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千风水师-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头来又以身化入九州,虽然只是一缕神念,但也代表了他的一种精神。最后当洪涛看到这颗灰珠飞来时丝毫没有惊慌,因为他知道炎帝绝不会加害于他。
因此,洪涛便坦然的站立于原地没有任何动作。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有一种猜测,因为灰珠的颜色和地气太相似了。
如果他所料不错,这颗珠子应该是炎帝数千年来所积攒的地脉之气所凝结。准确来说是专门为他量身打造的乾龙,艮龙之气,以炎帝的眼光自然是轻而易举的看出了他所修炼的境界。
在二女惊奇的目光之中,灰珠一分为二分别进入洪涛的左眼和右眼之中。顿时他就感觉到左眼处一股温热之气逐渐的融入,右眼却是一股冰凉之感。
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洪涛有些想呕的冲动,不过他还是勉强忍了下来。慢慢的,那种不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却是转变成了一种舒适。
只见两窍之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逐渐成形,很快就凝聚成龙的形体,但是却缺少了一丝灵动,也就是神韵,仿佛这个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才能形成。
就在这时,虚空中再次响起炎帝的声音:“龙之神韵需自身感悟,这个本帝帮不了你。再见了,孩子们!吾本生于天地间,神散归真还自然,护吾华夏五百年,消病去疾无所恋……”。
善良仁慈的炎帝老祖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不知道有没有拨动您内心的那根神经。反正沧海是融入感情在写,希望大家在轻松的同时能收获一丝感动,体会到人性的无私和真善美……
第120章 又是别离
慢慢的,炎帝的声音逐渐消散,再也无法听到,整个地下大厅显得空空荡荡,了无生机,好似他老人家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一般。
几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他们虽然知道炎帝消失的只是一缕神念而已,并不是真的离开了,但还是难免遗憾和悲伤。毕竟他老人家这一离去就代表着与这个世界几乎天人永隔了。
众人所不知道的是此时大明国土的情况:几乎整个大明境内都降临下一丝丝的光雨,说是光雨是因为它们都是由许多白光点所组成。
不过这些光点没有道行的人却是无法看到的,但不代表没有人知道。远在普救寺的普度和尚此时正在默念经书,可是突然间看到这漫天的光雨,诧异不已。
不光是他,普救寺方丈普空,白马寺方丈智贤,还有许多洪涛认识和不认识的同道之人,甚至还有一些他未来的敌人,都感觉到了这股生之力量弥漫向整个大明的领土。
可是大多数都是面露疑惑,能真正知道这些力量的毕竟还是极少数。武当山真武绝顶之上,单蝶影在那位若彤仙子的严厉约束之下,不得不收起顽皮的性格,专心的投入了修炼之中。
暮尘看着漫天的光雨,悠悠一叹:“炎帝神农的救世之光,看来老祖宗这次是真的离开了华夏,莫非四弟位于神农架不成?”暮尘压下内心的疑惑再次向远处看去,仿佛他想透过无尽的云雾寻找到洪涛的身影。
如今在大明范围内的救世之光开始缓缓的散去,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好多人多年无法治愈的顽疾居然瞬间痊愈。
甚至还有一些病重垂危之人病情一下子减轻了许多,脱离危险期,相信只要好好调养便能痊愈。还有一些难产中的妇人奇迹般的脱离危险,孩子顺利出世。
这种情况把旁边刚刚问出保大人还是孩子的接生婆一下子就完全傻眼了,楞在那里完全说不出话来。诸如此类的事情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这些人反应过来之后都是当场跪拜下来感谢上苍,让他们从此脱离了痛苦。所有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生积德行善最终却是遭遇了不幸。
炎帝深知民生疾苦,便拼尽自己最后所剩余的那一点力量救助他们,他觉得这也是他所能尽的最后一份力了。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炎帝的这股神秘的救世之光还要守护华夏五百年,但是由于他的力量确实有限,并不能救下所有的善良之人。
对此想必他老人家离开时亦是带着一丝遗憾吧。这便是人类的始祖三皇之一的地皇,炎帝神农氏的博爱胸怀和舍己为人的大德大善之举,他也注定了将被万世所敬仰。
看到炎帝光化,洪涛悠悠一叹:“走吧,此地已经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有些事咱们出去再说吧”二女听后满脸遗憾的点点头。显然她们也为炎帝的离去而难过。
二女也知道,现在失去了炎帝的庇护后,这个地方是没有办法再待下去了。几人都怀着沉重的心情和对炎帝老祖的不舍缓步走出地宫,回到了她们的住处。
众人相继落座,洪涛亦是暂时压下内心的伤感,对二人开口言道:“明日你俩离开此处前往西安府的方向,寻找秋翁前辈吧,这里如今已经不适合你们待了。
趁今天晚上尽快收拾一下,记住尽量走凡人聚集的地方,不要从山中穿行。因为大部分修为高绝的练气士,都会隐藏于深山之中,万一遇到总归是不好的。
即便是在凡人界恰巧碰上练气士,他们应该也会有所顾忌不会选择在凡间对你们不利。只要运气不是太差,你们顺利到达西安应该问题不大”。
二女听后均是站起躬身点头拜谢,对此洪涛只是微笑着摆手。其实他的心里也不是滋味,先是单蝶影离她而去,然后又是炎帝老祖宗刚见面便分开。
现在又是她们二姐妹,为何这世间要有如此多的离别之苦呢?有时候他想想或许一个人孤独到终老才更好,那样就不会有亲人,情人,朋友的离别之痛了。
芙灵此时眼泪汪汪:“先生你要多保重身体,芙灵此生是没有福气来伺候您左右了。我一定遵从先生的教诲努力修炼,早日踏入道境,与先生一同飞升”。
魅灵虽然没说话,但也是眼泪婆娑的不停点头。看到她们姐妹如此,洪涛的心里亦不是滋味。他感觉自己快经受不住这种场面了。
于是,连忙站起身,故作镇定的勉强一笑:“好了,你们俩休息吧,贫道要走了,我还有许多大事需要做呢,呵呵!”说着他就要迈步离开。
此时,魅灵忽然开口泣声笑道:“先生留步,要不你今晚留下吧,反正我们姐妹这里也宽敞”芙灵虽然没有明言,但也没出口说话,说明她亦是默许了。
洪涛哪能不知道这丫头的意思,但是在他的心里朋友就是朋友,因为他内心的那个位置已经被单蝶影占去了,便不会留给她人。听到她的话,洪涛暂停了一下脚步:“贫道自有去处,你们一路小心便是,后会有期!”。
说完洪涛便化作一道残影失去踪迹,原地只留下泪眼相拥的两姐妹,默默的良久伫立。她们知道此次分别之后便是天各一方,再相见就不知道会是何时了。
洪涛出了两姐妹的住处之后发现天色已然到了黄昏,于是,他选择好方向,施展神行之术加快脚步向神农架森林的外围而去。
如今成功凝聚出双龙,不但是他的目力更强了,连修为也跟着水涨船高。现在即便是连续奔波一整天不吃不喝,也是没有任何问题。
此时如果有人注意到他的眼睛就会发现和常人有很大的不同,不但更有魅力了,而且眼睛的深处还有拥有一种温柔的霸道。
或许黄帝的霸道也与他所修的风水之道有关吧,洪涛不由自主的想着。风水之道乃是寻龙,化龙之道。说白了它就是以天地大势为模板,将身体化作类似的结构。
正所谓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便是这个道理。天地大势包括天空之势与地脉之势。地脉之势对应的就是寻龙地师,而天空之势也就是易龙师之境了。
为何,易龙者便是改变龙脉的走向,当然只能小规模的来改动,不可能是整体的移动。一个是力量达不到,另一个便是天罚之力非常人所能抵抗。
除非晋升为大道天师,否则要么是完全不可能,要么就是自寻死路,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自不量力的易龙师,最终都是难逃一死。
且说寻龙师之境乃是开启身体的桎梏之门,需养身体九龙方能以九龙之力而破之。天地之势无外乎九龙之势的范畴,这也是为何净世典要养身体九龙的原因。
可以说九龙便是大势之中的一道准则,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当初大千真人为洪涛讲解风水道时开篇就是先讲中华大地的九龙之势。
由此足矣看出大千真人的风水学造诣早就超出了寻龙师之境。或许因为自身身体的一些原因未能突破,但他的心境以及见识绝对已经到达了易龙师之境,洪涛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如今洪涛已经养成了双目之龙,接下来就是修炼其他窍的真龙了。这个不能操之过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勤修苦练,努力提高心境修为自然会水到渠成。
想到这里,洪涛突然间心中有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以红尘历练煅造心境,在增加阅历的同时磨合性情。而后以山川地理大势强化九龙从而来提升修为。
这也是洪涛现阶段所能想到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了。于是他便一边在山川之间行走修炼,一边在人类社会做着他的游方术士,增长见闻的同时也在缓慢的提升着修为和心境。
当然,净世典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他还是在研究有关阳宅篇的知识。如今他所需要加强的,就是在具体勘察阳宅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有益或有害的内外之景。
阳宅内外景之影响也可以通过几个具体的景例来看出,具体如下:
宅西有路,财神光顾。瘦长之屋,运程受阻。强邻压境,难以出头。
宅东有水,紫气东来。大门低矮,财运之宅。屋小门大,破财口角。
宅旁有砂,财富到家。前门大空,宜室宜家。断垣之壁,财运之象。
开门枯树,如见大墓。旧屋加楼,当心受克。横梁压顶,情绪不行。
白墙兰瓦,居丧之家。宁住庙前,不住庙后。门前垃圾,霉运连连。
屋前绿化,有利开运。小桥冲屋,家破财散。市场之住,大凶在户。
西北有树,财运光顾。屋型如舟,难活到头。瀑布近旁,不宜新房……
当然这也只是一些小景的事例罢了,具体的勘测之中还需要风水师自己来不断的学习和思考。风水师只需记得一句话,万物皆为景,是景便会对阳宅产生一定的影响,或大或小,或好或坏,全凭风水师的判断。
第121章 借宿玉泉寺
当天洪涛出了神农架森林后一路疾驰,在天黑之前终于赶到了兴山县城,而后开了一间客房,安然一夜到天亮。就这样一路游览名山大川,体验风土人情,日子在平静祥和中悄然而过。
如今洪涛再也没有了当初轻松惬意的心情,有的只是孤独寂寞相随,奋发图强相伴。因为他知道想要在三年内顺利踏入易龙师之境,而后去接单蝶影归来着实不容易。
现在他的双目之龙已然成形,可以说如今已经成就了龙睛,龙若是想飞天必须要有那画龙点睛之笔方可。只是现在洪涛还缺少那一丝龙的神韵。
这也只有等以后寻找合适的机会了,他如今的任务就是先凝聚身体的九龙,待九龙齐聚,再去寻找印证那刻画神韵之法,从而踏入高等寻龙师的境界。
之后才有资格展望那令人魂牵梦绕的易龙师之境,只是这寻龙之境的巅峰亦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没有那股坚韧的毅力和一定的机缘也是不可能的。
想当初惊才绝艳的大千真人都未能踏入易龙师的境界,就可想而知,想要突破身体的那层桎梏有多难,那可是与天地规则之力相抗衡。当然祖师肯定是身体方面出了一些问题才会空留遗憾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这就是逆天改命,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不再受大道所束缚。洪涛知道这条路很长,很艰辛,但是他有着足够的信心能突破。
这个信心一方面来自于他站立在大千真人这个巨人的肩上,祖师虽说没有突破到易龙师之境,但心境修为和见识足矣与高等易龙师来比肩。
因此,说大千真人乃是时代的巨人,翘楚一点也不为过。若不然当初的大千门也无法在道门中名列前茅。另一方面便是洪涛欠小丫头的一个承诺,三年如果能争取到,他自然不愿意失信于她。
故而,这一路走来,洪涛并没有过多的耽搁,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历练和修行之上。好在苍天不负,他的双耳之龙亦在快速的凝聚之中,相信假以时日便能如愿以偿。
经历过这么多离别之痛,洪涛好似对这世间的事淡漠了许多。他觉得前路之上怕是再也无法再遇到一个能交心的同道了,或许应该叫做前路再无知己吧。
这一路走来,很快七八天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算算时日如今已然是十月的上旬,天气也转入了初冬的季节。在这一日,洪涛又到了一座历史古城宜昌。
宜昌是一座古城,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宜昌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距今一二十万年前,在宜昌境内的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
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改夷陵为临江郡。
建安十五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秭归、枝江、夷道等四县。三国时,吴黄武元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
晋太康年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宜昌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
宜昌的名胜古迹众多,比较有名的有:天然塔,西岭峡,长坂坡,娘娘井,太子桥,玉泉山,玉泉寺,关岭,周仓墓,楚昭王墓,珍珠泉,玉虚洞,屈原祠等。
相传宜昌还是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的故乡同时还是楚大夫屈原的故里。至今还存留着昭君宅与屈原祠,吸引了许多有识之士前来参观。
这次,洪涛还没有到达宜昌城天色便是暗了下来,无奈只得暂时在古城之外的玉泉寺落脚。看到这座恢弘的寺院,令他想到了当初和普度和尚在白马寺的日子。
想到这里,洪涛的脸上浮现出恬静的微笑,而后却是化作了一声叹息,如今故人已远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将这丝落寞压在心底洪涛抬脚步入面前的玉泉寺山门。
玉泉寺为佛教圣地天台宗祖庭之一,曾与浙江天台国清寺、山东长清灵严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天下四绝”,被誉为“三楚名山”。
洪涛刚刚站立在玉泉寺的山门,便有一个小沙弥上前行了一个佛礼:“阿弥陀佛,小僧虚竹见过这位道兄,敢问来我玉泉寺有何贵干?
今日我寺接待客人的时间已过,道兄若是前来上香,还请明日早些为好”听到这个小和尚的话,洪涛的内心不由苦笑:贫道的道心可是很坚定的,还没有改投你佛门的打算呀!
不过表面上他却是伸手打了一个道揖,笑曰:“无量天尊!贫道大千门游方道士大千,见过这位这位佛友。只因如今天色已晚路过宝刹,借宿一宿,还望佛兄通融,呵呵!”。
小和尚听后,面露犹豫之色,而后有些为难的开口:“还请这位道兄见谅,并非小僧不通融,实在是今日客房已满不便留宿,实在抱歉呀!
道兄若是能多走几步或许可去前方的农家留宿,实在过意不去,罪过,罪过呀!”洪涛听后,脸色有些黯淡的叹了口气,正欲转身离去,突然便听到小和尚身后响起一个声音。
“虚竹师弟,此时天色已晚,去农家借宿亦是多有不便,大家同为出家人,还是相互帮衬一下吧,以免同道嘲笑我玉泉寺没有待客之道呀!”随着这个声音,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和尚缓步从寺中走了出来。
看到这个和尚,小沙弥颔首一礼,而后面露为难之色:“阿弥陀佛,见过智文师兄,小僧也不是非要阻这位道兄在门外,只是客房确实已经住满了呀!”。
智文听后微笑着摆摆手:“不妨事,师弟你先下去就是,这里的事情就交于我吧,师兄的房间还算宽敞,相信住两人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呵呵!”。
虚竹听后无奈的点点头:“也罢,师兄决定便好,那小僧先行告退了,师兄请便”说完虚竹冲二人分别行了一个佛礼,他们亦是相互回应。
待虚竹走后,智文微笑着向洪涛一颔首:“阿弥陀佛,看来只能委屈道兄与贫僧暂居一所了,还望海涵呀,呵呵!”洪涛微笑点头拜谢:“智文师兄客气了,贫道还要多谢佛兄的收留才是呀,否则我今晚怕是就要露宿野外喽,呵呵!”。
智文微笑摆手:“道兄言重了,里面请”洪涛亦是颔首微笑着谦让,随后二人又是客气一番,智文便头前带路而去。
就在此时,洪涛突然间注意到,他的头顶显示出一个异相:一条小龙游弋在浅滩之上。看到这种气相,洪涛不由的心下一惊。
如今他凝聚龙睛之后,已然不用刻意施展望气术,便能见到凡人所无法看到的东西了,就像这个:龙游浅滩。正所谓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毛凤凰不如鸡。
洪涛断定此人的身份绝对不一般,于是他一边跟随智文前行,一边随手推开一卦。卦象显示的结果亦是正中了他的猜测,再结果当下的政史,洪涛便是确定了他的身份。
正所谓寅申居上位,逢岁见人君。不过,表面上他也是不点破,因为此事也与他无关,说白了他也就是个平凡的小道士,和这些皇家之人也扯不上太大的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讲,他已经可以算作是方外之人,这些凡尘俗世的你争我夺自然有历史的规则去裁决,因此他也就不愿过多的去关注。
智文带领洪涛来到了一间厢房之内,房间的各项摆设和通常的僧房并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显得更加宽敞整洁一些。真的如同他所说他的卧床宽大,足矣让人横向趟卧。
如此一来,轻轻松松的容下两个人没有任何问题了,随着智文一挥手,便有一个僧人退下,带来一套干净的被褥为洪涛铺好。
随后,那人恭敬退去,智文邀请洪涛坐下,沏好清茶刚要为他倒上,洪涛连忙微笑阻止:“智文兄,我来吧,呵呵,你且安坐”。
智文无奈只得微笑着点头坐下,而后二人共饮一杯,洪涛只觉得一股清气直冲脑门,顿时这一路所有的疲惫之感全部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就是神清气爽。
他不由的大声赞道:“好茶,果然是上等的碧螺春,智文兄真是品味非凡呀,哈哈!”说完洪涛微笑的看向对方。
第122章 昔日建文帝
智文听到洪涛的赞许,面露惊诧之色:“哦?道兄还懂得茶道么?”洪涛微笑点头:“略懂而已,登不得大雅之堂呀,哈哈!”。
智文微微一笑,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而是叉开话题问道:“道兄,方才进门时曾瞥见您所挂的招牌乃是大千风水师,想必道兄对风水相术一道应该造诣匪浅吧,呵呵!”。
洪涛微笑道:“智文兄过誉了,贫道对此道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跑江湖混口饭吃罢了,呵呵”智文笑曰:“大千兄过谦了,你大千门的名声想当初还是如雷贯耳的。
太祖皇帝都曾夸赞过大千门大千真人乃是世外高人,只是到后来太祖打下大明江山后前去拜会,感谢他指点之恩时大千真人却是已然仙逝,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呀!”。
说着智文面露遗憾之色,洪涛听到他居然还知道如此秘闻,就更加确定了此人的身份,不由旁敲侧击的问道:“想不到智文兄居然对此等秘闻都知晓,看来您亦是熟读史书之辈呀!呵呵”。
说完洪涛不由得心下叹息:什么报恩呀,不找麻烦已经是最好的啦,朱元璋办事向来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人物,诛杀功臣,消除任何有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存在。
想到这里,洪涛又是一惊,若是当初祖师受伤的话会不会是这个朱元璋造成的呢?他觉得仿佛还真有这种可能,不过他也就那么一想罢了。
智文听到洪涛的话,不由得心下一惊,知道自己失言了,忙尴尬的打了个哈哈:“传闻,道听途说罢了,我也不知道此事真假呀!呵呵,道兄喝茶”。
洪涛微笑颔首,随后端起茶杯又轻饮了一口:“智文兄,贫道有个疑问想请教一二,不知当讲不当讲?”智文听后微笑示意:“道兄但说无妨!”。
洪涛微微一颔首笑道:“智文兄觉得方今天下的局势如何?比起当初的建文帝时代可有改观?”智文听后心下一惊:莫非此人当真神机妙算推算出来了我的身份不成,应该不可能吧。
他本也是聪慧之人,否则曾经怕是也当不了皇帝。朱元璋何许人也,识人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赶上的,自然是特别喜爱朱允炆才会选其为他的继承人。最终之所以失败乃是败在他的善良之上。
智文听到洪涛的问话先是一愣,显然这样的话一般人是不敢讨论的,这个道士到底有几个胆子居然敢谈论皇家之事,莫非是不想活了。
不过,他心里也就这么一想,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开口:“这个我们出家人不太好评判呀,道兄怎会想起询问这个事情呢,要知道一般人可是不敢讨论此事的,呵呵!”。
洪涛心下暗道:这倒是,因为我们都不是一般人,不过表面上他却只是含笑看着对方,并没有言语,他料定此人一定会回答他的问题,因为这也是他心中的一个坎。
随后智文低头沉思了一会,叹道:“平心而论,他更适合做皇帝,大明太祖的基业或许能在他的手中发扬光大,昔日的建文已然远去,就让他永远都消逝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吧。
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谁做这个皇帝并不重要,其实,说白了,在人的一生之中,权利,金钱,声色犬马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人的一生匆匆数十载转眼便会流逝,若是一直沉醉于这些明争暗斗的漩涡之中,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或许一切都该放下了,青灯古佛了此残生倒也不错,呵呵!”。
说完智文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解脱的微笑,仿佛这一刻他真的看开了一切。看到他的表现,洪涛欣慰的点点头:“智文兄所言不错,只要百姓过得好,谁为帝皇确实不重要。
如今智文兄的心境已然接近了道,若是放弃今生而修来世着实有些可惜呀!故而,依贫道而言,你不适合修佛一途,倒不如加入我道门如何?
虽说贫道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让你修道有成,但增加百年寿元踏入脱凡境还是有一定把握的,哈哈!”听到洪涛的话智文震惊万分。
并非是因为洪涛说他不适合当和尚,原本削发为僧就是在此避难,躲避他叔叔朱棣的追杀,因此他对和尚的身份倒也没有太多的留恋。
他所惊讶的是洪涛居然说能增加百年的寿元,莫非这世间还真有长生之法不成么?压下心头的震惊,朱允炆勉强保持镇定的开口:“道兄所说的增加百年寿命属实吗,要知道历代皇帝都苦寻长生之法而不得呀!
就比如始皇帝甚至为了寻求不死仙药派出大批人出海,即便是一直到他身死都未能如愿?一国之力尚且无法达到,道长又是如何得知此法的?”。
洪涛并没有理会朱允炆的震惊,而是悠悠一叹:“凡世间事有得必有失,只有懂得舍弃方才能换来你所需要的东西,这便是等价交换的原则。
昔日的很多国君并非没有找到长生之法,而是舍不得,放不下最终便只能遗憾的离开。当然贫道所说的长生也是相对而言,并非真正的长生不死,而是能获得比凡人更加悠久的寿元。
通俗来讲就是道家练气为生,民以食为天,吃五谷杂粮。一个是天地的精华之气,一个是人间的粗粮之物,本质就已有极大的不同,如此一来结果自然是天差地别。
贫道给你讲的自古帝皇不懂的舍弃就是舍不得他的身份和凡尘的荣华富贵,自然也就追求不到他们所想的长生了,呵呵”。
智文诧异道:“这道家练气和皇帝的身份以及荣华富贵有何关系?”洪涛神秘一笑:“你以为所有的凡人之躯皆可练气吗,非也!
练气也需要拥有一定的条件,这个在道家而讲就是灵体,只有具备灵体方能吐故纳新,吸纳天地灵气来强化自身,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可以这么说,人体若是正常发展下去,没有疾病和灾祸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岁才会自然的衰老而死,但是现实中往往能达到一半就已经是很难得的高寿了”。
智文听后颇为认同的点点头,而后又诧异道:“那要如何才能具备灵体呢?”他虽然当和尚几年了,但还真没有多少心思放在修行上。
毕竟在他的心里也并不是没有想过要复位,把那个篡权的人踢下来,只是如今势单力薄外加朱棣的政绩确实卓越。看着老百姓的日子也正在一天天的越来越好,也让这个曾经的仁慈皇帝,那颗复辟之心渐渐的停歇了。
他能问出这种问题,洪涛并没有任何意外,相反他还饶有兴趣的给他解释道:“能天生拥有灵体的凡人少之又少,可以说万中无一。
因此,天生能修道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没有机会,最终只能是垂垂老矣。但是,所有的凡人之中,真命天子却是一个另类?
为何?因为他们本就是天地大龙脉之力所衍生,身体中就具备了天地之力,只是不会利用罢了”朱允炆一听,来了兴趣:“哦?道兄此话怎讲,详细说说,呵呵!”。
洪涛微笑道:“这就要说到贫道方才讲的舍与得的问题了,也只有舍弃自己的帝皇身份和荣华富贵才能踏入道途。通俗讲也只有将自身的天子之气炼化入体,便能具备修道的灵体,而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