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喜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就是说,只要他们配合他们家的生意,只要他们家的鱼塘还在这里,那么他们剩下的后半辈子,每年都可以在过年的时候领到钱。
别看只是少少的二百文,但是一个年里年外的,光是年夜饭这一顿,就要花上一百多文。再算上中秋节的团圆饭,不可得二百文?这么算来,等于是除了鱼之外,每年再白送两顿大餐。算一算,确实是十分不错。
“好,只要你们说话算话,我们就答应你。”有个村民率先说道。
曹文广一听竟然有人倒戈了,一时间急的也顾不上其他了,忙说道:“不行啊——”
谁料他话还没说出口多少,就被曹知福一声怒喝,给吓了回去。
既然有村民已经同意了,没用多少时间,其他村民也都表示赞同。
曹文广急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但是碍于村长在,他又不敢说其他的话。
只是给二两银子,还要十年才能给清,这和曹老爷承诺的银钱相比,实在是算不上什么。
莲子此时脸上带着轻松的笑,专门看着那曹文广说道:“今儿的事儿,我知道大家也都是受人挑唆,所以我们自然也不会去计较,刚才咋说的,我们还是会咋办。就连曹文广,我们也会一视同仁。”
村民听莲子说这些话,有的有些不好意思地咽了口口水。
莲子才不是那种能够以德报怨的人,别人欺负了她、侮辱了她,她势必要讨要回来。但是碍于春杏的关系,她便决定不再追究曹文广的责任。但是仍是要单独地点出他,以此来给个警醒。
曹文广听到莲子这么说,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好了好了,这回都清楚了吧?”曹知福说道,“没事儿多寻思寻思,别听着别人说啥就是啥!”
莲子笑了笑,向曹知福说道:“伯伯,既然这会儿大家伙儿都在,咱们就当着所有人的面儿,将价钱的事儿也说清楚了吧,省的以后大家再有啥疑问。”
曹知福本来和村里的长辈商量了商量,打算一亩地要上十五两银子,当然这中间还要除去给七户人家的贴补。
但是如今的地价,一亩良田也就顶多十二两银子,更别说只是一片水了。
并且刚刚他也见到了,就是这么个尚未及笄的小姑娘,说起话来天衣无缝,这么大个事儿,被她几句话就给摆平了,可见这家人都是十分厉害的,定然不会轻易就被糊弄了过去。
当面说清楚,那就当面说清楚好了,省的以后这些人还以为他从中拿了多少黑心钱。
“行啊,那咱就现在谈谈这价钱吧。”曹知福笑道,“昨儿我又和村里的长辈们商量了商量,也去丈量了,这片湖总共有二亩六分,既然你们也给了每户人家贴补,那就十两银子一亩吧。”曹知福说道。
听他这么说,莲子立马在心里快速计算了起来。
一亩十两银子,这个价钱比起当初买那带着鱼塘的半亩地的价格要便宜上一点点,也算是可以接受。
虽然相比买田来说,这个价钱确实是够贵了,但是谁让周围都没有合适的水域?谁让这湖就在这曹家湾子?谁让这事儿还偏偏被人从中挑拨了呢?
所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还价的余地。
不过为了省去今后的麻烦,这也算是值得了。
“行,我们同意。”莲子说道。
其他村民听村长竟然要了一亩十两银子的价钱,都在心中不由得吃了一惊。胃口最大的,还是村长啊。
一亩良田才多少银子?这只是不能种庄稼的一片湖水,就算是养鱼,说到底也是不如那田地的。如此一来,这此人心里,竟然更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人家花了那么大的价钱买了这片湖,又承诺给了如此大的利益,他们竟然还来闹事。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成
曹家湾子虽说离城里挺近,但是如果要靠双脚走过去的话,那也要不少时候。如果套车的话,又不值得费那个事,所以大多数人都是用双脚走的。
如果买了马车,坐一回只需要一文钱,又快又舒服,那自然是十分划算的,也算是造福了村里了。
几个村民听曹知福这么一说,当下都点了头。原来村长这么想着村里的事儿,卖了钱,并没有和村里能主事儿的长辈们分了。
“或是大家还有别的啥主意吗?”曹知福又问道。
众人互相看了看,这才道:“行,就这样,村长看着办就是了。”
曹知福点了点头,说道:“那好,既然大家都同意了,那事情就这样了。”说着,他又道,“那大家就都跟我回去,立下字据吧。”
莲子冲他点了点头,跟着这几个村民一起,去了曹知福的家里。
双方立了字据,又互相按了手印,这才散了。
“这个也好了。”曹知福将拟好的另一份关于湖的契约拿出来,递给刘景仁。
刘景仁并不识字,转手将契约书给了莲子。
莲子看了看,说道:“好,那就这么办吧”,说着又抬头看着曹知福,“只是今儿出来的匆忙,并没有带那么多银子。”
“没事儿,啥时候有空啥时候再送来就行,正好到时候和你们一起去办文书。”曹知福说道。
“哎,好,我们明儿就送过来吧。”莲子说道。
左右最近没啥大事儿,趁着空闲,还是赶紧将事儿办完的好。
双方都谈妥了之后,刘景仁这才带着莲子一起,回了家。
那曹文广这事儿没办成,心里自然是怕的紧,少不得又将莲子一家人骂了一通。他媳妇眼瞅着要到手的肥鸭子又飞走了,少不得不停地埋怨曹文广,惹得他更是生气,二人大吵了一架,只可怜了老娘,口中一叠声地喊着“作孽啊,作孽啊。”
莲子回到家之后,杨氏道:“回来了啊?”
“嗯”,莲子笑道,忙走到她身边,笑着将手里的契约书展开在她眼前。
杨氏虽说不识字,但是这几年,契约书这类东西也见了不少,自然是认得了。
“呦,成了?”她不可置信地问道。
莲子闭上眼睛点了点头。
“呵,又长能耐了啊。”杨氏说道。
“娘,你不知道那个惊险啊,你闺女差点回不来了!”莲子一脸惊恐地说道。
杨氏闻言,忙问道:“咋了?”
莲子将刚刚的事情简略地和她说了说,只听得杨氏眉头直皱,说道:“以后这种事儿你可别再搀和了,咱家现在这样就行了,你就安安稳稳的吧,别让我担心了。”
“嗯,我记住了。”莲子点头回道。
话虽是如此说,但是该做啥事,还是要继续做的,人不能一直迈步不前,是不?
不管怎么说,虽是经历了一番波折,但是这湖,也算是买下来了,也算的上一件大喜事。
当晚,莲子和杨氏在灶间忙活了好一通,准备了一大桌好吃的,算是为此事庆祝一番。
现在正当夏天,不适合投鱼苗,所以莲子打算,还是等到明年春天,再买了鱼苗投进去。这半年的时间,还是要先在湖边建个带小院的房子。
曹家湾子毕竟不在刘家庄上,该让谁过去看着,这又是个问题。
莲子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让刘平安夫妻二人过去最合适。
他夫妻在这里看着这鱼塘,也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对这鱼塘的事情,已经十分熟悉了,让他们过去,那是再合适不过了。至于银钱方面,这几年已经给他们涨了不少,到了那边之后,肯定还会再给涨的。
至于庄上这边的鱼塘,可以再找合适的人过来看着。
次日,刘景仁带着莲子过去交了钱,又和那曹知福一起去官府办了文书的相应事宜,这片要用作鱼塘的湖,就正式地归他家所有了。
看着下午的残阳在湖面上投下一层金光,莲子只觉得无比得舒畅。
这片湖,以前并没有十分留意,一切,都是从救了春杏开始,才开始发生了变化。真的就像那句话说的,做好事儿,总会有好报的。
这片湖够大,年产几千斤一点儿也不成问题,以后供给“福聚来”的鱼,只怕是完全足够了。
只是这湖边一丁点儿的地也没有,要不再在湖边的地上植上桑,养上蚕,那就更好了。
不过这样也不错,在湖底种几株莲藕,对于养鱼,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回到家之后,天已经黑了下来,莲子还没下马车,就见栗子跑了过来,向刘景仁道:“爹,咱们明儿去集上吧。”
莲子想了想,明天确实又是集了呢,这几天忙的,都忘了这事儿了。
家里也没个兄弟,每次想出去,都是让刘景仁赶着马车带她们去。曾经莲子嫌麻烦,要自己学着驾车,但是杨氏说啥也不让,不让她好好儿的一个女孩儿,跟个男人一样地赶马车。
刘景仁想了想,明儿也没啥大事儿,便答应了。
莲子知道,栗子是想去铺子里看一看,那在铺子里代卖的胭脂香粉卖的咋样了。
因为也没啥大事儿,所以莲子这回并没有跟上,而是在家里帮着杨氏做果脯做点心。
栗子在中午的时候便回来了,可见并没有啥事给耽搁了。
“咋样啊?”莲子问道,不过看她那垂头丧气的样子,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
栗子叹息一声,说道:“唉,别提了,只卖出去一盒胭脂膏子,那掌柜的说了,不好卖。”
“卖的多少钱一盒?”莲子问道。
“十五文。”栗子道。
只十五文,这个价钱确实算不上高了,撇开不太精美的盒子不谈,那么,只怕是东西本身的问题了。
“唉,算了,不管怎么着,反正我是尽力了,就这样吧。”栗子又叹道。
莲子冲她一笑:“做这个东西本来就挺难的,咱们又没啥精细的工具,能做出这样的就已经不错了。”
“嗯。”栗子心不在焉地点点头。
莲子又道:“你不是还会做衣裳吗,咱再去做衣裳也不错啊。”
栗子闻言,突然眼前一亮,一拍前额,说道:“对啊,我可是会做衣裳啊。”说着,一溜烟地跑进了西屋,莲子只听一阵“吭哧吭哧”翻找东西的声音,就见栗子将她平日里的剪刀、布头、针线等一应物品全都找了出来。
栗子还是这个性子,想到啥事,一定会立马付诸行动。
莲子笑了笑,又进了灶间,帮杨氏看着快出锅的点心。
当天晚上,栗子就将自己画的几张图,并做成的一个样品拿给家里的姐姐妹妹看。
莲子看了看,点头道:“不错啊,又有进步了。”
栗子虽说绣活儿做的不好,但是一般的缝缝补补的,还是完全可以做好的。难得的是,她在服装的设计上,相当的有天赋。
现在莲子姐妹身上穿的衣裳,都不再是买的成衣,而是在镇上买一些合适的衣料,根据栗子的设计,由谷子和豆子来完成制作。春杏的绣活儿做的极好,自从她来了之后,绣花的事儿,便全交给了她。
栗子听到莲子的夸奖,满意地说道:“那是。”
她和莲子自小就一直在斗嘴,要想得到她的一句夸奖,那可是相当困难。
“不行,这地方还得再收紧一点,那样才能有摇曳生姿的感觉。”栗子指着衣裳收腰的地方,摇头说道。
说着,又将衣裳拿走,在一边改了起来。
“这样吧,要不咱再去城里盘个铺子下来,年底的时候正是买衣裳做衣裳的高峰期,要是能找到合适的铺面的话,咱可以在那时开业,倒是个好时期呢。”莲子坐到栗子身边说道。
栗子闻言,并没有停下手中忙着的活儿,说道:“嗯,是挺好的,要不咱明儿就去找找看看吧。”
这个栗子,永远都是一副急性子。
莲子摇头说道:“恐怕不成,明儿家里还要做果脯,张掌柜那边又开始催货了。”
她又想了想:“要不后天吧,后天正好要去送货,咱可以一起去看看。”
“嗯,行。”栗子说道,“对了,上次咱家那个点心铺子是张掌柜帮忙给找的吧?”栗子问道。
莲子点点头:“算是吧,咋了?”
那铺子虽然并不是托了张掌柜的情给找到的,但是不管咋说,如果不是他的话,只怕他们也不会找到。所以,这个情分,莲子也是记下了的。
“你是想让张掌柜再给找个铺面吗?”莲子问道。
栗子想了想道:“哪能光麻烦人家呢?”
“要不咱后天去问问吧,张掌柜这人是会算计了点,但是人还是不错的。”莲子说道。
和张掌柜合作了这么多年,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一块利润,向他打听个事儿,那倒并不难。“不是”,栗子说道,“我是想啊,给张掌柜的夫人还有几房姨娘送上几套衣裳。”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二十三章 能耐
栗子用牙齿将线咬断,说道:“张掌柜家虽说只是个商户,可那也算是大户了吧,他家的夫人姨娘的,定然也会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我给她们送几套好衣裳过去,一来是答谢张掌柜的帮忙,二来不也是事先打个活招牌嘛。”
“哦”,莲子点头笑道,这几年来,别看栗子只是埋头做胭脂做衣裳的,这人情世故,也是懂得了不少,还有了商业头脑。
栗子的这个想法,莲子是十分赞同的。
“嗯,不错,再给董掌柜家夫人也送去几套吧。”莲子又道。
董掌柜的“福聚来”如今是城里最大最有档次的酒楼,他这几年,也陆续纳了几房妾室,家中的妇人也是不少了。她们的交际圈子,自然也是不小。
栗子点了点头,又道:“那我这几日先精心做出几套衣裳。”
她说着又看向春杏道:“春杏姐,你绣活儿做得好,以后就到我的铺子里来帮忙吧。”
春杏笑道:“好啊。”
栗子又道:“你可是咱铺子的顶梁柱啊,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儿地拉拢你的。”
几人听她这么说,都笑了起来。
这一年来,先是买了点心铺子,之后是装修,再之后就是买曹家湾子鱼塘,接下来又要再买个衣裳铺子还要装修。如此算下来的话,这些足足花了二百多两。
先是借给了姑姑家五六百两,三两年之内是定然收不回来的,算一算的话,家里还真是没啥余钱了。
家里秋收之后,还要再翻盖房子,盖房子的钱,只怕都要等到今年的地里和鱼塘收获了之后才能筹齐了。
当晚,一家人商量了一番栗子要在镇上买个铺子的事儿。虽然说家里真是没太多余钱了,但是杨氏和刘景仁,还是支持栗子的想法的。
好在一直给张掌柜和董掌柜那边供着货,很快又到了销售的旺季,家里的一应开销,靠那些钱,还是完全能应付的过来的。
第二日做了东西,然后第三日,莲子和栗子趁着刘景仁去城里送货的空当,也跟着一起去了。
到了那里之后,张掌柜和往常一样,出来迎接。
“过来了啊。”张掌柜说道,只是和往日不同的是,带着重重的鼻音。
刘景仁听他如此,说道:“咋了这是?冻着了?”
张掌柜道:“热着了,这天儿也真真的是烦的很。”
“请大夫看了没?”莲子问道,掌柜应该是热感冒了,中医对于治热感冒,倒是十分有效。
张掌柜点头道:“请了,应该是快到了。”
果然,他这话刚说完没多久,就有伙计过来找他,说是“春回堂”的宋大夫来了。
这边只需要卸货上称就好,其他并没有啥事,所以莲子和刘景仁便由伙计们在这里忙着,他们则跟着张掌柜进了里间。
“春回堂”的宋大夫也是这镇上数得着的大夫,一般没啥要紧的病,他是不出诊的,都是在“春回堂”里坐堂。
但是,这宋大夫和张掌柜倒算是老相识,张掌柜病了,请他过来给看一看,他自然是会来的。
宋大夫和张掌柜说笑两句,便坐了下来,开始安静地给他诊脉。
只诊了片刻,便道:“没啥大碍,给你开副药,喝上三五天保管好好儿的。”
张掌柜笑着答应了,让小厮伺候了笔墨,之后又吩咐了他跟着宋大夫去“春回堂”抓药。
“张掌柜真是人缘甚广啊”,莲子笑道,“这认识一个大夫,可堪比一宝啊,毕竟咱谁也不能保证一直没病没痛的。”
“是啊”,张掌柜笑着点头,“这宋大夫也是个有能耐,要不然也不会在‘春回堂’大换血的时候,还留了下来。”
莲子听他这么说,忙问道:“啥?‘春回堂’大换血?”
那“春回堂”不是宁家的产业吗?如果说大换血的话,一定是经历了啥大变故。
张掌柜点头道:“是啊,不过这次大换血啊,说来也奇怪,一开始倒并没有啥感觉,只是突然有一天,竟然发现这‘春回堂’多数铺子里的老人,竟然走的差不多了。”
“是吗?”莲子反问一声,她们家已经很久没人需要求医问药了,就算需要的话,也只是来镇上找徐大夫,所以对“春回堂”那边的事,了解的并不多。
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慢慢地将铺子里的人给换掉,想必这主事儿的,也是个厉害的角色。
莲子所想不假,马上就听张掌柜又说道:“这‘春回堂’的少东家,果真是个厉害的,不愧是能中得了解元的。”
“啥?你说啥?”莲子忙问道。
“那‘春回堂’的少东家,可不就是当年的解元宁卿吗?”张掌柜说道。想当初张子贺小的时候,他还时常拿宁卿给张子贺做榜样,让他好好读书。
莲子闻言,低头思索起来。
这几年以来,虽然时不时地会遇上宁卿,但是两人并没有十分深入地交谈,所以自然是不知道他这几年来到底是在干啥。
有时候在大街上,就可以碰到宁卿,或是走着,或是坐在马车里,让莲子不禁有些想不明白,怎么如今要见他,竟然这么容易了。
只知道他自从那年中了解元之后,便没再接着读书。这让莲子觉得有些可惜,但是感叹之余,莲子又觉得,他这么一个谪仙一般的人,走仕途这条路,还真是不太适合他。说不定好好的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在官场上被那么一搅合,就变质了,失了以前的光彩,那才是真正的可惜。
只是,何以突然之间,他竟成了“春回堂”的少东家?不是还有个弟弟吗?算算年纪的话,如今应该也可以做主了。
“现在整个‘春回堂’都是宁卿管着的吗?”莲子问道。
张掌柜摇摇头,拖着浓浓的鼻音说道:“不全是,有几个铺子现在做主的还是以前的老人,不过一多半吧,现在都是在他手里。”
“不是说宁家还有大老爷二老爷在吗?”莲子又问道。
“以前大部分铺子都是大老爷管着的,二老爷虽说是也有产业,但是到底不怎么插手,只一并交给大老爷管着。只是这几年,大老爷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了,宁卿也慢慢的长大了,只怕以后,宁家当家作主的,就是他了。”张掌柜仔细说道。这件事情,对“春回堂”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能知道。
莲子“哦”了一声。她只道是宁卿很厉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不知不觉地培养起自己的力量,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当初宁卿的母亲刚刚嫁来宁府的时候,“春回堂”虽说生意已经十分红火了,但是远远没有今日的规模。
宁卿的外祖家许家,也是个医药世家,当初宁卿母亲嫁过来的时候,许家给宁卿母亲的陪嫁中,就有在这苍山镇上新置办的五个双脸大铺面,除此之外,还调了几个医术精湛的老大夫、技艺纯熟的药师过来。正是有了这些人,这些铺子,“春回堂”才迅速地发展了起来,形成如今的规模。
但是宁卿的母亲虽说出身医药世家,但是一直多病多灾,所以在宁卿还很小的时候,便过世了。
闺女一过世,许家自然是对闺女的陪嫁看得紧,但是所谓予人东西容易,要是想要回来,哪里有这么容易?
宁家大老爷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急忙地娶了继室,将继室娘家那边的可靠人,安排了很大一批到各个铺子里,使得这些东西,完完全全变成自己所有。如此一来,继室又有了儿子,自然不可能不为儿子谋划。
这些事儿,宁家大老爷多少也知道一些,但是一来铺子已经变成了自己的,谅那许家也没啥法子,二来左右都是自己的儿子,谁继承都没关系。但是既然现在铺子那边多是继室夫人的人,那么考虑到产业的稳定性,还是小儿子继承的话,来的更妥当一些。所以,对于继室夫人薄待宁卿的事,他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原配的儿子会在十几年后,用同样的,且比他更高明的手法,将这些产业收归己有。虽然现在还没有全部收回,还有一些铺子握在继室夫人手中,但是看这几年宁卿的作为,只怕十个夫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而继室夫人的儿子,离及冠,还有好几年呢。就算是及了冠,只怕也已经晚了。所以,全部收回,对于宁卿来说,那也只是时间早晚的事儿。
这些年,还真是难为他了。
莲子心中寻思着,上回见到他,好像是在半年前了,那时候刚刚过了年,她去董掌柜的“福聚来”,正好看见宁卿从楼上下来。那时他仍是一身洁白的衣衫,仍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虽然他对莲子笑了笑,但是莲子却觉得,他的身影,竟比先时,又多了几分清冷与萧索。
“或许什么时候,找他见上一见吧”,莲子心中想道,“只是他现在成了整个‘春回堂’的当家人,应该是挺忙的,想必见上一面,应该是更难了。”
但是那也没办法啊,她的铺子秋收之后要开业,还想找他给写上个匾呢。不管怎么着,约个时间看看吧,实在不行的话,就另想他法。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一百二十四章 约见
张掌柜倒是答应了下来,但是仍是说道:“这个时候,恐怕不是很好找,要到年底的时候,那时候兴许能找到合适的。”
莲子和栗子的设想,是赶在秋收后,最好就能将铺子开起来。但是如果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铺面的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正暑的天气,燥热得紧,地里的活儿都有长工看顾着,并不需要怎么下地。这一个月,莲子便整日里在家里,只是偶尔地帮杨氏做做点心,或是看着栗子做衣裳。
七月很快过去了,到了八月,该收的庄稼,就要陆续收了。天气也渐渐的凉爽了,虽然秋老虎的威力还是不容小觑,但是早上晚上的,却是十分舒适。
昨天莲子还去鱼塘那边看过了,顺便捞了一条鱼。一整个夏天,那些鱼长得飞快,看这情形,不久之后,鱼塘里又该丰收了。
这一年家里开销了不少,已经没多少余钱了,所以莲子就盼着这些鱼,以及地里的庄稼,能卖上个好价钱。
新买的铺子,里面各种东西,也早已经置办妥当了,莲子打算这几日就准备准备开业的事宜。只是唯一缺少的,还有块匾额。
她当初是想让宁卿给写上几个字的,但是这一个月里,暑热的天气实在是不想出去,便耽搁了下来。
家里打算秋收之后,全家人先搬到铺子那边住,将家里空置出来,准备翻盖新房。所以这几日,杨氏和刘景仁已经开始将许多物品收拾了,一点一点地拿到那边去。
这日,莲子跟着一起过去了,打算去找宁卿,看看他有没有空。
宁家大宅她已经去过好几回了,自己慢慢逛游着,便去了那边。
直接到了后面的角门,莲子上去拍了拍门环,门上有小厮听着声音,“吱呀”一声拉开了门。
“小哥你好啊,我想问一下,宁卿少爷在吗?”莲子问道。
那小厮见莲子只一个小姑娘,没好气地说道:“不在”,说着,就要关门。
莲子见状,忙拦住他道:“敢问小哥,宁卿少爷去哪儿了?”
“少爷去哪我咋知道?”那小厮反问一声,随之“哐当”一声,将门关上。
莲子见他这个样子,心想这宁卿也真是的,都成当家人了,也不好好整顿一下家里的下人,未免也太没礼貌了点。
既然在这里得不到消息,莲子便打算去街上的铺子里问问。
“回春堂”的药铺、药行、医馆,走不了多远就能遇上一个,莲子进了最近的一家药铺,正好顺便买些白术。
柜上的伙计利索地给莲子称了药,莲子付了钱,道了声谢,又问道:“小哥,向你打听个事儿啊,你们这里的宁卿少爷不知在吗?”
那伙计看向她问:“你找少爷有事?”
莲子忙点了点头,感觉好像有戏。
谁料却见那伙计摇摇头笑道:“小大姐儿,可真是不巧,我们少爷刚走不久,也就是半盏茶的功夫。”
莲子不禁有些失望,这也太天意弄人了吧。
“那你知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啊?”莲子又问道。
那伙计又是一笑,从下一个顾客手中接过药房,道:“这个我可真不知道,少爷去哪里也不会和我们说不是?”
正当莲子再一次倍感失望的时候,又听那伙计道:“不过少爷每日上午都要到所有的铺子里走一趟,你去别的地方问问,兴许还能见着。”
莲子一听,心中瞬间燃起了希望,忙道了声谢,拿起药包跑了出去。
只是药行药铺医馆这么多,他到底在哪里?
莲子叹了口气,心道,算了,还是不找了。
这么想着,莲子又走进刚出来的那家药铺。
“小哥,等到明日少爷再过来的时候,麻烦你转告一声,就说我今儿来找他了,明儿早上这时候还过来。”莲子说道。
那伙计倒是个挺好说话的,也没多说其他,直接答应了莲子的话。
莲子拿着东西回了自家铺子,那边虽然布置得差不多了,但是那边却没有炕,一应生活用品也还不齐全,所以暂时还不能住在这里。
莲子跟着杨氏和刘景仁先是回了家,第二日早上,又去了城里。
这回,莲子直接去了昨日的那家药铺。
那伙计见她来了,笑道:“又过来了啊。”
莲子也笑道:“嗯,小哥早啊。”
“今儿少爷来的早,我把你昨天的话说给他了,少爷说他马上回来,如果姑娘先来了,就先坐着等会儿。”那伙计说道。
他生性随和,并不会因为莲子只是个半大的小孩,而薄待了她去。
刚开始其实他也怀疑,难道这小姑娘真的和少爷是相识?但是他又怕耽误了事儿,所以今天一早,宁卿过来铺子里的时候,他便将这事儿说了。
谁料,看情况两人还真是认识。
莲子道了谢,在铺子里的椅子上坐了,等着宁卿,伙计还体贴地给上了茶。
趁着这个功夫,莲子四下里看了看,这个药铺规模倒真是不小,足足有三间屋那么大,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又一排的药屉,染得铺子里满是药香。
这铺子里的生意也是不错,来往抓药的人络绎不绝。
光是“春回堂”的医馆,在这镇上就有好几个分号,一般都是他们开了药之后,拿着药方,如果来“春回堂”的药铺抓药的话,不但药材的质量可以保证,并且在价钱上,也会相对优惠一些。
“少爷。”
正出神间,莲子忽然听到门口有人说话,她下意识地往那边看去,见宁卿正跨进门槛。
他仍是穿着一身以前莲子常见的洁白的衣裳,浓密的黑发在射进门内的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璀璨的光彩。
“早就来了啊。”宁卿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