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末世屯粮-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暴雨,整整下了十天十夜。那尚未竣工的阶梯井直接存满了水。
  等雨过天晴,太阳终于重新路面的时候,村里不少人都聚到了阶梯井这里。有一部分人觉得这是老天爷帮忙灌满了这个井,可也有人觉得里面的水泥还没完全干,加上又没弄防渗膜,这样的阶梯井用不住,还是要讲水抽出去才行。
  村里这边还没讨论出个结果不对那边已经拿来了抽水管,将阶梯井里头的水抽出去放进排水沟里。
  下午抽水,天黑透了以后才抽干。地下的水泥已经不能看了,下面五六层阶梯全部返工。
  好在,暴雨过后一连半个月都是大晴天,政府那边加进了工程进度,在水泥干了以后,铺上了防渗膜,如此,阶梯井正式竣工,只等着来年大显身手了。
  不过阶梯井竣工以后,施工队并没有着急走。有设计人员观察了村里的地形,对村里头的排水沟进行了改动。让阶梯井上面位置的所有街道住户的排水都往阶梯井这里引。而阶梯井的地形下方,有做了两个开口较大的排水口。
  这样以后不论是化雪以后,还是暴雪来临,村里地势较高部分的排水都会率先进入阶梯井,如果阶梯井慢了以后,水还会排出去,排进下方的排水沟后,送出村外。
  在排水方面,村里头的用心还是挺大的,有了之前暴雨打下来的基础,以后再大的雨也不用太怕了。
  旱地里头因为这一场暴雨带来了充足的雨水,阳光来临后长势更加喜人,稻田里面的稻花也开了,只是今年只剩下两个月了,也不知能不能坚持到结粮食。不过没有也没关系,只要地里头的鱼长好了,这一年就算没白忙。
  这时候哦,家家户户终于多了些笑脸。
  这时候也是最清闲的手了。虽说大太阳有些炎热,不过早晚的时候,还是家家户户走街串巷闲聊天的好时候。
  有时候爷爷闲来无事,会带着孙子孙女出门,一些带着孩子的家长们,聚集在村里头的一颗幸存的大树下,孩子们一块玩着,大人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
  对于新生出来的一批孩子来说,笑笑算是一个异类。同龄的都比他大很多。笑笑就跟他们半岁大小一般。
  不过站在人群里,最里头能说出来几句话,就足够成为众人的焦点。
  他是对于村里人来说,唯一一个“正常”的孩子。没做,道现在,村里面还是不太接受变异后生长快的孩子,虽说一样疼爱,但还是将变异的孩子当做不正常,只有笑笑这样才叫正常孩子。
  笑笑聪明伶俐,别人家家长瞧着喜欢,也就让自家孩子多去找笑笑玩。刚好笑笑这小家伙好为人师,小小的个子却很自然的带着一帮小豆丁。还有模有样的领着孩子,四处教孩子说话。经常遇见什么,就指着什么教大家一块说。
  有少数大一些的孩子能发音,说得出来,可大部分都是这一二年出生的,张嘴都费劲,可把笑笑急坏了。
  而小元清就跟在笑笑身边。笑笑个子太小了,即便是小元清也会害怕笑笑一个不注意摔倒以后,就被人踩到了。
  如此每天跟一群小朋友玩在一起,爷爷也算是有事情做了。
  林谦跟何阳轩没事的时候会去到地里看看鱼苗的涨势。也许是家里头撒鱼粮比较多,这时候已经长到了一两多种。眼下正好稻花开始凋零,落下来的稻花含糖量高,鱼儿们吃的能更好的长身体,所以这时候正是长得快的时候。
  九月份中旬,老话说十月金秋。眼瞅着就要进入了十月,地里头的庄稼涨势虽说不错,可十月能收获多少仍旧没什么信心。
  笑笑已经开始学一百以上的数字了,家里教他加减法,不到十天就能做到十以内加减法没有错误。现在教了两个月,基本上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都没问题了。
  所以在教她一百以上的加减法的同事,也在尝试叫她乘法,看他接受的程度,与此同时,每天还会有半个小时叫她练字,早晚给她听一些英语。如此,笑笑在说话的同时,也能用英语说两句话了。
  教育进度逐渐加大,一开始也会害怕笑笑接受不了。可每天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坚持下来发现笑笑比想象中更能接受,甚至接受的速度也快很多。
  笑笑来的七个月,日常大部分的交流都没什么障碍了,而同时来的小元清,还只会说一些“爸爸”“爷爷”“吃饭饭”一类的简单用于,这样还是笑笑这个同龄人经常帮着教的结果。
  不过虽说元清学说话慢,可因为手脚结实,这还不到两周岁,正常四五岁孩子能干的活他都能干。而且人也老实,甚至能看出来几分憨厚,不论家长还是妹妹,让他做什么他都不会有二话,听话的让人有些心疼。
  孩子承受的住,两个爸爸也不是溺爱孩子的人。所以温室了的活会随着元清体质的增强而渐渐增加。现在学的越多,以后独当一面的时候,能承受的压力就越多。
  教育讲究的是因材施教,这两个孩子,哥哥身体壮硕,妹妹天资聪颖,那便从他们的有点入手。
  即便是当今社会,聪明的人也能够靠脑袋吃饭。而身体健壮的人,也能通过辛劳获取填饱肚子的食物。
  如此,二人每天晚上都会拿出来半个小时讨论些计划,养孩子不是闹着玩,在他们能够为自己人生做选择之前,一定要慎重的给他们铺好每一步。
  没有孩子之前,他们总觉得,孩子快乐成长最重要,不能自以为是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剥夺孩子们的快了童年。
  可真正自己养孩子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社会对孩子一样的残酷。孩子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必然重要。可如果连基础都没有打好,那么孩子选择未来的权利都无法获得。
  更何况当今末世,死的人口何其多。没有绝对优于旁人的条件,那么就不能怪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林谦家里的电视以前是爷爷的天下,现在被两个孩子占领了。每天播放的都是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片。
  一岁半的孩子,看不懂太多,基本上都是一些有叫说话成分的,和指导正确生活习性的。
  有时候俩孩子会跟着动画片里的角色蹦蹦跳跳的,其实回过头来发现,孩子还是能学不少好东西的。


第110章 家教
  直到有一天,客厅里的杯子从茶几上摔下来。林谦清楚,若是大人打碎的,肯定会打扫干净。
  便问两个小家伙是谁做的。
  笑笑小脸低着,怯生生道:“对不起爸爸,是我。”
  笑笑最近说话越来越清晰了,完整度也越来越好了。
  瞧着女儿低声认错,林谦心都快捏一块了,哪里还管得了什么错不错?
  林谦蹲下身子揉揉笑笑的小脑袋,才想起来,家里人没有谁教过她认错:“你是跟谁学会认错的?”
  笑笑如实道:“电视里。”
  林谦微愣,猛然间醒悟过来,他们一家对两个孩子可以说是费劲了心思教导他们对未来生存有好处的事情,却独独忘记了教他们礼仪。
  当然,关起门来,自家人怎么样都无所谓,可是外人不会拿他们当自己的孩子。
  尤其是像笑笑这样聪明的孩子,知礼实在太重要了。
  林谦的礼貌,是上学跟老师学的,可到头想来,这些事情最应该教他们的应该是父母。
  林谦脸上笑容多了些,柔声道:“真乖。勇敢承认自己做的事情,就是非常好的孩子。那我们一块把它收拾干净行吗?”
  受到了夸奖,笑笑小脸上终于有了笑容,父女俩合伙将碎掉的杯子打扫干净。
  林谦还会细心的告诉她,她现在还小,普通的垃圾她可以收拾,但碎玻璃这样的尖锐的东西,必须要等大人来才可以。
  可要教孩子什么礼仪,林谦一时间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始教起。因为步入社会,他所熟悉的是成人之间的基本规则以及办公室的那点规矩。可对于小孩子该怎么学,又从何教起就犯愁了。
  当天晚上二人继续开养儿育女小研讨会的时候,林谦就把这事情提出来了。
  何阳轩祖上世代都是学者,是书香世家出身,这行为规矩属于刻在骨子里的。只不过自打进入了林家,何阳轩基本上把那些礼义廉耻尽数扔脑后了。除了称呼上,跟爷爷都快成平辈姿态相处了。当然,这也是爷爷自己本人的意思。在爷爷看来,本来就是一家人,那些酸腐的规矩还不够受累的。
  不过孩子该教还是要教,长大什么样看他们自己的喜好,不能以后孩子出门,被人说没教养。
  “我是不记得我小时候怎么学的。不过打我记事开始,在家里什么事都讲究规矩。”何阳轩努力想想小时候,“其实带点糟粕在里头,不过那氛围其实还不错。上下尊卑,长幼有序。”
  “比如呢?”林谦让他举个例子。
  “我自己也不记得是别人教还是自己学的,但我脑子里记得很清楚。每次我妈带着我去找爷的时候,我妈基本上都是站着,坐着也是屁股搭个边。吃饭的时候永远是等我爷先落筷,饭前先问候两句,饭后再说两句贴心话。其实也挺累的,不过长幼尊卑,我妈敬重我爷,我爷也最疼我妈。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是我妈的,而我妈有好东西都先问我爷,确定我爷不要了她才会要。”
  “确实挺累的。”不是林谦不懂规矩,实在是在他眼里,这样的相处方式就是……说有病太过分,可确实有些过了,“好好的亲闺女跟儿媳妇似的。”
  至少在林谦眼里,只有那些恶婆家想要整治新媳妇,要给新媳妇立规矩,才会有这些东西。
  “还真不是。至少在传统意思里,在家当闺女是最享福的时候。不过可能就是因为家里规矩太多吧,我爷也宠着我妈让她自由恋爱,她就一头热的喜欢上毫无规矩可言,从农村考大学走出去的我爸。即便是跟我爸结婚了,我妈该有的规矩也一点没忘。毫不客气的说,就当初那一圈子人,我家虽说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可我妈的美名是传得很远的。可那又怎么样?识人不清,还是被害死了。”
  正是因为家中规矩太多,何阳轩的母亲虽说知礼懂事,却将心里头最后的一份野性放在了找丈夫上面。
  何阳轩亲爹入赘何阳家,本来就是高慧珍家里设下的圈套。何阳轩亲爹本来就带着野心进入的何阳家,而何阳家又是讲究礼教的人家,何阳轩的亲爹自然显得格格不入。加上本身有野心,对何阳家一直抱有二心,何阳轩爷爷但凡言语严厉些,在无心的人眼里,这是长辈教育小辈,为了小辈好。可在何阳轩亲爹这样有心人的眼里,那就是不拿他当人看,对他指手画脚。
  如此,本就心存野心,下手更加不留情面。甚至鸠占鹊巢享受一切的时候仍不知错在自己,只觉得是何阳家不接纳他,他侵吞何阳家,是应该的,是何阳家欠他的。
  以至于连姓何阳的亲生儿子何阳轩也一并厌恶,甚至连改姓都懒得改,打小远远的支开,自生自灭。
  何阳轩自幼没了爷爷和母亲,虽说那份规矩刻在骨子里,可成长过程中没了他们的加入,也就愈发放飞自我了。
  瞧着何阳轩想起往事了,林谦转移了话题:“那咱们怎么教咱俩崽?按你老家的教法肯定不行,咱家是俩孩子,不是丫鬟下人。”
  何阳轩笑道:“那是当然,不过基本的规矩该教还是要教的。小的时候还分不出家里家外,所以先一并教了。等大一大懂事多了,再告诉他们在家里随便,在外面还是要规规矩矩的。咱家孩子教养要有,但也不能是一板一眼的机器人。”
  这一点上俩人达成了共识。
  如此,比如见人的称呼,说话的礼貌,以及用餐吃饭等规矩,对孩子的教导都提上了日程。
  一开始爷爷还有些看不惯,不过何阳轩把俩人商量好的那套话又说了一遍,爷爷也就不管了。
  家里头这边围着俩崽子团团转,另一边地里头也有了麻烦事。
  那些心急地里收成的,每天都会去地里看一看,而这两天发现,地里头的蝗虫,好像太多了。
  每年收成,地里头都免不了多一些蝗虫。甚至很多孩子,还都习惯了秋天出去抓蝗虫,回家或是自己点蜡烛烤了,或是央求父母给炸了吃。林谦小时候就这么干过,末世以后蝗虫更是为数不多的肉资源。
  可多起来就是麻烦了。更何况眼下正是庄稼长大的好时候,这时候闹起蝗虫来,那就是在吃粮食啊!
  稻地里头不能动,旱地里可以打药!
  村里头还有些农药,只是需要登记。看着地里头蝗虫越来越多了,家家户户都开始打农药杀虫。
  一连几天,村里头都弥漫着久违的农药的味道。
  林谦站在桥上,远远的瞧见两个农药瓶飘了过来。
  早年种稻地的时候,也有人习惯随手将用光的农药瓶扔进河里。反正稻田地里的农药都会流入河流,农药瓶扔进去也不会有污染,而且下游的水库肯定会捞出来清理。
  而能看到上游的农药瓶飘过来,那代表的原因很简单,上游有村子开始给稻田地打药了。
  往年条件不好的时候,稻子大病小情的,只要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都舍不得打药,现如今蝗虫即将成患,自然顾不了许多。
  林谦忙回家叫来了何阳轩,二人一块,开始放水捞鱼,甚至稻地里头的稻子都顾不上了,用棍子在水里头敲打赶鱼,尽可能的都捞出来。
  林谦家二人的动作颇大,家家户户都在意水田里养的鲫鱼,自然都注意到了林谦家的动作。
  “这时候鱼正长膘呢,捞出来不可惜了吗?”有人劝阻道。
  “上游有人开始给稻子打农药了。这些鱼从鱼苗开始就没碰过农药。虽说河流下来毒性不大,可就是十条没了一条也够让人心疼的。我不贪心它们长多大,现在一条是一条,能吃了或卖了就行。当然,鲫鱼适应能力挺好的,你们捞不捞再考虑吧,我家这边先捞了。”
  林谦家里家大业大,当然不会心疼这些。
  别人家听了这个,也是口口相传。
  有两户人家,觉得跟着林谦家一块干总没错,也就跟着捞了。也有的人家舍不得,一直观望着。
  这么一观望,才两天的功夫,蝗虫爆发一般铺天盖地席卷而来。
  一夜的功夫,打开门,外面甚至都看不见多少绿色,所到之处无不被蝗虫啃咬。
  这些东西虽说不咬人,可吃了庄稼,那也够难受的。
  现在是九月份,眼瞅着就要入秋了,就一个月!
  这回别说是鲫鱼,那些还没被吃的庄稼,那也是能收就收,一点也不贪心接下来一个月可能长出来的部分了。
  村里地里头种的土豆、地瓜尚且不着急,就算地表的部分都被吃光了,只要不上冻,埋进土里放很久都不会坏。那些玉米、大豆一类的必须尽快收割。
  稻田地是不用指望了,倒是落水的蝗虫,成了鲫鱼最好的美食。
  随着水稻渐渐变少,太阳毒辣,怕太阳晒得水温升高,村里人还是开始将鱼全部捞回家。
  家里头容器足够的,就先用容器养着。外面漫山遍野的蝗虫,等农活忙完了,全家老小出门捉蝗虫。炒了能饱饱吃一顿肉,剩下的不论是喂鸡还是剁碎了喂鱼,都是极好的东西。


第111章 小天才
  林谦家里也够忙的了。鸡鸭鹅猪还有养的鲫鱼都是吃肉的,外面的蝗虫虽说吃庄稼,可好在不用钱,拿着网出去想抓多少抓多少。勤奋点的抓几麻袋子回来,说不定还赚了。
  本村是这样,外村几乎与肉绝缘的村子此时更加疯狂了。甚至没什么人会去在意被吃干净的庄稼,眼前的肉的诱惑,胜过了一切。
  理论上讲,蝗虫的营养价值还挺高的,至少单从补充蛋白质上面,是牛肉的三倍以上。
  家里抓的多,爷爷还特意炸了一盘尝尝鲜。林谦是没什么心理负担,小时候就吃过,用手抓一个尝尝,点点头,又拿一个喂给何阳轩。
  何阳轩看一眼林谦,又看一眼油炸的蝗虫。看着虫子有些膈应,可林谦喂过来的东西不吃又舍不得。
  林谦知道他有洁癖,笑道:“放心吧,能吃。尝尝?”
  何阳轩吞口口水,还是听了林谦的话,将虫子吃进去。
  “咋样?”林谦问。
  “挺香的。”
  相比之下俩孩子接受能力就很强了。因为他们清楚,能端上餐桌的,都是食物。
  家里的食物因为有老人孩子,所以太重口味的很少。所以像是油炸蚂蚱这样,有着浓郁香味和口感的东西很少见。这吃一次倒是勾起了俩孩子的馋虫,连说话不利索的元清在吃完也会时不时的闹着吃“虫虫”。
  于是乎何阳轩从空间里拿出了个捞鱼的小网,还给他一个带盖的小桶,让小家伙自己出去捉。
  笑笑也要,何阳轩也给了她一份。
  俩孩子出去闹腾了半个小时,等爷爷实在放心不下,出门把两个小家伙抓回来的时候,看看俩小家伙还真是收获颇丰。
  元清力气大,动作也快,小桶拿起来透过太阳看看,能有半桶,笑笑的也有小半桶了。成人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么多的数量,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中午的时候,林谦二人回家,除了拖了两个麻袋的蝗虫外,还拿了渔网回来。这个是下在水流出口和入口处的水下陷阱。稻田地里难免有没抓上来的,就用这个办法把剩余的抓回来。
  笑笑蹲在那里,看着渔网里头还在挣扎的几条一两大的小鱼,歪着头问林谦爸爸:
  “为啥小鱼会在里面?”
  “因为进去就出不来了。”林谦解释道。
  “这里不是能出来吗?”笑笑指指渔网的入口。
  学会说话以后,孩子的问题多起来很正常。林谦耐心道:“因为这个地方往里凹。鱼喜欢贴着边游,它们很笨,不容易找到这个口,所以一般只能进不能出。”
  笑笑听了这个回答,还是不太懂。不过她不再问了,而是坐在那里守着渔网不知道小脑袋瓜在想什么。
  何阳轩将里头的鱼抓出来放水里。这鱼一时半会儿死不了,不过在空气中那么长时间,多半都活不长,所以晚上就要全部收拾了烘干。这样的天也不敢晾出去,虽说蝗虫不吃鱼,可在上头拉屎也够恶心的。
  笑笑蹲在渔网前看了半小时了。最后何阳轩都看不下去了,走过去蹲在笑笑旁边问:“想啥呢?”
  笑笑抬起小脸,看着爸爸道:“爸爸,我们能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大笼子吗?”
  “为什么?”
  “小鱼小,所以笨,出不来。虫虫比鱼小,更笨。我们做一个大大的网,虫虫进去就出不来了。咱们就可以抓好多的虫虫吃。”
  难得小家伙说这么多话,吐字还这么清晰。
  何阳轩倒是被闺女这么一番话给镇住了。
  说来惭愧,他一个成年人从来没这样想过,天天拿着网兜子出去费劲巴拉的抓,笑笑这么小都知道下陷阱等收货的道理。
  “谦儿?谦儿你快过来。”
  林谦这边刚把新烘干的一批鱼干收起来,准备将新的腌好的鲜鱼放上去就听到何阳轩喊他,用水冲了冲手,林谦走出来道:“咋了?”
  “咱家闺女想了个咱俩都没想过的主意。”
  “啥?”
  何阳轩拿起来渔网笼子:“咱闺女说的,咱们何不做一个大号的这个,蝗虫自己不就进去了?”
  林谦听了也是一愣,他也没想过。
  主要是因为抓蝗虫对于成人来说真的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外面劈天盖地的蝗虫,随手一挥都能网到二三十个,哪里还会想这个捷径?
  林谦过去抱起大闺女,照着脸蛋亲了一口:“还得是我家笑笑。”
  “哎?”何阳轩也把脸伸过去,“你今儿还没亲我呢。”
  林谦还没说话,笑笑已经嫌弃的伸手过去把何阳爸爸的脸推开,还用小手指划划脸蛋:“丢丢丢。”
  何阳轩是又好气又好笑,林谦抱着大闺女去做抓蝗虫的陷阱。
  做笼子的纱窗布料还是何阳轩提供的,还有结实些的铁丝网。
  渔网笼子的构造并不复杂,只是要做一个大号的,需要一点时间。而且要做做两个,房前屋后放一些,街上不能放,谁看见了就拿走了。自家有山,去山里放置,那里平常没有人,蝗虫也比这边多。毕竟山下鲜嫩的庄稼吃得七七八八了,上犄角旮旯里还能有些新鲜的野菜吃。
  先花了一个小时做了两个,就放在院子里的温室上头试一试。这种陷阱分两个部分,一边是入口,漏斗形的,开口不大不小,蝗虫正好能顺着食物的味道钻进去。另一部分是一个锥形物体,尾端是绑起来的。
  用的时候将漏斗形的塞进锥形的开口一边,一定要凹进去的那种,这样一般蝗虫进去就出不来了。然后等进去足够多的蝗虫以后,再打开绑住的那一头,直接将蝗虫倒出来。
  简单而又便捷。
  两个小家伙下午就呆在家里了,林谦二人还是出门去抓蝗虫。傍晚的时候将陷阱拎回屋里一看,别说,收获还真不少。
  陷阱里面放了一些家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对于蝗虫来说无疑是最诱人的。所以发现入口以后,蝗虫们争先恐后的钻进去,等吃饱了以后想要再出来就难了。
  这陷阱确实好用,当天傍晚一家人就动手多做了几个,第二天一早放山上。不过白天的时候二人还会多抓一些,左右这些天温室里的活不多,这蝗虫多多益善,以后还省饲料了。而鸡鸭鹅们最近吃多了蝗虫,基本上都开始连着天的下蛋,有的鸡一天能下两个,可谓是大丰收。
  这一场蝗虫浪潮,持续了足足十天。家家户户都存了好几麻袋的蝗虫,在弄死蝗虫以后,又满院子、满大门口的晾晒,如此也算是大丰收。虽说庄稼被糟蹋了,可这样的收获未必就比粮食的收成少。
  渐渐的,随着人们大面积的捕捉,蝗虫越来越少。渐渐的只有一些岁数大一些的中老年人或是孩子们会出去抓蝗虫打发时间,剩下的壮力都开始忙着收获地里的土豆地瓜。
  蝗虫也是会钻地的,但是相对的,地里头的土豆地瓜被糟践的比较少。
  对于地瓜来说,生长周期不够,挖出来的个头都比较小。不过土豆已经长了三个月,虽说不是很大,但数量很多。
  加上各家各户往年的储备、稻地养鱼收上来的鱼,林林总总加起来,坚持到明年是肯定没问题的,甚至能够多存下来一些,作为资产。
  政府那边新的货币下来了,旧的货币是肯定不能用了。因为人口大面积死亡,通货剧烈膨胀。经济算是崩溃了,不过现在恢复以物易物,还算是秩序平常。
  习惯了用粮食换取需要的东西,一时间新货币还真有些不适应。
  最新的货币有些类似粮票。面值跟以前的一样,不过分两种,一种是冷色系的大米粮票,一种是暖色系的杂粮粮票。一斤大米等于三斤杂粮,土豆、玉米什么的都算在内。
  百姓可以用自家多出来的粮食去换取这种新型的货币,而且每个交易点都有政府认证的人看守,能够保证货币的流通。
  村里人换取的还是比较少的。相比之下,林谦就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左右家里的存粮多,一下子换了一万来斤的米票。
  差不多把家里存的大部分的压缩饼干都卖了。当初买的时候想的挺好,这玩意可以代替货币。可家里正经出去买东西的次数相当的少,所以放在家里占地方,放进何阳轩的空间里,也没啥用,毕竟里面吃的喝的一大堆。留个十箱八箱的,怕以后用得着,剩下的全部清空了。
  除了这个还有烟草。家里现在没人抽烟了,这东西一直放在空间里的话,以后再拿出去容易暴露。而且就算没人怀疑,也会有人觉得是过期的东西,还不如现在卖了。以后再生产想必会跟货币一样更换包装模样,以前的包装还是尽快处理了比较好。
  不过酒还是留着的好,而且大部分的好酒都没放空间里。空间里头的时间是静止的,酒这种东西是时间才能酝酿出来的美味,一直都放在地下室里,越沉越醇。


第112章 爷爷算计
  转眼十月初。
  天气渐渐清凉下来。往年这时候都很忙碌,今年却是难得的清净日子。
  村里头又有卖货车过来卖货。今年家家户户都养了鱼,相对的手头比较宽裕。这几年连年的遭灾,不知道什么时候手里的东西就不值钱了,所以相对的没几个守财奴。瞧着家里的粮食有富余的,就换购一些实用的东西。
  爷爷的意思是自家也要过去买些东西。不然家里头条件好,却不见采购,一二年可以说是家底丰厚,时间长了免不了被人瞎猜忌。
  想想也是,家里头有一万来斤的米票,该花就花了。不然若过两年条件再恶劣起来,弄不好这玩意再通货膨胀又不值钱了。
  可刚出门,爷爷轻飘飘的来一句:“不是有人欠咱家钱吗?”
  二人对视一眼,他们都把这茬忘了。
  “现在去要?”林谦问。
  爷爷一手抱一个小孙子,含饴弄孙好不自在:“笨。现成帮忙要账的在,用得着你们费劲?”
  林谦反应一下:“您的意思是让部队帮忙要?”
  何阳轩道:“部队的人都认识,倒是能托他们帮忙要。可那老太太是够难缠的,部队不可能难为一个老太太吧?”
  倚老卖老,这句话用在林凤英的身上不要太贴合,岁数越大,撒泼起来就越没有忌惮。
  “自己想去,啥事还要我手把手教你?”爷爷捏捏笑笑的脸,“还不如我家笑笑。”
  无奈,二人出门,边走边想。
  走出去一百来米,二人同时反应过来,对视了一眼,都笑了。
  怎么这么简单的道理才反应过来?人家都是一孕傻三年,这俩当爹的养完了孩子怎么脑袋也转不过来弯了?
  林凤英祖孙俩此时还在屋里头算计着一会儿去换购点什么。洗脸的香皂家里用的省,去年买的现在还有一半。平时家里舍不得用水,加上又懒,两三天洗不了一回脸。
  其他的卫生用品就更不用想了。
  卫生纸该买些了,家里不够用了。
  左右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玩意,全部按照最低预算算的。林凤英有心给孙子攒个老婆本,所以虽说家里地不少,今年的收成还算不错,那也必须精打细算。好在孙子才十多岁,攒个五六年也不错。
  虽说林凤英眼里自己孙子是最最优秀的,可她也清楚孙子杀过人,如果不攒够彩礼,是娶不到好姑娘的。
  孙子此时躺在床上有些不耐烦,有时候林凤英征求他的意见,他也是爱答不理的应一声。
  这时候外面大门开了。林凤英家的窗户还贴着塑料布没摘,坐在屋里也看不清人。
  林凤英听声音出门去看看,站门口脸就黑下来了。
  林谦二人来,不用说林凤英也猜到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