白坐!十五块一位!”
此言一出,周遭顿时一片静谧。
大概是前一阵子疯狂营销的后遗症,江晓媛那一刻好像被一只巨大的钱串子附了身,自己都被自己震惊了。
不过她很快回过神来,口齿异常伶俐地说:“十五块一位,要走的上车,上满就走。”
孙二伯震惊地看着她。
江晓媛无视了他,双手揣在袖子里,摆出一副八风不动的地主婆模样。
终于,一个中年人率先掏出钱递给她:“带我一个。”
有了带头的,之后立刻又有几个人效仿,小小的三轮车很快被占去了半壁江山。
江晓媛:“二伯,没坐满咱们也走了,太冷了。”
孙二伯脑浆被冻得不太流动了,闻言愣愣地应了一声,一脚踩下离合,电动三轮车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嚎叫。
在花钱上永远都有拖延症的人们眼看他们要走,立刻激动了,当场有几个之前迟疑着不肯付钱的跳上三轮车,最后他们不单拉了个满员,还超载了一位——那位多出来的女青年只好半蜷缩着坐在了她丈夫的腿上。
江晓媛重新把脸缩回领子里,露出一双弯起来的眼睛。
头重脚轻的电动三轮乘着暮色,穿越寒冷的风与经年的尘埃,“突突突”地前往不远处鸡鸣狗吠的、闭塞的乡村。
江晓媛的归来引起了街坊四邻的轰动,大家纷纷跑出来围观,见她比离去的时候看起来还朴素,就纷纷放了心,夸赞起她来。
在这些留守老年人眼里,女孩家穿衣打扮,好像总是和一些品行不太好的事联系在一起。同时,他们也羡慕城里姑娘的美丽,同样的打扮,自己的姑娘这样做,就是堕落,城里的姑娘这样,就是洋气时髦,似乎他们是将自己的形象也移动到亲朋好友的后代身上——为了习惯忍受贫苦,便只好将贫苦当成美德。
仿佛好的人,天生来就是不配享受的。
这些人情世故江晓媛本来是一窍不通的,然而身在这个世界不过半年,她却已经见惯了三教九流,无师自通了起来。
孙二伯的车一共搭回来九个人,除去江晓媛,八个人每人交了十五块车费,总共一百二元整,江晓媛乐得做人情,收上来一回手,全都给了孙二伯。
孙二伯忙推:“这不行,不能都给我,是你替二伯收的钱,你想的主意。”
江晓媛:“还是您去接的我,没您我还回不来呢,再说您跟二婶还一直照顾我奶奶,我这就是借花献佛,自己都觉得没诚意呢。”
孙二伯出去接个人,始料未及地还赚了一笔外快,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逢人便夸:“这姑娘将来是做大买卖的料,有大将风度。”
有大将风度的江晓媛心里其实很没底,她根本不知道原主的家在哪,只是通过电话推断,应该和孙二伯一家是邻居,就一直跟着二伯到了孙家门口。
江晓媛发现自己不用找了,在离她二十米远的地方,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正拄着拐杖望着她。
这个老太太,江晓媛是见过的,她年幼时从父亲的旧相册里翻到过她的黑白照片——照片里当然要年轻很多,未到中年。
她嘴角略微下垂,头发一丝不苟,双颊凹陷,看上去不太慈祥,像是有些不苟言笑,眉目间年轻时候的影子依稀,只是一把白发在渐次黑下来的空中显得分外扎眼。
像是时空倒转了,死者复活了。
老太太见了江晓媛,态度并不热络,只是颤颤巍巍地走过来,自然而然地牵住江晓媛的手,像是牵起一个在外面玩得忘乎所以不肯回家的小孩子。
“走,”她淡淡地说,“咱们回家了。”
第35章
什么是平行时空呢?
微观的看,或许就是同一个人身上会发生的无数可能性?人的一生中,也许每一次一念之差,都会造就两个背道而驰的平行空间。
每一个时空中的那个人,都是她自己。
这一点江晓媛在踏入原主人房间的时候;深切地感觉到了。
所有的杯子都放在左手边;把手也冲左,但笔和工具在右边——这是因为江晓媛虽然不是左撇子;却从小就习惯用左手端杯子。
桌上的笔筒里插满了笔,一多半是不能用的,笔尖冲上闲置着,这也是她的怪癖之一,笔用完了不扔;哪怕不能换芯。
床铺总是靠近一角;永远不放在正中心。
江晓媛试探着坐在旧木头桌子旁边,她忽然心里一动,弯下腰拉开最下面的抽屉,果不其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个铁盒子。
一切都是她的习惯,江晓媛根本不需要向谁打听,她本能地就知道这屋里有什么。
江晓媛把铁盒子端出来,知道这里面放着她在这个时空的珍藏。
在原来的时空,她也有这样一个盒子,虽然比这个锈迹斑斑的蛋卷盒子高档很多。里面有一打学画的考级证,有她第一根用完的眉笔笔头,有她小时候从父母那收到的生日礼物——长到十来岁以后就没有了,过了十岁,他们就不再费心买玩具哄她开心了,只省事地给她个红包,让她喜欢什么自己去买。
过了十岁,她也确实很少有机会和父母交流了。
江晓媛深吸了一口气,打开这个世界的盒子,像是揭开了一段她没有来得及经历的过往。
盒子锈得不行,很费了她一番力气才抠开,之间里面装得满满当当、沉甸甸的,有高中录取通知、有特意打印出来的中考成绩单纸条,有一本翻得卷边的盗版英文小说《玻璃城堡》,一盒掉了壳的旧磁带,已经坏了的随身听……
还有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不知是哪个不出名的景点,她看见一家人在一块明显是人造的巨石前合影,景点很挫,人的打扮也很挫,看向镜头的表情是一水的痛苦严肃,仿佛不是来旅游的,是来汇报思想工作的。
里面有头发还大半黑着的奶奶,有她这个世界的父母,她看着他们,那么的陌生,那么年轻而憔悴。
她不由得产生了某种疑惑——是这两个人吗?她的父母是长这样的吗?
眉目轮廓是熟悉的,可是气质、神情却又天差地别,同样的人,难道穿名牌打理好造型,就是个贵妇人,穿着碎花旧棉布衫,憔悴而充满戾气地望向镜头,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妇吗?
江晓媛把照片压在最下面,深吸一口气,双手合十,指尖抵在自己的额头上。
灯塔助理告诉过她,当她被从撞树的车里甩出来的时候,她原本的时空就分成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她死了,一种她被救活了,这两种情况分别继续发展,发展出后续更多的可能性,形成如同大树枝杈一样复杂的、无数个平行时空。
她的生活就像一条平铺直叙的直行道,突然一分为二,成了分岔路。
原本那条路在分岔的一瞬间,就戛然而止了。
停了,不存在了。
以后每一个分出来的平行时空里都会有一个她存在,活着或者已经死了,作为一个既定的结果,供她的父母亲人与朋友们面对。
他们或悲痛或庆幸,然后继续在不能回头的时间上狂奔而去,从头到尾不知道还有一个被遗漏的她。
此时已经夜深人静,老人家躺下的早,已经在隔壁睡着了,江晓媛在一站昏黄的台灯下,突然之间就不由得悲从中来。
她从酷暑到严寒,整整大半年疲于奔命下压抑的悲伤好像才回过味来,找到了流泻的途径,一股脑地奔涌出来——她消失得这样无影无踪,或许只有时空法则记得她,预备着她一旦回到灯塔,就将她绞杀得灰飞烟灭。
她少时性格乖戾任性,少有朋友,父母二人整日奔波,几乎没时间管她,她寂寞地陪着自己长大,身边只有一茬一茬比日本首相换得还快的保姆。
江晓媛也曾经有过无数怨言,幻想自己有一个温暖而热闹的家……而现在,不温暖的也回不去了。
江晓媛想起她爸,十天半月不见得能见一次,每次一见她,必然要皱紧眉头,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大概很多父亲对后代的要求总是以自己为参照物,按照他的标准,江晓媛太拿不出手了。
要是他现在看见她经受了这么大一番变动,还磕磕绊绊的生存了下来,会不会很惊讶呢?
可惜她再也没机会回去讲给他听了。
江晓媛一直哭了半宿,哭到最后头疼了起来,总算是把半年多压抑的情绪哭尽了。
她这才进入中场休息,把铁盒子收好,轻车熟路地在下面找到了一个硬纸板粘的夹层,从中翻出了一本原主人的日记。
江晓媛哭哭啼啼地擦干净鼻涕眼泪,准备好好拜读状元那光辉的生平。
状元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年纪还小,经常会长篇大论一些鸡毛蒜皮,后来大概是懒了,行文开始变得三言两语,只挑重要的事提两行。
状元的风格基本如下:
“X月X日,晴:今天在楼道里听见四班那红眼镜酸溜溜地说要超过我,呸,做梦。”
“X月X日,阴:今天物理老师抄错数了,还说我做得不对,老柿饼真不是个东西。”
“X月X日,小雪:今天有个弱智给我写情书,话都说不利索,真急人,怎么没先找他家狗练练人话口语呢?”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江晓媛看得十分凌乱,对状元就是她本人的这事有了点真实感——这熟悉的简单粗暴风格。
到了最后几页,状元渐渐地连日期也不写了,只是偶尔留下只言片语,更像是心烦意乱时的信手涂鸦。
江晓媛看见她写道:“奶奶摔了,我爸在就好了。”
后面换了一种笔,似乎不是同一天的记录,状元隔着几天,对之前的自己隔空喊话:“你爸早变死鬼了,别做梦了,自己上吧。”
后面“上学”还是“退学”的字样纠结了一大片。
然后江晓媛找到了她最后一篇日记,铅笔写的,字迹已经被蹭得有点模糊了。
这是她留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言语,一共两行。
第一行写着:“没钱,不念了。”
第二行写着:“我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戛然而止。
之后状元在乡间打工也好,打理贫瘠的土地也好,大概是忙得不可开交了,漫长的纪念里,她再没有写过一句话,她的整个少女时代都压在这个运动会奖品的本子里,藏在了悄无声息的夹层下。
江晓媛从头到尾看完,已经接近凌晨四点,她重重地吐出一口气,把窗帘挑开一条缝,看着窗户黑洞洞的背景下光怪陆离的冰花,只觉得“出人头地”四个字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第二天上午,江晓媛顶着一双沉重的黑眼圈搅合肉馅的时候,祁连打了电话来。
江晓媛一边做着机械劳动,一边对他说:“查岗啊?我还活着,灯塔那边这两天也消停了,我看那病毒没准已经死了,你放心吧。”
祁连沉默了片刻:“……我没不放心。”
江晓媛:“嗯?”
祁连:“就是刚看见你把钱打回我账户了……其实不用那么急的,等年后回来,手头宽裕了慢慢还也一样。”
“哦,原来是这件事。”江晓媛想。
她还以为他账户上会有余额变动的短信提示,打了钱以后就忘了跟他说一声。
“正好有,就还了,”江晓媛说,“你帮我很多了,谢谢啦,等我以后发达了,一定忘不了你。”
祁连:“……”
最开始,他根本不相信江晓媛能活下来,后来发现她是最后的机会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成功,只好把她当成沙漠里的嫩芽,诚惶诚恐地随时照看着,谁知道也才不过是一走眼的工夫,她的翅膀居然已经这么硬了。
硬到她说“发达了忘不了他”的时候,祁连居然没觉得好笑。
那边的江晓媛却突然想起他那天傍晚的背影,一叫就来,事后不居功也不吭声,自己默默地走开。她一开始总觉得祁连身上有种匪气,可是时间长了,居然发现这个人其实很靠谱,脾气也不错,有点像长得像狼的大狗,只是看起来吓人,有獠牙,獠牙收起来,就是长久而不表露的温厚。
她忍不住对祁连提了蒋Sam的邀请:“我一个朋友前些天打电话让我过年去他那里做事……”
祁连有些意外地停顿了一下,随后问:“做什么?”
江晓媛:“化妆师。”
祁连:“化妆师?主要哪方面的?”
江晓媛:“……”
她其实并不了解职业化妆师是干什么的,美发店也没有条件让她充分地搜集信息,到现在只是有个模模糊糊的概念,一时真有点说不清楚。
祁连:“你那个朋友干什么的?”
江晓媛:“……老师?”
这她更说不清了,她连蒋Sam真名实姓是什么都不知道。
祁连叹了口气:“你有方向和志向是挺好的,但是最好还是稳妥一点,不要太着急。化妆师方面我也不认识太多人,等过一阵子给你打听打听,有合适的地方再去吧?”
江晓媛:“等等,我不是……”
祁连:“嗯?”
江晓媛闷闷地想:“我只是想听个认识的人的意见,没有让人帮忙找工作的意思啊。”
可这句话说出来有点不识好歹的意思,在和顾客的无数次交锋中慢慢开始学会说话的江晓媛犹豫了一下,又给咽了回去。
祁连:“再说,真换了地方,你住在哪也是个问题对吧?慢慢来吧。”
江晓媛无从反驳。
就这样,她在老家住了大半个月,每天暗自琢磨,没能琢磨出个所以然来。
书也好,前辈也好,大家只会告诫你多吃蔬菜水果、多努力多思考,没说吃哪种蔬菜水果,也没说努力思考向哪个方向。
老家当然没有电脑和网络供她消遣,电视江晓媛不爱看,于是她渐渐地耐下心来,把状元的藏书挨个翻了出来。
江晓媛想:“既然我们是一个人,我怎么可能看不下去她的书呢?”
说来也奇怪,她这么一想,看书就困的毛病居然奇迹般地自愈了。
原主人的藏书很多,大部分来自县城新华书店——扉页上有书店的章,状元都用旧挂历给它们包了书皮,看得一丝不苟,书页间别说笔记,连折叠都没有。大概受县城的书店规模限制,她买的基本没有时下流行的畅销书,有一些经典名著,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心灵鸡汤。
江晓媛看完了比她一辈子的阅读量还要多的书,不过对她时下的纠结没啥帮助,因为看的是书,不是说明书。
转眼就过了十五,年味随着春风飘散,她也要走了。
她然后留下了一千块钱,和奶奶告别。
奶奶依然是宠辱不惊的模样,听见她要走,也只是应了一声。
“去吧,”她说,“我不懂外面的事,但是你总要出去的。”
江晓媛出发的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