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之前就有人因为我问了他不知道的东西而大发雷霆,一心认为我是去砸场子的╮(╯_╰)╭真是可笑。
孔论回家之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
“看来手机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回答的。”我感慨道。
“不应该啊。”孔论皱了皱眉,说道,“要不然你换个关键词?”
关键词?那是什么东西?
“关键词就是你查资料的时候,需要输入到搜索引擎里的东西。”孔论道。
他见我一脸迷茫的表情,顿了顿,又道:“要不我来教你怎么输入关键词?”
“嗯。”我应了一声。
他得到我肯定的答复之后,他的表情看起来超级开心,好像小孩子得到了盼望很久的礼物一样。
帮助别人答疑解惑是一件让人这么开心的事情吗?
虽然同为古籍的书灵,可我有时候依然会搞不懂孔论的一些想法。
比如他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和人打交道,为什么那么喜欢体验新鲜事物……
我默默打量着孔论,忽然发现他来到21世纪之后,跟我记忆中的形象产生了不小的偏差。
这家伙以前不是总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吗?到了21世纪之后,他头发倒是剪得干净利索,身上的衣服也都是正流行的潮牌,乍一看跟街上走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
再反观我自己,由于受不了理发店热情的服务,头发只是自己在家用剪子随便剪了两下,平时穿的也大多是印有宣传标语的文化衫,就像是完全没有融入这个时代似的。
孔论见我发呆,伸手在我眼前晃了晃。
“想什么呢?”他问道。
“我在想你适应得还真挺快,感觉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我道。
孔论有些脸红,尴尬地笑了笑,说道:“你可别笑话我了,昨天要不是你帮着解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才好。”
顿了顿,他又道:“今天看见邻居的时候,他还问我西餐怎么样来着。”
“关他什么事!”我道,“你是怎么回答的?”
“人家毕竟是好心,总不能太伤了情面。”他道,“不过我也不想因为这种事情说谎,所以就跟他说东西很不错,就是有些不合口味。”
我想了想那带血的牛肉,赞同地点了点头。
孔论问我要查什么,我把之前问手机助手的那些问题跟他说了一遍。
他听完我的话之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难道你知道这些事情的答案?”我不满道。
他摆了摆手,道:“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忽然想起了前不久听过的一个笑话。”
笑话?什么样的笑话?
他清了清喉咙,说道:“你问题这么多,难道是《十万个为什么》吗?”
“十万个为什么?”我有点没太听懂他这个笑话。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本书。”他解释道。
“可你明知道我是《道德经》。”我道。
“我当然知道你是《道德经》,可《十万个为什么》只是一种比喻。”他笑道,“我觉得这样没问题。”
“我觉得不可以。”我道,“这样太奇怪了。”
如果他比喻的对象是其他东西我还可以接受,但把一本书比喻成另一本书是什么鬼?!
“好吧,可能的确有点奇怪。”孔论道,“不过现在很多人都这样说。”
很多人都这样说?很多人都这样说就一定要跟风吗?
孔论没有说话。
隔了半晌,他说跟“十万个为什么”相比,他找到了一个更适合我的词。
“什么词?”我问。
“杠精。”他道。
6月8日
天气阴
在我印象里粽子都是由粽叶包裹糯米制作而成的,虽然有的人往里面加豆沙和蜜枣做成了甜食,有人往里面加蛋黄和肉做成了咸食,但糯米一直都是永恒的主角。
然而今天孔论给我带回来了一种神奇的粽子,那里面居然没有糯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半透明的胶状物,看起来晶莹剔透的,好像艺术品一样。
“这东西真的可以吃吗?”
我用手戳了戳那个粽子,并没有想象中粘腻的触感,倒有点像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点心。
可糯米粉是白色的,这东西却是透明的。
我有些好奇孔论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这种神奇玩意儿。
“粽子这种东西是时令食物,昨天已经过了端午节,所以今天超市里在打折低价处理没卖出去的粽子。我看这个粽子挺稀奇的,所以特地帮你抢了一盒。”他道。
“抢?”
我觉得他这个措辞有些微妙。
这家伙不是总说自己是君子吗?为什么会动手抢东西?
“抢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我实际上是付了钱的。”孔论道,“不过可能是折扣的力度比较大,那个场面真的跟东西不要钱一样。”
他说着委屈巴巴地挽起了袖子,给我看他手臂上的淤青。
“本来我看那些去买东西的人年纪不小了,打算礼让几分,没想到他们完全没有给我礼让的机会,直接把我推搡到了一旁。”孔论道。
他似乎对这件事情颇为震惊。
在他的刻板印象中,老年人都是行动迟缓、颤颤巍巍的模样,然而今日所见完全颠覆了他过往的认知。
那些老年人非但不用人搀扶,而且各个健步如飞,反应迅速,让他自叹不如。
“相比较而言,我感觉自己反而更像个暮年老者。”他感慨道。
按照人类的寿命来计算,他不就是个老年人吗?
如果要礼让老人,也应该是那帮家伙礼让他才对吧?
孔论听了我的话,笑到直不起腰来。
“我居然觉得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他道。
“孔子曾经向老子讨教过学问,你叫我一声‘老师’也算不上吃亏。”我打趣道。
相比起他在超市里的遭遇,我更想知道有关这个粽子的事情。
比如这东西要怎么吃?
“好像可以直接吃。”孔论研究了一下包装盒上的文字,说道。
这个盒子里的粽子一共有四种不同颜色的馅料,分别是红色、绿色、黄色和紫色。
说实话,光看颜色我感觉哪个都不想是能吃的样子。
不过既然孔论说可以吃,我愿意选择相信他。
思索再三,我选择了一个黄色馅料的粽子。
“什么味道?”孔论问道。
我形容不出来是什么味道,乍一入口只觉得十分甜腻,不过仔细品尝似乎有一丝栗子的味道。
难道是栗子馅的粽子?
我让孔论也尝一个,他选择了看起来最不正常的绿色。
“因为想象不出绿色会是什么味道,所以才想尝尝看啊。”他道。
我觉得这个颜色看上去有点像芥末,正想出言阻止,就看到他咬了一大口。
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奇怪,不过并没有出现被辣到涕泗横流的情况。
“很甜,但有点像茶的味道。”他道。
茶是什么味道我还是了解的,可他又说很甜……又苦又甜?
我摇了摇头,有些想象不出那个味道。
“要不然你尝一口?”他将自己手中的粽子递了过来。
我虽然嘴上说着不吃,可当粽子递到面前的时候,还是很自然地低头咬了一口。
味道的确很神奇,但是并不难吃。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制成的馅料呢?
茶叶加糖?
“话说《楚辞》那家伙好像很喜欢过端午节呢。”孔论道。
想起那个一天到晚沉浸在梦境中无法自拔的家伙,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虽然南华也经常说梦话,但他好歹也有清醒的时候,可是楚辞就不一样了,那家伙甚至觉得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在他的影响下,不少人都相信了这种说法。
但端午节打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啊!
虽然后人可能把纪念屈原融入到了这个节日当中,但这个节日一开始绝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专门设立的!
倒也不是没有人跟那家伙说过事情的真相,可他就是不听,一心坚持己见……
唉,搞不懂那些浪漫主义者的想法。


第6章 6月9日~6月10日
6月9日
天气晴
今天我家的门铃居然响了?!
对别人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这地方平时只有我和孔论两个人住。那家伙平时出门都会记得带钥匙,就算偶尔忘记也会打电话告诉我一声,让我提前给他开门,绝对不会一声不吭地按门铃。
难道是推销员?
可是这地方的门铃藏在一个很隐蔽的角落里,往常推销员都是直接敲门,从来没有人找到过门铃。
我悄悄靠近大门,趴在门洞的位置向外张望。
门外是两位看起来有些上了年纪的女性,她们能够准确找到门铃的位置,说明对这里的环境并不陌生。
可她们到底是什么人?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门那头的人又按了一遍门铃,说道:“有人在家吗?查水表的。”
我下意识地想回答“没人在”,可是听她们的意思,似乎是要检查什么东西……
水表是什么?
我拿出手机给孔论发了条信息,让他没什么事情的话赶紧回来。
“抱歉!!!我忘记今天要查水表了QAQ要不你先让她们进屋?”他道。
水表这东西竟然要进屋查?!
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莫名有些别扭,就好像自己“小国寡民”的理想被强行破坏了一样。
“是不是家里没人啊?”其中一人道,“刚才我好像看见小孔出去了。”
“我之前问过他了,他说自己是和朋友合租,家里大多数时候都有人在。”另一个人说道。
她说完这话,再次按响了门铃。
我被门铃声吵得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打开了房门。
如果我是孔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我平时对《论语》的内容还算熟悉,然而此时却大脑一片空白,当门打开之后,只能下意识地用《道德经》的方法来作出回应。
无声胜有声,不变应万变……
那两个人似乎吓了一跳,隔了半晌,尬笑道:“小伙子,原来你在家啊,刚才叫门的时候半天都没人应,我们还以为家里没人呢。”
以为家里没人还疯狂按门铃?骗谁呢!
“我们是不是打扰你睡觉了?”见我不说话,那人问道。
这个时间睡的是什么觉?
我有点没太明白她话里的意思,只能以沉默应对。
然而我的沉默并没有换来对方同样的沉默,她似乎对我的事情很好奇,总是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闲聊。
比如我多大了,是做什么工作的,老家在什么地方……
这人是兼职做人口普查的吗?
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水表这种神奇的东西。
原来水管旁边的那个小盒子是可以打开的,里面有一个类似于表盘的东西。与表盘不同,那东西有很多根小小的指针,每根指针都指向不同的数字。
“你们用水挺费啊。”那人一边记录,一边说道,“平时留心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漏水。”
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地方漏水,不过当初刚来的时候,我们不太明白水管这东西的原理,怕把水龙头彻底关上以后就流不出来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二十四小时开着水流。
“中国是缺水国家,要时刻记得节约用水。”那人语重心长地跟我说道。
我听到这话有些意外。
在我印象里,水这种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怎么会缺水呢?
孔论回来之后,我跟他说了这件事情,他也想不明白。
明明取水设施变得比以前更加方便了,可是水却变得不够用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倒也合理。”孔论道,“以前历朝历代,什么时候用水也收过钱?大家都是自己打井取水,用多少取多少。”
他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瓶子,里面装着透明的液体。
“你猜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他问。
“酒?”我试着猜测道。
孔论闻言叹了口气,道:“你尝一口就知道了。”
他打开瓶盖,将手中的瓶子递给了我。
我接过瓶子尝了一口,瓶子里的液体不光没有颜色,而且没有味道……
这不就是水吗?!
“水会被放在瓶子里售卖,没想到吧。”孔论笑道。
的确没想到,不过我更想不到他居然会真的花钱买一瓶水。
“入乡随俗。”他道。
这家伙明显是在回避问题!这算哪门子的入乡随俗?
6月10日
天气雨
今天外面大雨倾盆,我忽然想到了前些年《茶经》休假时发生的趣事。
这件事情是他自己跟我说的,是真是假无从判定,不过那家伙讲的时候倒是绘声绘色,直到现在我想起来依然想笑。
《茶经》虽然也被称作“经”,不过成书的时间却比我们要晚不少,直到唐朝的时候才问世。
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他应该不能被称之为“经”。
不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

第一部介绍茶的专著,大家还是认可了他“茶经”的名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茶只是业余消遣,但对于那家伙而言,茶却是生命的全部。
他除了对茶叶的颇为讲究,对于煮茶的水也要求甚高。
按照他的说法:“山泉最佳,井水次之,江水又次之。”
当然,有时候他也会收集雨水和雪水来泡茶,据说别有一番滋味。
事情就发生在某个像今天一样大雨倾盆的日子,陆茶见外面雨水充沛,不知怎的突发奇想,说什么都要拿着容器到外面去接雨水泡茶。
那时候华国正流行办工厂,天上的雨都是黑色的,闻着还有一股奇怪的气味。
不过他并不在乎,将收集来的雨水细细过滤,然后煮沸泡茶。
结果可想而知,那种脏兮兮的雨水不但毁了他的好茶叶,反而让他闹了好几天的肚子。
“如果本体不是书灵,我恐怕就回不来了。”他当时跟我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后怕的表情。
我把这件事讲给孔论听,他闻言也是笑得前仰后合。
“我忽然觉得应该叫陆茶过来玩几天,他看到超市里的瓶装水一定会很开心。”孔论道,“据说装在瓶子里卖的水都是从有名的泉眼打来的,这样他就不用在暴雨的天气里出去接雨水了。”
我挑了挑眉,对他的话不置可否。
我感觉陆茶如果在这里,肯定会把所有种类的水都买回来,然后再接一杯雨水,接一杯自来水,把所有种类的水放在一起做测评。
说实话,我还挺佩服那家伙的。
明明都是水,可他就是能喝出其中细微的不同之处。
“要不然咱们也做测评吧。”孔论想了想,说道。
测评?测评什么?
“就是测评各种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啊!”孔论兴奋道,“这次休假的只有咱们两个,如果回去之后他们若是问起关于假期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回答?”
还能怎么回答?当然实话实说了╮(╯_╰)╭
我一直都宅在家里,什么地方都没有去……
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可是又说不上来到底什么地方不对劲。
“这样实在是太平淡了!”孔论道,“南华的假期跟咱们很接近,总要讲些跟他不一样的事情吧。”
看着孔论认真的表情,我知道这家伙又起了争强好胜的心。
别看他平时总说什么中庸之道,实际上特别喜欢暗戳戳地较劲。
不过你若是明着指出来,他反而会摇头否认。
真是个纠结的人……
“随你吧。”我道。
反正他天天在外面晃来晃去的,干什么我也管不着。
“你要和我一起吗?”他问道,“咱们可以一起体验生活啊,一个人在外面逛很无聊的。”
我听他这么说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他既然觉得无聊,为什么还要天天往外跑?
在家待着不好吗?
“因为在家待着更无聊啊。”他道,“感觉有趣的东西要跟人分享才会更加有趣。”
“哦。”
说实话,我对这件事并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触。
从诞生到现在,我一直都是独来独往,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感觉到寂寞。
可能因为《论语》的核心思想就是“入世”,所以孔论才会这么喜欢热闹吧?
这么一想,我忽然觉得有些抱歉。
如果跟他来度假的人不是我,恐怕他能拥有更好的假期体验。
孔论不知道我心中所想,此时他正在兴冲冲地翻着手机。
“你看,这就是我经常去散步的那个广场,喷泉可以喷到好高的位置呢。”
他说着把手机递给了我。
手机上有一张照片,虽然画面有些模糊,不过对比旁边人的大小,依然可以感受到喷泉的宏伟。
水柱是如何到达这种难以想象的高度的?
我猜这其中大概有什么机关,可是却琢磨不透原理。
“水柱不光可以喷到很高的地方,而且还可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孔论道,“当时我就在想,如果你也你能来看看就好了。”
“你找别人陪你去也是一样啊。”我道。
这家伙那么活跃,我就不信他在这里连个可以陪他出去遛弯的朋友都没有。
“不一样。”孔论小声道。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总感觉他的脸有点红。
是太热了吗?
后来在我的再三追问下,孔论终于说明了原因。
原来他不是没有约过其他人,可是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根本感受不到他激动的心情。
久而久之,他反而更喜欢一个人出去逛,最起码不会有人笑话他幼稚的行为。
“每当我看到什么新事物的时候,都在想如果你在就好了。”他低头浅笑道,“虽然你也不会有什么太夸张的反应,但是在我说‘这东西好神奇’的时候,你能应和着点点头,说‘的确很神奇’。”
作者有话要说:
孔论:今天也在努力让李道出门的一天(*/ω\*)


第7章 6月11日
6月11日
天气晴
往常有空调的时候并不觉得夏天多难熬,结果今天空调罢工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瞬间丢进了冒着热气的蒸笼里,即使坐着不动都会出一身汗。
心静自然凉是不假,但是在这种天气里心情根本就静不下来啊!
我有气无力地躺在客厅的地板上,寄希望于凉飕飕的地面可以为我带走一些身上的热度。
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杯水车薪。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滩融化的冰淇淋,只有冰凉的环境才能让我重获新生。
我打电话给孔论,问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他说让我出去逛逛。
出去?!
屋里已经热得让人快要化掉了,外面肯定更热!
果断拒绝。
“让你在外面逛逛,也没说让你在太阳底下暴晒啊。”孔论道,“你随便找到商场、超市什么的进去乘凉就好了,我这边忙完了就去找你。”
“你在哪儿?”我问。
电话那头乱糟糟的,似乎还有小孩子打闹的声音。
“今天是博物馆的国学宣传日,我报名来当志愿者,前两天跟你说过这件事的。”他道。
我想了想,隐约记起他前两天好像是跟我说过志愿者的事情,还问我要不要跟他一起报名。
“你们那里有空调吗?”我问。
“有,冷气还挺足的。”他道。
“那我直接去找你好了。”我道。
说起来,《道德经》应该也属于国学经典吧?
我还真有几分好奇他们会怎么介绍《道德经》。
“太好了!这次活动真的超级赞!你一定会喜欢的!”他听上去似乎很激动,惹得旁边的人忍不住出声询问。
“我有个好朋友要来!”他跟对方解释道,“他在国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绝对不会捣乱的……”
“我只是去看看,可没说要去当什么志愿者。”我道。
跟人打交道已经够让我头疼了,当志愿者还是免了吧……
“这样啊……”他的语气似乎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重新恢复了活力,“没关系,你能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进步?
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空调。
好吧,我已经开始以来这些现代化的东西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的确是不小的改变。
孔论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今天一定不要穿带标语的衣服去博物馆。
可是我的衣服基本上都带宣传标语啊!
没办法,我只能穿上了我刚来这里时的那身衣服。
反正是国学宣传日,穿得古风一点应该也不奇怪吧?
话说回来,好久没穿这种宽袍大袖的衣服,忽然换上居然还觉得有点不大习惯,总有种自己在披着床单走来走去的错觉。
不过这身衣服虽然看着不太凉快,穿在身上并不是很热,尤其是有风吹过的时候,简直就像在衣服里面装了个空调一样惬意。
真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现在放弃了这种款式的衣服,难道是担心行动不便?
我不知道博物馆在什么地方,所以手机推荐我打车前往目的地。
打车是什么意思我还是知道的,毕竟我虽然天天待在家里,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
孔论通过与人交流适应现代社会,我则是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当今的一些变化。
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租车为什么不叫租车,反而要叫做打车。
或许这原本是什么地方的方言,结果落到笔头上便成了这样奇怪的组合吧。
我们住的地方还算比较繁华,很快我就拦到了一辆空的出租车。
司机是一位健谈的人,路上一直说个不停。
“你这是汉服吧,前几天我去孔庙那边也看到有小年轻这么穿来着,大热天的也不怕中暑。”他道。
这附近居然有有孔庙?
我在心底暗暗记下了这件事情,打算见到孔论之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他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很开心吧?
司机把我送到博物馆之后就离开了。
然而到地方我才发现,这里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而且内部错综复杂的,根本就找不到孔论在哪里。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路上总有人朝我指指点点的,还有人把我拦下来拍照。
第一次有人拦我的时候,我都吓懵了,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结果她们只是想和我拍照。
话说回来,她们竟然管我叫移动的矿山?!
我明明穿得很朴素啊,衣服本身并不华美,而且也没有带那些乱七八糟的配饰。
如果这样的衣服他们都说华丽,那看到孔论全盛时期的礼服岂不是要惊掉下巴了。
那时候但凡是个读书识字的人都要学《论语》,甚至有人说出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的话,孔论的风头无人能及。
即使是现在,华国也到处都能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
周围的人越聚越多,甚至到了水泄不通的地步。
他们是把我当成吉祥物了吗?!
正在我头疼万分的时候,孔论即使出现,把我从游客的包围中解救了出来。
“你怎么穿成这个样子过来了?”孔论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捂着肚子笑个不停。
有什么可笑的!不是他说不能穿印着宣传标语的衣服来找他吗?
除了那些印着宣传标语的,我只有这身衣服了……
“你这身衣服挺好的,特别符合主题。”孔论笑道,“真的不考虑给大家讲讲《道德经》吗?感觉他们对你还是挺有兴趣的。”
“有什么可讲的?书里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道。
书中所言便是我心中所想,不差分毫。
比起讲课什么的,我更关心的是厕所在什么地方。
可能是博物馆里温度比较低的缘故,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想上厕所。
“你顺着走廊一直往前,然后右转就是了。”他道,“我这边暂时走不开,你自己先随便逛逛,等忙完了我打电话给你。”
我点头应允了。
虽然没在华国上过公共厕所,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那么多电视节目我可不是白看的。
现在的建筑物里面都有厕所,由于使用了特殊技术,并闻不到什么异味,而且能让厕所冬暖夏凉。
我按照孔论的指示来到了走廊尽头,果然看到了厕所的标志。
不过……这俩哪个是男厕所?哪个是女厕所?
根据我看电视学来的经验,男厕所应该是个蓝色的小人,女厕所应该是个红色的小人。
可这里的厕所门口居然没有标注小人!
而且也没有标注汉字!
两个门上的标志都是黑色的,一个是“W”,一个是“M”。
这个要怎么区分?
我想等着有人出入的时候再做判断,可不知是不是展厅那边在搞活动的缘故,我等了好久都没看到有人进出,反而尿意越来越甚。
“W”这个形状看起来似乎要豪迈一些,“M”则要秀美一些。
思索再三,我选择了标有“W”的那个门。
不得不说,这里的厕所跟我印象中的厕所大不一样。
不但没有蛇虫鼠蚁,而且既干净又明亮,甚至有专门用来洗手的池子。
我没有看到用来方便的地方,于是试着拉开了旁边那排小隔间的门。
坑位果然在隔间里面,而且门上还有挂东西的地方。
这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现代生活的便利。
走进隔间,我忽然发现纸篓里有带血的卫生纸。
本来这个时候我就应该察觉到不对劲了,可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上个使用这个隔间的人受了伤。
什么人受伤会用卫生巾止血?!
我之前在电视上明明见过那个东西的,怎么换了个姿态出现就忽然不认识了呢?
总而言之,我虽然觉得这个坑位设计的有些不太合理,但还是顺利地解决了个人问题。
然而就当我想要离开的时候,展厅那边的活动结束了,有一帮小姑娘说说笑笑地走了进来。
我看到她们一下子愣住了,她们也愣住了。
就这样面面相觑了十几秒的时间,一个女孩子回头看了眼厕所的标,小声嘀咕了一句:“是女厕所啊。”
直到此刻,我终于意识到自己走错了厕所……
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她们肯定会觉得我是个偷看女厕所的变态吧!
我感觉这辈子从来都没有遇到过这么尴尬的事情,一时间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天啊!我刚才一直以为是汉服小哥哥,没想到居然是小姐姐!”其中一个女孩子说道。
“瞎说什么啊,一看就是小姐姐。”另一个女孩子说道,“你看她的头发就知道了,绝对是自己的真发。”
所以我这是被自己瞎剪的头发救了一命吗?
我决定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于是朝她们点头笑了一下就匆匆离开了。
走出去几步之后,我听到厕所里传来了她们兴奋的讨论声。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小姐姐好帅!果然女孩子帅起来就没男孩子什么事了。”
“刚才那一笑,啊,是心动的感觉。”
“她个子好高啊!目测腿至少有两米那么长。”
“然而帅气的小姐姐已经有男票了。”
“那个超甜的讲解员吗?为什么我感觉小姐姐更攻气一点……”
她们的对话还在继续,不过我已经走远,听不到她们的交谈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每个字我都听得懂,但连在一起完全不解其意。
难道这就是世人看《道德经》时候的感受?
作者有话要说:
孔论:李道,你刚才干什么去了o(* ̄▽ ̄*)o我到处都找不到你~
李道(紧张地四下看了看):别叫我名字……叫我小姐姐吧
孔论:(⊙o⊙)啥?
李道:QAQ别问那么多,照我说的做就对了……要不然可能你就要去警察局捞我了


第8章 6月12日~6月13
6月12日
天气晴
我本以为昨天的事情这就算过去了,然而今早一睁开眼睛……
孔论居然说我成了网红?!
我有点懵,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情况。
网红这个词我之前倒是有听说过,不过一直搞不懂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网红是指那些漂亮的女孩子,就像是过去青楼楚馆里的花魁一样。
可是后来又出现了网红狗、网红食物、网红店之类的东西,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网红。
而且“网红”虽然乍一听像是个受人追捧的褒义词,可我在电视上看到大家提起这个词的时候,经常是一脸不屑的表情。
所以“网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本来我还可以不在意,可现在这个词跟我联系在一起,我就不得不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