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说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有一丈长,年纪只好二十多岁,青紫衣,舞着双锏。一说到双锏,旁边便跪下一人道:“爷,若是使双锏的,那年爷差小的在楂树岗打劫李渊,也吃那使双锏的救了,不曾杀得他。”宇文述道:“这等说,必是李渊知道我害他,故此差这人来报仇。明日上本只问李渊讨命。”此时宇文成都已回家,说:“这五人甚奇怪,追去不知影响,但能舞双锏的也多,怎说便是这人?就是楂树岗见来,可是对人说得的么?也只好从容访察。”宇文述听说,也只得歇了。正是:从前作过事,惟有本心知。
  且不说叔宝归家。再表这太子杨广,他既谋了哥哥杨勇东官,又逼去了一个李渊,最怕的一个独孤娘娘,不料开皇元年就崩了。把平日假装的那一段不好奢华,不近女色的光景,便都按捺不住。文帝也亏独孤娘娘身死没人拘束,便宠幸两个绝色,一个是宣华陈夫人,一个是容华蔡夫人,把朝政也渐渐不理了。此时太子越发得意了。
  仁寿四年,文帝年纪高大,禁不起两把斧头,四月间已成病了。因令杨素营建仁寿宫,却不在长安宫内,而在仁寿宫养病。不料太子在长安宫内见皇妹琼花公主十分齐整,正在御花园撞见。欲行奸污,公主投崖而死。却只推不知,只说暴病而亡。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 恣蒸淫太子迷花 躬弑逆杨广篡位

  诗曰:
  荣华富贵马头尘,怪是痴儿苦认真。
  情染红颜忘却父,心膻黄屋不知亲。
  仙都梦逐湘云冷,仁寿冤成鬼火磷。
  一十三年瞬息事,顿教遗笑历千春。
  那位隋文帝焉能知道,病到七月,病势渐渐不支。尚书左仆射杨素,他是勋臣;礼部尚书柳述,他是附马;还有黄门侍郎官元岩,是近臣。三人直宿阁中。太子入宿太宝殿上。宫内是陈夫人、蔡夫人服侍。太子因侍疾,两个都不回避。蔡夫人是丹阳人,江南妇女水色,是不必说绝好的了。陈夫人不惟是南人,且是陈文帝之女。随陈后主入朝,更是金枝玉叶,生长锦绣丛中,说不尽的齐整。这夫人举止风流,态度逸韵,徐行缓步,流目低眉,也都是生成韵致。太子见了,却疑是有意于她,一腔心事,被她引得大热。知那文帝是不起之疾,与杨素把前后事务尽皆周备,但在文帝面前,终有些惧惮。要大胆闯入宫去调戏陈夫人,但她侍疾时多,再不得凑巧。且又不知内心如何,这些眼角传神,都是自己揣摹,或者她嫌老爱少,有这心亦未可知。又想道:“她平日受我许多礼物,不能无情于我。”自想自问,这等想慕。
  不期那一日入宫问疾,远远见一位丽人出宫,缓步而来,不带一人,又无宫女。太子举目一看,却正是陈夫人,为要更衣,故此独自出来。太子只喜得心花大放,暗想道:“机会在此矣!”分付从人且休随来,自己三步并做两步,随入更衣之处。那陈夫人看见,吃了一惊道:“太子到此何为?”太子笑道:“也来随便。”夫人见他有些轻薄,回身便走。太子一把扯住道:“夫人,我终日在御榻前与夫人相对,虽是神情飞越,却如隔着万水千山,今幸得便,望乞夫人赐我片刻之欢,慰我平生之愿。”夫人道:“太子!我已托体文皇,名分所在,岂可如此!”太子道:“夫人岂不知情之所钟,何名分之有?”把夫人紧紧抱住,求一接唇。夫人道:“断乎不可。”极力推拒。正在不可解之际,正听得一片传呼道:“圣上宣陈夫人!”此时太子知道留她不住,道:“不敢相强,且留后会。”夫人喜得脱身,早已衣衫皆皱,神色惊惶,要稍俟喘息,宁静入宫。不料文帝睡醒,索取药饵,如何敢迟?只得举步到御榻前来,那文帝举目看她,好似:摇摇不定风前竹,惨惨疏红雨后花。
  帝遂心疑,忖道:“若是偷闲睡了,醒来鬓髻该乱,衣衫该皱,但色不须变。若因宣召来迟,也不须失色至此。”便问道:“因甚作此模样?”此时陈夫人也知文帝病重,不敢把这件事说知,恐他着恼。但一时没有遮饰,只得说一声:“太子无礼!”帝听此言,不觉怒气填胸,把手在榻上敲上几下,道:“畜生!何足以付大事?独孤误我,独孤误我!快宜柳述、元岩进宫。”太子也怕有事,早在宫门偷听,听得文帝怒骂,又听得宣柳、元二人,不宣杨素,知有难为的意思,急奔来寻张衡等一班人计议。
  这班人正打点做从龙之臣,都聚在一处。见太子来得慌张,只道文帝晏驾,直至问时,方知陈夫人之事。宇文化及道:“这好事只在早晚之间,却又弄出这事来,怎么处?”张街道:“如今只有一件急计,不得不行了。”太子忙问何计?张衡附耳道:“如此,如此。”正在悄悄与太子设计,只见杨素慌慌张张走来道:“殿下不知因甚事忤了圣旨,上宣柳、元二人撰诏,去召太子杨勇。他二人已在撰诏,只待用宝赍往济宁。他若来时,我们都是他仇家,怎生是好?”太子道:“张庶子已定一计了。”张衡便向杨素耳边说了。杨素道:“这也不得不如此了,就叫张庶子去做。只恐柳述、元岩取了废太子来,这事就烦难了。”宇文化及道:“下一道旨,说他玩上羁留,不能将顺,将他下了大理寺狱。再传旨说宿卫兵士劳苦,暂时放散,就着郭衍带领东官兵土守定各处宫门,不许内外人等出入,泄漏宫中事务。还假一道圣旨去济宁召太子,只说文帝有事,宣他到来,斩草除根。”杨素伴着太子在太宝殿,其余分头办事。
  先是宇文化及带了校尉赶到撰诏处,将柳述、元岩拿住。二人要面圣辩别。化及道:“奉旨赴大理狱,不曾叫面圣。”绑缚了,着几个心腹押赴大理去了,回来复命。时郭衍已将卫士处处更换了东宫宿卫,要紧处他二人分头把守。此时文帝半睡不睡地问道:“柳述、元岩写诏曾完否?”陈夫人道:“还未见进呈。”文帝道:“完时即便用宝,着柳述飞递去。”只见外边报:“太子差张衡侍疾。”也不候旨,带了二十余内监,闯入宫中。先分付当值的内侍道:“太子有旨,道你们连日辛苦,着我带这些内监更替。”对御榻前这些宫女道:“太子有旨,将带来内监承应,尔等也去歇息。”这些宫女因承值久了,巴不得偷闲。听得一声分付,也都一哄出官去了。惟有陈夫人、蔡夫人仍立在御榻前不动。张衡走到榻前,也不叩头,见文帝昏昏沉沉的,对着二夫人道:“二位夫人也暂避避。”这两个夫人乃是女流,没甚主意,只得离了御榻前,向内阁之后坐地。
  两个夫人放心不下,着宫人在门外打听。可有一个时辰,那张衡洋洋的走出来道:“这干呆妮子!圣上已是宾天了,适才还是这等守着,不报太子知道?”又道:“宫嫔妃不得哭泣,待启过太子,举哀发丧。”正是:鼎湖龙去寂无闻,谁向湘江泣断云?
  变起萧墙人莫识,空将旧恨说隋文。
  这些宫嫔妃女虽然疑惑,却不敢道是张衡谋死。这壁厢太子和杨素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盼不到一个时辰,却见张衡忙忙的走来道:“恭喜,大事了毕。”太子便改愁为喜,将预先订下的计谋,来传令旨。令杨素之弟杨约提督京师十门;郭衍署右领卫大将军,管领行宫宿卫及护从车驾人马;宇文成都升无敌大将军,管辖京师各省提督军务;宇文恺管理梓宫一事;太傅少卿何稠管理山陵;黄门待遇郎裴知典理丧礼,悄悄秘不发丧。
  下半月,济南大将军杨通,保着废太子杨勇到长安城外安营。杨广却假旨召杨勇夫妻父子三人进城,其余不许入城,将杨勇赚城中,将他父子二人缢死。因见萧妃有国色,乃纳为妃子。下旨:“大将杨通并众兵赦其罪,速去济南。”杨通一闻此言,不觉大怒,领部下十万雄兵,急至济南,自称吓天霸王。兵精粮足,威震济南。不表。
  当下文帝驾崩时,并无遗诏。太子与杨素计议谁人作诏,然后发丧。杨素保举伍建章:“他为人鲠直,众朝臣信服,主公可召来,与他商议作诏,颁行天下,庶不被众臣谤议。”太子道:“倘召不来怎么处?”杨素道:“若召不来,一连数召,他岂敢抗拒?若来肯作诏便罢,若不肯作诏,将他斩首!”太子见说,忙差内监前去宣召。
  那伍爷一生忠直,不挟奸党。这日在府,闻得皇帝已死,东宫亦亡,大哭道:“杨广听了奸臣,谋害父兄,好不可恨!”正说之间,内监早到伍府。家人通报,伍爷出迎。内监道:“太子宣伍爷即刻就往。”伍爷道:“公公请回,我打点就来。”内监道告别,回复太子。太子一连数次宣召,伍爷拜辞家庙与夫人,乃麻巾衰絰而进,见了太子,悲恸不止。太子降榻,谕之曰:“先生,我家事耳,先生不必苦楚。”命左右取纸笔来:“先生代孤写诏,孤当列上受封。”伍爷将笔大书:“文皇死得不明,太子无故屈死。”写毕,掷笔于地。太子一看大怒,骂道:“老匹夫!孤不杀你,你倒来伤孤!”命左右推出斩首。伍爷大骂道:“你弑父缢兄,欺娘奸嫂,情同篡逆。今日倒要斩我,我伍建章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必追汝之魂!”左右不由分说,把伍爷斩首宫门,将尸首抬出郊外。有同年故旧,暗暗将他埋了。
  太子一面与杨素议发丧,诈为遗诏道:“嗣主及内外官员军民人等俱遵以日易月之制,二十七日服满,天下藩镇及各道行官,各州总管有兵马钱粮者,不得擅离职守,俱差官进表。一应小民拖欠粮赋,自开皇元年起,至仁寿三年止,已征在官者尽行起解,未征在官者悉皆蠲免。一应人犯,除十恶大罪及谋反叛逆不赦,其余自仁寿四年七月丁未昧爽以前,凡杂犯死罪;徙流、笞杖等罪,不论已结案未结案,并与赦除。一应官员为事谪戍者,即还原职。其闲住降调者,即与叙用。”这壁厢忙做一团,太子也不见愁悲哀苦,即忙取一个黄金盒,封了几个同心彩结,差内侍赐与宣华夫人。至晚就召宣华夫人宫中宿了。
  七月丁未文帝晏驾,至甲寅诸事俱备。次日,杨素先辅太子衰衿在梓宫举哀发丧,群臣都衰絰,各依班次送殡。然后太子吉服拜告天地祖宗,换冕冠,即大位,群臣都换了朝服入贺。大赦天下,改元大业元年,自称炀帝;在朝文武各进爵赏。一面差兵部尚书宇文化及,带了铁骑,围住伍府,将合门老幼尽行斩首。可怜伍建章一门三百余口,一个不留,只逃走了马夫。那马夫名唤伍保,一闻此信,逃出后槽,离了长安,星夜往南阳报与伍云召老爷知道。
  再表炀帝一面犒赏边上军士,又迫封东宫为房陵王,使掩其谋害之迹。斯时在朝有杨素一班夹辅,京城内外有宇文成都领班镇压,故此没有一毫变故。正是:一十三年瞬息事,顿教遗笑历千秋。
  再说化及与杨素,俱怕伍云召在南阳兴事,思欲斩草除根,忙上一本道:“伍建章之子云召,雄兵十万,镇守南阳,官封候爵,才兼文武,勇冠三军,力敌万人。若不早除,日后必为大患。望陛下起大兵讨之,庶绝后忧。”炀帝准奏。即拜齐国公韩擒虎为征南大元帅、兵马都招讨;麻叔谋为先锋,化及之子成都在后救应。点起雄兵六十万,择日兴师。擒虎辞王别驾,百官送行,离了长安,望南阳进发。此话不表。
  再说伍建章之于云召,身长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声如铜钟,力能举鼎,万夫莫敌,雄兵十万,坐镇南阳,隋朝第五条好汉。夫人贾氏,同庚二十,所生一公子才方周岁。一日升帐,众将参见,伍爷道:“今日本帅要往金顶太行山打围,众将不可擅离讯地。”众将一声得令辞出,分付掩门。次日,伍爷头戴白银盔?身穿黄金甲,西川红锦袍,坐下西番进来千里马,出了辕门。分付一声掩门,离了南阳,竟往金顶太行山而来。非止一时,早已到了。手下禀道:“启爷,兵至山边了。”伍爷分付安营,摆下围场,各驾鹰犬,追兔逐鹿。
  你看此山,周围有数百余里,山中有一大王,姓雄双名阔海,本山人氏,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铁面胡须,虎头环眼,声如巨雷。使两柄板斧,重一百六十斤,两臂有万斤气力。打柴为生,后乃落草。聚集头目四十名,喽罗数千,打家劫舍,往来商客不敢单身行走,隋朝算第四条好汉。这日坐在聚义厅上,唤齐头目,分付道:“今山中钱粮缺少,你众头目各带喽罗下山,各处劫取京商,只可取财,不可取命。”众头目得令,各带喽罗下山而去。
  再说那大王分散众人,自换了便服,竟出寨门,望山下而来。看看过了两个冈,只见前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阔海把外袍去了,双手上前擎住,那虎动也不敢动,将右脚连踢几脚,雄阔海举手将虎往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冈,跌得半死。又把那虎一连数拳打死了。再往下边一看,那虎又醒将转来要走,阔海赶下山来擎住,又几拳打死了。这名为双拳伏二虎,这话也不表。
  再说那位伍爷在山上打围,只见前面有一好汉,不消片时,将两虎打死。分付家将上前相请,说我老爷要见。家将应声上前,大叫:“壮士慢行,我老爷相请。”阔海抬头一看,说:“你是何人,是谁老爷唤我?”家将道:“我老爷是南阳侯伍老爷,特来请你。”阔海心中想道:“伍老爷乃当世之英雄,闻名久矣。我欲见无路可进,今到来相请,是大幸的了。”忙随着家将,到了营门。家将先进去禀道:“壮士到了。”伍爷分付请进来。阔海进去,朝上一揖。你看此人,身材雄壮,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伍老爷一见大喜,即出位迎接道:“壮士少礼。请问壮士姓什名谁,哪里人氏,作何生理?”阔海道:“在下姓雄,名阔海,本山人氏,作些无本经纪。”伍爷道:“怎么叫做无本经纪?”阔海道:“只不过在山中聚集喽罗数千,自称大王,白要人财帛,故叫做无本经纪。”伍爷呵呵笑道:“本帅见你双拳打死二虎,又看你身材出众,定是一个英雄豪杰。本帅回府,意欲为你进表招安,久后可为一殿之臣,你意下若何?”阔海道:“多谢元帅。”伍爷大喜道:“既如此,今日与你结拜。”阔海道:“在下一个卤夫,怎敢与元帅结拜?”伍爷道:“说哪里话!”即分付家将,摆下香案,云召年长一岁,拜为哥哥,阔海拜为兄弟。立誓日后须要患难相扶,若有私心,天地难容。拜毕,伍爷道:“你回山中守候,待哥哥回到南阳,修本进朝,招安罢了。”阔海道:“生受哥哥。”二人告别,阔海自回山寨。云召分付众将,摆齐队伍,起马放炮三声,回转南阳,一路无话。
  再说那众将差探子打听,忽报元帅爷回来了,众将出城守候。伍爷相近南阳,众将迎接:“启爷,众将官迎接。”伍爷分付一声:“起去。”即同了众将兵士进南阳来。到了辕门,那旗牌官、四营八哨、游击把总、千百户,齐齐跪迎道:“众将打恭。”伍爷分付:“众将各回讯地;四营八哨各守营寨,起去。”放炮三声,分付掩门,退回弘衙。夫人接着道:“相公为何去了六七天方得回来?”伍爷道:“夫人有所不知。”遂把与雄阔海结拜之事,细细说了一遍。夫人大喜,即分付摆宴,与老爷接风。伍爷道:“生受夫人。”
  夫妻对坐,并无外人,丫环抱着公子待立。伍爷见了,忙叫丫环抱来。丫环双手送上,伍爷接过来放在怀中,叫声:“孩儿!”那公子年小,见了伍爷嘻嘻的笑。伍爷大喜,与夫人饮宴,不觉多饮了几杯,有些醉意。夫人分付丫环接了公子。伍爷道:“今晚与孩儿同睡,不知夫人意下如何?”夫人道:“既然孩儿与相公同睡,丫环掌灯,细心服事老爷安置。”丫环领命。伍爷抱了公子说道:“夫人,下官今晚得罪了。”夫人道:“好说,老爷与公子安睡。”夫人分付丫环,传话厨房收拾,自却放心不下,想道:“相公力大,孩儿幼小,朦胧之中,恐惊我孩儿,不当稳便。”忙进房一看,见老爷鼾声如雷。正是:隋朝大将非凡相,鼾息如同雷响亮。
  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五回 雄阔海大显英雄 伍云召报仇起兵

  诗曰:
  忠臣诤谏怒隋炀,大起雄兵勇莫当。
  从此南阳宁息少,战征不断在沙场。
  话说伍夫人见老爷鼾息如雷,把孩儿放如怀中,夫人恐孩儿醒来,只得和衣睡在外面,父母爱子之心不表。
  却说那老爷睡去,不觉出了腰堂,来到大堂。老爷心中想道:“今日下官出来,缘何家将一个也无?静悄悄四顾无人,不胜凄凉。往日下官出堂,家将跟随,三军齐集,旗牌侍候,何等威武,今日坐堂,好不冷静。”正想之间,只见外面走进一人,满身黑漆,不穿衣服。老爷问道:“你是何人?”那人不应,只见影来影去,连叫几声。那人应道:“孩儿,我是你父亲伍建章,死得好苦也!”叫声:“爹爹为何这样光景呀?”那人道:“我儿啊!那杨广与奸臣算计弑父缢兄,欺娘奸嫂,情同篡逆。他要我写诏颂行天下,你为父的忠心不昧,把杨广痛骂一场,他把你父亲斩首,又把一门家眷三百余口,尽行抄灭。今又着国公韩擒虎,带领六十万雄兵前来擒你,又着奸臣心腹麻叔谋为先锋,奸臣之子宇文成都应付粮草为救应。孩儿可速迷离此南阳,走往别处,不然性命难保矣。”云召听说,大哭道:“那奸贼这等作用,去我伍门世代忠良,殊属可恨。孩儿今日就点齐人马,杀上长安,除了昏君,去了奸佞,然后更立新君,为父母报仇。”建章道:“孩儿何出此言?你还不晓得韩擒虎、麻叔谋、宇文成都这班匹夫的厉害,快快与我逃走,不可耽搁。”正在难分之际,又见外边走进一人,满身污血,口叫:“孩儿,我是你母亲,昏君把我一门斩首,孩儿要报仇啊!”老爷道:“母亲不须在意,孩儿自当报仇!”又见数百余人走进来,一齐跪下道:“老爷要为太师爷、太夫人报仇啊!小人们死得好苦也。”老爷如醉如呆。老夫人叫:“孩儿反了罢!”太老爷说:“孩儿走了罢!”众人齐说:“求太师爷作主,要小老爷提兵杀上长安,拿住奸佞,也要将他满门斩首,可消此冤。”太师爷上前把老爷一拖:“走罢!”老爷大惊醒来,不觉把公子一靠,公子便哀哀哭将起来。夫人亦醒。
  当下夫人走将进来,叫道:“相公为何大呼小叫?”老爷口中还不住的爹爹、母亲哭叫。夫人连叫几声,老爷睁开眼一看:“呀!原来是一场大梦。夫人为何在此?”夫人道:“妾闻孩儿啼哭,故此秉烛到此。”老爷把公子递与夫人,夫人抱在手中,公子就不哭了。忙叫丫环妇女。众人听得呼唤,忙走了出来。列位,为何丫环妇女还不曾睡呢?这是因帅府里边丫环妇女甚多,每日轮班伺候,所以听得一声呼唤,即忙都走进来。夫人将公子递与丫环抱了,又分付妇女点茶。老爷起身,穿上衣服,呆呆坐在椅内,此时已将五鼓了。夫人问道:“相公想必连日在金顶山受些惊恐,所以如此。”老爷道:“非也,下官方才睡去,见我父亲满身黑漆,口叫‘孩儿,你为父的死得好苦。’说:‘朝中杨广篡位,要我草诏,我忠心不昧,痛骂几句,那昏君听信奸佞,将我斩首,又将满门三百余口,一个不留。叫孩儿作速逃走,以留伍氏一脉。’又见母亲满身血污,说:‘孩儿要为我报仇。’又见阶下数百余人齐声哭,说:‘要为我们雪恨。’我见此光景,正难分解,却被父亲把我一拖,下官不觉一惊,醒来却是一梦,到把孩儿惊觉。”夫人道:“梦中之言,相公不必疑虑。”伍爷道:“下官想将起来,莫非我父母全家在朝中有什么不吉,故有此兆,亦未可定。下官因此放心不下。”夫人道:“公公在朝,身挂紫衣,故此身上黑的,婆婆亦封诰命,故此身上红的。自古道梦吉则凶,梦凶则吉。阴阳相反,往往如此。”老爷道:“左思右想,只是放心不下。”夫人道:“相公何不一面差人连夜到长安去探望公公婆婆,一面唤下圆梦先生,详解此梦。”老爷道:“夫人言之有理。待下官明日早堂,差官星夜上长安探望我父母,回来就知明白了。”正说之间,不觉金鸡报晓,已天明了。分付家将传令箭一枝,到外边传中军唤圆梦先生一名,早堂伺候。又分付:“三鼓已毕,伺候我老爷升堂。”外边一声得令,不表。
  再说那马夫伍保逃出长安,在路闻得又差韩擒虎起大兵前来讨伐,心中好不着急,不分昼夜,赶到了南阳。来至辕门,把鼓乱敲,旗牌上前喝问盘:“唗,好大胆的狗头,这是什么所在,擅自擂鼓?”分付拿下,候大老爷发落。伍保道:“呔!你这瞎眼的官儿,咱是都中太师爷府中差来,要见老爷的。”那旗牌大惊道:“老爷,小官不知,望乞恕罪。”伍保道:“快去通报。”旗牌应道:“是。”忙到里边,对中军说:“外面有都中太师爷差官要见。”中军即到内堂,报进去道:“都中太师爷差官要见。”老爷大喜,分付即唤那差官进来。那旗牌应声出来说道:“老爷,方才小官多有得罪。大老爷面前,望求方便。”伍保道:“不必分付,咱自知道的。”进了辕门,一路来到后堂,只见老爷坐在椅中,两旁数十名家将站立。伍保走上一步,大叫一声:“老爷,不好了!”扑通一声,倒身在地,昏迷不醒,话不能言。老爷立起身来一看,道:“这是我府中马夫伍保,为何如此光景?”看官,要晓得那伍保,只因连日连夜走了数千里路,心中又急,腹中又饥,身体乏了,所以见了老爷,叫得一声:“不好了。”便气涌上来,闷倒地上。家将上前要扶他起来,老爷摇手道:“不可乱扶,待他慢慢自醒转来。”停了一刻,伍保苏醒转来。家将扶起,伍保眼中不住的流泪。老爷道:“太师爷、太夫人在都中可好?你为何到此,可有书信?拿来我看。”伍保对着伍爷跪叫道:“老爷,不好了,哪有什么书!”老爷急问道:“太师可有什么变么?你快快把都中之事,细细说与我知道。”伍保道:“太子杨广与奸臣谋死文皇,要太师爷草诏,不知为甚,把太师爷斩了,又围住府门,将家中三百余口尽行斩首。小人在后槽越墙而逃,故来报与老爷知道。”
  伍爷听罢,大叫一声:“呵唷!”晕倒在地。夫人忙叫道:“相公苏醒!”家将亦叫道:“老爷苏醒!”伍爷半晌方醒,家将扶起。伍爷哭道:“我那爹爹啊!”夫人流泪解劝道:“相公且自保重。”“夫人啊!下官世代忠良,况我父亲赤心为国,南征北讨,平定中原,今日昏君弑父篡位,反我把父亲斩了,又将我一门家眷尽行斩首,好不可恨!”夫人道:“公公、婆婆既被昏君所害,伍氏又只存相公一人,并无哥弟,相公还是打点主意才是。”伍爷道:“夫人言之有理。伍保,你再把以后事情备细说来。”伍保道:“老爷,那昏君把太师爷斩了之后,又听了奸臣之言,差韩擒虎为元帅,麻叔谋为先锋,宇文成都为后应,带领大兵六十万,前来征讨老爷。请老爷作速打点。”伍爷道:“夫人!下官昨夜梦中,爹爹叫我弃此南阳,逃往别处;母亲却叫我必要报仇。若依了爹爹,是忠;若背了母亲,是不孝了。若依了母亲,是孝,若背了爹爹,是不忠了。下官主见莫定。”夫人道:“公公、婆婆既被杨广所害,东宫未知存亡,相公请点齐三军,杀进长安,去了杨广,别立新主。一则与公婆报仇,二则扶助东宫为君,岂不是忠孝两全?”伍爷道:“韩擒虎到来奈何?”夫人道:“若韩擒虎到来,先除此贼,然后杀入长安。”伍爷道:“夫人说得虽是,待下官与众将商议,然后举行。”传话中军,分付辕门起鼓,传点开门。伍爷头戴一顶凤尾银盔,身穿白袍银甲,三声炮响,伍爷升帐。先是十四个旗牌参见,次后两个中军参见,再后大小左右总兵官、五营四哨参见,分立两旁。伍爷道:“众将在此,本帅有句话儿,要与众将商议。”众将道:“大老爷分付,末将怎敢不遵?”伍爷道:“我老太师在朝伴读东宫,官居仆射,又兼南征北讨,平定中原,尽忠为国,莫可尽述。不想太子杨广弑父篡位,与奸臣算计,要老太师草诏,颁行天下。老太师忠心不昧,直言极谏。那杨广反把老太师杀了,并害眷三百余人,尽行斩首,言之好不痛心。今又差韩擒虎、麻叔谋、宇文成都,带领雄兵六十万,前来拿我。我欲弃却南阳,身投别处,不知诸将意下若何?”总兵队里闪出一员大将,叫道:“主帅之言差矣!杨广弑父篡位,本为人人可诛;老太师尽忠被戮,理当不共戴天。昔战国时,楚国忠臣伍奢被平王所害,其子伍员入吴借兵,鞭平王尸三百。这忠臣孝子,万古传扬。今主帅坐镇南阳,雄兵十万,立起旗号,齐心报仇,有何不可?”
  伍爷听说,睁眼一看,乃麒麟关总兵,复姓司马,名超。身长八尺,青面红颜,使一柄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伍爷道:“将军赤心如此,不知众将如何?”只见统制班内,闪出一员上将,姓焦名方,身长七尺,白面长须,惯使一根长枪,上马临阵,无人抵敌,乃将门之种。大声说道:“主帅不必烦心,末将等愿同主帅报仇。”只见四营八哨齐声道:“愿随大老爷,为老太师报仇!”伍爷道:“既然如此,明日下教场听操。”“得令!”众将退出,放炮三声,分付掩门。
  老爷进衙内,夫人接着道:“众将之意若何?”老爷道:“夫人,下官方才升坐,见众将齐集,就把父亲遭刑之事,细细说了一遍。众将俱各忿忿不平,愿与下官同心出力,杀进长安,为我父亲报仇。明日下教场点齐众将,分兵各处把守,调齐各处粮草,待韩擒虎到来,下官活擒这厮,然后杀上长安,为父报仇,岂不快哉!”夫人道:“相公主见不差。”一宵无话。
  次日天明。老爷叫家将传令,外边众将教场伺候。家将答应一声,即忙走出外边,对中军道:“大老爷分付,诸将大小三军,都到教场伺候。”只听得辕门齐齐应声道:“得令!”只见那总兵官、旗牌官、四营八哨大小官员,都收拾兵器、盔甲、鞍马,各带管下军马,往教场伺候不表。
  那伍爷用了早膳,来到大堂,家将摆齐两边,分付取盔甲过来。那老爷头带一顶凤翅银盔,身穿一领龙鳞银甲,外罩蟒龙白袍。二名家将抬上银枪,那枪有一百六十斤重,纯钢打成,长有一丈八尺,名曰丈八蛇矛,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