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可言点点头,说道:“嗯,他一直很聪明。”

莲子看他一眼,突然想起来,当年考童生试的时候,张子贺竟然和苏可言考的差不多。想想苏可言平日里是怎么学习的,而张子贺又是怎么学的,她心里就觉得不公平。但是苏可言只是微笑说道:“子贺很聪明。”如今看来,他果然没有看错。

“下午可心来没说什么事?”苏可言向莲子问道。

莲子回过神来,笑道:“没,没啊。”她说完之后,见苏可言竟然还是看着她,好像不相信一样,又说道:“真是没有。”

她本来就是没说什么特别的事嘛,怎么弄的她瞒了他一样。

苏可言看着他一笑:“那便好。”

莲子看看天色,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便催着苏可言道:“你该回去了吧?”

苏可言这才起身,和莲子道别一声,出了铺子的大门。

他回家之后,本想直接回房间用功,此时已经是六月了,离考试也只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而已,不能再拖了,但是,他才进了房间,便见小厮敲门进来了,高诉他说苏老夫人让他过去一趟。

苏可言便换上了家常的轻便衣衫,去了苏老夫人那边。

苏老夫人此时正坐在榻上看着底下的丫头摆饭,见他来了,便说道:“今晚在这里吃饭吧。”

苏可言答应了一声,便扶着苏老夫人在饭桌旁坐了。爹娘和二叔二婶都不在家,苏老夫人身边没有其他人,只有他们兄妹三个陪着,若是没人在的话,不免显得寂寞,因此,苏可言知道,时常过来陪陪她,讲一些学堂里的,家里的事情给她听,她便开心了,也算是尽了孝道。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百九十七章 应允

苏可文和苏可心也陆续地来了,分列在苏老夫人的左右坐了,因为除了他们祖孙几个,也没别的人,再加上苏可文又是个能逗笑的,因此一顿饭吃下来,也倍觉温馨。

“心姐儿”,苏老夫人看向苏可心唤道,“你将今天在莲子那里的事情说给你哥哥听听。”

苏可心笑着答应了一声,便向苏可言道:“我今天下午去找莲子姐姐玩了,在她家还吃了刨冰,她还教了我方法,回来之后我便做了,如今正在房间里冰着呢,哥哥要是想吃的话,我这就打发丫头去取去。”

“不用了,先吃饭吧。”苏可言笑道,这个妹妹,端庄却又不是机灵,不管是在长辈面前,还是在同辈面前,都是人见人爱的。

苏可心又道:“以前没有见过莲子姐姐,只是听哥哥们说,真是好奇的了不得,今儿见了啊,果然是个妙人呢。”

苏老夫人也面带微笑地看着她,此时脸上再也找不出当初因为李淑兰提及莲子那难看的颜色。

“嗯,她主意多着呢,你多与她说说话儿,也是好的。”苏可言笑道,见苏老夫人对莲子的态度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他心中也放松了不少。

苏可心说完话之后,饭也吃得差不多了。兄妹三个陪着苏老夫人说了会儿话,苏老夫人便打发他们走了,只留下苏可言一个。

“还有两个多月就要考试了吧?”苏老夫人问道,“都准备的咋样了?”

苏可言点点头,说道:“多谢祖母挂心,差不多了。”

“嗯,这就好啊。”苏老夫人点点头,“不管怎么着,切不可荒废了学业。”

“是,孙儿记住了。”苏可言说道。

祖孙两个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苏老夫人又说道:“我知道你心里着急和莲子姑娘的事情,生怕我们再从中阻碍。”她说完这话,又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道:“你且放心,如今既然已经知道那些流言只是当年的一个误会,祖母就不会再揪住不放了。”

当初她便觉得莲子是个十分难得姑娘,有眼光又有胆识,只是后来出来这么多的事,竟然闹到如今的地步。要真是说起来的话,她与莲子之间,也当真是一波三折呢。

苏可言忽然在苏老夫人面前跪下,说道:“谢祖母体谅。”

只要是她应允了这事儿,那么这家里,应该就没人反对了。

苏老夫人忙拉他起来,又道:“前几日我也让你妹妹代我给你爹娘去了信,昨儿刚刚收到回信,说是也觉得这莲子姑娘不错。既然这样的话,祖母便替你做主,择个日子,就去找媒婆,将这事给定下来吧。”

苏可言点点头,又向苏老夫人道了一声谢。

“你过了年也都十八了,老大不小的了,也该是成家立业的时候,若是你今年考中了进士,便将婚事给办了吧。”苏老夫人又说道。

苏可言抬头,有些诧异地看着她。祖母如今接纳了莲子,同意了他与莲子之间的事儿,他心中已是十分欢喜了,没想到,她竟然如此着急地就要给他们办婚礼。

“祖母,会不会太早了一些?”苏可言看向苏老夫人问道。

苏老夫人一脸郑重地说道:“还早?你也不瞅瞅那些与你一般大的人,多少人都已经是好几个娃儿的爹了?”

他身边的人,大都是学子,像他这个年纪成家的,还不是很多,因此,苏可言的心里,一点儿也不着急。

并且,以前听杨氏的意思,好像是想多留莲子几年,这突然之间的提前,又如此快的成亲,她只怕会心里不乐意。

他正思索着心中的事儿,又听苏老夫人说道:“你如今还在上学,没有这个念头不怪你,但是莲子姑娘明年也该十七了吧?那也不小了,祖母当年十七的时候,你爹都会跑了。”

苏可言听她如此说,唇角溢出一抹微笑,说道:“那就由祖母做主吧。”

“嗯,行,你爹娘也不在身边,那祖母便替你做主了。”苏老夫人说道,“只是无论如何,你娘还是必须回来的,你等会儿回去就写封信,让你娘抽空回来一趟。”

苏可言自然是答应着,又见苏老夫人没别的事了,这才离开,回了自己的院子。

真是没想到,困扰了他这么久的一件事,竟然这样说过去就过去了。一想到他与莲子今后再无障碍,他的心里,便轻快了起来。赶忙地给苏夫人写了信,之后便拿起书本温习了起来。心中没有事,就连看起书来,好像也变得轻松多了。

而此时,在府城,苏慕安刚刚忙完应酬,从外面回来。

“回来了。”苏夫人问候了一句,便上前,将他身上的外袍给脱了下来,在床边的衣架上挂了。

苏慕安“嗯”了一声,问道:“家里有没有什么事儿?”

苏夫人笑道:“夫君放心便可,没啥事。”

她说完,突然又想了起来,说道:“只是今儿和卢夫人闲聊的时候,她说起咱家孩子的亲事,还说她娘家那边有个姑娘可好了,今年才十五,想说给咱家可言。”

苏慕安又“嗯”了一声,之后问道:“你答应了?”

“我哪里能答应呢?”苏夫人笑道,“虽然我是可言的亲娘,但是我上面还有他祖母在呢,我可不敢擅自做主。况且,娘不是说了嘛,她现在挺中意那莲子姑娘的。”

苏慕安点了点头,幽幽说道:“是啊,做人就要讲究‘道义’嘛,不能言而无信。”

那个莲子,他当年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便感觉是个有些天赋的孩子,之后又听说她竟然种出了暖棚蔬菜,更是觉得这姑娘不一般。此等人,虽说是农家出身,但是嫁来他家,一点都说不上高攀,说不定,还能给带来好运。

最近,他有所耳闻,工部有人竟然将江北出现了暖棚蔬菜的事上报于上,听说皇帝十分高兴,大有大肆推行暖棚蔬菜的势头。

如若真是那样的话,那这个莲子姑娘,可当真就是不一般了。

“我寻思啊,只怕不出多久,娘就会找人去提亲的。”苏夫人又笑道,突然又感叹了起来,“咱儿子如今也要成亲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的,就快二十年了。”

苏慕安也说道:“是啊,这么多年来,辛苦你了。”

苏夫人立马摇头。

她本出身卑微,是当年的苏老太爷不计较,让苏慕安娶了她。刚开始在苏家,没少受婆母的薄待,但是好在夫君是个体贴的,她心里这才好受一些。说来她的肚子也争气,只成亲一年之后,便为苏家生下了长子嫡孙,苏老太爷和苏老夫人自然是十分高兴,对她的态度,这才好了一些。没等几年,又生下了苏可文和苏可心,再加上夫君也做了官,她便成了官太太,日子这才越过越舒心。

有时候苏夫人感觉自己是何其幸运,竟然能嫁来苏家。苏家的男人,各个都是情深的,不管是苏慕安,还是苏慕林,还有苏老太爷,自始至终都是只有正妻一个,别说不曾纳妾,就连通房丫头,都没有。

有夫,有子如此,苏夫人感觉她这一辈子,也算是圆满了。

而此时,莲子却并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在商议着她的事儿。她并没有睡觉,此时正坐在灯下,和杨氏一起拣着一些干果,留着明日做点心的时候用。

“我想着啊,你二姐一直住在老家也不是个事儿”,杨氏说道,“你大姐腊月的时候就要生了,我自然是要在这里好好地照顾着的。只是你二姐那边,到底是没个人照看。”

杨氏说着,叹息一声。

三个姑娘都在眼前看着,虽然栗子不时时地在她眼前,但是也隔上几天回来一次。唯独只有豆子,一个人住在老家,又是那样尴尬的处境,还要应付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杨氏每当想起来,便十分的担忧。

“不是还有爹在吗?”莲子说道,“再说了,奶也不可能看着二姐被欺负不管不问吧。”

杨氏又叹息一声,说道:“你爹管啥用啊?他天天地照看着鱼塘那边,就已经快要照顾不过来了,还不是你二姐照顾着他?要说你奶啊,那更是别指望了,因为过年时候她要把你说给她侄孙,我没同意,只怕现在还没消气呢。”

说起这事,莲子心中也是十分无语。

沈氏一直疼爱三叔,这个并没有什么,毕竟以前三叔身上有缺陷。但是,也不能对其他两个儿子像是后娘生的吧?大伯娘心思强烈,并不曾吃了亏,但是她家可是吃了不少亏。

如今虽说三叔一家还跟着爷奶一起过着,且他家的日子过得也算是十分富足。但是莲子就不明白了,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奶还是要打她家的主意?

“要不让二姐也来这边和咱一起吧。”莲子说道。

杨氏道:“只怕你二姐不来啊。”

莲子明白,这里毕竟是豆子的伤心之地,只怕她是不愿意再回来的。这样的话,看来她又要想想办法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百九十八章 委屈

杨氏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

刘家庄,此时正是暮色时分,几个刚刚从菜园子回来的妇人一边走着,一边说说笑笑,无非是说着东家长李家短的家常话。

忽然,见迎面走来一个姑娘,年纪不大,十七八岁的样子,但是早已梳上了妇人的发髻。

她面容白皙,身形高挑纤细,身上穿着鸭卵色家常襦裙,腰间扎着白色绣缠枝梅花宽腰带,头发用一条天青色的布巾系着,说不出得清秀姣好。

这样的小媳妇,别说在刘家庄,就是十里八乡的,也算是出挑的,这些吃了饭没事干的农村媳妇,最是喜欢议论纷纷。何况,她还是如此尴尬的身份。

“哎,你说这豆子,被夫家给休回娘家,她还整日里跟个没事人一样,咋就恁不害臊呢?”一个妇人说道。

另一个妇人往上掂了掂臂弯里挎着的篮子,附和道:“谁说不是呢?她娘她姐姐妹妹的,可全都是在城里过好日子呢,独留她一个人在老家。”

“这豆子姑娘已经怪可怜的了,咱就行行好,莫再戳她心窝子了。”一个身穿灰色麻衣的妇人说道,看着越来越近的豆子,心中有些着急。要是被这可怜的姑娘听到这番话,哪里有不伤心的道理?

“他二嫂子,你想一想,如今她家的日子过得多好?还能养不起她?根本就是她爹娘嫌丢人,故意地将她扔下的。”最先开始说话的那妇人又道,说着,还向正迎面走来的豆子指了一下。

此时豆子已经走近了,那替豆子说话的妇人也不好再替她辩解,只得低头不作声。

另外两个妇人还是在小声地议论着,时不时地将那种让人倍觉不舒服的眼光投向豆子。

豆子自然知道她们是在说自己,这种事情,每天都会遇上,她早已经见怪不怪了。让她们说去,日子还是自己的,她们又不能替她过,管她们说什么呢。

“豆子啊,你说你娘咋就放心把你一个人留下呢?”那最先说话的妇人突然向豆子问道。

她正想装作没听见没看见从她们身边走过去,没想到,她竟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不劳三奶奶挂心了”,豆子微微一笑,“再说了,不还有我爹在吗?”

这妇人仗着自己辈分大,可以直接说在豆子脸上,于是又道:“那到底是不一样的,你看你娘和妹妹在城里过得多舒坦?留你一个人在家,又要照顾你爹,还要伺候那帮伙计。”

豆子在家里,不但将刘景仁给照顾得妥妥当当的,顺带着还帮着给鱼塘的伙计们做饭,整日里也是忙得没有空闲。此时,她正是要去一趟菜园,拔点菜回去做晚饭。

“我倒是觉得在家里的日子更好呢。”豆子笑道,看都不看她,径直向前走了。

那妇人见豆子走了,不禁嘀咕一声:“啥在家好啊?抹不开脸面说大话罢了。”

这话恰巧被还没走远的豆子听见,心中顿时泛起了酸涩。

人人都道城里的日子好,但是她却只道,城里的日子哪是这么容易过的?在她看来,还是在家里舒坦,虽然活是多了点,但是并不曾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来扰她。

只是,她这样想,别人可就不这样想了,个个地都认为是家里人嫌弃她,故意将她丢在老家。

到菜园里拔了菜,豆子一下也没耽搁,急匆匆地回了家,路上见了人,也没怎么多看。

回到家,将大门“砰”一声关上,豆子后背倚着门,只觉得所有的委屈,像是突然全都涌了上来一样。

自从和离之后,她看透了人情冷暖,那些所谓的关切,只不过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罢了。或许真心关心她的,只有她的家人,但是,在那些人的眼里,竟然成了这样。

豆子无声地哭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这个时候,应该是刘景仁回来了。

她忙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用使劲地眨了眨眼睛,让自己的眼睛看上去不那么红。

又稳了稳心绪,她这才将大门拉开。

“姐姐,二伯让我送鱼来了。”

门口站着的,竟然是王颂川。今儿活多,刘景仁顾念着伙计们辛苦了,特意让王颂川送两条鱼过来,今晚好好地吃上一顿。

“给我吧。”豆子说着,从王颂川手上将鱼接了过来,转身便进了门。

豆子虽然不太爱说话,但是以往每次见他,也是笑意相迎的,今日,竟然变得冷冰冰了起来。

她一直低着头,因此王颂川并没有发现她脸上的异样。然而,那虽然刻意掩饰了的声音,仍然能让他听出,她此时十分不好。

“姐姐,这鱼可是活的呢,我来帮你杀吧。”王颂川说道,迈进了门。

他平日里干活勤快,又好学,对鱼塘的那些事也颇为精通,因此十分得刘景仁的器重。再加上他又是个老实稳重的,于是每逢往家里送东西的活儿,刘景仁都是让他前来。豆子虽说和离了,但是毕竟一个姑娘家,若是其他人,总归是不放心的。

“不用了,你赶紧回去忙吧,我自己来就行。”豆子说道。

王颂川又道:“那怎么可以?这鱼还没死,杀起来可不好对付呢。”

他说着这话,便从豆子手中将鱼拿过去,将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往井边的青石板上“啪啪”地摔了两下,等到鱼死后,便拿起刀,利索地给开膛破肚了。

豆子见他自己做了起来,便不再多说什么,忙转身去了灶间,开始择菜。

此时她虽然心中仍然十分低沉,但是也不能让他看了去。

“好了。”王颂川在外面说道。

说着这话,便将鱼送到了灶间,给豆子放在了案板上。

“嗯,谢谢你了。”豆子头也不抬地说道。

王颂川没有说话,但是也并没有走。

“你快些回去吧,剩下的我来做就是了。”豆子又道。

但是王颂川还是没有走,仍然站在她面前。他也不知道怎么的,此时竟然像迈不动脚步了一样,见着她这副样子,他心里也不由得揪了起来。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二百九十九章 说合

“是不是有人又说闲话了?”王颂川看向豆子问道。

豆子闻言,抬头看他,脸上带着几分疑惑,眼中还闪着几点泪光。

王颂川一对上豆子的眼神,瞬间感觉有些慌乱。他怎么就把自己想问的话给问了出来?

不过转念一想,既然问了,那就问了吧,看着她这样难过,他心里也不好受。

“没事。”豆子说道。

但是她明显不像是有事的样子,刚说完这话,眼泪又控制不住地扑簌扑簌落下。她本以为除了爹娘姐妹之外,没有人真正关心她了。大伯娘欺她,奶眼睁睁地看着,也不管不问。没想到,竟然还有一个人关心她。

虽然和他并不是十分了解,但是一直以来,每次她遇到什么冷言冷语,都是眼前这人在为她解围。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对他感念一二,更何况她还不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越想,眼泪越是凶猛,到最后,豆子竟然放声地哭了起来。

王颂川见她竟然越哭越凶猛,瞬间没了主意,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姐姐你告诉我,到底是谁,我这就去找他去!”王颂川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安慰她是好,突然问道。

奈何豆子只是摇头,这种事情,他能管得了一时,哪里能管得了一世?他能管的住一个人,哪里能封得住悠悠众口?

王颂川见她摇头,更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了。以前那些流言蜚语,遇到的并不少,但是每次,她都是丝毫不相让地和人家理论上一番,让他心中不禁对她敬佩了起来。一个和离在家的弱女子,面对那些流言,竟然能做到这样,当真不是一般的女子能够做到的。而今,王颂川又明白了,有些事情,又不是他见到的,不是他想的那样。

原来,她并不是如表面上见到的那般坚强。

原来,她只是把所有的悲伤都藏在坚强之后罢了。

原来,她都是在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想到这些,王颂川的心里就好像有千万根针在扎一样,痛得难受。

“你,你别伤心,都会好起来的。”他低声说道,看着豆子还在不停地哭着,有些手足无措。

其实,他多么想说,以后就让我来陪伴你,你所有的悲伤由我来替你扛,你所有的坚强都可收回,你所有的障碍都由我来替你扫平。

但是,他终归是没有勇气说出口的。如果贸然说了,倒是显得对她轻薄了。她虽然嫁过人,和离归家,但是在他心中,她却依然完美,让他忍不住地就想去疼她,爱她,照顾她一生一世。

过了好一会儿,豆子这才停止了哭声,抬头看了一眼,见王颂川还木木地站在那里,不禁擦了擦眼泪,说道:“时候不早了,你快些回去吧,告诉我爹说是饭马上就做好了。”

她说着这话,便已起身,在灶间里叮叮当当地忙活了起来。

王颂川见此时也帮不上什么忙了,便答应了一声,又道:“那我走了,要是有什么事的话,你就叫我。”

豆子点了点头,这才见他转身,出了门。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豆子只觉得,心里暖融融的一片。原来,还是有人关心她的。

经过这么一番耽搁,太阳已经快下山了,豆子便着急了起来,手上的动作也加快了,做了鱼蒸了饭,又将新鲜的蔬菜炒了几个。

做好了饭之后,她便将饭菜装了,放在小推车上,推去鱼塘那边。

送去了饭,也便没有豆子什么事了,她回家之后,刚要将这些碗筷都刷了,突然听见门上有人喊她。

她回头一看,见竟然是村后的一妇人。

这妇人此时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夏衫,头发用一块蓝色的布盘成髻,正站在门口看着豆子。她不是别人,正是下午的时候,替豆子辩解的那个妇人。

“是张嫂子啊,快进来。”豆子忙招呼道。

她家住村后,和豆子家隔得不近,因此平日里并不常走动。此时她竟然来了,豆子心中也着实不解了起来。不过这张嫂子是非分明,在村里口碑一直不错,今日为豆子辩解,豆子也是听到了的,对她自然是心存感激的。

张嫂子答应着,便进了家门,跟着豆子进了堂屋。

此时已经上了黑影,屋里黑黢黢的,待豆子点了灯火,这才变亮了起来。

“张嫂子有事吗?”豆子问道,拿起杯子,给她倒了一杯凉茶。

张嫂子接过,喝了一口,笑道:“没事,没事,就是来看看你。”

豆子也笑了笑,在她身边坐了。

张嫂子又喝了几口茶,突然说道:“今儿下午那事啊,你也别往心里去,都是些瞎嚼舌根的话,不必上心的。”

豆子听她此言,心中一暖,笑道:“无碍,我没往心里去。”

“唉,你说你这可怜的孩子,咋就这么命苦呢。”张嫂子叹道。

豆子虽然喊她一声嫂子,但是她并不比豆子大多少岁,因此对于她的处境,也算是理解。

“都过去的事儿了,再说了,我现在这不是挺好的吗?张嫂子不必担心。”豆子笑道。

张嫂子见她并未曾伤心落泪的,反而还安慰起她来,心中更是觉得怜惜,忍不住拉住豆子的手说道:“妹子啊,我知道你是个极好的姑娘,但是咱们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你还这么年轻,该是好好地再找个人家才是。”

豆子微微一笑:“没事儿,等过两年再说吧。”

其实她很想说,就算一辈子这么过,她也愿意,但是又觉得如果这样说的话,或许会让张嫂子误解。

张嫂子立马不赞同地说道:“可不能这么说,趁着现在还年轻啊,可要早早的,要是以后年纪大了,可就更不好说了。”

豆子听着她这话,虽然并不是十分中听,但是她却可以听出来,她都是出自一番关心,因此心里,也并不觉得不舒服。

“嗯。”豆子点头。

张嫂子犹豫了一会儿,又说道:“妹子啊,我先和你说个事儿。”

她说完,看向豆子,见豆子一直看着她,等着她继续往下说,这才又道:“我娘家那边有个堂弟,是在城里做小买卖的,去年刚刚死了媳妇,也没个孩子,想再娶一个。”

她说着这话,又忙道:“其实这话我应该是和刘二婶子说的,但是婶子又不在,见妹子你也不是那般拘泥的人,便先和你说说吧。”

豆子听她说这话,自然是明白她的意思,只是听着,脸上并没有其他别的表情,又听张嫂子说道:“我也知道,我那堂弟只是在城里做个小买卖,家境只能说得上是殷实,要是按理说的话,你嫁过去,倒是有些委屈了。不过我那堂弟啊,最是个心眼好的,也疼媳妇,保管会对你好。”

张嫂子自从下午回到家之后,便一直在想着豆子的事儿。这么好的姑娘,可着实是可惜了。这流言蜚语虽然不疼不痒的,但是如果多了,那也能要人命啊。要是想终止这流言,唯一的办法,只怕是豆子再嫁人了。

张嫂子想了又想,想了很多人选,不是配不上豆子,就是觉得不合适,想来想去,也就她那个堂弟还算是合适。虽然家境并不能和她家相比,但是好在人好。豆子已经吃过一次亏了,这一次,找个什么样的,都不如找个会疼人的重要。

她思索良久,终归是忍不住了,这才吃过饭之后,来了豆子家。

豆子听她说完,笑道:“多谢张嫂子费心了,不过这事嘛,我可做不得主,还是等我娘回来,嫂子和她说吧。”

张嫂子见她并没有直接拒绝,还笑着让她找杨氏商量,心想看来此事还是有些说头的,于是忙不迭地点头道:“好啊,好啊,等我啥时候有了空去城里啊,就去和你娘说。”

“那倒不必了”,豆子又道,“这眼瞅着就是中秋节了,娘会回来的。”

张嫂子一拍额头,笑道:“对,瞧我,竟然给忘了,中秋节可不是马上就要到了嘛,嫂子到时候给你做月饼吃。不是我吹啊,嫂子做的月饼,那可真是香呢。”

“那好啊,到时候嫂子可一定要给我留着两块。”豆子笑道,便岔开了话题,和张嫂子说起了其他的事儿。

而此时,杨氏和莲子也才吃过了饭,刷了碗筷,又拣了一会儿干果,便各自去睡了。

第二日,莲子照常在铺子里,客人并不是很多,稀稀拉拉的,倒也不忙。

到半晌午的时候,莲子正想去倒杯茶喝,突然见一身着暗红色襦裙的婆子进来了。

那婆子鬓边簪了一朵大红色的绒花,两只耳朵上一边坠着一颗鎏金疙瘩,随着她的走动,一摇一摆的。

这架势,怎么看,都怎么像是个,媒婆。

莲子并没有多想,直接上前招呼道:“这位大婶,您想买点什么?”

那媒婆笑眯眯地看着莲子,一直看着她,看的她心里直发毛。“你就是莲子吧,婶子不是来买东西,是来找你/娘/的。”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百章 不愿

媒婆上门,定然是说亲的。这种事情,她也不方便在场。并且,她相信杨氏会给办得妥妥的。

只是家中如今有三个待嫁的,她说的又是哪一个?

不过见这人是城里的媒婆,她家小门小户的,又是如何寻来的?

莲子想着这些,见杨氏带着那媒婆一起,去了后宅,她便留在前面的铺子里照看着。

“大妹子啊,我夫家姓王,你就叫我王嫂子就行了。”那媒婆向杨氏笑道。

杨氏此时虽然还不知道她是来为哪个姑娘说亲的,但是但凡上门,那都是喜事,她自然是不能怠慢了的。

“好啊,王嫂子请坐。”杨氏说道,又为这媒婆倒上了一杯凉茶。

往媒婆从杨氏手中接过茶碗,轻抿了一口。她倒并不如那些媒婆一样,张口闭口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话。她刚刚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笑看着杨氏倒茶,多余的那些废话,客套话,并没有多说,让杨氏不禁对这媒婆的看法也好了起来。

“大妹子啊,我是这镇上的媒婆”,她自报了家门,又说道,“今儿过来啊,是受了人家的嘱托,来这里说亲的。”

这王媒婆是个官媒,因此这行事作风,自然是与那些市井媒婆有些不同。

杨氏点点头,家中三个姑娘待嫁,除了栗子已经订了亲了,也还剩下豆子和莲子。不过豆子毕竟是和离过的,要真是求娶的话,一般人家也用不上找媒婆上门来说合。因此,杨氏心里早已有了数,八成是给莲子说媒来了。

左右莲子也没订亲,也早已到了说媒的年纪,有媒婆上门,那看看便是了。

“不知王嫂子是受了哪家的嘱托?”杨氏问道。

王媒婆一笑,向杨氏说道:“受了苏家老太太的嘱托,为苏家的大少爷向你家莲子姑娘求亲来的。”

杨氏闻言,有些疑惑地看向王媒婆,她会不会弄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