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尸皇争霸-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尸皇争霸》浅溪无影
文案:
仙界亿万年的神山印山因为沾染了上古战场的血有了山灵,
浩浩荡荡渡劫的时候,却失败了!
未免祸及天地,自动解体,
佛、道、地仙皆顾念其功德,送其三道因果,祝他转世。
不想转世至小世界,竟成魔道‘尸神宗’人,
一入魔宗,重塑的山体却成为了养尸圣地。
因为各界通道‘升龙门’断了,下面的世界出现一种生物‘丧尸’,
修士大批的战死,丧尸毒开始绵延九千世界,
而唯一能对付丧尸的方法除了‘杀’之外,还有以尸对尸。
一场尸皇的争夺成为九千世界的希望!
………………………
企图重修山体的尸皇和一个虚空之魂的故事!
先修真,后末世丧尸!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青冥 ┃ 配角:亦东 ┃ 其它:
第一卷 :道心入魔
第1章 第1章
上三千界,高天三十六重天之上的九重天上,狂风大作,无边的紫云翻涌而来,巨大的灵气形成一个巨型的漩涡,无边的气浪围着漩涡汇集,漩涡的中间出现一片火海,紫色金光在火海中若隐若现,无尽天威不断酝酿,只待沉降而下的宣泄。
灵霄宝殿之上,高天上至尊玉皇大帝双眼微扬,声若清泉的问下首众仙中的第一人:“老君,这是何人,竟可在天上渡劫?”
太上老君闻声上前禀奏:“回玉帝,这是九重天上印山山灵在渡劫。”
说完他由金色道袍袖口里拿出一个圆形似镯非镯的镂空金色圆环,信手一扔,金色圆环飞出灵霄宝殿,将那巨大漩涡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
巨大圆环直接护住上九重天,与此同时,那漩涡云里巨大的紫色雷霆轰然而下,巨大的震动使得九重天上诸多大仙都凝神静观,巨大的雷霆直下九重,轰击在一座巨大的高山之上。高山四周白云环绕,雷霆轰鸣而下之时,白云升腾,迎上紫色神雷,雷电在白云之内四射轰炸,逐渐消弭。
而后一道巨雷继续轰鸣直下,天边的漩涡内红色逐步扩大,远处天际的太阳之下,紫气东来,延绵万里。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这个雷威力虽然不大,但是好像不是紫霄神雷,而且紫气延绵万里,这是什么劫数?”太上老君抬头看着天上的紫色祥云神色深沉的问到。
“回太上,这的确是紫霄神雷,是诛仙雷劫之始,但是为何有如此声势,我神雷玉府恐怕没人解释得清。”
灵霄殿上闻言四下相望,不少至尊神位的大神都轻轻摇头,表示不解。
“静观便是!”玉皇大帝清声说道,双目微闭,神识扶摇直上天顶,俯视这场在天界之上的雷劫。
殿上诸神也都平息议论,原始天尊打出太清镜,将九天雷劫倒映出来。
三道紫霄神雷过后,山顶白云消弭,随风而逝。
一座巨大的神山现身。
巨大的漩涡开始急速旋转,红色神火将整个漩涡烧得通红,巨大的轰鸣之声在里面狰狞,天威浩瀚而出,万里的紫气中闪现金光,三十六重之上九天玄仙都被天威压得十分难受,大罗金仙之下几乎是动弹不得。
漫天神仙心内暗叹,这里面不少人都是由大千世界飞升而来,都接受过雷劫洗礼,但是似这种仅三道神雷天威就压得如此威严的,他们闻所未闻,要是如此,别说四九雷劫,就是三九,也要将神仙之体劈得神魂俱灭。
玉帝穹高拿起面前桌上的白色天威牌,用力一投,一个巨大的白色令牌化作八条金色巨龙,巨龙围绕雷劫飞腾,巨大的身躯化作定天柱,三十六重天上压力骤降,定天柱内则电闪雷鸣,好似末日来临。
一道巨大的神雷几乎与包住它的老君金环一般粗壮,轰雷之下。
“都天灭神雷。”原始天尊看着巨雷不禁呢喃。
众神都是神识宏大,怎会听不到原始天尊的话语,闻听之后具是脸色微变,这都天灭神雷仙界出现过一次,还是上古先天尊神大战之际,后世数万载有哪个神劫可以达到这个级数。
三道神雷在众神心惊中落下,环环相扣,毫无间隙。
巨大的印山金光笼罩,自本体而出的金光与雷劫碰撞,巨山纹丝不动,不落片石。
包括玉帝在内的众神轻叹了口气,想想刚刚的雷威自己又能否扛住呢?
但是在叹息之后,都不禁为印山而担忧,仅第六道雷就如此恐怖,这后面的雷劫又将是如何呢?
天威盘旋于上,丝毫没有任何增幅的感觉。
但是天庭众神没人敢松口气,须知现在这雷劫是直接轰在九重天上。高天上太清、上清、玉清、大罗四境为天界本体,是众神居所。而由三重天演化的九重天皆是万般道场,九重天又连通三十六重天,都是万千变化,为诸神诸仙各自演化之境,高天福地,都是万千世界的诸多本源之所在。
而这雷劫却是在核心的九重天之内轰鸣,一旦波及天庭法相,恐怕上中下九千世界都将要面临一场浩劫。
虽然思量无数,但是天上的漩涡丝毫没有消失或是减缓的半分意思,反倒是继续盘绕旋转,那万里的紫气纷纷归来,向漩涡聚集。
“恐怕要合诸神之力,将紫气挡于外,否则这雷劫之威,怕是要伤及天庭本体。”太上老君一扬手中拂尘,神内化作万道神光直入九霄。
“那就拼劲全力护卫天界吧!”玉帝一扬手,殿内诸神皆神光立体,巨大的光柱由灵霄殿内直射而出,将定天柱和太上金环包裹。
西天界,如来佛祖坐于金莲台内,抬头仰望天边,手掌一抬,一道万字符化作巨大的金光也冲入天际与天庭诸神的金光汇合。
云层内的巨大漩涡发出巨大的爆炸声,巨响延绵无尽,将金色神光震得闪烁,像是在嘲讽诸天神佛的不自量力。
那漩涡由天际而下,紫气继续汇集,一丝不漏的全部汇集进漩涡,红色火云冲击而下,将印山完完全全的包裹在自己的云层之内,巨大的定天柱内全是翻涌的红云。
八条金龙发出龙鸣,悲鸣之声透露出金龙的痛苦。
“这是混沌灭天雷。”佛祖的声音由远处传来,灵霄殿内众神神色皆变,盘古开天地之时方有如此造化,但是现在这个对他们而言不是什么开天辟地的造化,而是灭顶之灾的征兆。
诸神看向印山的眼神颇有无奈,又毫无办法。
被众神俯视的印山似乎感觉到天地毁灭的威能,以及众神悲悯的眼神,一阵飓风由山脚而起,原本金光四色的神山变得普普通通,巍峨的山势包含沧桑。
玉帝凤眼微点,轻叹口气,对印山表示感谢。
三道混沌灭天雷同时而下,印山本地直接迎上雷威,老君的金环承受不住巨大雷威,轰然而炸。
而定天柱外的众神之光则立即化作无形,渗入定天柱内,一时间九天之上和光同尘,无风无云,定天柱吸收了诸神之力顿时神光大现,八条神龙在柱子内上下飞腾,巨大的龙鸣之声响彻九州。
轰鸣的混沌灭天雷一跃而下之后,又同时消失。
神界之内静溢无声,众神皆屏息不语,静观这第三纪元以来的最大浩劫结局如何!
第2章 第2章
巨大的神山在混沌灭天雷之后,清晰的山势依然存在,天道威能退却,代表玉帝威严的天威令化作八条金龙,在天际盘桓一阵后,重新凝结成一块白玉朝板,飞回灵霄宝殿复命。
诸神凝视印山,巨大宏伟的山体飘立在云层之巅,巍峨的峰头似乎毫无损伤。
玉帝看了一眼太上老君,忍不住问到:“老君,这印山的来历是如何的呢?”
这一句话如入水涟漪,引得诸神遐想。
诸神之中能站在灵霄宝殿之上的,都是凌驾于九天玄仙之上的尊神,这其中还不乏上古尊神的传人,如三清、玉帝、西王母等,而紫薇大帝等尊神皆为至尊神位,地位超然。
但是灵霄宝殿上的众神,可以说每一位几乎自有记忆开始,这天庭上九重天之巅就已经存在了这么一座神山。
而道家里以昆仑为尊,但是普天之下能悬于高天之上的神山,仅有两座,一座是这印山,一座就是佛陀造化的须弥山,须弥山有日月萦绕,内有一小三千世界,一中三千世界,一大三千世界,那里自成一道,为佛国圣境。
而道家则以其他造化统御其他诸般界,并另有三千大世界分化,自成一统。
但是印山也好,须弥山也好,从未有过什么“山灵”的存在,所以就更没有什么天劫一说。
太上老君双眼微闭,法相庄严,声音轻轻传来,淼淼直达四方诸神界。
“这印山来历不凡,昔日盘古大神造化天地后,留下不周山为天地通道,与其同时存留的神山包括昆仑、须弥等上古神峰。
后来,共工撞塌不周山,才开始了飞升一说。
妖巫大战时,这印山就曾是东方主战场之一,妖巫两族屠戮人族八百亿,三族血流大地,这印山之根就被血脉浸泡;而须弥则为西方主战场,但先有帝释天,后有释迦净化大德,终成神迹。
鸿钧道尊在紫霄宫传法前,见三山早存,便已布道遥祝。岂知不周崩,而须弥乱。我在通灌九重天时,见须弥自有帝释天便无须插手,但是印山却已借血而成灵,这血中既有祖巫之血,又有妖帝之血,加上人族魂魄亿万,我恐血气污秽大地,便使出神通,将其移于九天之间,根基不着大地。
翼期于借助天庭圣洁来净化此山!”
太上老君娓娓道尽那印山来历,四方众神闻之感动,齐号:“老君仁慈。”
西方那端佛号之音弥弥,引得天际第二次紫气万千。
老君上前向四方起手还礼,继续说道:“此山已悬于九天三万年,此番成就神位,本无大碍,何况它生来已是天地造就,至尊本体,但是如此天劫,诸神已见,雷劫为九,其数在雷劫之中为最少。
但是这是九九归一雷,三道为紫霄神雷,合鸿钧道祖无上道法;三道为都天灭神雷,合盘古大神开天造化;而最后这混沌灭天雷,则是天地之道了。”
“那它这劫是渡了,还是没渡呢?”玉皇大帝忍不住问到。
“这样的神雷,恐怕没有哪尊大神可以渡。”老君轻轻摇头,眉宇之间透出悲凉,尽显道尊慈善,也更为此山与它自己的因缘而叹息。
“雷劫已过,神山未消,恐怕它在等一场机缘!”原始天尊一扬手中拂尘说到。
众神惊叹间,南天门南方增长天王前来禀报,地仙之祖镇元大仙求见。
玉帝与众神相互看看,想来这印山机缘已到,毕竟这镇元大仙是鸿钧道祖的弟子,也是地仙之祖。
山为地造,想来无他。
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右手拂尘,左手拿着一个卷轴,一身道袍无风自摆,乾坤袖两袖清风,毅然是一派庄严。
“贫道晋见玉帝,见过诸位道友。”镇元子进入灵霄宝殿拂尘一摆,手结起手礼,向众神见礼。
诸神齐声还礼。
“大仙此来何事?”玉帝点头回礼问。
“为此印山,特来送其一道功德。”说完镇元大仙将左手的卷轴一展,一道巨大的卷轴闪现土黄色光芒,笼罩在印山之上,磅礴的大地之力闪出万法根源。
“地书!”老君轻叹到,不禁为印山而感到庆幸。
地书为大地之书,是镇元子大仙的镇地之宝,当年巫妖大战,他的方寸山五庄观就是凭借地书和人参果树助仅存的人类逃过一劫,因此他也被奉为地仙之祖。
地书刻印在印山之上,旋即飞回,收于镇元大仙之手。
“还缺一段法源。”镇元子为地仙之祖,印山渡劫他尽收眼底,自然是知道印山之灵已经道毁神消,念及此山功德和历史渊源,故此前来渡化。
镇元大仙话音刚落,西方界大雷音寺金莲之上,如来佛祖手起拈花指,打出一道金光。
印山上骤然刻现《大日经疏》,万字符在山体旋转,一道轮回之后,印山巨大的山体轰然倒塌,消弭于九天之上。
“万法归元,生生不息,上天有好生之德,也算是一场造化。”如来收回手印,微微闭眼,刚刚天威雷劫,三雷显应,已然是天地造化的重演,对他也好,对诸神佛也好,都将是一场机缘,故此他那一指,算作还礼,了却因缘正果。
一切因缘了解,太上老君上前奏禀:“玉帝,印山无罪孽,有此天劫都是受‘血罪’,上苍已经留有余地,地仙与佛祖皆与其了结因缘,我道家也因了结此因缘,可得业果。”
玉帝闻听微微点头,想起刚刚雷劫之时印山退却护山金光的举动,心内敬重,当下就说到:“此山既在九霄之上,又是九重天上渡劫,就封其为万重山,列先天尊神位!”
玉帝话音落完,万道霞光映照九天,天道功德应证,一座消失的神山封神就此得到认证。
但是印山却永久消失于此界,尽留名号,如尘世浮云,最终消弭。
三界之内,四方诸神皆为这段因果了却而欣慰,而比肩如来的开宗大神,也都纷纷先后入定,借由神雷来印证混沌造化之法。
但这时,印山神灵却是被投入混沌之中,虽然知道渡劫失败,但是却庆幸没有神魂俱灭,而在混沌之中,又感到两道因果降临,天道祝福紧随其后。
山虽毁,但是山灵却开始投入一场新的生活,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第3章 第3章
山灵自混沌醒来时,已经知道自己被玉帝封为‘万重山’。
魂魄虽然在混沌之中,但是因为受天道祝福,当他心里默念句‘今后我即为万重山时’,混沌之感戛然而止,上天有好生之德,虽然没有给他直接的功德,但是却给了他一次机会。
一种扭曲的吸力把他的魂魄牢牢抓住,晕厥感第一次出现在他意识里,这是数万载都未曾有过的一个奇妙感觉,也是他之前作为一座山峰永远不可能知道的感觉。
当天旋地转结束时,万重山已经附体在一个少年的身上。
他微微的张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地上,四肢俱全,略带兴奋的活动了四肢,感受为人的奇妙。
曾几何时,见证过天地的万般浩劫,他都是身不由己只能浑然不动,冷眼旁观。但是现在自己一朝成人,这种感觉果然是‘几世为人’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的微妙。
收回几番起伏的心绪,他已经心静如水,毕竟几万年的孤独都熬了过来,还有什么是自己不能适应的呢?
转头看看自己所处的地方,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木屋,内里简陋得仅有一张小桌,一张破床,桌上一个油灯,还有一套茶盏而已。
从地上爬将起来,好不容易坐在床沿上,看看这屋子破陋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来不及查看其他,脑子里已经出现了两道因果。
一道为地仙镇元子的《地书》,一道为佛祖如来的《大日经疏》,两道因果引入脑中,他现在的寄宿者又体虚气乏,当即只有闭上眼睛,将两道因果默默的冥想,其中不少内容深奥难解,但是对于他而言却非是什么难事。
一切道法皆有因由,虽然从未化形,但是他又有如何不知其中。鸿钧道祖讲法之时,他虽然没有灵识,但是在仙界的那三万载时光,九天之上众多神仙讲法他都可以聆听,于是便修成了己身之道。
他的己身之道并非是什么至圣大道,却是博得众家之长,虽然有法而无术,但是一切术皆是源于法,先有道而后有法,最后术为万千法相的其中一种。
所以,现在的地书也好,还有大日经疏,统统都是法,不过内里却包含了万千变化的术,只是其中道有不同,不过对于他而言,昔日太上老君重讲鸿钧道祖的道法时就说过,鸿钧道祖的道就是‘无上大道’,既无行亦无本,唯有包容万物之心以化解万象的无上。
想通这些时,万重山双眼一睁,心里的疑惑尽除,也为他之后的‘道基’打下了基础。
观法结束,这个肉体的一切记忆才纷纷进入脑海,十几年的记忆与他数万载的灵识相比不过一瞬之间,当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时,刚刚悟法的脸色也不禁微叹。
这具身体的主人就叫青冥,十六岁而已,无父无母。
而自己现在处的世界就叫做通元界,应该只是三千中世界之一。这些本来都没什么,凭借《地书》还有《大日经疏》两个法门,他要修仙得道,再正道果可谓是易如反掌。
可偏偏这个身体的主人,好死不死竟然是魔道弟子。
自己现在身处的竟是通元界西北的第一魔门‘尸神宗’所在,自古以来魔道受天道制约,宗派自立为‘尸魔宗’的比比皆是,但是这个门派却敢称之为‘尸神宗’,本身也是自有一段大气运的。
这尸神宗的创道祖宗,本身只是一个魔修,但是天赋惊人,颠覆性的将普通的养尸术改成以身养魔气,这魔气的本源就是尸气与灵气的结合,每个弟子入门开始即可学习《魔尸养气决》,这本书据说可以修炼至大乘,那尸神老祖将魔修的聚气、炼体、凝元、意欲、吞噬、魔婴、出窍、离识、合体、洞虚、大乘、渡劫等十二个阶段全部分解,使得《魔尸养气决》的修炼与人族修仙步调一致,也是筑基、开光、融合、心动、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洞虚、大乘与渡劫,这样的改动将尸神宗弟子的飞升演化寄于正邪之间,虽然依然是魔道巨擘,但是却又可容于天道之下。
可这一切都与尸神老祖无关,虽然门下弟子三千年内飞升了五人,但是尸神老祖据说一直都没有飞升,因为他最早入魔并设立了尸神宗根基的‘万尸窟’,万尸窟猎杀天下众生蓄养尸气,数千来来一切罪孽已经落在了尸神老祖身上,他已经难以飞升渡劫,即便有能力一试,没有完全把握,恐怕也会被天道清算得神魂俱灭。
可偏偏尸神宗一切修炼的尸气灵脉都是源于万尸窟,这一切杀戮的根源都清算在他的头上,可谓是一人受难,子孙享福。
想到这里,已经唤作青冥的万重山灵不由的钦佩这个尸神老祖的决断,当年仙界巫妖大战时,他也看到过那些祖巫与妖王的风采,说实话,一个个都是杀气冲天,满身杀业,可就是这样一帮已经是先天尊神的尊贵存在,却能够为了自己的种族而毫不犹豫的牺牲。
所以,最终虽然人族大兴,但是妖巫两族却没有被斩尽杀绝,从而得以存活下来,这就是天道的一丝仁慈。那些战死的妖王或是祖巫,或许已经消失,或许神魂仍在,依然是一个种族的信仰所在,并有可能借助精神汇集的力量而重生。
当然这些秘新天界也仅有少数的先天尊神知晓。
而当下这个尸神老祖的《魔尸养气决》对自己的祸害就在这里,他已经身具两部先天仙法,可以说是在这个界位的乃至大千世界也是无可匹敌的法门。
但是这具身体练气五层,偏偏就已经深深的受这《魔尸养气决》的影响,所谓魔尸养气,就是指利用尸气来温养自己的灵气,并且从一开始就可以凝结尸神,这个尸神就由修炼此功法者自己的魂魄之一演化,每到夜晚,整个尸神宗的弟子都会放出自己的尸神,一个淡影会举头望着夜空,借助万尸窟内升腾致中天的尸气来养身,这些尸气会如月光一样化转为阴气来提高尸神的精神力,这个精神力就是控尸的底蕴。
尸神宗不同于其他魔修的地方就在于,修炼者尸神越强大,可以控制的尸就能越强大,而且不论尸如何修炼,也不会反噬本体,因为本体的魂魄已经与其融为了一体。
而修炼到化身,则可以同时控制多具超过自身的战尸,使得魔修实力更为逆天。
当然,尸神宗也不能说没有弱点,作为魔修,尸神宗是不炼鬼幡的,这也是因为控人的魂魄更为天道所不容,不利于渡劫,当然有弟子偷偷炼制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只是没有具体的炼制法门传承,所以在尸神宗,尸神的强大是其一,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控尸则是战斗力的保障。
尸神宗内藏有的大乘期战尸就是门派的依仗与护卫。
屋外现在正是月正中天,万重山灵既然已经继承了这个人的身份,那就准备以这个青冥的身份存活下去,所以也准备用这个名字。
思量了一下本体为什么会突然晕倒,不由有点奇怪。
如果记忆不错的话,这个青冥正准备释放尸神,来蓄养灵气。
但是却突然晕厥,这样的情况恐怕不似那么简单。
这里是尸神宗外门的山岚,附近都是尸神宗弟子的结社小屋,现在外面几乎每个屋子里都闪着一道淡红的光,这是尸神眼里发出的光,与天上的尸气形成交汇。
虽然已然身体入魔,但是青冥细想了想,自己恐怕很难短时间之内把魔气化解,而且根据他的记忆,这个世界是没有佛修的。
如果他现在贸然的利用大日经疏来净化魔气,恐怕佛的圣洁之力首先就与这里方圆千里的尸气所冲突,以他这个身体现在练气五层的力量,恐怕随便一运大日经疏就得惊动这里的老怪们,那这个身体必然要身死道消。
才夺舍而来就被当做奸细被处死不是他的意愿,而对于本体的突然死亡也是他需要注意的。
虽然大日经疏暂时不宜修炼,但是地书却可以修炼,魔修本体薄弱,倒是很适合用土系来弥补已身。
而那《魔气养尸决》他倒认为可以继续修炼,毕竟目前只有先壮大自己,才有机会走出尸神宗,而修为越高也越有保障,作为山灵的他不是没有看过上古大神们的风采,虽然对他们心生向往,但是毕竟安安静静当了快十万年的神山,再如何也不会有什么情绪波动。
鉴于外面的情况不明,毕竟本体的死亡原因不明,他不敢先放尸神出来修炼,干脆闭目来修炼《地书》。
虽然没有测过这个身体的灵根,但是地书的厉害之处就是可以净化灵根,这也是上古仙道的妙处。
其实这具身体的灵根应该本身就十分的不错,否则不会以十六岁就练气五层,当然这仅仅是说在凡人里面。
盘膝打坐,青冥脑海里自动运转《地书》的第一篇,巨大的地灵气精准而稳定的汇集在这个木屋里面,如果是普通的修真人看到,定然会吓一跳,毕竟这么快就汇集这么精纯的地灵气,那以后修炼岂不是飞速。
但这仅是地书的净化灵根的本源,而后的修炼还是要根据修炼者的境界来,道家讲求‘欲速则不达’,《地书》出自上古,自然深悉其理。
巨大的土系灵气汇集,却巧妙的仅仅的凝聚在木屋之内,并能够形成一个护壁。
为了防止不妥,青冥释放灵识,这个灵识与修仙者的神识完全不一样,神识外放是对周围利用精神力探查的一种方式。而青冥曾经作为山峰,本身就由没有法门开始修炼,所以他第一个练成的就是这个灵识,专事接受四方而来的神识,几乎可以说就像网兜一样,能够把罗天之上所有释放的神识都精准的接收探查。
久而久之,他的灵识堪比神识,甚至比之神识都要强上百倍,神识能被人查探,而灵识可以做到悄无声息,甚至是与神识一样,都可以感知远处的人说话和气息的波动。
这也是他开启灵智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如游戏一样,利用不会被人探查的灵识来接收神识,尤其是利用神识传话的时候,那种窥探的感觉让他一直乐此不疲。
灵识释放出去,虽然不及以前的亿分之一,但是却足以把这个山头覆盖。
别说,这灵识出去,他的头脑立即出现这座山上二十几个神识,虽然没有外放,但是明显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尸神在吸收力量,能量灵力的波动感十分明显。
有了灵识的护卫,青冥心里稍安,看来这里强大的土灵力汇集,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或许是地书的大能。
汇集浓密的土灵气,几乎达到粘稠的感觉,窗外传来阵阵的鸟鸣,估计是天快要亮啦。
土灵气终于停止汇集,一次性排山倒海的由青冥的头顶涌入,巨大的灵气直入他的丹田气海,将原有的灵根绞碎,并迅速的生成一道黄色的气旋。
经脉骤然承受这样的巨大冲击,青冥的身体开始出现撕裂感,而他的神魂也受到巨大的冲击,‘道法空相’,是他现在脑子里出现的唯一一个词。
放空自己,任何巨大的土灵气在体力冲刷,土黄色的灵气一遍遍的冲击他身体内的经脉,最终又归于气海之内的漩涡。
而在木屋之内全部灵气消弭,他体内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动运转的土灵系统,全部的支持就是气海之内犹如金丹一样的一个土黄色圆球,而圆球如果细看的话,则能发现它始终都是旋转的。
如果这些足以让青冥感慨地书的造化时,他意识之海里出现的一座巨山就足以让他波澜不惊的心激动起来。
因为那座山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气息上,都是他曾经的自己………印山!
第4章 第4章
感受的印山的出现,青冥多少有点迷茫,不是自己道消身死,为天道所留存,才准许自己夺舍重生的吗?
为什么还能在意识之海里出现印山的存在呢?
这一点在这一世界里,绝对没有一个人可以解释得清楚。
因为恰恰就是因为在大千世界之内,印山已经消亡。这是道的一种顿灭,而作为被混沌灭天雷所灭的山灵,他除了能借助天道怜悯而重生之外本来已经毫无任何其他机缘。
但是地仙之祖镇元大仙却送来了第一段机缘,镇元大仙的《地书》是执掌大地的法典,强如巫妖两族,都没能攻破地书加人参果树拱卫的方寸山五庄观,靠的是什么,人参果树为大地之灵,生生不息的输出土木之气,形成后援。而地书恰恰是对抗巫妖两族的手段,两者合一印证大地滋养万物之源,是万物之本。
这是青冥前身万重山的第一个机缘………地缘。
第二个机缘是佛祖的《大日经疏》和万字符,佛由人顿悟而来,是精神汇集的神明,也是佛国精神大成的本源,即以本身的无上佛法度化弟子成佛,又能借由弟子汇集的精神力量形成不死不灭的万千大道。而那道金光万字符,象征着光明与轮回不息的道法,这恰恰是‘人’道的极致。
所以这第二个机缘就是………人缘。
他的第三个机缘,是由太上老君提起,要玉皇大帝代表天庭与道教了结与印山的因缘。
道法天人合一,顺求自然。
但是玉帝却没有按照前两位的赐予法门,而是敕封了一个虚名的‘万重山’。但是即便这是虚名,可仍旧是天庭所赐的,并得到了天道的祝福。
所以这三个机缘就是………天缘。
宇宙万物,生成万物生灵之后,皆有三界,天地人三界就为亘古以来的最高界元。
而青冥同受三缘,三元归一,这也就是为什么已经消失的印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