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末世屯粮-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爷爷那边还穿着围裙,瞧着二人进屋了,给倒上两杯水:“先歇会儿吧,饭已经好了,你们休息一下过来吃饭。今天回来晚了点,明儿早点回来。左右地里活也不着急,你俩慢慢来。”
  爷爷被二人禁止下地干活,平时也就是在家里变着花样给俩孙子做饭,让他们每天吃得饱饱的出门,累了一天回家后吃上现成的热乎饭菜。
  这对三个人来说都是幸福。爷爷每天做好吃的饭菜给俩孙子,而俩当孙子的有人疼的感觉,不要太幸福。
  “干完活就轻松了。我现在倒是希望快点入冬了,冬天就轻松了,就今年一年可忙坏了。”林谦瘫在沙发上笑道。
  何阳轩直接躺下枕在林谦腿上:“再累也是你乐意的。”
  “又有了上班的感觉。”林谦伸手摸摸何阳轩的头发,“就是没人给我薪水了。”
  “自己当老板还不满足,贪心了啊。”何阳轩眯着眼睛,感受着林谦的手指在自己的头皮上抚摸。
  “不行啊,贪心点才有进步嘛。”林谦打了个哈欠,拍拍林谦的脑瓜顶。
  二人起身去厨房吃饭。
  因为最近二人的工作量提升,爷爷做饭也适当多加了些盐。老话讲吃些口重的,干活更有力气,其实科学角度来说,就是补充流失过多的盐分,避免脱力。
  这两天,伙食也比前两天好了,加上劳动量增加,二人这两天的胃口一直都很好。
  一人吃了三碗饭,还是爷爷叫停告诉他们吃撑了不好,这才将碗筷放下。有道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俩孙子岁数加一块六十了,食量一点都不比十多岁长身体的半大孩子差。
  “对了,你们明天中午抽空去大队一趟。今天喇叭喊了说明天中午有点事,村里除了住在边上的横竖五排外,房子在中间的都要过去一趟。”爷爷道。
  “咱家不是属于边上吗?”林谦头也不抬道。
  “老房子不是在中间吗?那也是咱家的房子。好像是有什么大事,我岁数大了脑袋转不过来,还是你俩过去看看吧。”突然只是让住在中心地带的人过去,弄不好是关于搬迁的事情,爷爷现在脑子慢,这种大事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们了。
  这一点就是爷爷跟其他人不一样了。大部分老人都喜欢将一大家子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存在,感觉自己被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自己的阅历比孩子们的强,能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却忘记了,时代一直在变,老人的阅历未必有用,而逐渐失去活力的脑袋,也未必真的能选择一条最好的路。
  爷爷看得很清楚,所以对于大事上头,除非是觉得俩人解决不了的,否则从来不会掺和。
  “怪了,这是要并村了?”林谦奇怪道。
  “不太可能。”何阳轩摇摇头,“就算是要将两个村的人分开来住,最多也是分东西,就算分里外,也是新村民住外头。村里头比村边上安全,这种待遇应该是老村民才有的,不应该叫村里头人过去。”
  何阳轩说的有道理,林谦也想不明白:“这就奇怪了……”
  “这种事咱能够想明白咱就当领导了,明儿去就啥都知道了。你俩早点睡吧,明儿少干点活,反正也要干完了。”爷爷将俩人往楼上赶。
  “旱地忙完了还有稻地,怎么还得干个小十天。”林谦笑道。
  二人上楼,洗漱完了换上睡衣躺床上,何阳轩找了个老电视剧用投影仪放着,一集没看完俩人就困得受不了,关了机器睡下了。
  村里头有活早干完的人家,现在已经开始在地周围挖存水池了。尤其是稻田地,来年要养鱼,家家户户都恨不得挖得再深些,来年水多一些,鱼就能养活得更好。
  林谦家里就俩人干活,肯定是要比别人家晚的。这时候谁家都有活要干,花钱都雇不着人,也就只能自己来了。
  第二天,二人上午动作加快些,将玉米最后一点都下棒,然后开始将玉米杆砍倒打成捆。越野车是没办法将这些运回来的,就借用隔壁刘叔家的拖拉机运回来。送回去的时候给装了满满一箱的柴油,对于刘叔一家来说,他们便宜大了。
  中午的时候玉米杆才砍到一半,二人在车里解决了午餐,休息十几分钟,就开车去大队看看情况。
  村里头人只剩下五百来人,所以来大队的总共才两百来人,站在大队广场上并不拥挤。


第83章 末世钉子户【已捉虫】
  跟林谦一样,在场的村民都在奇怪能有啥事。村里头死的人多,空出来一半还要多的房子,要说是要村民们搬家搬到一块住也情有可原,想要并村也可以理解,可现在的情况上看,也不太像。
  林谦过来的时候在场已经不少人了,后面十分钟又陆陆续续来了些人。村长那边拿着话筒说了两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压压言,听听政府来人说话。
  林谦跟何阳轩俩人对视一眼,目光看向大队屋子门口的台阶上,一个身着正装的男人接过话筒,开始了自己的发言。
  他说了很多,先是从近两年的气候开始说起,然后展望了一下未来,分析了一下未来的情况。如他所说,未来的情况很有可能像去年一样,甚至更差。这不是中国才有的情况,而是整个世界面临的难题。
  科学些讲,地球正在进入冰河世纪,而持续的时间没办法评估。人类的历史上,曾有过关于小型冰河世纪的记载,地质学上也曾发现过冰河世纪的痕迹。但无论怎样,从人类已知的角度上看,任何一次都没有现在面临的来得凶猛。
  全球的生物都在面临一场浩劫,人类想要生存,就必须自救。
  当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用水问题。
  家家户户能够储存的水资源都有限,勉强能够保证自己不被饿死,做饭用水都要仔细着用,而日常清洁用水能够满足的全村不到三家。
  这不仅仅是一个村子面临的问题,是大半个地球都要面对的事情,而另半个地球则是要面对洪涝的灾难。
  麻烦总要解决,人是在不断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途中开始进化改变的。
  政府来人表示,他们获得了一个相对良好的解决方案,开始考虑将本村作为试验点,开始尝试在村子的最中央,挖一个大型蓄水池。如果实现的话,不光是整个村子的日常用水,连家里院子、温室里面用的水也可以完美解决。
  而这个蓄水池所用的方案,就是阶梯井。用一层水,露出一行台阶。如此,既方便了取水,也有了极高的安全。就算孩子淘气过去玩,也不容易淹死人。而全村人都会过来打水,即便有人溺水,也能够很快发现。
  既做到了安全,也做到了方便。
  林谦跟何阳轩听到这里相互对视一眼,这不是他们之前讨论的吗?
  只不过林谦当时想的是给地里用,但周围没有人家愿意合作,就不了了之了,没想到村里要这么弄。
  而叫来住在村中心地带的这些人原因也很明确,现在虽说只是初步试验,面积不会很大,但村里头房屋比较密集还是要扒几家人的房子的。如果试验成功的话,以后还会扩大。
  已经死绝户的人家国家已经收回了土地产权,而那些还有活人住着的地方,政府那边就会将人安排到村边缘地区,不过不会有什么补助。
  当然,这也没必要给补助,这是全村受益的事情。不过搬走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一套合心意的房子搬进去,先签署搬家协议的优先选择。
  村里头许多死绝户的人家房子还都是新的,也有的人家院子很大,能种很多东西。这样搬新家,其实对这些人来说反而有益。
  林谦家里的老房子本来就没人住,这年头房子不值钱,卖也没人买,顶多平时装些东西,当仓库用。虽说不是在最中心的位置,暂时不会有拆迁的准备,但林谦也不打算要了。
  说句不好听的,就像林谦姥姥家这样死皮赖脸的过来非要投奔林谦,保不准就有人以林谦家有两套房子为由逼着林谦将他们安顿在老房子里。
  甚至上次如果不是林谦演戏让钱家八口知难而退,说不定现在他们一家已经住在里面了。
  如此,林谦宁愿直接给了政府,省着麻烦。
  那边拿出合同,村里人还在相互交流,讨论利弊。林谦跟何阳轩率先站出来要了合同站在一边看一下内容。
  其实合同内容很简单,只有几条。看完了,林谦的名字也签上去了。
  一式两份,签完了林谦收起合同,转身要走,有人拉住林谦:“咋就这么签了,万一再有别的事儿呢?”
  “都啥世道了,要是政府都信不过,那还有什么活路了?”林谦的态度很明确,留下这句话就跟何阳轩走了,继续去地里头干活。
  如果说太平盛世,政府为了崛起部分的经济而让一部分的人吃一些亏很正常,这是为了整体发展着想。可现在生产严重倒退,这二年政府一直在补助每一个困难的人,这时候若是还看不清,那跟傻子又有什么区别。
  村里头瞧着林谦家这么干脆,也开始有人跟着去签字。有几个还在犹豫,讨论来讨论去也下不了决定。
  因为他们也没办法确定签约以后是占便宜了还是吃亏了。
  老话说穷生是非富长良心,这句话不能一概而论。但从贫穷的角度出发,因为穷,所以事事都要多几个心眼,因为任何一点损失,都会让家里头的情况雪上加霜,可以理解。
  这些人就在这里磨蹭了一个下午,直到政府的人先离开了,就只能村长动员。
  他们想的很简单,林谦签约那么利索,是因为他家有两套房子,现在住的小洋楼地势好还舒服,老房子自然无关紧要了。他们这里有的人家是末世前新盖的,还是新的,怎么舍得轻易搬走?
  也有个别的两户人家,非说搬走可以,但必须有赔偿款,不给让他们满意的赔偿款,除非他们死,不然谁都别想让他们搬。
  这些事是晚上村长来林谦家做客的时候,村长告诉林谦的。
  天都大黑了,林谦二人吃完饭也打算睡了,这时候村长过来了,带着一身的疲惫。
  “这是咋了?”爷爷忙将人让到沙发这边。
  村长喝了口水,重重的叹了口气:“还不是因为那几个不省心的!”
  林谦听动静打楼上下来,村长回头又站起来了:“还没睡呢?”
  “刚吃完饭。”林谦走过去,跟村长一块坐下。天都黑了,再过来肯定是有事。
  “我这也是刚忙完就过来了。”村长看看林谦的脸色,有些羡慕。虽说这几天林谦一直忙在地里头,脸有些晒黑了,可那也是红光满面,比起村里头清一色的面带菜色,一看就是过好日子的人。
  “有啥事您说。”林谦直面开口道。
  “倒是没别的事儿,就是跟你说一下,其实这回政府下来的要挖蓄水池的方案,还是我听你说的然后报上去的。这回没当众说出来,就是怕有小心眼的怪你身上。这也没想错,就今儿,有两户人家骂骂咧咧说要抢他们家房子,要是不给个两千斤粮食,怎么也不带让政府拆他家房子的。这是没提起你,要是提你弄不好现在跑你门口骂来了。”
  村长自己都劝说两个来小时了,也没落得什么好。这是吃准了有好处捞,真当自己占着理了不管不顾的。
  林谦听这个愣了愣,随即讽刺一笑:“这是拿自己家当拆迁工地了?”
  若说是以前,拆迁建工地或者开发楼盘,要赔偿金或其他补偿有情可原,可现在只是空出地方挖个大蓄水池,那是全村都受用的。这二年全村人都过得啥日子谁心里都清楚,这二年都没洗澡的也有。去年天气最热的时候,多少人家只舍得烙饼,煮米饭都舍不得就是为了少用些水。
  现如今有法子蓄水了,就这么两户人家为了多占便宜有意当钉子户,不是蠢又是什么?
  可以说舍不得自己的家,有什么回忆或是舍不得的地方。可这话以前可以说,现在不行。生死攸关的功夫,人都要渴死了,院子里都不长菜了,有什么事舍不得的?
  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自己挖蓄水坑,可那能存多少水?而阶梯井挖出来了,那是世世代代都能因此受益,这不是暂时解决问题,而是长久解决。
  “这事您跟上头说了吗?”林谦问道。如果事关一个人的利益那没什么可说的,可事关群体,就不能怪人道德绑架。
  “还没,就算说了也未必有用,这种事本来就该村里头解决的。”村长叹口气,有些力不从心。
  林谦眼睛一转,道:“我倒是有个法子,就是有点损。”
  这事情林谦属于置身事外,加上跟爷爷时间长了,人也开始往坏处长。
  村长眼前一亮:“说说看。”
  “这不着急出结果吧?”林谦道。
  “应该不着急。今年最多也就是扒房子,具体施工要等到来年。工程量挺大的,眼瞅着入冬了,弄不完。”村长道。
  “那就行。”林谦笑道,“你这边跟上头联系,少则晚一两个月,多的小半年。这事闹起来政府也难办,你这边干脆在村里头宣布因为有人不愿意搬,村里头另选试验地了。这往后实验村重点也不在咱们村了,都另选。”
  官方没办法动他们,可不代表村里头的人愿意因为他们两家而失去大好的前景。


第84章 挖蓄水池【已捉虫】
  村长也不笨,听了这些愣了愣,恍然道:“你的意思是,让旁人觉得没了这个方便是因为他们俩?”
  林谦点头,道:“这件事不只是他们两家的利益,更是全村的。如果是以前,乡里乡亲的谁都不好意思,可是现在不一样。这蓄水池晚一年弄上,村里头就多吃一年的苦,谁家又不欠他们家的,哪能任由他们只顾着自己占便宜让全村人跟着。不过就是这个主意有些损,咱这么干了,往后这两家人在村里头肯定不好过。我这么一说,你再做做工作,不成再说。”
  这个主意,林谦是站在置身事外的角度想出来的。有道是特殊事情特殊处理,这种事实在没办法了,也只能上损招了,至于造成的后果,也只能怪他们自己太贪心。
  “到底是外面回来的,脑子就是活。”村长有了这么个主意,人也放松了不少。
  林谦看看爷爷:“哪儿啊,跟我爷学的。”
  爷爷瞄了一眼林谦,但笑不语。村长看一眼爷爷,瞧着他那表情,没由来一哆嗦。
  村里人普遍觉得林谦家是老实厚道人家,主要是因为林家爷孙俩一向深居简出,从来都不跟人有什么矛盾。虽说跟村里人都不亲,但村里人也从不会上门找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觉得林家的人都老实。
  当初林谦考上大学,后来又找了好工作,村里头还在说这种老实巴交的人得了老天爷的眷顾。
  村长也一直这么觉得。这二年全村的日子都不好过,就林家一直过得风生水起。之前只觉得林谦见过大世面,住在他家里的朋友也见过大世面,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现在只这么一瞧,这分明是精明在根上。
  又寒暄了几句,村长就回家休息。今天晚上外面月光不错,能看见路。
  人送走了,爷爷开始给林谦上课:“你就是嘴勤快,也不怕他顺嘴告诉别人你出的主意,到时候那两家人就把仇都记你头上了。”
  “爱咋记咋记,再怎么记恨也打不过我。”林谦笑道,“再说了,村长是聪明人,没看他这一年往咱家跑的多勤,不带给咱家难看的。”
  “你又明白了。”爷爷将人赶上楼,“睡觉去,明儿还得干活。再过两天村里应该有人家忙完了,到时候雇人帮着干。咱家地多,就靠着你们哥俩也够忙活的。”
  “这会儿舍得花粮食了?”林谦一边上楼一边揶揄道。
  爷爷瞪他一眼,没说话。哪里什么舍得舍不得的,啥也没有他孙子值钱啊。
  别人家蓄水池都忙一半了,林谦家里旱地才弄完,开始割稻地。村里头还有一台能用的水稻脱粒机,不过村里大部分人家都舍不得雇用,都是自家用老办法手动脱粒的。
  林谦这边已经很晚了,自然不会要那个麻烦。租了脱粒机,直接在地头将稻粒打出来,拿回家烘干。
  按理说这个应该是晾干的,不过家里头的院子都是温室,晾在外面地上又不放心,也只能借用家里的烘干机,将温度调低一点点烘干。
  秋收完成了,剩下的就是挖蓄水池了,林谦二人拿着锹一锹一锹的在地头挖。
  自家地的边缘,要么是别人家地,要么是地边。地边有一条不算宽的沟,蓄水池可以在这边挖,不能太往地边的道路上挖,不然以后车子没办法过,也不安全。所以想要面积大,就只能牺牲自家的土地。
  二人忙了两天半,才挖好旱地里的蓄水池,并不是挖好以后就结束了,因为土地会渗水,挖好以后,还需要至少两天的时间来将蓄水池的周围贴上水泥板,不放心的话再铺上一层塑料布。
  左右不是人喝的,也不会用于养鱼,都是用来种菜的。最多上头水种些水稻,那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大。
  蓄水池深接近五米,长宽都是三米多,这大概能储存四十五吨水,瞧着数量够吓人的,不过对于土地来说,一年并不够。
  一个蓄水池弄好了以后,村里已经有人闲置下来了。眼瞅着天气越来越冷了,林谦必须将速度加快了。
  雇佣了十个人,又在地里头挖了三个这样的深坑并铺上了水泥板,又用水泥将缝隙全部涂上,尽可能做到严丝合缝。
  等温度到了十度以下的时候,林谦家里这边才将旱地的蓄水池挖完,转战水田。
  天气愈发寒冷,其实干这些活也有些遭罪了。林谦二人每天都会带上无烟炉,放在地头煮上一锅加了糖的姜汤。休息的时候,或是谁觉得冷了,就过来喝上一碗热热的姜汤,也算是辛苦之余的一点享受。
  这二年林谦家的情况村里人都清楚,所以林谦每次雇人干活的时候,村里人都很乐意过来,不光是林谦给的薪水高,同样也是林谦一家贴心,好东西从来不吝啬。
  虽说林谦雇了人,不过林谦家依旧是村里头最后忙完的人家。家里头干活人少是一方面,蓄水池弄得太细致,也是耽搁时间的原因。
  现在全村看,也就是林谦家里的蓄水池最有样子。那些懒些的人家,也懒得弄防渗水,或者留着来年再弄。那些弄防渗水的,家里也只有些塑料布,拼拼凑凑的铺在蓄水池里,也不知道能防多少水渗下去。只有林谦家里,蓄水池弄得跟个小游泳池似的,一看就能存住水。
  不过怎么羡慕也没办法,这时候也就林谦舍得买水泥板,换了谁都舍不得花这份粮食。
  今年地里头有柴火了,村里人选择上山买柴火的就少了。今年林谦总共就卖出去十几车柴火。确定了村里人没人要买了,在温度零下之前给自家也弄了车柴火,这一冬的燃料就解决了。
  山上的果树因为去年的严寒死了一半,不过活下来的瞧着更加健壮了,结的果子也比去年多。爷爷留了十斤切片晒干,再留出来二十斤卖给村里人,剩下的全都卖给部队拉走了。
  而林谦用这些水果,换来了二十只兔子和一些不涉及敏感的军用物资。
  林谦更想要一条能够看家护院的狗。国家有军犬,这方面也有专门的养殖,即便在这个世道还会有所保留,如果是内部培育出来的狗,林谦花多少钱都愿意换。因为他相信,这样的一条狗绝对物超所值。
  政府这边同意了,不过什么时候能送到需要等分配,最晚可能来年才能有。
  而谈好的价格是三只猪仔。
  三只猪崽子,换来有军犬血统的狗,即便是在末世前也是赚了,至少对于林谦来说。
  秋收过后,家家户户都累坏了。这几天降温,将家里炕烧得热热的,在炕上躺几天,也是在这末世中为数不多的享受。
  今年收成虽说依然减产,但吃上一二年是没问题的。有道是家里有粮心不慌,此时瞧着家里头屯着的粮食,是心里头最舒坦的时候。
  这时候又下来一支部队,是来乡下收粮的。当然,用的不是钱,而是各种花样的物资。从各种日常百货到穿戴使用,活像个移动的小超市。
  再抠门的人家,此时刚刚收获,也会买一点东西,让家里更方便些。那些有老人有孩子的人家,更是要买一点零嘴放在家里。
  糖果和肥皂是最畅销的,其中还有几种廉价的化妆品,也有销路。
  现在城里头的店基本都关门了,村里头小卖店只有些油盐酱醋,有的时候还没有货,此时趁着收获之际,正好引出了村里头购物的热潮。
  林谦本打算去凑个热闹,结果那几辆军卡被围的水泄不通,也瞧不见里头在卖什么东西。
  刚要走听见有人叫他,一回头是刘叔带着一蹦一跳的小雨点来这边。
  小雨点才一岁零两个月,此时就跟三岁的孩子一般,身高接近一米,瞧着也很壮实。
  林谦打了招呼,目光全都落在小雨点身上。
  “给孩子买点东西?”林谦问。这带孩子过来也就是这个事情了。
  刘叔点点头:“孩子打生下来也没吃过好东西,正好今年粮食多了点,也给她买点零嘴。”
  家里头就这么一个小孙女,自然捧在手心里头。
  “小雨点,过来,叔叔抱。”林谦蹲下身子。
  小雨点裂开嘴笑,直接扑过来进了林谦怀里。
  “学说话了吗?”这两个月林谦忙的厉害,就没去刘叔家,倒是挺想小雨点的。
  刘叔摇摇头,有些发愁:“一直在教,可也没叫过人。这孩子长的大,就跟两三岁孩子似的,可就是以前的孩子,这么大也该学会叫人了。”
  孩子学说话是从叫人开始的,从最简单的爸爸妈妈到逐渐复杂的语言。
  按理说孩子七八个月都能模糊的叫两句,开口晚的这么大也差不多了。要说以前,说不定还不会这么急,可这孩子本来长得就快,到现在还不开口,眼瞧着满地跑会淘气的孩子不会开口叫人,当家长的怎么能不急。
  “也许就是因为长得快了,学说话就晚了,你们也宽宽心,这孩子长得壮实就比啥都强不是?”


第85章 七个锦鲤【未已捉虫】
  “说来也是,这世道孩子硬实就不错了。”刘叔想想前头死在瘟疫里的小孙子,现在孩子能养住就挺好,甭管什么样子,好歹是个希望。
  “再大一大也送我爷哪儿管着去?您是没看见,也就这几天干活清净了,平时我家里跟训练场似的,五六个孩子在我爷手里当兵呢。”林谦笑道。
  “那也是为了孩子好。我可听说了,去过你家的孩子都懂事,就跟小大孩似的,虽说该玩玩,可在也不添乱了。今年下地干活,一个个还都帮着家里干点。”家里养孩子的,总有自己的一个圈子。没事的时候将孩子带上孩子玩孩子们的,大人们一块聊聊闲天。
  所以相互之间关于孩子的事情传的都很快。
  “孩子小就是玩的年龄,不过该教也得教。”林谦笑道,“我爷也是真喜欢孩子。”
  刘叔揶揄道:“我看这是催着你要孩子了。这么大岁数了,换谁都四世同堂了。”
  刘叔不知道林谦跟何阳轩的是,这话也就是调侃来的。林谦摆摆手:“可饶了我吧,现在小日子过的多好。再说我爷爷稀罕孩子未必喜欢养孩子。把我养大就够他受了。现在日子就挺好。”
  “你也是拧。有心给你介绍吧,又怕你不乐意。想说叫你,你嘴皮子比我厉害的多。”刘叔笑着摇摇头,“算了,说不定哪天就开窍了。”
  “那还不如让我爷再养个。”林谦笑道,“说不定过几年我再定定性,领养俩孩子也行。这年头小孩子少,大点的孩子想领养还挺容易的。”
  “不是自己家孩子能亲吗?”刘叔摇摇头,“再说,养来的孩子要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也容易多想离心。就咱们村里,早三十年还有不少养的儿子跟养他大的爹妈打起来的,没看这几年都没人领养了吗?”
  “那得看怎么教。你交给孩子说‘我养了你你就必须养我’,别说是领养的,就是亲生的也不乐意。我爷从小教我的,是他稀罕我,所以疼我。所以现在我也稀罕他,那是不是我亲爷爷我们都亲。” 林谦是爷爷教出来的,这一点深有体会。
  他从小最讨厌的就是周围人都说什么“你爷爷一个人养你不容易,你以后要好好孝顺他”,这让他感觉这血脉关系就是一场交易。
  “也有道理。”刘叔看看小雨点,孩子转头瞧见爷爷,也对爷爷笑,“你要是真不打算结婚,也确实该有个孩子继承家里。”
  林谦三十了,说这话也不算太早。
  林谦父亲死的时候不比现在的林谦大多少岁。
  “随缘吧。”若是真遇到个看着顺眼的孤儿,领养个也挺好。不然有哪些糟心的亲戚,林谦一想到自己一没就便宜那帮王八蛋,那还不如全倒河里冲走呢。
  林谦又逗弄了一会儿小雨点,小雨点很是乖巧,躺在林谦的怀里小小的一团,笑的憨态可掬。
  政府的“移动超市”刚走,一些不知来路的换购车接连到访。要价比政府还要低一点,有的贪便宜,就在小货车上用粮食买东西,左右都是用,买便宜的还能省着些。
  林谦是一点都没买,家里有何阳轩,存货十个超市也比不上。再不济也能直接写个清单给部队。
  家里头小牛犊子长起来了,羊也多了几只幼崽。养殖规模已经有些模样了。
  林谦瞧着长大起来的小牛,越来越馋牛肉了。
  家里头两头大公牛,留一个做种牛也可以。
  那两头牛仿佛也瞧出了林谦那看肉的表情,吓得都不怎么吃草了。好像生怕自己壮实了,就被林谦拉去磨刀霍霍了。
  几天后气温降到了零下五度,一家人动作勤快些,将楼上的窗口都用塞了棉花的厚窗帘封上。
  城里头,林谦妈跟她小儿子已经在林谦家的楼上住段日子了,一开始弄好了一切住进来的时候,每天都在担心娘家人会招过来。毕竟一个小区,即便几率小,也有这个可能。
  现在降温了,心反而放下了。只盼望今年跟去年一样冷的出奇,这样他们就没办法来城里了。
  林谦给准备的东西很周全,母子俩在楼里日子过得也很好。林谦弟弟对这个只有过一面之缘的哥哥满是好奇,可一看亲妈提起大儿子就心酸的模样,也就不多提了。
  天冷了,村里头喜事渐渐多了起来。
  这时候不用干活,又不至于太冷,天一直放晴,正是办喜事的好时候。
  已经消失许久的媒婆再度兴起,各个村里勤走动,说好了一门亲还能得到几十斤粮食的媒人钱,除了辛苦些,也是个肥差。
  林谦还在家里纠结宰哪头牛,又被爷爷支出去随份子。
  村里头人剩的不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